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学的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化学的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化学的知识

关于化学的知识范文1

关键词 食品化学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Food Chemistry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ZHANG Daohong[1], ZHAO Lei[2]

([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2]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Abstract "Food Chemistr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s very strong, i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s in the College of food disciplines are set. In this paper, from students to stimulate interest,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reform on communication with students, 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s, improving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status of food chemistry course of thinking, put forward some exploratory suggestions, hope to be able to develop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Food 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内容涉及食品的化学组成,以及各组分在食品加工和保藏中的变化,是食品加工、新产品开发、工艺改革等的理论基础,也是衔接食品科学理论和食品产品制造工艺的纽带。

食品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食品中营养、非营养或各类有害成分的种类、性质结构和功能,同时了解各类食品在储藏加工过程中成分的变化和调控知识。作为任课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思考提高教学效果方法与手段,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从而提高未来岗位就业的竞争力。

1 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食品化学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涉及植物、动物、食品加工、酶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对于初学者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多给学生讲授在食品化学教学与研究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通过一些例子来讲明,让学生知道食品化学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其知识在食品各行业中的应用。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1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提升信息的传授量

食品化学课程内容比较众多和笼统。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文字、图象和动画效果等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可以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便于对抽象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有时应结合板书的传统方式把问题讲清楚。

2.2 开展互动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方法。通过营造主动参与氛围,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要求学生结合食品化学的知识,查阅当前食品质量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制作幻灯片,上讲台演讲。针对每个同学演讲的内容,同学们可以发表意见和提问。这样不但丰富了食品化学教学的内容,引入了食品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还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组织材料、制作幻灯片、上台演讲的能力,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课堂上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案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讲解有关粉丝的制作原理及工艺,让学生加深对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理解;可以利用淀粉糊化和老化的原理解释方便面的制作,日常生活中米饭放置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硬化现象;平常生活中学生们吃的面包、蛋糕等不仅风味独特并且具有诱人的色泽,这是与美拉德反应有关。

4 优化实验内容,提升实验课程地位

实验教学是食品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大幅度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触类旁通、促使开发学生实践创新的才华,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验内容安排方面,紧扣食品化学理论教学的侧重点,更加注重食品结构、性质、功能和应用等方面的应用。将食品化学实验课与理论课分别进行考试考核,将实验课置于同理论课同等重要的位置,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促进教师和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改变“重教学、轻实验”的状况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5 精心布置学生作业,开展实践性教学

作业是学生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理论性较强、对知识的理解普遍存在一定难度的食品化学课来讲,如何安排好学生的作业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做到布置学生作业时,注意联系实际,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同时注重学术培养。可组织学生到食品企业实地参观学习,如参观雨润公司的培根、烟熏肉生产线,汇源公司的果汁生产线等,使学生对现代食品生产有更多的感性知识。

6 小结

食品化学课程是我高等院校中设置范围较广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研究,始终要把握好在化学基本理论和食品工业生产相结合的前提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在未来工作中有价值,可以运用得上。为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宗旨,为食品科学专业在培养创新应用性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应勇于进行教学改革,并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适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不但要适时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还应对一些经典的和新出现的案例进行讲解、引导参与生产实践等。

参考文献

[1] 姚瑰妮,李灿鹏,赵逸云,王宗艳.《食品化学》精品课建设探索和实践[J].绿色科技,2013.6:328-329.

[2] 韩俊华.《食品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3):177-178.

[3] 付晓萍,黄艾祥,高斌,李凌飞.《食品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理学院学报,2013.12(4):78-79.

[4] 冯丽莎.案例教学法在食品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3(8):80.

[5] 张丽,王海英,梁建军.关于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科技资讯,2013(35):195.

[6] 肖瀛.关于提高食品化学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几点思考[J].饮料工业,2012(6):49-51.

[7] 朱建华,钟瑞敏,赵世民,单斌,邹秀容.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202-4204.

[8] 汪薇,白卫东,任文彬,刘功良.食品化学的教与学[J].广东化工,2013.19:176-177.

[9] 付晓萍,李凌飞,赵灵芝,黄艾祥.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343-344.

[10] 叶阳,王洋,袁先铃,刘清斌.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 学,2012.40(24):12292-12294.

[11] 王岸娜.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0.20:65-66.

关于化学的知识范文2

一、科学素质的内涵

科学素质包括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观、科学品质等。即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念、知识、方法和态度等为根本目的。

我国目前的国民科学素质远远适应不了新世纪的要求。而国民科学素质不高的原因之一,是教育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重应试技巧,轻素质教育;重知识灌输,轻智能开发;重标准答案,轻多途径探索,等等。造成了创新意识薄弱.知识面狭窄等缺陷,大大影响了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进程。

科学素质的培养一方面依赖于传统的科普地盘,像科技场馆、大众传媒等,另一方面依赖于正式教育机构——中小学课堂,而后者是主阵地。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你才有可能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去做个人的各种决策,去参加讨论关系社会的各种科学问题。有扎实的科学基础可以强化人们日常所用的许多能力,诸如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判断进行思维的能力,在集体中协同工作的能力,有效地运用技术的能力,懂得活到老学到老的价值等等。深谙基本的科学观怎和基本的科学方法,因而能生活得较为充实,工作得较高效。重视科学基本素质的培养是科学教育面向未来发展的要求。

二、化学史对培养科学素质的作用和意义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由于化学史在科学中具有多重角色与功能。因此,“一般大众最好以科学史的方式学习科学,以理解科学方法”.科学史可以帮助学生知觉到自己的观念,并提供建立概念的方法,了解科学探究过程是获得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是培养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化学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化学方法和化学智慧的历史。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贯穿化学史,可以使化学不只局限于现代知识本身的静态结论,还可以追述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揭示出反映:在认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使学生得到发展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构成和动力系统的发展,使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科学能力,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对科学概念的历史了解可以丰富对科学探究本质的理解,学生还能了解科学概念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了解科学概念如何受到当时流行价值观、概念和当时备有资源的影响,学生会逐渐意识到科学理解并不是突然出现或者一次到位的。例如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189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横型——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后来,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于1904年提出了新的原子模型——“原子是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中性原子”。到了1911年卢瑟福认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同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着太阳运转一样。化学史是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1913年,波尔提出量了化原子的模型。1935年建立了现代物质结构学说。现在,科学家已能利用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表示原子图像的照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原子的认识过程还会不断深化。就今天看来,前面的几种模型、观点中都有不正确的,但对整个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了解科学理论是次序地改进着,也因而使学生能开阔心胸,接受错误。利用科学史,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理论的暂时性与不确定性,能增加学生对科学家及其工作的兴趣及鉴赏。由科学史可以了解科学家面对问题时的思考或实验探究的历史,有助于学生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史让学生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缩小科学与人文的距离,科学史可以提供科学在社会的角色很多新的透视,并能促使人们注意到科学一科技一社会的关系。

联系到杰出的科学家对化学的贡献及他们的卓越事迹,在学习了杰出的化学家的成长过程,研究工作的伟大贡献的简史之后,必然会为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奋斗的精神,艰苦卓绝的劳动,辉煌灿烂的成就所感动,在学习思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历史的教训,依然可使人大受裨益。在化学发展史上,“燃素说”统治人们的思想几乎整整一个世纪,18世纪最有名的化学家如普利斯特里、卡文迪许、舍勒等他们的试验工作很出色,但他们固执地相信“燃素说”,即使普利期特里发现了氧气,他还是始终反对拉瓦锡的燃烧氧学说。卡文迪许早框1785年就发现了惰性气体,但他未经进一步实验就轻率地下结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人们深刻、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是多么的重要。

关于化学的知识范文3

根据中学生形象思维长于抽象思维的特征,直观手段易使学生形成概念。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这一手段。如对于单质、化合物、酸、碱、盐等,教师可让学生直接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形成明确的概念。有关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概念,教师应在学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归纳,形成正确概念。对于初中生首先要接触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这两个概念,教师可结合“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水的沸腾”和“胆矾的研碎”这四个演示的分析后形成。实践证明,在教学初始阶段,许多化学概念如果不通过演示实验表达,单纯依赖书本或抽象思维是难以理解的。实验提供的感性材料,有利于思维,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概念。化学实验中有声、光、色、态、味等多种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在大脑中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经过认真的加工就能比较牢固地掌握知识。例如,学生通过观察色态、闻气味、燃烧、水溶性、水溶液的pH值、通过亚硫酸等一系列变化,就能巩固硫化氢气体的有关知识。

二、培养和发展多种能力

学生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方面,而观察是基础。学生学习的好坏,能力的高低,往往和他们对客观事物反应的敏锐度和对科学知识探索的细密程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社会实践和教学中经培养和锻炼才能形成,而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化学实验中常有溶解和沉淀生成,气体产生,颜色变化,发光、发热、发声、气味的变化等。教师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这些现象,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动脑思维,多问些为什么。教师对实验的目的、意义要十分清楚,必须紧紧围绕目的开展教学活动,做到概念清晰,引导有序,表达严密,要充分应用心理学上注意的规律,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上正确的轨道,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要观察的主要方面。如对于“镁的燃烧”,在初中绪论课中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建立化学变化的概念,而高中实验则是认识镁的性质。实验目的不同,观察的重点就有所不同。在解释现象、分析结果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清晰阐明实验数据、实验现象与所解决问题的关系,获得结论,发现规律。实验出现失败或误差在所难免,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产生失败或误差的原因,通过系统分析发现症结,找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的能力。

三、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技巧

实验技能的训练必须借助于化学实验,这是任何教学方式和方法不能代替的。学生学习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实验技能,要经历模仿练习、独立操作到熟练操作这几个阶段。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不仅要掌握仪器的名称、形状、用途、操作方法、步骤,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如制氧气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横放的试管底部为什么要略高于管口?为什么要先预热后才固定加热?为什么用排水集气法?实验结束时为什么先把导气管拿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思维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从而可以熟练掌握该知识点的技能技巧。

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关于化学的知识范文4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演示实验 教学质量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是其中占的分量最大、范围最广的一种实验教学形式。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大多数是由教师操作完成的,偶尔也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活动中。通过演示实验,教师可以从直观的实验现象入手分析,让学生在获得感性材料的同时,掌握分析这些感性材料的方法,最终得到结论。由此可见,演示实验是教师开展化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是化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组成部分。不仅如此,通过演示实验,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方式和技能,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为了保证课堂上演示实验的质量,教师在开展演示实验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

演示实验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教学,它需要教师当堂进行演示操作,并根据实际的演示效果做适当的讲解,可以说,相较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为了更好地把握实验教学过程,保证演示实验效果,控制教学活动的整体节奏,教师在开讲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首先,教师要熟悉演示实验的原理、内容、基本步骤和产生的实验现象。一般来说,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在教学参考书中都有演示光碟,教师可以在实验操作前将演示光碟反复观看几遍,达到熟练掌握实验的目的。其次,上课前,教师要理顺自己的思路,包括演示中的一些重点、难点、易错点,这样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分析时,才能保证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最后,实验前先进行预演实验。在实验教学之前,教师要预先把实验演示一遍,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检查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是否合格,二是进一步熟悉实验操作过程,并提前发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经过一系列充分准备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演示实验的成功率。

二、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演示

虽然在演示实验中,教师是主要实验操作者,但并不意味着把学生完全摒弃,在操作较为简单,并且具备实验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演示。例如,学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由于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实验室制取氧气,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气体制取方法,因此,在讲到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去演示操作,教师只需要在旁边适当指导就可以。如果遇到一些操作较为复杂的实验,学生无法独立完成演示操作,教师可以让学生辅助完成。例如,讲到“溶液”这章内容时,有关概念和计算的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做,而一些涉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规律总结的实验则由教师完成。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还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演示实验质量。

三、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教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演示实验中,大多数都是知道结果和过程的实验,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倘若教师能够对学生善加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设计活动中,抛开固有的思维限制,那么在学生创新设计下开展的演示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学习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实验要用过量的红磷在密闭的容器中点燃?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呢?能否用蜡烛代替红磷进行实验?白磷可否代替红磷呢?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重新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很快学生就给出几套实验方案,再与学生共同探讨论证实验方案的科学性,然后选出最佳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论证。这种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做法不仅可以有效改进现有的实验方案,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一箭双雕。

四、适当运用多媒体

在化学实验中,相当部分的化学实验都具有较强的危险性,这些实验往往不太适合在课堂环境下进行,教师要么直接跳过这部分实验,要么用一些简单的图片替代实验,但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无法达到真实实验的效果。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多媒体解决这个问题。多媒体是一款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中心,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学工具。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虚拟化的实验演示操作,这样,既解决了实验的安全问题,又让学生亲眼看到了整个化学实验过程,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另外,这种演示实验也是一种非常环保的实验。除了一些不具备实验条件的实验可以用多媒体工具辅助完成外,一些效果不显著的实验同样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达到强化实验效果的作用。当然,多媒体工具在辅助演示实验教学时只能起到补充作用,教师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进行虚拟演示实验,毕竟这种虚拟实验是无法取代真实实验效果的。例如,在真实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实验误差,这些误差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要学会善用多媒体工具。

演示实验教学作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在整个化学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认真上好演示实验课,努力改进演示实验,用更加高质量、高水平的实验演示教学促进化学教学活动整体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善友.浅谈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J].学园(教育科研),2012(05).

关于化学的知识范文5

关键词:化学教师;素质教育观;教学

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经常挂在口头的教育名词,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呢?关键是要让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在每一个化学教育者的观念中细化和量化,把素质教育的要求变成教师自身的教育意识和教学行为,使之成为自身教育行为的准绳。

一、要树立全面的化学素质观

一个人的化学素质,即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获得的有关化学的知识与技能等。包括经典的化学知识观念,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善于合作能力、学习化学的兴趣及志向、环境保护意识、化学交流表达能力等。由此可见,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整体的化学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挖掘学生的潜在资质,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要树立科学的教师观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而育人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1)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2)教师要有终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3)教师要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由“教师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三、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1)学生都是创造之人。教师必须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发展潜能,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满关爱和期望。(2)学生是平衡和正常的人。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正常的人,不只是单纯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平衡的人。他们需要别人的关爱,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和沟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把培养学生的锻炼精神作为神圣的教育职责。(3)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化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探究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四、要树立先进的教学观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要研究教法,又要研究学法。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最大才智,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激发学生通过观察、质疑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师生情感、教学思维的协调。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才能得以发挥。

关于化学的知识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化;比较;启示

大学生管理法治化是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基本路径。我国由于传统的教育和管理理念加上法律意识、法律思维以及法规制度的滞后与依法治校、依法管理的要求相距甚远,与国外发达国家大学生管理法治化也有差距,因之,对中外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进行比较研究,学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经验十分必要。

一、发达国家大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发展趋势

世界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法治化程度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质量,影响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综合国力。战后崛起的日本以及英、美、法等发达国家,都向世人昭示了这一点。战后日本除重视教育、增加投入外,还通过法治途径规范学校管理、发展教育,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综合国力。以l947年制定《学校教育法》为标志,日本学校管理实施“依法治校”。美国也是以教育管理法治化而出名,最突出一点是依法高度自治,它的运行一直受到宪法、法律等的监督和调控。在美国的教育管理中,法律的地位曰益重要。早在英国殖民地时期,马萨诸塞州在1643年和l647年就先后颁布过两个义务教育法,以后美国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教育立法。除了联邦国会制定的法律之外,各个州还通过了许多重要的法令,教育部门、学校和公民必须遵守。美国国家教育管理正是有法可依、依法行事,从而保障和促进了美国教育的发展。英国在教育管理体制、学生、教师、家长的权利与义务等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

考察发达国家高校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实践发展情况,大致呈现如下发展趋势:一是法制化与规范化。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涉及高校大学生管理的各类法律和法规,并力图形成相互联系和相互衔接的法律体系,做到管理规范化,确保管理的合法性,提高管理效率。二是大学生管理服务功能不断强化。为学生服务、以学生满意为管理宗旨是很多发达国家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校园里为学生提供方便的设施,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学习和生活场所,鼓励学生开展各种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能力,获得知识等等。三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断深入。法律的基本指向和内在理想目标是保障个人自由。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应该采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是现代法律精神的体现。许多发达国家就是以这种理念建立起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管理模式,是个体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管理模式。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现状与进展

1980年以来,我国在教育法制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主要表现在,我国相继出台了《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修改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法规及其它规范性文件,授予了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权利,加强了高校管理法治化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法治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为维护高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依据。2003年7月教育部又发出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实行依法治校,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尚未形成成熟的法制管理体系,大学生管理法治化还比较薄弱,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思想观念不适应,依法管理的意识还很薄弱;②管理制度陈旧、不健全,有缺位现象;③管理松懈、失范,有规定而不认真执行,人治大于法治、权大于法现象普遍;④有的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且相互之问的关系不够明确;⑤缺少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服务体系。因此构建我国高校法制管理体系,加快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已是当务之急。

三、比较与启示

比较国外发达国家大学生管理法治化与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有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概括起来主要有:

启示一:实现学生管理化必须创新管理理念。大学生管理法治化是管理创新,是依法治校的具体实践,要实现学生管理法治化必须首先创新管理理念。要把传统的依靠纪律、道德教化、人治理念转化为依法管理,法治思维、法治意识、管理法治化的理念;把传统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理念转变为相对应的权利个义务关系理念,把立足于管理,“处置”受教育者的理念转变为将学生看成是平等、民主的有思想、意识、情感、意志和需求的学习主体理念;把传统的义务为本理念转变为权利本位,以学生为本,尊重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理念;把立足于管理的理念转变为服务的理念;把严格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自律以及心理咨询疏导相互分离的理念转变为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的理念;把学生管理工作中重实体轻程序的理念转变为既重实体也重程序的理念,建立和实施正当程序和权利救济的制度。等等,总之,应把依法治校、依法管理实现学生管理法治化作为学生管理的基本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