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最基本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德育最基本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德育最基本的方法

小学德育最基本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真善美;德育

几天前,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讲的是在深圳地铁口有个女士梁某摔倒在地铁口50分钟无人扶,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发现梁某已经死亡。我想,当我们每个人看到这样的新闻,肯定会为梁女士的死感到可惜,同时也会对过路人的冷漠而嗤之以鼻。但当我静下心来时,我想要这样的悲剧少发生,甚至不发生,作为教师的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使每一位学生学好知识,掌握技能,更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真善美。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一)小学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决定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拿朗跹Э频奶氐憷纯矗美术课具有内容形象化、情感化、审美化的特点,在德育渗透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小学美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美术素养,还要使其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美术课程的重要内容。

(二)小学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小学美术教育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和多样化,所以美术是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情感和价值观是德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全面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德育是可行的,而且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三)小学美术具有人文性特征

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这与小学美术的人文性的养成有异曲同工之处,美术教学中可以适当渗透道德教育。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特点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要分清主次

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有其自身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在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要分清主次,要以美育为主,德育为辅,美育为首要任务,德育为必要补充。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应该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受到启迪、领悟道理。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渗透这种教育,使美术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不生搬硬套,应把握准德育切入的位置、内容和时间的长短。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要联系学生实际情况

在小学美术课上德育渗透要视学生的具体生活环境而定,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状况、生活实践,联系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将德育巧妙地融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核心,确定具体、有层次、可操作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积极的情感参与和真实的生命体验,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

(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修养

小学生的许多行为受教师影响特别大,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受到的各种品质、言行、意志的培养,都是通过老师来进行的。美术教师要特别注重自我教育与提高自己的修养,建树良好的榜样形象,要从各方面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要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从而确定适宜的教学方式和恰当的媒体形式。

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自然地渗透德育

在美术教学中怎样进行德育渗透,达到“尽善尽美”的目标,在美术教学中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学美术教学大致可以分为“欣赏课”“绘画课”“工艺课”“美术课外活动”等4项内容。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魅力,给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并最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完美结合。具体做法有:

(一)在欣赏中渗透德育

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蕴含着各种爱国之情、作者高尚的人格等优秀品质,在欣赏美术作品中可以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在绘画中渗透德育

小学教材中绘画课较多,我利用绘画课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在绘画课中培养学生尊敬父母长辈的美德,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公物的优良品质。

(三)在工艺课中渗透德育

工艺课是美术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业,一点碎布,几张彩纸,一个塑料瓶,一本挂历,通过精心的设计,巧手制作,便会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因其强烈的反差,所以受到学生的喜爱。在工艺课中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培养学生团结互助,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在美术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小学德育最基本的方法范文2

一、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中国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中蕴含着许多礼仪文化。品德课所体现的端午节的由来、七一的诞生、清明的祭扫等孩子们知之甚少,从而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蕴含的文化更是了解不多。而在当下对西方的一些节日,非常热衷,更多地关注,如狂欢节、圣诞日。这是教育的缺失,也是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现在有的父母缺少责任意识,做事不注意中国传统美德,对孩子过分的溺爱,造成了孩子们依赖感强、自理能力差、不懂合作、无冒险意识,甚至有的唯我独尊、不知感恩等不良习惯,好的习惯需要在他所生长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熏陶,形成自觉的行为,为此,在德育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结合课本中的各大传统节日,加强对学生的“五爱”教育,即“爱祖国、爱大自然、爱班集体、爱劳动、爱学习”,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如开展“英雄铭记心中”读书演讲活动,让孩子们学英雄、展未来、铭历史、爱中国,初步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对学生的教育抓住每一个环节,在课外让孩子们查找资料,通过查找的过程,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在课堂上开展资料收集汇报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在愉悦中接受教育。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三八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等,对学生进行铭记历史、热爱祖国教育,使孩子们在节日的气氛中知礼、懂礼、守礼。

二、针对小学生普遍现象,进行课堂延伸,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他告诉我们后人,文明礼仪不可少,小学的品德课堂是让孩子们知礼,懂礼,守礼,有礼的重要环节,所以作为品德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大力开展德育,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观察学生的礼仪现状,采取课内外延伸的手段。向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以此为基础,进行个别学生,个别问题,个别现象的教育辅导;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实践活动,走出去实践,请进来体验,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融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状况有机结合,采取适宜的德育方法,使教育有的放矢,以收实效。

结合教育寓纪念传统节日的具体活动中。面向社会、家长,拓宽学生良好品行养成的空间,让礼仪文明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让礼仪文明的教育渠道遍地开花。

三、通过活动,利用环境,影响和熏陶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确立传统节日专题活动。“六一”“三八”“清明”“端午”“国庆”“春节”“劳动节”等七个重大节日,开展“做文明守礼的少年儿童”系列主题活动。如“春节”在辞旧迎新的欢乐声中,感受家庭、亲朋、邻里间互敬互爱的情怀。八月十五月儿圆,吃月饼,感受亲人的团聚,家人的温暖,更爱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通过“端午节”包粽子民间风俗活动,联想到爱国诗人屈原的经典诗歌,感受爱国爱乡的思想感情等等,引领了学生的品德行为,在学生的一日行为习惯训练中与学校的值周值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行为训练,通过传统节日的庆祝展演,影响家长的思想行为。如,在“十一”国庆节庆祝活动中,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颂祖国教育互动,学生与家长同台演出,同台领奖,共同参与颂歌献祖国会场布置的全过程,让学生表演,在品德课堂上所学到的礼仪知识展示给家长,在家长中起到宣传、教育、引领的作用,从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让孩子们充分彰显良好的个性品质,有一颗感恩的心,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感谢我们的党,感谢我们的祖国,生活在中国感到幸福,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活动的开展,使礼仪素养在不知不觉中根植于他们幼小的心灵。

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此才能形成一种自觉的习惯。这项工作仅仅依靠品德课堂教学、学校德育是不够的,还要家庭、社会这一大环境的有力配合,在社会这个大的环境氛围中,学生的礼仪文明才能逐渐形成规范,以至于养成一种习惯。因而家长的素质、家庭的文明、社会的和谐、与学校教育共同联手,形成一种教育合力,是影响和熏陶学生礼仪文明的关键,是品德课教学对学生进行礼仪文明教育之余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小学德育最基本的方法范文3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努力、去研究,以便使这项工作开展得更好,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

小学体育;德育教育

1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现的基本形式

1.1德育在体育教学理念中的体现:

健康第一,既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头一条就说: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新课程指的健康是与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健康定义是相一致的,即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是生理、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状态。为贯彻健康第一理念,体育教学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健康卫生知识和科学的健身锻炼方法,提高学生对自身身体的认识,坚持经常锻炼,增强终身体育意识;要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让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要制造一些适度的挫折教育,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克服一个个困难,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适应社会的挑战。

1.2德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体现: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随处可见,例如: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体操、武术等项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自控能力和协调能力。各种体育游戏,如“通过敌人封锁线”、“炸碉堡”等游戏可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怀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内容会时不时的对参加者的思想品德提出严峻的考验。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不断实现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及个性的培养。

1.3德育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上的体现:

体育教学一般都在体育场、馆内进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也比较广泛,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限制就难以进行教学。因此在体育课堂上,课前整队集合,体育班委向老师报告人数、队列、队形的整合、变换、队列练习,组织学生布置、收拾器材;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等具有具体的要求,这些在组织的过程中都蕴含着生动的德育教育因素。对培养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和各种准则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从而加强其组织性和纪律性,潜移默化地养成遵纪守法的优秀品德。

1.4德育教育在体育竞赛活动中的体现:

体育教学活动经常采取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竞赛能够激励青少年学生力争上游,奋赛拼搏的竞争精神;评比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到集体荣誉,使学生会自觉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有成就感,使他们饱尝胜利果实的喜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有能使失败者具备战胜困难,不甘失败,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直至取得成功为止。

1.5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暗示法。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如在指出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终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体验法。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激励法。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时机捕捉法。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例如在排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情感感染法。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总结

总之,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过身体练习进行的。而学生的思想活动很多是产生和反映在各项身体练习中。因此,应很好地将思想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做到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又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作者:田善河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镇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小学德育最基本的方法范文4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1―0108―01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因此,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呢?通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挖掘教材德育因素,确定教学德育目标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这套教材在选材和活动设计方面都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当然,其中不乏德育素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敏锐捕捉教材中的德育因子,找到德育工作与英语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英语知识的传授中,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习惯,进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三年级阶段“Hello!”“How are you?”“Good morning!”“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是学生最先接触的内容。这些礼貌用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因此要把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友爱,友好礼貌的思想感情纳入教学目标。

二、创造和谐德育环境,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良好的德育环境会对人的气质形象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会对学生品德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实物资料、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等资源,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促进道德情感的形成。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时,笔者采用让学生扮演动物,学动物的叫声,模仿动物的动作,使学生感受到动物的可爱之处,让他们讨论自己身边的小动物是怎样友好地对待自己和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并通过给学生讲述“忠犬巴公”的故事,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让学生产生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激发学生情感世界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小学生模仿力强,很容易从教师的形象中得到启发,受到感染。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可塑性、模仿性很强的小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标准的语音语调、流利的口语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英语来表达对学生的关心、爱护、问候,使学生在日常运用英语时,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例如, 每次上英语课,教师面带微笑,亲切地和学生打招呼:“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并随意地和个别同学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如,“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again!”,慢慢地学生从这些简单的问候中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也开始有意识地用英语问候老师,关心老师了。在教学中笔者还经常使用“Excuse me!”“I'm sorry!”“You're welcome!”“Thank you!”“Goodbye!”等礼貌用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使用文明用语,培养学生使用文明用语的习惯。同时,用这些最基本的问候和礼貌用语教育小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活教活用这些问候语和礼貌语,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还可以很好地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

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拓展德育实践活动

小学德育最基本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师德师风;道德素质;教学观念;身正师生关系

师德师风建设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又代表着我们学校的校风,它不仅可以体现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提高自身的威信,所以,我们要做好师德师风建设,要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无形中得到熏陶,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一、加强道德素质的建设

道德素质建设是一个被学生模仿,被众人尊重的教师最基本的条件。首先,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我们要有责任心,这是不论是不是教师,还是其他行业的工作者都必须具备的,也是做人最基本的要素。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它的责任心不仅指的是对工作的责任,还包括对学生的责任。没有责任心学生将不能从我们这里获得更多的知识,没有责任心会让学生感觉这个老师只空有教师头衔,没有责任心将会在学生中失去尊重等等。所以,要想做一个受学生喜欢的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责任心,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

其次,就是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的作用。教师是一个总被大家捧得高高的、很神圣的职业,一个可以无形中感染学生,被学生模仿一举一动的职业。我们就要做好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也坚决不能带头违反;要求学生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自己首先要以身示范,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在工作和生活中以德育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是教师最基本、最核心的任务。没有一支好的师资队伍,就不会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也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所以,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认真贯彻新课程基本理念,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实施,也随之产生了许多问题。如,一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思想固化,不能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出现了“新瓶装旧酒”的现象;还有部分教师是不能准确地把握新课程基本理念,不能有效地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从而出现了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的现象。所以,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教师精心打造的高效课堂中获得全面的发展,最终做好师德师风建设。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效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和谐、民主、轻松地教学环境的建立。然而,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除了教师要有耐心、爱心、责任心之外,便是教师的评价方式。而且,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喜欢上教师,并能从教师这里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知识。

小学德育最基本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途径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学校体育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立足于发展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等方面。这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确实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不仅如此,学校体育还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人格教育,使学生具备高尚的体育道德情操。下面我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谈谈自己的看法。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受教育者通过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小学体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的教学形式、内容有着自身特有的特点。从教学目的看,体育课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形成集体主义荣誉感为己任。它通过各种运动形式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这就是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要求在体育课中的具体反映。所以,从这一角度看,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而且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新课标提出:“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断提高他们为革命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精神。”具体来讲,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从以下三条途径入手。

一、更新大众体育观念,彰显德育功能

我国古代“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不少人心中仍然根深蒂固,他们始终抱着一种错误观念,认为上学就是学习科学文化,就是为了考上重点中学、大学,因而认为评价学生优秀的标准就是升学考试的分数,认为体育课是单纯的身体锻炼,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多大帮助,因而对学生上不上体育课、参不参加体育锻炼持无所谓的态度。在实践中,确实有部分学生特别喜欢体育,但没有合理安排学习语数外等功课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整天都泡在球场上,以致学习成绩受到影响,甚至一直处于班级下游。这恰恰成了反面教材,不少家长甚至一些非体育教师由此认为体育锻炼影响学习,甚至认为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学习成绩就差。有一部分家长甚至非常反对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兴趣小组的训练,反对学生出去比赛,觉得这些都会影响学习,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降。渐渐地,学生误解体育课的目标,忽略体育这门学科。其实,这些观念都是对体育教学的误解,只是肤浅地对体育加以定位,并没有理解体育运动的深刻含义,没有对体育教学的功能与本质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体育教学有其特殊性,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起的诸多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自古以来,体育与军事就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从这一角度看,我们就会明白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有什么作用。一个班集体,树立不了集体意识,组织纪律性不强,集体荣誉感淡薄,这样的班集体在体育教学方面会有什么效果呢?恐怕连最基本的队形都难以保证。而这些难道不是一个学生最基本的品德吗?因此,要搞好体育教学,就必须有较强的组织、纪律保证,这就给体育教学一个无形的任务,那就是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让他们在此过程中建立起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让其感受到体育不只是锻炼身体,与他们的养成教育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规范学生运动习惯,渗透德育功能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好的习惯是我们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个人都存在惰性和欲望。当我们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只要与我们的兴趣、利益、目标没有什么直接联系,那么,我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惰性所替代。所以,在学生没有充分理解体育教育对自身养成教育所起的作用时,体育课就必须有相关的纪律来约束学生,这样才能保证每节体育课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当然,我们应该宽容学生,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有句话说得好:“松是害,严是爱。”因此,体育教师在爱护、关心学生的前提下,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对违纪、拖拉、上课精神不振的学生都要进行及时可行的教育,采取合理的引导措施。

骆秉全认为:“教学艺术不仅包含了教学活动本身的各种技艺,而且包含教学活动中借用的专门艺术的表现手段和方法。这就是教学艺术的基本含义。”[1]体育教学中的每一项运动项目,每一种恰当的组织形式,都可以成为德育的载体。如在队列、队形的教学中,教师要统一指挥,注重观察每一位学生,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树立动作迅速、准确、行动一致的作风,逐渐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及团队合作意识;在50米×8往返跑运动中,要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挑战极限、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支撑跳跃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勇敢地完成动作,引导他们把山羊座看成前进中的困难,只有征服它,才能走向成功,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又能激发学生的勇气;在球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实现集体目标,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一个没有共同的目标、缺乏集体凝聚力的班级,就好比一团散沙,四处流散,班风肯定不会很好。所以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理所当然是所有教师工作的重点。在众多运动形式中,开展各项集体活动是增强集体凝聚力的最有效途径。集体凝聚力不仅仅在大型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在一些小事情上也反映出来。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升华德育功能

要想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对体育课认识更为全面,体育教师就应当从自身做起,让学生从内心佩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总结了这一道理。毛振明认为:“优秀的体育教师就是五种人优点的汇集,即:体育教师应有师傅们的敬业精神和言传身教的本领、有军人的精神和作风、有教师的素养和文化水准,有教练员的运动训练水平、有运动员的令人佩服的运动技能。”并提出找到知识与技能、“一专”与做“多能”,以及学的技能与教的技能的最佳结合点,即“黄金分割”点。[2]比如,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也有赏识教育。所谓赏识教育就是要真心热爱学生,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多给予学生鼓励、赞美,让学生置身于一种积极、主动、向上的情感之中。马克・吐温说:“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小学体育教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来代替单纯的说教,能使体育活动成为德育的真实载体。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更不能吝啬赞美之词。赞美是一种鼓励,赞美是一种肯定,赞美可以让平凡的生活变得美丽,赞美可以把人世间不协调的声音变成美妙的音乐,赞美可以激发人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也许一句小小的赞美,就能改变人的一生。

“言必信,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用爱心去呵护学生。因此,这就要求体育工作者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在教学实践中真正体现德育的实效性。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倾注爱心,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