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教学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的教学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的教学管理

学校的教学管理范文1

关键词:学校教学管理 素质教育 理性创新

一、教学管理必须重视素质教育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培养人的场所。学生的素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人,学生有完善的人格,是社会的可用之人,对社会起到推动作用;二是成器,即学生有一技之长或多才多艺,是社会的有用之人,在社会中找得到位置、派得上用场,能用自己或大或小的“技艺”推动社会进步。这应是学生是否“成才”的客观标准,也应是衡量学校办学是否成功的标准。学校要达到育人目标,就必须从实际出发,确立素质教育的大方向。

要让素质教育有成效,还得有先进的管理办法,只有先进的管理办法才可以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先进的教学管理是适应社会要求、教育培养多规格人才的需要。社会是多姿多彩的群体,它需要各种类型、多样规格、各个层次、各具特色的人才。社会越进步、越发达,这种需求就越具多样性。知识经济的到来,更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要求教育既是全面教育,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与培养人才的统一,实现知识、能力、道德、情感的协调,在注重培养教育者的创造性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与周围世界的协调能力和合作意识;而且要求教育具有创造性、多样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的特征。知识经济要求教育者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上,把重点放在学生的个性特点上,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智能提高;要求按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多种层次、多种规格、高素质的人才。

良好的教学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着眼于21世纪,深入分析学校所处的环境,正确评估自己所处的水平,做出自己的价值取向,从而勾画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具有生命力的发展策略和基本目标,使教育行为完成理性的飞跃,形成正确的教学管理思想,为素质教育走上更高的台阶奠定基础。

二、教学管理必须注重理性创新

理性是智慧的结晶,是理性体现。教学管理必须注重理性的创新,管理要善于主动学习,带领出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群体。管理者要在不断学习经验中掌握先进的理念,在学习中改变教育理念,在借鉴各级各类学校的经验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与教师一起的培训、教研、教学中获取鲜活的教学观。管理只有坚持在长期的学习中才能把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智慧精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新鲜办法、新鲜语言、新鲜思维和新鲜经验。

管理要梳理学校的工作思路,理通学校出现的难题,理透教师的思想情绪。要把管理放在教育改革的理论大背景下去论证,看教学管理是否符合时代的潮流、科学的规律;把教学管理溶于学校工作的具体情况中去论证,看教学管理是否符合学校的客观实际;把教学管理置于工作中去验证,看教学管理是否切实可行。教学管理要有情感性,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理与情的巧妙结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常规谈心是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经常性找各岗位给各类型教工谈心,交流思想,增进感情。谈心的面要广,尽可能每人每年谈一次。谈心的内容要广,这样能让教师敞开心扉。谈心的过程中应与对方置于平等的位置,双方平等交流。谈心的方式要灵活,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变通语言表达方式,多从对方的利益出发,做深入交谈。常规谈心是一种情感投资,得到的将是情感与智慧的双重回报。

三、教学管理必须执行革新观念

校长负责制是一个以“校长责权”为核心内容的结构概念,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学校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因此,校长负责制的提出与实施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自,为校本管理的推行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校本课程的推行,不仅提供了校本管理的制度要求,而且为校本管理累积了许多实践经验。

学校的教学管理范文2

摘 要:学校教学管理实施期间,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良好校园氛围的创建,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当前教学管理,并没有完全建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也并没有在工作实践中突出以人为本理念,导致教学管理工作很难在实际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文章从以人为本的概述、基于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的学校教学管理途径两方面,研究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学校教学管理。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学管理;学生;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8-0020-01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要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就需要充分体现出“人”的本位性,将人摆在制度的前面。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中,要始终将学生、教师作为该项工作的核心内容,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并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以便全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学校教学管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实施教学管理。

一、以人为本的概述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教师,这些主体均属于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部分。人的社会属性其实就表明其本化性的过程。因此,教学管理工作不应当被理解为命令性、强制性的工作性质,而应给予师生充分的尊重。人的自然属性可充分体现在其内在潜能与发展潜能上,并充分表现出其在社会中所应得的尊重与鼓励。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当先满足人的自然发展的属性,然后才能够发展其社会属性。如管理者将学生和教师单纯理解为管理对象,就会僵化该项工作。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师生,调动师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师生的被管理者的角色地位。而且师生属于独立存在的个体,管理者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满足师生教学相长的同时,还应满足其精神、心理与情感上的需求,进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管理者将以人为本引入到教学管理中,将教师与学生作为主体,并在教学管理的各方面体现出主导性地位,对推进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施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如沿袭传统教学理念,那么教师与学生会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良好教学环境的形成。管理者只有深入开展以人为本的教学,才能充分体现师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此来推动师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管理者只有使教育人性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二、基于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的学校教学管理途径

管理者要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认识到以人为本对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管理者要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教学管理,以此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促进全体师生的全面发展。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理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维护和实现教学根本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此期间,就需要管理者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为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服务,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有效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管理者从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出发,解决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管理者应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精神,尊重教师和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促使教师和学生由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以此来调动教和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2)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要求管理者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断探索教学管理的长效机制。在实施教学管理工作期间,管理者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以此来提高管理水平。要想教学管理工作在实际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就需要管理者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校教育与时展保持相同的步调。同时,管理者要借助现代化科学信息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实现对教师和学生的系统化管理,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便捷性。管理者只有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模式,才能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3)坚持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管理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并非是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约束。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既要不断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又要不断完善为学生服务的保障机制。管理者为学生提供服务时,可从经济、精神以及就业等各方面予以支持,以促使教学管理工作在校园环境中形成良好的人文关怀。同时,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将心理指导与资助学生作为主要内容,加强与他们的精神沟通。针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管理者要予以安慰与疏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如教师和学生有实际困难,管理者应给予一定的资助,从多方面关心教师和学生。

三、结束语

总之,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既有利于良好校园氛围的创建,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管理者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开展教学管理工作,不仅对学校教育的发展,而且对学校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学校的教学管理范文3

关键词:学校 教学管理 创新

现阶段,教育改革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任何一个教育组织都十分重视教学管理,因为它与教学成绩一样,都是学校生存的命脉,创新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也是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学校教育组织必须依靠它来赢得社会、政府、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一所质量高的学校绝不是只靠着有几位著名教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或者教育经费充足,而是由于学校管理的整体水平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创造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是刻不容缓的。

一、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教育管理者的创新素质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保持教育思想观念的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这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操作这台发动机的正是学校的管理者。因此,学校的管理者是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创新的关键。

学校管理者支配和引导着学校各个群体的行为,他们是否具有创新素质将直接制约和影响学校的发展和走向。如果一所学校没有一位富于创新的校长,做事情前怕狼,后怕虎,保守求稳,那学校也只能永远望它校之“项背”了。学校管理者必须敢于否定学校旧有的、束缚人性张扬的条条框框,大胆进行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对学校管理者提出的理性要求,也是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

2、学校内部的创新氛围

目前学校要在比较理想的水平上开展创新教育,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特别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尚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也就是说学校内部的创新氛围还不够浓烈。教育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它不是教育管理者独自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必须由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的一种整体性、目的。它依赖于全体教职工的真诚投入,依赖于不同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撞击。我们必须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开放和宽容的创新氛围,创造一种以创新为内涵的校园人文环境,给教师以自由想像的时间和空间,给教师以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在教师的相互沟通、相互刺激、相互诱导中,提高工作乐趣,激发创新潜能。

二、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1、以人为本

现在多指是指经营者或管理者的一种领导方式或理念。学校管理正是如此,要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注重群体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活力、善创新的教师队伍是教改向纵深发展的前提,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任何一项创新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省略2、民主管理

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民主的管理,就没有民主的教育;没有制定政策时的民主,就没有执行政策时的严格。一所学校,如果只有少数领导干部的积极性,而没有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这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将难以开展。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教师群体对于民主、平等、尊重的情感需要,对于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较其他社会群体有更强烈的追求。因此,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应充分发扬民主,实施合作式、民主式管理,为教师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从而满足教师群体的心理需求,使每一名教师都成为自觉的创新主体,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局面,逐步达到人与学校、人与教育、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三、确立整合思想,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水平,科学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则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必须致力于有效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要求。其基本特点是:管理体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管理组织从单一控制型转变成综合支持型,管理模式由刚性向弹性转变,管理方式由过程型向目标型转变,管理方法由行政化、控制为主向民主化、引导为主转变,管理手段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网络化转变。

1、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组织保障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是确保学校开展正常工作的根本任务。上海有一所小学,2000年归并了6所村校,成为一所拥有近1700名学生,130多名教师的大型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无疑使原先“垂直式”的管理方式增大了管理的难度,影响了管理效率。在此情况下,校长结合学校实际,确立整合思想改革了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取消了副校长、教导主任等层级,改为条线负责制。把学校常规工作按学科及学校管理的需要,分成若干个条线,每个条线设一个负责人,管理该条线的人和事,并全权负责该条线工作的实施。条线负责人上对校长书记负责,下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负责,与此同时,接受校长书记和师生员工的监督和评价。从而形成了校长书记――各条线负责人――教职员工的三级管理网络,学校内部管理由垂直管理变为扁平式管理,确保了学校常规管理能落实到处,构建结构完整、环环相扣、体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系统。

2、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模式

学校的教学管理范文4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教研创新;教学质量;比较性研讨;反思和研讨

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关系到教育方针的实施,是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应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教学科研为方向,以课程改革为重心,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关键,全面优化教学管理,最终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一、夯实教研活动,推进教研创新

以研促教是办学理念的核心内容。每学期开学初,各科教研组结合实际制定教研计划及教研日程安排,同时各专业备课组,由领导亲自给备课组长开会,安排教研任务。为了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对每次教研活动实行签到制度,对不按时参加活动的教师,在绩效、晋级、评优方面给予一定的说法,有效地促进了教研活动的开展。针对实际情况,在锻炼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我校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发挥每位教师的优点和潜质,从而推动了教师以教学问题为课题,进行研究,这样不仅增强了他们的教学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课题研究能力。语文、数学、英语都在扎扎实实地搞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通过教研课题的锤炼,进行了教学的创新,更好地服务了课堂。为夯实教研活动,推进教研创新,我校狠抓课前预设性研讨管理:(1)提供基本条件保障,促进预设性研讨。我校为了避免教研活动受干扰,克服校舍紧张的困难,把会议室、阅览室功能整合成若干“教研活动室”,每周分不同时段组织学科教师集中开展教研活动,使问题研究、集体备课、观课议课和主题研讨在时间和空间上予以充分的保障。(2)以集体备课为抓手,加强预设性研讨。在“备”中深度解读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组内教师集体智慧与个人特长有机的结合起来,优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学校管理人员蹲点各教研组,深入年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帮助教师设计典型课例,从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上对教师进行具体指导,解决教师在备课中遇到的疑难问题。(3)以开发校本课程为手段,强化预设性研讨。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我们设计了两种形态的校本课程,一类是国家课程的再开发,另一类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们或自主立项,或精诚合作,根据自身基础、特点和开发的可能性,依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自主申报,人人都投入到课程开发之中。这样以来,教师的课程意识得到增强,教育观念、知识水平、教学技能与方法、科研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4)加强组内学习。开展教研组同读一本书、精读一本书、静阅交流等多种途径的学习交流活动。

二、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加强教师常规管理。每学期开学初,将教学计划在全校教师会上进行通过,然后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月查,要求检查组成员,及时检查、及时反馈、及时量化,教务处、政教处将每次月查情况在教师例会上进行反馈小结,并公布每位教师本月完成教学量化的分数。这一做法,有力地督促了教师工作的松散现象,促进了教学秩序的健康有序发展。

其次、明目标,办特色。目标是管理工作的方向。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流动教育,一切以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办学理念,我们以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进行办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习惯养成教育、环境育人为办学特色,以“知识丰富、内心完美、身体健康、性格阳光”为学生的培养目标。有了明确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这样各项工作有的放矢,在各项教学中突出办学特色。按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后勤保障分为三类,每一类的综合条件是相同的,制定的目标也是一样的,这样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的竞争。这样,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努力目标,有了干好工作的激情,大家都在千方百计地搞好教学,有力地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育教学质量突飞猛进,对教育布局进行了调整,办出特色。在教学上,强调语、数教学的趣味性与扎实性,突出英语教学的快乐与运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培养,逐步实行小班化教学,形成了教学方式多样化、评价方式多元化、德育全程化、生活管理规范化的办学特色。积极倡导学习方式改革,努力使每位学生成为会学习、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三、实施听评课活动,加强课中的比较性研讨

学校管理中有句俗语“会管的管课堂,不会管的管门房”。怎样实施有效的日常课堂教学管理呢?除校务值日、教学管理干部巡堂、听课外,还是相信老师自己,我们尝试了“听评课行动”,既提高了观课的频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校成立了以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为核心成员的观课组团队。并规定在每周教师教学工作不太忙的那一天观课1 节。为保证观课质量促进教师常规课堂高效,在观课前确定观课对象且不通知本人。观课成员按照目标内容要求及观课评价标准认真观课,观课后查阅执教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执教教师就目标达成情况进行个别交流及研讨,并认真填写评价表。观课组成员也同样接受其他组员的观课。观课后进行总结交流会,明确要求、反馈信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互相提高。

学校的教学管理范文5

美国高中的教学管理组织架构与我国高中的组织架构基本相似: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校长助理)—学生指导中心、系部主任—任课教师。

学生指导中心的主要职责相当于我们高中的教务处和学生处的职责,主要负责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的辅导工作,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学生课程方案的确定,指导并帮助学生申请大学。

另外,由于体育在美国特别受重视,因此学校一般都设置体育部,与学生指导中心并列。

二、学生个性化课程方案的确定

根据所在州的基本课程要求、自身生涯规划、学业水平、兴趣特长爱好及需要在高中获得的不同的证书(与大学申请有关系)等方面情况,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与活动课程。美国高中的必修课程与我国的必修课程有一定的区别,美国高中课程的必修分为必修学习领域和必修课程。每一个州都规定了学生在高中四年各个学习领域须获得的最低学分,同时在每一个学习领域规定了必修课程。如,印第安纳州的高中,科学领域至少要获得六个学分,其中的生物学科,每个九年级的学生必须要修习一年,获得两个学分,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每年,学校都会将一份本学年开设课程的目录(包括课程内容简介与开课教师介绍)和一张课程选修计划表一同印发给学生,供学生选择课程。

学生选择课程一般在每年的三、四月份进行,五月之前结束。在学生指导中心,由专职辅导人员指导学生怎样选择课程。一般一位辅导教师指导200~500名学生。学生完成一年的课程选修后,将选修计划表交给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将学生选修的课程输入电脑,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如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会与学生沟通后,做适当的调整。这样,一张学生的个性课程表就生成了。

而高一新生的课程选择在他们八年级(初中)时就已开始了。学校一般会给学生一张四年课程选修计划(见表1)和九年级课程选修计划表(见表2),由高中学校的辅导教师到初中学校对即将入学的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和课程选修指导,有些学校还请学生家长与辅导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

在美国的高中,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只有在教学区内有一个自己的储物柜。学生上午到校后一直到下午放学均在一个封闭的教学区域内,根据自己的课程表到指定的教室上课。下午放学后学生可以回家,也可以在学校参加社团及体育活动。美国的高中十分重视体育比赛,各球队的训练和比赛一般安排在放学后或周六。

美国公立高中大多是没有寄宿生的,学生大多乘校车上学和放学,也有一部分是家长接送。从上午上学到下午放学,学生一直在学校。以北中心高中为例,该校作息时间分三种情况,一种是日常情况,一种是有年级辅导时间时,还有一种是特殊天气情况(见表3)。每节课的课间间隔为七分钟。

教师一天最多上六节课,在学生放学后一般还要进行教学研讨活动,类似于我们的学科组或备课组活动。学校也会安排一些大学的教授为教师辅导AP课程(大学先修课程)的教学。

因为美国大多数高中的课程表是一个学期一编排,甚至是一学年一编排,所以教学的日常组织比较简单,相对复杂的是课外活动的编排。每个学校都会对本校一年的各类体育艺术活动与比赛作出详细的安排,并印发给学生。同时,学校会将一学年详细的教学活动告知学生,类似于我们的行事历,但比我们的行事历更详尽,对每一天开展什么活动,有什么大事均一一列出。可以看出,在美国,学校教学活动的计划性比较强,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也很丰富。

四、教学活动场地的配置

教学场地一般是两层盒子楼,很少有三四层的建筑,建筑物的外观没有什么特色,很简单,类似于我们的标准厂房。教学场地根据课程类别分成若干个区域,如北中心高中就分成了语言学习中心、数学学习区、科学学习区、历史及政府学习区、艺术学习区、图书信息中心、行政管理等很多的区域。

美国高中的教室可以分为普通教室和专用教室,语言类、数学、历史等课程大多使用普通教室,科学、艺术等多数是专用教室。一个教师一个学期固定使用一间教室,一般不再安排教师办公室,也有教室不够,两位教师共用一间教室的情况,这时学校会安排专门的教师办公室。

在美国,艺术、体育教学设施设备非常先进且数量很多,如艺术教学设施就有可以容纳两三千名学生的大型演出厅、交响乐团排练厅、声乐排练厅、各种艺术课程教室等;体育设施更是惊人,北中心高中的室内篮球场就有三个,还有室外运动场、32片网球场、美式足球场、标准游泳馆、健身中心等。

五、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与启示

课堂教学给人的总体印象,一是课堂气氛比较宽松,学生的坐姿很随意;二是课堂容量一般很小,除艺术体育教学外,一般每个班级有20多个学生;三是多数课程的难度与我们同年级比较有差距;四是大多数学生学习不刻苦,学生对数学、科学等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浓。但是,我们也发现了美国高中课程教学独特之处:

第一,课程的选修性很强。在州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毕业要求的框架内,学生对课程有较大的选择权,多数美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修课程。

第二,课堂教学比较民主,学生思想活跃。学生在征得教师同意后可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教师更多时候采用讨论法教学,即围绕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三,实行差异化教学。“想学的学得多一点,能学的学得深一点”是我们的普通感觉。在美国,大部分学生在大多数学习领域或课程上的学习程度比较基础,学习相对比较轻松,但也有少数学习十分刻苦的学生,选修的课程难度较大。

第四,重视艺术课程的教学。教学形式丰富多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比较认真,这与国内对艺术课程的态度有很大的不同。

第五,美国的高别是一些学术高中非常注重任务学习,即通过解决一个问题、完成一项任务来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思维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注重学生学术态度、学术方法的培养。

在美国考察的21天,是中美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在我们的思想中不断冲撞的21天,是深受启发,明晰思路的21天。

学校的教学管理范文6

关键词:中职;教育评估;建议

教育评价作为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发挥着“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功能,但我们也应该注重它对学校管理的“引导”和“规范”作用。随着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政策方针的落实,中职教育的教学水平、人才质量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职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各种形式的教育评估在中职学校普遍开展,如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项目学校评估、重点职校评估、示范职校评估、教学水平评估、示范专业评估、实训基地评估、毕业班质量评估等,虽然评估内容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但教学管理始终是各类教育评估中重要的指标之一。为此,中职学校在加大职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质量的同时,必须要有预见性地认识到,要做好各类教育评估工作就一定要将其与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一、教学管理在中职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占有重要的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是关键。为此,自从1987年中职(中专)学校开展教学管理评估工作起,在教育部门制定中职学校各类评估指标体系中,通常都会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具体的标准,明确列出相关条目、分值,我们称之为显性指标;还有一些指标,没有明确列出具体评估条目,但其它条目中对教学管理又有要求的,我们称为隐性指标。

教学管理作为显性条目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出现时,通常比较能引受评学校的重视,各项评估资料的准备相对比较充分。比如《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标准》中,要求“教学管理严格,有完备的指导性教学文件及实施性教学计划,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专业教学组织,管理及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改革和教研成果显著。”教学管理的条目内容主要包括:教务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实践教学管理、专业教研组管理等4项内容,分值占18%。在《广东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中,虽然在“广东省重点中职学校标准”中没有对教学管理提出明确要求,但在具体的评估指标中,教学管理有明确的指标条目,主要包括:教学常规管理、教学文件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研组工作、师资管理、教科研成果等6项,分值占17%。受评学校可以按图索骥,很容易规范地完成各项资料的准备工作。

但在有的教育评估体系中,又会把教学管理内容隐藏在其它指标中,不易被发现,也就是上文所述的“隐性指标”。比如2011年颁布的《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中,无论是“省示范性中职学校申报条件”,还是具体“指标条目”中都有明确列出教学管理方面的条目。因此刚开始进行第一批“省示范性中等学校评估”时,许多学校遗忘了教学管理的评估档案资料整理,结果因教学管理评估档案资料的不足,失去第一次“省示范校”通过的机会。但是仔细研读《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时,一定会发现,省示范校评估的评估,对教学管理的要求更高、更严格,只是它被隐藏在“一级条目中的改革创新”下的二级条目里的“内部管理”中的第三项,要求“教学管理科学规范”, 且分值占2%。并且把有关教学管理的内容独立出,组成新的条目,如“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技能竞赛”、“教学、科研管理”等3项,分值占26%。由于教学管理被作为隐性指标出现时,通常不被学校重视,但又往往对教育评估的作用影响更大,所以更值得参评学校关注。

在中职学校教育评估中,除常规性教学管理外,教学管理通常拓展到教学设备管理和专业管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

二、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档案不充实、 管理不规范。

教育评估的主要方式是查看“迎评档案”,而教学管理方面“迎评档案”来源于学校的教学管理方面的档案。因而,教学管理档案的丰富、准确、完整与否,成为制约“迎评档案”质量高低的关键,并最终决定着评估的结果。然而,在多年的评估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学校档案在教育评估中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学校教学管理档案无法满足建立“迎评档案”的需要,表现出不齐全、不规范;其次是学校教学管理档案无法满足“迎评档案”对学校办学特色档案的要求,教学管理档案不能反映学校的教学特色、管理特色,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教学改革的特色,教学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的特色;第三是学校教学管理档案无法满足“迎评档案”对各类统计分析数据的要求,教育评估大多都有评估年限的确定,如国家级重点职校的评估,通常是需要近三年的资料,但教学档案管理有时无法提供准各专业在校生人数、专业教师数、“双师型”教师数和各专业实训项目的开率等,这些统计分析数据是不能从学校教学档案中直接获取的。因为学校各类教学档案基本上都是按年度或学年度归档的,很少是针对两年或三年的。因而,学校档案无法满足“迎评档案”对各类统计分析数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