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可视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可视化范文1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这时,可视化管理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可视化管理是指利用IT系统,让管理者有效掌握企业信息,实现管理上的透明化与可视化。可视化管理能让企业的流程更加直观,使企业内部的信息实现可视化,并能得到更有效的传达,从而实现管理的透明化。
因此,作为一种全新理念,标签打印机的出现为可视化管理做出了一份贡献。
比如文件柜上的标签、文档夹上的标签、生产线上的产品、机房的线缆、固定资产上的标签等,都能帮助我们对文件、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在需要某个文件或物品的时候能迅速地找到,从而提高效率。
管理和生产相结合
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融合,之前不少CIO认为车间生产和信息部门无关的观念正在慢慢发生着改变。可视化管理是生产车间的基础管理工程,可视化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效率、成本、质量、安全等管理因素。目前很多制造型企业,企业在飞速发展,员工人数在迅猛增加,但现场的基础管理水平总是滞后。有的企业对现场管理极不重视,没有投入太多的管理精力在生产现场,尽管接单能力强,但还是没法满足客户要求,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车间现场可视化管理水平不高,导致要找的东西总难找到,车间现场标识管理混乱,易发生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这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随着企业生产现场规范化管理和5S管理(5S管理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为内容的管理)的推行,可视化管理在生产现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这其中,颜色的应用是可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件管理方面,有大量的小零件、部件,或是类似的零件放在同一个货架上,工人很容易拿错。如果标识清晰、颜色分明、编码正确,就不会产生这样的差错。
兄弟(中国)商业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P&s事业部长尹炳新举例说,有一家制造汽车座椅的企业,在流水线作业的时候,到了固定位置以后工人只要按一下鼠标键,就可以打印出相应的序号标签,直接贴在座椅上。并且打印出来的条码可以追溯到生产终端,直接连接到数据库。
“标签打印机可以直接连接到ERP系统,通过数据库连接以后直接打印,不仅可以省去很多编辑标签的时间,而且可以降低编辑标签的差错率,因为它是直接从数据库里面提取数据,不存在输入的错误,所以废标签率也非常低,几乎不会产生废标签。”尹炳新补充道。
管理固定资产
很多用户布设机房时,所选择的设备和各项配备都是一流的,但是组建起来的机房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网速慢、信息弱,有的时候甚至还会丢失数据。其实问题出在小小的线缆上,线缆之间的连接差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络的性能。相对于机房的整体布局以及局域网络的整体建设来讲,线缆是渺小的。相对于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大件产品来讲,线缆的费用也是微不足道的。但线缆虽小,却是“秤砣小,拨千斤”。可见,各种线缆标识清晰对机房的建设是不可忽视的。
固定资产可视化范文2
关键词:智慧校园;BIM技术;管理系统;大数据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226
0 引言
“智慧校园”是校园大数据下的必然结果,它的智慧体现在智慧的学习环境、智慧的学生管理、智慧的生活方式等,体现在自动监控学校安全;智能的签到、考勤系统;无人监管的智能图书借阅系统;智能化管理办公设备、仪器。总之,就是开发一个智能化的校园运行、维护管理协作系统,有效的使校园可以智能、环保、稳定、安全等运行,并且共享校园大数据,实现更合理、更准确、更全面的只能校园管理系统,从而提高校园的各职部门的管理效率,降低校园管理经济成本。以BIM应用技术为载体构建整体数据共享平台,能够进行三维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查询、应用,并充分结合在有机管理的校园建筑和结构系统的信息数据,实现快速查询,统筹管理,降低校园管理难点,降低管理的经济成本[2]。
1 BIM技术与智慧校园管理
根据智慧校园中建(构)筑物自身的管理规则,结合BIM应用技术,我们可以模拟现实的对象实现管理计划。智慧校园集成BIM技术应用管理系统,可以很好对每一个R到行有效管理,进而实现综合管理,科学分类,这样我们可以提供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管理方法,避免专业造成的碰撞、矛盾问题[3]。
2 智慧校园管理主要内容
智慧校园是指以大数据下的物联网为根本的智能化的校园教学、科研与生活相结合,以各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环境,集成所有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教学、学习、安全管理与校园生活环境进行全面融为一体。实施步骤为将带有传感器的安装到学生教室、停车场、办公室等,形成共享的“物联网”,然后使用数据云计算和超级计算机的“物联网”和“软件共享平台”进行数据信息的整合,从而将科研工作、学生管理、生活与学习等和校园的基础设施的有效统一。
3 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开发模式
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在开发过程中以运营、维护管理为主要目的,结合BIM技术的优势,整合校园的数据实现共享,分析、统计、预测校园管理的数据及信息,进而为决策提供辅助管理依据,从而进行学校全面动态的管理。
3.1 系统设计、开发目标
通过对系统的需求分析,智慧校园运营、维护管理系统以“智慧化”为核心,使用方便为宗旨,兼顾校园的所有管理、行政部门,将本系统的设计、开发目标简单总结如下:
(1)为了使学校大数据实现共享统一管理、应用,开发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数据库;
(2)建立三维空间数据服务与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微信、校内通等访问模式加大服务力度,增强三维现实服务种类,改变传统的学校综合管理的方式;
(3)建立智能监控网络,组建行动指令执行小分队,建立实时、快速反应高清视频监控设备;
(4)对学校供电设施、消防设施、运动设施等进行集中集成管理,形成高效、舒适的“智慧节能”系统;
(5)为了加强对实验设备、生活设备等有效、科学的管理,开发一个功能齐全的校存资产、设备管理系统。
3.2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BIM技术校园主要基于校园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核心的维修管理系统,配置必要的设备联通局域网,开发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生态、地理空间数据生态、资产高效管理生态、安全信息互操作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创造信息资源共享的数据平台和集成数据共享环境;开发一个统一的、高标准化的安全体系、管理效率体制及有效的运行体质,保证运行、维护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3.3 系统各项功能
(1)三维可视化漫游。通过开发的系统使用户能直观、真实快捷以可视化漫游的方式查看学校内部的任意位置,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浏览,提取用户的兴趣点,并且结合VR可视技术,使得用户对学校管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2)建筑信息查询。建筑信息查询的分类管理教学大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其他建筑等真实的呈现在三维视觉场景中。人们可以观看任何一个建(构)筑物的三维视觉场景,它可以展现出建(构)筑物的外观、材料、用途和其他相关信息,促进每个建筑实现可视化的应用、管理。
(3)资产管理查询。三维数据的可视化可以带来资产管理的可视化,制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的信息技术,通过系统集成技术的可以无缝集成的三维模型与业务流程,资产统计、管理部门可以把握整个资产购买、修理、更换直至彻底报废的全过程,采购、使用和维护,一个统一的跟踪,增加校园设备的使用周期与效率,减少学校的资产管理与维护经济成本。
(4)遮挡工程查询。BIM应用技术将学校内部所有的遮挡工程都会以三维可视化数据模型的保真的现实出来,进而复杂工作简单化,提高遮挡工程的管理效率,更能解决图纸看不懂的困局。在现有三维数据模型中,直接可以提取现有的管道线路信息,如管道使用的材料、使用年限等。
4 结论
BIM技术运行、维护管理系统是智慧校园的发展的前提,也是研究的核心所在。通过分析及总结发现:运营、维护系统需要对学校建筑、教学、运行设备等状态进行实时的信息查询、管理,为决策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提高管理效率,节约了管理的成本[4]。同时对系统开发提出了概念性的框架,展现了系统实现的三维可视化漫游、建筑信息的查询、资产管理以及遮挡工程的查询等功能。在智慧校园大数据下,建立运营、维护管理系统数据库,对办公文档、资产清单、档案材料等相关资料进行有机管理,真正实现校园的“智慧化”。
参考文献:
[1]陈晓.基于BIM的校园运维管理系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2]曹慧文.基于三维技术的电厂基建管理系统的开发[D].华化电力大学,2014.
固定资产可视化范文3
关键词:民机设计;数字化技术;三维模型设计;可视化后处理;数字化平面艺术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4-6029-03
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Civil Aircraft Design
LIU Ning
(Shanghai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200232, China)
Abstract: To analyze digital technology in respect of virtual reality,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visualized post-processing, digitalized management platform.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digital technology brings new research method and way of working to the progress of design,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and marketing. It also brings the process rationality, humanity and efficiency. Civil aircraft,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high-end product, shows the future of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greatest value of civil aircraft is marketing promotion, recognition and reputation by customs and clients. These are the keys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Key words: civil aircraft design; digital technology; virtual reality;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visualized post-processing; digital graphic art and design
1 数字化技术的定义
数字化技术指在一定的硬件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软件的运算方式来实现产品的设计研发、可视化术分析、虚拟产品展示等过程。这种过程可以简单称之为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其丰富全面的功能在航空航天、科技、制造、多媒体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国内外航空业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2.1 国外数字化发展现状
国外数字化技术是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CAD/CAE/CAM等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它主要以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协同平台管理、虚拟现实等技术为主要标志,促进了传统工作模式到数字化工作模式的根本性转变。随着产品制造模式的变化,这种工作模式在国外民机设计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和硬件成本。
2.2 国内数字化发展现状
国内航空业近年逐渐开始应用数字化技术,经过近数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虚拟现实技术: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三维模型的可视化、建立数字样机。在详细设计阶段进行结构件和部分系统件的三维数字模型、预装配、干涉检查与运动模拟效果,并利用渲染技术体现了产品的外形轮廓、材质的表达、环境的渲染等。模拟效果逼真。
3)数字化管理平台:绝大多数飞机制造企业引进了产品数据管理(PDM)平台。部分企业还制定了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标准。
4)在数字化技术推广应用:各航空企业对数字化设备均有着较大的投入,从整个行业来看,数字化类固定资产已占到固定资产原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工作站、服务器已达几千台;CAD等各类软件已达千余套;数控设备五百余台;产品数据管理(PDM)终端用户超过500个。
5)以数字化技术为前提的数字化艺术: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如Pro Engineer、Caxa、Alias studio、Maya等),展示了优美的飞机外形、优雅的飞行姿态、美观的喷涂设计等。利用三维软件结合虚拟现实软件(如Division Mockup)对飞机的内部结构、管路、电气等的设计情况进行分析、利用数字化平面设计软件展现飞机舒适的内饰环境和美轮美奂的灯光效果等。这种全新的视觉效果对飞机的宣传工作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虚拟现实技术
3.1 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
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 是一种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它通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共同实现。虚拟现实是在虚拟的数字空间中模拟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这是现实世界的事物在数字空间中的可视化和感官化的表现。
3.2 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
1)Immersion(沉浸感)、Interaction(交互性):对于产品展示,传统表现模式无疑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条件的束缚。而想要在真实产品前就可以评估其设计的合理性,需要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将是十分巨大的,而虚拟展示设计具有感官上的真实性的特点。一个受测试者置身其中,通过操作一定的设备如手套、头盔、立体眼镜等,不仅能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其交互性使用户有着强烈的主动式的体验。在人工虚拟建成的数字世界中,用户的得到了类似置身实际场景的真实体验。
2)准确性:虚拟的展示设计一般通过纯数字化、模型化、图表化的来展示。依托于数据生成的模型、数据结果保证了可视化结果的准确性。各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通过行业认可的计算手段进行数据计算、分析。通过可视化分析结果,分析产品设计的合理性。例如飞机模型展示、模拟装配、场景展示,使研发工作人员及市场研究人员对飞机的设计的进展情况有着充分的了解,可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设计人员节省了繁琐的人工劳动。
3.3 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趋势
如今,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成为数字技术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也是目前信息技术产业的热点之一。全世界很多发达国家虚拟现实技术在很多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将从借助外部设备式的被动立体实现裸眼式的主动立体,效果将更加逼真、运算过程更加迅速;利用全球协作,将轻松做到分地实时渲染、数据同步更新。目前已有国内航空企业开始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研发设计、技术分析。如Division Mockup。
4 数字化三维建模技术
4.1 数字化建模技术定义
基于数字化模型的建模技术是由专业人员通过使用专业CAD/CAE/CAM技术的应用,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几何学以及自身的专业知识,搭建出物体的三维模型。三维建模技术给工程设计领域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帮助设计师从传统的、枯燥的绘图方式中解脱出来,设计师可以不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测量模型的尺寸、公差等设计特征本身,更好的理解和观察设计对象,优化产品设计。
4.2 数字化建模的原理
三维设计软件模块众多,覆盖面广泛,软件功能强大,界面友好、操作方便。软件提供最基本的单元几何造型模型库,如球体、圆柱、圆锥等。创立简单的零件,可通过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将其分解成若干基本体,再对基本体进行三维实体造型,之后再对其进行交、并、差等布尔运算,便可得出零件的三维实体模型。对于较复杂的图形,软件提供草图工具,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它先勾勒出截面,再拉伸出较复杂的几何形体。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要求,目前主要流行的几款三维设计软件基本都提供面片模块,该模块为设计人员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曲面设计工具。对于具有大块曲面的零件,设计师可以方便地对单个面或片体进行变形处理,以达到需要的曲面。
4.3 数字化建模的应用
三维数字化模型可以更准确地对产品的数据进行定义,帮助相关专业人员对产品设计进行评估,并行地完成相关工作。更重要的是三维数字模型可以实现产品信息的数字量传递,直接作为制造加工的依据。
如今的航空领域,数字化技术中的建模技术已经应用的非常广泛。利用CAD软件,飞机的设计完全可以实现无纸化设计。为民机研发设计人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三维数字化模型同样可以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它是产品设计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图1、图2所示。
5 工程可视化后处理软件
5.1 可视化后处理软件
目前在航空领域可视化后处理软件有很多。其中Ensight为其中之一,它是一套适用于各种工程和科学的后处理与计算结果可视化与协同软件。在工业、科研、产品设计等领域应用广泛。可支持各种类型的工程分析数据。全球众多工程师、科学家及科研工作者都使用其来查看、理解、交流各种计算机处理数据结果。可处理百万甚至上亿的结点单元,具有并行处理与渲染的优势,并支持VR 系统环境以及实时协同等功能。通过Ensight可以将模拟计算飞机各种运算的数据进行可视化。
5.2 可视化后处理软件的特点
1)支持图形质量和输出选择
2)动画功能
3)不限制的脚本实现批处理模式
4)虚拟现实的功适合演示
5)深度的右键单击选项,能够交互操作视图
5.3 可视化后处理软件的应用
可视化后处理软件在航空业的起步较晚,在汽车行业,后处理软件已较多的运动在气动外形分析、动力分析等方面。国内航空业已有企业利用可视化后处理软件对飞机设计的进行计算、分析(如图4)。今后可视化后处理软件将越来越多的应用航空领域。
6 数字化管理平台
目前国内航空业主流的数字化平台品包括PTC公司和法国Dassault Systemes公司的PLM系统。其中美国PTC公司的产品是基于Windchill内核技术,该平台的主要作用是管理飞机产品数据及流程,用于进行主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有实现在线协同设计等,该公司具备多年丰富的技术积淀和航空领域项目实施经验,全球很多航空企业是其合作伙伴。VPM是基于ENOVIA技术,用于管理飞机初步设计阶段的数模,与CATIA的无缝集成,是其在全球航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达索为各种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施数字化战略。ENOVIA专注于帮助企业管理数字化产品、流程和资源的综合性模型、协作模型及分布式模型。其核心优势主要是在数字化制造解决方案,不仅仅提供了生产过程的仿真,同时还提供了车间和生产线的仿真,人机工程等。
6.1 PLM产品的发展趋势
1)进一步和CAD/CAM集成实现数字化生命周期管理;2)贯穿从市场开发到后续产品运维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管理;3)进一步加强PLM产品研发和SCM供应链管理两大核心业务的集成和协同;4)真正的将前端的市场和产品规划,组合计划过程和后续的产品研发集成起来。
7 数字化平面艺术
如今,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被运用在平面设计上,电子数码产品、多媒体产业、电子信息处理系统成为新技术的核心,平面设计成为数字化革命的实验田之一。数字化的平面技术带了艺术形式的新的表达形式,产生了数字化的平面艺术。
在航空领域飞机的外观和内饰中,平面设计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飞机的外观形象在飞机的宣传和销售过程中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国内以往整体效果偏向保守稳重,而近年国内民机的飞机喷涂有了新的变化,如上海世博会期间东航公司的“世博号”喷涂,积极的运用了新颖的图案设计元素,给飞机的整体外观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内某支线客机的蓝色图案和红色彩虹主题图案,也分别象征了该型号飞机的大气和活力。给我国自主研发的飞机的宣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内饰方面,国产大型客机展示样机也同样大量的运用了平面设计元素。结合了中国祥云、龙的传统元素,搭配大气端庄的色彩,大型客机展示样机在2010年亮相珠海航展时,得到了国内外一致的好评。
8 结论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飞机的研制提供高效可靠的设计手段;提高了飞机设计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通过有效的平台管理,确保了研制过程的高效化、无纸化、保证了数据源的唯一;设计过程清晰可追溯,便于协调;通过工程可视化和后处理软件,测试产品零件的合理性,减少零件间的干涉;减少了因为设计不合理所造成的设计更改,缩短新机研制周期,节省飞机的研制成本;展现了飞机外观内饰的美学设计,提高了飞机的国内外知名度。
因此,数字化技术将有助于我国民机事业的发展。飞机的研发和制造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技术上,未来飞机研制的趋势将更多地运用数字化技术为之服务。在人力上,掌握数字化技术的人才将为飞机设计的研制周期、质量、安全性带来保证。
参考文献:
[1] 金江波.关于数字化设计艺术的载体、信息特性及其技术的关系[D].上海大学美术学院,2002.
[2] 潘云鹤,孙守迁.数字化艺术与设计研究进展[C].杭州:第五届国际CAID&CD会议,2003.
[3] 刘芒果.机械CAD三维设计的应用研究[J].煤矿机械,2005(9).
固定资产可视化范文4
一、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固定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很有必要。
首先,固定资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和价值关系到企业质量、发展规模、运营能力的高低,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工具,标志着企业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企业可能实现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是保证企业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基石。
其次,企业竞争力和发展战略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所具有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对固定资产的巨额投资上,因此,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价值对企业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固定资产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环境是保证企业发展硬件设施安全、减少资产流失和浪费、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和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的关键条件。
然而,尽管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以保证企业固定资产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和安全,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我国现阶段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面临着很多挑战。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保证固定资产运行的完好率、发挥固定资产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就要意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二、当前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情况不一,管理的严格性与完好性也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因此研究当前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对于发现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十分重要。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浅薄。当前,对固定资产的认识,大部分企业还是把它归于大宗物品,其可视化可触摸的特点让许多企业认为固定资产是不需要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对其的来源、使用进行管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企业固定资产常常被忽视。管理者应该意识到固定资产大多是企业耗费巨资购进的使用周期较长的企业运营基础资产,对固定资产的不重视会导致企业盲目大批量购置,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激增和生产资源的浪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浅薄不仅是企业资产管理部门的弊端,更是企业发展规划部门、监管运营部门的失职,它阻碍了企业资产的合理配置与利用,造成企业员工对固定资产的肆意使用和挥霍,对企业发展极为不利。
2.缺乏较强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防范意识。固定资产投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严重制约了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固定资产投资应该严格按照企业实际情况和风投市场的评估预测进行相关操作,要及时核算固定资产价值,避免投资额度超过固定资产价值的最大限度,防止对固定资产的过度使用,减少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缩短使用周期。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保证固定资产投资按照规范规章制度进行。
3.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产能过剩。由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重复利用、价值再创造认识程度不够,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常常忽略固定资产的隐藏价值,甚至不能充分利用固定资产,造成固定资产闲置和浪费。与此同时,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往往出于对资产盈余和使用空间富足的考虑而大量购置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以备不时之需,这也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浪费。再加上企业产业结构升级不及时,对固定资产的利用度不够,致使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产能过剩,这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4.企业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和对外提供担保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目前,很多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较低,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和对外提供担保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由于企业对投资对象和投资担保人的资产和信誉额度没有进行深入调查,只是根据当前市场的评测结果进行选择,缺乏规范的审查批准制度,便会导致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在做决策时受到不良社会现象的误导或欺骗。企业关于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机构不足,对经办审批对外投资和对外提供担保业务的相关工作人员的舞弊行为存在隐性纵容和失察的现象,这无疑会损害企业利益。另外,对外投资和对外提供担保业务的后续管理制度尚未建立或不健全,对投资对象和被担保人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也没有开展必要的跟踪调查,难以发现相关经办人员的异常情况,这也导致了企业经济利益的受损。
三、新时期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措施探讨
针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挑战,经济管理部门及相关工作机构应努力探索新时期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1.更新管理观念、做到人人参与管理。管理不只是领导的事情,更是企业每位员工的职责。要更新管理观念、做到人人参与管理。企业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固定资产在促进企业发展、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升企业发展潜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针对固定资产耗资巨大、使用周期长、价值具有可持续性等特点,在购置新的固定资产时,一定要经过企业资产管理专业人员、审核人员、发展规划人员等相关工作人员的严谨社会调查与充分论证,并严格按照固定资产购置办法操作,保证企业新增固定资产物尽其用,不浪费、足够用。同时,应该意识到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完善健全的管理操作规范,所牵涉的每一个管理及使用固定资产的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爱护家庭中的每一项资产,尤其是支撑企业稳步发展的基础资产――固定资产。
2.逐步构建固定资产集中采购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固定资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资产,决定着企业生产规模、经营范围、发展潜力及经济效益。固定资产应根据前期市场调查、企业发展规划、企业财务状况、企业发展现状等进行关联性分析和采购计划安排,应该严格按照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程序和业务流程来进行固定资产购置。要逐步构建固定资产集中采购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构成部分,应根据需要对其进行集中采购、统一管理,设立固定资产专项管理部门,加强固定资产及相关资产管理的联系,保证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管理与企业发展规划相一致。
3.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固定资产既然是一项资产,就具有资产应有的可投资、可保值增值、可价值再创造的特点。因此,对于固定资产,还可以按照一般资产的利用方法进行优化配置。比如在公司间进行固定资产的置换、在风投市场上对固定资产进行投资运作,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购置新增固定资产的资金数额,还可以增强企业生产能力、联系各企业的生产动力、进行各企业间的固定资产风险均摊,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发展。
4.建立固定资产使用保养制度。固定资产具有使用周期长、耗资巨大、维护技术要求高等特点,这就要求建立固定资产使用保养制度,以保证固定资产在有效的使用周期内尽可能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实现企业发展效益。对固定资产的保养,主要包括对固定资产的防灾防盗、修理维护、更新改造等,还要有相关规章制度限制对固定资产的过度消耗、随意拆迁、改建、买卖等,各职能部门要树立监督管理意识,切实保障企业固定资产按照企业发展要求进行合理规范的使用。
5.建立并实施计算机动态管理,以提高管理手段。固定资产的数量小、规模大、种类多的特点使得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复杂、手续多、计算程序繁琐,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或者简单的计算机数据登记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化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建立并实施计算机动态管理对提高管理手段意义重大。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时记录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并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和可操作性检测,是科学管理固定资产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固定资产可视化范文5
一、设备资产管理流程(图1)
电力企业的设备资产管理是以设备台账、设备图形和资产数据为基础,从设备采购、询价、定价、购买、入固定资产到设备的维修、退役和资产报废的全寿命周期管理。通过强化设备管理的业务模型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模型数据体系,实现业务从事务型处理向分析型处理转变,实现数据由流程中来,为决策服务;建立完善的设备评估分析体系。从设备入库到设备台账的建立,可为资产多维度统计分析提供数据;从人力成本、物资成本、其他费用成本对设备维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二、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
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遵循“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部实施”的原则。多套系统进行集成,充分发挥各自系统的优势。集成的系统既能实现数据共享,又避免重复工作。
1.设备招投标与采购管理:通过公开招标或邀标的方式,由不同供应商进行竞争性投标,确定最终中标供应商。设备招标管理包括项目申报、网上招投标、电子化评标、专家库等功能;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招投标效率,节约了招投标工作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电力企业设备采购有集中采购、自行采购等方式。设备采购管理包括采购申请维护及审批、采购申请分配及处理、询报价管理、框架协议管理、采购订单维护及审批。
2.设备台账管理:电力企业设备台账管理是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数据基础。通过PMS系统(电力生产管理系统)、GIS系统以及与ERP系统的集成,实现设备台账信息全面管理。对于新增设备,能够根据基建、技改项目建设过程和结果,联动产生设备台账;对于设备更新,能够根据技改、大修、检修和资产退役报废工作联动更新设备台账;设备台账集成设备缺陷信息、检修记录、财务信息、GIS地理图形信息等内容,并实现集成信息的同步更新。
3.设备维护管理:设备维护管理是整个电力企业设备管理的核心,设备维护以人力资源、设备台账、备件/工具,以作业指导书为各项工作的规范,以工单为中心载体来实现设备维护。设备维护主要分为纠正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两种:纠正性维护是被动维护,如缺陷报告、紧急抢修等直接生成工单或通过生产计划确认后生成工单;预防性维护是主动维护,如设备巡检、计划检修等通过生产计划生成工单,再通过工单安排物料、审批、执行、验收、结算分析等,完成设备的维护。设备维护管理可方便显示各种维护计划、设备缺陷及故障部位分析、更换备件情况,统计维护的各种费用以及维护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资源和工时情况。
4.设备运行管理:电力企业根据运行计划,建立设备运行日历,管理设备投运、设备正常运行、设备运行高峰、设备停役、设备复役、设备退役;通过对运行生产实时及历史数据的定期抽取、加工和分析,实现设备的优化运行。设备运行管理包括运行记录、值班管理等。
5.设备状态监测管理:设备状态监测管理信息化建设将提高电网隐患的排查能力,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电网稳定与安全生产水平。将设备状态监测与设备维修管理进行连接,依据监测分析结果进行预防维修决策,并为今后监测提供经验。
6.设备及备件的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提供集中储备的物流服务中心运作模式,也支持各直属公司、供电单位自有仓库的分散模式,以及供电单位相关部门小仓库的管理模式。库存管理采用条形码的方式,方便了设备及备件的出库管理。每天针对设备及备件的需求情况、进货情况以及与现有库存情况进行比较检查,能够动态、及时、准确的反映后续设备及备件的需求量。设备及备件的库存管理包括收货管理、发货管理、退料管理、库存盘点管理、废旧物资的库存管理和应急抢修物资的库存管理。
7.设备维护的外包合同管理:电力企业设备维护过程中因资质、实施力量、工期等因素考虑需外委进行维护施工或外包服务;设备维护外包主要包括:包清工和包工包料方式。根据实际签订的设备维护外包合同在ERP系统创建外包服务采购订单,根据合同签订情况在项目的某个阶段或完工时需进行工作量确认时,在系统中进行外包服务收货。
8.设备维护的资源管理:电力企业在进行设备维护时除了物料需求外,还会涉及到与维护相关的工具和人力资源需求,通过PMS系统和ERP系统集成实现每项维护作业的工具、人工安排和最终的人工工时的确认工作,以达到精细化的管理。
9.设备大修项目管理:电力企业设备大修项目管理将整个项目生命周期进行统一考虑、统筹安排,从项目的立项、设计、实施、物资、变更、完工等各个过程进行管理;集成项目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和财务管理模块。设备大修项目管理采用项目和细项的管理方式,大修项目是进行预算控制,是结合PMS系统和ERP系统中项目系统模块进行实现;大修细项作为大修项目计划的分解,是固定资产大修理检修计划制定,物资需求计划申报,外包施工合同签订,进度管理,费用报销,财务记账的基础。
10.设备维护的财务与成本管理:电力企业设备维护主要借助PMS系统与ERP系统的工单进行管理,其中工单主要实现维护过程中的估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发生的实际成本,通过每项维护任务与实际的设备进行关联,汇总出每个设备的维护成本,进行实际、估算和计划成本的分析。
11.设备管理的评价与智能分析:设备管理评价以各种监测、检测数据和巡检信息为数据来源,结合设备的历史资料,并考虑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对设备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将用户关心的数据、运行状况参数等,在经过统计、比较或计算后形成指标值,并以各种图形化形式显示给用户,如设备的运行状况、特殊设备容量、工单的处理情况、库存物资的消耗情况等以动态图表的形式表示。
12.EAM与ERP的集成: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各个阶段主要通过资产管理流程将资产管理系统中功能与ERP系统相关模块的功能结合进行管理。其中前期通过资产管理系统与ERP中项目系统模块进行管理,而资产采购则通过资产管理系统与物料管理模块进行管理。中期、后期通过资产管理系统与设备管理模块进行管理,而价值、固定资产卡片则通过资产管理系统与固定资产模块进行管理。
三、信息化建设效益
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通过流程的梳理、优化和重组,对于提升电力企业设备维护的水平、维护成本以及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有很大帮助。
1.提升企业生产的可靠性。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帮助电力企业对生产设备进行有效维护,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以保障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降低意外停机导致停电的概率,提高生产效率。
固定资产可视化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数据分析;决策支持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048-03
1、知识型企业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建设的背景
1.1 企业数据分析管理的现状
随着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业务系统数量不断增多且越来越成熟。各系统的不断运行,企业不可避免的面临着数据的几何增长,并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数据。传统的数据统计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对数据分析的需求。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需要实时掌握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企业核心数据的分析结果,以便为企业发展战略作出相应决策。如何能够整合各系统的数据,深入分析利用积累的数据,从中挖掘价值,提升业务洞察力,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1.2 企业数据分析建设目标
为了有效解决由于人工手动统计分析带来的效率低、易出错等问题,并且满足决策管理者对企业经营、财务等各方面情况能够实时了解和掌握,从而使决策管理者及时准确的作出相应决策,需要构建综合数据分析平台,从数据整理、数据分类、数据建模、数据分析、数据集成等各个环节进行规划、实施,实现企业数据统计分析在线化、实时化、权限管理规范化。本项目的总体建设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数据整合集中管理:以现有的业务系统为数据源,实现企业统一部署,建立统一数据结构、统一技术标准的主题数据库,搭建能力持续提升的数据管理分析基础环境,达到加工高效、响应快速、安全可靠、全院集中、质量管理、方便运维、过渡平稳的目标。
数据实时统计分析:利用BI工具完成综合数据分析平台的建设,将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以更为灵活、直观、可视化的方式展示,使用户快速、准确、方便地得到数据背后的知识。实现跨平台、跨系统的综合数据分析,并且提供丰富多样的数据展现形式。
权限管理规范化:实现规范化的权限管理,除了能够根据用户角色的不同实现功能操作范围、对象类型及应用组件等权限的控制,还能够实现数据级次权限的灵活控制。
2、知识型企业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建设的内涵
2.1 基本建设内容
依托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模块的数据积累,在已有报表的基础上,利用统一BI平台构建综合数据分析平台,构建领导驾驶舱、多维数据分析、即时分析等多种数据分析展现形式,为决策层、管理层提供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情况分析,有效的为企业决策管理者提供数据支持。
根据对业务现状的分析和了解,对综合数据分析平台的主题业务模型进行了规划和梳理,分为综合办公数据分析、经营管理数据分析、财务管理数据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分析、党群管理数据分析、科技管理数据分析、资产管理数据分析、质量安全数据分析、文控管理数据分析等九大主题业务。依据这九大主题模型,实现了跨平台、跨系统的综合数据分析,并且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数据展现形式和灵活、严密的权限管理机制。
2.2 创新点分析
跨平台、跨系统的综合数据分析:
通过跨平台、跨系统的在线化综合数据分析,实现了实时数据分析,代替传统的数据统计模式,大大提高了数据分析效率。
丰富多样的数据展现形式:
数据展现是要将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以更为灵活、直观、可视化的方式展示,使用户快速、准确、方便地得到数据背后的知识。系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数据展现形式,为决策管理人员提供领导驾驶舱、趋势图等高端数据展手段。使数据分析结果更加直观的反映企业经营、财务等各方面情况,为企业决策、领导层提供更加有力的决策支撑。
灵活、严密的权限管理机制:
支持灵活、严密的权限管理机制,实现了对应用组件、系统对象、系统功能及数据访问等多方面的权限控制。独创自动数据分级限定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数据仓库集中部署、分级应用的问题。
3、知识型企业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实施过程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本项目的里程碑的控制,本项目根据自然季度整体划分为4个阶段,项目周期为一年。
在四个季度的总体实施阶段下,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上可以进一步分解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项目的启动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完成实施动员、总体设计、实施组织机构建立以及源系统调研等工作。第二阶段为建模阶段,根据前期调研的结果,分别针对特定的业务域进行数据仓库的逻辑、物理建模。第三阶段为ETL阶段,我们根据数据建模形成的数据结构进行ETL流程设计,这时要将源系统与目标数据仓库的数据进行映射,再通过设计数据流将源系统中的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第四阶段是决策分析模型设计阶段,根据业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需要,通过多种技术将能够为决策提供支持的数据分析过程进行定义,最终通过门户的方式推送到每一个业务人员的工作台上。第五个阶段是上线推广阶段,通过以上实施过程后,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完成并上线使用。
3.1 项目启动阶段
3.1.1 需求调研与分析
1)业务需求分析:为了让综合数据分析平台能更好满足业务需求,必须充分调研业务用户的分析需求。首先,要深入研究、解读业务重点、报表模型、专项分析等素材;在此基础上,对业务、指标等业务概念进行梳理、归纳,并形成业务框架、重点查询、重点指标等框架性内容。
2)源数据分析:对抽取的数据源进行理解和梳理,明确需要进行数据抽取的业务数据库,梳理各数据源及目标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和指标口径,在需求分析完成后,形成《调研说明书》《需求规格说明书》等相关文档。
3.1.2 系统总体设计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系统总体架构设计、技术架构验证、设计方法论研究、重难点技术攻关、基础产品选型、整理《总体设计说明书》。
3.2 基础数据模型设计阶段
基础数据模型设计包括业务模型设计、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及物理模型设计四个阶段。系统的总体数据设计结构如下图:
3.2.1 业务模型设计
在业务建模阶段,主要任务是清楚划分各业务单元及分析要点,将整个业务划分成包括综合办公数据分析、经营管理数据分析、财务管理数据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分析、党纪工团管理数据分析、科技管理数据分析、资产管理数据分析、安全质量数据分析、文控管理数据分析等九大模块,根据这些模块,在每个业务主线内,考虑具体的业务主线内需要分析的业务主题。
3.2.2 概念模型设计
在业务建模阶段已经完全理清相应的业务范围和分析重点。概念模型设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进行业务概念的抽象,并确定各业务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
领域概念建模就是运用了实体建模法,从纷繁的业务表象背后通过实体建模法,抽象出实体,事件,说明等抽象的实体,从而找出业务表象后抽象实体问的相互的关联性,保证数据集市按照数据模型所能达到的一致性和关联性。通过概念模型设计,数据集市的模型已经被抽象成一个个的实体,模型的框架已经搭建完毕。
3.2.3 逻辑模型设计
逻辑模型设计的主要工作有:实例化每一个抽象的实体,例如:在上面的概念模型之后,我们需要对“机构”和“部门”等这些抽象实体进行实例化。主要是,我们需要考虑“机构”的属性包括那些,例如机构编号、机构类型、日期等等。找出抽象实体问的联系,并将其实例化。以“机构”这个概念为例,对于绩效考核要考虑这个概念,对于数据分析也要考虑这个概念等等。在逻辑模型设计阶段,主要考虑的是抽象实体的一些细致的属性。通过逻辑模型设计,才能够将整个概念模型完整串联成一个有机的实体,才能够完整的表达出业务的具体内涵及其关联性。
3.2.4 物理模型设计
物理模型设计主要的工作包括:生成创建表的脚本。不同的数据库平台可能生成不同的脚本。针对不同的数据库平台,进行一些相应的优化工作,针对数据集市的需要,按照维度建模的方法,生成事实表、维表等。针对ETL和元数据管理的需要,生成日志表等。经过物理建模阶段,整个模型已经全部完成,形成《设计说明书》
3.3 ETL流程设计与实施
ETL的过程是本项目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数据质量、准确性等等决策支持类系统的衡量指标都与ETL过程有直接的关系。ETL是通过将源系统中的数据清洗、转换和加载等流程使原有无序的源数据按照数据模型有机的整合,ETL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源系统业务数据加载至ODS数据层,第二个阶段则是将ODS数据层数据转换后加载到数据仓库的数据模型中。前一个过程实现了数据的物理集中,后一个过程完成了数据逻辑的整合。
ODS数据层只是数据物理上的集中,以及存储格式的转换(比如由SQLServer等统一转换为Oracle),数据本身并没有做清洗转换。所以,从宏观的角度看,本系统的ETL过程是采用了ELT的模式。即数据从业务系统抽取(E)出来,加载(L)至数据仓库,然后再做清洗和转换(T)。这样,业务范围内所有的数据应用完全基于ODS数据层,也与不会额外与业务系统进行交互。
3.4 数据分析模块开发
这个阶段,根据《设计说明书》中的内容,进入系统开发和测试阶段,实现系统从文字向实际成果的转化过程。实现了《技术需求分析说明书》中规定的需求,包括:开发应用程序、执行系统测试、编写用户手册。阶段提交文档:《技术手册》、《测试用例》、《测试报告》、《会议纪要》等。
3.5 平台推广上线使用
3.5.1 系统部署实施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的安装及配置、应用服务器的安装及配置、安装部署应用系统程序、统计报表制作与、查询与统计分析结果确认。
3.5.2 系统试运行
主要工作包括:试运行方案制定、软件修改完善、试点部门试运行总结、上线培训、系统正式上线推广。
4、知识型企业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实施效果
财务管理:预算、现金流、成本、利润等;
经营管理分析:合同收付费、投入产出比、利润分析、预警分析等;
人力资源及绩效考核管理:人员结构分析、考勤分析等。
固定资产管理:结构、占比趋势、折旧和损耗等;
4.1 财务管理
针对财务相关的,现金流、成本、绩效、会计报表等财务相关的业务,建设不同粒度的物理主题。重点进行对资金流计划、会计档案、成本绩效等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提供趋势分析、预算分析、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资金流向分析、执行情况分析等。
如下是资金与收支变动分析图:
4.2 经营管理分析
针对市场开发、合同、产值、收付费、票据、等经营指标进行管理和分析统计。并对这些指标分项目、分类别、分等级的进行同环比、占比、增幅分析。
同时提供历年趋势分析。可清晰了解,各时间段合同额、产值等经营指标的走势分析,以辅助领导进行下一步战略决策。
4.3 人力资源及绩效考核管理
4.3.1 人员结构分析
通过对人力资源基本信息进行分析,可用图形的形式,直接展示人力资源数量、类别、年龄结构、职位结构个占比,及趋势分析。
4.3.2 考勤分析
根据考勤数据以及标准班次情况对所有员工进行数据分析,以计算员工每天工作时间、迟到时间、旷工时间、请假、出差、培训等。决策层掌握企业全局考勤分析,管理层掌握本部门考勤分析,员工可查看本人考勤统计。
4.3.3 领导行程管理及基本情况分析
提供领导行程在线填报、领导行程基本情况在线分析等功能。领导可针对一个月的行程在线录入,并可在外出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在线修改,大大简化了领导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优化了管理模式。
4.4 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对材料、固资进行管理、分析和统计。分别会从材料、耗材、设备、等多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展示。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分类统计分析、固定资产占比分析、固定资产购置分析、固定资产折旧和损耗分析等。如下图,用领导驾驶舱的形式,展示设备的购置情况。
5、绪论
该成果自2010年6月开始调研同行业先进的管理方法、软件市场内先进的产品以及企业自身的现状及需求,并于2011年底规划系统架构并部署实施,截止2012年6月,已经形成涵盖人员信息、财务、固定资产、材料、经营、科技项目、质量管理、档案借阅管理、编码等十余类基础数据库,为业务流程提供数据支撑,通过业务系统的建设,在已有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形成业务数据库79个。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固资材料管理等多系统、跨平台的核心数据的多维度分析
1.取代原有的报表手工统计方式,实现数据分析在线化、实时化。
2.实现对企业数据的灵活展现,提供更为直观的领导驾驶舱、高端趋势图等展现方式,提高了数据分析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