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1

舞蹈音乐的密切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出来。舞蹈与音乐共生存,不存在没有音乐伴随的舞蹈。音乐艺术与其他门类艺术的不同点之一,是用声音来展现美,通过和声、旋律、节奏等这些要素的组合,给人以美的享受,熔铸人们的美学趣味,陶冶思想道德情操。而舞蹈是表现人体美的一门艺术,它依靠人体形象、动作、线条、姿态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特殊的美。音乐和舞蹈的结合是一门综合艺术,失去音乐美的特征,舞蹈也就会失去它基本的艺术品格和艺术功能。

原始的舞蹈也有敲击出来的节拍或歌唱相伴和。在《乐记·乐象篇》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在汉代《毛诗序》中也讲了这个道理:“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界甚至有这样的说法:“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原苏联著名舞剧编导和舞蹈理论家扎哈诺夫也说过:“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包含了并决定着舞蹈的结构、特征和气质。”

看完舞蹈大赛,使我感触颇深。我想,作为一个出色的舞蹈艺术人才,不但要具备娴熟的技巧、出色的表演能力, 同时音乐修养是决定它能否在更高层次中升华追求的必备条件。中国舞蹈家吴晓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作了验证。他认为:“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现出来。”他并且公开宣称自己曾从《义勇军进行曲》中“获得舞蹈形象”,他还指出“就是一个无伴奏的舞蹈,虽然没有声音,但他从无声中也有一种节奏动作,会使人感到无声胜有声。”

古人曾说:“乐舞合一”,音乐通常是以音响为其表现的物化形态,而舞蹈主要是以肢体动作为其表现的物化形态。音乐和舞蹈从诞生之初就有着不解之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融,密不可分。

音乐是通过丰富的肢体及感人的旋律等音乐语言来表达情思的听觉艺术。舞蹈是通过形体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抒发内心情感的视觉艺术。一个是有声无形,一个是有形无声,这个差异使两者之间产生天然的互补性。“动作、手势和舞姿是可见的音乐、可见的歌唱”,它们水融,密不可分,宛如艺术百花园中的并蒂莲,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如何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使音乐与舞蹈这两种艺术语言结合得更加紧密、相映生辉?这给我们舞蹈教师提出了需要认真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浅谈一下我的体会与认识。

1 音乐美感与舞蹈教学的关系

音乐美感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教学。舞蹈课堂中,舞蹈教师承担着指导和培养学生的任务,他们除了要求学生完成和掌握舞蹈艺术最基本的技术外,必须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们的表演意识和情感意识,在这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审美过程中,教师具有主导作用。特别是那些初涉舞蹈领域的学生,不但缺乏舞蹈的基本知识,更谈不上对音乐在舞蹈中的美感认识。所以,强调音乐美感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审美意识的培养。

2 选用合适的舞蹈伴奏音乐

在舞蹈教学中,选用合适的舞蹈伴奏音乐是对学生进行最直接的音乐教育和天长日久、潜移默化的音乐熏陶。我所选用的伴奏音乐与每个训练动作的旋律是否和谐,节奏是否准确,情绪风格是否吻合等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基础能力的增强和音乐修养的提高。舞蹈伴奏音乐不仅仅是对舞蹈动作单纯配合,只起一个打节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音乐的情绪以至于内在的风格、韵味都应和舞蹈动作相吻合,帮助学生理解动作的性质和训练目的,是指在有鲜明的较高质量的音乐启发下完成这些动作。

在一堂课中,要完成包括训练动作、舞步练习及一些舞蹈组合等内容。这些动作的性质、特点各不相同,要求选择的伴奏音乐也要节奏鲜明、各具风格。例如:想把杆动作蹲、控制这类动作,目的是伸展、拉长腿部肌肉,训练腿的柔韧性和控制能力。为这种幅度较大的动作选择音乐,适于选择那些旋律线条长、音乐律动在舒缓之中有起伏,曲调优美流畅的抒情曲。例如:《少女的祈祷》等。而小踢腿、弹腿小跳等动作,训练小腿的弹性和爆发力,动作敏捷有力,所选择的音乐就应是轻快、活泼,节奏频率快,顿挫鲜明的乐曲。例如:《贵夫人之骑马》等。虽然舞蹈基础训练的每个动作有每个动作的训练目的,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对音乐的理解不同,相应也选择不同的伴奏音乐。例如:我为小学生选用的音乐是《小雪花》、《海鸥海鸥》。这样不仅达到了训练目的,也提高了他们的音乐感觉。

总之,舞蹈伴奏的音乐必须以动作的情绪风格协调统一,力求舞蹈动作各有特点,伴奏音乐也要与之相适应而各有特色。

3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也是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舞蹈大师乌兰诺娃曾说:“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确定了我的一切舞台行为。”日本的松山树子在《我也芭蕾》一文中谈到:“一个舞蹈演员,倘若没有敏锐的音乐感是跳不好舞的,也不能使舞蹈富有无限的魅力和高度的艺术性,更不能带给人美的享受。”

首先,音乐素质对舞蹈教学最大的影响就是节奏。“节奏是各种音乐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把音乐、舞蹈、语言等等联系到一起?那就是节奏。节奏,是它们的“公分母”。舞蹈教学中,学生的节奏感对舞蹈动作的掌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许他的协调性很好,表情很好,对音乐有很好的感觉。就好象一幢大厦,外表实际美观,布局合理,装修精美,但没有最基础的东西,地基,它会怎样?

我曾教过一个节奏感很差的学生,她的条件很好,无论从身材、动作协调性和学习态度上都非常好,但节奏感差,经常踩不到点儿上去。看她跳舞我总是很紧张,担心她赶不上节奏。在给学生排练踢踏舞时,孩子们的音乐素质差这一点,一下子全暴露了出来。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切分音,不知道什么叫三连音,甚至不知道一个二分音符的时值等于几个四分音符。

由于学生们音乐素质跟不上,给舞蹈教学增加了不少困难。为了使教学能够顺利的进行,每次训练时,我都增加了音乐教学的内容。我利用学过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带领学生们说歌谣、做游戏,利用身体各部位发出的声音做节奏的练习。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节奏感,他们还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许多音乐知识。

除了节奏感外,对音乐的感觉也是音乐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我所教的学生中,由于音乐修养水平的差异,使他们在课堂中接受新动作的快慢能力及完成动作的质量出现较明显的差别。有的学生学过钢琴或其他乐器,喜爱音乐,受过一些音乐基本训练,在学习新动作时就能在乐曲的意境中较好的找到舞蹈感觉。而接触音乐少、音乐素质差的学生,接触动作时相对就慢些,在音乐中找不到动作的节拍,要靠不时喊口令,数一二三四,才勉强的合上拍子,动作的旋律美感也差。

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在舞蹈教学中,我增加了欣赏的内容。不是简单的欣赏音乐,而是把优秀的舞蹈作品与它的音乐结合起来欣赏。首先,我把要欣赏的舞蹈音乐录下来,让学生听,让他们边听边感觉。听完一遍后,给学生们出几道思考题:你感觉这首曲子是什么样的情绪?都有一些什么变化?哪是?它想要表现的是什么?通过这些题目帮助学生分析和掌握音乐的结构、特点、情绪等。然后在听,听完后在出一些题目:如果你来跳这个舞蹈,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这个舞蹈的场景是怎样的?你会用怎样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舞蹈里的角色?等到学生们对这首曲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觉以后,我就让他们观看舞蹈录像,让学生对照一下,自己所想与舞蹈的表象是否一样,有什么差别。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并让学生看到了音乐与舞蹈之间的联系。

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演奏乐器,什么乐器都行,以使学生对音乐有更多的接触。

不难看出,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在舞蹈学习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直接影响舞蹈教学质量的问题。在舞蹈教学中,加强学生的音乐修养的培训实在是非常必要的。完成这一工作,是需要学校、音乐教师、舞蹈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我们的学生自身的努力。我们力求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用较高的舞蹈音乐作品,去帮助学生完成舞蹈动作,提高他们的技能技巧,训练他们身体的各部分能够灵敏的、准确的适应音乐的各种速度、节奏、音色、力度、句法、情绪的变化,从而自如的用形体、用舞姿、用眼睛、用肌肉,甚至调动每根筋骨去生动的表现音乐作品。

4 通过学习成品舞蹈,感受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舞蹈音乐教学教学方法

一、唱游课中舞蹈的作用

世界在飞速发展,教学改革日益朝深层次推进,音乐教学不仅要迅速加入改革行列,更要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这对于所有从事音乐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道远。小学音乐教育是优化人才素质、向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唱游教学是继承了我国传统音乐教学实践中合理的经验,借鉴外来音乐教育体系中符合我国国情的内容和方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音乐多种要素的感知力,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力,是培养学生的乐感,节奏感和美感的一种有效的科学手段,能引起学生的音乐兴趣,并在游戏中感受、表现音乐。而游戏和表现最直接的形式就是舞蹈,古人说:“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二、学习歌词时舞蹈的作用

歌词与音乐的关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词、曲关系。而歌曲就是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好诗不一定都能成为好的歌词,但是好的歌词一定是一首好诗,所以理解和记忆歌词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在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歌词熟记是一大难点,因为一年级学生刚开始还不认识字或识字很少,不能看懂歌词。并且儿童具有广泛的兴趣,丰富的想象,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往往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认识了解客观世界,如何能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理解并记住歌词呢?可以将每一句歌词用一个形象的舞蹈动作表示。例如在教《蒲公英》一课可以简单的用四个动做表现全部歌词,草地上风儿吹,用双手做小草被吹的动作;蒲公英打瞌睡,双手并拢放在脸旁做睡觉的样子;梦见怀里小宝宝,做哄小宝宝动作;变成伞兵满天飞,双手做漫天飞舞。学生非常有兴趣,很快就记住了歌词。

唱歌的声音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因此,使他们唱得美,唱得动听,这同样是教师必须经常注意研究并加以解决的课题。根据低年龄儿童的思维特征,在歌曲内容、旋律和节奏的指导下,精心设计直观的动作正是解决声音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直观性矛盾的有力措施,在舞蹈动作中把抽象的声音具体化、形象化,使儿童在动作中感知旋律,在动作中认识节奏,在动作中接受音乐,从而达到以动助唱的目的。例如,在教《种瓜》一课时,指导学生反复听唱《种瓜》,反复体会,发挥想象,自己设计出“下种”、“浇水”、“发芽”、“开花”、“抱瓜”等一系列形体动作。然后,由一个人扮演“种子”,二个人扮演“种瓜人”,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三个人),在“种瓜”音乐伴奏下,学生边唱边表演“种瓜”的游戏,在一次游戏做完后,教师进行简单讲评,然后相互换角色,再来一次……学生在唱中动,在唱中玩,在唱中游戏,同时也在这种唱游中自然而然学会了准确地、有表情的演唱《种瓜》这首歌。

三、学习歌曲时舞蹈的作用

充分把握学生表现欲望强的特点,与音乐作品固有的强烈感染力相结合,来激发学生情绪,走出单一唱的形式,创立以“唱、动结合”的音乐课堂结构,使学生在唱中感知,在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根据乐曲指导学生进行舞蹈性的表演,或根据歌词设计动作,让学生从模仿到创造,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如在教学一年级的傣族歌曲《大白象》时,要求学生表演大象、小猴、小兔、狗熊、小山羊等。表演能力好、差的学生相结合来分组上台表演,教师逐一讲评,学生看到自己的表演动作得到承认,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同时对歌曲的内涵和所表达的音乐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舞蹈动作大多数来源于现实生活区,如:“咔嚓咔嚓火车开,咔嚓咔嚓向前跑”;“雁儿飞,排成队”等等。因此,凡是唱游中反映的是小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就引导他们仔细地观察,启发他们积极地思维,鼓励他们大胆的创编。如:在教歌曲《洗手绢》时,教师可用手绢做出揉搓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再让他们创作《洗手绢》的动作,进行歌表演练习。

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当以唱为主,唱占主导地位,唱是舞的依据,唱的内容,唱的旋律,唱的节奏,直接决定着舞的形式。因此,音乐教学应当以唱导舞,以舞助唱,那么究竟如何以唱导舞呢?首先,教师必须在备课时吃透唱的内容,吃透唱的旋律,吃透唱的节奏。其次,以渲染唱的内容、旋律、节奏为指导,精心设计出富有儿童特点和情趣的舞蹈。第三,在教学中,坚持以唱作先导,是学生在歌声中“学”,在旋律的节奏中“动”,在“学”和“动”的过程中领略音乐的美感,接受音乐的熏陶,发展丰富的情感,理解相应的知识,例如在教不同民族的歌曲时教学生一些本民族舞蹈的律动,随着音乐舞动,随这着动作理解音乐的点。使学生形象的体会了解本民族。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唱中学、舞中练的适度,要充分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提高动作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陶冶美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感受音乐时舞蹈的作用

现如今,单纯的音乐课已不能满足孩子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了。他们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来感受蕴藏于音乐中的“美”与快乐,他们想用更多的方式来表达这份美与欢乐。于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被提出,少儿音乐教育,必须“以情动情”,然后才能“乐在其中”。音乐的“情”,主要通过歌词和旋律来体会。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歌词可以字面理解,而旋律就不能单纯的用说和听来体会,可以加上舞蹈。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为基础的表现性的艺术活动,一开始就被孩子们所接受。如果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开心时都会手舞足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孩子们在聆听音乐时,都会管不住自己的小手情不自禁的随音乐舞动,一副陶醉的样子。舞蹈这种直观性的艺术,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模仿性强等生理心理特点。

然而,人们对音乐的感觉,可以用自由舞动来唤醒。正如《文心雕龙.知音》中所说那样:“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音乐感觉亦然。学生只要完全投入音乐当中,就能将对音乐的感受用简单的舞蹈创造表现出来。“想象是创造源泉,想象是发明的雏形。”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张开“想象联想”的翅膀,把抽象的音乐变成活生生的思维,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从而加以巧妙的构思,激起他们创作动作的欲望与勇气。在课堂上,我会给学生讲述音乐的所包含的内容及音乐所描述的意境。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例如:在教三年级欣赏《游击队歌》,学生对这段历史不熟悉,我就放了一些时期游击队员英勇作战的影片,然后再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学生兴趣极浓,创造出各种动作,有站在凳子上持枪瞄准的、有趴在地上匍匐前进的、有种枪英勇倒下的等等,从而培养他们艺术的鉴赏能力。创造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创造性地理解音乐。

参考文献:

[1]欧建平.现代舞欣赏法.上海音乐出版社,1995:156.

[2]金秋.舞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250.

[3]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3.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大学舞蹈;教学;培养;乐感

在大学舞蹈教学中最注重的是形体的训练以及舞蹈的创新,这些都来源于对乐感的灵活掌握,一个好的舞者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舞出各种类型的舞蹈,这就需要长期对乐感的训练,把自己融入到音乐情境中去,感受音乐表达的感情。要想最大程度地做到对乐感的应用,必须加强锻炼,运用各种方式进行乐感训练。

一、乐感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一)乐感有助于培养四肢的协调性

乐感是连接音乐和舞蹈的一座桥梁,在舞蹈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乐感,以便达到音乐与舞蹈共通的境界。在大学舞蹈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四肢骨骼基本已经定形,如果一味强调对舞蹈动作的优化,表现舞蹈柔美的艺术性,对于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在进行形体训练时,要求学生从基本功开始,学生就会承受身体上的疼痛,从而对舞蹈缺乏兴趣甚至是恐惧。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时,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节奏让学生完成每一个舞蹈动作,以便达到四肢的协调性。

(二)乐感有助于进行舞蹈情境教学

在大学舞蹈教学中,老师应该多设置一些舞蹈情境,让学生根据音乐旋律发挥想象力,做出相应的舞蹈动作。所有的音乐都有一定的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对音乐进行感知理解,把自己融入到音乐中去,根据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进行舞蹈动作的排练,舞出各种舞蹈动作。还可以根据音乐的乐感,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对舞蹈动作进行改革,创造出与音乐情境以及音乐节奏相符合的舞蹈动作。

(三)乐感有助于舞蹈美感的培养

舞蹈依靠音乐来表现自身的美感,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让人们体会到舞蹈的艺术性。一个好的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美感与乐感结合起来,利用各种辅助手段创造优美的舞蹈动作。不同的音乐节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舞蹈情境,铿锵有力的音乐,表现出的舞蹈动作透露出欢乐、有活力的舞蹈情境。而那些相对伤感、柔美的音乐,表现出的舞蹈动作透露出忧伤、低沉的舞蹈情境。而这些舞蹈动作不管是柔美还是铿锵有力,都具有一定的艺术美。

二、乐感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一)协调的作用

音乐是配合舞蹈而生的,是服务于舞蹈的,是舞蹈教学中的一个教学手段。音乐在舞蹈中起到协调的作用,在音乐的衬托下舞蹈才会更加优美,富有活力。

(二)多元化

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乐感的培养,选择合适的音乐为舞蹈伴奏。有了音乐的伴奏,舞蹈才会更生动灵活。由于不同的音乐在舞蹈训练中对学生的引导不同,才使学生在舞蹈动作中表现出不同的魅力。通过对学生多元化音乐乐感的培养,使学生能准确把握音乐的乐感和舞蹈动作的尺度,塑造完美的舞蹈艺术形象。

三、在舞蹈教学中对学生乐感培养的方式

(一)结合音乐进行形体训练

在大学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是舞蹈训练最基础的课程。舞蹈是通过形体艺术表现出来的,而形体艺术都是建立在音乐的基础上的。只有熟练掌握了形体的基本训练,才能对音乐节奏有更透彻地理解。形体训练是一项比较高雅优美的活动,通过对形体的综合训练可以创造出更多更优美的舞蹈动作。舞蹈的形体训练包括对站、立、坐、走等姿势进行训练,掌握舞蹈的基本功,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经过长期的形体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姿势达到挺拔、舒展、高雅的水平。对于四肢比较僵硬的学生应该多在腿部、腰部、手臂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重点训练四肢的柔韧度。在舞蹈训练中如果想表现出优美的舞蹈动作,四肢必须有很好的柔韧度,表现出来的动作才不会是僵硬缺乏活力的。还应该加强肢体肌肉的训练,以便可以灵活地舞出动作。在形体训练中,应该做到四肢以及肌肉的协调,这样才能在掌握音乐节奏的同时舞出与音乐情境相适应的舞蹈动作。

(二)透彻的理解音乐有助于乐感的培养

音乐是由和谐规律的节奏形成的,可以利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在舞蹈教学中就充分利用了音乐的节奏,舞蹈是在音乐的基础下形成的。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乐感,就必须对音乐的情境进行透彻地理解,明白音乐里所要表达的情感,每一首音乐都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只有理解了其中的含义,才能在音乐中掌握乐感的规律,把这个规律运用到舞蹈中去,用舞蹈表现出音乐中的故事,诠释音乐的真谛,让音乐和舞蹈相辅相成。老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应该给学生讲解音乐的节拍,到哪个节拍是一个重要的音乐点,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仔细琢磨,掌握音乐的规律,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的乐感有很大的帮助。

(三)培养学生的美感

在舞蹈乐感的训练中,是通过音乐来表现优美的舞蹈动作,是对美的另一种诠释。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的乐感,就先培养学生的美感。学生可以对美的事物进行观察,发现其中的艺术性,然后用音乐或者舞蹈表现出来,在审美观念提升的同时对乐感的培养也有积极的作用。应该对美的音乐进行反复地聆听,总结音乐的规律,并把它运用到舞蹈当中去,优美的舞姿是对音乐的最好诠释。俗话说“孰能生巧”,所以只有在不断的训练中,才能提升对乐感的掌握,利用自己掌握的乐感,创造各种动作优美的舞蹈。还应该把中国的文化艺术融入到舞蹈当中去,灵活熟练地运用,这样既加强了舞蹈的艺术性,也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

总结:

在大学舞蹈教学中,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握以及舞蹈动作的创造。在乐感的培养过程中,应该结合音乐情境以及学生自身的形体训练对乐感进行感知领悟,通过对乐感的掌握可以使学生在音乐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舞蹈艺术形象,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曹环.谈大学舞蹈教学中节奏意识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1(6)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 视唱练耳 舞蹈教学 重要性 应用 表现

中图分类号:J613 文献标识码:A

视唱练耳在舞蹈教学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通过视唱练耳,学生可以有效提升其对舞蹈教学中音乐的感知理解能力和鉴赏力等。视唱练耳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认同行为,并将其对舞蹈教学中音乐的感知理解很好地运用到具体的舞蹈学习和实践中。学生在拥有了相关的音乐基本知识和素质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其对音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构建的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将音乐与舞蹈加以科学合理的整合,使其融入到舞蹈教学中,对舞蹈教学提供帮助。

1视唱练耳在舞蹈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1舞蹈专业学生视唱练耳水平普遍不高

很多舞蹈专业的学生的视唱练耳水平有限,在经过视唱练耳课程训练之后仍然没有明显的提高和突破,一方面是因为舞蹈专业学生本身音乐基础有限,对音乐的理解依然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于音乐的整体风格、特征、节奏等不能很好地把握和认知;另一方面,舞蹈教学的课程设置有问题,很多学校对舞蹈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减少了视唱练耳课程的课程安排,学生得不到足够的时间和条件进行自我提高。

1.2基本乐理内容过于繁杂,不适宜舞蹈专业学生学习

舞蹈专业学生由于没有相关的音乐基础,对于音乐的理解感知能力较为薄弱,其学习的很多基本乐理内容需要与音乐专业所学知识加以区分。而事实上,舞蹈专业所学的视唱练耳内容中的乐理知识跟音乐专业的学习内容一样,使舞蹈专业学生在视唱练耳学习中遇到很大的困难和阻力,不能很好地对音乐知识加以理解,阻碍了学生在舞蹈教育学习中的进步。

1.3专业要求不完善,学生对训练重视程度不够

专业要求主要是指在舞蹈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要求不高,导致学生不够重视视唱练耳的训练和提高。学生认为较为平常的视唱练耳水平就可以应对舞蹈学习的一切问题,而且教学本身对于视唱练耳要求也不高,因此,在日常的视唱练耳课程中就不太重视学习和训练,导致在舞蹈教学时对舞蹈音乐的感悟能力下降,直接影响舞蹈的学习水平。

2视唱练耳教学的目的和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2.1通过视唱的训练培养学生音乐感知理解力

通过视唱可以让学生把握音乐正确的节奏和音准,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在视唱中培养和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和理解能力,并能在音乐感知过程中将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应用到舞蹈实践中。理解音乐、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是视唱练耳过程中的重要目的和要求,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主要方式。教师要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加强对节奏特征、音准、音乐风格以及音乐结构等方面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清楚明白音乐的具体结构以及在舞蹈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训练学生对音乐作品乐句的区分练习和语气练习,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2.2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舞蹈音乐节奏感

音乐作品的框架就是节奏,节奏在音乐中是尤为重要的表现内容,加强对学生音乐节奏的培养是充分理解音乐的基础和要求,是学生提高音乐认知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在挖掘学生对音乐节奏把握本能的基础上,还要对学生加以系统的教学和引导,使学生在音乐作品面前能够迅速把握音乐的旋律,建立强烈的节奏动感意识。节奏训练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培养和建立节拍的强弱感,在视唱中培养边唱边打拍子的习惯,组织视唱的节奏,把握节奏的变化。在面对较为困难的音乐作品时,可事先将音乐作品分成多个段落和类别,进行单独的熟悉和训练,从各个方面了解节奏特点,把握节奏变化。多声部的节奏训练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式,可以通过具体的身体语言展示节奏变化,使节奏意识不断加强,并通过逐步的训练与舞蹈训练的结合,把音乐节奏感转移到舞蹈教学中,实现舞蹈教学的节奏化。

2.3锻炼学生通过内心听觉来感受舞蹈音乐

视唱练耳中重要的一项就是练耳,就是锻炼学生对于音乐听觉能力的训练,可以对音乐的节奏、韵律风格、结构等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感知,在此基础上,将这些理解感知加以转换,运用到舞蹈实践中。在具体的舞蹈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舞蹈音乐的把握和构思,对一种舞蹈可以迅速、准确地构建一个音乐模型,使其风格、情感等符合舞蹈的形式。经过系统的视唱练耳训练,欣赏音乐名曲并加以听觉分析,可以将学生的听觉能力加以艺术化,达到内心听觉的层次。

3结束语

对音乐的欣赏理解和表现必须通过视唱练耳课程的训练才能加以提高,学生对音乐感知认识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视唱练耳水平的高低。视唱练耳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把握能力和感知能力,对于学生提高音乐节奏感和认同感也是非常有帮助的。音乐理解感知能力对于舞蹈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样舞蹈教学对于更好地认识音乐、把握音乐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反作用,两者相互渗透和影响,为彼此提供前进的动力和支持。在具体的舞蹈教学中,要不断利用音乐对舞蹈教学的重要作用,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高效、全面地推动舞蹈教学进步。

参考文献

[1] 熊然.浅谈舞蹈专业的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J].黄河之声,2011(14).

[2] 史其威.论视唱练耳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11(10).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5

钢琴被人们公认为是表现力最强的乐器之一,常常被誉为“乐器之王”。除了展现其光芒四射的独奏魅力之外,它也是运用得最广泛的伴奏乐器,可以为声乐和几乎所有的乐器伴奏,是当之无愧的“伴奏乐器之王”。除了在艺术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之外,钢琴伴奏在音乐以及舞蹈教学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对钢琴伴奏在声乐以及舞蹈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在声乐教学中,钢琴伴奏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伴奏音乐,将学生带领进音乐的轨道中,通过钢琴伴奏,使学生能够把握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风格,了解作品的整体构思;另外,在表演中,演唱者的情绪会受到钢琴伴奏的影响,通过钢琴伴奏的引导作用,有效释放内心的丰富情感。

(二)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钢琴伴奏能提醒舞蹈者的表演步骤,在表演中,使学生能够将音乐中更深层次的东西发掘出来,在舞蹈表演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如果钢琴伴奏效果良好,在表演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情绪调动作用,使学生产生丰富的音乐想象力,在舞蹈中,将听觉与视觉中的音乐美有效结合。

二、钢琴伴奏教学实施策略

(一)钢琴伴奏教学的前期准备

要想用钢琴弹奏出优美的音乐,需要演奏者在长期练习熟练钢琴曲目的基础上,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在钢琴弹奏中,练习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弹奏者不能盲目地进行钢琴练习,机械重复动作,必须要在练习当中有机结合理性与感性,除了要充分理解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要表达的意义之外,弹奏者还要在钢琴练习中加入自己的情绪,将内心丰富的情感通过音乐的变化表现出。

演员从登台的那一刻开始,观众就已经对其台风有了认识,之后的表演,观众就带着对你初始的印象观看,如果一开始登台的台风缺乏气质,那么观众就会带着挑剔的味道观看接下来的表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初始台风对演员的弹奏技巧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演员在登台之前,就应该在台下设计好登台时的走路姿势以及出场时与观众的互动等,同时,走台的时候还要结合现场的音乐节拍进行,拿出强大的气场,控制住全场的气氛。

在演出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具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以及饱满的精神状态,因为,钢琴伴奏者的音乐是否能够打动观众,带动全场观众的气氛,引起共鸣,与演出前的准备密不可分。弹奏者在演出前要使自己全身心放松,做好充分的休息以及保证曲目的熟练,弹奏出高质量的音乐。

(二)合理安排伴奏编配

在伴奏编配的安排中,弹奏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证钢琴伴奏教学的质量:

1、保持稳定的音乐节奏

在钢琴伴奏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音乐节奏的稳定性。在演奏中,将整首曲目有效贯穿在一起的就是旋律的弹性节奏,弹性节奏的进行一定要有规律性与稳定性,保证曲目能如行云流水般从钢琴中流泻出来。在演奏者心中,要具备弹性节奏,在其指导下,使钢琴伴奏速度稳定,从而带领演唱者或者是舞蹈者跟着节奏的方向进行表演,在表演中跟随者伴奏者的丰富情感,将情感贯穿于演唱或者舞蹈中,在表演中充分释放内心的情感,更加关注音乐内容的表现,尽情享受表演。在钢琴伴奏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要充分了解音乐感觉好坏与内心情感的关系,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要保证稳定的节奏,使表演事半功倍。

2、充分认识音乐美学的重要意义

一名优秀的钢琴伴奏教师,还要充分认识音乐美学在钢琴伴奏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促进钢琴伴奏在教学中的实施。

第一,音乐美学能够使人们更加了解:声乐是听觉艺术,通过演唱者动听的声音,能够使人们更深层次地感受到音乐的美,在音乐欣赏以及弹奏的过程中,通过节奏的变化,有效激发听者内心的丰富情感;而舞蹈则是视觉艺术,舞蹈者在舞动的过程中,扭动的肢体,优美的舞步,连贯的舞姿,同样也能够向观看者传达音乐的美,在舞蹈中,音乐是其灵魂,而舞蹈的美则要紧密结合音乐。

第二,音乐是与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密切相连的。音乐能唤起人们内心深藏的情感,就如同人们所说的,在西方音乐中,小三和弦是忧郁的代表,它的旋律被公认为是暗淡的、忧郁的;而大三和旋则与之相反,它的旋律能够唤起人们心中明亮、喜悦的情感;这些充满感彩的和弦充分说明了音乐所具备的特质——感情。

通过认识音乐中的感情与美,能够充分理解音乐的内涵,从而可以有效增强对音乐形象的把握,有效提高钢琴伴奏在教学中的实践。

(三)充分处理好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要想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钢琴伴奏,提高钢琴伴奏的有效性,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完善处理节奏与旋律之间的关系

在钢琴伴奏中,节奏与旋律是同步进行的,但是,旋律变化是由跟着节奏变化走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风筝与线的关系,旋律是风筝,节奏就好比牵着风筝前进、决定风筝方向的线,是同步运动的,所以,在钢琴伴奏中要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

2、科学控制音色

钢琴伴奏者一定要认真倾听弹奏作品的每一个音,养成倾听的好习惯,辨别弹奏音色的好坏。另外,在弹奏和弦的时候,要注意声部的主次以及上下,注意将其分开,将主要声部突出。

(四)加强钢琴伴奏编配

在钢琴伴奏教学实践中,如果能很好地将伴奏者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强硬的演奏技术水平相结合,那么钢琴伴奏就会增添不少光彩。由于钢琴伴奏教师要面对很多音乐作品,尤其是面对一些完全没有伴奏谱的新创作作品的时候,就一定要将音乐的各个因素整体进行处理,全面系统地了解作品的整体结构,通过自身深厚的音乐基础以及丰富的心理想象,对新创作的音乐作品进行伴奏谱的总结,或者根据自身对作品的理解,进行改编,通过自身感受,将伴奏谱复制出来,加上自己的理解与情感,能够具备更大的说服力,从而有效提高钢琴伴奏在教学中的实施。

(五)完善钢琴伴奏者与表演者的合作

从目前大多数的演出来看,很多表演者往往会抱怨钢琴伴奏者没有注重配合,在演出中速度太快、伴奏声音太大等等,因此,钢琴伴奏者一定要运用自己深厚的演奏技巧以及完美的艺术素养,将自己对音乐的强烈感情恰到好处地传达给表演者,赢得表演者的尊重。

在钢琴伴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注重与学生的合作,要根据学生登台表演的具体状况,在钢琴伴奏中做出迅速的反应,例如:表演者由于紧张忘拍子、歌词或者舞步,这时候,钢琴伴奏者就应该发挥自己的表演中独特作用,迅速做出补救措施,加强钢琴伴奏的作用,必要时给予表演者暗示,使表演者能够近快摆脱困境,进入表演正题。

参考文献:

[1] 赵桂珍.知识在旋律中流淌智慧在琴键上舞动一听江晨教学讲座有感[J].钢琴艺术2005,(77)

[2] 阎彬.舞蹈音乐伴奏的特性一兼论舞蹈钢琴伴奏教师的艺术修养[D].舞人画舞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论文集

[3] 郭洁.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演奏功能[N].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04)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舞蹈教学;伴奏音乐;价值研究

一、舞蹈教学中伴奏音乐的选取

舞蹈通常是通过音乐表达内涵、音乐节奏等创造并调整动作的。在舞蹈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舞蹈选择伴奏音乐,让学生深入地体会舞蹈与音乐的呼应与配合。

(一)芭蕾基础训练中伴奏音乐的选取。芭蕾基础训练课是舞蹈教学中的基本课程。众所周知,芭蕾是优雅的,要注重脚尖、脚背以及腿的感觉,也要看舞蹈者的整个线条。在芭蕾基础训练中,伴奏音乐的选取要根据芭蕾舒缓、流畅的特点来选择4/4拍或者3/4拍的音乐。[1]比如在训练“蹲”的过程中,要跟随着舒缓的音乐流畅地进行动作练习,所以一般会选择《天鹅》之类的音乐;在跳跃动作的训练中,动作是有节奏、有弹性的,需要一些节奏感较强的乐曲,所以会选择《土耳其进行曲》之类的音乐。芭蕾基础训练是循序渐进的,每个动作都有一定的特点,伴奏音乐选择就要从动作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音乐。同时,由于教学的不断推进,伴奏音乐也要有所调整,在调整中一定要注意动作的改变、音乐的节奏,并秉承与舞蹈动作相配合的原则。

(二)中国民族舞蹈训练中伴奏音乐的选取。民族舞蹈来源于民间,内容丰富多彩,每个民族的舞蹈都独具特色。中国民族舞蹈种类多样,部分民族的舞蹈已成为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舞蹈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民族舞蹈伴奏音乐的选取,可以蒙古族和傣族舞蹈为例。蒙古族舞蹈表现的是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生活的场景,具有豪放、不羁的特点。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歌曲节奏自由,旋律悠长,音域广阔;短调歌曲节奏轻快,十分适合蒙古族舞蹈的练习。在蒙古族舞蹈教学中,基础内容是“手”“肩”的训练,因为该动作讲究速度与节奏,所以会选择《赛马》之类的节奏轻快的歌曲,而在“柔臂”的训练中,则应选择《牧歌》之类比较悠扬的歌曲。提到傣族舞蹈,我们会联想到傣族人民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葫芦丝吹奏出的悠扬音乐,还会想到我国的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及她的经典动作“三道弯”。傣族舞蹈婀娜多姿、节奏缓慢或轻快明细,常见动作有“按掌”“平掌”等。在选择傣族舞蹈伴奏音乐时,我们应考虑到傣族舞蹈蹲起或摇曳的身姿,大多会选择《美丽的金孔雀》之类的葫芦丝名曲。我国民族舞蹈种类众多,蒙古族舞蹈和傣族舞蹈是教学中一定会涉及的内容,伴奏音乐多为民族音乐并能够展现舞蹈特色,符合舞蹈动作的规律。

二、伴奏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价值

舞蹈教学是舞蹈的传承,是教会人们用动作表达情绪的过程。在音乐与舞蹈之间有一个共同点——节奏。[2]具体而言,伴奏音乐在舞蹈教学中具有配合舞蹈表达情绪、促进舞蹈创作与构思以及训练学生的韵律感与节奏感的作用。

(一)配合舞蹈表达情绪情感。由于学生对舞蹈的理解不够深入,他们的舞蹈动作缺乏情感,无法吸引观众的目光,引起观众的共鸣,所以在教学中需要通过伴奏音乐来帮助他们理解舞蹈背后隐藏的情绪情感,形成具有魅力的舞蹈风格。音乐是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的,在舞蹈教学中,伴奏音乐可以赋予舞蹈更强的感彩,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舞蹈内容,并配合他们的学习过程体会舞蹈动作蕴涵的情绪情感。

(二)训练学生的韵律感与节奏感。舞蹈来源于人类的对四肢解放的渴望,音乐则是点燃渴望的火苗。舞蹈动作是有节奏的,音乐更是有节奏的,节奏就是舞蹈与音乐之间最直接的共同点。在舞蹈教学中,伴奏音乐让舞蹈动作在节奏下表现,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更让学生在音乐旋律的包裹中去品味节奏的价值,在长久的配合练习后形成了韵律感与节奏感。韵律感与节奏感是一个舞者的基本素养,所以在舞蹈教学中要挖掘舞蹈与音乐的配合价值。

(三)促进舞蹈创作与构思。一旦音乐响起,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摆动,这就是音乐的感染力。要让学生学好舞蹈,首先就要让他们想跳,但最终要让他们会跳。所谓“会跳”,就是要让学生创造舞蹈、构思舞蹈,并展示给观众。舞蹈动作的内涵来源于生活,需要学生不断积累,但舞蹈动作的创作与构思需要伴奏音乐作为引子,从而引发他们创作舞蹈。所以在舞蹈教学中,教师把握音乐的感染力,通过播放音乐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能够通过音乐去联想动作、创作动作并构思出舞蹈。

作者:李娟 单位:渭南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