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析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分析的特点

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1

(一)无时空限制的高速信息传播

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户足不出户即可随时随地享受全球性信息服务。网络商店可以24小时对客户开放,只要用户在需要的时间登陆网站,就可以挑选自己需要的商品。

互联网的高速信息传播特点,使得企业需要的各种信息如产品价格、功能说明、打折促销等信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而且网络信息的和传输速度极其迅速,大量的信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上网和传递,即使是跨国界的数字化信息提供,也可以在几分钟内甚至是瞬时完成。

(二)实时互动的信息传播

互联网的信息传递具有实时交互的特点。在传统的营销中使用的信息媒介通常都是单向传播的。即企业通过某种集中的信息源向用户自己的信息,客户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不能主动寻找信息。互联网能够提供交互式的信息,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为数众多的消费信息中寻找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互联网络实现了实时性的交互,消费者可以根据需要同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进行实时的交谈,以获得更多,更详尽的信息。企业也可以在和消费者互动的过程中了解消费需求,获得市场信息。而不用像传统营销那样通过中间商来反馈相应的信息。这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消费需求和市场。

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2

传统的管理系统具有成本高、效率低等弊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将管理信息系统运用到企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诸多管理工作之中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发展的趋势。我们需要充分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以及计算机通信技术带来的影响,通过相关分析,把握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深入认识其在管理信息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促进管理信息系统成熟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据 计算机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与其他信息传递系统具有速度快,操作便捷等特点,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被应用到各个行业。计算机通信技术是人类实现远距离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计算机为信息传递平台的一种数据通信形式。管理信息系统依赖计算机通信技术来实现其管理作用。

1 管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通信技术概述

1.1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产生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也是信息技术融入到管理系统的体现,它实现了管理者实时、全面地掌握信息的可能。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其自身的可靠性也在不断提高。信息管理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经济管理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统计学等。它在当今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制定管理管理计划

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分析数据后,制定适合管理层需求的管理计划。管理人员可以将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管理计划直接实施到管理工作之中,大幅度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有效的管理计划。

1.1.2 分析预测功能

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还可以通过构建数据模型,充分利用已知信息,进行相关数据预测工作,实现了预知策划的功能。

1.2 计算机通信技术

计算机通信技术建立在现代通信目标基础之上,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通信数据的技术收集、及时传递与高效处理。同时,计算机通信技术也是管理系统网络正常运行与维护的基础环节。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高效管理依赖的是计算机通信技术搜集到的大量数据。前文也提到过,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平台为基础的一种管理系统。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了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以及制定管理计划,完成了信息数据的传递工作,如图1所示。

计算机通信主要进行数据通信处理,实现了数据在不同移动终端之间传递的目标。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其应用范围与方式也得到了发展与进步,例如光纤通信与电力线载波等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而且,目前出现的信息技术新生代“云技术”,为计算机通信系统提供了足够的信息存储空间,根据计算机通信系统运行的观察,及时进行优化编程技术,不断提高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高效性与稳定性。

2 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特点分析

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运用,实现了信息的连通性与共享性,更实现了不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连通性是指计算机网络用户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换。信息共享则提高了信息数据的透明性,避免任何违规现象的出现,实现了管理者之间的有效监督与资源共享。与电话通信系统相比,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范围,它具有多样化的通信模式与通信语言等特点。纵观目前计算机通信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笔者进行了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分析。

2.1 高通信质量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通过物理层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追求的是准确性。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窄带数字调制方式、跳频扩频调制系统等方式,不断提高物理层的频谱效率,从而保证物理层的通信质量,为管理者提高了良好的通信环境,促进数据的及时、有效传递,利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计划能够及时传递至管理者。

2.2 高信息处理能力

计算机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工具,在数据处理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数据搜索、计算、传输、加工、输出、储存等数据处理工作。例如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般为1-100Mbps,能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高速通信,所以时延较低。计算机通信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保证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时性。

2.3 实现有效管理控制

计算机通信具有丰富的通信形式,实现了信息数据的传输与再现,适用于多种多媒体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的MAC子层,是实现有效控制与管理信道使用的控制层,确保数据传输需要。MAC子层可以实现管理者之间的多地址访问,利于管理者之间的及时有效沟通。管理者也可以运用此进行一对多的通信,提高管理效率。

2.4 实时监控反馈

计算机通信系统根据计划目标要求,实时跟踪相关数据信息,实现管理人员实时掌握数据信息动态,及时处理出现的突况,及时解决潜在问题。例如新型电力工程调度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 实现对沿线各控制性建筑物等的远程监控、集中监督和统一管理,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信息,为各级生产部门提供信息服务数据。其中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是选择了基于SDH(同步数字传输)的MSTP(Multi.Service TraIlsfer Platfom)技术作为组网核心。

3 总结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提高信息数据传递的实时性、高效性、准确性,促进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利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需要把握计算机通信技术特点,充分发挥其价值,推动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推动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杜芳.刍议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于发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0).

[2]杨亮.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J].科学之友,2011(12).

作者简介

吴海(1974-),男,大学本科学历。现供职于广东粤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为计算机通信技术及计算机软件。

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3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心电图室,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 目的 探析老年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我院就诊的老年患者1086例,按照常规的检查针对1086例老年患者均给予心电图监测,观察老年患者临床心电图的特征并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C组(80~89岁)的异常心电图数比例86.2%明显高于A组(60~69岁)的48.6%和B组(70~79岁)的58.8%;老年患者异常的心电图主要以心律失常为主,年龄大的C组(80~89岁)比例52.5%明显高于A组(60~69岁)的20.7%。结论 老年患者的心电图多数有异常,应提醒老年人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将心电图列为临床上常规的检查项目,可以有效及时的发现病情并给予早期治疗,降低临床疾病的死亡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关键词 ] 老年心电图;特征;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c)-0016-03

心电图(ECG)在临床上一般应用于心脏问题的检测与定位,是一种能够记录心脏电活动的一项简单检查,它对心脏的基本功能及其病理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年增加,老年人的生活与健康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由于老年人的体质衰弱,各器官功能退化,容易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因此,定期体格检查及检测心电图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故我院对1086例老年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及其特征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老年患者1086例,其中男性639例,女性447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2.5±8.3)岁;按照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三组,A组患者362例(60~69)岁,男性213例,女性149例;身高150~170 cm,平均身高(161.2±2.3)cm;体重45~60kg,平均体重(50.2±1.4)kg;B组患者362例(70~79)岁,男性213例,女性149例,身高151~170cm,平均身高(161.3±2.2)cm;体重45~60kg,平均体重(50.1±1.5)kg;C组患者362例(80~89)岁,男性213例,女性149例,身高152~170cm,平均身高(161.4±2.3)cm;体重45~60kg,平均体重(50.1±1.5)kg;排除患者心脏病史及过敏史;老年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一般情况大体一致(P>0.05)。

1.2 临床检测方法

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检查前对患者进行评估,均符合要求。①嘱咐患者在检查中四肢平放、肌肉放松,保持静息状态,身体不要移动,局部皮肤清洁;②暴露患者的胸部、两手腕内侧、两脚踝内侧,用生理盐水擦拭患者两手腕的内侧上方约3 cm、两脚踝内侧上部约7 cm;③连接导联电极,肢体导联:RA:右腕,LA:左腕,LL:左内踝,RL:右内踝;胸导联: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3:V2与V4连线中点,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V5:左腋前线平V4水平,V6:左腋中线平V4水平。④打印出心电图。

1.3 心电图观察评估

记录老年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根据正常的心电图进行对比评估,正常的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60~100次/min;PR间期:0.12~0.21s,QT间期:0.32~0.44s;P波在Ⅰ、Ⅱ导联方向向上,在aVR导联方向向下;QRS时间:0.06~0.10s;ST-T无异常偏移[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采用χ2和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老年患者临床心电图情况的比较

老年患者C组(80~89岁)的异常心电图比例86.2%明显高于A组(60~69岁)的48.6%和B组(70~79岁)的58.8%,见表1。

2.2 老年患者异常心电图的分类情况比较

老年患者异常的心电图主要以心律失常为主,年龄大的C组(80~89岁)比例52.5%明显高于A组(60~69岁)的20.7%,见表2。

3 讨论

心电图是临床上一门独立的电生理学学科,临床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临床上诊断心脏疾病不可或缺的重要诊断参考依据。尤其在诊断心律失常和急性梗死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4]。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人们开始重视老年人的生活与健康。本次研究针对老年人心电图检查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进行观察分析,老年人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异常心电图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传导与支架组织的退行性病变。因此,需结合其他的临床检查来判断心电图的意义。年龄越大,心电图的异常就越多,发现疾病的概率也越大。老年人常见的异常心电图主要有心律失常、低电压、ST-T改变等,老年心律失常常见于房性的异常搏动,而中青年则是室性。调查报道[7]发现,房早是室早的4倍,广东区为1.7倍,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的窦房结起搏细胞减少,功能下降,胶原脂肪与纤维组织的增生,是引起房早的原因之一。心律失常其次为各种的传导阻滞,尤其是室内传导与AVB传导,这与传导系统的老化、变性、电解质紊乱及各种心脏疾病的增加有关。国外有报道[10]发现老年人心脏传导障碍的频率依次为AVB、窦缓、RBBB、LBBB,而本组的发生率略有不同。上述改变是传导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组织学变化,主要是胶原纤维、网织纤维及更多弹性纤维的增加。低电压随着年龄增多,有报道显示70岁的低电压可达30%,而本组低电压占异常心电图总数的35.6%。低电压的机制多为心肌纤维化与淀粉样变性萎缩等退化改变,同时与心肌点动力减弱有关,但也有部分为老年性肺气肿[8]。因此,低电压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所致,排除心肺、心外因素外,可认为是老年人自然衰老的现象,属正常的心电图范围[9]。ST-T段的改变多由于心肌缺血与早期的左室肥厚引起,有专家认为,若ST-T段改变保持稳定不变,其预后尚好[10]。故ST-T改变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尤其是ST-T段经常变化的老年人,应给予动态的观察。本次研究对老年人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研究结果显示:(80~89)岁的老年人异常心电图数的比例86.2%明显高于(60~69)岁的48.6%和(70~79)岁的58.8%;而老年人异常的心电图主要以心律失常为主,(80~89)岁的老年人心律失常的比例52.5%明显高于(60~69)岁的20.7%,与Se Jin Park等[11]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说明老年心律失常的发病率随着老年人的年龄的增大而升高,可能与QT间期相对延长、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左心室扩张肥厚、隐匿性冠心病等情况密切相关。由此可见,老年患者的心电图多数有异常,应提醒老年人定期进行体格检查,临床上也应将心电图列为常规的检查项目,可以有效及时的发现病情并给予早期治疗,降低临床疾病的死亡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8]。

[

参考文献]

[1] 金玲,陈燕,金晶.1321例健康体检老年人ECG结果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4):48-49.

[2] 程定超.农村1208例老年人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6):73-74.

[3] 刘志宏,王红宇,刘霄燕,等.正常人群心电图中碎裂QRS波分布特征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14(5):17-18.

[4] 翟向红.老年人24 h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临床特征[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 74-75.

[5] 王庆元,索晓霞,唐福爱.老年人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5):26-27.

[6] 张静,郭丹杰,吉金荣.老年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06-107.

[7] 张丽嫒,何旭瑜. 恶性肿瘤并发心电图低电压500例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2011(1):113-114.

[8] 张长珍. 80例老年冠心病心电图异常表现与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12(12):61-62.

[9] Dobre M,Brateanu A,Rashidi A,et al.Electrocardiogram abnormalities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KD[J].Clinic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2012 ,7(6):71-72.

[10] Yoshizawa Makoto,Sugita Norihiro,Abe Makoto, et al.Evaluation of autonomic nervous function for elderly people using electrocardiogram and plethysmogram[J].2012 Proceedings of SICE Annual Conference,SICE 2012:114-115.

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4

研究人的行为习性、行为模式和心理特点,其目的在于分析居住环境内部人与设备及环境关系的典型特征,合理地确定人的行为与空间的对应关系。伴随着各种行为的发生,是人丰富的心理活动。

1.作为空间使用者的人,空间内的心理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领域性:人在室内环境中的活动,总是力求不被外界干扰。反映在室内各个房间与通道的开放程度上,应做到符合使用者接受能力和习惯。如客卫与主卫的开放度、服务范围的区别。

(2)距离性: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人的交往距离可划分为密切距离;人际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此外根据不同的感官还可分为视觉距离、听觉距离、嗅觉距离。发生客厅内的交往行为主要适用前两个数据,过远导致交流时产生疏离感,影响交流效果。

(3)私密性:主要涉及视觉、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因居室房间集中、稠密,对私密性要求尤其明显。除了房间内部差异外,随着居住条件改善,应在设计中注意独栋别墅、联排或叠墅、高层住宅、多层住宅等不同房型的需求差异。

(4)安全感:活动在室内空间的人们,需要在空间中寻求依托,并适当地与人流通道保持距离,以求稳定与安全感。目前常见的一味追求客厅面积放大的手法,在挤压其他房间实用功能的同时,也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因为单独空间的无限延展将导致空间旷度等心理上的不良体验。

(5)空间感受:由各个界面围合而成的室内空间,其形状特征常会使活动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家居空间应适当打破过多的矩形边界造成的死板印象,增加空间活力。

(6)随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追求的提高,人们在住宅里的行为范畴更为宽泛,呈现出现代生活方式的新特征、新变化:

1)保健意识增强、追求身体健康――增加健身与休闲活动空间的需求;

2)饮食结构更为合理、更具文化――厨房功能、风格细化,使用功能扩展;

3)工作压力加大、追求舒适与减压――例如影音娱乐空间的需求;

4)审美情趣与品味的提高――对装饰文化与风格接受度提高、追求多样化;

5)信息时代特征显现――网络信息交流、SOHO办公功能产生的新空间需求等。

2.空间划分及组织的基本原则

(1)尊重结构

这里的结构指的是在装饰施工之前、由建筑施工工程完成的房屋框架体系。它凝结了建筑设计人员的心智与劳动,其设计意图应得的充分尊重。部分装饰设计师在工作中习惯于从室内某个具体界面为起点,考虑针对该部分可实施的装饰工程并展开工作,这种设计程序可能产生漂亮的局部装饰效果,但往往缺乏整体三维空间的系统考虑。

为了充分满足使用者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要求,设计者应对原有建筑设计意图充分理解,把握由建筑结构形成的空间框架条件。冷静分析建筑优势与不足,避免不管原始设计是否合理、为了砸墙而砸墙的冲动型野蛮装修,真正从空间条件和使用者需求角度出发,利用装饰设计语言对空间进行完善、调整或再创造,使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人为的缺陷与障碍,最终使室内空间组织达到科学性、经济性、艺术性、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

(2)主次有序

建立空间的次序,便于人的知觉的整体性把握,使空间意向明。

空间上,以功能多样的客厅、起居室为主,其他功能较单纯的房间为辅;使用对象上,以主人房为主,客房为辅;在具体的空间内部,每个独立空间确定一个重点主体,形成一个视觉中心,其他组成部分为辅。

(3)公私有别

公共活动、人际交往所需区域是外向型的空间,灵活性较大,强调空间的交流、渗透、讲究与临近空间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在心理感受上表现为开朗、活跃;私人生活所需是相对封闭型的空间,人的行为在这里必须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保护。这就不仅需要将卧室与客厅、餐厅、娱乐室进行位置的分离,而且应注意房间朝向、门的设置、房间内的隔墙隔断设置等,营造领域感和安全感。

(4)动静结合

利用动态的交通空间,将每个相对静态的居室串联起来。与使用者在空间中的动态活动与静态停留形成良好的呼应。可增加中小型居室的生命力。一个完全静止的室内空间是不利于人的生命健康的,良好的空间可以带动人的情绪、引导人的行为方式、燃起

生活的热情,增加为人机系统的内在活力。

(5)灵活可变

装修不应当是“一次性”,再精良的装修也有保质期,加上使用者求新求变的审美特点,以及房屋使用功能的调整等因素,装饰工程不能将空间死板限定,而应留有改变和发展的余地。例如可以让空间同时具备多重的功能,先期可使用其中某个功能,且功能变换时无需空间结构发生大的变化。各空间之间的联系采用不同方式,一个空间功能的改变可以通过与另一个空间关系的改变而实现,从而满足使用者动态的居住需求变化。

通过以上空间主体的典型行为与心理特点的分析,快速发展的社会使得几代人的生长环境变化加快,人生观、价值观差异加大,带来的“代沟”等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深入了解空间主体的行为与心理,往往可以透过蕴含变化的潜质而做到事半功倍。

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 特性 经济性 分析

伴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地球上的能源逐渐消耗,能源的枯竭将带来人类灭绝的重大灾难,因此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加强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在发电过程中加强了对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的应用,它们具有环境污染小、可再生和潜力大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发电过程中对于新能源的应用,体现出了季节性和随机性较强的特点。加强对其特性的研究有利于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研发更多技术,促使电压实现稳定。

1新能源发电的特性

1.1生物质能

该新能源具有三个发电机组,其中应用最广泛、效率最高的要属秸秆发电机组,另外还有垃圾和沼气发电机组。在秸秆发电机组当中,利用其直燃来进行发电,其技术相对简单,并且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生成,可以实现零污染,这也是近年来我国秸秆直燃发电厂出现的主要原因[1]。

焚烧秸秆的锅炉不需要太大的容量,更不应该拥有较高的主蒸汽参数,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秸秆发电的能源利用率,并降低原料成本。同时在运用秸秆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运用热电联产,它能够促使秸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效率被提升,成本也能够得到更有效的降低。然而秸秆焚烧发电的方法更适宜在秸秆产量较大和能够实现集中供热的地区使用,要在充分考虑秸秆的焚烧和集中供热条件的基础之上来对秸秆焚烧发电进行统筹和规划,这样一来能够给秸秆焚烧发电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现阶段我国在进行新能源发电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以实现电网友好型电源为基础,生物质能发电就是最好的方法,它具有较高的出力调节性能,能够有效的进行电网的调峰,能够同电网进行有效的匹配。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生物质能发电的成本不受铁路和煤资源市场价格的影响,发展潜力巨大。

1.2太阳能

运用太阳能进行发电,主要是由光伏电站来进行,它不会对常规的能源进行消耗,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环保特性。通常情况下,其运行应当以公网的现状为准,公网允许,则可以执行投运,接下来各个调度环节的运行应当以最大出力工况为基础,这样一来就能够将常规能源的消耗降到最低,而在特定的情况下,出力应当受到实际情况的限制。例如,在每天的七时到二十时,天气晴朗的状况下,光伏电站能够形成正弦半波的处理形状;如果是在多云的状态下,则这一出力将大大减小[2]。

2新能源发电的经济性分析

2.1新能源对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

电力系统的经济调度受到了系能源不确定出力的严重影响,其难度不断加大,电力设备的使用效率也降低了,这样一来电力系统要想实现稳定的供电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并且,为满足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电能质量和可靠性的需求,电力系统增加了辅助,如深度调峰需要依靠的火电机组等,对单位范围内的能耗指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2经济性原则

各国在进行新能源开发的过程中,要想利用其进行发电,则应当考虑到不同能源具有不同的出力曲线、发电成本等特点。在利用新能源进行发电时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性原则,严格以新能源发电发展总量目标为中心,加强对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技术经济性进行研究,为实现成本最低,结构最优的系能源发电做努力,逐步形成区域的合理布局[3]。

2.3净现值法

NPV即Net Present Value,净现值法。是对投资方案进行评价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这一手段当中,通过运用净现金投资量和净现金投资量的总现值进行计算而得出结论,并根据这一结果来对投资方案进行评价。

在新能源发电的经济性分析过程中,就可以充分运用这一手段,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新能源未来报酬总现值-新能源建设投资总额=净现值。在这一公式当中,如果最终结果为正数,那么则说明该新能源的投资方案是非常可行的;相反的,一旦结果是负数,那么就说明该投资方案在某一方面还存在不足,不能够立即进行使用。通过该公式,还可以了解到计算所得净现值越大,该投资方案就越可行[4]。

应用该方法进行新能源经济性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一方法既存在有点,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优点是首先,企业能够直接运用该工程所创造的现金流量。对比而言,很多人为的影响存在于利润当中,资本的预算中,其现金和利润是不同的;其次,所有的现金流量都存在于净现值当中,此时这种计算方法同其他计算方法相比是具有优势的。然而它的不足则表现在首先,过程中是很难确定资金的成本率的,如果现阶段的经济环境相对复杂,那么会使资金成本率的确定难度增大;其次,该方法是能够对投资项目的盈亏进行充分反映的,然而却无法决定单位所创造的效益状况。这种现象导致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会忽视那些收益不大的项目,而只将金钱应用到收益较大的项目当中。

3结语

在世界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能源的消耗现象严重,有些能源甚至已经枯竭,这引起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加强了对新能源的研究,希望通过技术手段对其加以充分的运用。近年来新能源得到有效开发并应用到发电当中,深入研究太阳能、生物质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的特性,以及在发电过程中他们存在的经济性,对于指明新能源应用的研究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净现值法能够充分进行新能源发电的经济性分析,有助于新能源得到更有效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盈.新再生能源发电的电气特性分析及其联合系统的优化设计[D].江苏科技大学,2010.

[2]祁成.生物质与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的经济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2.

信息分析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检出率 误诊率 漏诊率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患病群体日益增多,由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因素的存在,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命的急症、重症。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且病情复杂,极易造成误诊、漏诊。因此,提高初诊准确率,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5~2008年收治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60~80岁老年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其中初诊为急性胃炎者3例,肺部疾患2例,脑血管疾病2例,心源性休克2例。心电图采用日本光电同步12导心电图机描记,诊断标准以《心电图学》为标准。

方法:对3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酶学变化,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 果

首发症状:典型心前区疼痛20例,胸闷不适11例,上腹痛、恶心、呕吐3例;头晕、晕厥、抽搐2例,咳嗽、咳痰、气急2例,心源性休克2例。

心电图表现:①典型心肌梗死及部位:下壁5例,前壁8例,前间壁1例,前壁+下壁6例。②非典型心肌梗死:非Q波性6例,心内膜下4例。

讨 论

对于典型症状及典型心电图表现之急性心肌梗死较易诊断。本文重点对初诊时误诊病例,进行分析讨论。

症状不典型:非典型症状发病时老年性AMI特点之一,且愈是高龄首发症状愈不典型:①胸痛不明显或无胸痛:多见于高龄,糖尿病及部分小灶性心肌梗死患者,其原因是老年人交感神经痛觉纤维病变,使痛觉传入受阻,痛觉阈提高,敏感性及反应性降低。因此,当老年人出现难以解释的胸闷不适时,应及时做心电图和血清酶学检查。②上腹部疼痛、呕吐:多见于后下壁心肌梗死,是因为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感受器几乎多位于心肌后下壁表面,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刺激迷走神经使心脏后下壁梗死产生腹痛及恶心、呕吐的原因,临床上易误诊为急腹症。因此,如中年以上,出现与饮食关系不大的消化道症状时,应警惕急性心肌梗死,及时做心电图及酶学检查。③咳嗽、咳痰、叹息:常因心排出量降低,心室舒张末期心室腔内压增高,造成肺静脉瘀血性心功能不全,易被误诊为慢性气管炎和肺心病。④头昏、晕厥、抽搐或昏迷:是因为AMI时,心排出量下降和严重心律失常,使脑供血不足或继发性脑卒中,尤其老年人原有脑动脉硬化更易发生脑血管障碍,使痛觉缺失,掩盖了AMI,易误诊为脑血管疾病。⑤以循环系统其他症状为首发症状:常见于突然出现不明原因心力衰竭、晕厥、血压下降、休克为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患者常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症状为主的心源性休克。

心电图表现: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广泛,侧枝循环丰富,临床以再发、多处,小灶性或者非Q波性梗死多见;有时伴发室内传导阻滞,心室肥厚,故心电图常不典型。典型梗死演变图形延缓出现,虽有典型临床表现,可无心肌梗死图形,因此应每4~6小时定期观察心电图动态变化。非Q波性梗死表现为ST段压低或T波倒置动态病变。正后壁心肌梗死出现胸导R波递增不明显,甚至Rv1>Rv2>Rv3,应加做V7~9导联;QRS波振幅降低见于小灶性心肌梗死,对应部位的多处梗死可不出现梗死图形,合并束支传导阻滞,左室肥厚时心电图变化不典型[1]。

综上所述认为,对于老年人突然出现如下症状:①难以解释的胸闷不适,乏力;②头晕、晕厥、抽搐;③上腹痛、恶心、呕吐伴大汗淋漓;④既往无或有轻微心功能不全者突加重心衰、休克;⑤慢性支气管炎突发咳嗽加重伴呼吸困难而不能用肺部感染解释的;⑥无原因出现精神障碍;⑦新近出现心律失常等。如用其他疾病难以解释时,应警惕不典型AMI可能,须立即描记心电图及检查血清心肌酶,并给予动态观察,以防误诊、漏诊,延误治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