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管理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学校管理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学校管理的问题

关于学校管理的问题范文1

1我国高校和国外高校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

发达国家的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模式有美国和英国两?N模式,其中美国的模式主要以中介组织为主,美国的教学评估活动由教育部认可的中介组织来认证,包括院校的认证和专业认证,政府也不参与评估的过程。而英国模式比较多元化,主要是民间组织、高等学校和政府共同参与管理,英国的教学模式更强调自身的教学质量,所有的教学评估活动都由学校完成而外部的评估只是对学校进行评估认证。目前我国的教育部也在积极的学习国内外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势,教育部对各高校有良好的引导作用,教育部应当引导国内的教育评估模式也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仅仅只由政府来完成评估认证。教育部也在新的教学评估活动中做出了要求:学校与自我评估为基准来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评估内容包括:专业认证评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监测、院校评估等,再结合政府,社会机构和学校建立起和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吻合的管理认证制度。新的教学评估体系,要注重建立学校自己的评估认证制度和和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部门要保证本科教学评估活动,就要对教育质量进行监控并且督促各高校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并且对各自院校进行定位,这与ISO9000指定的教学管理体系认证的管理目标相同,两者都是为了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加强对教学活动的监督,保证人才质量的培养。外界通常通过对本科教学的评估来鉴定本科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合格,相当于对本科学校进行了一次体检,体检的内容包括该校的教学管理体系是否适合当代的发展趋势、是否更有利于对人才的培养。

2我国高等院校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经常将ISO9000应用到各个教育领域,相比之下,我国将ISO9000族标准应用到教育领域时间较短,而且主要应用在各类职业教育领域、军事教育领域以及航海教育领域等。目前我国应用该标准的高校主要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而航海教育领域是应用该标准比较早、比较成熟的领域。

我国引进该标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该标准在西方教学体系中表现比较出色。比如我国的航海类高校引入该标准就是为了适应国际公约的要求。早在1995年国际海事组织就修订了国际公约并对相关教育培训机构明确提出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而我国在1997年就制定了相关规定,要求我国航海类的院校也必须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体系而且还要接受外界的审核。为此我国的航海类院校率先建立起了质量管理体系,从某种层面上讲ISO9000族标准对我国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航海类院校都把ISO9000族标准应用到了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之中,航海类的院校在培养学生的环节方遵照相应的管理方法确定各个过程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履行各个过程的职责权限,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3我国高等院校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3.1对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不足

在这套体系的运作下相关教师对该套体系却并不了解,没有发挥出该套体系的作用,很多教师对该管理体系甚至有认识误区。在中国有许多名牌大学并没有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来作为教学保障,但是这些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就非常高。一所好的大学可以没有基于ISO9000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必须有更符合自身情况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每个大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只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身体情况制定的,而且有健全的体系、能够保证高效的运行,这都算是一套非常优秀的质量管理体系,都能够保证对人才的培养。而且各个学校自己的教学质量管理体虽然在结构等方面不相同但是都有一致的规律性:各个高校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位自身的办学,有着一致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且都制定了相应的科学培养方案,并且建立了相应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制度;还保证了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加强教学评估活动包括自我评估和质量监控;能够及时的收集教学信息和学生或者教师对该套系统的反馈信息,进而改进教学计划;学校也有自己的保障机构来保证该制度的顺利实施。而外部的审核不过就是为了拿到几个证书,人才培养的质量不仅要靠学校内部的质量认证评估体系来认证,有时候必须要靠外部认证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只有当与外部进行比较的时候高校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利于高校进行自我修订。学校内部的审核通常是学校内部人员来找出相应问题,而外部审核就是请别人来为自己找出相应的问题。

3.2其实审核工作本身就是教条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审核工作就是一种浅层次的要求,只是根据相应的依据来做记录,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比较高的层次就要求看到执行的效果和是否立即生效。目前大部分教师对审核的理解还没有上升到比较高的层次。质量管理体系通常不注重教育的内容,只是强调教育规范化、程序化。但实际上,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也会促进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更能够保障人才的培养。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有些高校在执行教学管理体系时不注重创新、缺少创意,只是一成不变的按要求执行,这就是程序化问题比较严重的表现,比如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固定的事情不能够灵活地进转变,不能根据变化的情况调整自身的计划,因此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效益的弱化了。而且相关认证机构的评审人员也没有相应的教学经验导致执行能力不足,而且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审核的工作结果可能并不准确,导致审核工作的主要没有完全被发挥出来。

4关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对策

4.1保证教学质量

主要的两种手段其就是本科教学的评估,另外一个就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就是用来保障人才的培养,并且起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作用。高校只有真正理解了教、学、管三方面并且对相应的需求信息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够切身实地的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等。在实际执行中要整合相关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来获得更为客观的评价。

4.2高校应该注意加强二级教学单位质量管理

让教学管理活动和质量管理相结合,使管理的责任更加具体化,更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二级教学单位在培养人才管理方面的作用。另外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仅仅依靠外界的监督难以在真正意义上得到保证,真正的教学质量要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和学生将相应的信息反馈给学校管理人员,高校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教学计划调整,这种内部的反馈与评估才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然后再结合外部的评估,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就能得到不断的优化和改进。

关于学校管理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教育管理 价值取向

小学教育不仅是教育事业的起点和基石,同时也是决定教育事业大发展时期教育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而对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探究则是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问题。

一、 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概述

教育管理是国家对教育系统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的一系列活动,是管理者代表国家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高效率的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教育管理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教育管理包括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自身的管理工作,狭义的教育管理仅指教育行政管理,即教育行政机关对教育工作的管理,本文从狭义的角度探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问题。

价值既是一个哲学范畴,也是哲学之外的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以及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从语义分析的角度来考察价值这一概念,可以发现,价值是一个表征“偏好”的范畴,是用以表示事物所具有的意义,可以满足需要的功能和属性。价值是“值得希求的或美好的事物的概念,或者值得希求的或者美好的事物本身”,因此,对于价值的研究和确立是前提和基础。无论是一个社会的发展,还是一项具体的改革,都需要价值取向的引导,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是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样需要探究其价值取向。那么,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到底要秉承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才能够完成自身的使命,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呢?实践证明,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结合是小学教育管理应遵循的价值取向。

二、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主义价值取向

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科学主义价值取向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在西方,19 世纪末 20世纪初美国古典管理学家泰勒等人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20 世纪,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了科层组织理论,他们都强调有效的组织机构、周密的工作计划、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职责分工等科学主义精神,为管理工作奠定了科学主义的基础,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应遵循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这是由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身所决定的。首先,科学的管理方式重视科学量化的实证资料,通过量化工作能够更直观的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寻找合理的突破口。我们知道,科学的量化标准在教育管理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的教育调查,科学的教育统计,科学的教育测量工作,给管理者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是管理者制定政策,实施具体的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依据。实证主义方法是各个学科都十分看重的,是研究确实的知识,利用调查、统计、计算等具体方式,这些方式运用到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是科学主义的体现,是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

三、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

如上文所述,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是现阶段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以人本主义为价值取向。

首先,人本主义并非现代才有,在西方和我国传统中都有悠久的人本主义的历史。在西方,人本主义萌芽于古希腊罗马时代对人的教化,明朗于西方的文艺复,从 14 世纪开始,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价值的“人文主义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始并一直贯穿了整个西方的历史。①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代表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可以说是人本精神的最充分体现。“仁”的核心就是讲人,讲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也就是人要爱人,要有仁德,同样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进人 20 世纪,“以人为本”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认可,在管理范围内更是成为其内核,同时也必将成为小学教育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其次,人本主义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学校是以人为核心的组织,对这样的组织进行管理必须要洞悉人的本质,倡导以人为本,克服僵化的管理模式。人本主义在教育实践中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教育管理工作者在考量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业绩的时候,不能用教条的标准,要结合不同教师的特点,认真看待教师的工作。孔子有“因材施教”,管理工作者也可以进行“因材施管”,在不违背基本的教育原则的基础上,对一些可以用特殊教育方式进行有效教育的教师和学校组织以人性化的目光去管理,不能以教条的标准看待短期效果,同时也要支持教师和学校组织进行的人本主义教育方式。目前,小学教育中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在全国许多地方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例如内蒙古的罕台新教育小学的实验,②笔者认为这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是需要当地的教育管理部门在人本主义理念的指导下大力支持才能够取得成功的。最后,人本主义的价值追求和科学主义的价值追求一样,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单纯的追求人本主义,那会使得教育管理工作走向“无标准”的困境,这样的问题是需要科学主义的管理方式作为补充的。有学者把管理工作分为三个阶段,③即经验主义、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虽然这样的划分方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笔者认为,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彼此孤立的,也就是说,即使是现阶段强调人本主义的管理,也不能忽略经验方法的运用,更不能抛开科学主义的基础,人本主义应该以科学主义为基础,并且把经验方法纳入到科学主义之中,这样才能够使人本主义更加符合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综上所述,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要以科学主义为基础,以人本主义为主导,追求科学主义价值和人本主义价值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 杨其义. 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刍议[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03)

关于学校管理的问题范文3

一、职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

档案工作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视度不够的问题,这与人们档案意识薄弱具有较大的关系。在职业学校中,学校的领导和职员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上,而对档案管理工作较为忽视,意识不到档案工作对于学校各项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而且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没有明文的法规文件作为指导,使档案管理工作很难达到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档案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很大一部分职业学校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档案管理设施陈旧,设备不齐全。档案室不具体基本的档案保管要求,无法满足通风、防潮、防火等诸多档案保管的标准条件,导致所保管的档案存在着破损、发霉、虫蛀等情况。同时由于保管设备严重不足,所以档案存在着随处乱入的现象,给档案的安全埋下了严重的隐患。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专用的档案室,利用木箱来对档案进行存放,不仅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而且也使档案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三)管理工作体制不合理

通常情况下职业学校的教育档案管理工作都是由上级档案局来负责,但档案局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对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只是履行宏观指导的职责,但由于行业内每个单位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对于档案管理的科学指导和监督职能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四)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职业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往往是与人力资源合二为一的,不仅没有专门的制度和规划,而且也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职业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往往是兼职人员,不仅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且忙于其他工作,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较为忽视,导致管理工作仅仅是对档案的保管。

(五)缺乏有效的档案资料收集体系

由于职业学校从上到下对档案都缺乏足够的认识,更不注重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不仅各部分没有专人进行档案资料的收集,而且档案部门与各科室在工作中也很少进行沟通,各类活动档案人员很少参与,这样就导致收集工作无人进行管理,导致档案材料收集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二、提高职业学校档案管理水平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宣传,提高全体员工档案的意识

档案意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因此,首先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好《档案法》学习与宣传活动。通过学习与广泛宣传,使教职工能增强档案意识,形成人人重视档案,支持档案并自觉地维护学校档案工作。

(二)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网络和管理制度

要把学校档案工作做好,要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网络。学校应该成立档案工作小组,组长应该由校级领导担任,各科室的领导和综合档案室的管理员应该是组员,同时各科室还要设立一名兼职档案管理员。这样就从组织上保证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了管理网络,还要有健全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这样才能保证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建立文件材料整理归档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并监督实施,组织和协调学校各科室兼职档案员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三)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培养

学校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所以作为学校档案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而且还要熟练掌握档案专业知识,及时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更新,掌握最先进的档案管理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学校应该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利用多种形式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请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定期培养,实际指导,积极参加上级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和再教育学习,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升其责任心和使命感,从而使其能够据实立档。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从各校档案工作的共性与特殊性出发,广泛开展经验交流、学术研究和业务培训,改变以往职业教育学校档案工作任其发展、各自为政的状况。

(四)做好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档案工作是一项积累性工作,这首先需要档案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学校各类材料的收集和整理。综合档案室的档案工作者要加强宣传,密切保持与学校各科室、部门的联系,全方位收集学校本身产生的档案,同时,努力拓宽档案收集范围,挖掘档案资源。各科室的管理员特别要注重日常工作中及各项活动中各类材料的收集和整理,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后,要根据不同门类、不同载体按年度、类别分别整理归档。做好档案的编目、检索、编研工作,建立健全检索体系和档案文件汇编等参考资料,及时、系统、完整地提供档案。

关于学校管理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体育运动学校 文化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8-0167-02

我国正走在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道路上,体育事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中央高度重视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体育运动学校是“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有效模式,是体教一家的特色学校。体育运动学校大多从业余体校发展而来,一般涵盖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这两个教学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化学习主要以基础学科为主,是培养学生运动员文化素养与良好情操的关键时期。文化教学管理是体育运动学校管理的薄弱环节,长期存在一些影响学生运动员文化学习的问题。

一 当前体育运动学校文化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训矛盾严重

“学”指学生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学习,“训”指他们的专业运动训练,这两项技能的内在规律截然不同,运动员要有充足的精力投入才能掌握。但是学、训都需要占用时间,体校一般采取半天文化课教学、半天训练的时间分配,这意味着学生运动员比同龄孩子少一半的文化学习时间。在有比赛任务时,仅有的学习时间也会被占用,而在平时因为训练体能消耗大,文化课经常成为学员放松恢复体能的时间,没有饱满的精力可以投入文化学习。

体育运动学校对运动员的管理一般实行教练员负责制,教练员对学生的选材、输送、训练、生活一手抓。学生运动员的竞赛成绩成为衡量教练员工作业绩的主要标准,教练员往往注重给学员灌输争金夺银的竞技目标,而对学员文化学习的关心则相对较少。

2.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目前,体育运动学校一般采用班级授课制,按照学生的年龄分班学习。由于学生运动员的选拔一般是通过教练员考核其运动成绩决定的,他们的文化成绩不在考查之列,往往同一年龄段的学员文化程度差距较大,采取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既不利于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教师的组织教学。

3.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根据国家统一课程标准制定,采用国家材,参加统一升学考试。这一学段的文化知识科目多、知识量大,学生运动员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全面掌握文化知识存在很大的困难,运动员通过升学考试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几率很低,而在运动员单招考试中仅考查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文化成绩。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一般还在沿用20世纪90年代的体育中专课程。课程设置偏向基础知识,比较沉闷,存在“多、繁、深、旧、难”等问题,而针对社会对人才需要及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特色课程很少开设。

二 加强体育运动学校文化教学管理的对策

1.提高对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在学校管理的模式中,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重训重学,两手抓,在教练、教师、学生心中树立学训并重的思想意识,明确教练员对学生文化学习的管理职责,教练员考核指标体系应与学生文化学习效果挂钩。世界著名运动训练学专家马特维耶夫指出:“未来运动成绩的增长主要不是靠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体能、技能,而是挖掘运动员的智慧。”而运动员的智慧来源于智能的培养和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支撑。这就需要学校加大思想教育工作力度,一方面要使教练员真正认识到学好文化基础课不仅有助于学生训练水平的提高,而且对学校的发展、对学生的前途也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要通过文化课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也认识到文化基础课对提高运动成绩和将来自己前途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作为学生重视文化课、认真学好文化基础课的动力。

2.提升师资水平,激发教师的创造力

体育运动学校属于事业办学,不像教育系统对教师培训管理有一套成熟的办法。师资水平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落实校内教师进修制度,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制度,支持面向社会聘请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

鼓励教师研究编制符合校情、生情的校本教材,并探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设置,在涵盖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把体育营销、休闲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体育相关产业知识融入其中。在教学中,坚持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出发,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设高效课堂。

3.明确目标,营造学习氛围

正确的奋斗目标是前进的动力,明确的目标犹如夜航中的灯塔,它能给我们引路。运动员们大多在训练上具有明确的目

标,要在各项体育赛事中争金夺银,因此,在训练场上刻苦训练、无怨无悔;而对于文化课,却认为自己通过体育成材,不需要学习文化知识,甚至有些运动员认为不需要读书,只要运动员等级上去了自然就会被保送大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

氛围是重要的教育力量。大家都重视学习,共同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可以促进文化学习的开展。可以搞学习竞赛,让运动员们你追我赶,以有知识文化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运动员一般好胜心较强,竞赛的效果会比较好。在校园中还可以通过设立宣传标语、主题海报、读书角等,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还可以充分发挥教练、教师、学校、班集体的力量来营造积极向学的教育氛围。

4.完善考试制度,创新激励机制

体育运动学校学生运动员比普通学校的学生学习负担更重,承担双重学习任务。教师在对他们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查时,应借鉴而不能完全套用普通学校的考试方式,应适当降低考试的难度,给予他们能够驾驭文化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励他们学好文化知识的信心。把文化考试成绩作为选材和输送的一个参考指标,给学生增加自觉学习的压力。对于文化成绩优异的运动员应给予奖励,给其他运动员树立榜样。对于每一位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表现和学习成绩的变化进行及时评价,帮助进步的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成绩,激励其努力学习;给退步的学生敲敲警钟,让其迎头赶上。好的考试激励评价制度可以督促学生不断追求攀登知识的顶峰。

综上所述,体育运动学校的文化教学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针对具体问题采用多种管理手段发挥教练、教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董晓青.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文化课厌学分析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18)

关于学校管理的问题范文5

近年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地区差异,这种发展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乡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基于这一思想,体、音、美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

此外,乡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一位思想活跃、又有一定体育爱好和体育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体育课;反之,孩子对体育活动的渴望也就成了奢侈品,这对于无数渴望运动、爱好体育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2.体育师资缺乏并质量堪忧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体育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据对某县中小学校的调查显示,仅有73%的中学和45%的中心小学配备有专职体育教师,在全部体育教师中,毕业于相关专业的又仅占体育教师总数的33%,即使这一部分人,为考核工作实绩及晋职评优的需要,又有近半数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体育只是兼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3.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

4.教学不规范

不少乡村教师,尤其体音美老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针对我国乡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生活在广阔农村的乡村学生,时时处于大自然这一活动大空间内,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城市学生所不及的,一些乡村民间体育活动更是锻炼身心的独特武器。

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教师,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件的体育教师,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在岗体育教师更应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让校园内你呼我喊,你追我赶,处处出现体育氛围。

3.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铁环、山羊、轮胎等)。

关于学校管理的问题范文6

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何实施呢?我根据自己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小组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课前预习阶段,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上下工夫

在课前的预习中,我常常在学生自主预习、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四人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听读。假设组内有四个学生,A,B,C,D,可让其中一位先读,读的时候,其他成员按诵读要求认真听他是否读准字音,是否读清句读,是否读好重音,是否读出语气、语调。还可以让A读给B听,B读给C听,C读给D听,然后叫D读给A听,即:A—B—C—D—A。这样循环读,占用学生的时间不多,却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读的参与度,从而让学生能读通读顺课文,为下一步的学习扫清障碍。

二、疏通文意阶段,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听边记

课前预习时,学生已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到课堂学习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小组内成员结合书下注释相互交流,疏通课文字词句的大意。一人讲一句,其他同学听,注意随时校正和补充。听的时候,学生要随时提出自己的理解,并能说明其依据,所有同学要记下组内的讨论成果。遇到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时,可以大家讨论出最终的结果,实在解决不了时,可以举手向老师求援,也可以记下来,等小组交流结束、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组内交流结束后,全班交流汇报组内的讨论成果,先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所有学生都认真听,了解别的小组学习时遇到的困难是否跟自己小组一致,看看自己小组的劳动成果对其他小组的学习是否有帮助。在此基础上,交流组内学习的成果时,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播,引导学生特别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重点文言现象;对复杂的语句的翻译进行强调。这样引导学生认真听和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甚至激烈的争论。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就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转贴于

三、探究文本内容阶段,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思

课堂上探究文本内容时,可在自我学习和组内交流的基础上再以小组为单位,提出自己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其他小组的同学予以解答。在此阶段,教师也要抛出自己预设的有一定梯度的问题,以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理解课文,获得体验;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有自己的创意,不能是那种教辅资料上一翻就能找到答案的。例如,我在教学《黔之驴》一文时,就提出了“虎是怎样吃掉驴的?”,鼓励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虎与驴之间的力量对比与变化,学生再读课文后以小组为单位很快找出从开始的“虎惧驴”,到“虎疑驴”,到“虎探驴”,再到“虎吃驴”。这样很顺利地完成了课文重点和难点的教学。

四、拓展提高阶段,重点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