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思政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的思政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的思政教育

高校的思政教育范文1

(一)大思政教育环境的分类对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概括而言,大思政教育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学校环境。学校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因素和学校精神环境因素两类,前者主要指教学场所、教学设备、活动场所等,而学校精神环境因素指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等。学校环境因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这三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而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三,心理环境。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是指用一定心理表现出来的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实际影响的因素,如认知心理、情感心理和意志心理等。第五,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具有耳濡目染的影响。例如,家庭中长辈对晚辈的抚养,晚辈对长辈的尊重等现象,有利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反之,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容易出现问题,将影响学生的健康心理和成长。第四,大众媒介环境。当今,传播媒介环境(书籍、杂志、电视、互联网等)快速发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二)大思政教育环境的特点就其特点而言,大思政教育环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阶级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特点。阶级性主要是指大思政教育社会环境中经济、政治、文化环境都明显体现着阶级性。而社会性是指它是社会活动的产物,如大众传播媒介既为社会统治秩序服务,同时也承担社会教育的义务。第二,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前者表现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相对稳定,而后者表现为在局部环境中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二者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中。第三,开放性和封闭性的统一的特点。前者表现为时间和空间上的不确定性,各个环境相互之间进行着交换,在总体上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局部环境又可以被人为地封闭起来,如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具有相对封闭性。第四,复杂性与可塑性的统一。复杂性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无处不有的复杂系统。而后者体现了在教育实践中,各种环境可以被建设和利用,可塑性使复杂性变得相对简单,推动了各种环境的建设。第五,具有整体性与局部性统一的特点。所谓整体性表现为各种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局部性表现为某一具体环境因素的突出影响。

二、目前大思政教育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一,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多样化,出现了一部分人奢侈的生活作风、颓废的生活方式,这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着他们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的形成。第二,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多样化,使得人们倾向于追逐智力劳动而鄙视体力劳动,日益形成贪图享乐的价值观,这必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影响。第三,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化对大学生的冲击。尤其是个别人的致富是靠关系、诈骗等渠道致富的,这使部分大学生心理失衡,对社会改革产生认识上的偏差。第四,政治面临的各种挑战,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比如,一些党政官员、、贪污受贿等,使一些大学生产生悲观失望情绪。第五,西方不良文化的渗透。比如,随着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入,西方文化中的生活方式(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等),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容易导致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危机。

(二)学校环境中不利的因素日益增多自高等学校扩招以来,社会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给学校环境建设带来许多问题。首先,学校物质环境中不利因素。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硬件建设不足且有商业化倾向;(2)高校师资不足影响教学质量。连年扩招以后,教育部2003年将师生比例核定为1:17的比例,这种比例根本未能得到实现。因此,为解决师资缺乏的问题,有些高校采取大班授课,采用教师外聘制等方式,这些制约着大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其次,学校精神环境因素中的不利因素。第一,高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校风建设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市场导向和社会上商业化、功利化思想的不良影响,使得校风建设出现不良现象。教风方面,一些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功利倾向变得突出,育人意识开始退化,忽视人文思想品德教育。而在学风上,一些学生学习纪律松懈,学习态度和动机发生扭曲等。第二,学校制度建设和文化活动开展不足。目前,高校有些制度的制定缺乏民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执行中不易执行落实等。同时,开展文化活动的经费和场地不足,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品位有待改善。这些都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

(三)家庭环境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家庭结构变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独生子女成了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生子女家庭因结构比较单一,其成长环境相对孤寂,活动单调,造成他们缺少相互体贴,共同分享的经历。在这种环境中不利于良好品格的形成。其次,传统婚恋观念的转变和家庭责任意识的淡化,导致离婚率逐年升高,单亲家庭增多。这给学生心理带来不同程度上损伤,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第三,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的影响。家庭成员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然而,有些家庭的成员文化素养不高和教养方式不当,影响了子女的健康成长。

(四)大众传播媒介环境的消极影响大众传播媒介数量多、影响力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了消极影响。首先,对人具有精神麻醉的消极作用。大众传播媒介把人们从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引向了人与媒体的交流,从而造成情感和心理错位。其次,大众传播媒介的商业化削弱了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比如,为了保证经济效益,一些书籍、报纸、广播电视节目以市场需求为终极目的,消解了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责任,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再次,不良内容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比如,一些媒介热衷于炒作明星大腕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大学生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导致了大学生固有道德观念的转变。除此之外,大众传播媒介环境的监督和管理体制还不完善,而针对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内容亟待加强。除此之外,由于诸多原因,当前大思政教育心理环境还不尽如人意,消极的因素还在许多方面存在,阻碍着人们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比如,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在大学应该是学习专业技能,而不是完成思想道德教育,认为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已不再重要。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没有健康丰富的情感心理,人生目标不明确,造成思想道德意志薄弱。

三、构建高等学校大思政教育环境的主要对策

(一)坚持以人文本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是大思政教育环境建设的基本思想,是大思政教育的内在要求。在大思政教育环境的建设中,要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为核心,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在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真正的理解和尊重人,才能真正地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

(二)遵循大思政教育环境建设原则原则是大思政教育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构建大思政教育环境过程中,必须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坚持和遵循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第二,坚持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的原则;第三,坚持时代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的原则;第四,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这些原则是构建高等学校大思政教育环境的前提。

(三)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一,建设良好社会经济环境就是要清除经济环境中导致拜金主义、自由主义等不良因素,建设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环境。第二,加强建设政治环境,从根本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建设,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风尚。第三,加强文化环境的建设。建设文化环境就是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排除大众文化低级庸俗的负面影响。

(四)建设良好的学校环境首先,加强学校物质环境的建设。建设学校物质环境就是要加大物质投入,建设在过程中注意整体规划,寓思想和文化教育于环境建设中,为广大师生提供舒适的教学科研设备、餐饮住宿条件等。其次,加强学校精神环境建设。加强学校“三风”建设,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责任意识。同时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除此之外,各项规章制度保证科学性、公正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在制度下建设学校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氛围。

高校的思政教育范文2

关键词:高校学生 思政教育 方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068

1 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进行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政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网络平台之下各个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进行思政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融洽师生关系。由于高校当中绝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成年,早已经形成一些自主意识、观点。所以当教师和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的交流之时,不可避免的两者之间会发生一些碰撞。针对这样的情况就更应该要加强各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减少矛盾,有力的引导学生的思想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三,和谐校园环境。通过思政教育能够有效的和谐整个校园环境,有助于学校的和谐发展。通过思政教育能够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当遇到一些和同学或者教师的小摩擦小争吵之时,接受了思政教育的学生往往会选择采取较为和谐的方式解决。这从很大程度之上减少了校园的不和谐因素,有利于构建和谐高校。

2 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方式

2.1 坚持方式创新

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方式上要注意创新,首先要确认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自重者人必重之。在进行思政教育之时还需要注意平等的态度,保障工作正常有序进行。在传统的思政教育当中学生常常都是被迫接受,因为单方面的灌输,所以通常思政教育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新形势之下就应该对学生有足够的尊重,摒弃灌输式思政教育,通过建立平等关系,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征,积极引导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健康发展。

其次重视隐性教育方式。隐性教育的意思就是通过一种无意识、间接等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政教育。这种方式往往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并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积极和健康的影响。

最后是方式的创新,进行思政教育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坚持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在进行思政教育的工作之时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内容和方式。第二,坚持将思政教育工作和解决学生具体问题相结合。高校学生许多思政问题都是来自现实生活当中,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学生遇到这样的情况之时,应该积极的协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消除学生消极、悲观、自卑等不良情绪。第三,坚持律己和律人相结合的方式。教育当中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和社团组织、班级组织等要注重教师、组织者的带头作用,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管理。第四,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来讲就是要求要把正面教育、科学管理、纪律约束和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当中潜在的引导相结合。

2.2 将思政教育和网络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式

在如今信息技术和网络计算机如此发达的时代,在进行思政教育之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计算机。将二者有机结合是当前高校进行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并且其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在进行相关的思政教育之时,将有关的图片、视频等运用到教育当中。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通过更加活泼生动的方式让学生积极的接受思政教育,在轻松有趣的氛围当中渐渐引导其思想心理正确发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强化奋斗理念,增强学生是非辨别能力。

同时可以搭建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网络平台,这是网络信息化时代之下进行思政教育的一个有利手段。高校学生还处在走向成熟的阶段,尤其是大一新生,才刚刚从管理严格的高中走向一个相对自由轻松的大学生活,进行思政教育更加有必要。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学生一旦有了任何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对其进行引导。这样既避免了直接面对的尴尬,又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

2.3 针对贫困大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政教育

前者是由于社会生活经济条件而导致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要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思政教育之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要和普通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有所区别,针对性的进行。抓住其特点和需求性,积极引导其思想政治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另外在一般的高校当中多是汉族学生为主,而少数民族学生就成了一个小小的部分。面对如今各个高校对于少数民族的专业限制越来越少,以后少数民族进入非民族学校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多。所以在进行思政教育之时也要注意这个渐渐扩大的群体,要做到尊重各个少数民族的信仰、宗教、习俗等。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根据不同的民族制定相关的教育内容,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平等相互尊重的前提之下进行。

3 结语

通过以上对于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的研究可见,在高校进行思政教育是具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思政教育的方式,比如摒弃传统模式创新教育方式、将计算机网络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贫困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的思政教育等。如今高校思政教育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当中不断努力改进和完善制度及方式,保障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红革.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沈平剑.论社会工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D].浙江师范大学,2012.

[3]王悦.中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高校的思政教育范文3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高校;思政教育引导;推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6-0046-02

一、前言

高校思政教育随时代教育背景的转变逐步形成了重心的转移,强调思想引导对学生社会意识、社会认知、社会价值形成的积极作用。新时期,微信公众平台的利用越来越广泛,影响越来越大。微信公众平台以手机为载体,以舆论交流为基础,信息传播具有广泛性、实时性、交互性、便捷性的特点,这种交流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将微信公众平台运用于高校思政教育领域,积极探索以思想引导为主体的思政教育新模式,推动思政教育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微信公众平台对学生政治思想观点形成的影响

(一)引导学生政治思想观念发展

微信公众平台推动了人们对信息的关注程度不断攀升,使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日益多样化。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媒体传播媒介,高校思政教育可利用其优势和功能,对学生进行舆论引导,净化学生的内心思想。加快高校思政教育的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在功能,加强学生对知识信息的关注兴趣、交流互动及其对社论舆情的评判进行及时、有效的思想引导,最大程度挖掘思政教育资源,使学生的政治思想意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及行为进行准确的定位,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和良好的思想品行。

(二)推动学生理性认识和价值观念回归

在信息化社会,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交流工具。网络平台的有效构建使得网络信息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信息传播的途径也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移动数字终端对于网络通信的传播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立足于网络通信发展特点及高校思政教育目标,有效拓宽思政教育的传播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发展观念和社会价值意识,推动学生理性认知和价值观念回归,进而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高校加强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意义

(一)拓展和创新了高校思政教育模式

微信公众平台是以公众舆论为导向,以信息传播为载体,为公众进行思想观念表达提供的交流平台。高校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对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很难形成带动作用。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思政教育的内容单一化和枯燥性、方式方法的简单化和传统性、传播途径的非互动化和狭窄性。高校加强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将高校的思政教育和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融合,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舆论传播优势,能克服高校传统思政教育的弊端,拓展思政教育的内容、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及育人途径,通过舆论导向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正面引导,为学生的思想观念发展、理性认识提升和价值观念回归产生积极的保障作用。

(二)对学生内心思想开展实时性引导

微信公众平台对舆论信息的更新具有较强的实时性,不仅能对某一时段内的舆论动态进行快速更新,舆论评价过程也能够得到更为及时的体现。高校要能有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关键在于对学生内心思想进行实时有效和科学全面的引导,准确把握社会舆情和学生思想发展动态,引导学生理性地、辩证地看待社会事态和社会舆情,提高学生对舆论信息的甄别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观和评价观,以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于社会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交流互动之中。高校加强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有利于思政教育工作者根据思政教育目的,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自身所富有的特征和优势,能在最短时间内有效了解学生的内心思想及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把控社会舆情,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社会问题,了解社情民意,对学生的内心思想进行实时引导。

(三)体现了思政教育的时代特征和发展方向

学生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信息交流、发表对问题的看法等都是通过数字终端而进行传播的。这种传播方式具有及时性,与时代信息化交流是紧密联系的。高校加强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能够发动更多的、更广的教师和学生参与舆论交流、思想互动,不断扩大传播范围,为传递社会正能量提供更加坚实的舆论基础。高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技术所拥有的先进性,有利于扩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人群,扩大学生思想引导的范围,发挥新媒介在传播社会主流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作用。高校加强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将信息网络与思政教育形成密切配合,不仅是高校思政教育在思想观念上的革新,而且是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发展;不仅体现了思政教育的时代特征,而且体现了思政教育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三、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政教育引导的模式研究

(一)网络思政教育和课堂思政教育相结合

社会舆论已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关注的新焦点,他们对于网络舆论传播的关注度明显增强,对社会舆论的认知面日益扩大。在当下的高校校园,多媒体数字终端已经在学生中逐步普及,对舆论的关注度更是直线攀升,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内心思想也在逐步发生变化。高校思政教育如何立足于社会舆论发展的主体性特征,把握好微信公众平台的舆论信息传播特点,有效结合校园内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将社会舆论引导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创新途径,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舆论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对学生内心思想发展情况进行科学研判,然后再通过网络思政教育和课堂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开展有效的社会舆论引导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传统思政教育的效果,而且对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优化作用。

(二)直接引导与间接引导相结合

当下高校思政教育随着整个时代背景的变化而正在发生变化。高校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引导作用,对学生开展积极的思政教育,需要建立直接引导与间接引导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将微信公众平台引入思政教育,革新教育手段,拓展教育渠道,调动学生思政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的内心思想表达和对社会的具体认知得以充分彰显。对学生自由政治心理的引导,必须借助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作用,发挥新媒介的作用,最终实现思政教育目标。

(三)形成将日常管理工作融入思政教育的新常态

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具有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舆情更新快、公众参与性强、交流互动性好等方面的优势。高校加强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要重视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对社情民意和学生思想动态进行收集、研究、及时了解学生内心思想发展现状,将思政教育与社会舆情和学生具体的心理、思想以及思维有机结合,实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引导,占领思政教育主阵地,掌握好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主动权和思政教育工作的主攻方向,不断助力高校思政教育新常态的形成。

高校的思政教育范文4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 高校 思想政治 策略

目前的智能设备以及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个人在信息的传播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不受时间、地点以及方式的限制。在新媒体的时代冲击之下,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他们一方面是新媒体发展以及兴起的见证者、接受者以及参与者,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教育面临新挑战,在接受多元化的文化、思想中对传统知识认知也带来了一定影响。高校在思想教育方面需要给予高度重视这一情况,不断改革与创新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思想认识中更好地学习。

一.转变工作观念,适应新媒体发展

新媒体在发展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知识文化价值,高校教师面对当前新媒体的发展情况,在思想教育中需要坚持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同时也要积极地弘扬以及鼓励接收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在创新中吸收外来文化。因此,教师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的工作,一方面需要转变自己的工作观念,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中的积极因素,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地提升。第一,教师需要从心理上接纳这一新事物,新媒体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其中难免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教师需要辩证地看待这一新事物,发现其中的优点,并在自己的工作中较好地利用这些优点,进而使得教师开展工作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此外,学生对这一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接受的速度较快,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在接受新事物中获得正确地引导,同时也便于教师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中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在思想上产生共鸣;第二,教师可以把新媒体地运用,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从实践中更好地提升学生对新媒体发展的需求度,满足了学生对新事物发展的需求,促进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能够取得有效的成果,因此,教师需要努力地掌握新媒体在实践中的运用,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探讨与交流,利于教师娴熟应用这一技术服务于思想教育的工作;第三教师在教育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情况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在新媒体中可以较好地提升学生管理水平,在师生互动、平等中,更好地营造和谐师生相处氛围。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网络教育

智能设备在当今的社会中得到广泛地普及,出现了许多信息咨询的方式,例如在学生中广泛应用的微信、微博、QQ、论坛等媒体,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成重要地交际工具,一方面是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交流需要,而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利因素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因此,高校在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中,需要呼吁有关的部门关注这些问题,以及找出其中法律缺乏管理以及制约的方面,通过加强立法建设更好地管理以及引导学生正确地应用新媒体。因为在当前的环境下,网络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十分复杂,尤其在新媒体中的信息更是多元化,但是由于缺乏对应管理规范,所以出现了许多虚假性以及随意性的信息以及传播,这些对学生的思想带来了较大地负面影响,在网络中的各种欺骗和不信任加深的情况,严重地冲击学生看待世界的视角,有的甚至对学生的“三观”带来较大地影响。因此,高校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中,也需要从各个方面不断创新思路。第一,在国家层面,就需要尽快地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出对应的管理规则或者是法律法规,从而真正地在实践教育中,使得学生利用新媒体可以实现有法可依的目标,在制度方面加强约束,遏制不法信息在新媒体中的传播;第二,在社会层面中,通过加强约束,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由此,人们需要自觉在虚拟网络空间中遵循原则,积极地承担自身在社会中的责任,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开展网络教育,提升学生思想意识

网络技术的发展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从而导致了网络世界中出现各种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需要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有效地传递真、善、美的思想。第一,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所具有的优点,而促进学生的思想意识水平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在认识与了解社会中掌握基本地知识;第二,由于当前网络中信息、人员组成等具有复杂性,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方面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使得学生能够从思想认识的角度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更好地应对网络空间中虚拟信息所带来的冲击;第三,高校教师可以结合新媒体在学生中的广泛应用而开展具有特色的教育课程,如开设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提升学生心理对各种信息咨询的认知能力。

结束语

高校教育中核心的内容之一就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而在新媒体的时代中,这一工作却遇到了较大地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教育中,需要充分认识以及深刻了解新媒体具有的优势,结合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工作充分地利用这些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教育理念以及方法需要进行创新,更好地应对学生在接受信息资源中所出现的问题,在这一新形势下,结合新媒体所具有的优点,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

【参考文献】

[1]许舒涵.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09:165-167.

[2]何长辉.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J]. 武夷学院学报,2015,08:91-94.

高校的思政教育范文5

    一、“文化反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启示

    “文化反哺”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产物。它可以作为一种教育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供有益的启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首先,“文化反哺”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片面强调政治功能的观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重视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在当前文化多元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强调政治功能必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文化反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不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原有功能的情况下,立足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不断地思考、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功能,为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其次,“文化反哺”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过于注重单向性“灌输”教育向师生互动的方向转变。“文化反哺”的视野是宽广的、长远的。在“文化反哺”进程中由于交流、交往的加强,使得人们思想得到进一步的解放,思想观念更加活跃、自由和开放。当代大学生由于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不固步自封,这样一些新的思维方式、方法可能会在他们中首先产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吸收、借鉴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益的方式和方法,改变学生原有的被动地位,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成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互动的系统。在这一系统当中,原本的受教育者可以转变为教育者,而原本的教育者却可成为受教育者,这就改变了原本单向的文化传承模式,而向双向互动模式转变,这样就形成了学生与教师互相具有双重角色,避免了传统的单向“灌输”的弊端。再次,“文化反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后续发展。“文化反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观念更新、思想自由和开阔,但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看到了青年文化中存在的消极和不成熟的因素,如果不加以及时纠正,将使学生的政治觉悟淡化,价值观形成偏差。此外,人的一生并不是都在学校度过的,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只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一个人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是伴随人的终生的实践行为,同时社会的发展也要求人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因此,在“文化反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履行道德的习惯,使外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标准内化为内在的自觉意识,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切忌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期行为,树立终生学习的观点。“教育的目标规定着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确定教育途径与措施,教育的途径与措施决定着教育的成效。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一定的观念、理念指导下完成的”。因此,不同观念指导下所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果是大不一样的,“文化反哺”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启示,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文化反哺”背景下组织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用新的眼光与视野审视、考虑问题,要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

    二、“文化反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启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受教育者灌输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思想观点等大多比较空洞和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再加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信息量不大,知识更新速度慢,使正处于心智发育高峰期,充满了对知识和信息渴求的大学生对于这些行为规定兴趣不浓。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不断变化,不断的发展创新,要与时俱进。由于“文化反哺”不仅仅是一个地域、一个界域、一个民族国家的一种现象,它能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得到拓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得到丰富,从而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文化反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创新机会。“文化反哺”本身具有开放性,这样就会吸纳不同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思想,拓宽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使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国门,实现“多元”参照系下的交融与碰撞。因此,在“文化反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放眼于世界,立足于未来,吸纳更多更丰富的内容。随着校际、国际间的交流和网络的高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料的选择不再只局限于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始充分利用网络,吸纳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华,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向广度、深度转化。其次“,文化反哺”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丰富的内容。从范围上来讲“,文化反哺”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特别是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中产生的许多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这些问题加以吸收和利用,使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避免空洞的理论式教育,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领会与把握思想政治理论的精髓与内涵,从而成为思想素质过硬与人格健全的时代建设者与接班人。高校学生毕业以后,能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能不能为社会发展服务,这些需要社会实践的检验。因此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将学以致用、是否能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作为评判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依据之一。因此“,文化反哺”进程中的网络化、数字化等,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化程度。

    三、“文化反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当下,大学生生活在价值取向多元、信息开放的环境中,他们必然会受到全方位、多渠道的影响。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而片面强调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体系的灌输,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因此,在“文化反哺”背景下,这种“单一的灌输式”方法,漠视学生的主体性,大大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塑造大学生的人格,提高他们的理解力,使他们的灵魂充满人性的魅力和理性的光辉这方面的作用也是做不到的。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文化反哺”为其提供的新的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化的逐渐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范围在不断扩大,以数字为基础的新兴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不断提升。在“文化反哺”的作用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逐渐意识到安于现状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了,因此,他们在“文化反哺”的影响下,在日常生活中开始关注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采用渗透的方法。“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强调灌输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思想渗透,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中。”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采用互动交流的方式。由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有较高的政治热情,较强的民主意识、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因此,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形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要借鉴吸收国际的先进教育方法。“文化反哺”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眼界大开,不再仅仅局限于国内,而开始放眼世界。同时,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学术经验交流更加频繁,其他学科的方法和其他国家先进的教育方法必然会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因此,吸收和借鉴这些先进的方法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学生、尊重学生。“文化反哺”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学生的看法,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地位,使他们开始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不再仅仅通过教师获取知识了,对教师的依赖性大大减弱,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逐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正视这一点,更好地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的思政教育范文6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方向探索

1思政教育的意义

我国正在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不仅仅局限于民族之间的和谐,也包含了生活方式的和谐,更加重视于人们思维方面的和谐,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使学生在德、智、体、美中能够全方位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提高大学生的内在素质还要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发散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积极性,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新一代高科技高水平高素养的一流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其中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跟不上大学生成长的步伐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人才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对在校大学生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复杂的社会,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发展,体现出高尚的素质教育情操,发挥出所在潜能为国家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贡献,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石,面对不同的问题拿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深入的贯彻思想政治教育.

2高校思政教育创新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广大人群来说带来了好的一面也带来了不好的一面,好的一面是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看到全国各地发生的事,领略到异国他乡的风俗习惯以及人文风情,还可以了解到相关的政治事务,遇到什么难题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与应用.那么不好的一面相对大学生而言如果不好好把控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导致与现实生活逐渐脱轨便会为以后踏入社会垫下隐患,所以需要有人给予正确的引导.

大学生迈进大学校园相对初高中来说课余时间较多,有较多的精力去接受新的事物学习新的东西,因此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大学生思想造成冲击,阻碍身心成长与自身的发展,相对而言有较多的大学生认为国外的月亮始终比国内的圆,对国外文化有着较高的信仰与尊崇,本身中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信仰、以及对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理解有着较大的差别,从我国的历史性问题看出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战争略,直到现在也从未停止过思想侵略,大学生作为推进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成为了西方国家进行思想侵略思想转变的主要对象,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难题.

如今社会中大学生过于普遍,人才比比皆是,当他们走出校门面临就业时发现自己在校内所学的知识在面临工作抉择的时候用处不大或者毫无用处甚至专业不对口时便会产生压力、焦虑、不安,形成校内外心理落差,现大学生有较多的独生子女,因从小生长在优越被满足的环境下成长普遍有着较强的自尊心,对事物要求较高的虚荣心总想着毕业后能够有更好的工作更丰富的待遇对自己定位较高而现实无法满足时信心上承受打击从而心理上无法健康成长加上其依赖心理独立能力较弱孤独无助感倍增,再加上现大学生中父母、社会、学校对其期望都较大,父母方面认为只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就能够出人头地有一份好的工作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老师方面希望自己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教导下学好专业上的问题面临社会时能够靠自己专业的知识立足于社会,社会方面希望大学生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以丰富的专业知识为企业创造价值,然而这些所谓社会的期望、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期望给各大学生带来了多少思想上与心理上的压力,因此这也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难题.

3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方向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越来越发达,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进入了信息化与多元化的时代,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给大学生们带来课堂兴趣,面对网络信息的普及,因此,正面的负面的消极的积极的都从网络上呈现在大家眼前,在实际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遇到各种问题也都会通过网络来进行学习与应用,然而互联网在现时代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且重要的意义,在新时期中我们要根据现时代的特点来进行思政教育的创新,具有针对性的创新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3.1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应充分结合现时代信息化技术在新时代思政教育实际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不能只单单依靠在教室内拿着书本照本宣读或在黑板上写写画画来进行课堂陈述了,这种过于老旧且枯燥乏味的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需要,当下时代互联网如此发达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发达来给学生进行思想灌输,但教育工作者需对互联网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各大学生合理正确的使用网络,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性与指导性的热点政治新闻来让学生站在政治上的角度思考与分析提出各自的观点,如此一来便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营造课堂的活跃气氛就不容易发生走神或者跟不上课程进度等现象,在传达思政教育的同时又能了解当下的政治热点.

信息化的时代下教育工作者可以创新出更多的教育方式,如通过微博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在微博上可以发视频,推荐有关思政教育课堂辅导作用的课件同时学生在利用微博娱乐的同时还可以关注到一些热点新闻,向学生推送一些能够产生积极作用引导学生走向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一些教育性内容,或者我们可以通过微信或者 QQ 把同学全部聚集到一个群里针对某个事件提出各自的观点,还可以在微信里建一个公众号教育工作者不定期的发送一些思政教育的辅导课件,QQ 与微信传输都较为方便.

3.2 坚决贯彻马克思思想主义 学习马克思思想主义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决贯彻马克思思想主义,以马克思思想主义为指导方针,领会其中要领,体现出所具备的主导型和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由三个部分组成,理论、方法论、应用,根据这三个部分作为发展的全面性考虑,而不是单一的考虑某一方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