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采购审计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采购审计要点范文1
关键词:医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研究
为了实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国家卫计委提出了强化医疗单位审计监督的要求。目前我国医疗单位审计任务重、人员少,亟待提高审计效率。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有效地缩小了医疗审计范围,科学地选用了医疗审计技术,准确地确定了医疗审计重点,从而达到了在确保医疗单位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其审计效率的目的。医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是指通过了解和调查被审计医疗单位建立健全及施行内部控制的情况,并开展相应的测试,以对其单位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健全性等做出评估,进而拟定余额测试的方式、规模及重点的程序过程。内控制度审计是传统审计转变为现代审计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促进医疗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医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确定被审计医疗单位经济信息和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
医疗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有效,其信息资料的可靠性就高,反之就低。医疗单位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应首先对被审计医疗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评审,以判断并确定其经济信息和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以决定下一步的审计方案。
(二)有利于提高医疗单位的审计效率
医疗单位内部有着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意味着审计人员可以开展抽样审计这一审计技术,以缩小详细审查的规模和数量,以减少审计工作量,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医疗单位的审计效率。
(三)有利于被审计医疗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及提高经济效益
经过内部控制制度审计,获得了被审计医疗单位内部控制的运行信息,可以通过下达“内部控制漏洞报告”,“内部控制意见书”,“内部控制处理建议书”的形式,就被审医疗单位改进经营管理及强化单位内部控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促使被审医疗单位改进经营管理,强化内部控制,从而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
(四)有利于促进医疗单位内部审计水平的提高
由传统的基础制度审计转变为内部控制制度评审这一现代审计的过程,可以促使医疗单位内部审计人员改变传统的审计观念,学习并采用全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制定科学的审计方案和策略,从而促进医疗单位内部审计水平的提高。
二、医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内容
(一)审计医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
主要是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关键控制点是否都建立了强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措施和方法是否起到事先控制作用,还存在什么薄弱环节,手续是否严密。一是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有无健全的经济信息和会计信息的记录、传递程序和报告制度。二是审查其有无内部审计制度,能否起到揭弊、查错、防漏及发挥监督的作用。一般来说,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都能防止漏洞和差错的发生。
(二)审计医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
一是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的内控布局是否合理,有无把一般的控制点设置为关键控制点。二是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内控成本和效益是否恰当,是否存在不必要的控制或过多的控制。三是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的内控职能是否划分明确,不相容岗位间的分工和牵制是否到位,有无学习培训和职务定期轮换。只有合理设置医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才能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审计医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主要是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认真贯彻执行,是否达到预期的内控目的。一是审查有无医护质量责任制度,有无医德医风考核标准。二是审查有无财产物资管理制度,财产物资是否定期进行盘点并记录归档管理。如果被审计医疗单位内控制度未落实在行动上,而仅是写在纸上,是不可能取得好的内控效果的。因此,对被审计医疗单位的内控制度评审的关键着眼点在于审查其是否在发挥作用,是否被严格执行。
三、医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方法
(一)医疗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方法
1.医疗单位内控制度在财务管理审计上应实现的目标一是保证医疗单位相关业务活动符合相关规范制度的要求。二是保证医疗单位各会计科目余额的真实性及完整性。三是保证医疗单位财务管理各环节处理流程及披露的合理性。2.被审计医疗单位需提供的资料一是医疗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二是医疗单位相应财务职责和权限的设置,以及财务人员和机构的配置情况。三是医疗单位编制的有关预算的材料。四是医疗单位的财务报表。五是医疗单位的会计凭证及会计账簿。六是医疗单位财务管理关联到的其他资料。3.医疗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要点(1)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是否形成按照国家会计准则要求,同时符合实际状况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定期更新。(2)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是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调整、决算编报、绩效评价等内部预算管理工作机制。(3)审计相应的被审查医疗单位是否根据医疗行业的特点,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资金保障机制,明确资金报批和使用程序。(4)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是否健全收入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是否根据医疗收入来源和管理方式,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收款、开票与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5)审计相应的被审查医疗单位单位各项医疗收入是否由单位财会部门统一收取并进行会计核算,其他部门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办理收款业务,严禁设立账外账和“小金库”。(6)审计相应的被审查医疗单位单位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变相私分。
(二)医疗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方法
医疗单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是指对被审计的医疗单位固定资产实物和增减变动的内部控制情况的健全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的审计监督。1.被审计医疗单位需提供的资料一是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二是固定资产采购的预算资料。三是招标文件、评标报告和中标通知书。四是相关项目的调研方案、建议书及批复报告。五是评审相关项目的可行性报告纪要。六是采购相关固定的凭证。七是建立的相关固定资产台账。八是制作的相关固定资产盘点清查报告。九是所有关联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其他资料。2.医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要点(1)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固定资产的购买申请是否履行授权审批程序。(2)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固定资产的购买实施,是否履行询价、议价程序,是否按要求进行招标采购,货比三家。(3)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固定资产资本化处理后是否依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及时计提折旧。(4)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是否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固定资产的账、卡、物三者是否一致。(5)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是否定期实施固定资产盘点,是否制作固定资产盘点报告,对盘点结果作出总结。(6)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是否建立设备维修保养制度、业务流程、实施标准与台账。(7)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固定资产的废弃是否履行授权审批程序,是否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8)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固定资产的出售是否经过审批核准,价格是否合理。
(三)医疗单位采购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方法
医疗单位采购内控制度审计是指对被审医疗单位采购各环节和各部门,运用相应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审计,并依据审计结果对医疗单位采购环节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健全性和合理性等做出评估的审计监督。1.被审计医疗单位需提供的资料一是采购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二是单位有关采购职责和权限的设置,以及采购人员和机构的配置情况。三是单位编制的有关采购预算及档案材料。四是有关的采购设计书。五是授权供应商名单。六是采购公示。七是采购的相关凭证。八是采购管理关联到的其他资料。2.医疗单位采购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要点(1)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是否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采购业务的控制。(2)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是否建立健全包括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采购活动管理、验收与合同管理、质疑投诉答复管理和内部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3)审计被审查医疗单位是否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归档并及时更新与政府采购业务有关的政策制度文件,定期开展培训,确保办理政府采购业务的人员及时全面掌握相关规定。(4)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是否建立采购业务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5)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是否对采购业务的关键环节制定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措施。(6)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是否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评价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如果发现问题,能否做到随时纠正问题。
(四)医疗单位科学研究管理内控制度审计方法
医疗单位科研管理内控制度审计是指为了规避医疗单位科学研究风险而对被审查的医疗单位科研经费和科研活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查和评估的审计监督活动。1.被审计医疗单位需要提交的资料一是相关单位科研活动的制度及工作手册。二是科学研究活动的立项、申报、具体实施及科研结题等制度性文件。三是各种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四是各种科研项目合同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五是各种科研项目成果的评审及其奖励办法。六是各种科研项目知识产权有关的规章制度。七是各种科研经费相关的收支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资料。八是各种科研活动项目的立档归案管理措施。九是其他有关资料。2.医疗单位科研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要点(1)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分管财务、科研工作的院领导是否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负全面责任。(2)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科研部门是否负责科研项目管理,财务部门是否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项目负责人是否在其职责权限范围内按照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合理地使用科研经费,是否及时处理相关科研项目的经费结账及项目结题等事宜。(3)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的科研经费收入是否真实,有无入账后返还委托方,是否全部收入纳入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4)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科研经费的开支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经费的使用是否符合开展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5)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科研项目经费支出中是否存在着用与科研项目无关的发票甚至于用白条套取科研项目经费的不良现象。(6)审查被审计医疗单位科研课题结题后是否按照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及时进行财务决算。在医疗单位实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审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单位的审计效率,强化医疗单位的审计监督,以此来促进医疗单位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并实现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大胜.审计技术和方法[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采购审计要点范文2
【关键词】存货审计;基础性工作;问题;措施;关注要点
资产是企业重要的物质基础,而存货又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审计而言,加强存货问题的审计,将直接关系着审计的质量。因此,存货审计的重点内容就是关注存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止企业资产的流失和可能形成的亏损。
一、存货审计前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盘点存货是审计人员进行存货审计的重要环节。在进行盘点之前,审计人员首先应该掌握该企业在日常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和执行力方面的情况,同时在此基础上依据企业提供的关于存货方面的资料进行实地盘点。(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种类和特征。各行各业存货种类和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故其存货的储存方式和日常管理都有较大的差异。在开展审计工作前,有必要根据财务人员提供的存货清单了解和熟悉该单位的存货情况,以便在存货实地盘点时有重点、有选择性的展开一系列工作。(2)了解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生产流程。对于存货的生产流程,审计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详细了解该单位存货的生产流程,包括原材料的采购、生产环节的流转记录、产成品的销售以及剩余产品的入库情况,借以衡量该单位在存货管理中是否科学严谨。(3)收入与成本的匹配情况。在对存货审计的工作中,应对其进行存货的计价测试,了解该存货的成本价值和市场价值等情况。对其收入的确认主要是依据该存货的销售合同、销售发票、出库单等原始凭证。在审计过程中,应该进行收入与成本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检查其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二、审计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1)企业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在存货审计的工作中,往往存在存货明细账与总账余额、存货账上和仓库实际数量金额出现不相符的情况。作为审计人员应与相关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了解和初步掌握企业在存货保管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为获取对出具审计报告收集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同时根据财务人员提供的存货清单有选择性的进行盘点,以加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性。当然,针对上述情况应要求企业出具相关情况的调查说明,同时要求单位及时做好内部制度的建设工作,明确保管员的岗位责任,以降低审计风险。(2)收入与成本的匹配存在异常。对于一个生产技术较为稳定的企业而言,其产品的消耗定额是相对稳定的,产品成本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出现收入与成本匹配波动异常,审计人员应该充分关注和重视这个问题。针对上述情况,审计人员应该了解该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和市场价格变化状况,对销售收款业务循环、采购付款业务循环进行调查和测试的基础上,寻找管理缺陷,发现会计信息失真的规律。同时运用收入与成本的匹配原则来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用以了解该存货出现波动的真实情况。如发现波动异常,应及时与相关财务负责人进行沟通,要求其按税法规定缴纳税金,按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来进行账务调整,已降低审计风险。(3)利用年底的购销业务时间差来虚增资产、虚减负债。在审计过程中,很多单位往往存在12月31日收到所购货物并入库,但购货发票于次年1月才收到并入账的情况,这就出现了12月份账中无此项记录和负债记录,多计了存货,少计了应付账款的情况,造成了资产负债表中的金额不实,存在单位利用年底的购销业务来虚增资产,虚减负债的情况。审计人员针对这种情况应及时复核购销业务的年底截止日期,审查结账日前后若干天的购货发票与货物入库记录,确保购货验收记录与负债记录均在相同期间内。如若发现截止期处理不当的情况,审计人员应要求被审计单位做出调整分录,采取一定的审计测试来加强监督,降低审计风险。
三、存货审计的相关关注要点
首先,对特殊存货的盘点,如存货数量难以估计,存货质量难以确定等特殊存货,审计人员需要运用职业判断,根据存货的实际情况,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对存货数量和状况获取审计证据。其次,在存货审计中不能单独针对存货进行,也要关注与其相关的项目。比如说,预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原材料等账户。在存货改变用途的时候,检查其进项税额的结转等问题。再者,在存货的计价测试中,应注重样本选择的代表性,计价方式的合理性、计价测试的科学性,用以保证存货审计的质量。
综上,存货审计作为企业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计风险必须在审计过程加以控制,只有审计人员针对各个风险点采取了相应的审计程序,存货审计的风险才有可能降至最低,存货审计才能确保成功。
参 考 文 献
[1]李浩媛.存货审计问题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0(10)
采购审计要点范文3
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主要是了解内部控制系统功能如何,是否能发挥作用,效果如何等问题。内部审计正确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系统中造成不能或者无法执行的不切合实际的控制点,剔除制度中无效的部分,使内部控制体系更具科学性、严肃性、有效性。客观的讲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任何一项规章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一个根据企业管理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需要内部审计在实施项目审计的过程中关注制度的有效性,及时提示失去意义或不符合的部位,促进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与完善。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是内部审计工作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能在制度的有效约束下顺利达到预期目标。
二、监督评价
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物资的采购供应到生产加工及产成品形成再到进入市场进行销售这三大环节。生产经济活动中存在有多变性、复杂性,这种多变性、复杂性形成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的风险,在客观上需要内部审计监督评价,从而保证产品形成前低成本,高利用和形成后进入市场而为企业带来的预期回报。物资采购是企业经营活动最大的成本运作与支出过程,是保证企业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关键环节。在采购管理中运用内部审计对经销商的管理与选择、采购价格的确定、合同的签订进行监督。跟踪、分析重点采购项目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主要原、燃材料的采购渠道,价格与供货商的确定和管理情况,询价、招标、结算付款情况等,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为此,在企业采购的内部风险控制方面,针对容易出现的供应商提供的资料不全,采购价格确定不规范,原料质检不及时,个别采购流程不严谨等问题进行重点关注。建议公司重新制定了管理制度和流程,通过内部控制避免给公司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同时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规范采购管理,在生产经营的第一步控制住成本。产品生产加工过程是生产经营风险控制的第二步,也是相对多样,较漫长的过程,涉及生产工艺,生产操作,设备管理,产品质量,综合利用率,安全环保等等诸多方面。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有效的控制成本,做到生产工艺科学,生产操作规范,设备管理完好,产品质量优化,综合利用率达标,安全环保合格,是保证生产经营实现目标的关键。内部审计从生产实际出发,以降本增效为目标,对生产工艺的计划、审批、运用进行审计,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管理程序。对设备备品备件库存的管理方面,存在的库存周期过长,占用资金过大的问题进行提示。对产品质量的控制等方面存在漏洞的问题,监督整改,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管理的加强,在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环节上增加了服务与保障作用。企业营销效果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只有通过营销才能最终实现利润,在实现利润的过程中如何优化营销工作的管理,使其保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规避可防范的风险,除营销管理者承担重大责任,加强内部审计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全面,严谨的规范整个营销管理活动,使其在规章制度规范下合理的、高效的运作,防范违规操作或过失操作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在对营销工作的内部审计中。应重点关注营销政策的执行,权限审批的掌控,合同条款的严谨。
采购审计要点范文4
一、消防部队信息化项目审计的概念
信息化项目是一项以计算机技术运用为核心的,涵盖工程、货物和服务项目的综合性建设项目。信息化项目是指各单位投资新建、改造和升级的工程类、系统集成类、信息产品货物采购类、软件开发类、服务类等信息系统、信息应用的信息化项目,其中工程类包括:弱电工程、机房工程、智能楼宇工程、通信工程、安防工程等;系统集成类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系统、视讯系统、采集系统、信息系统、显示系统等;软件开发类包括:应用软件开发、办公、业务类软件;服务类包括:维护、租赁、监理、设计、安全评估、系统测试等。信息化项目审计,主要是指武警消防部队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对信息化项目造价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独立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
二、消防部队信息化审计的主要内容
消防部队信息化项目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制度、投资立项、设计阶段、招投标、合同管理、过程控制、工程建设管理、工程造价、竣工验收管理、项目结(决)算、财务管理以及后评价阶段等有关事项,主要要点如下:
(一)内控制度审计
主要审核信息化项目内部组织、制度设计、工程程序、经费审批等方面是否完善合理。
(二)项目立项阶段审计
主要审核立项论证、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等是否论证充分、合理,是否符合部队实际,相关程序手续是否齐全。
(三)项目概(预)算审计
主要审核项目概(预)算编制是否合理、项目成本及软硬件价格、系统集成等费用是否准确,是否与可研报告及设计方案相一致,项目资金是否及时到位。
(四)项目采购审计
主要审核项目采购机构的确定及资质是否合规,采购方式是否符合国家及部队的规定,采购文件是否存在歧视性或排他条款,招标及非招标方式投标人或供应商、服务商的选取方式是否合理,采购公告媒介、采购文件发售起止日期是否符合规定,采购专家抽取及组成、采购过程评审是否符合规定,确定中标或成交人是否合理、是否进行了结果公告等。
(五)项目合同审计
主要审核合同中规定的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和内容、设备供应与价差调整、施工期限、培训、推广应用方案与售后服务、质量标准及奖罚约定等有关条款是否符合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是否有违法违规行为,是否有不按采购文件或采购承诺签订合同的行为。
(六)项目施工管理审计
主要审核施工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机构是否健全、程序是否合规、现场记录是否完整、施工及拨款进度控制是否得当、施工监管是否到位、施工变更是否合理程序是否规范等。
(七)项目竣工验收审计
主要审核项目的功能、性能是否实现,合同是否执行到位,软硬件是否配置齐全,系统是否进行培训及试运行,是否履行验收手续,结算资料是否齐全,项目造价是否合理等。
(八)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审计
主要审核资金管理内控制度是否健全、人员岗位是否实现了相互制约,资金定期核对、盘点等监管措施是否到位,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账实是否相符,现金、银行管理制度是否落实,是否存在“账外账”、“小金库”等违规行为;往来款项管理是否到位,有无违规借垫款、挪用资金和呆账、死账,款项预付、结算程序是否合规,往来款项是否准确等。
(九)项目结(决)算审计
主要审核信息化项目是否经审计部门或委托的中介机构进行了结(决)算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监理档案资料是否完善,是否有违规违纪行为,项目建设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按有关规定结转并登记固定资产。
三、消防部队信息化项目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消防部队信息化项目审计是部队内部审计的新兴事物,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信息化项目审计制度、操作规范建设与信息化建设发展不相适应;信息化项目审计专业力量不能满足审计工作需求;信息化审计项目可借鉴经验或成功案例较少。针对信息化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改进和加强:
(一)健全制度,促进管理
对信息化项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调研,研究制定一套科学、具体、操作性强的信息化项目审计方面的制度,规范审计报价,完善工作流程。加强对信息化项目重要环节的监督,减少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漏洞,保证资金和工程运作公开透明,促进信息化项目建设工作规范管理。
(二)规范程序,加强控制
信息化项目审计过程中项目使用部门、被审计单位要认真落实信息化项目审计的有关制度规定,积极配合审计工作。一是按要求规范及时提报审计资料。报送前送审单位应先自行审核,由审核人员签署意见,经本单位领导同意后报送审计部门;报送的项目预算及采购文件、待签合同等、结决算资料均为最终定稿,不得随意改动。二是送审项目需求、预算或结算金额等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建设单位应就重大变更履行报批手续后重新报审。三是项目报审后,对不同节点、内容应当预留正常开展审计工作的时间,以保障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如出现先开工或已完工后送审、未按规定时间提交相关资料、未预留审计时间等上述情况,致使审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审计部门可不再审计。
(三)加强配合,形成合力
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信通、作战指挥中心、采购办、财务、审计等各部门要密切协作,相互支持,形成监督合力。例如项目预算及采购文件未经审计不得启动采购程序;项目待签合同未经审计不得签订合同;未经竣工结算审计,支付工程价款不得超过预算或合同价款的70%等。
(四)加强培训,提高技能
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造条件引进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信息化项目审计专业培训,注重财经、审计专业与工程、计算机等专业学科的有机结合,着力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同时也可以借助地方专家及中介机构的力量,以审代训推动信息化项目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采购审计要点范文5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审计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工程质量目标能否实现是基本建设项目成败的关键。国家相关部门从工程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及检测等方面已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但近年来工程事故仍时有发生,如2016年江西丰城“11•24”重特大事故,现场死亡74人,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进一步加强工程安全和工程质量监督力度,已在社会各界达成共识。笔者认为工程审计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传统意义上的工程审计主要关注工程项目的合法合规性和工程造价控制,然而对于工程质量则很少关注。这不仅与我国审计发展模式有关,也与各级审计人员长期形成的审计观念有关。实际上,审计具有独立性优势,它能处于独立立场对工程项目的参建单位履行质量管控职能进行监督,从而实现对工程质量的再监督,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水平。《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資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已在工程管理审计条款明确了工程质量控制的审计内容;同时,《“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在公共投资审计方面“突出立项决策、项目审批、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资金管理使用和工程质量管理等重点环节”。近年来,国家审计机关在铁路、公路、水电等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中,尝试开展了工程质量审计,并逐步积累了部分经验。由此可见,工程质量审计将逐步成为建设项目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项目建设周期一般较长,往往要经历从投资决策到竣工验收等诸多环节,因此,开展工程质量审计应结合项目各阶段情况确定审计要点。
1投资决策阶段的质量审计要点
在投资决策阶段,工程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一是对项目功能的控制,二是对使用价值质量的控制。由于部分工程建设项目自决策时就存在质量定位不明确等情况,工程质量目标往往难以满足建设单位的需要。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质量审计要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深度以及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以及是否开展多方案的论证;(2)项目选址是否符合地质状况、环境包含、原材料采购、物资运输等的要求;(3)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符合项目建议书或业主的建设目标要求;(4)投资决策否符合国家经济发展建设的方针政策;(5)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主要基础资料能否满足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计算指标的相应要求。
2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审计要点
工程设计质量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勘察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建筑产品质量目标能否实现。因此,设计阶段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工程设计的技术可行性、工艺先进性、经济合理性以及结构安全可靠性等,将直接决定工程实体的工程质量以及项目建成后的使用功能和使用价值。勘察设计阶段的工程质量审计要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勘察设计单位是否按招投标规定确定;(2)勘察设计单位资质、质量保证体系及工程经历是否满足工程等级和工程规模等,是否存在转包、违法分包等情况;(3)勘察设计采用的工艺、技术、方法等能否保证设计产品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等,以及设计成果能否满足设计深度和施工要求等;(4)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是否实行专业复核制度,并按规定签署意见,设计方案是否经过充分论证和方案比选并报送主管部门批准;(5)勘察设计文件是否按规定经审查机构审查,是否满足消防、环保、地震、节能等方面要求;(6)设计变更事项理由是否充分,是否严格履行审签程序等。
3招标投标阶段质量审计
招投标过程是建设工程质量形成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招标投资活动中的质量行为的监督和审计,能更好了解和掌握各建设主体的资质、信誉、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各方在其法律规定的业务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从而保证和提高工作质量、工序质量和工程质量。招投标阶段的工程质量审计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建设单位是否按规定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施工单位或供货商,是否存在应招标而未招标,应公开招标而未公开招标;(2)投标人资质等级标准示范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质证书与营业执照是否一致,近年来施工工程业绩情况,有无违纪违规情况;(3)招标文件是否明确供应材料或设备的数量、规格、型号、质量标准等条款;(4)招标文件是否要求投标人明确质量保证措施;(5)招标中是否存在任意压缩合理工期、随意压级压价现象,中标价格是否低于成本价或市场价;(6)签订的合同是否与招投标文件质量条款一致。
4施工阶段工程质量审计要点
施工阶段是实现设计目标,根据设计文件建成工程实体、形成最终产品的阶段。该阶段是形成实体质量的决定性环节,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最终工程质量。因此,施工阶段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点和核心阶段,是工程质量审计的重中之重。该阶段工程质量审计主要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入手,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1)建设单位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情况;(2)勘察设计单位参加地基验槽、基础、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验收情况;(3)施工单位项目部质量管理人员(项目经理、技术经理、质检员)以及施工配备到位等情况;(4)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编制审批及执行情况;(5)施工现场相关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及国家、行业有关规范、标准的执行情况;(6)工程技术标准及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现场实施情况;(7)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资格、配备及到位情况;(8)对材料、构配件、设备投入使用或安装前进行审查情况;(9)见证取样送检制度的具体执行情况;(10)监理人员对工程重点部位、关键工序等实施旁站监理情况;(11)工程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情况;(12)工程质量问题和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情况;(13)工程资料管理情况,工程资料与工程建设是否同步等。
5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审计要点
工程竣工验收是对工程施工质量通过检查评定、试车运转等,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是否达到决策阶段确定的质量目标和水平,并通过验收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因此,工程竣工验收是保证最终工程产品质量的最后关口。该阶段质量审计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工程竣工验收是否严格对工程实物质量、工程档案资料进行检查,是否对工程的各项使用功能进行抽查、试验;(2)对验收中认定的不合格工程,建设单位是否要求进行返工或加固修补;(3)建设单位是否按照合同约定兑现质量奖项承诺,是否对违约责任进行追究;(4)竣工项目是否完成工程质量认证。工程质量审计是一项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工作,应当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以及各参与方进行审计监督,即开展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工程质量审计。对此,审计人员应从传统工作模式中拓展出新的审计思路,加大过程跟踪审计的力度,积极探索工程质量审计的方式方法,尽快形成比较完善的工程质量审计操作细则,真正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作用。
作者:焦生 单位:神华集团
参考文献:
[1]郑敏,陈韶君,柏露萍.工程质量审计的逻辑起点和实务框架研究[J].审计研究,2010(2):30-33.
[2]郝云松.对投资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审计的若干思考[J].审计研究,2011(6):26-30.
[3]牛献海.论工程质量审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8):27-29.
采购审计要点范文6
关键词:消防部队 物资采购 建设 审计 风险
近年来,随着消防部队的不断发展,基本建设及物资采购逐年增加,由于相关审计机制、制度及审计质量和风险控制体系等还在不断完善,基本建设和物资采购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客观、全面分析审计风险,制定合理对策和举措,对于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建设及物资采购审计风险分析
(一)独立性风险
一是审计机构和人员独立性不强。消防部队审计机构及人员隶属于本单位编制之下,对同级基建和采购工作进行监督过程中,很难完全独立的开展审计工作。二是基本建设及物资采购审计业务开展存在被动性。目前消防部队内部基本建设和物资采购审计工作基本上是采用“送审制”和“邀请制”,由于审计部门无法提前预知各业务部门业务开展情况,对未报送和未邀请的项目或环节存在应监督而未监督的情况。三是借助外部审计力量开展审计业务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基本建设审计工作中,由于部队内部审计人员不具备出具法律认可的审计结果的资质,无法独立开展审计监督,对工程预决算和工程施工过程的审计多采用委托外部审计机构的方式开展,外部审计机构受其自身资质和与施工单位的关系等因素影响,其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存在一定风险。
(二)机制性风险
一是基本建设及物资采购审计机制制约力弱。部分支队级审计部门由于受机构、人员及领导重视程度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对本级基本建设和物资采购的审计参与程度和监督力度较弱,甚至一些单位相关监督工作由基建部门和物资采购部门自行组织,审计部门未参与其中,审计风险较大。二是审计风险分析与防控机制不健全。在基本建设与物资采购审计工作中,多数审计部门依靠审计工作传统作法和审计经验处理具体业务,并未建立风险分析与防控机制,对不同类型的基建和采购业务具体的风险点缺乏全面的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监督疏漏和盲点。三是审计工作指导机制不完善。目前,由于总队机审计机关将主要精力放在自身业务工作上,在对下业务指导上,缺乏长效机制和有效办法,有的单位甚至忽视了对下工作指导,导致支队基本建设和物资采购审计工作发展缓慢,审计质量不高。
(三)业务性风险
一是审计人员业务素质风险。目前,消防部队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是财务人员岗位调整至审计岗位,对财经管理及财务工作较为熟悉,但对基建和采购审计工作的把握主要依靠实践经验积累和自发性学习,存在经验不足、政策把握不准、审计效果不佳等问题。二是审计质量控制风险。由于基本建设与物资采购审计工作起步晚于常规经济责任及财务收支审计,在审计质量控制上还存在控制方法及措施简单、管理程序不严谨等问题,制约了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三是审计管理风险。在实际工作中,因审计业务本身尚处在发展完善阶段,对基本建设和物资采购相关的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如何加强对诸如委托审计单位、审计实施过程等相关事项的管理还没有较权威的统一性规范,各总队基本建设及物资采购审计业务开展千差万别。
二、基本建设及物资采购审计风险对策
要进一步降低在基本建设和物资采购工作中潜在的审计风险,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通过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借鉴成熟的经验方法出台制度规范,开展审计工作试点等,以点带面,逐步对二项审计工作进行全面加强和规范。
(一)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一是要落实编制,理顺关系,提升审计独立性。结合新编制的落实,进一步理顺审计部门的隶属和管理关系,使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与具体业务管理部门脱离出来。对支队级单位,应着力解决审计人员兼职其他业务工作及“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问题,推进支队级审计机构或人员能够相对独立的开展审计工作。二是探索审计岗位细分,走专业化审计的道路。总队以上单位可逐步探索建立不同审计工作岗位,促进审计工作向专业化发展。如分别建立基本建设及物资审计工作岗位审计岗位,使各类业务审计人员相对固定,提升审计工作专业化程度。对于支队级单位,应加强综合性人才培养,使审计人员能够适应审计工作需要。三是开展职业化教育,提升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结合审计工作岗位,积极开展岗位资格考试,逐步完善和推行审计职业化教育及审计岗位后续教育。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内部审计网校,共享审计培训资源,推行审计各专业岗位上岗资格,岗位考级等制度,促进审计队伍起专业化。
(二)加强审计工作机制建设
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基本建设及物资采购审计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宣传,提高各级党委对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基建及采购业务纳入审计部门的监督范围,解决“不让审”和“不愿审”的问题。同时,应探索建立审计与业务部门的联动机制,赋予审计部门及时掌握业务部门工作开展状况的权限,视情开展审计监督,变“被动审计”为“主动审计”。二是建立审计风险分析与防控机制。要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建立审计风险分析与防控机制,详细制定基建工程及各类型采购业务的风险分析内容和风险分析流程,在审计工作开展前全面分析审计业务风险点,制定相关措施和应对办法,提高审计效益。三是建立和完善审计工作管理与指导机制。在基本建设审计工作中要制定对预结算审计、跟踪审计委托审计单位的相关管理措施,防止委托审计单位审计工作中出现违规操作或与施工单位串通等问题;在物资采购审计工作中要协调相关业务部门制定涉及采购项目论证、采购计划制定、采购市场调查、采购方式审批、采购工作组织、采购过程监督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切实防止采购过程中出现不合规行为。在对下业务指导上,可借助审计信息化软件的推广,指定专人负责定时掌握下级单位审计工作开展状况和工作质量,采取通报、督导、考评等方式,切实推进基层单位审计工作开展,促进基层部队审计工作不断规范。
(三)加强审计业务建设
一是进一步完善基本建设及物资采购标准化工作模板。要在原有的工作规范和流程基础上,对审计事项的相关环节进行全面分析,针对每一个审计节点制定标准化工作模板。如,在基本建设审计工作中,对项目立项论证、项目预算计划、项目服务单位招标、项目实施过程跟踪及项目结算和峻工决算等环节,就审计部门如何参与,出具什么格式内容的资料都进行统一和规范,全面提高审计工作的规范性,防止出现漏审和缺审等问题。二是建立审计案例、程序和审计方法资源库。建议对部队内部基本建设和物资采购审工作中具体业务案例、重点环节审计方法步骤及相关法规依据进行收集,建立审计案例及审计方法库。使各级审计人员通过查询对应案例及问题快速找到问题解决办法及法规依据,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三是加强计算机审计标准化建设。目前公安消防部队逐步研发了相关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利用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展审计业务。在利用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展基本建设和物资采购审计业务时应加强审计软件的标准化建设,将审计工作流程、相关模板、统计报表等文档和标准模板内置到软件中,促进审计人员规范操作。同时,应制定相关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标准化审计程序,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四是组建审计业务研究机构。建议在建立审计专家库的基础上,抽取全国各类型审计业务专家组成部队审计业务研究机构,每年根据审计工作计划和要点制定相应研究课题,收集和借鉴部队内外先进审计工作方法、经验,探索部队内部审计工作发展方向,研究形成审计工作业务理论,开展审计业务工作试点,全面提高部队审计业务理论及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