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审计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审计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审计案例

工程审计案例范文1

该主体工程为砖混结构住宅楼,实际建成建筑面积为14300平方米,包括土建、水、暖、电等工程。配套设备用房为地下一层479平方米。送审工程结算造价不仅包括上级批复的工程建设费用,而且包括该住宅楼工程户外配套工程所发生的费用。

审计目的:了解工程前期管理及其投资计划批复情况。施工招标管理情况。抽查核实工程施工结算,了解工程施工价款结算情况,了解工程竣工决算造价构成情况,了解工程批复计划、概算执行情况,了解工程资金渠道及其资金到位和资金缺口情况,了解工程管理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设。

二、审计案例分析

1 审计思路和流程分析。主体工程采取邀请招标。工程招标计价方式采取综合单价法,按(2004)《陕西省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计价。按照工程量清单招标原则――综合单价固定不变原则,工程结算造价原则上等于工程竣工图工程量乘以综合单价加上措施项目费及其他项目费用和规费、税金。但经过审前发放审计调查工作记录了解到,该工程在招标时,斜屋面钢结构屋顶尚未出具正式施工图,招标采取的是暂定价,且在基础地基处理过程中发生较大设计变更,由桩基础变更为大开挖基础,因此招标中标报价中的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不能完全适应工程竣工结算造价的计算。经过审前调查及审计思路分析,确定了以合同为基础。进行合同价调整、变更签证造价审核、施工单位投标价与建设单位现场认价价差审核、甲供材料费用调整、前期油库拆除费用审核、代缴城建稽查费审核,从而审核认定工程结算造价的审计思路和审计流程。这一审计思路流程的审计工作量。相对要少得多,且审计的具体工作内容相对要单纯和简单得多,对于不是从事土建工程专业的审计人员,也相对要容易人手得多。

2 审计实施方案编制情况分析。由于本审计项目是对施工承包单位工程结算造价的审计。而不是工程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故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侧重于对工程结算造价的审计程序的设置,即重审价。而对于工程管理过程的审计则侧重于围绕有关工程结算造价的影响因素进行审计程序的设置。比如对影响工程结算造价的招标过程、工程资金渠道及其资金到位和资金缺口情况的审计。此外,为了让管理层全面了解工程情况,对于工程前期管理及其工程投资计划批复情况、工程竣工决算造价构成情况、概算执行情况以及工程管理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和薄弱环节也相应设置了必要的审计程序。

3 工程造价审核原则分析。在审核过程中发现,主体工程的设计变更和签证的工程量重新组价时,所套用的《2006版陕西省建筑、装饰工程价目表》中的部分定额子目的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存在所取费用低于定额费用的情况。经询问了解,系因施工承包单位在工程投标报价时为了确保低价中标,在编制投标标书时在按定额计价取费的基础上整体下压了工程报价,并分摊到分部分项工程中所致。住宅楼室外配套工程也存在招标时人为压低投标报价,而在送审工程结算报价中又以调增原预算漏报造价的形式增加送审工程结算造价的情况。鉴于存在低价中标的情况,故对该项工程结算造价有关套取定额或价目的审核,确定了“只调减,不调增”的审核原则,对于工程结算造价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低于定额取费的情况,认可其所套取的费用,一律不按定额或价目表子目基价核增工程造价。对于配套工程送审工程结算中调增的原预算漏报的造价,也严格依据招标投标文件及中标合同的约定,不予认可,全部核减。

4 工程造价主要审减情况分析及审计方略。

(1)合同价调整核减情况分析及审计方略。合同价调整核减是工程结算审计的重点,应特别关注招标文件、招标答疑纪要等文件及中标合同中对合同价及结算价款不能调增项目的约定。该工程结算审计合同价调整核减金额占全部核减金额的59.7%。其中核减合同价款约定不予调增的主体配套工程在招标时人为压低投标报价,而在送审工程结算报价中调增原预算漏报造价28.3万元,其占合同价调整核减金额的39.5%。

在审计中认真审阅招标文件及招标答疑纪要等文件。明确合同价的构成及结算价的调整和扣减项目。特别关注对设备主材提供方的约定以及结算金额的约定,对投标预留金的约定,对施工过程中尚不明确的基础土方工程价款的约定及调整,对工程投标报价定的取费项目的具体规定和结算约定,对工程投标报价中限制取费项目的约定,对投标报价分包项目配合费的规定等。在明确合同价的构成及结算价的调整和扣减项目的基础上,审查原投标预留金,审查中标单位实际支付的四项保险费,审查中标单位原投标资料中分包配合费报价和送审造价中分包配合费,审查前期拆除费用。审查甲供材料表,与招标文件中甲供材料表和招标答疑纪要补遗书记录进行核对,分类复核甲供材料量,确认差异量、价等,审核认定中标合同调整价。

(2)变更签证工程造价核减情况分析及审计方略。变更签证工程造价是工程结算审计的又一重点,该工程结算主要是无签证虚列工程造价,多计工程量等。

在审计中逐一与签证单核对签证工程量,防止无签证虚列工程造价。重点复核金额大的签证单核对签证工程量,核对套用预算定额,核对工程子目名称,核对工程量套取定额单位与定额是否一致,核对定额单价,复核计算合价,利用广联达工程造价管理系统核对材料表数据,复核土建工程变更签证材料价差。利用广联达工程造价管理系统核查签证工程项目子目的汇总类别,复核签证工程人工土石方工程、一般建筑工程、电气工程取费基数。利用广联达工程造价管理系统费用表并与招标文件相关取费规定核对,复核各项取费系数和取费。

对于采取(2004)《陕西省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招标计价的工程变更,要复核变更签证重新组价。审核重新组价依据是否合理,复核影响单价计算是否正确。对变更签证费用。与变更签证内容及其工程量、认价、重新组价投标报价清单综合单价进行核对,审核认定变更签证工程造价。复核税金等。

对于变更签证工程。还应到现场查验尚能观察到的设计变更工程内容是否属实。

(3)主要材料报价认价差价审计分析及审计方略。对于施工单位参与投标报价的主要材料报价与认价价差属于比较特殊的工程造价审核。原则上按照招投标资料和工程施工合同有关结算价及风险的规定对这部分差价应不予认可,但实际施工过程中却存在无法避过的客观因素。导致建设单位对超出施工单位投标报价的差价予以签字认价的情况。对此,审计中应查阅招投标资料和工程施工合同有关结算价及风险的规定和甲方认价单,对高于投标报价的材料认价索取环境证据和有效证明凭据以取得充分的审计证据对主要材料报价认价差价进行审计认定以规避审计风险。

5 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合同价的约定问题分析。《2004版陕西省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定》规定:“工程量变更引起的综合单价调

整,其相关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经发包人确认后作为结算的依据。”该工程施工中标合同的专用条款。对于发生设计变更、签证工程量的价格适用的计价规范未明确进行约定;合同通用条款有关确定变更价款中规定“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于变更工程的价格。由承包人提出适当的变更价格,经工程师确认后执行。”但该工程实际发生设计变更引起的综合单价调整时,施工方和建设方未对变更工程量如何计价进行预先约定。且变更签证的工程计价基础综合单价需要重新组价,施工方也未及时提请建设方工程管理人员进行确认。审计建议,应重视和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在有关合同价款的约定方面应特别细致和周到,以避免因无预先约定而产生的结算风险。

(2)施工单位投标报价材料调整费用问题分析。送审工程结算中主要材料报价认价差价表送审造价,系投标人自主报价材料建设单位现场认价高于投标报价而增加的工程造价。投标人自主报价材料的投标报价在该工程招标时参与评标打分,其投标报价影响最后的中标结果。该工程中标合同,在专用条款中约定合同价款中包括材料费等费用价格的浮动及停窝工费用,且合同价中的风险费用由投标单位自行报价。因此,根据该工程采取的工程量清单招标原则――结算时单价不变以及招标答疑纪要和中标合同的约定。这部分费用应由施工单位承担。但审计中调查了解到:送审工程结算中主要材料报价认价差价表差价系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因材料价格上涨和因当地村民影响施工而被迫高价采购当地材料所致。该部分材料单价虽属投标人自主报价。但在施工过程中因周围环境的特殊原因甲方愿意认价共同承担因外部因素致使材料价格变化的风险。鉴于此反馈意见,审计要求送审单位提供能够反映当时被迫多发生此费用的环境证据以及发包方同意以高于投标报价的价格进行结算的有效签证文件。送审单位应审计要求提供了施工环境受当地村民围堵的照片,但认价单仅有甲方工程管理人员的签字。审计认为:施工方和建设方均应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即使甲方愿以认价方式承担因外部因素致使材料价格变化的风险,也应重新通过当初的招标组织和程序进行决策。而不应仅以甲方工程管理人员签字的认价单作为有效依据。

工程审计案例范文2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 ,安全施工,施工管理

Abstract: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bracing engineering is building found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projects, any building must have a good base, for large high-rise, tall building speaking, more important. So deep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safety technology of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highlights, the author discusses work experience of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issues to discus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safety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地扩大,房地产事业兴旺,城市土地供应日趋减少,市中心区域内的建筑不得不考虑往高、深处发展。对于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深基坑支护工程研究已成为共同关注的问题。据国家建设部对近年来的事故统计中显示,坍塌事故大伤害已排在第五位,塌陷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排在第一位。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深基坑支护工程的重要性,作为施工人员应竭力避免事故的发生。本文从施工的角度来分析深基坑支护的施工安全及管理问题,为提高深基坑支护工程质量提供参考。

2、深基坑支护中存在的问题

深基坑支护设计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和熟悉土力学、地质学和结构力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加上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支护的围护方案和管理办法。现阶段,我国的民用工程、市政工程和工业建筑、工程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挡土墙的稳定性较差

在浅基坑6m内的挡土墙主要采用重力式水泥搅拌桩,以此作为围护是比较成功的,因此,很多单位以此用作深基坑的围护结构。但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采用也必须考虑地质条件、岩土性质、工程要求、场地环境、地下水动态、气候变化、施工方法等问题。如果上述的条件不允许,则有可能发生挡土墙的严重移位,导致工程桩向中心发生移位,形成倾斜或者开裂。

2.2 止水效果不好

分析开挖后的基坑支护桩,引起止水效果不好的原因有:钻孔桩、旋喷桩有偏位、偏桩情况;因砂层中含有块石等因素影响旋喷桩质量, 在桩体内产生孔洞。处理方法: 对桩身偏位、偏桩造成漏水涌砂的部位进行堆土反压后,使用单管高压旋喷桩机进行注浆补桩,对透水部位进行封堵。对孔洞漏水部位先置导水管,然后在水泥中加入速凝剂等外加剂进行封闭,也可以对漏水孔进行有效封堵。

2.3 在不降水的情况下开挖土方

深基坑一般在超过6m的情况时,基土一般属于淤泥质粘土层,并有很多的薄层粉细砂层,这种情况下会呈现较强的地下水渗透现象,如果不进行降水,土体将出现滑动现象。降水应达到满足土方开挖的要求,才允许挖土。

2.4 基坑周围堆载过多造成塌方事故

深基坑周围的堆载不能超过10~20kN/mm,但由于施工现场的狭窄,一些管材和钢筋堆积在基坑周围,这样就增加了挡墙背后的土压力,造成基坑的失稳现象。因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地面的超载。

2.5支撑结构不合理

随着深基坑平面尺寸越来越大,基坑宽度达数十米甚至百米以

上,如果采用“十”字形接头,则支撑平面刚度较大;支撑的支点数量

少,连接不牢固,有的挖土机在上面工作,造成支撑杆下挠,当弯曲

变形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丧失支撑作用,对基坑稳定造成严重的威胁;

支撑间距设计过稀,由于围擦断面较小,结果围擦发生较大的弯曲变

形。

2.6 现场管理不完善

深基坑支护设计必须在遵循设计原则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目前一些施工单位尽管有自己的设计方案,但为了省钱,就会设计的比较粗糙,或是降低工程造价,随意调整支护结构,对施工中的深基坑实行对外承包,自行管理,引起基底土隆起,造成了围护的塌陷,带来了重大损失。

3 深基坑施工的技术工作管理

3.1深基坑的施工管理分析

深基坑的现场管理的环境存在较大的复杂性,如果管理人员缺乏重视,或是施工的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也会给施工工作带来不利,严重影响施工的质量。比如:在注浆法施工中,由于注浆的压力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就会严重影响锚杆的抗拔力。在锚喷支护中,更改锚杆长度和孔径,灌注材料不达标或者不合格,护坡桩桩长的插入深度不够,锚拉力不够等等,这些现象如果不能及时的加以监管和控制,也易出现人员伤亡事故。

3.2技术方面应做的工作

①建立从项目经理到施工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子。充分认识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要求达到的目的和作用,熟悉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严格规范,发挥监督和管理作用, 确保施工技术方案顺利实施。

②按图施工, 动态监控。深基坑支护工程主要目的是以挡土、防水等为主,而设计的单一或复合挡土支护结构,有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必须尊重设计、按图施工,同时施工中必须依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达到规范要求。

③重视信息化施工,增强信息反馈。深基坑支护工程是一个复杂系统, 单靠数学、力学法难以对系统的变化作出准确的预测。因此,只有利用监测信息反馈分析才能更好地预测系统的变化趋势,监测方案应和施工设计方案同时考虑,作出监测内容与要求,及时做好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动态,为修改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等提供准确的数据。

3.3 材料管理方面

施工中应及时做好材料送检工作,所用的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建立健全建筑材料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3.4 施工质量与施工组织

围护结构的施工质量及土方开挖的合理组织也是开挖成败的关键之一。良好的施工质量和合理的施工组织可以弥补设计上的某些不足,土方开挖方应严格按设计程序进行开挖,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按“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原则。

4 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

4.1深基坑支护设计的管理

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支护工程的成败,因此,支护设计方案要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我国的深基坑建起步较晚,支护的设计还有些不完善的地方。据资料统计显示:有43%的施工事故是由于施工技术原因造成的,分析主要原因由于设计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荷载的取值存在问题,支护方案的选择不当,还有一些无证挂单现象等等。所以,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当地的水文地质状况,结合周围建筑和环境,进行合理有效的基坑支护设计。工程管理人员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之前要认真审核施工方案,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能按照既定的程序合理有效地展开。另外,深基坑支护的设计方案要选择较为有经验的设计单位和人员来设计。

4.2 施工组织设计的审定

深基坑的施工组织设计是有效指导施工的重要文件。对于施工的管理部门来说,监理人员需要对施工单位提交的组织设计进行认真的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如果存在问题,应及时地督促修改完善,并按照程序的要求进行申报,批准后才允许施工。其中,监理部门审核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施工平面图、基坑开挖方式、监测布置、基坑的支护和降水措施等等。

5 结语

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设计与管理共存,任何一个方的不足都有可能造成整个工程的失败。本文从深基坑支护支护存在的问题、施工技术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在施工中应加强安全管理, 重视安全检查工作,遵循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 狠抓事故隐患管理工作, 加强安全教育, 重视安全检查等工作, 是实现深基坑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宿英安. 深基坑支护工程安全施工管理[J].百科论坛,2009.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O一99)

工程审计案例范文3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安全施工, 工程管理

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地扩大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深基坑支护工程研究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课题。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由于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当,或自然灾害等原因,经常发生基坑垮坍、建筑物及路面塌陷或开裂、基底隆起等等工程事故,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和工程造价,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深基坑支护工程是一项风险性工程。作为施工人员,应竭力避免事故的产生。以下从施工的角度来分析深基坑支护的施工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1 深基坑支护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1 施工技术方面分析

深基坑支护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施工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施工中发现的地质情况与原设计不符或相差较大,仍按原设计施工;又如喷锚网支护施工遇流砂、软土层,因其自稳性极差,一旦开挖即刻坍塌,而又未能采取新的措施。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使工程施工未能达到设计要求,而监测等施工动态反馈

信息有误或反馈不及时,施工中盲目遵循原设计方案,开挖过程没有定期或根本没有对基坑的沉降量和位移量进行观测或未对所测资料及时分析、研究。深基坑支护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施工千变万化,未能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有效应急措施。如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周边可能施

加的动荷载未加考虑

由于地下水处理不当,导致深基坑工程的事故屡见不鲜。地下水位降低了,对基坑支护有利,但对周边环境不利。如不采取降水措施,对保护周边环境有利,却对基坑支护不利,这种矛盾性,使地下水处理有一定难度。处理不当,易引发工程事故:如佛山某工程,采用双排搅拌桩止水加喷锚网支护的复合支护结构,由于搅拌桩止水效果不理想,基坑开挖至5 m 时开始出现漏水涌砂现象;开挖至8 m 时,涌水涌砂现象更趋严重,引起周围地面塌陷、开裂,工程无法继续施工,后在搅拌桩采取高压旋喷止水才解决了问题,但已大大提高了工程成本。

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开挖和支护是密切相关的,由于两者缺乏协调,容易诱发工程事故的发生。基坑围护属临时性支护,由于维护不当可诱发事故发生。比如基坑放置时间过长,不利基坑安全稳定;基坑坡顶荷载超出设计要求,重型机械离基坑太近;未能及时构筑基坑排水沟和集水池,基坑内大量积水;锚喷支护中,锚杆头被当作脚手架或悬挂重物,造成锚杆失效;支护面层遭切断或被施工机械撞坏。

1. 2 施工管理中质量监控方面分析

由于现场环境的复杂性,给施工作业带来诸多不便,因为管理人员思想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影响施工质量,造成工程事故。比如:不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施工中随意改变设计方案,不按图施工;在注浆法施工中,注浆压力达不到设计要求,使锚杆抗拔力大打折扣;偷工减料,使用材料不合格;在锚喷支护中,随意减短锚杆长度;护坡桩桩径不够或插入深度不够;使用水泥、钢筋等材料不合格,造成锚拉力不够、止水无效等。有些施工单位片面要求施工进度,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加快施工进度,而忽视了质量为本的方针,使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另外,由于施工安全教育不到位,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松散,也易出现人员伤亡事故。

2 深基坑施工的安全工作

2. 1 在技术方面应做的工作

1) 组成从项目经理到施工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子。充分认识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所要达到的目的和作用,并让每位参与者都熟悉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做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确保施工技术方案的实施。

2) 按图施工,动态监控。深基坑支护工程主要以挡土、防水等为主要目的,而设计的单一或复合挡土支护结构,有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必须尊重设计、按图施工,但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及设计所依据的资料有可能与实际情况不一致,要求在施工中必须依据实际的情况,相应作出一些调整,达到规范要求。

3) 重视信息法施工,强化信息反馈施工的技术分析与管理。深基坑支护工程是包括基坑的开挖、支护、防水及环境保护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单靠数学力学法难以对系统的变化性状作出足够准确的预测,只凭施工经验亦是有一定限制。因此,只有利用监测信息反馈分析才能较好地预测系统的变化趋势,监测方案应在做施工设计方案时一同考虑,定出监测内容与要求,做到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动态性,从而为及时修改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等提供准确的数据。当出现险情预兆时可提高警惕,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2. 2 在质安管理方面的工作

施工中应及时做好材料送检工作,所用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建立以人、物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从技术上、生产安全上) 选任得力、专业性强、安全意识强的人作安全员,并相应明确安全职责,签订安全合同书。做好安全教育

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做好“五同时”教育工作,将各项安全工作落实并强化到人,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制定并做好质量安全检查措施,列表列出常见施工事故和施工质量隐患或通病的出现部位,产生原因,预防和补救措施。对深基坑不安全或有安全隐患部位,应明视挂牌,提醒工人注意安全。

2. 3 施工质量与施工组织

围护结构的施工质量及土方开挖的合理组织也是开挖成败的关键之一。良好的施工质量和合理的施工组织可以弥补设计上的某些不足,反之,低劣的施工质量和错误的施工组织会使合理的设计付诸东流,在这方面有着许多深刻的教训。除施工质量外,施工组织也不可忽视,土方开挖前应制订。开挖方应严格按设计程序进行开挖,在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按“先撑后挖”的原则。工程实践证明,开挖顺序不同,支护结构的位移也不同,不合理的施工顺序会大大增加支护桩墙的位移,甚至出现险情。

此外,施工前要充分估计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当出现险情时,准备可供选择的应急措施,以免险情出现时,措手不及,延误抢险时机,导致工程失败,造成严重损失。

2. 4 施工监测与信息化施工

支护结构设计成功与否,要通过施工实践来检验,而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状态要通过监测手段来了解。可以说,监测工作是支护结构安危状态的眼睛。它的重要性已为多数的设计、施工及建设单位所认识。因而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施工监测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保证了施工安全。但也有部分建设单位对此重视不够,认为监测工作可有可无,不愿投入资金,马虎应付。有些监测单位素质不高,,不按时观测,不能提供准确的信息,以致在支护结构处于危险状态还未能提供预报,造成事故。一些深基坑支护工程发生坍塌事故,除施工质量的原因外,监测单位未能及时提出预警,以致延误抢险的时机,也是事故及发生的重要原因。

施工监测工作的有无及好坏,不单是影响到基坑自身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它还影响到基坑周围环境的安全。如邻近的房屋、道路、地下给排水、供气、通讯等设施的安全都依靠监测结果来维护。有些情况下,基坑开挖的失败对邻近环境造成的损害、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会比基坑工程本身更为严重。有时支护结

构的位移并未引起支护的失稳,但却引起周围建筑的不均匀沉降、裂缝及倾斜等,这些都需要由监测结果来判断与证实。施工监测的意义还不止于此,监测结果作为一种信息反馈还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对设计结果进行检验,以致修改设计方案,施工前期的信息反馈可作为修改后期支撑方案的依据。例如,当前期开挖和第一道支撑后支护结构的位移较小,就可以考虑是否削减下一道支撑的数量以降低造价,反之,当前期开挖中支护结构的位移和内力比预计大得多,则应考虑是否加强下一道支撑以策安全。这就是动态设计及信息施工,是一种很有发展前

途的技术,应积极推广。

另外,在基坑开挖监测中还要逐步积累资料,以便制订适合本地区软土的基坑支护结构位移沉移控制值。当基坑开挖过程中,位移或位移速率达到多大数值时就应发生预报,超过多大数值就濒临坍滑破坏。这些控制值对今后的深基坑设计施工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 5 降水排水及止水问题

在基坑开挖,降水排水及止水(以下简称水处理) 对工程的安全与经济有重大影响,多数基坑工程事故与水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水处理的主要目的是:1)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坑内保持干燥,使土方工程得以顺利进行;2) 防止坑底出现流土(流砂) 及坑底土泡水软化,降低强度;3) 坑外土层降水后减少对围护桩墙的

水压力,提高支护稳定性;4) 降水或止水可防止坑外土粒流失,引起地面沉降而影响邻近建筑安全。对于不同的地基土层和具体工程,以上4 点中各点的重要性有所不同。

工程审计案例范文4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深基坑工程施工比较复杂,涉及面较广,参与单位多,任何一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目前深基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存在于以下几个方:擅自修改设计、支护结构施工质量不符要求、施工速度过快、周边环境与设计工况不一致、土方开挖不规范及不重视施工监测等等,严重影响了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

1.深基坑工程中常见质量安全问题

1.1建设单位自己随意修改设计

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当前形势下,为节省造价,随意修改已审查通过的施工图,如取消坑底被动区土体加固、简化电梯井等坑中坑支护方式等,导致现场实体支护存在安全隐患。

1.2支护结构施工质量不符要求

施工单位未按图施工,偷工减料,支护结构完工后未按规定实施实体检测。

1.3施工速度过快

未按设计要求分段分层、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一次性工作面太长或上一步坡面刚施工完就开挖下一坡面。

1.4周边环境与设计工况不一致

施工现场材料堆场、塔吊位置、车辆进出线路、出土口等布置与基坑支护设计中地面计算荷载不符,严重超载。

1.5土方开挖不规范

挖土工程经常由当地的地霸(工程所在地的乡、村成立的所谓公司)负责施工,实际开挖面和开挖深度均超出要求,且未按规定分层开挖,局部地段甚至一次性开挖到基坑底面标高,挖土不规范使基坑实际受力状况与设计工况差异很大。

1.6不重视施工监测

主要是建设单位为省钱不按规定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无检测方案,或者虽设置一些测点,但内容不全,数据不足,忽视坑边住宅的检测,不重视监测数据,监测工作形同虚设。

2.深基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2.1前期准备

2.1.1建设单位应当在勘察设计前对深基坑附近的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现状以及同期施工的相邻建设工程施工情况进行调查,并及时将调查资料提供给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

2.1.2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应当邀请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及基坑周边相关的市政、公用、供电、通讯等有关单位,介绍设计、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征询相关单位意见;对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现状进行拍照、测绘或摄像,作好详细记录,必要时委托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进行变形监测,出具安全鉴定报告评估其安全性。

2.2勘察设计

2.2.1深基坑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坑中坑除外),以及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深基坑工程的支护构件和支撑构件(含锚杆等)均不得超越红线。

2.2.2勘察单位应当按规范要求对深基坑工程建设地域进行勘察,为深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符合国家规定深度要求的地质勘察文件。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勘察单位应当做好配合工作。

2.2.3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由建设单位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并将设计方案和论证纪要报工程所在地住房和城乡建设(或建筑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经论证通过的设计方案不得随意变动,确需修改时,应重新组织论证。深基坑工程设计单位应当根据论证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出具施工图。深基坑工程施工图应当报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通过。

2.2.4深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应当按基坑安全等级明确结构变形、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等允许值,以及临界状态报警值,并对施工组织、开挖程序、监测内容、土钉的养护龄期和抗拔力等提出具体要求。

2.3施工、监理

2.3.1建设单位应当将深基坑工程施工(包括基坑支护施工、土方开挖、基坑降水)的施工纳入施工总承包,不得肢解发包深基坑工程。

2.3.2深基坑工程应当根据设计文件和设计技术要求,结合工程实际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深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当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件规定的由施工企业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经批准的施工专项方案,不得随意变动;确需修改时,应当重新组织论证。

2.3.3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当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规定》(建质[2011]111号)文件规定的实行现场带班制度,定期对基坑施工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检查巡视。

施工单位应当指定专人对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或监测数据达到报警限值时,应立即停止基坑的继续施工,会同建设、监理、设计、勘察、监测单位迅速查明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后,方可复工。

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施工现场必须按专项施工方案要求配备应急抢救物资、器材。

2.3.4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按基坑设计文件及相关标准规定对已完成工程的实体质量进行检测及验收(常规检测项目见表1),合格后方可进入后续工程施工。

2.3.5监理单位应当对基坑工程进行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理,审核施工、监测等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督促设计、施工、监测方案的实施,检查各项监测记录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2.4工程监测

2.4.1建设单位在基坑工程施工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指同时具备岩土工程和工程测量两方面的专业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与施工单位不得存在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第三方检测并不取代施工单位自己开展必要的施工监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仍应进行必要的施工监测。

2.4.2监测单位应当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安全等级、基坑周边环境和设计文件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需经建设单位、基坑支护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认可,并严格按认可的方案组织实施。当基坑工程设计或施工有重点变更时,监测单位应与建设方及相关单位研究并技术调整监测方案。

3.进一步细化参建各方安全责任

深基坑工程有关参建单位众多,有建设单位、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测、检测和监理等单位,落实深基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方责任,科学的控制深基坑工程实施风险,理顺深基坑工程参建各方之间的关系,对确保落实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具有突出的意义。

以建设单位为例,应当依法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其他参建单位;不应将土方开挖、降水工程进行单独发包;争取设计施工一体化;相邻设施的现状进行及时调查,结果应保证其准确性;避免对相邻建设工程造成不良影响,做好统筹安排等。

而基坑工程越做越深,我国20~30m深的基坑已经屡见不鲜,基坑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基坑边线离煤气、水电、道路等重要的市政设施、建筑与构筑物越来越近,基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造成的纠纷也越来越多,进一步细化参建各方的安全责任,积极主动地应对各种问题,更好的落实上文的安全管理办法,有助于减少各种纠纷和矛盾的发生。

4.结语

深基坑工程施工比较复杂,涉及面较广,参与单位多,任何一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因此,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以及建设主管部门,应齐心协力,共同把关,才能确保深基坑工程及周边环境的安全。而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它的对象是生产中的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因此是一种动态的管理。为了使深基坑施工的安全能得以保证,必须更好的开展和应用专家论证制度,并且在专家的选定、工作制度和评审流程等方面提出更深层次的探索,并细化参建各方安全责任,以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工程审计案例范文5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危险源;坍塌事故;预防措施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中城市用地日趋紧张、经济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在有限的用地上实现更大的价值,建筑结构不断的向纵深方向发展,10年之间国内大中城市的高层、超高层、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与此同时高层、超高层建筑物深基坑施工安全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建设部对近年来的事故进行统计中显示,基坑坍塌事故已成为继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和机具伤害后的第五大伤害,而且塌陷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排在第一位[1]。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不合理,施工不得当,管理不完善等多个方面。文中参照《中国核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对深基坑工程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重点对深基坑工程易发且影响严重的坍塌事故进行分析,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1深基坑工程危险源识别

深基坑工程作为建筑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在危险源辨识方面与普通的建筑工程及隧道工程存在一定的差别。文中通过参照《中国核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将深基坑工程主要危险源及事故分析列举以下几个方面。

1.1安全用电

未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进行实施,从而产生无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或未审批、不按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实施、未逐级设置漏电保护装置、未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规定、未采用三相五线制等危险源。基坑支护作为现场施工最前期的工程,受限于现场用电环境,往往存在安全用电不规范的问题,特别是当遇冬雨季施工时,更易发生触电、火灾等事故。

1.2临边防护

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基坑周边的临边防护未及时搭设或搭设不规范,易造成人员高处坠落及高空坠物打击等危险;基坑支护周边挡水及排水措施未实施或实施不到位,极易造成边坡坍塌事故发生。

1.3机械设备的使用

基坑支护工程常用机械设备包括空气压缩机、混凝土喷射机、锚杆钻机、注浆泵、旋喷桩桩机、砂浆搅拌机、混凝土搅拌机、钢筋调直机、钢筋截断机、电焊机、张拉设备、降水设备等,设备使用未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施工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等,易造成机械伤害、触电、火灾等事故发生。

1.4物质材料的采保

装卸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粉状颗粒材料易造成粉尘吸入等职业病伤害;临近围墙超载堆放材料易造成物体本身坍塌及围墙坍塌事故;基坑周边材料堆放过多超载易造成边坡坍塌事故;临近电箱及用电设备堆放易燃材料易造成火灾事故。坍塌事故是深基坑支护工程高发性且一旦发生后果严重的事故,造成边坡坍塌事故危险源较多,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对事故的预防处理措施是该类工程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

2坍塌事故危险源的重点分析

深基坑坍塌事故的危险源较多,事故发生原因既有技术方面也有管理方面、既包括前期设计也包括后期施工[2],因此坍塌事故危险源的管理较为复杂,往往一处坍塌事故的发生与多处危险源相关,在此做重点分析。

2.1前期勘察、设计方面

主体建筑结构的地基勘察成果往往直接应用基坑支护设计,由于地基勘察设置勘探点布置密度较大,对基坑支护设计的合理性产生影响,特别是当浅层存在不良地质现象夹砂薄层或地下障碍物时,对基坑稳定性影响较大,是潜在的危险源;基坑支护设计有别于主体结构设计,基坑支护作为临时结构,地下室施工完成、回填土施工完毕后,支护结构不再发挥作用,因此从开发商到设计、施工单位本身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支持少、设计大胆、施工控制不严格,人主观意识上的忽视是造成基坑事故发生的危险源之一;同时基坑支护设计本身存在计算理论上的不足,如弹性模量、压缩模量、摩擦角、粘结力等计算参数的选择不当,采用静态土压力计算方法计算动态土压力结果,平面理论难以反应基坑空间效应的实际结果,特别是当基坑周边长度较大时,基坑变形中间大两端小[3](如图1所示)的实际结果更加明显,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不同也是造成基坑事故的危险源之一。

2.2施工工序方面

施工前的图纸是否经专家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完整、是否经审核,对危险性较大的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是否经专家审核,施工过程是否遵循“先撑后挖、分层开挖、分段开挖、严禁超挖”的工序,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在施工过程得到落实,施工前是否对施工图进行会审,由于基坑变形不仅存在空间效应而且存在时间效应,基坑开挖完成后是否能及时封闭支护,这些都是重大的危险源。

2.3降水、排水方面

水是深基坑施工又一重要危险源。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会破坏原有地下水的平衡,地下水通常会向基坑内流动而产生主动水压力,进而影响基坑的稳定状态,这里讲到的水分两种:地下水、地表水。地下水当未降至施工面以下一定高度,不仅会影响开挖、支护施工,而且上层覆土因开挖卸荷,土层在承压力浮托力的作用下易引起坑底隆起、管涌、流砂等灾害,严重威胁基坑的安全稳定。地表水一般分为明水和暗水,明水指施工现场内出现的地表水,如施工用水、雨水、生活用水等;暗水指基坑周边地面以下因管网渗漏、水管爆裂等产生的地表水。这两种情况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否则有可能造成坑壁坍塌,特别是因地下管网渗漏、爆管产生的地表水,会迅速破坏土体平衡,且因其隐蔽性,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

2.4质量管理方面

由于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不强,同时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影响开挖、支护等工序的施工质量,造成安全事故。如:施工中改变设计方案,不按图、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水泥、钢筋等原材料使用不合格,造成锚杆抗拔力不够、帷幕止水无效等;在锚喷支护中,随意减短锚杆长度;在注浆法施工过程中,注浆压力未达到设计要求,使锚杆抗拔力折减;护坡桩桩径不够或嵌固深度不够。有时施工单位片面的追求施工进度、提高经济效益,改变设计开挖工况及工序,使施工质量未能达到设计要求,从而严重影响基坑的稳定性。

2.5边坡周边荷载管理方面

基坑周边荷载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严重,因此在基坑支护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基坑周边的恒载(如:临近的建筑物、构筑物、围墙、地下管道、临建设备等)和活载(如:交通荷载等)不利因素,但往往不考虑基坑周边的物料堆载,安全施工规范提出基坑周边1.5m范围内不允许堆放材料,而理论上基坑深2倍范围[4]内的坑边荷载对基坑安全都会产生影响(见图2),因此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坑边材料堆放、土方堆放、一定范围内的交通荷载等,都是引起坍塌事故的重要危险源。

2.6监测管理方面

项目安全管理方面一直遵循“预防为主”的思想方针,基坑支护监测就是预防支护结构发生坍塌,将事故遏止在萌芽阶段的重要手段。支护结构设计时设计单位应对基坑监测提出明确要求,包括支护结构上部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基坑周边地面及坑底隆起、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变形、基坑周边管网变形等监测点的项目、布置位置、数量给出设计说明,监测单位根据设计图纸及规范编制完成监测方案,报审报批方可后实施。监测单位依据监测方案中监测项目、方法、周期、报警值、监测点布置等进行有效监测。近年部分项目基坑监测因各方面的原因使监测流于形式,监测数据造假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信息化监测方案是否制定、监测方案是否合理、监测频次是否符合规范及方案要求、遇突况监测方案是否能及时调整、第三方对监测监管是否到位,监测数据能否及时正确分析都是影响基坑安全稳定的因素。

3针对危险源管理的措施及办法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使工程管理人员认识到深基坑支护工程危险源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针对该类工程安全用电、临边防护、机械设备使用、物质材料的采保方面的危险源的管理措施可参见相对成熟的安全施工规范[6]及安全操作规程;针对深基坑支护工程引起坍塌事故的危险源管理主要措施列举如下。

3.1技术措施

施工图纸须经专家审核通过、其中危险较大的基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也须经专家审核通过,施工过程中发现明显存在设计错误的细节、部位及时与甲方、监理、设计方进行沟通,对施工图的正确性做到多层控制;土方开挖过程中,遇到土质有明显变化时,应停止开挖,对照勘察报告查找是否存在实际与报告不符合现像,并及时与勘察、设计单位沟通,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后再进行施工;基坑支护监测不仅是检验支护设计正确性和变形发展理论的手段,还是避免事故发生、及时指导正确施工的必要措施。基坑支护监测技术是指基坑在开挖支护施工过程中,使用设备、监测仪器和手段,依据基坑开挖卸荷影响区域的分布特点(见图3),对支护结构、周边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网的沉降、位移、倾斜、应力应变、开裂、基底隆起、地下水位变化等进行综合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对比分析,评价原设计成果及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并及时纠偏。同时可通过反算分析方法计算和修正岩土力学参数,预测下一阶段基坑变形走向,对施工期间进行设计优化和合理组织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当出现变形异常情况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将安全问题抑制在萌芽状态,确保工程安全。

3.2管理措施

项目施工前保证项目领导班子组建完整、责权明确,对安全管理落实到人,做好安全教育、安全演练、危险源的辨识、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施工质量方面,建立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严把材料关、验收关,做好过程控制,严禁材料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现象发生;控制现场材料堆放,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倍基坑深度范围内基坑周边不堆放材料,并采取合理措施限制坑边活荷载、车载荷载;当深基坑临近市区道路,对照基坑设计允许的荷载值,控制临近道路的行车距离及车辆荷载;做好基坑周边地表水的防水、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水对基坑边坡的破坏。通过相关图纸及勘测成果,熟悉地下管道的布置情况并经常性的监控,防止因基坑开挖造成管道破裂而引起渗水、坍塌事故发生。当基坑开挖区域内地下水位较高而影响到施工时,应先降水后开挖,保证地下水位在施工面以下最少0.5m的位置。

4结语

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结构是一个关于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构与岩土系统工程,该专项工程危险源从设计、勘察之初到后期交付使用监测,涉及工程结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监测管理和施工管理等多方面。每个方面都制约着整个深基坑施工过程,某个方面出问题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发生群死群伤的安全生产事故,给人民群众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参照《中国核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对深基坑工程危险源的辨识与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为今后的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毛兰美,张军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建筑安全,2013(19):41-42.

[2]徐至钧,王曙光,陈静,等.减少深基坑支护事故发生的经验和措施[J].建筑技术,2011,42(3):253-259.

[3]郑刚,焦莹.深基坑工程设计理论与工程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刘国彬,王卫东.基坑工程手册[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GB50497—201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S].

工程审计案例范文6

关键词:深基坑;开挖;支护

1工程概况

某工程所在地原始地貌属冲海积平原,地形平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工程用地面积为8870m2,地上建筑面积为29444m2;设地下室二层,地下建筑面积为12205m2,总建筑面积为41650m2。本工程基坑开挖面积约为7100m2,围护延长约344m。东西最大跨度为76m,南北最大跨度为104m。

2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报告,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土层分布依次为:

1杂填土:杂色、灰色,稍湿-湿,松散。上部以碎石、块石、砖块等建筑垃圾为主,局部含少量生活垃圾,硬杂物含量不均匀,占20%~70%不等;下部以粘性土、粉性土为主,含少量植物根茎。全场分布。层顶标高4.99~5.56m,层厚0.40~0.90m。

2粘质粉土:黄色、灰黄色,湿-很湿,稍密。切面无光泽,韧性和干强度低,摇震反应中速。见少量铁锰质氧化物色斑。全场分布。层顶标高4.18~5.12m,层厚1.30~3.30m。

4-1砂质粉土:灰-青灰色,湿-很湿,稍密-中密。切面无光泽,韧性和干强度低,摇震反应中速。略具层理,夹少量粉质粘土薄层,含少量云母碎片。全场分布。层顶标高-0.15~0.90m,层厚5.10~8.10m。

4-2粉砂:灰色,湿-很湿,中密。切面无光泽,干强度低,摇震反应迅速。略具层理,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含较多云母碎片。全场分布。层顶标高-5.63~-2.88m,厚度2.70~5.70m。

5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切面稍具光滑,韧性和干强度中等,局部具轻微摇震反应。具层理,层间夹粉土层,夹层厚3~20mm不等,局部为粘质粉土。层顶标高-9.41~-6.87m,层厚4.30~7.50m。

6砂质粉土:灰色,湿-很湿,稍密-中密。切面无光泽,韧性和干强度低,摇震反应迅速。具层理,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含较多云母碎片。全场分布。层顶标高-15.31~-13.08m,厚度3.80~10.80m。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本基坑围护涉及各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参数见下表:

基坑具体设计参数见下表:

注: 1、c,φ值采用报告中标准值,

2、其中5层中参数的φ值按经验取得固快值。

3、杂填土参数按经验取值。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支护方案设计应本着结构安全、造价经济、施工方便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多种不利因素和不利条件及周边环境对变形要求比较严格,最终选用排桩(钻孔灌注桩)加二道内支撑支护方案,辅以三轴水泥搅拌桩挡土止水。使用该种支护方式,可以有效的控制变形;此种支护方式在市区大量应用效果较好,技术比较成熟。

3基坑支护结构主要设计要点(二道撑)

1、桩径、桩长选取:桩径、桩长选择的合适与否对基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影响最大,桩径选择主要是不同的几种桩径通过计算弯矩大小和配筋多少进行比较分析,选择一种安全的前提下造价低的一种桩型,通过对比,我院选用了Ф750@1000和Ф800@1000二种桩型,桩长的确定主要根据计算结果,根据整体稳定性、抗隆起安全系数和桩底变形量等来综合确定。详见桩位平面布置图。

2、垂直支撑位置的选取:支撑位置的选取对工程造价和施工的方便可行性非常重要,第一道支撑位置要考虑到压顶梁开挖施工边坡的稳定性影响,也要兼顾是否与结构楼板有冲突,第二道支撑位置主要考虑到梁底要保留一定的施工作业面便于底板施工,同时也要通过试算设置不同位置确定桩的弯矩最小,以利于节约造价。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通过试算比较,我们选取第一道支撑位置面标高为 -1.70m,第二道支撑位置面标高为 -6.40m。

同时基坑西侧靠近疾控中心的围墙很近,考虑到第一道支撑的开挖对围墙的影响,我公司采用围梁措施来确保该侧的安全。

3、水平支撑布置:水平支撑设置的合理与否对基坑安全至关重要,我院根据设计经验和本工程基坑形状的特点,主要采用角撑和对撑的支撑形式,受力明确,抗变形能力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方便挖土施工。

4防渗漏设置:由于采用了非连续封闭的排桩作为围护挡墙,在设计图中相邻桩间由于造价及施工条件等原因限制,约留有250MM左右宽的空隙,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放样、设备就位偏差、成孔垂直度偏差、桩径局部变化等原因,某些部位的空隙必然大于此值,在基坑挖开后,必然出现流土,而一旦流土发生,主动侧土体受到扰动,强度下降,主动土压力增大,使围护桩将承受到更大的土压力,流土严重时,将可能导致坑外地面下沉,围护桩弯曲开裂,支撑轴力大增,节点断裂等工程事故。

常用的止水帷幕有二轴水泥搅拌桩、三轴水泥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三轴搅拌桩是利用气压用叶片强制切削土体,具有成桩质量好和安全可靠的特点,在本地区止水帷幕中经常使用,基于以上原因,本基坑采用Ф850@1200三轴水泥搅拌桩做为挡土结构,兼顾能起到防止地表水的下渗的止水效果。

5、换撑的考虑:换撑主要分为二部分,一是底板层的换撑,采用C20毛石砼浇捣密实,二是一层底板的换撑采用隔一跳一的换撑梁处理见围护平面图。

6、利用工程桩:利用工程桩能有效的节约工程造价,但应该避开地梁、柱和剪力墙,不能只考虑造价而忽视了对结构的影响。由于本工程坑内工程桩较疏,且多为二桩承台,分布与结构的梁方向重叠,故本围护只是少量利用工程桩。

7、电梯井的二次围护:电梯井埋深较深,相对周围承台底挖深为3.50米,采用重力式挡墙处理,结构采用三排三轴水泥搅拌桩。

4围护结构施工要求

4.1钻孔灌注桩施工要求

本方案围护桩为Ф750、Ф800钻孔灌注桩,其施工要求主要如下:

1、围护桩施工要求同工程桩,应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要求施工,相邻桩施工间隔时间应大于48小时;

2、支护桩桩身砼强度等级为C25;

3、打桩施工顺序为跳打法,钻孔灌注桩要求打一跳二;

4、桩位偏差不得超过50mm,否则会影响相邻桩及环梁施工;

5、支护桩施工期间加强对周围土体及邻近工程桩变位观测,若发现异常变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6、先施工三轴水泥搅拌桩后施工钻孔桩。

4.2三轴水泥搅拌桩主要施工要求

1、各参数的选取

水泥浆配合比:水灰比1:1.3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水泥用42.5型普硅水泥,

水泥掺入量为土重的20%,施工单位应做出施工工艺(主要是浆泵量与提升速度配合)设计并在施工中认真执行。

2、三轴搅拌桩为φ8501200。每桩间套打一枚,要求施工定位偏差不大于5c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桩长的1%,拆接管时必须复喷搭接150mm。

3、先施工三轴水泥搅拌桩后施工围护钻孔灌注桩。

4、质量检验:建议在成桩28d后钻孔取芯进行试压。钻孔过程要求全取芯以判定桩身连续性。要求试块qcu>1.5Mpa。

4.3、梁主要施工要求:

1、各梁应严格按照《GB50204―2002规范》施工梁顶标高差不大于50mm,各梁中轴线弯曲矢高不超过20mm,应布设好钢筋后一次性连续浇捣混凝土。

2、各梁砼强度等级均为C30。为提高砼的早期强度,可在压顶梁的砼中掺入MN早强减水剂,并用草包覆盖。

3、压顶梁

围护桩完成后,即进入挖土和钢筋砼支撑的施工,首先挖除支撑范围内土方到桩顶标高。修凿围护桩,使桩顶钢筋主筋锚入压顶梁中(≥30d),围护桩嵌入压顶梁50mm,确保支撑压顶梁、围护桩共同工作。挖土中注意保护支撑桩柱。砼完成后,注意保养,待砼强度达到70%后,再进行下层土方开挖。

5土方开挖施工要求

1、土方施工单位应专门编制挖土方案,并由设计、监理单位认可。

2、施工程序:

三轴水泥搅拌桩施工支护钻孔桩施工设地表排水明沟及地表集水井第一道支撑体系施工分层阶梯式开挖土体至第二道支撑体系底设置第二道支撑体系挖土到地下室底板底标高人工边修土边设坑底垫层设坑底集中排水挖地槽至承台及地梁底标高,并设好垫层施工基础梁板做地下室柱及砼墙壁分层回填夯实向上作业。

3、挖土至底板垫层底标高后,先施工底板垫层,底板垫层有一定强度后,再局部施工承台。

4、机械挖土时必须注意:挖土深度严禁超过设计标高,避免扰动开挖面以下的坑内土体原状结构,不得损坏工程桩及围护结构。

5、机械挖土至离设计标高200~300mm后,立即进行修土和设垫层,并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

6、基坑挖土应采取边挖、边凿、边铺、边浇、边砌的施工方法,保护基坑土体不长期暴露,确保基坑稳定。

7、基坑内挖出的土方及时外运,基坑四周6m范围内不得堆载,支撑上面不得停留机械,否则会使围护结构变形过大,影响基坑安全。

8、采取信息化施工,强化和完善变形监测,要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9、为控制围护桩变形,挖土时,先进行四周开挖5米宽度后,立即施工混凝土垫层,达到一定强度后形成刚性支撑,然后再往后退挖,大面积施工。

6止水排水措施

1、在基坑工程施工期间,做好地表排水,防止坑外雨水流入基坑。在基坑外侧压顶梁上设置砖砌排水蓄沟,截面为300宽×400高。

2、在坑内四周每隔20米设置若干个500×500×600的集水井,用砖砌护壁,以便及时用水泵把坑内积水排出坑外。

3、坑内做好降排水措施,必要时采用井点降水或深井降水

7位移监测措施

基坑开挖及支护工程应尽可能降低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达到安全开挖,同时要尽可能降低开挖围护费用,设计计算往往受实际情况限制而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因此必须采取监测措施,用监测数据反馈来调整处理施工中的突况。

1、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在环梁上设置水平位移观测点,位置及数量详见施工图;

2、深层土移监测

在场外共布置测点,测斜管埋置深度约20m,在土体开挖前埋设,采用钻孔埋管后用CX-03型测斜仪每日监测一次,具体的监测技术要求等应符合《JGJ120-99规程》并参照《DBJ08-61-97规范》。

3、沉降观测

在基坑内外土体设点进行沉降观测,掌握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内土体隆起,基坑外土体沉降等情况。

4、支撑轴力监测

在主要支撑梁上设置钢筋应力计,及时观察支撑轴力变化随挖土工况的不同变化情况,指导基坑开挖速度和顺序。

5、支撑立柱桩沉降监测

6、水位变化监测

7、监测报警值

结合地区经验,各基坑开挖监测变形报警值将在施工图设计中进一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