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德育主要途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德育主要途径范文1
通过几年的探讨与实践,目前理论界和教育实践工作者都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开展心理辅导,不仅仅是要解决在少部分学生身上发生的心理问题,它更主要的内容应当是面向所有的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全面健康发展,形成健全人格并积极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具体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开发学生的心智潜能:促进学生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和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情绪和情感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的不断提高。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能力:既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独立的人格,又预防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正确的自我认识。客观地了解、评价自己,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心理特点:有适当的独立性、自信心和好胜心;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悦纳自己;认识执著追求成功的重要性,自觉克服虚荣心、自大、自卑、悲观、依赖、自我中心、拒绝自我等问题。
(2)坚强的意志。有较强的自信心、自制力、坚持性(恒心);果断沉着,当机立断;坚毅、不畏艰难,不怕挫折。自觉地避免冲动性、易受暗示性、优柔寡断、顽固、惰性和随意性的不良心理特征。
(3)稳定的情绪。能自我调节情绪,用理智控制各种情境中的情绪波动,基本做到稳定而乐观;自觉地克服抑郁、厌烦、烦恼、急躁、易怒、压抑、孤独、焦虑等心理倾向。
(4)良好的品格。有健全的人格,有积极正确的社会认知,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有利他人精神和集体观念,自觉避免自私、狭隘的心理倾向。
(5)积极的心态。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自信、自强;能确立适宜的目标,不断追求,争强好胜,立志成才;自觉避免消沉、失望、自卑的心理倾向。
3.训练人际交往能力:认识社会交往的重要性,乐于交往;掌握正常的交往准则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建立相互理解、信任的关系;在交往中积极求得进步,让对方了解或接受自己的思想观点,能自觉地克服紧张、恐惧、偏见、故意报复、猜疑、嫉妒等心理倾向。
4.强化学习效率:认识学习的价值,形成恰当的动机;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能合理与人竞争,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能合理应试,自觉减轻焦虑程度等。
5.培养良好的性文化:认识自身性生理的变化及其对自我发展的价值,形成科学的性意识和健康的性心理,掌握准确的性知识,学会适宜的异往方法:能用有益的方式宣泄自我望,调节控制自我的性冲动;能自觉地抵御不良的性诱惑。
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心理辅导,其辅导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学习能力辅导;②应试能力辅导;③自我发展辅导;④人际关系辅导;⑤应对挫折辅导;⑥青春期辅导;⑦意志品质辅导;⑧情绪情感辅导;⑨休闲与消费辅导;⑩升学与就业辅导等等。
从辅导的功能来说,又可以分成发展性辅导和问题性辅导。从辅导的形式来说,又可分成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和家庭辅导等。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学校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学校各种教育要素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所有活动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许多现象和效果更是互为因果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学校德育和德育管理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都应注重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渗透,对全体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能充分运用心理学、心理健康学、心理咨询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机地与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相结合,从而积极有效地对学生施加良好的心理刺激和影响,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有些地区也叫心理健康教育课。本人认为,无论名称如何称呼,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都不应该以传授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的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必须始终以心理能力训练为目的。通过运用各种适合学生心理活动特点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对自我的认识,了解自我心理发展的状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心理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辅导活动课可以是专门开设的一堂课,也可以是在班主任安排和指导下的主题队会课。课程的内容可以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逐段、逐课进行;也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以主题的形式开展的活动。
3.开展团体与个人心理辅导
团体辅导是指在心理测查或调查的基础上将有基本相同心理问题的学生组合在一起,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和其它形式的心理辅导与心理训练,帮助这些学生在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基础上解决心理问题、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能力,个人心理辅导则是心理辅导教师与来访学生一对一的、面对面的帮助、分析、训练、宣泄、矫治的过程。
团体辅导和个人辅导一般应在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内进行。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可以根据各学校的自身房屋建设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但是,从方便学生来访的角度出发,有几点本人认为应当认真加以考虑:①地点要有安全可靠感,即有利于学生保护个人的隐私。②室内要有亲切舒适感,即有利于来访学生放松自己的紧张和不安。③要有文化层次感,即有利于来访学生从各种摆设中得到心理诱导和启发。④要有一定的科学技术感,即有利于来访学生对心理辅导建立信任感。
德育主要途径范文2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也知道要让学生自主活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但往往存在担心:担心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预定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担心学生思维一发而不可收,出现教学意外而令人尴尬;担心课堂教学秩序混乱,难以控制局面等等。然而,正是这些担心,才导致教师紧扣课堂,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按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进行,这样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为真正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在实践中“悟”出来的,学生必须有自主活动。因此,我在教学中更注重学生活动的情境创设。要突出“自主”,一是要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二是要改善课堂教学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进入课堂。
一、创设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情境
一是鼓励学生“三敢”,即:敢于向老师发问、敢于向老师提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是教师主动“降位”,与学生平等相处,做到“三不”:讲课时不恶声恶气:学生出现错误时不随意批评、训斥:对待学困生不挖苦、讽刺、不偏心。营造了这样一种环境后,老师与学生之间没有鸿沟,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我抓住这一契机,在每节《品德与社会》课中,专门安排“说句心理话”的教学环节,从而培育了学生自主意识,教育学生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情境
教学活动中凡属于在教师科学组织下,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特别是动脑而独立完成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尽可能创造条件,给予必要的时间和空间,诱导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学习是一种艰辛的劳动,教师更应该创设一种激励、愉悦的情境,让学生迎难而上,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可以生活展现情境,借助科学实验演示情境,以图画、电视录像、幻灯画面、多媒体画面再现情境,音乐烘托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问题渲染情境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探究新知欲望,激励自主学习动机。如:在上《品德与社会》课《从保护古城墙说起》一课时,在引入部分巧妙地播放了一段“几个少先队员在长城上乱刻乱画”的画面,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中——长城,闻名世界的古迹,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能在上面乱刻乱画吗?为什么?然后提示本课的主题“从保护古城墙说起”。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生为了解答以上问题,开始认真自读课文,渴求获取新知。而这一切都归功与好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画面语言所创设的情境。
三、创设学生合作、互动、交流学习的情境
合作、互动、交流可以分三种形式进行,即:小组进行、大组进行、全班进行。其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山重水复。讨论中,学生们互相启发,互相帮助,经过不断的否定、再发现,直至得出最终结论。他们常处于心潮起伏的状态之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有找不到出路,遭遇障碍时的迷茫、焦虑、困惑,甚而痛苦,有取得成功时的轻松、兴奋、快乐,乃至幸福。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意义,学会怎样和他人合作。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更多的相互交流机会。如教学《品德与社会》课《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一课时,学生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1、大家都说劳动是光荣的,可是有人总认为当科学家、工程师、作家和经理才是光荣的,才值得尊敬;当服务员、清洁工就不太光彩,就不值得尊敬。这种说法对吗?2、如果没有农民种田、工人织布、医生看病、售货员售货、清洁工清扫街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学生们在小组里各抒己见,“主角”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的活动压低到最低限度,而且收剑了良好的效果。
四、创设拓展学生视野的情境
突出“自主”,除上述三点外,教师还应冲破“教材、教师、教室”盼有限天地,把学生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大自然,延伸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去。
第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本,引导他们到书店、图书室、荣誉室、大自然、工厂、农村去参观、学习、体验,参加文娱活动,进行知识竞赛,从而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增强求知欲。
第二、创设情境,让学生贴近实际,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生活的场景是广阔而富有的,可以给学生的太多了:有知识的获取,也有智慧的启迪;有美感的享受,也有劳动的欢愉;有真、善、美的激励,也有邪恶的引诱。怎样帮助学生选择典型的生活场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师应做到: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优”选。如教学《我爱家乡》一课时,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家乡的先进人物、经济特产、城市发展等资料,准备课堂展示,以此了解家乡,增强对家乡热爱之情,从而启迪学生立志为家乡建设作贡献。
德育主要途径范文3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途径;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小城镇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做到规划先行性。
小城镇建设必须做到规划先行,要立足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实际和城镇功能结构的现状,在严格遵守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内外城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提高小城镇规划的时代性、先进性,尽量做到有特色、高标准和适度超前,正确处理好长远目标与现实、传统与特色、当前与长远、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确保小城镇规划与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础设施建设、上地资源节约、产业结构调整等任务的有效协调。此外,在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中,小城镇建设所实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必须强化科学发展观在小城镇规划当中的引领作用,这样才能推动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科学性、生态性和持续性。
(二)坚持集约化、绿色化发展
随着我国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日益紧张,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矛盾更加明显,因此新时期的小城镇化建设,必须走集约化、绿色化的发展途径。一方面,小城镇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必须充分考虑到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用材、降低能耗等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小城镇建设的集约化程度;另一方面,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要坚持绿色化的发展道路,即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同当地的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充分结合起来,要避免因为城镇建设自目扩张、自目求快而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这样才能实现小城镇建设的和谐化。
(三)注重小城镇建设的人性化
小城镇的建设最终是要为人服务的,所以小城镇的建设以及功能结构的完善,必须坚持人性化的建设原则,要将方便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一方面,小城镇建设要借助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功能的完善促进小城镇人口的集聚,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另一方面,小城镇建设要更多的体现民意,多关注民生热点问题,促进城镇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同步改善,让更多的
人感受到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实惠,实现城镇功能建设与周边群众服务需求的有效对接。
(四)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从我国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地位来看,其处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对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起到重要的带作用,因为小城镇建设不仅承接了很多城市的周边功能,也是推动国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小城镇建设的综合职能,需要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设思路,坚持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的一体化,合理开展产业优化和城乡布局,促进各生产要素和城乡资源的高效配置,增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对农村的辐射功能,以便更好的实现小城镇化建设的既定目标。
(五)确立小城镇建设的主导产业和特色化
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依赖一定的产业发展作为物质基础,所以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不仅仅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的完善上,小城镇的发展还需要凸显自身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规划与发展具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并且逐渐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对乡镇企业进行更好的引导与扶持,促进乡镇企业规模化经营。同时,小城镇的建设,还需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借助自身的优势吸引更多的资木、技术,促进乡镇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形成对城市产业经济和农村产业经济的有效补充,如乡镇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都可以进一步优化乡镇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新时期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策略
当前我国不同的地区的城镇建设会面临不同的发展环境,所以在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活动中,一定要立足于当地实际,着眼于长远,制定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总结国内外小城镇建设的成功经验,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整体协调发展策略
在我国的小城镇建设活动中,出现了很多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情况,不太注重城乡功能的协调发展,有些地方领导认为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修路、盖房,所以路修得非常宽,甚至不惜牺牲农民的土地资源,在城镇化建设中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当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质量。
因此,小城镇在制定与选择发展策略时,一定要重视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形成各个功能系统之间的良性促进,积极培育和发展优势特征,增强整体服务职能,提高城镇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配置效率。此外,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还需要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实现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吸引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到小城镇的建设与规划活动中,增强小城镇的协调发展能力。
(二)以市场为中心策略
小城镇建设的重点在于市场,市场是小城镇建设的物质基础。因此,小城镇建设要确立以市场为中心的发展思路,这是促进小城镇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市场的发展,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吸引更多的资源、技术、人才等资源,促进人口、技术与资源在特定区域上的集聚和整合,促进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实行以市场中心的城镇化发展策略,是对传统城镇化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必须确立市场规划的首要地位,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为小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三)可持续发展策略
近年来,随着中国上地资源的日益紧张,资源己经成为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关键要素。在传统的城镇化建设思路下,基本都是以镇政府作为小城镇建设的中心,但是随着我国乡镇合并趋势的加强,小城镇重复建设等方面的弊端开始逐渐暴露出来,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我国城镇化建设资源的浪费。因此,在未来的小城镇建设道路上,要打破传统乡镇规划观念的束缚,重视长远的规划建设,避免自目建设、重复建设等现象造成的资源浪费,而是要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因地制宣、因势利导,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确保小城镇建设的长期性、稳定性。
(四)优化产业和特色产业的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小城镇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高,优势经济的持续发展将成为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动力源泉。因此,小城镇的建设与规划,要确立自己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走优势经济与特色产业的发展道路,这样能够有效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集聚产业资源并逐渐形成优势产业,这对于招商引资和产业经济的优化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促进小城镇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促进小城镇发展的目的。例如,当地政府可以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尝试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和投入机制,对具有商业价值和经营价值的上地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市场资源等要素进行创意、策划和包装,通过政府主导广泛招商引资,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开发建设,这样能够促进当地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的尽快形成。
结束语:
小城镇建设作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其整体规划和协调,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提高我国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保证小城镇建设的绿色化与人性化水平,做到立足于当地群众、服务于当地群众,更好促进为我国新型城镇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廖勇.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研究[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4:78-79.
德育主要途径范文4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高校图书馆;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教育中单纯的填鸭式教育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学习能力的培养才是高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高校必须转向培养大学生获取、选择和利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如何使信息素养教育取得实效,使大学生真正符合时代要求是当前高校图书馆亟须深入研究的课题。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文献信息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
1.1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其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随着人们对这个问题的不断深入,关于信息素养的含义也一直在发展之中。尽管各种表述有所不同,但是具体来讲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即信息道德、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其中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内涵中最具体的内容,最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是衡量信息素养高低的直接标准。
1.2信息素养教育
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始于20世纪80代,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先后颁发一系列文件,体现了国家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高度重视。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形式主要为在高校教育中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形式比较单一,相对于国外对于信息素养教育的高度重视,国内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处于相对滞后状态,且尚未形成教育观。
满足信息素养教育需要,即满足培养人的寻找、组织、评价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基本条件有三个:1、信息素养理论知识的教育;2、信息素养技能实践教育;3、信息素养研究环境。
二、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素质教育的基地,不仅具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而且具备先进的检索设备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最主要的是具备一批具有高素质信息素养,熟悉信息语言的信息管理人员。高校图书馆满足了信息素养教育在理论、实践和环境方面的需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
传统的图书馆工作主要是读者入馆教育、纸质图书资源的借还、馆藏文献介绍等,工作内容仅限于本馆的纸质文献资源。在新环境下,针对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有传统的图书用户教育、还包括信息检索技术的教育以及信息观念等各方面的教育。在网络环境和数字资源日益丰富的情况下,图书馆工作除了传统工作内容外,还要引入现代化信息素养教育手段,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文献检索与利用》列为公共必修课,由高校图书馆检索人员进行专业授课,奠定理论基础。高校图书馆应与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积极讨论,密切协作,共同探讨设置科学合理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将文献检索课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使学生能够对文献检索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此外高校图书馆还不定期进行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竞答;或者开展查书寻址活动,使得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检索技术对馆藏资源进行查找。
第二,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开展网上信息导航,满足自主性的信息素养提升所需的实践条件。在图书馆网站上进行好书和新书推荐,使得读者能够快速便捷获知最新的图书资源。将图书馆资源以OPAC方式向读者进行推荐,图书馆每个楼层配置OPAC检索机并附带操作说明。读者只要输入文献的题名、分类及标准编码中的任一项就可以快速的检索所需要的文献。随着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图书馆这一全新的图书馆创新服务技术也悄无声息运用到了信息素养教育之中,读者通过手机、iPad等手持移动终端设备自主性的对图书馆文献资源进行搜索和阅读、借阅情况查询以及图书续借等多项内容。
第三,依托图书馆网站,线上线下联合向读者推荐数字资源,满足引导性的信息素养提升所需的实践条件。在图书馆网站首页设置专门的数字资源链接,将数字资源的使用方法以视频的形式展示给读者,使读者对于数字资源的使用能够顺利上手。此外高校为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检索数字资源的技巧与方法、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能力,邀请专门的数字资源公司的培训师对数字资源的信息种类,特色和使用方法进行现场培训和答疑,调动了广大读者对于获取数字资源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仅是高校教学的重要任务,更是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能。做好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在方便读者使用资源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图书馆的作用。在数字化文献资源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图书馆对于读者的信息素养教育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在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上都要推陈出新,以适应时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叶小艳,侯广坤. 信息素养教育与自主学习[J].情报探索,2011(06)
德育主要途径范文5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 农业 地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0-0242-01
电子信息技术是新兴的科研技术,主要研究关于信息的生产、收集、储备、交换、传输、处理过程以及其使用的科学领域。在21世纪中,电子信息技术在技术革命中具有重要位置。我国农业部门人员想要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速度,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是达到标准的唯一途径。农业信息技术就是将电子信息技术使用在农业领域上生产、经营和管理之后产生的技术,例如3S技术、虚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等。我国在农业科研领域的研究人员,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成果,不断地将电子信息技术所衍生出来的新成果使用在农业领域上,进而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1 引入3S技术
所谓3S系统,就是指遥感、地理信息体系、定位体系的统一名称,由多种技术相互融合、推动所衍生出来的技术。此外,在农业领域中,遥感技术能够迅速并且准确地采集有关于农业领域的资料和生产信息,然后结合地理信息体系和全球定位体系能够达到信息采集以及处理的定时、定量和定位的科研技术,其客观性强,不易被人干扰。RS技术在农业中发挥着自身的优势,发展方向不只是具备较多传感器、分辨率、谱段和时相,还将使用更快的速度、更高的精确度向人们提供广泛性、反复性、连续性的农业信息。其中,GIS系统是3S技术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使用遥感以及非遥感农业信息设立了农业数据库,并模拟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设立了农作物生长信息模型,进一步解决了在农业中遇到的各种障碍。GPS的作用是精确定位出农作物的位置。例如,在测定土地肥力以及确定施肥时间时,首先运用RS技术获取土地数据并处理,再利用GPS和GIS技术建立产量与施肥的变量模型,之后对农田进行施肥和预测。在此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因地制宜的管理,最终使投入和产出达到最理想的比例。
2 农业数据库体系
数据库体系是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储备、管理和使用数据集合都是有组织性和动态性的,这一系列步骤都是紧密相关联的[1]。使用数据库体系可以标记、分类、整理许多信息,达到定量化、规范化的标准,并且以记录为单位储备在数据库里面,在数据库体系一致的管理下,人们可以检查、搜索数据库,做到能够迅速、精确地检测到信息,所以为方便对农业进行管理,必须建设各种农业数据库体系。使用农业数据库将收集的大量农业数据通过科学完善之后,会成为今后指挥农业生产的法宝,在推动我国农业建设发展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3 虚拟技术
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虚拟技术正在慢慢地融入到农业生产过程中。虚拟技术是指人造环境在电子计算机基础上,其能够对原有的物理特性和动态行为作出准确的反应。在此情况下,研究人员就可以利用工具随时地与客观对象交流沟通。三维实时图形显示技术、三维定位跟踪技术以及触觉、嗅觉等传感技术是虚拟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虚拟现实技术演变成为了如今的虚拟农业技术,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规划出虚拟的物体,即农作物、动物等,在使用遗传学理论培育出近似虚拟农作物、动物等。虚拟技术对农作物的改善、质量及产量的提高都有着重要影响[2]。
4 多媒体技术
电子计算机网络体系的目的是分享资源,将分散在各地的计算机体系、终端数据设备与中心服务器、控制体系等通过使用通信手段连接在一起,并对网上数据进行开发、收集、传输、处理、重复使用的综合系统。在最新的技术和科研成果被开发的同时就可以将其在网络上,传播到世界任何地区,从而实现数据跨越不同地区的实时传送。除此之外,还能够及时向全世界传播先进的科学知识,将技术快速的变成主要生产动力。
5 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优化生产
研究人员在露天的环境下播种农作物,进而造就了其具备较长的生长周期、受环境因素影响等特性[3]。所以想要提高农作物产率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个方面是通过使用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模拟,制作数据模型,从而实现工业化农业。这项技术是将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模型作为基础的,将模拟和原理共同利用在农业生产中,以达到充分使用资源,降低成本,改变环境,将质量和产量提高的目的。当前,这项技术在我国部分地区投入使用,并且取得了成果。
6 结语
总之,我国农业的独特性、复杂性决定了农业信息化将是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由于我国农业信息技术还不成熟,差强人意的基础条件、较低的水平、参差不齐的发展速度,我国农业部门人员建设农业信息的水平需要不嗵岣撸任重而道远。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拟定合理的规划,适合我国基本情况和发展策略的总体规划,通过农业信息化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利用3S技术、虚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农业信息技术,改善我国农业发展情况,加快农业电子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从而推动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宝祝.我国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07,09(08):4-8.
[2]单玉丽.台湾农业的信息化管理及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0,01(12):18-22.
[3].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J].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2011,01(5):161-238.
德育主要途径范文6
关键词:会计管理;问题应用;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会计管理是一个企业管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倘若会计工作出现薄弱的情况,那么会影响会计职能的发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干扰了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这势必将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规范会计管理工作,是建立会计工作正常秩序的需要,是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评价一个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主要是看三个方面:(1)企业能否能够依据《会计法》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客观、真实、及时、准确、明晰地反映和揭示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2)是否能够为企业扩销增效,降低成本费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3)是否能够通过会计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一、企业会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资料不真实。现实中许多企业存在设两套账、三套账的现象,这就严重违反了《会计法》的规定。其根本原因是企业为了偷税。因而会设两套账,一套是给自己看的真实的账目,而一套是应付税务局检查的假账。如果还需要到银行贷款时,再做一套假报表给银行。这是目前民营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由于民营企业的会计人员具有不固定性的特点,工作人员素质低下,责任心有待提高。因此,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都不能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去管理会计档案,也不能定期地整理、装订、归档,有的时间长了甚至会出现凭证及单据丢失的严重情况,这就给企业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三)部分会计人员学历层次低,专业知识匮乏。在不少企业管理者看来,只要能够写字、会计算的人,就能当会计。一线工人们努力地创造价值,而会计人员能够计算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多少,却不能够为企业创造。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企业任用会计工作人员越发随意。部分会计人员无证上岗,他们的业务素质普遍低下,岗位的人员更换频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会计工作的效率。
(四)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有所放松。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基层单位不断扩大自,有些企业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概念认识不清。对于管理部门及其职责分配没有明确的认识。然而实际上,我国的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格局与我国的国情关系密切。正是对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方面的认识差距,导致了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薄弱,从而出现了整个会计基础工作整体下降的情况。
二、企业会计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改善社会大环境。中国社会目前整体道德水平呈现下滑的趋势。例如看到街上老人跌倒也没人敢扶,遇到不法现象没人敢站出来等等。会计工作虽然占据着整个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倘若要提高会计工作的诚信度,首先要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只有全社会都讲诚信了,整个社会环境得到改善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包括会计工作的诚信度才会提高。这就需要政府与大众的共同努力。
(二)建立民营企业会计人员定期考核与培训制度。首先,要对从业的会计人员实行工作考核制度。如果会计工作人员工作时出现账目混乱等问题,应该列入考核内容,并记录在案。因此,企业单位应该进行年度检查与考核,奖惩分明,实行优胜劣汰,对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财务人员严重处分。其次,对会计人员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培训。主要学习《会计法》、《会计工作基础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进行定期考核。第三,对那些工作认真、能够为企业服务的会计人员,可以考虑签订长期合同。这样企业的会计工作就能保持良好的连续性。
(三)提高企业领导者及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首先企业领导者要端正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不能简单地把会计工作看成是记账的、做假账的。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所有的活动都要反映到会计上来。要杜绝守法不造假账的现象,领导守法很重要。反之,上梁不正下梁歪。《会计法》明确规定了企业的法人代表必须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负责,那么会计工作中出现造假行为,首先应该惩罚的是领导者。
(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队伍自身建设。首先,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会计人员在职培训来实现。其次,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有组织有目的地地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学习会计理论和实务、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和其他相关知识。第三,要建立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制度。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年检和其他检查工作,将会计人员执行会计法规政策情况以及奖罚等情况输入个人诚信档案,作为管理会计人员的依据。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督促、约束会计人员行为,认真执行会计法规、政策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五)大力提高会计人员参与经营过程管理。会计基础工作的范围很广泛。它在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能简单地把它看成是一个操作流程,而应认识到它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更是业务水平提高的体现。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会计管理工作将不断更新和完善,会计人员的素质及专业知识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需要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从一点一滴细微之处做起,从而推动整个经济活动的有序运作,保证企业的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通过上述几项措施的实施,能够进一步规范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尤其是在不断改革深化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及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强化责任意识,为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不断提升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