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意义汇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意义汇总范文1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3―0078―01
为了更好地适应化学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需要,构建一种最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我们施教者的目标。现就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感受进行交流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将一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成员的学习活动成为整个小组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将小组的活动成绩与其他的小组进行对比。它倡导的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宗旨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只有取得小组的成功,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功,即个人目标的真正达成取决于小组集体目标的实现。这样在探究时,学生集思广益、深入实践获取了知识、增强了认识的记忆深度,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团队意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
1.合理的分组
在分组时,根据学生的性别、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和语言技能等将学生分成A、B、C三等,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划分方式,由A等、C等各一人,B等二人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四人分前后两排坐。每组内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均衡,利于做到“组间同质”。每个小组选最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在组内分工协作,各承担一个角色。这4个角色分别是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协调工作);记录员(负责在小组讨论时记下笔记并帮助汇报员准备小组汇报);汇报员(负责总结小组活动并向全体同学汇报);检查员(负责监督小组活动,检查小组活动结果)。小组成员间每星期进行角色互换。每个小组成员不仅自己要学好课堂上教师教的内容,还有义务帮助同组的其他成员。根据学习内容设定合作任务时,让每个小组成员做到:明确学习任务,明确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明确小组合作要达到的目标。
2.积极的评价方式
评价一方面是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制定评价积分规则,用于实时评价每一位小组成员,由各个小组组长负责积分。成员每完成一次任务,包括成功回答对一次提问,“A”等每次积1分,“B”等每次积2分,“C”等每次积3分。鼓励后进生积极参与学习,实行周汇总。另外汇总一周以来各小组的总积分,学习委员、组长负责核算,副班长审核,并在班会上对评价结果予以公布,优胜组获荣誉榜红星一颗。评价结果作为评优选模等一系列荣誉奖励、补助的重要参考依据。这样就给后进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合理的获奖平台,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
3.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流程
(1)复习与自主预习案
对旧知识的复习提问,可以采取课前3分钟提示,提醒学生要提问的内容,避免全班答不准确而影响师生的课堂情绪。也可督促同学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识记,巩固知识。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对简单的、概念性、定律性的知识,以提纲式或填空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切忌设计过难的问题耽误时间、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2)合作探究案
此环节,重点在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并得出结论。例如,研究“氧气的性质”这一课,我设置了下面两个探究点。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一步 :出示实验报告格式 (要求:观察演示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第二步 :演示实验 (老师操作,边做边讲解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第三步: 分析思考 ,小组交流
a.写出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b.铁丝在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时,瓶底铺细沙或水有什么作用?
c.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有刺激性的气味。硫在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时,瓶底留有少量的水?有什么作用?硫燃烧时的状态是什么?
d.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不会发生物理变化?
②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第一步: 出示探究资料
第二步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a.三个化学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b.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吗?
(3)师生互动交流案
初中物理意义汇总范文2
关键词:初中物理;提出问题;培养策略
科学探究精神是物理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应试教育理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对物理知识都只是死记硬背,并没有形成科学探究精神。提出问题是形成科学探究精神的第一个环节,物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此才能落实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
一、提出问题能力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意义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物理学习也就不能有效地开展。可以说,对于初中物理学习而言,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同时,物理学科的探究过程是围绕着所探究的物理问题展开的,正是由于有了明确、具体的探究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使探究能沿着合理的假设一步一步走下去,可以说,问题是物理教学环节的核心。另外,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其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在日常生活中、平淡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不平常的发现,对学生而言是件不寻常的事,比在现成的问题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需要创造性思维,科学探究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现这一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不可能一开始便能获得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义的全面认识,上述认识也不可能只通过教师对学生全面讲授就能完全建立的,必须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并对所提出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究实践,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逐渐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物理学科探究的意义。
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发现,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变得不爱提出问题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有着很多的影响因素,比如教师不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不要说和课堂无关的话题、被其他同学不满或者嘲笑等。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行为,导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没有提出知识的意识和欲望。所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提出问题是有价值的,比如提出问题有助于推进课堂环节、能够受到教师的赞赏、能够拓展知识,甚至有的问题也许能推动学科的进步。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学生提出问题的重要性:牛顿被苹果砸中,质疑为什么苹果会下落,并提出了万有引力。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论断提出质疑并对自由落体展开了深入研究最终揭开了落体运动的奥秘。这些故事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让学生知道提出问题是科学创新与进步的开端。其次,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感觉到问题,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物理实验的过程,并设计不同思路的实验方法,引发学生对不同物理方法的好奇和探究。也可以借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件带入物理知识,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意识。例如,教师讲解比热容的问题时,教师提出一些生活现象:用冷水冷却发动机、暖气片用热水散热、冬天夜晚向稻田灌水防止冻苗,同时用多媒体展示了事件的图片。这让学生在内心中提出疑问:这么多的目的是什么呢?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准备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下温度。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假设,分析实验结果,这种方式体现了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了探究物理的意识。
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行为
其一,教师要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思路。有的问题不提出问题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哪里有问题,所以教师要告诉学生从哪些方面可以分析和发现屋里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提出问题的思路。比如可以通过比较物理的概念、定理、定律,提出关于他们的现实应用的相关问题。比如可以观察实验,提出改变实验条件之后,结果会发生怎样的改变的问题。比如结合生活现象,提出现象中蕴藏了怎么样的物理原理的问题等等。其二,教师要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样提出问题。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么样提出问题,所以就会出现随意打断教师讲话、提出的问题没有探究价值等情况,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技巧,让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比如探究原因、反向质疑、条件对比等技巧。以速度选择器为例,学生可以从探究原因的层面提出问题:速度选择器中,为什阅读点么磁场的方向与电厂的方向始终保持相互垂直的状态?也可以采取比较法提出问题:速度选择器中的电和磁场,与磁流体发电机中的电和磁场是否有着相同的作用?采取反向质疑的方法提出问题:如果从速度选择器的左端进入带电粒子之后,带电粒子匀速向右端进入,那么如果这个带电粒子从右端进入,是否还会保持匀速运动的状态呢?总之,提出问题的方法是非常多的,教师要教会学生从物理学习的角度出发提出问题,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其三,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提出问题的机会和途径。新课改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物理教学亦是如此,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养成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提出问题的途径,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答问题。物理教学可以多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物理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小组之间相互提问,相互解答问题。小组合作是近年来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微信、钉钉等方式在课下通过网络向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提出问题,使学生形成思考物理问题的意识。
四、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更加突出,在学习中显现出的差异性也更加明显,在物理学习中这种差异尤为明显。由于思维形式、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学生针对物理知识提出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的。如果忽视学生的问题,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问题,将学生的问题转变为课堂探究问题,在课堂中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提出的问题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被探究的。与此同时,为了不拖延教学进度,教师要有策略的选择问题:首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汇总,进行合并或者有所取舍的进行删减。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是内容和实质是一样的,这种情况下就要对问题进行合并或者删减,提高解题的效率。但由于学生的物理水平还很有限,有些关键性的问题可能没有被提出,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演示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或者是直接将问题补充出来。其次,教师可以对问题进行强化,提高问题的预设度。受到物理水平的限制,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思路并不清晰,或者是预设猜想不到位。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提问作出追问,让学生再次叙述问题,将问题中一些模糊不清的条件和猜想更清楚地提出来。比如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磁场对于通电导向的作用力,与导线电流有怎样的关系?但是这个问题中,电流这个条件并不清晰,所以教师再次追问,询问学生这个问题中的电流具体是什么呢?学生稍加思索,再次说明,是电流的大小、电流的方向。这样一来整个问题就变得更加清晰,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明确的思路。此外,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大”,包含的知识比较大,所以解决起来就比较困难。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将“大”的问题转化为“小”的问题,解决掉一个个简单的问题,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能够被证明或者被解答。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物理学科来说,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逐渐形成提出问题的意识和习惯,用一个一个的问题推进物理学习,成为一个具有探究精神与创新精神的人。
本文引用:
[1]夏雄纠.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6).
[2]周金明.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
[3]陈咏梅.基于科学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策略——以“食物补铁传言是否为真”的科学判断与评价为例[J].华夏教师,2018(13).
[4]石艳生.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J].新丝路(下旬),2016(12).
[5]李京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30(05).
[6]黄其剑.浅谈新课程改革中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新课程改革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好家长,2017(26).
[7]贝婧一.立足核心素养优化物理实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7(05).
[8]王晓俊.生活中初中物理探究式学习[J].教育,2020(04).
[9]陈淑丽.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问题提出的原则和方法[J].当代家庭教育,2020(17).
[10]张士严.以生为本理念下初中物理探究教学分析[J].读写算,2020(20).
[11]曹建利.对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9(05).
初中物理意义汇总范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多媒体技术;应用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观看实验过程以及原理。这种新的信息形式改变了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信息,产生学习的爱好与乐趣,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激发表达欲望,从而形成师生互动,而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
一、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比较单调,教师在课堂上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没有任何的发言权。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述,学生在座位上小心翼翼地听着,手中的笔不停地写着。我们通常称为“填鸭式”教学。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思路,一步步将知识塞给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加以强化。学生花费很大的气力来背诵、理解知识,模仿教师的解题思路。通过“题海战术”取得一定的成绩。学生是解题的能手,模仿的高手,但是在知识的社会应用中,却成为知识的“傻子”,不能精确有效地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传统的教育方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摧残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多媒体技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基本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1、教师用word、PPT等手段制作了简单的物理知识框架,配备大量的例题、习题。教师省掉了板书知识框架和抄例题、习题的时间,教师的教学进度加快了,讲述的题目更多了,学生抄的知识点更多了,这是一种“包袱”式的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毫无讨论交流的机会,受到了更加严厉的“迫害”。2、教师的教案、例题、习题直接通过展示台投影在屏幕上,学生面对密密麻麻的整版教师的“真迹”,毫不思索的做笔记,教师讲授的知识点更是汹涌澎湃,学生唯一言语是“老师等一下了,还有几行没有抄完”。3、教师讲课不使用多媒体,作业、考试时疯狂的使用,屏幕上投影着满满题目,学生不停地抬头低头,哪有时间思考,最后还是相互抄袭占多数。
二、改革性的以演示实验为主题的教学尝试。物理学科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各阶段物理是有不同的特点。初中是趣味性物理,高中是推理性物理,大学是深究性物理。教育的每个阶段都会对学生进行一次筛选,学生终究会适应物理的特点。物理的起始阶段是初中,针对学生喜欢观察社会现象的特点,在知识允许的条件下,教师创设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演示实验,通过教师的现场动手操作,学生的观察,最终得到实验数据,教师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进而有效地推出实验结果。讲述大气压存在时,马德堡半球实验是最好的例证。教师携带实验器材:马德堡半球、抽气机,在教室进行现场试验。教师利用抽气机逐渐的抽取马德堡半球里面的空气,学生在教室进行多次的对拉,以此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参与了教学,教师的进行了有效的演示,最终有效地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讲,这无疑是一种提高。演示性的教学尝试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是有限的,学生只是教学中活动的帮手,没有真正的去思考实验的原理,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学生探索性思维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改革性的以演示实验为主题的教学中的应用如下:1、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从网络上下载物理课程相关的视屏或Flash,直接投在屏幕上,组织学生观看,进而说明知识内容。这是一种“裹足”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听听声音,凑凑热闹,毫无动手经验,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2、教师象征性地摆出实验器材,讲述实验的步骤,陈述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郑重地打开多媒体,将事先准备好反映实验现象的视频或Flash播放。这是一种“造假”式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物理知识的严谨性、科学性被学生否认,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好假呀,好假呀。
初中物理意义汇总范文4
一、初中物理实践活动的开展
1、组织形式
开展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是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分组有三种形式:班级内自由结合;班级内随机组合;跨班级随机组合。目的是培养合作与交往能力。每组3―5人,一个班大约分10个小组,选举组长。做好分组名单记录,以便检查督促,建立实践活动课记录档案,准备实践活动过程记录表。
2、开展方式
物理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也可以是研究性的实验及科技制作。初中物理实践活动可以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一部分活动用物理课堂时间,一部分活动利用课外时间。学生选择的个性化课题研究一般都是用课外时间,教师个别指导。一个教师所任教的几个班,可以不同时开展实践活动,以免教师组织指导困难。例如每半个学期在一个班开展某些课题的活动,随着学生物理知识的积累,不同班级就可以有不同的研究课题:八年级可以选择热学方面的课题,保温瓶装水量与保温的关系,服装面料的保温性能,蔬菜大棚的功能,调查环境噪声等等,下半学期可以测家用电器的日耗电量,调查近视眼发病率及保护矫正,城市的光污染,夏季,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等等。九年级第一学期,交通工具的发展及利弊,自行车上的力学,估测人体的输出功率等等。学生可以自己选题,但要申报,教师给与指导。
3、开展的意义
(1)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从而加深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就中学阶段,由于学生能力水平的限制,问题解决是主要目标,在发现问题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动手实践,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学生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充分与社会接触,这些经验在课堂上是无法获得的,既让学生对活动充满着新鲜感,又提高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如:探究“自行车上的力学”,有摩擦力、杠杆、轮轴的原理应用,“乒乓球运动中物理知识”,“研究不倒翁不倒的原理”┈┄┄学生明白了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尝到了学习物理的乐趣,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培养STS意识
在实践活动中,不可能只是单一学科知识的应用,还会牵扯其它学科,如信息技术学、生物、化学等其它学科。这就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综合应用,合理解释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能创新、发散。同时让学生体验物理和技术社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探究“自行车力学”说制动那里是滑动摩擦,刹车时是有益摩擦,应使它增大而不能加油;说有滚珠的地方是滚动摩擦,它是有害的应尽量减少而要加油;手制是变形杠杆能省力;一些较聪颖的学生还指出脚踏是轮轴;链条的传动相当于皮带转动,他们议论着若小轮带大轮将会有什么结果……。进而想到给越野汽车安装前加力及后加力装置。在实践活动中收获,并会有新的发现,培养了学科情感,形成良性循环。
(3)提高学生分工、合作及组织能力。
一个主题的研究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其它同学的介入,共同参与该主题就必须有明确的分工,才能提高效率。在研究过程中出现问题要互相帮助,形成一个整体,使组员间产生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善于交往,互相交流经验观点,学会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如:在搜集材料时,小组成员各有自己的任务:有上网查寻资料的;有外出实地调查拍摄的;还有进行问卷调查的。以及活动探究成果总结汇报,都离不开组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与之相关的信息很多,但不是都有用的,学生在获取资料时必须对资料进行筛选、分类或整理,这也是学生以后终身学习的一个必备的能力。如;利用信息技术将照片、录像、录音与调查报告进行链接整合。
二、初中物理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物理实践活动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地位,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物理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和科学探究,要积极评价学生表现出来的动手、动脑和自主研究的行为,要强调实践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要重视研究过程中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民主与和谐的新型教学氛围的构建。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和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教师在每一次实践活动开始时,要先宣传、动员。教师讲实践活动形式,内容范围,研究方法(如调查、采访、查询、搜集资料、实验等方法),研究成果汇报的方式(如作品展览,展板、论文、实验报告、网页)等,以及相关的知识(物理的,科技制作等方面的)。实践活动可以安排在大假期间,学生课业负担较轻,有较多的户外活动时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和科学探究,在玩中学习、玩中求知,玩的充实,何乐而不为呢?在这种引导下,学生多数会欣然接受,并主动积极的投入活动中去。
第二阶段、进行理论学习
选择活动课题涉及的主要物理知识是学生学过的,相关的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往往会跃跃欲试 。例如,调查近视眼发病率及保护矫正,要学习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分析自行车上的力学问题,验证已学过的诸如摩擦、杠杆、重心。压力压强等力学问题,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
第三阶段、开放图书馆、资料室、实验室和教师机房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需搜集一些资料、图片或进行验证性实验,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许多同学查询成了可能。教师可以帮助搜集相关资料教师适当给予指导和支持,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第四阶段、跟踪参加学生校外实践活动,与学生交流课题研究心得
八年级物理课本上明确指出:“物理课不是仅仅简单地向我们揭穿迷底,而是将引导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探索这些物理现象。”“初步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内化为学习研究的能力。例如:学生在探究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大多从文字资料方面说明总结,显得单调,在我的启发和指导下,学生走上街头进行随机采访,并用mp3录制了一些典型的噪声,再配上相应的视频,使活动过程和结果都更加丰富。
第四阶段 收集学生研究资料、实验数据和制作作品,指导学生汇总资料,得出实践活动研究成果
物理实践活动”中不是供给学生一些现成的知识,而是他们自己搜集材料、信息,去加以整理,借以解决实际问题,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即把知识当作一种资料,引导学生总结课题研究成果以及内容之外的收获体会。教师应督促、检查和指导学生总结实践探究的结果并整理成汇报材料。及时收集分类,为下一阶段汇报、评价做好准备。例如:在“调查我市近20年来的交通工具发展”的活动总结资料是以word文档和照片、录象等形式,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超链接,使之成为一体,更方便展示。
第四阶段 组织展示汇报及评价
初中物理意义汇总范文5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生负担;对策
传统的物理教学工作过于看重学生的成绩,在教学方式上没有太多的改进,不断的加重学习负担,提高课业任务量成为老师们普遍采用的方式。而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使得学生面临的压力过大,导致学生的时间、精力无法有效分配,很容易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改换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在不损害教学效率的前提下减轻学生的负担,很有必要。
一、源头入手,物理教学应避免以成绩论英雄
学生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应试教育制度下,学生的成绩成为衡量学习成果、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学习成绩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名誉和未来,也关乎整个班集体的荣誉,甚至还与老师的绩效工资和职称挂钩。在这样的条件下老师们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必然之举。
要实现课业负担的弱化,就需要避免以成绩论英雄的旧思路,就需要在考试制度上做出一些新的突破。首先,教师评级、班级评先进、学生评优秀等活动要在关注成绩之外多关注学生的整体素养、班级的组织纪律性等因素。其次,在各种考试环节中老师们应该弱化对学生成绩的关注,将重点放到学生成绩退后或者进步的事实上,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做出教学策略的调整。学校和老师们要共同致力于考试制度的改革,避免应试教育连带的各种不良影响,让物理教学工作产生新的转折。
二、过程把控,教学模式、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1.课堂氛围调整,拒绝死板凝固的教育氛围
物理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的沉闷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思路凝固不畅。尤其是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之下,学生的思维难免固化,很容易受到局限,无法从课堂知识中得到启发,更达不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老师们要努力做好课堂氛围的调整,以宽松的氛围取代死板呆滞的说教,让学生有喘息的余地,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升[1]。
老师们可以改换一下教学思路,将课本上的教学习题、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比如物理教学中的力学原理的教育,老师们就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一些知识进行灌输。比如人为什么会在水上漂浮,自行车是如何做功,小孩子们玩的童车是如何通过前后脚的动作来推进等等。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之间进行辩论,以此推动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加深,促进课堂氛围改进。
2.增加实验项目,让学生手脑齐动
从严谨的教学理论来说,学生只有做到心、脑齐动才能获得教学效率的提升[2]。尤其是物理这样的课程来说,有很多理论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推理,很多原理也要在实验项目中进行验证。多增加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反复的实验中了解相关的物理学知识和原理,这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是很大的。如果教学课程仅停留在理论的阶段,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并不深刻,在遇到一些复杂的习题、试题的时候很容易转不开思路。
适当的增加实验项目,敦促学生做好实验笔记,围绕实验教学开展工作,这对于提升教学成果有重要意义。除了关注实验活动本身之外,更需要关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收获和缺失,让学生大胆动手、大胆发言、大胆验证、大胆改进。在保证物理实验安全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
3.关注心理疏导,让学生放下负担
学生本身在学习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负担,有部分学生会出现情绪紧张、焦虑、心理负担过重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学习处境更加被动。建议物理老师多从学生的心态和情绪反应入手做好调整,多和有明显不良心理状态的学生进行交流,了解造成学生心态不佳的原因,了解学生的性格和心理,以便保证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起到积极作用,避免教学方法不当引起学生更大的逆反情绪。
三、结果监督,在改进中提高
以减轻学生负担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这其中难免会存在一些误区或者弯路,对教学成果的最大化有不利影响。作为教学人员要建立健全改革效果评估与反馈制度,对物理教学改革过程中采取的新措施、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汇总,对新的教学策略的实际功效进行评估[3]。比如物理课程上的实验教学项目的增加,是不是会导致物理实验资源损耗严重,是否会导致学生对普通的理论教学失去兴趣;比如心理教学工作中彼此沟通交流的技巧有没有缺陷,是否需要改进;比如在开展减负策略之后班集体的组织纪律性是否有所提升,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没有明显的进步等。及时做好教学效果的评估,及时制定新的教学策略,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这对于改进物理教学效果有更为积极的作用。
物理教学工作中减轻学生的负担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要减轻学生负担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缩减课业负担,少留作业、少布置习题,给学生减轻习题负担;其二则是保障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里获得更扎实、丰富的学习成果。教学人员要从思想观念、性格心理、教学模式和思路各方面做出创新,围绕物理知识的特点开展工作,力求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海生.物理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谈把物理学史引入物理教学中[J].物理教学探讨2008年14期
[2]何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研究(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状及成因的分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年03期
初中物理意义汇总范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合作性学习 学习方法
一、合作性学习
1.什么是“合作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顾名思义便是学生从互教中受益。国家教育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合作性学习就是其中一种。简单来说就是教师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划分,提出相同的问题,由小组进行讨论,小组里的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及看法,互帮互助,从而得出结论。讨论中不同意见的产生及其带来的小摩擦,学生自己就能够轻易化解。这样的小组讨论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个人都投入其中,避免了教师上课只提问少数几个同学,而其他同学开小差的情况的发生。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讨论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合作性学习的意义
现在,合作性学习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提上日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合作性学习。建立有效的学习小组,组内分工明确,每个人在组内承担的角色也不同。组员可以互换角色,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习效率。
合作性学习可以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习不再变得枯燥乏味,组内学生互相提出自己的观点,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最后得出统一的结论。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作性学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帮助
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让许多学生对这门学科从一开始便有抵触心理,认为数学枯燥乏味,不喜欢做数学题。然而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应对高考,更重要的是为了物理和化学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学好数学尤为重要。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大都是老师在黑白上讲例题,然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进而巩固所学知识。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对例题进行小组讨论,先组内自学一遍。教师听取每组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判断出学生哪方面的理解有偏差或者有欠缺,针对学生不足的地方重点讲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直观暴露出学生哪些知识储备不足。学生也可以针对自己不足的地方课下着重学习这部分知识,避免了想要学习却不知道从哪里学起的弊端。
在课上的时候,一道题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想出两种解题方法。如,以O为坐标原点,点A(5,1)和点B(m,1)均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如图所示。(1)求m、k的值;(2)设直线AB与x轴交于点C,求AOC的面积。
(第二问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这道题的第二问,老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用分别用几何和代数两种方式解答这个问题,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应用在课上,而且可以应用在课下。课下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及时预习新的知识,组内总结不懂的地方,下节课的时候统一提问老师,从而加深印象,巩固现有知识。数学是一门由一个公式引导出无数个公式的学科。许多数学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都出现过这种情况,就是提问一个学生,学生回答不上来,老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才发现,学生不是今天所讲的知识有问题,而是以前的知识不扎实,才导致所有与这个知识点有关的题全都不会做。针对这样的学生,更应该运用合作性学习,因为老师不可能知道每个学生学习的盲点、误区,才要通过这种合作性学习的方式,把不是共性的问题组内自行消化,把共性的问题汇总出来,由老师在习题课上统一解决。及时做好反馈工作,掌握学生知识点匮乏的方面,从而帮助学生学习。
合作性学习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合作性学习注重的是过程,并不是结果。对教师来说,不要以学生考试打了多少分评价学生,要以学生在合作性学习的参与度作为评价的重点。教师要让课堂氛围越来越轻松,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的学习方法,与过去死气沉沉的课堂告别;对学生来说,合作性学习解决了学生以前不善合作、不会合作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际能力,让学生跟以前的不会说、不敢说告别,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以上观点我们不难看出,合作性学习是初中数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改变现在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上的不足,“对症下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这种学习氛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开始淡出历史的舞台,新兴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多,合作性学习只是这其中的一种,相信只要合理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