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安全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学生安全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学生安全管理范文1

【关键词】高校 学生宿舍 安全管理 对策

学生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基本场所,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当前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办学规模扩大,在校学生呈逐年递增趋势,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管理中面临着诸多方面问题,成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教育部2002年8月26日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强调学生公寓安全状况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性。但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也不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清楚认识到当前学生宿舍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从而提出提高宿舍管理水平的建议及对策,利于提升安全管理的程度。

一、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现状

(一)学生自身安全意识淡薄的现状

1.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盗窃问题。近年来,学生宿舍被盗现象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据统计学生宿舍盗窃案件占学校整个盗窃案件半数以上。究其原因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给犯罪嫌疑人提供可乘之机是造成被盗现象严重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贵重物品随意乱放,楼内串门、办事不关房门,夏季天热不关门睡觉,外出房门不反锁不关窗,缺乏警惕性对外来进屋不明人员不闻不问或只简单盘问等等。

诈骗问题。目前,一些不法分子频频将诈骗的黑手伸进高校,学生公寓是学生最集中之地,常常成为施骗者进校实施骗术之地,他们运用花言巧语,编造谎言,骗取学生的同情与信任。由于学生入世未深、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容易上当。

2.公共安全意识淡薄

防火问题。学生宿舍是学生密集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对学校及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都会造成不良影响。而学生公寓是学校火灾隐患最突出所在,火灾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公共安全意识所致。主要表现在学生床上点蜡烛看书、床上吸烟、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产品、房内违章乱拉电线、电器使用不当等等。

卫生问题。学生公寓是学生密集聚积的公共场所,注意公寓卫生尤为重要。部分学生不注意个人卫生,表现在:垃圾不及时清理,脏衣脏袜不及时清洗等等,加之人员居住密集,宿舍通风效果较差,极易引起流行病发生。

(二)技防和人防缺乏有机结合

目前,多数高校学生公寓公共地段都安装有技防监控系统,但由于技防不能与人防有机的结合,不能最大化发挥技防预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部分职守人员不具备熟练的技术操作技术,并缺乏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常常使监控系统只是作为查线索、取证的工具,达不到有效防范的功效。

(三)管理制度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有效管理,应有配套的安全管理规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上,目前存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密切、协调,在后勤社会化管理中,往往只监督检查,对学生违规违纪只能批评教育,没有对学生的处理权利,对学生的影响不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力度。有了制度,还必须提高管理水平。目前管理上,一是公寓管理人员防范意识不强,缺乏责任心。特别门卫对外来人员进出不登记、不查询现象普遍存在,门卫缺岗现象也屡见不鲜;二是公寓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公寓管理员是临时工,文化素质低,没有受过系统培训上岗,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管理上存在门卫既是门卫管理员又是卫生清扫员现象,一人多职,常常顾此失彼。

二、提升公寓管理的对策

针对公寓管理中的隐患,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提升安全管理能力。

(一)加强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教育

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安全的一项基础教育。要针对学生个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差,对复杂社会环境缺乏足够认识,遇事较冲动、不冷静、不理智等特点,把安全教育纳入课堂,并以电视、广播、网络、板报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有效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二)推进多部门联动的安管机制

管理上学管部门可以推进辅导员进公寓,各寝室、各楼层有安全员协助宿管抓安全的工作机制;保卫部门作为安全职能部门派人定期进公寓,加大安全检查,指导、督促物管部门抓安全的工作机制,形成宿管部门主管,其他部门相互配合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加强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人员的配备,宿管人员招聘中,要严把人员素质关,把思想政治觉悟高、有文化素养、责任心强、身体健康人员纳入管理队伍;其次是加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提升安全管理技能。宿管人员要由保卫部门定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培训,学习基本安全知识,熟练掌握使用安全设施器材。同时要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的技能,上报问题及时,确保各类安全隐患能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严格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工作奖惩制度,赏罚分明。

高校学生安全管理范文2

【关键词】高校学生宿舍;防火安全管理;人身安全

1.前言

学生宿舍不仅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而且还是校内人群最为密集的场所之一,一旦发生火灾事件,均会给学生的生命健康及人生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为了有效保证学生的生命健康及人生财产的安全,就必须加强校内学生宿舍防火安全的管理,从而为其营造良好的生活及学习环境。

2.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宿舍防火安全管理的现状

2.1高校缺乏防火安全教育,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聚集地,在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提高其安全意识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虽然高校内的学生大多均已成年,具有独立且成熟的思维能力与一定的判断力,但是,由于部分高校忽略了对其进行一定的安全教育与安全逃生演习,尤其是防火安全教育与消防演习方面,这就导致其欠缺一定的消防安全意识与应对能力。就目前而言,很多高校学生虽然在历经了十几甚至二十年的文化教育后,均具有了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学习能力,但是,却依然欠缺一定的安全意识与应对能力,例如,认为发生火灾的几率微乎及微,从而忽视了身边的消防安全制度,于宿舍内使用高功率电器或点蜡烛灯,进而增加了高校内火灾事件的发生率;此外,当真正遇上突发性火灾时,其多表现出恐慌、冲动、茫然、焦虑以及不知所措等不良情绪,而不是第一时间想办法进行自我保护、借助灭火器扑救及逃生,在极大程度上加重了火灾的危害程度,从而酿成惨剧[1]。

2.2缺乏防火安全管理体制

高校内出现火灾事故,并造成严重伤亡,除了高校未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消防安全教育,导致其缺乏消防安全意识与应对能力之外外,还与高校学生宿舍消防管理体制密切相关。虽然高校学生宿舍内均设有专人对学生宿舍进行值班管理,但是,由于其极少甚至未接触到有关消防方面的知识教育或正规安全培训,因此,未能及时发现学生宿舍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或对安全隐患置之不理,任其恶劣发展,从而为火灾事件的发生埋下了伏笔;此外,随着我国经济与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创新,许多新型材料、电器设备及建筑工艺等也相继被应用于高校宿舍的建设中,其在提升高校宿舍装修水平以及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对生活与学习的需要的同时,也为消防安全留下了隐患,例如,电器设备的大量使用,将会增加接线方式的复杂性,一旦超出供电负荷,极易导致电路故障,从而发生火灾,火灾发生时,部分新型材料或设备在高温燃烧下,将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或爆炸等,进而加快了火灾的蔓延速度,增加了火灾的危险系数,最终导致大量伤亡与财产损失[2]。

3.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宿舍防火安全管理的途径

3.1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高校必须将消防安全工作置于确保万无一失的认知基础上,加强消防安全方面的教育,例如,定期于学生宿舍宣传栏内以漫画或文字的形式进行有关消防安全宣传,以广播的形式,向学生讲解有关消防安全方面的知识,尤其是逃生手段,并邀请专业的消防人员定期到校内开展消防知识讲座或消防逃生演习训练等;对于宿舍内存在的违章电器,应给予没收处理,并对该宿舍进行批评教育等,以此达到消防安全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防火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降低宿舍火灾发生率。

3.2完善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对高校内宿舍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岗前教育与培训,使其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与责任心,并对其进行不定期的考核与消防演习测试,对于考核或测试不通过的管理人员应给予适当的处置,必要时,可做革职处理,以此保证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好高校宿舍中所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此外,还应明确落实好各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制,例如,指派特定的管理人员对特定楼层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与指导,以此督促其遵守校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消防安全方面的制度,并对该楼层内外进行安全巡逻,从而实现防火安全管理工作的价值。其次,加大对高校宿舍内灭火器等消防设施的投资力度,定期检查并及时更换现有的消防设施,保证其能够正常使用。再次,建立宿舍管理体制[3]。建设一支纪律严明的宿舍管理队伍对高校学生宿舍防火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宿舍为单位,在宿舍长及楼层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在不违反高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集体讨论、协商,并制定出相应的宿舍安全用电制度,各宿舍间相互监督,若发现问题,则应及时向楼层管理人员反馈,以此减轻楼层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并强化宿舍长得管理作用,使每位学生均能参与到防火安全管理工作中,从而更好的保证宿舍安全[4]。最后,制定火灾疏散预案。由于高校宿舍火灾具有突发性与迅速性等特点,因此,高校必须根据人为因素、火灾发生后学生的心理因素,在结合宿舍的建筑特征以及消防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总结的基础上,制定好科学、合理的紧急疏散预案,并将紧急疏散路线详细图粘贴于每个楼层的楼梯显眼处,与此同时,还应尽可能的将应急指示灯或标识安装在该路线图旁,并不定期的要求学生根据该项预案进行疏散演习,以此保证学生能够在遭遇火灾时,迅速的找到逃生线路,提高其自救能力,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由于火灾所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

4.结束语

高校学生宿舍是学生集生活与学习于一体的重要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学生将成为最主要的受害的群体,因此,务必要落实好学生宿舍的消防管理工作,从而将损失或伤亡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任常兴,张欣,张网,吕东,王婕,李晋.人员密集场所突发火灾事故应急疏散能力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0,09(02):10-113

[2]石玉.基于高校学生公寓的防火安全管理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03):306-309

高校学生安全管理范文3

[关键词]留学生;安全管理;突发事件;文化差异;跨文化沟通

[中图分类号]G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9-0019-04[基金项目]2011年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桂林高校留学生安全管理现状和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刘芳(1974―),女,广西桂林人,硕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英语翻译。

据统计,2012年共计有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的328330名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9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比2011年增加了35719人,同比增长12.21%。[1]在新一轮汉语热的升温与催化下,中国高校将会吸引更多留学生到来。按现在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50年,全国的留学生人数将达到50万人次。

由于高校接收的来华留学生迅速增多,高校涉外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留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成为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新难点。突发疾病、意外伤害、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以其巨大的威胁性、发展的不确定性、时间的紧迫性和后果的严重性威胁来华留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对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社会稳定,乃至我国的外交关系和国家声誉产生影响。在此背景下,留学生安全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成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高校常见留学生安全事件类型及其归因分析

(一)突发性疾病

高校留学生中有的初次来中国,因为饮食习惯与本国有较大差异,初来乍到的他们感到难以适应,容易引发胃肠道急性炎症;有的留学生因为参加剧烈运动前准备不足,导致严重的运动性损伤,如骨折、脱臼等;还有的留学生身上原本有某些疾病潜伏,在来华留学后突然爆发;少数留学生会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突发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土不服,留学生对中国饮食短期内无法适应;精神上的不良状态或疾病则主要归因于留学生的“文化休克”,及其缺乏跨文化适应的能力。

(二)突发性公共事件

突发性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泥石流等,抑或传染性疾病,如“非典”、禽流感等,无疑会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也会危及高校留学生的安全。由于高校是人员密度较大的地方,如果发生此类突发事件,控制与管理的难度很大,后果比较严重。留学生如果遭遇这些突发公共事件,由于经验不足、安全教育欠缺,比较容易受到伤害。因此,要加强留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帮助他们了解突发事件的危害,掌握应对措施,正确实施自我救助,及时躲避危险。

(三)意外伤害

来华留学生中有一些个性意识强,做事为人霸道、专横,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因为生活琐事纷争引发与其他同学之间的矛盾,斗嘴、挑衅、群殴的不乏其人。意外伤害事件还包括交通事故、宿舍失火、财物失盗等。一些由留学生自身思想素质与行为方式失衡导致的人身伤害事件,如果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很多是可以避免的。高校应意识到留学生处在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的时期,发展具有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对他们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十分必要,对于违反学校规定、触犯国家法律的,更要及时处理。

二、高校留学生安全管理对策

加强留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意义重大。高校留学生安全管理需要注意文化差异带来的管理创新,加强跨文化沟通,减少文化差异导致的管理冲突,将安全管理纳入校园危机管理的应急体系,并多元利用社区资源进行综合管理等。

(一)充分了解文化差异

因为文化习俗被误解而导致的冲突或者争端并不少见。在留学生安全管理中,务必要充分了解文化差异,并制订相应管理对策。

文化是指一群人通过个人或群体世代努力所获得的一切的沉积物,包括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行动、态度、意义、等级制度、宗教、时间概念、角色、空间关系、宇宙观、制造物等(Samovar,et al.,2009)。文化是一种群体特征,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互有差异。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教育环境的差异、文化传统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社会礼仪和时间观念的差异、对婚姻态度的差异等。在教育环境上,中国和亚洲地区国家倾向于说教,教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等,而西方国家则倾向于管理,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文化传统上,中国社会提倡团结互助,而西方社会倡导自我中心和个人主义;社会关系上,中国人尊卑分明、长幼有序,而西方社会更注重人人平等;社会风俗上,中国社会礼仪含蓄且复杂、时间观念灵活,西方社会礼节相对简单、时间观念极强;在对待婚姻的态度上,中国人比西方人要显得谨慎和严肃许多。

在管理上,需要充分尊重留学生的文化习性、等。任何突如其来的意识形态的强加与干涉,都会引发争执和冲突。如对于男女交往中观念与行为差异而导致的偏见、纠纷,让留学生与学校宿管人员发生冲突,甚至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若能充分了解文化差异,很多问题可以得到有效防范。

(二)促进跨文化沟通与管理

文化冲突是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辩证的,都具有两面性,文化冲突也不例外,它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效应[2]。当来华留学生在中国接受中国文化教育时,原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作用,尤其在与中国人的人际交往中感觉无所适从。中国人社会交往的普遍特点是注重关系,乡土风情浓郁,且受地域、文化和人文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存在“耿直”“豪爽”“圆滑”“趋炎附势”及“热心肠”等不同表象[3],充分体现出其特有的亲近性和人情味,上述现象往往会使留学生感到不解和不适。此外,有的留学生对我国的国家政策、教育法规、各种规章制度存在认识偏差或误解,造成管理上的难度。

如何合理对待留学生广泛、多元的文化背景,;如何在文化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推行合理的跨文化管理,是当前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需要解决的难点。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作,只有建立有效的留学生跨文化管理机制才能满足其需要。留学生管理者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文化管理观念,通过具有非理性、可选择性和渐进性的文化导入来引导留学生,拓展大学校园文化的包容性,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充分发挥多元文化和文化差异所具有的潜能和优势,使组织具有生机和活力。

充分的跨文化沟通和长效的跨文化管理能积极、有效地施行对于来华留学生的管理,以达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的。高校应树立多元化的留学生评价体系,建立跨文化综合管理机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保证跨文化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三)纳入校园危机管理应急体系

留学生安全管理必须纳入高校校园危机管理应急体系中。当留学生校园安全事件突然爆发时,需要快速而有效的应对措施处理突发事件,留学生安全管理小组需要立即进入问题处理状态,迅速启动预警、预案,调动学校各相关部门,制定正确处理事件的方案。同时,各部门也要充分履行自身职责,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弥补一切可能出现的漏洞。

预警机制可以化解矛盾和冲突,为事件爆发赢得缓冲时间,充分进行备战,缩小安全事件爆发的影响范围,实现从“危机救治”向“危机预防”转化。[4]根据可能出现的不同种类的留学生校园安全事件,要建立安全预警机制,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预案程序,明确安全管理责任,检查安全预防措施,检修教学生活设施,定期举行应急演习,提高留学生应急反应能力。

高校还要有完善的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处理突发事件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要善于总结经验,加强值班制度,完善信息报送网络,建设校园视频图像安全信息系统和安全信息中心平台。由于安全事件产生的原因具有复杂性和突发性,任何预案都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无懈可击,在实际操作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随时修正和完善安全处理预案。

(四)多元利用社区资源

社区资源的利用对于留学生安全管理极为重要,特别是近几年,高校留学生人数急剧增加,留学生宿舍资源紧张,很多留学生选择校外居住。这虽给学校和留学生本人带来便利,但也给学校管理工作、留学生本人和社会带来不少问题。

由于办理校外住宿的步骤比较复杂,有留学生为了方便,少办或不办合法住宿登记手续,长期非法居住校外;留学生在校外住宿后缺少学校的管辖和纪律约束,出现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懒惰的生活习性滋长,迟到、旷课现象比校内住宿的留学生严重得多;部分留学生在校外的住所距离学校的路程较远,他们普遍选用摩托车或者电动自行车往返,而无证驾驶、违章行驶等交通违章行为也随之而来,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部分留学生考虑到房租价格的因素,租住的民房可能处于社会文化落后、居民素质参差不齐、治安环境较差的社区,身心健康可能会被非主流的社会价值观、边缘的社会现象浸染,校外租赁的房屋很可能成为此类留学生违法乱纪的场所,产生恶劣的影响和极大的危害。

校外住宿的留学生需要严格遵守“本人申请――学校批复――办理校外住宿登记手续”这一外宿流程,且需遵守留学生外宿管理规定,对于外宿社区的消防、水电、人员关系等安全隐患及时排查。此外,对留学生进行校外住宿安全教育亦不可忽视,例如,告诉他们中国人的交友方式、作息时间及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等,告知留学生注意言行,不要引起邻居不满,破坏邻里和睦,扰乱社会治安。由于留学生校外住宿会接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多了解、多考察、多走访社区居委会以掌握各片区学生动态,保障学生安全,紧密联系房东、楼栋长、居委会、社区义工等人员进行辅助管理,积极主动地联系片区民警,配合有关部门综合治理周边环境,对于以来华留学生为主要目标的娱乐、餐饮等场所进行清查,消除敲诈、勒索、欺骗、斗殴等不良现象。

加强留学生安全管理是维护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的必要内容,有利于留学生教育顺利开展,是促进高校间国际交流合作的有效途径,广大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重视并积极开展工作,维护与促进留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沪江网.2012年中国来华留学生人数统计数据[EB/OL].http:///new/p471745,2013-04-11/2013-05-20.

[2]彭未名,梁瑜.文化冲突危机的跨文化管理思考[J].江汉论坛,2007(3):127-129.

高校学生安全管理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 学生素质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41-01

1 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对生产安全不断重视,开办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也越来越多,安全管理专业毕业生也不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困难,许多学生不得不面临就业单位与所学专业无关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单单考试成绩很难在这些单位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过去一味强调知识技能培养重于一切的培养模式已经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在强调专业技能和知识培养的基础上培养出综合素质更为全面的人才。

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有与之配套的综合评价体系,这样学生才能以评价体系为依据,去加强全方位的发展,适应将来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学校也可以以评价体系为基础评定出每个学生综合素质,进而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管理。用人单位也可以以综合评价为基础选拔出适合自己单位需要的人才。

2 重庆工程职业学院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就业分析

2.1 大中型建设工程施工企业

从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工伤事故处理、安全施工方案编制及审核、施工安全防护用具管理、安全档案管理等工作。

2.2 大中型厂矿企业

从事企业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评价、工伤事故处理及职业危害防治等工作。

2.3 安全中介服务机构

从事专业安全评价、风险评估、职业危害防治、安全教育培训等工作。

2.4 乡镇(街道、社区)

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3 指标体系构建

指标的必须建立在对当前相关的研究基础之上,否则指标容易出现过于主观或随意。本论文在设计指标的时候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了解了大量的相关指标,选取了一些代表性的研究如表1所示。

通过对大量以往指标研究,结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特点,对指标进行初步筛选。由表1可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一般通过两级指标来实现。结合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专业特点,可以建立起符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指标体系。具体分析如下:

安全技术管理学生首先需要高度的责任心,这就需要足够的思想道德素质;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往往从事的环境比较艰苦,如果一旦发生灾害需要迅速实施救援,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要有强健的体魄;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在发生灾害时候的临危不乱都需要足够强大的心里素质,所以身体和心里素质也至关重要;另外,安全专业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来支持,需要专业基础及技能指标;安全科学是一个交叉学科,需要与其它从业人员建立密切联系,想进一步发展需要一些个性及人文素质进行补充。通过初步分析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一级指标初定为: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里素质、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素质、个性及人为素质四个指标。

针对以上建立的四个一级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分析总结出具体的二级指标。对于思想道德指标,建立的二级指标包括:政治立场、思想信念、道德修养、纪律观念、诚实守信。对于心里素质建立的二级指标包括: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意志品质、劳动态度。对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素质建立二级指标主要包括:基础课程成绩、技能及专业考试成绩、实习及动手能力、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对个性及人为素质建立如下指标:人际关系、语言表达及组织能力、个性特长及兴趣、适应及创新能力。

4 结论

本文建立了符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主要的一级指标体系包括思想道德素|、身体心里素质、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素质、个性及人为素质。为其它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指标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韩颖.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9.

[2] 李璇.基于多层次模糊评判的政法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

高校学生安全管理范文5

关键词 大学生自治 高校安全管理 学生自治组织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Realiz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utonomy in College Security Management

SONG Xiuchang[1], HUANG Qiong[2], MA Jinbo[3]

([1] Education School of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75;

[2]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75;

[3]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security management has been widespread concern,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for university management. The college is a new autonomous self-management and self-education mode, the paper college autonomy as a starting point to explore effective ways to enhance safety management of college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autonomy; college security management; students' autonomy organization

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是全社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安全健康和成长成才;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安宁和幸福;关系到学校正常秩序的建立和维持;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然而,近年来我国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形势异常严峻,高校安全问题进入多发、易发阶段。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高校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今高校安全管理的需要,高校安全管理问题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1 我国高校安全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逐渐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教育园区,这种复杂的新形式造成学校与社会频繁接触,使得新时期下高校不稳定因素增加,隐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学校作为一个比较单纯同时又能接受到社会关注的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不安全因素”在高校的爆发。

在多元文化碰撞和交流的现实背景下,高校内部安全隐患也不断增多,安全防范方面存在漏洞,安全控制十分困难。校园暴力、校园虐待、食品中毒、饮用水投毒、校园火灾等事件时有发生,都反映出高校脆弱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高校安全管理问题显得十分棘手。

而当前我国大学高校安全管理模式是在大学长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逐渐完备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学生特性的发展,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高校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今高校安全管理的需要。人们开始探寻新的有效的高校安全管理模式,大学生自治的优越性便显现出来了。

2 我国高校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

虽然目前高校安全得到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但安全管理方面仍存在漏洞,仍有不少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安全管理问题仍需要长期关注和不懈努力。高校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1)社会原因:高校已不再是昔日的“世外桃源”,已经从原来的封闭、半封闭的模式转向全开放模式的“小社会”,高校与社会的频繁接触,使得新时期下高校不稳定因素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校周边育人环境中“不安全因素”在高校爆发的诱因。

(2)学校原因:在高速发展变化的社会大环境下,校园内部安全隐患也不断增多,安全防范方面存在漏洞,安全控制十分困难。加之教学设施老化或者管理不善,相关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等。

(3)家庭原因: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开放时代的到来,导致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伴之以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以及社会群体阶层化的出现和加速形成,都使得家庭教育置身于多元道德观念互相冲突的社会当中,家庭承担这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责任。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长为人处事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方式。

(4)个人原因:现在入校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易冲动、心理承受能力差、合作的意识不强等,面临着身心安全的双重威胁。同时他们处在青春期的晚期阶段,对一些问题比较敏感,影响到了高校整体的稳定。社会信息的多元化,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为迅速和便捷,许多不良信息也随之泛滥,给学生成长带来了很多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困惑,乃至个别学生由此产生了心理问题,自我封闭、自甘堕落,甚至发生自虐、轻生的极端举动。

3 大学生自治在高校安全管理中实现的必要性

校长治校、教授治学、学生自治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方向,充分认识依靠大学生自治组织加强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对于指导和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及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合上述对校园安全问题原因的讨论,可以将四方面的原因概括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依据“内因是根本,外因是动力”的哲学原理可知,消除安全隐患,必须从大学生自身的理性思维和遵纪守法观念着手,必须依靠大学生自治。

加强高校安全管理与每个学生息息相关,同时也是每个学生自己的事,他们理所当然有权去参与管理,以保障自己的安全。作为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的大学生参加各类学生自治组织,在团体目标和集体行为的影响下,公民意识、文明意识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能逐步培养出来,从而个体素质得到提高;也能从根本上增强危险防范和隐患及时处理的意识,提高安全事件的应变能力,从而达到人人安全。

4 大学生自治在高校安全管理中实现的途径

依靠大学生自治组织来加强高校安全管理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一个新的探索过程,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及时更新理念、加强引导、创新机制、完善体制和健全制度。

第一,师生需要转变传统观念,更新理念,依靠大学生自治组织来改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在高校安全管理问题上,一直以学校管理人员或老师作为主体,学生处在被管理的地位,学生自己并没有参与到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校园安全管理中来,甚至把学校的安全管理措施看得无关紧要并产生反感。如果依靠大学生自治组织,通过学生自治,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校园安全管理的新途径,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及时消除隐患的理念和知识。通过学生自主组织各类安全实践活动和演习活动,提高他们对安全问题的认识水平和预防能力。

第二,学校加强对大学生自治组织的引导。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学生自治并不意味着学校和教师放任不管,而是更多地从学生角度去思考如何通过学生自治组织来提高学生对高校安全管理的自治。自由是相对的,学生自治也不是随心所欲的,正确积极的引导尤为重要。依靠大学生自治改善高校安全管理,学校和老师应及时转变角色,从一味的管理中走出来,引导学生管理自己。

第三,创新大学生自治组织机制。我们要在现有高校体制和制度下,紧密结合高校的实际,不断创新和巩固大学生自治组织机制,以取得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成就。加强学生自治组织之间信息的沟通机制,加强联系、相互配合、共同防范,保证安全信息的及时收集、传达和反馈。

第四,完善大学生自治管理体制和健全大学生自治组织制度,保证通过学生自治来加强高校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大学生自治只是换了一种管理的思维,最终的目的还是维护广大师生的利益。自治的同时也应该配以相应的制衡机制,使学生自治组织的管理符合校园安全管理的规律。

5 启示

实施大学生自治,是对学生主体的信任和尊重,能增强大学生的高校主人翁意识;能锻炼和提升大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能增加学生对大学的积极体验和对事务的正确认识;能增强大学生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对校园的满意度;有利于学生把集体的目标内化为自身的追求,并在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调适自我和悦纳自我。

依靠大学生自治改善高校安全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存在一些仍需研究的问题,如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高校安全管理观念如何彻底转变、依靠学生自治的新治校模式能否长期坚持、在高校安全管理中学生自治的范围多大等。

实行大学生自治,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是现代大学完善内部治理机构的重要途径。除了依靠大学生自治改善高校安全管理现状之外,高校许多棘手的管理难题,也可从学生自治为切入点,寻求更好的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红伟,徐卫萍.大学生自治力提升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53-254.

高校学生安全管理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化工专业;顶岗实践;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044-02

国家教育部2009年3月发出通知,要求高职院校切实落实学生学习期间顶岗实践半年,明确提出职业院校要与校企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践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参加顶岗实践就是使学生在一个完全真实的工作场所中工作,具体承担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工作岗位所规定的职责和义务。在顶岗实践过程中,学生完全以职业人的身份从事工作,学生在顶岗实践期间不仅是企业员工,同时又是学校学生,身兼两种身份进行专业知识校外实践学习,这就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了新问题。工科专业学生,尤其是化工专业学生的学习场所是具有高度专业性和危险性的环境,很多操作工作属于高危作业,因此尤其要加强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的安全教育及管理。

化工专业高职生顶岗实践安全管理问题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化工专业学生已经按国家教育部要求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践,但此项工作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在化工企业顶岗实践如何进行安全教育管理,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学生角色转变慢导致安全意识差 在顶岗实践时,学生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员工,但个别学生仍认为自己只是学生,只受学校管理,轻视甚至拒绝企业对他们的管理教育。还有的学生在进行实践工作时认为安全操作要求太高、太难、太严,感到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在长期理论知识教育背景下对具体的实践操作眼高手低,缺乏对实践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对安全操作不重视。另外,由于长期在学校接受专业知识教育,大多数学生未亲身经历过安全事故,对安全问题认识模糊,没有意识到安全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因此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不把安全当回事,认为在顶岗实践中只要不出大事故就无所谓。

化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安全管理任务重 化工企业生产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易窒息、生产过程连续性强等特点。化工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生产自动化程度高,一旦发生事故危害程度极大。化工企业设备专业性强,维护技术性高,精密度较高,对操作人员要求高。由于化工生产的这些特征,导致其工作环境伴有污染和噪音,且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事故危害性大,事故发生概率高。化工企业顶岗实践的安全教育管理任务更重,难度也更大。

学生顶岗实践地点分散导致安全管理难度大 按照实践专业对口要求,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学生的顶岗实践基本都要求学生到专业相关企业进行,但每个企业所能接受的学生数量有限,因此学生实践地点较为分散,少部分学生更是走出学校后处于“放羊”状态,给学校的顶岗实践安全管理带来诸多不便。顶岗实践是一项涉及企业、学校、学生的复杂工作,关系到学生生活和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校指导教师无法在时间和精力上保证对顶岗实践学生进行管理,而企业指导教师又无法对实践学生进行全面管理,从而导致学校在顶岗实践学生的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使安全管理的难度加大。

化工专业高职生顶岗实践安全管理对策

制定并落实顶岗实践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要落实安全责任管理制度。学院应要求主管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的系级组织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系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对顶岗实践安全负责,使其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重视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的安全管理,并且通过学院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对化工专业等特殊岗位学生顶岗实践的安全管理进行督促。其次,系级组织要根据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的工作岗位特点制定各项详细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度。通过加强与实践企业的沟通交流,协调各方关系,全方位齐抓共管,做好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的安全管理工作。再次,应通过签订学校、顶岗实践学生、实践企业三方安全责任协议,明确责任划分,以防出现安全事故问题相互扯皮。此外,应通过制定相应的顶岗实践学生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对学生顶岗实践前的安全思想及专业安全教育 学生顶岗实践前的安全思想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对安全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其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理念,切实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从思想上重视顶岗实践中的安全,努力做到自我保护措施全面到位,以保障顶岗实践工作的圆满完成。对于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学校还要在实践前根据专业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专门教师对化工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化工行业从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化工企业从业人员职业卫生防护教育与培训、化工企业从业人员安全心理教育与培训、化工企业急救与自救能力培训、化工企业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等。具体方式可以通过化工行业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对诸如防火防爆技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防尘防毒技术、化工企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安全、普通职业危险与安全、安全与心理特征、劳动卫生个体防护、职业伤害的急救原则与救护方法等知识进行学习,强化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安全意识,从而使顶岗实践安全进行。

合理选择学生顶岗实践企业,保障学生顶岗实践安全 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企业的选择原则上应选择能够满足顶岗实践条件的企业进行集中顶岗实践,并应根据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满足如下条件:(1)顶岗实践企业工作环境良好,资质完备,近年来无安全生产事故。(2)专业适合,能满足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任务的要求,有利于形成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3)企业领导重视学生顶岗实践工作,且管理先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4)化工企业的指导教师专业能力强、技术过硬,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5)学院要与顶岗实践企业签订学生顶岗实践协议。

强化顶岗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保证学生顶岗实践安全 学校要选派合格负责的实践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让学生有明确的自我定位,完成好角色转变,学会用企业员工的安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保证顶岗实践安全。首先,要从校内选聘经验丰富且责任心强的教师专门负责与实践企业的沟通协调。学院要在资金和人员上给予适当支持,以保证相关专业教师能够专门进入实践教学岗位一线,及时掌握学生在顶岗实践期间的日常表现,为顶岗实践教学的安全进行提供保障。其次,学院要从化工企业聘请技术水平较高的生产能手和技术专家作为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专门负责介绍特定岗位上的设备操作安全和维护、生产工艺控制等内容,以保证学生顶岗实践的安全进行。

制定科学的顶岗实践方案及安全预案,全过程控制顶岗实践安全 通常学生顶岗实践的管理分为三个阶段,即实践前的准备、实践中的管理、实践结束后的评价总结。为保证顶岗实践的安全进行,须要针对这三个阶段进行全过程安全管理。对于化工专业学生的顶岗实践,教师在学生顶岗实践前要针对化工企业的特点编写符合化工企业实际的实践大纲、实践计划和安全实践手册。此外,对于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应提前制定安全预案。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进入化工企业后须要进行厂部、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要各有侧重。厂部安全教育侧重企业安全的一般概况及本企业典型事故案例。车间安全教育侧重车间概况、本车间安防措施、安全生产文件与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班组安全教育侧重本工种的具体岗位责任、安全操作规程、本班组易发生事故的位置、具体安全操作要领等。顶岗实践学生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方可顶岗操作,以此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此外,学校指导教师要经常与化工企业联系,及时解决学生实践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对于学院集中安排的学生实践基地,学院可以指派专任指导教师到现场进行实习指导和日常安全管理。对于学生自己联系的实践单位,可通过网络采用微博、微信等方式与实践企业和学生保持联系,传递教学信息和安全管理要求。在完成顶岗实践后,学生和指导教师都要及时写出顶岗实践报告,对安全管理的经验或教训进行总结整理。

顶岗实践考核应重视安全评价 通常顶岗实践结束后要由指导教师对顶岗实践学生进行考核。考核项目通常包括企业评定成绩、实践报告成绩和实践日志填写等。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顶岗实践中安全的重要性,可以将顶岗实践安全评价作为首要的和必须的一项考核内容。在对顶岗实践中因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导致事故发生并造成经济损失的学生,除了按实践企业的有关规定赔偿经济损失外,学校还要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践安全生产教育及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化工专业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及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高职院校化工专业顶岗实践只有把安全生产教育及管理落到实处,使学生深入领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才能杜绝和减少实践过程中伤亡事故的发生,将化工专业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化学工程师,同时使安全教育获得成效,使安全管理真正为构建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牛艳莉.高职院校“多学期、分阶段”顶岗实习模式实践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2,19(6):54-56.

[2]张玉萍.推进顶岗实习提高高职生就业率[J].职教论坛,2010,18(17):86-87.

[3]陈雪峰,顾准,刘尚莲,陆豪杰.高职化工专业毕业顶岗实习跟踪调查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0,21(7):119-121.

[4]刘春秀,张颖,王少.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安全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0):141-142.

[5]祝志勇.“三位一体”校企合作顶岗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9,16(9):86-87.

[6]陈明忠,童岩峰,徐佰钏.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23(2):33-34.

[7]黄正东,王红兵.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河南建材,2010,12(5):169-170.

[8]王冠蕾,吴效楠.高职高专化工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4(3):52-55.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