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性学习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性学习策略

研究性学习策略范文1

一、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1.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分化

对学习目标进行细分,不但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并且存在着一定的操作性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题研究的效率.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中教材必修三中“河流的综合开发”这一课题研究开展之前,引导学生对河流种类进行详细了解,然后收集相关河流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某一河流的详细分析,了解“河流综合开发”的相关知识.

2.明确研究性学习目标

在开展研究性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充当着指导员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之前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从中领悟实践价值.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并开展测量实验等活动,严谨研究作风,保证研究过程具有一定创意,避免借鉴他人结论.

3.选择具备实际意义的课题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研究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实地考察、地理实验等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的学习方式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所选课题偏重空乏,缺乏一定实际作用.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的“区域农业发展”课题研究过程中,首先对选题出发点做出明确,因为不同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选题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拟定,进而防止研究的范围过于宽泛.

二、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措施

1.活动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

有效实施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不仅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还要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要适当的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高中地理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高中地理充分的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思考和分析地理知识.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太阳高度角计算”有关内容学习过程中.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计算公式介绍给学生,然后向学生提问,举出不用形式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解答.采用这种方式,可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计算“太阳高度角”,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是课堂较为枯燥乏味,且知识抽象不易理解,通常会导致学生理解的不够深刻,过不了多久就会淡忘.但是通过研究性学习,结合生活中实例进行这一知识点的分析,再结合教材中的公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如:某居民因为自己住房和他人住房之间相差的距离过窄,导致阳光不能充分的照射到室内,从而将开发商告到法院,并获得一定赔偿.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兴趣,教师对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是开发商,应当怎样设计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学生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对这一知识进行探究,充分的利用课本中相关公式进行太阳高度较角的计算,学生会深刻体会到地理知识就在人们身边,并且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进而积极主动的对高中地理进行学习.

2.引导学生将活动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地理研究性学习可以充分体现出活动式自主学习.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当重视学生的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安排适合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对这些活动做出选择,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水资源合理利用”教学中,教师首先安排学生分析生活中水资源浪费情况,结合这些情况,分析怎样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教师可以将水资源分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几个部分,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资料查找,根据查找的资料阐述自己对不同水资源利用的观点.

3.引导学生采用共同合作的形式

研究性学习策略范文2

关键词:积极心理;研究性学习策略;指导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7-0138-03

作者简介:贺俊燕(1972-),女,浙江临海人,讲师,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研究。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简称基础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为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应将知识内化为信念,并外化为行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当我们对学生的这些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又会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存在欠缺的地方,主要体现在缺乏自我管理、目标不明确、存在惰性心理和依赖性心理等方面。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要想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策略。

目前,国内研究者在“学习策略”的概念上尚没有达成共识。有的研究者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有的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的外显行为和内隐的心智活动;有的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还有的认为,学习策略表现为有效学习的程序、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等[1]。综合以上观点,多数研究者认为,学习策略是主动学习者为开展有效学习活动而采取的一种学习方式,而且学习策略的形成与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态度相关。

一、增强教师的积极情感体验,克服教学的倦怠心理对教师来说,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而繁重的工作,需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而传统教学强调对教育者的施教过程进行研究。在传统教学的教室里,教师通过规范课堂纪律来管理学生的学习行为。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已经超越了教室这一传统的教学环境,并深入到学校乃至社会的各个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境中。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倘若教师对教学活动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得不到任何保障。

基础课教学以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因而需要教师自身拥有健全的人格。近几年来,从各媒体所披露的信息中我们发现,教师群体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之高不容忽视。有不少研究者认为,教师群体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教师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影响着教师工作和教学的质量。积极心理学的本意是为了帮助个人实现其幸福的人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该类课程的效果;还可以使教师掌握积极心理学的意义,使他们在思考实现自身积极快乐的人生的同时,帮助学生实现对幸福人生的追求。

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积极心理学看来,“积极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感觉上的愉悦,还可以促进能力的发展。我们对积极情感的内在反应不是限制了我们的选择范围,而是扩大了我们选择的范围。积极情感所引起的进化性决定作用,不是表现在当前,而是表现在未来。或许体验积极的情感,其作用就在于它能够指引我们参与到增强我们认知能力的活动中来”。“被带入实验室进行积极情感体验的被试们,出现了认知能力方面的一些变化,如注意力的宽度增加了、记忆力提高了、语言表达更流畅了、对知识的感受性也增强了”[2]41。由此看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带给我们更好的研究成果。

那么,应该如何增强教师的积极情感体验呢?积极心理学认为,如果我们希望改善我们的心境,就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行动上。这种具体的行动可以表现为一个带有个体主动性的练习,即在生活和工作中应经常有意识地去感受愉悦,并能够主动去延长这种愉悦的感觉,从而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对个体持续产生作用的积极心境。对于基础课教师来说,当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表现出一些消极状态时,他们自然会产生不良情绪,我们在允许这种情绪存在的同时,在行动上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把它们看做是一种挑战,并运用心理学中的情绪管理原则来转化这些消极情绪,在教学中不能因个人的情绪波动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要让积极情绪在自己的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此外,对于学校管理者和教育部门来说,应理解、支持教师的工作,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使教师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以防止教师产生倦怠心理。

研究性学习策略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

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思路,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尝试引导学生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具体教学策略分析如下。

一、突出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中,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课本要求的知识内容以外,更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应多关注学生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各小组将古文中的内容以角色表演的方式体现出来,并可以在表演过程中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这样,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思考并探究《桃花源记》的主题与内涵,再表演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既满足了个体独立思考的需要,也实现了小组合作探究过程,进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元素

初中语文教学侧重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并且语文作为人们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围绕初中生所处年龄段的特征、生活经验等,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角度为教学切入点,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平时注重积累身边的语文知识素材,多阅读书籍,多接触大自然,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探究生活,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在生活中锻炼听、说、读、写的基本语文能力,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综合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包括制订教学计划、收集教学资料、课前预习学习内容、课中讨论研究性主题等,体现了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针对研究性学习的特征,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显然不再适用,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无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努力与进步。因此,针对研究性学习活动,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与学生互相评价等,在评价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认识到自身学习存在的不足,作为今后改进的重要参考。教师在评价中也要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巧妙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符合初中学生的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基本语文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研究性学习策略范文4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促进了高中英语教学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推动了教育教学理念的多元化创新。高中英语作为培养外语人才的必要学科,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途径。立足于高中阶段英语教育教学、探讨英语教学方法,构建具有综合实践功能的英语教学新模式,有利于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活动的规范化高效性发展。本文针对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优势,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析了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1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特征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介质载体,通过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情境或环境氛围,让学生自己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相关学习信息来探究、获取和体验知识能力的形成过程,进而培养和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国际教育界普遍推崇的一种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和获取、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互动合作、终生学习能力素质的重要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为改变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注重强调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相对于我国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来说,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具有如下特点:

1.1注重自主开放与问题研究

研究性学习中,问题研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 通常通过案例展示、情景创设引出或直接提出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指导学生主要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在开放、主动、多元的环境中自主研究和学习。

1.2注重学习过程与主观体验

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在内容选择上的主要特点,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探究的过程、思维方法的运用和提升,注重掌握科学研究的实践体验。

1.3注重合作学习与灵活应用

研究性学习注重以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 在确定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后,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 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恰当的研究计划, 实现研究目标。

1.4注重学习内容的综合实践

研究性学习,需要围绕相关问题综合利于多方面知识内容的融合贯通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问题,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横向联系,特别关注合作于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潜力开发,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

2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

新形式下,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在原有基础上广泛开展了各种应用性教学模式的开发研究,特别是针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实践性探索。由于英语知识体系的相对复杂性,加上当今社会环境的影响,致使高中阶段学生思想压力负担过重,很多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积极主动性缺失,英语教学模式的传统单一性以及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落实的不到位,导致很多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潜力得不到有效发掘,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新形势下,探究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提升英语学习能力,成为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予以探索落实的重要策略,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具体措施如下:

2.1创设英语研究性学习情境,注重优化英语问题教学引导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中,教师突破传统高考应试的教学着眼点,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不同的研究性学习情境,借助教材相关内容为主体,拓展英语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横向联系,针对学生自身的知识构架,在知识与技能的衔接融合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在探究认知过程中,尝试运用模拟情景互动等活动来解决实际问题。

2.2构建开放的英语学习环境,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

就学生自身素质长远发展来说,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应当立足于每一位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优化教学指导策略,构建开放的英语研究性学习环境,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英语探究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

2.3创新灵活性英语教学手段,注重研究性学习的实际应用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英语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写作训练等相关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探究等多种灵活性的教学方式,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潜能,注重英语问题的自主研究,提高英语学习质量。

2.4探究英语研究性学习形式,注重学生主动研究习惯养成

新课程改革观点认为,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需要师生在互动过程中进行交流,特别是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在发现与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体验和掌握英语知识,注重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实践。新形势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探究英语教学研究形式,让学生在相对宽松而又严谨的研究学习环境中进行问题交流探知,养成主动研究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利于高中英语教学。

2.4科学英语研究性学习评价,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综合素质

教学评价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考试与作业对于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形式,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导向作用。高中英语教学评价要求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充分发掘学生自身特长和潜力,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结束语:

总之,现代教育理念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研究性学习环境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开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信心,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研究性学习策略范文5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和信息素养的契合

(一)思维方式的角度相同

无论是信息素养还是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我们仔细研究他们的定义时就可以发现,它们叙述的角度一个是从学生的能力培养的方面定义的,一个是从学生学习过程的方面定义的,而这之间刚好构成了方法和结果的关系。也就是说: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正是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希望产生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不谋而合的。

(二)探究信息的轨迹相同

当我们再继续从过程论的角度来研究两者的形成时,不难发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基础是源于发散式思维方式,而信息素养的培养的重要心理能力也就是发散式思维方式。所以,两者是在发散式思维方式的旗杆上不同阶段的旗帜,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旗杆顶上高高飘扬的旗帜。

(三)开放结果的性质相同

信息素养和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最终结果都是开放式的推论形式。信息素养要求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处理分析能力的提高,而信息本身就是没有任何规矩形式的机构化的资料,因此,它的结果形式是若干的猜测和推论,等待实践的验证。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式更是以问题的验证和推断假设的实现为其最终目的的,所以,两者在结果的性质上都是开放的形式。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培养信息素养的意义

(一)在收集信息资料中可以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研究的问题、文献资料、解决问题的思路等从哪里来?它们有的来自于书本、图书馆、博物馆、社会调查,更多的来自互联网(Internet)。Internet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而是人类智慧的联网,它为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提供了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图文并茂的“文献资料”以及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学会通过采访、调查、文献检索、网络查询、实验等途径,全方位收集语文信息,尤其是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研究性自主学习。通过搜索一些目前国内、国外的优秀网站,使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来源变得更加丰富快捷。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不仅大大节省了研究时间、提高了研究效率,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在加工资料中可以提高处理和生成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研究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数据等进行分析、整理、加工,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课题研究。学生必须从大量的资料中做一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工作。资料整理的过程是一个知识重组并内化的过程,网站和调查等提供的资料可以协助学生作出大胆的、甚至是很有创意的假设,还可以协助学生非常有效地印证自己的假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印证自己的假设,必须学会有明确目的的提取信息,处理信息,有效地利用语文信息,以引发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想法就会继续收集和自己想法有关的资料、形成自己的论点并充实论据,在此基础上写成研究论文,从实践层面提高了处理信息和生成信息的能力。

(三)在应用软件中可以提升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

语文研究性学习一般分为指导确定选题、制定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撰写研究成果、成果交流与答辩等五个步骤。其中每一个步骤都可以用计算机辅助完成。比如,在搜集资料时,学生必然要努力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并学会从网络文献中有效检索(如上网、下载、接收、发送Email)所需语文信息的能力;在撰写研究成果时处理软件(如Word 2000和WPS 2000等)与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 2000等),制作多媒体语文软件和网页;在课题答辩时,学生以文字、模型、图片、声像、多媒体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把课题研究展示出来,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软件的应用,并在应用软件中提升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

(四)在协作交流中可以提高信息协作的能力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小组合作研究。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例: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用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完成研究课题。在这么长时间内,教师如何对其进行监控?其他同学如何了解其进展?如何共享研究成果?这个过程离不开交流与协作。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既有分工,又用合作;既要各展所长,又要协作互补;既要共享资源,又要共享思想;在成果交流和课题答辩时,学生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这种交流与协作无形中便提高了学生信息协作的能力。

三、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培养信息素养的策略

结合我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他们学习语文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中应该遵循如下的学习策略:

(一)使用网络

信息时代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网络的信息空间隐含着无限的学习资源,这种学习资源触动学生利用工具进行加工和检索,并进行一定的筛选和锤炼,进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种选择、提炼和加工,正是信息素养提高的重要环节。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中,我们就提倡这种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比如:研究性学习“我看李白”,组织学生围绕“李白”这个主题,搜索李白的生平、游踪、仕途、思想、信仰、朋友、诗歌……基于网络,广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在形成语文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更新教师的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在增强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有显著的效果。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也正是反映了一位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这对学生有着榜样示范作用。

研究性学习策略范文6

关键词:合作探究 理论指导 数学教学

一、前言

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数学学习不单单是被动的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而是一个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勇于探究,充满创新和思考的过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较为推崇学习方式之一,要想实施好合作学习策略,必须要明确理论指导,根据地方办学特色有效实施,文章由此展开论述,以供参考和借鉴。[1]

二、高中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研究性学习型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是对传统接收式学习的彻底改革。此种模式下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寻找问题解决的最有效方法和措施。

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的实施,主要有开放式、半开放式、集中式三种。

开放式组织方式:不统一设定研究主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决定,成果丰富、视野广泛、更贴合生活实践;半开放式组织方式:班级统一设定内涵丰富的研究主题(比如“数学与文化”),学生根据主题确定自己几个感兴趣的子题目(比如数学与音乐、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生活等等),然后交付全班讨论调整,确定一批可供小组合作的研究题目,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分组,实施研究学习;集中式组织方式:由全体同学讨论或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一个引起广泛兴趣的研究题目,作为唯一的研究题目,各合作学习小组独立开展研究。[2]

2.数学实验型合作学习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精辟的概括数学的两个侧面,一方面数学是门系统的演绎科学,另一方面又是试验性的归纳学。今后高中数学课教学必须要充分体现数学学习的这两个侧面,尤其是后者在数学教学中基础性作用。数学实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较为抽象的数学对象形象生动化,转化为看得见、摸的着的动态图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在动态中认识数学对象的不变性,使学生亲历数学建构过程,积累学习的直接经验,逐步掌握间接知识,获得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等的感性认识,进而通过加工、整理上升为理性认识,让学生逐渐认识到数学的本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小组汇报式合作学习

小组汇报式合作学习通过学生有效的课前合作预习、课上合作汇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能力。

主要包括了课前准备、课堂汇报、课后汇报三个环节。(1)课前准备,提前分组,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组内学习内容,由学习内容分配每个组员汇报的部分内容。在明确内容之后,组内同学提前分工,认真研读教材,查阅资料,准备讲案提纲。将准备好的内容,提前预演汇报,完善汇报内容;(2)课堂汇报,课上小组代表用5-10分钟的时间,将准备的过程、得出的结论、自己的疑惑等等,依次汇报。同时鼓励每一个同学参与课堂讨论之中,共享成功的喜悦;(3)课后评价,课堂结束之时,需对全班汇报成果进行测评,不仅有知识方面的,更要有参与程度方面的,同时鼓励学生自评、互评,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高中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实施策略的有效性

在高中数学课教学中,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不总是应用于教学整个系统之中。会因为教学环节的不同,应用于教师的讲解、示范、提炼及学生的独立学习过程中。由此,什么样的情况下开展合作学习,将其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到极致,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

1. 新课导入中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合作学习应用于新课导入,可借助问题情境,适度引进竞争机制,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有效品质。比如说:高中生在立体几何初始课的学习中,教师引导临近座位的4-6个同学组成合作小组,拿出长度相等的6支笔,思考――如何用这些笔拼出4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拼笔游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学习条件。而作为尚未接触立体几何的高中生而言,整个问题正值最近发展区,更容易调到他们去尝试这个简单却不能完成的问题,为接下来合作学习的实施提供了外部可能性。

2. 课堂练习中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研究证实:合作学习是解决开放性问题的有效练习方法。在课上练习中,通过合作学习的实施,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力,共享组员思考成果,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3]

比如:椭圆第一和第二定义学习之后,可尝试如下开放式的练习,加深对相关概念属性的认识程度。椭圆x2/25+y2/9=1上有一个点P,此点距离左准线2.5,引导组内学生通过已知条件可以探究出那些相关量?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上述结论设计题目,供组内其他同伴进行解答。[4]

再比如:

3. 课后复习中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学生合作编撰数学问题或测试卷,是操作性很强的一种合作复习形式. 以2-3 人为宜,自由组合编撰章节问题或编拟考卷。 此项活动除了能反馈学生学习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强化合作复习功能,提高整体水平。对于这一学习活动,学生满怀兴趣,有一种提升自我价值的冲动.。教师只需对考查内容、题型、 题量、 评分作出要求,且规定必须先系统复习方能下笔,合作完成成型后,随机分到不同小组解答,并由解答方另附上对此份考题的评价,命题小组对答卷进行批改后反馈给解题方。[5]

参考文献:

[1] 张磊. 巧妙应用合作策略促进高中数学教学[J]. 数理化学习. 2013(07)

[2] 严娟. 浅析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开展[J]. 中学时代. 2012(18)

[3] 傅钦志. 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J].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 2011(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