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学生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学生管理范文1
一、概念
(一)学生
教育学家叶澜对“学生”的定义是:凡在教育活动中充当学的责任的人即是学生。
(二)管理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对“管理”的定义是:管理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三)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是指学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它是学校教务管理者组织、指导学生,按照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标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过程。
二、学生所处的三重社会分析
(一)家庭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面对面的生活群体。对学生来说,家庭是不可选择的,学生既处于家长的控制之下,又处于其保护之下。作为学生的生活群体,家庭的一切活动均发生于生活过程之中,家庭生活所有侧面都影响学生的发展。作为社会群体的学生,生活在家庭这一社会环境中。
(二)学校
学校是受社会委托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的权威机构。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我国,学校对学生来说同样是不可选择的,因为义务教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作为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机构,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具有“系统性与可控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学校这一社会环境中。
(三)同辈群体
社会学中的同辈群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学生同辈群体的形成,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其在家庭与学校中得不到满足的各种需要。从教育社会学角度来看,导致学生形成、加入或向往同辈群体的主要原因是对于平等的期求。同辈群体是学生所面对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针对学生所处的三重社会环境,学校采取相应的学生管理对策
(一)家庭环境
针对学生所处的“家庭”这一社会环境,学校在进行学生管理时,要加强家校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同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要紧密配合。学校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二者的教育互为补充。
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或积极或消极的作用。为了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协调,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学校在进行学生管理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主动与家长联系。
这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协调的关键,主要沟通渠道如下。
(1)家访。家访是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学校要加强对家访老师的管理,要求有家访记录并由政教处考核家访次数及内容、效果,考核结果与教师津贴挂钩。
(2)校访。校访就是接待到学校来了解情况的家长。各个教师根据自己的排课情况设置“家长接待日”。这是时时了解学生动态的重要举措。
(3)电话联系。教师电话号码向学生、家长公开。教师也设有学生家长电话联系卡。教师通过电话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的近况或出现的问题。
(4)家长会。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直接对话的渠道。通过汇报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问题、倾听家长意见,为学生管理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要求。
2.加强对家长的指导。
这是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协调的基础。本质上,所有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成为有用人才,他们缺乏的只是科学的教育思想、方法。因此就需要加强对家长的指导。要把家长纳入到学生管理之中、让家长也来了解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校的教育和管理。
3.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并且为家长分忧解难。
这是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协调的催化剂。学校应了解家庭存在的困难。比如学校资助下岗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从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多关心他们。这样能加深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使他们更愿意与学校合作。
(二)学校环境
学校管理部门需要从很多方面着手,来确保学生管理的顺利进行。单从学生管理这一点来说,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学生的学习常规管理。
2.生活常规管理。
3.学校心理辅导。
(三)同辈群体环境
在进行学生管理时,学生同辈群体的对象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包括班级、学生社团等诸多正式组织,以及正式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面对学生所处的这一社会环境,学校在进行学生管理时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班级。
这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及管理活动的基本单位。自班级授课制诞生以来,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班级里度过的,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也主要是通过班级来实施的。班级对学生影响至深,班级管理对学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形成班集体,才能对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学生社团。
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按自愿原则自由组成的课外群众组织的总称。它对发展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扩大知识领域、丰富课余生活、发挥特长都有重要作用。学生社团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文艺社、棋艺社、摄影社、话剧团、运动队等。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定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有益活动,使学生每次参加活动都感到新鲜、获得满足。
3.非正式群体。
学校学生管理范文2
一、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1、缺乏奉献精神,社交能力低
目前,中职学生多为“90后”,受家庭成员的娇惯、放纵,使之这些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由”的生活习惯,他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过多的讲究索取而不懂得团队精神与奉献精神。一旦他们就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极易因缺乏团队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而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心理素质不健全
由于中职学生多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在中职就读期间也往往得不到家长、社会、同学的认可,进而导致很多中职学生的人格尊严无法得到相应的肯定与尊重,这也易导致一部分中职学生无法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人格与精神面貌。
二、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业务素养无法适应新形势
由于一些中职学校未能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也导致一些学生管理工作者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其自主创新、改革的意识不强,进而也无法进一步提升其管理知识、管理手段,无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有效地突出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性、全面性与层次性。
2、学生管理工作表面化
一些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无法真正落实到实处,个别中职学校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不断扩大招重规模,甚至担心生源流失,进而造成个别中职学校对一些不良学生持有过度的宽容,即使是对表现一直欠佳的学生也没有真正地去按照相关的学生管理制度进行处分,进而导致一些中职学生将学生管理制度的权威性看轻。
3、重视“优生”,忽视“差生”
一些中职学校的部分教师在日常管理中往往将成绩优异、日常表现良好的学生视为“优生”,反之,将一些表现不好、学习欠佳的学生视为“差生”;这就直接导致一些教师放松了对“差生”的管理工作,最终导致这些“差生”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逆性心理,并成了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诟病。
三、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
1、专业观念,统一思想
做好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每一位中职教师的责任,所有中职老师都应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共同将学生的管理工作做好,而不是将学生管理工作去依靠学生管理部门或班主任。因此,中职教师必须共同转教育观念,集体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立足于服务育人、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养更多接班人的高度上,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对中职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将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2、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过程。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效果的好坏取决于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全面提升中职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中职学校应不断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参与意识,更要不断地在教学观念、知识层面与工作能力等进行不断的学习与思考,既要拓展道德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还要提高自身的修养,进而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中职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与熏陶学生。另外,中职学校还应通过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来不断深化对学生的自我管理的教育工作,进而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改变以往对“优生”、“差生”的教育、管理误区,树立人人平等的理念;中职教师应积极鼓励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帮助“差生”克服他们消极的心态。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开导,婉转教育等手段来对症下药,让这些“差生”可以在教师用热情关怀来耐心教育下,唤醒学生的良知,从思想上摒弃陈旧的观念,唤醒他们沉睡已久的自尊与信心,使之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3、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学校学生管理范文3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3―0031―01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农村地区的学生数量开始逐渐减少,分布也相对稀疏,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农村父母也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落后的教育现状难以满足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发展的需求。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出现,正是教育部门为了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的一种必要措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只有从这些切实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够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做好农村地区的教育工作。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住宿管理较为薄弱。从目前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现状来分析,个别学校硬件设施缺乏,教师以及学生的住宿条件相对较差,例如校舍使用上学生数量和住宿房间数量之间矛盾较大,宿舍面积较小,缺少生活用品摆放的位置;再次,男女生同住在相同的宿舍楼,这就给学生的生活带来较大的不便;最后,教师宿舍不足等。
2. 缺乏生活指导教师。寄宿制学生大都为全托管理,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全天候的管理,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师大都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他们除了需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生活加以管理,导致其出现超负荷工作的现象。但是,学校却不能额外支出加班补助,从而导致很多教师不愿意积极主动地承担这份工作,学校在配置生活指导教师时存在困难,需要向社会聘请,但是,这些聘请的教师又很少有机会接受专业系统的培训,不具有全面的管理、教育、心理等知识。
3. 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很多学校教学设施、公共用具过于老化、陈旧,不能够及时进行拆除、修复,从而容易导致各种安全隐患,对于学生的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还为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创造客观条件。学生管理过程中缺乏安全常识,而且没有安排专门工作人员来组织学生进行列队,导致学生离校、乘坐交通工具过程中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4. 学校卫生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厕所、操场、围墙和道路需要进一步修缮;有的学校围墙低矮,校园道路没有硬化处理。其次,缺少专业的保健以及医务人员,有的寄宿制学校没有专门的校医,一旦出现突况时,很难及时接受抢救。最后是学生难以接受到系统全面的健康咨询以及疏导。寄宿制学校虽然能够客观上解决家长存在的各种后顾之忧,但是,也让很多小学生缺少亲情呵护,性格相对孤僻,从而导致其健康成长受到影响。
二、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问题的措施
1. 有关部门要能够加大投资力度,改善设施条件。首先,要能够保证学生住宿楼建设和改造的更加规范化,宿舍需要配置必须的降温以及取暖设备、卫生间、储存衣物设备等,还要能够保持宿舍的采光以及通风条件更加优越。其次,还要对学生餐厅进行改造和完善,要能够让所有小学生都能够按时就餐,餐厅还要设置消毒设备、洗手池等,并在墙壁上面张贴就餐礼仪、就餐规章制度等,尽可能为学生营造健康舒适的就餐环境。最后,还要能够对其他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包括卫生保健室、营养餐储藏室、活动室、电话室以及实验室等。
2. 吸引更多的生活教师。各学校要建立并完善聘请制度,尽可能吸收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人员来充实生活管理教师队伍,并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指导,让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教育等理论知识。还要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保证他们随时更新自我管理理念,通过可持续学习来提升管理质量。
学校学生管理范文4
关键词:中职教育;学生管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C40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职业教育无论是政府政策、学校硬件及软件设施,还是在学校数量、办学规模和在校人数都得到了空前发展。然而,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低的现实还是给学校学生管理者带来很大的挑战。中职生“难教”、“难管”,他们的能量和活力需要释放,这要求每一位中职教育者“敢于直面困难”、“迎难而上”,透彻了解学生管理的现状,深刻分析管理的发展缺陷,探索学生管理的新途径。
一、中职学生管理的现状
1、学生基础知识差、专业课难入门
中职学校由于招生困难,为了生存,被迫降低了录取标准。录取进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多人基础知识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2、学生不遵守校纪校规,不服从班主任管理
少数学生旷课现象严重,没有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上下课、做操、上晚自习。甚至有些学生几天连人都找不到,通知家长后也无济于事,给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带来很多麻烦。
3、喝酒、抽烟、打架时常发生
社会上对中职教育的偏见,有的学生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敏感而自卑。晚自习后,在宿舍喝酒、抽烟,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互相斤斤计较,以至于动手打架。这些现象严重违反了学校的管理制度,影响学校的声誉。
4、学生厌学情绪普遍且严重
中职学校为了适应人才市场和社会的需要,设置的都是热门专业,课程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学不懂。再加上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上课玩手机、睡觉,慢慢便有了厌学情绪。
二、中职学校学生的管理对策
1、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将竞争机制引入班级管理中
积极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加强纪律关,无论差生优生,一视同仁,让他们充分体会班集体的温暖,积极的去帮助他们,解决他们遇到的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的困难。给学生充分的展现自我的空间。积极引导他们的是非观。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进行放大,让他们体会到进步带来的欢乐。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他们的个人魅力。
2、发挥班主任的重要作用
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联系学校教学各科教师和班级工作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因此,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才能使学校教育管理有条有理的进行。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中职生因为年龄大多在15至17岁左右,还不成熟,他们按家长的意愿选择了专业,上学也没有目标。班主任通过天天和学生接触,启发学生的智慧,经常讲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所起的作用,让学生树立坚强的信心,对自己负责、认真学习,尊敬老师和家长,团结同学,挖掘潜力。要求学生待人、处事、接物要诚实、讲信誉,不要华而不实、弄虚作假。学生自然不辜负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期望,走向正确的人生之路。
要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班主任从任职的第一天起,就要对班级的每个学生的特点了如指掌,对每个学生的现状要正确分析,注意引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尤其对单亲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有心理问题不受班主任管理,班主任要有像父母般的慈爱之心去关心爱护他们,多做心理沟通,让这类学生健康成长。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遵守校纪校规,为班集体争光。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篮球、足球、乒乓球、象棋、围棋、手工制作等比赛活动,使学生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3、加强学生素质培养和道德教育
中职学生正处在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阶段,学校教育环境的营造决定了学生心理和素质的发展。学校领导应重视学生的成长过程,在学校学习期间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学生还处在不成熟时期,面对很多新鲜事物的诱惑都无法抵抗,也不能正确判别是不是适合自己。这时就需要政课老师给学生上课,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另外,还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抽查,主要考察的是做人做事上有没有存在严重的问题,针对这些抽查结果,设置一些课外知识讲座或是集体活动。利用这类集体讲授活动,可以提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的频率,提升学生素质和改善学生思想,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4、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相长,协同管理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管理者和科任老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老师要依据学生的基础安排课时,力求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以理论教学为辅,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又非要掌握的内容,最好先以实践增加他们的兴趣,再在理论中说明道理,最好是动画教育。这样形象生动,学生有了兴趣,老师的讲课才有生机,这样讲起来来更有成就感,老师的兴趣强了,就会讲得更好,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认真,这样才会做到教学相长,同时老师上课时还要做到认真地加强学生的管理,对不听讲的学生要有耐心,因为这节课没有听,就直接导致下节课听不懂。这样有可能步入恶性循环的圈子。
5、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应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加强班级管理,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和专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广泛参与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升境界,树立良好学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基本上对理论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对实操课、技能课的训练较感兴趣,所以增设实训课和实训设备是消除职校生厌学情绪的有效方法。
6、畅通就业渠道,为毕业生谋职就业铺路搭桥
职校学生进入学校学习,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就业问题。要加强职业指导,让学生对就业有正确的认识,正确选择自己的专业与职业,并对学生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主动向社会有关企业及在互联网上学校介绍和毕业生信息,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积极向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推荐本校的“人才产品”,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学校,充分认识毕业生的才华和能力。热情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参观指导,进行就业洽谈。
7、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一个集体要想体现团结和公平,就需要有约束和规定学生平等对待的制度,这样在出现问题时才能明确责任,奖罚分明。一方面,制定内容要符合学生所处环境的现实情况,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明确规定。以来可以提醒学生规范行为,二来可以在出现问题时,有据可依,公平对待。另一方面,管理制度中要规定对班级贡献和损害班级荣誉者的奖惩办法。虽然班级是个小集体,但是有这样的规定可以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积极态度,给学生注入服务大家、服务集体的思想,增强学生自我约束的自觉性。班级管理制度是管理学生的有效依据,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了解制度的缺陷,不断完善制度是学生工作积极推进的重要保证。
结束语
总之,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规范他们的道德行为的方式、方法很多。如果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切实去调查、研究、分析中职生的心理状况,找到他们发展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针对不同差异的学生制订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会使得现阶段的中职学生管理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时也使得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志娟.浅谈中职学校班级凝聚力的形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11):137-138.
学校学生管理范文5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创新
一、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现状的主要弊端
1、只关注“好生”,而忽略了“问题生”,导致了学生思想分化
一些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管理中对部分的“问题生”从没有正眼看过,在心中就肯定了这些学生是“无可救药”,尽管有时这些学生也会有进步的表现,但由于老师先入为主的定势思维,不管这些“问题学生”做得再好,最终还是成了被教师遗忘的角落。久而久之,让这些得不到认同的学生越来越感到自卑,进而玩世不恭。
2、激进式管理,缺乏分析中职学生实际
分析现在中职学生的素质现状可以看出:现在的中职生自我为中心过于突出,无法将个人与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行为选择更趋实际;心理素质不稳定、不健康,以一种敌对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不愿意诚恳地接受学校的教育,逆反心理严重,行为反复性大。这一点作为管理者我们都很清楚。但是有很多学校的管理者没有考虑到与之相适应的现状管理。往往在管理上多施以激进式管理的方式来进行管教中职学生,不但没有达到教育和管理的目的,反而造成了学生越来越激进的心理反感。当这种逆反心理发生作用时,结果往往会无功而返,同时也打击了管理者的积极性。
3、学生自信心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中职学生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但自尊心又特别的强。一些中职学校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总认为这些中职学生朽木难雕,没有出息,有意无意地伤害到学生的自信心,诱发学生心理不平衡的心理因素。对这些问题学生,学校以批评教育为主,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管理者理念的创新
1、管理过程重视“以人为本”,以情感柔化
中职学生,往往认为自己“非社会宠儿”,难成大器,而自我菲薄、自暴自弃。因此,需要用爱心浇灌他们的心灵,管理者不能一再强调管理的成果,而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关注呵护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我的重要性。中职学校的管理者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管理操作的先导,实行情感渗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把爱渗透到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和角落,用爱心打开学生的心扉,了解他们的心声。以高尚,炽热的情感真心实意去关心、感化、激励、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启迪自尊,恢复自信,进而引导他们从理智上升华情感,信念,确立人生追求。
2、模糊评价,团队管理
“模糊评价,团队管理。”笔者认为就是把传统管理中对学生个人的详细评价转化为对各个小团队的评价,淡化学生个人之间的激烈竞争,促进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相互学习、督促和帮助。这样做是为了形成学生的集体意识、荣誉感、自豪感,让“好学生”带动“差生”,增强“差生”的自信心。即使是后进生也应扬长避短,发现其“闪光点”,实行“焦点访谈”,恰到好处地委以重任。形成一个人人有职有责,个个参与管理,全体团结拼搏的良好氛围,也起到“鲶鱼效应”的作用。
三、将对中职学生的管理融入课堂、融入日常生活
1、基础课上注入思想道德教育,专业课注入职业道德
管理学生不能凌驾于课堂之外,而是要把对学生的管理和学习相结合起来。
9在教学中,不管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通过说服教育、激励鼓动等手段,以潜在的方式影响学生,把教师的教学目标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其核心是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心动力,即通过调动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好奇心,上进心,荣誉感,自我实现等心理因素以达到学生、教师的和谐统一。如上《思想道德课》的集体主义精神时,教师就可告诉学生:一个有道德的人,在他同别人的相处中,对外,要使别人有所获得;对内,还要使自己有所获得。一方面能够“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这就是“内得于己”;另一方面,又能够“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这就是“外得于人”。一个人越是自觉地、真诚地、经常地为他人服务,为社会献身,他的道德就越高尚,他的思想境界就越崇高。他越是能够为他人作贡献,使他人有所得,他自己的道德情操就越高尚,心灵就越纯洁。经过这样的洗礼,中职学生的头脑就会慢慢清醒,能够更多地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而不应该做什么。
2、学生管理形成学校文化
笔者认为一个学校就像一个人一样,是有思想、有性格、有精神的,它的思想、性格和精神的形成依赖于学校文化的建设。没有学校文化,一个学校就没有灵魂和生命,就没有灵气和活力。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育人。学生的管理不能仅仅局限在教育上,而是要尽力发掘整合学校文化资源,设计全方位的学校文化,开展百态纷呈、学生喜闻乐见的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生活。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组织各式各样的技能比赛。丰富活跃的学校文化,能给学生的知识智慧才能创造丰厚的滋生土壤,提供学生展示才能、风貌的空间和平台。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能促使学生的思想、行为、性格各方面都主动地、自发地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四、管理者要用情感感化、激励学生
1、肯定优点,包容缺点,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如:电影《放牛般的春天》中,“马修”用音乐改变了一群有问题的少年。重要的是马修有一个爱心,他承认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使学生因自己的进步而有了足够的信心。我们的中职学生也是一样,他们同样也有一颗脆弱的心,在学习中、生活中他们很渴望得到认同。笔者在做班主任期间,每周都在班级开展各项活动,每次活动都有不同的人获奖,每个人都能得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给了他们信心,从而使得班级每个人都认清了自己的优点,不再感觉到自己作为中职生是可悲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作为中职学校的管理者要学会去鼓励学生,认可他们每一点点的进步、每一点点的成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亮点,使其看到希望和方向。从而让学生形成了自我学习、自主管理的主体。
2、重视学生改变的过程,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中职学生的管理工作是不能一蹴而就,对复杂的学生进行改变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学生改变的进程中,作为管理者要关注、在乎学生的每一个改变,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管理者的倾听能让学生感到自己讲的话有价值,从而使师生之间达到更好的沟通,相互之间重新认识。而且倾听让管理者可以发现学生思想的出发点和弱点,了解是什么让他们固持己见,这就为管理者说服学生提供了契机。这种鼓励又是相互的,管理者的意见已经充分考虑了他们的需要和见解。因此,学生会解除戒备和紧张心理,开始认真倾听管理者的讲话,这样学生也会更愿意接受管理者的意见。
学校学生管理范文6
【论文摘要】民办教育在宁夏是新兴教育产业,学生构成具有复杂性、特殊性,管理研究相对滞后,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在分析了民办学校学生的特点后,阐述了民办学校必须以先进的办学思想为理念,严格的制度贯穿于管理的始终;必须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发展;必须降低学生心理负担,排除心理设防,让学生自愿自觉接受管理;必须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完成教育管理的任务五个方面的有效途径,意在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同商榷。
民办教育在宁夏属新兴教育产业,目前已发展近20所,势头非常强劲。但其教育管理研究相对滞后,尚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可供借鉴的体系。民办学校的学生构成复杂,相对公办学校具有特殊性,因而管理较公办学校相比有很大难度。因此,探索研究民办学校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是其发展时代的必然要求,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课题,它的探索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0年,我从公办学校来到民办英豪学校,便开始了对民办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研究。2002年参加全区骨干教师培训后,把探索民办学校学生管理列为自己的科研课题,旨在探索总结、指导工作实践,为民办教育事业作出贡献。通过分析学生的现状(包括构成、成长环境、学习、品行、个性等)、跟踪调查、个案分析、整体研究、积极实践,效果明显,启发很大,为进一步探索实践增强了信心,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民办学校的学生构成具有复杂性、特殊性,充分认识其特点是我们进行教育管理的前提。民办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大多数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倍受宠爱,家庭教育不够,且方法不当,转学多见得广,在校纪律差,学习成绩低,这就使得他们“成人意识”较强,依赖性也较强;自尊心的需要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自尊心开始变得强而敏感;平等意识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意识较强;自卑心理有较大比重,自我评价能力不够成熟;意志薄弱,生存能力差;“友谊”的需要占据主要地位,但在异性同伴交往上往往走入误区;思想前卫,时代感强,情绪激荡,具有明显的两极性。这些特点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殊性,使得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方法,探索新的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管理途径。
一、以先进的办学思想为理念,严格的制度贯穿于管理的始终。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确立什么样的办学思想,则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因此,我认为民办学校要确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来指导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以“合格+特长”为培养基点,以全程、全员、全面培养和发展个性为培养目标,以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创新、学会做人、学会选择、学会抗挫、学会合作、学会做事为基础,才能塑造出“品行好、基础牢、体魄健、能力强、有特长”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合格人才。
合格人才是在先进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培养出来的。而建立严格、全面、适合、高效的制度,并贯穿管理的始终,则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保证。民办学校大多采取寄宿制,且学生构成复杂,具有特殊性,因此我认为必须建立一系列严格的、全面的,适合民办学校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制度,从学生的品德修养、日常行为、文明礼貌、学习生活、待人接物等诸多方面进行规范管理。以制度管人,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增强制度管理的严肃性、连续性,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自愿地向健康的方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为核心,关注学生发展。
学校育人的主体是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民办学校中,由于学生构成的特殊性,不只是心智不健全者,他们身上充满了矛盾,傲慢娇气,却又心理脆弱;讲究“自尊”,其表现又难以赢得他人的尊重;表现欲强,却往往以不良的方式展示;想与同学友好相处,却又敏感、多疑,妄自尊大;想改过自新,却又难割故交;想把学习搞上去,却自信心不足等等。这就要求民办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治学方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尊重学生,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搞好服务。
1、以引代批民办学校学生相对公办学校学生叛逆、逆反心理比较强,另外他们往往是非观念差、利害难辨,对他们的最有效办法是多引导、少批评。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减少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又可使他们自己明辨是非,分清利害,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当学生旧病复发或犯了新错误时,先不忙给予批评或警告,而是引导学生辨别是非、分析利弊、揭示危害,让学生自醒、自悟。
2、以赞代贬当学生在不合适的场合表现自己的才能时,首先肯定其才艺,再做正确引导。这样,既尊重了他们,又不使他们尴尬、难看、出丑,使学生在一种和缓的气氛中自己认识错误,受到教育。例如:自习课上,有一学生唱流行歌曲,全班皆惊,没想到教师镇静如常和颜悦色,“唱得很好,请你给大家唱一首”,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他唱了,但脸红了,感觉到了场合的问题,以后不再做同样的事。
3、以服务代要求服务对人类来说是需要的,是心理的和生存的需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服务,是一种人文理念的最好体现,可以起到暗示的作用,达到某种要求或标准,使学生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管理自己,形成良好的习惯。例如:教室里的书桌、抽屉空间有限,水杯、绘画颜料等总是乱放,窗台上、桌面上到处都是,很不整齐。在教室里放一个专用的柜子,并指定好位置,乱放东西的毛病没有了。
4、小题大做注意寻找双差生身上的闪光点,一要降低“标杆”,二要手持显微镜。降低“标杆”就是对双差生降低要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手持显微镜就是看到双差生中那怕最小的优点和进步,适时给予鼓励,使其感到别人对自己尊重与重视,肯定与赞赏,因为被人尊重、重视、肯定、赞赏是人的心理需求。比如:习惯自我封闭的学生开始与同学讲话了,赶快鼓励;恃强凌弱的学生在上下楼时避让同学了,抓紧表扬;从不发言的学生举手回答了问题,鼓掌加油,肯定学生的点滴努力,激励其在此基础上追求新的成功。
三、降低心理负担,排除心理设防,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管理。
民办学校的学生思维活跃,求新求异,叛逆心理和成人意识较强,希望摆脱成人的束缚,极度要求民主,反对简单粗暴,反对压抑个性,但同时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遵守纪律、维护自身和集体的形象。这些特点使得他们对待学校的管理一是害怕管;二是不愿让管,从心理设防排斥管理。这就要求民办学校有意识地避免以批评手段“管”,以校规校纪“卡”,以师道尊严“压”学生的传统管理模式,而侧重于向“攻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现代化管理型转变,从而降低心理负担,排除心理设防,达到自愿自觉地在轻松、愉悦氛围中接受管理或自主管理的目的。
四、多种形式,适时交流,了解学生,对症下药。
教育管理学生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对症下药,因人施教。”而了解学生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多形式地、及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了解个性、摸清心理、掌握情况的目的。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分析原因,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则疗效显著。例如:从四川转入英豪学校的一个聪明男孩,沉默少语,上课睡觉,下课打闹,不完成作业,有意坏给大家看。老师发现时虽很气愤,但还是和气地问他,他不讲原因;让他写,他看了桌面一个小时,未动笔。后找他谈,说明老师愿意帮他,前提是必须了解他内心的苦闷。这次他写了长达二千字的文章。他说从四川来宁夏时已11岁,普通话里的四川味很重,同学们都笑他、学他,加上人生地不熟,有时还会受到欺负,他不断地转学,成绩越转越差,他不服气,后来转到英豪。经努力学习,有了进步。有一天学生给他起了“萝卜”的绰号,并在铅笔盒、书本、寝室等处用漫画等字样取笑他,他厌恶、气愤,满脑子全是一心想报复。一学期下来成绩极差,受父母责备、打骂,还不让解释,他绝望了,认定自己是彻底完了。文章中写道:“既然大家都不喜欢我,我就故意坏给所有人看,学抽烟、学欺负女生、搞恶作剧……凡能想到的都去做,反正不就是受人欺负、看不起、挨骂挨打吗?”老师分析认为根子源于开始来宁夏时别人对他语言的歧视,使他自卑,加之个别人欺负,他变得无助;远离熟悉的环境,到了陌生的地方,没有朋友,使他孤独,加之成绩不好,自然使她抬不起头来,这一切在他头脑中不断重复,使他变得敏感、多疑,却又无奈。起绰号并非恶意,更加重了这种作用,老师、家长的误解给他带来了压力等。老师把分析的看法讲给他听,他忍着眼泪哭了:“来宁夏3年,总算还有一个人愿意了解他、帮助他。”此后他常找老师谈心,老师也及时与他交谈,他变了,情绪稳定了很多,能自我约束,学习努力,成绩又上来了。
五、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完成教育管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