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的模型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中的模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中的模型法

初中物理中的模型法范文1

【关键词】物理模型初中物理教育初中物理教学简单性原理

模型在我们日常生活、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见到,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帮助。物理学研究具有复杂性。怎样发现复杂多变的客观现象背后的基本规律呢?又如何简单的表达它们呢?人们有幸在漫长地实践活动中找到一些有效的方法,其中一个就是:在具体情况下忽略研究对象或过程的次要因素,抓住其本质特征,把复杂的研究对象或现象简化为较为理想化的模型,从而发现和表达物理规律。

既然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教育和教学中对物理模型的讲述和讲授就必不可少。建立物理模型就要忽略次要因素以简化客观对象,合理简化客观对象的过程就是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根据简化过程和角度的不同,将物理模型分为以下五类:物理对象模型、物理条件模型、物理过程模型、理想化实验和数学模型。下面我们逐个加以说明。

(一)物理对象模型――直接将具体研究对象的某些次要因素忽略掉而建立的物理模型。这种模型应用最为广泛,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很好的例子。例如:质点、薄透镜、光线、弹簧振子、理想电流表、理想电压表、理想电源和分子模型。作为例子,我们详细分析质点。质点,就是忽略运动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它看成的一个有质量的几何点。其条件是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实际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本问题的研究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这样以来,很多类型的运动的描述就得到化简。比如所有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因为作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每一个部分每时每刻都做同样的运动,所以就可以忽略其大小和形状,而只找这个物体上的一个点作为概括,当然这个点的质量等于物体本身的质量。这样,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就是一条直线,很容易想象、理解和刻画。很多具体例子都可以这么做,例如以最大速度行驶在笔直铁轨上的火车,沿着航空路线飞行的客机,从比萨斜塔上下落的铁球,等等。

(二)物理条件模型――忽略研究对象所处条件的某些次要因素而形成的物理模型。在初中物理中有:光滑面、轻质杆、轻质滑轮、轻绳、轻质球、绝热容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等。我们以轻质杆为例加以分析。比如简单机械里的杠杆,在初中阶段问题往往归结到力矩的平衡上来。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和阻力都包括杆以外的物体对杠杆的作用力,还包括杆本身的重力。而杆重力的力臂在杆上的每一点都不同,这样除了杆的形状是几何规则的少数例子以外的绝大部分杠杆问题在初中阶段就没法解决。而轻质杆的引入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轻质杆是忽略了自身重力的弹性杆。当外界物体对杠杆的力矩远远大于杆自身重力的力矩或者杆自身重力的力矩相互抵消时,就可以把杆当成轻质杆,杠杆受到的力矩只有外力矩,这样所有杠杆平衡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三)物理过程模型――忽略物理过程中的某些次要因素建立的物理模型。在初中物理中有:匀速直线运动、稳恒电流等。这些物理模型都是把物理过程中的某个物理量的微小变化忽略掉,把这个物理量看成是恒定的。因为这些量的变化量与物理量本身相比太小了,以至于可以略去不计。这样不用考虑过程中物理量的复杂变化情况而只考虑恒定过程,分析问题就容易多了。

(四)理想化实验――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逻辑推理,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特征,得到在理想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就是理想实验。理想化方法是物理科学研究和物理学习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初中物理中就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想化实验:伽利略斜面实验。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许多,现在举其中的一个例子,同样的小球从同种材料同样高度的斜面上滑下来,在摩擦力依次减小的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的路程依次增大。伽利略由此推知:小球在没有摩擦的水平面上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理想条件下的物理现象)。牛顿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牛顿第一定律。无需多论,也足以见得理想实验的强大力量。

(五)数学模型――由数字、字母或其它数学符号组成的、描述现实对象数量规律的数学公式、图形或算法。初中物理中的数学模型主要有磁感线和电场线。磁感线(电场线)是形象的描述磁感应强度(电场强度)空间分布的几何线,是一种数学符号。而磁场和电场本身的性质对这些几何线做了一些规定,例如空间各点的电场强度是唯一的规定了电场线不相交。这样就使它们成为形象、简练而准确的描述磁场和电场的数学符号。

物理模型在初中物理教育与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要重视对物理模型概念和具体模型(例如上文分析的模型)的讲述,重视对建立物理模型方法的讲授,重视对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意识的增强,重视对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刘玉胜,物理模型在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物理中的模型法范文2

关键词:物理学习;差异;学科情感;教法研究

一、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差异

1.学习内容的差异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模型和现象,因此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高中较多地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经过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

2.学习方法的差异

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高中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客体入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这种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必然使得学生要改进原来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新的要求。学习上产生困难,往往并非学生思维水平或智力的问题,而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公式,考试就很容易了。而高中物理内容多而且难度大,各部分知识间相互联系,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学习高中的物理,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而心理上产生恐惧。如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之多,每个公式涉及4个物理量,其中3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3.解题方法的差异

初中物理重在表面的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现象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抽象,多数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高一物理的运算迅速地从单纯的算术、代数运算过渡到函数、图像、向量、极值等运算。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应用数学能力以及与之对应的优化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质量,这对于刚上高中只有形象思维或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尚处于经验型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解题方式中质的飞跃。

二、如何搞好初中、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1.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高中物理教师不单是研究高中的物理教材,还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中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阶差”,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教学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中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出发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和增加难度。例题教学中侧重开拓思路、选择例题和练习题应该有代表性,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有针对性,能针对知识的重点、关键和学生的水平;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维。

透析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让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高中阶段的很多感念是相通的。其次弄清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来龙去脉,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的同时,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特别是高一阶段中物理量有标量和矢量之分,导致公式上的应用时数据的代入要求有方向,既规定正方向然后用正负号代表方向,这一点是学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不适应的地方。

(2)物理模型的建立

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物理模型建立的重要途径是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讲解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特别是在高一刚开始做功过程的运动学和受力分析更要强调物理模型和过程简图。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

3.要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科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情商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的“爱屋及乌”的效应。同时,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同时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中的模型法范文3

1.原始物理问题比物理习题能够更好地甄别出初中学生的物理思维水平。

初中学生在解决原始物理问题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表现在他们在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上存在着缺陷,而这些不足和缺陷,是在解决传统的物理习题中无法暴露出来的。对于使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物理习题,学生们都很熟悉也很熟练,找到相关的已知量代入公式就可以求解了,但如果遇到一个实际问题时,学生就会感到十分茫然,不知道该从哪入手,就无法正确解决了。而原始物理问题在学生的思维训练过程中的思维诊断功能是物理习题所无法比拟的。

2.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适时适量地引入原始物理问题是完全可行的。

相当多的初中学生对解决原始物理问题还是有一定潜力的,思维方向还是非常准确的,但这部分学生由于对原始物理问题接触极少,心理上的接受能力较差,比较紧张,导致最后阶段出现了一定的思维障碍,造成结果出现了错误。笔者认为这类学生如果能够经常接触原始物理问题,那么能够成功解决原始物理问题的几率是很大的,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适时适量地引入原始物理问题是完全可行的。

3.传统的物理习题教学使一部分学生丧失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部分初中学生在解决原始物理问题时,缺乏创造性思维,思维片面,依然停留在传统物理习题的思维水平上,第一感觉就是怎么什么条件都没有?该套哪个公式?总想着如何向物理习题靠近,能够找到一两个关键点,但是由于对原始物理问题比较生疏,无法正确地抽象物理模型的全部,也无法全面的对相关物理量进行赋值。在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解决习题,能够得到很高的分数,但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学会物理。因为在解答传统的习题过程中,是不需要学生自己去考虑的,题目都事先抽象出清晰的物理模型,并对相关的物理量给予明确的数值,学生需要做的只是根据物理模型和相关的已知条件,在头脑里找到一个合适的公式或者定理,按部就班就能完成。学生虽然做对了一道习题,但他可能并不理解这个物理问题的本质,不清楚具体的物理情形。传统的物理习题训练,学生只要通过演算、推导便能够得到最后的结论。而由原始物理问题到物理习题的抽象和设置物理量,都由命题者完成了,这样就使原始物理问题和物理习题之间存在了一个鸿沟,使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出现了断层,所以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就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去解决,失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建议。

①初中物理常规教学中应有计划、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原始物理问题。

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教学中渗透原始物理问题,比如在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之前,可以用一道原始物理问题引入,这样既显得物理学贴近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给物理课堂增加了无限生机;教师还可以将书本上的习题还原成原始物理问题,让学生解答,让学生明确书本上的习题正是来源于生活。这样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②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应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

“让每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使每位学生都能全面发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殷切希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搞一刀切,要充分地了解学情,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在解决原始物理问题时的思维差异很大,所以,无论是编制原始物理问题还是讲解原始物理问题,一定要关注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尽可能使课堂上出现的原始物理问题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③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创设情境,让处于“最近发展区”的学生能够有所发展。

部分初中学生对物理模型的抽象能力较弱,因为对于传统物理习题,学生并不清楚其中的物理模型是怎么简化得来的,他们也不需要知道就能正确解题。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向学生多创设情境,介绍物理模型的简化,引导学生知道这些简化模型的由来,清楚为什么可以简化,为什么可以这样简化,使学生对物理本质能够有更深的了解。或者有意识地让学生对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另外,物理课堂教学在注重实验演示的同时,应该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实际感受物理情景的机会,使学生通过感官切身体验物理情景。这样,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才能理解得更加深刻,才能更好地利用物理规律去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④对少数物理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要轻易放弃,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教师在引入原始物理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低起点,小步距,并相应的给学生提供一些解决原始物理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从物理习题的海洋中走出来,去接触原始物理问题,去感受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逐渐地提高解决原始物理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中的模型法范文4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有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形象和现象,所以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的;而高中较多的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经过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难点:(1)初、高中的教材方面相衔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2)学习中的知识层面和难度加大,如何做到循序渐进地进行渗透式教学.(3)如何在教学中透析物理概念和规律.(4)教学中物理模型如何建立.(5)初中升入高中后,需要重新构建其学习习惯.

二、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难点的

对策

1.高中物理教师不单要研究高中的物理教材,还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中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阶差”,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高中物理教学课标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中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出发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和增加难度.

3.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让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其次,要弄清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来龙去脉,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的同时,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4.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以实现知识的迁移.物理模型建立的重要途径是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讲解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生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才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其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初中物理中的模型法范文5

论文关键词:初中物理

 

科学方法是连接知识和能力的纽带。“掌握一种科学方法胜过解答十个问题。”对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考查体现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同学们只有真正掌握了研究方法,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因此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考查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成为当前和今后中考的热点。

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推理法、模型法、类比法等。

一、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中考出题最多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实验有:

理想斜面实验、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验证欧姆定律、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探究影响电流的热效应的因素、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比热容概念的引入等

二、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实验中有许多物理特征、过程和物理量要想直接观察和测量很困难,这时往往把所需观测的变量换成其它间接的可观察和测量的变量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等效法。

等效替代法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

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另一支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去等效像2、等效电路 3、串并联总电阻 4、多个分力与合力等效 5、物体的重心等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三、转换法

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问题,而是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初中物理中应用了这种方法的有:

1.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

2.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关系时,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温度计液柱上升的高度;

3.我们在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将电功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

4.在我们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将动能转化为小木块在平面上被推动的距离,距离越远则动能越大。

5.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敲击音叉后放入水中,水花四溅。

注意:等效法与转换法很相似,它们的区别是“等效替代法” 中相互替代的两个量种类相同,大小相等 ,而“转换法”中的两个物理量有因果关系,并且性质往往发生了改变如

转换法: 电流大小用灯泡亮度体现; 磁场的强弱用小磁针偏转的幅度体现

等效替代法: 分力相叠加是合力 ;小石块体积用排开水的体积代替

四、理想模型法

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到众多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可起到简化和纯化的作用.忽略次要因素,从复杂事物中抽象出理想模型,合理近似的反应所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光线(光线是看不见的,我们使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就将问题简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

2.磁感线

3.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

4.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

5.实验室常用手摇交流发电机及挂图来研究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6.研究连通器原理时用到液片模型。

7.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五、科学推理法

推理法是根据已知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想象和推理对未知的现象做出科学的推理和预见.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理想实验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的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形,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用推理法得出

2、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时,推理得出惯性定律。

六.类比法

类比法是指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做对比,从已知对象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对象具有相应性质的方法.类比法在物理中有广泛的应用。所谓类比,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类比方法可以帮助理解较复杂的实验和较难的物理知识。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用水流类比电流 2、用水压类比电压 3、用水波类比声波 4、用太阳系的结构类比原子的结构。

总之,大家要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时要尝试运用各种物理研究方法,不断提高科学素质,这既是中考热点也是以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初中物理中的模型法范文6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构建理想模型存在的问题

理想模型是为了便于物理学习或物理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突出事物主要因素,忽略事物客观因素.如刚体、轻杆、平动运动、理想气体模型等.构建理想模型,不仅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物理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可以通过理想模型来描述,物理问题也可以通过理想模型来简化.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构建理想模型具有重要作用.

学生普遍反映物理是高中最难学的一门课程.在学习中出现物理概念模糊不清,理想模型认识不到位等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a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1)思维方式的不同.初中物理所涉及的物理问题,大多属于直接的自然现象.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主要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对理想模型等抽象物理模型应用较少.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现象大多是比较复杂、抽象的,大多数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构建理想模型必不可少.分析物理问题,要以模型为基础,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若只是沿用初中思维方式,则理解理想模型有种种困难.(2)意志品质薄弱,不能独立思考.在处理高中物理习题时,学生往往有选择地处理习题,遇到较难的物理习题时,不会运用理想模型的知识来思考,等到教师讲解习题,才在问题上做些笔记;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自我思考的过程,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强.这不利于学生掌握理想模型.(3)学习兴趣不高.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是求知的动力.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高中物理偏难,有些学生丧失对物理的兴趣,对理想模型的认识只是一知半解.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新课标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只有准确把握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才能使课堂成为有活力的卓越课堂,培养学生的能力.

1.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物理模型的意识,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华丽题目的背后就是裸的理想模型,引导学生做题要抓住题目本质,联系自身掌握的知识,促进知识迁移.也就是说,教师要培养学生把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来研究的意识和习惯.

2.利用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方式.事实说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习题练习、课堂讲解、知识巩固、增加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有促进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抽象的、不好描述的物理模型,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适当学习物理学史,促进理想模型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而且是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再次,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某一理想模型规律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把模型转化为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最后,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跟随时代的步伐.社会在进步,科技也在发展.每年高考题中有关于新科技应用方面的题目,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