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小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化学小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小知识

高中化学小知识范文1

一、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易诵。如从细口瓶中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操作歌诀:“掌向标签三指握,两口相对视线落。”“三指握”是指持试管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握紧试管:“视线落”是指倾倒液体时要观察试管内的液体量,以防倾倒过多。再如氨氧化法制硝酸可编如下歌诀:“加热催化氨氧化、一氨化氮水加热;一氧化氮再氧化,二氧化氮呈棕色;二氧化氮溶于水,要制硝酸就出来”。

二、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再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

三、会意记忆法

会意记忆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处理,然后去巧记。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因此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再如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一分为二”(分解反应)“合二为一”(化合反应)、“取而代之”(置换反应)、“相互交换”(复分解反应)。

四、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实验或概念用联想的方法进行记忆。联想法是带有验证性的记忆方法,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抓住问题特征,由此及彼发展联想。如记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可用实验联想,对比联想,再如将单质与化合物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来记忆:“由同(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化合物)。对于文字较少而又零乱的难以记忆的小问题要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奇特联想,如氢氧化钠的用途是: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上,可记为:“纸(织)上染了肥油”。

五、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挈须的骨架进行记忆。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检、装、夹、点、收、移、熄。”“检”指检查装置是否漏气;“装”指往试管里装药品;“夹”指把试管夹在铁架台上;“点”指点燃酒精灯;“收”指收集气体;“移”指把导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灭酒精灯。再如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

六、猜谜记忆法

猜谜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知识编成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生动形象幽默的谜语进行记忆。如记忆一氧化碳性质的谜语是:“左侧月儿弯,右侧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有毒无色味,还原又可燃。”

七、形象比喻记忆法

形象比喻记忆法就是借助于形象生动的比喻,把那些难记的概念形象化,用直观形象去记忆。如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这个问题是比较抽象的,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理解的。如果我们打这样个比方就可以理解了,也易于记忆了。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鹰等鸟比作能量高的电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鸟比作能量低的电子。能力高的鸟常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翔,能力低的鸟常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动。再如有机化学烯烃中有双键,易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乙烯发生聚合反应时生成聚乙烯,可形象地运用手插尹“C=C”和手拉手“-C-C-”作比喻,这样较易记祝总之,趣味记忆的方法很多,诸如图示记忆、归纳记忆、借曲填词记忆等。

高中化学小知识范文2

【关键词】高中化学 有效教学 见解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不少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某次考试,都感到试卷上的内容教师已反复讲解过,也布置学生做过相关的练习,卷面成绩应该会好,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令人感到失望。究其原因,就是教学效益不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 积极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多是以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绵绵无期”地听、课后“永无休止”地练,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教师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很少关心学生是不是也学得好了?事实证明: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感知的过程,囫囵吞枣,知识巩固率低;教师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进行强化训练,也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不起作用。因此教师要由课堂中的“演讲者”向 “总导演”角色过渡,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营造良好氛围,把微笑和鼓励带进课堂

微笑是教师永恒的魅力。教师面带笑容地出现在课堂上,以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可以给课堂带来生机,活跃课堂气氛。鼓励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和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学生更是如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善于用鼓励、赞扬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

三、做好课前准备,打造有效课堂基础

《孙子兵法》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备课的关键在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备知识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而备方法就是研究战略战术。另外,化学知识绝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或者单纯的线,它应该是网络式的,前后联系,内容丰富多彩。故教师备课时,不能仅限于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该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本节课的知识背景充分掌握,将局部的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来研究,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才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四、提倡合作学习,让学生走上讲台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总是觉得讲得越细越好,面面俱到,生怕漏讲一个知识点。其实这是对学生不信任的表现。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走上讲台,当当小老师,表现自己的才能。对表现突出的地方,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激励学生继续努力。然后,给其任务,以示信任,逐步推进,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逐步提高要求。最后,要引导其他学生评价,分组讨论补充。通过小组内外互动,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促进“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被“以学为主”的课堂所取代。

五、优化教学设计,挖掘实验的趣味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要充分挖掘实验本身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例如,Na2O2与H2O和CO2的反应可以设计成“滴水生火”和“吹气生火”的实验,再以问题为线索,力求实验与思维有机结合,问题层层递进,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之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习效果。又如,讲到Fe3+的性质时,可创设一个趣味性实验:取出一张宣纸,先用KSCN、C6H5OH、NaOH等无色溶液画上花瓣、叶子和枝干,然后用装有FeCl3溶液的喷壶向宣纸上一喷,立即出现了一幅水墨画――花瓣显红色,叶子呈紫色,枝干显红棕色。学生们顿感神奇,兴趣随即就被调动起来。再如,在进行“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教学时,可以演示把锌粒放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反应缓慢,当把铜丝插入稀硫酸中和纯锌粒接触,则反应加快。从此,我们可以看到补充这个实验的必要性。如果不做此实验,学生很可能错误的认为,金属锌越纯,在稀硫酸中反应越剧烈,而学生很难想象到当铜丝插入稀硫酸中和纯锌粒接触时反应会加剧。只有通过补充这个实验,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然后讲清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电化腐蚀的概念,归纳出电化腐蚀的一般规律。

六、强化实验活动,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一种手段,不仅在感官上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在能力上,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与推动作用。然而,有些演示实验,由于学生参与少等原因,因而收效甚差。这就要求教师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多动手实践,多做实验,做好实验,尽可能将一些传统的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通过分组实验,学生既能掌握课堂知识,又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不仅可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且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七、注重教学反思,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高中化学小知识范文3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课堂氛围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状态, 它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状态。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有较大的主动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生动形象的比喻运用在化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通过各种手段营造了好的学习氛围,则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应然而生了。联系生活实际,用化学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在课本上学会了不少知识,可是不一定会把它运用到生活中去。有很多的趣味现象、很多的问题,都可以用化学常识去解释、去解决。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化学应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把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体验到所学知识的用途,从而培养热爱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反馈,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按照反思性教学设计的模式,笔者在物质的量教学中进行了反思性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对于后反思修改阶段的反馈信息来源,笔者选择了三种渠道,即教师课堂情境回忆分析、学生访谈、同行教师听课评价。从笔者对学生的访谈内容和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学生能够掌握物质的量、质量、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以及摩尔质量同式量的关系,对阿伏伽德罗常数能有全面的认识,能说出它的标准和它的物理意义。在我和这些学生更深入的交流中,发现初中教材已经把式量的定义给删去,学生对这个名词不理解,但由于在课堂上笔者指出了具体微粒的式量和学生记忆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具有一致性,同时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很强,并没有给教学过程带来障碍。从同行的听课评价和集体的讨论建议中,笔者首先得到的是同行对这节课的极高评价,同时指出了两点细节问题,用语出现了一处欠妥的地方,笔者在说某微粒物质的量是1mol 时说成了一个摩尔。笔者在得到这些反馈信息后,通过课堂教学情境的再回忆和反思分析,认可了课堂比较成功,课堂实际效果冲破了显性目标的限制,达成了很多隐性目标。如学生积极的课堂参与意识、师生共创的良好课堂氛围、师生对成功和化学学习过程美的感受,但也认识到同行和学生指出的几点问题。在这一阶段,笔者将“式量”一词放在学生比较归纳1摩尔微粒的质量同微粒的式量关系时给出具体的定义:“微粒化学式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同时把规范课堂用语作为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三、有效组织课堂活动,提高化学课程实效性

成功的课堂是学生参与活动的课堂。活动课堂也是自主课堂的基本要求,没有学生的活动,就谈不上自主。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去经历、去探索、去发现;也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创造的快乐。成功的教师从不自导自演,而是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去说、去写、去听、去议、去试、去练、去想,根据课堂需要与学生实际水平不断改变活动内容与方式,用活动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始终兴趣盎然、乐在其中。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难以把握的也是学生的活动。可能大家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境:教师组织的课堂讨论或小组学习,表面上气氛热烈、讨论激烈,但仔细观察,会发现热闹形式下的乏味、空洞内容。很多教师可能会认为,只要分组就是在进行探究式合作学习,只要学生在动手操作就是在探究。其实不然,大家看一下普通的课堂讨论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于是学生便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几分钟后老师叫停,学生便立即停止讨论,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然后各组选代表上台发言,交流之后,教师归纳总结,公布正确答案,整个过程结束。可以看出,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根本没有留给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时间,只是在走程序化的模式。这样的活动流于形式,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进来,也没有真正受益。

四、培养实验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实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又能够为学生提供新的发现,自然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化学教师要通过化学实验、化学现象来验证所要学习的化学原理和规律,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在教学中,我们可将实验习题改为课堂实验、分组实验等等。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我们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化学的乐趣。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能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教师应调动一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让学生伴随兴趣而学习。

高中化学小知识范文4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有时会听到高中的教师朋友抱怨升入高中的学生底子太差,教起来太费劲;有时碰到以前毕业的学生,特别是高一的学生也说不能适应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时而感到非常困惑和迷茫。

我作为一名曾经担任高中化学教学,现在担任初中化学教学的一线教师,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因为要求的不同,所以在衔接上就会出现问题,那我们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可以做哪些工作,从而使之能更好地衔接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及对于初、高中知识如何有效衔接的思考,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述一二。

一、原子结构示意图――选学中的必学内容

原子结构示意图这部分内容出现在初中粤教版化学教材的知识视窗里,是课外阅读的内容。但是对于离子概念的理解,明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却是根本,所以在原子结构示意图这一部分的教学中不能因为其是阅读内容就将其忽略,当然在初中阶段我们也不能任意地拔高这部分内容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应详细地介绍前20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每一位同学都要能够熟练地画出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因为前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是很强的,对于初三的学生掌握起来是没有难度的,在我的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熟练地画出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而且有如此强的排布规律也让学生感到十分的神奇,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引出离子的概念时,粤教版化学教材中以NaCl的形成为例,(前提是明确钠原子和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通过其形成过程的分析,明确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有趋于稳定结构的趋势,明确电子的得失规律,进而明确离子的形成规律,“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明确原理才能明确常见离子的符号,便于理解性记忆。在书写常见的离子符号时,引导学生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进行分析,习惯成自然,使学生在书写离子符号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化合价――氧化还原反应的灵魂

初中阶段对于化合价的要求比较简单,虽然也要求记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并会计算化学式中某一元素的化合价,但因要求的比较低,所以大部分的同学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并没有牢固的掌握。而到高中之后一个重要的知识――氧化还原反应,要求学生必需能够迅速熟练地计算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化合价,而这个时候学生就感到这是一个知识的盲点。第一个问题突破不了,也就谈不上后面根据得失电子数目相等配平化学方程式了,这个重要的知识也就很难突破了。初中阶段我们不要求掌握化合价的概念,但对于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我们还是要让学生掌握的,这样学生到了高中之后才不会太吃力。所以我们在初三的教学中应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将化合价口诀铭记于心,并在练习中加强化学式中元素化合价的求算力度,使学生能够对化合价这一知识熟练掌握,在进入高中之后,能够将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重难点知识顺利突破。

三、离子――理解酸、碱、盐反应的根本

在溶液中,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向着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而由于在初中阶段对于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并没有从离子的角度进行分析,以至于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时不能理解其实质,也影响后续离子反应、强弱电解质及水解相关内容的学习。所以在初中酸、碱、盐这部分的教学中,应该渗透一些离子反应的知识,使学生先有一个概念,可以从离子的角度理解反应。

粤教版教材在引入酸碱的概念时,就是先讨论了几种溶液的导电性问题,进而明确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分析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引出酸和碱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使其明确盐的概念。只有明确了酸碱盐的分类依据,才能更好地理解酸碱盐的通性。

例如:在学习酸的通性时,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与活泼金属作用、与金属氧化物作用、与碱作用,要引导学生分析能发生这些反应的本质原因,是因为溶液中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进而使学生明确只要是强酸,不管是H2SO4还是HCl,HNO3除外,只要溶液中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就都具有酸的通性,这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高中化学小知识范文5

关键词:化学知识; 高效课堂; 记忆效果; 记忆方法; 教学质量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要求方大教师要打造高效课堂,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创新教学方法,激起学习兴趣,创造最佳的记忆状态,使学生易于记忆,牢固保持,提高化学知识的记忆效果。

那么,如何高效记忆化学知识呢?我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较为有效的记忆方法,现做一叙述,与大家分享。

一、口诀记忆法

口诀记忆法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易诵。如氨氧化法制硝酸可编如下口诀:“加热催化氨氧化、一氨化氮水加热;一氧化氮再氧化,二氧化氮呈棕色;二氧化氮溶于水,要制硝酸就出来”。再如:盐类的水解规律口诀是:“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口决记忆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起到化难为易,较为轻松的巩固掌握知识。像元素符号、化合价、溶解性表等都可以编成口诀来进行记忆。歌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确实可以用来帮助记忆,使你轻松愉快地巩固学习成果。

二、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贾盖那美驴,新蹄喜牵轻,统共一百斤。”意思是有一条美驴的名字叫贾盖,换了新蹄子就喜欢驮(牵)轻的货物,统计一下,才100斤。再如,记忆主族元素的名称:第via族:氧、硫、硒、碲、钋。可联想到:杨树和柳树都不宜生长在高山上,而喜欢生长在低坡洼地。由此谐音记忆为:“杨柳喜低坡”;第va族:氮、磷、砷、锑、铋。即可谐音为:“锻练身体毕”。第iva族:碳、硅、锗、锡、铅,可联想到: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若问炭多少钱?答:“炭贵这些钱”。

三、借助现象法

中学化学的学习内容经常接触到许多生活实际和自然现象。教师若能启发学生结合人们极为熟悉的日常现象来记忆某些有关知识,往往可以起到“一拍即印,一印即牢”的效果。如记忆氧气的物理性质,在学生已掌握了空气成分中有近1/5体积氧气后,提示学生:我们通常看不出空气的颜色、闻不出空气的气味(污染了的空气另当别论),学生则很自然地记住氧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再提示学生:人与用肺呼吸的多数动物不能长时在水中潜匿,而用鳃呼吸的动物却能生存于水中,学生又立即可记住氧气微溶于水这一物理性质。又如:从启开汽水、啤酒瓶塞后气泡溢溅、炎热的夏天池塘和水坑内常泛起气泡这样一些学生极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又可使学生牢记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力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四、会意记忆法

会意记忆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现象、方法或实验操作要领先进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处理,然后去巧记。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因此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又如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一分为二”(分解反应)“合二为一”(化合反应)、“取而代之”(置换反应)、“相互交换”(复分解反应)。再如Br2、I2的水溶液常因浓度的不同而显不同的颜色,学生不易记住,但溴水总离不了“橙”字,碘水总离不了“黄”字;在有机溶剂中Br2、I2的溶解度增大,颜色加深,溴溶在有机溶剂中溶液显“橙红”,碘溶在有机溶剂中溶液显“紫红”。所以可会意记作“溴橙碘黄水中藏,橙紫双红有机相。”这样,学生很快就能记住了。

五、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实验或概念用联想的方法进行记忆。联想法是带有验证性的记忆方法,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抓住问题特征,由此及彼发展联想。如记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可用实验联想,对比联想,又如可以把氧化还原反应联想记作“失升氧还,得降还氧”,即“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相应的物质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相应的物质是氧化剂”。这样,学生很容易记住,感觉学习起来轻松多了。

六、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挈须的骨架进行记忆。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缩略为:“写、拆、删、查”。“写”指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拆”指把化学方程式中能写成离子的物质拆开;“删”指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查”指检查一下写的是否正确。又如,实验药品的取用,可有机组合成要诀“三不”、“三要”。其中“三不”指不用手取,不用鼻嗅,不用嘴尝;“三要”指:液体倾倒时,标签要向手心,粉末要用药匙挖取,块状物要用镊子夹取。再如,钠与滴有酚酞的水反应现象可浓缩为:“浮、游、熔、声、红”;把硫酸的工业制法概括成“三阶段、三方程、三设备、三净化、三原理”就利于记忆。

七、猜谜记忆法

猜谜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知识编成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生动形象幽默的谜语进行记忆。如记忆一氧化碳性质的谜语是:“左侧月儿弯,右侧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有毒无色味,还原又可燃。”

八、形象比喻记忆法

形象比喻记忆法就是借助于形象生动的比喻,把那些难记的概念形象化,用直观形象去记忆。如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这个问题是比较抽象的,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理解的。如果我们打这样个比方就可以理解了,也易于记忆了。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鹰等鸟比作能量高的电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鸟比作能量低的电子。能力高的鸟常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翔,能力低的鸟常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动。这样较易记住。

九、归类记忆法

高中化学小知识范文6

【关键词】 课堂主动权 实验教学 课外活动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4-052-01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研究,就是在确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前提下,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教师必须要深刻领悟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精髓,有组织、有计划、创新式的去进行教学活动。

一、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教师占有的时间过多,甚至有时候满堂灌。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独特感悟、自由联想、自由表达的个性。显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一)重视课前教学设计。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设计结构和弹性化的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并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在课前就娴熟于心,不能简单的指望在课堂上靠自己的经验随机应变。

(二)改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传统关系,建立“教与学” 的有机整体。具体做法如下:

1. 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尤其是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咀嚼思考、自练自改的时间。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的方案,对方案进行评价。

2. 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倾听。教师上课时的注意力要时刻放在学生身上,认真地听学生讲,听学生争论,听学生评价并适时的予以点拨和点评,但占时要少。通过听,我发现学生真的多才多艺;通过听,我真的被他们思维的敏捷和睿智的回答所折服。

3. 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不要吝啬表扬学生。课堂上通过对学生及时正面的评价,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4. 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质疑的权利。课堂设计中就要体现和考虑学生的差异。只有师生之间有互相充分的尊重,学生在亲情般和朋友般的气氛中,思想才能变得大气成熟。

(三)注重课后的反馈和反思。在每天课堂的实践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及时地反馈回来,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集思广益共同找出办法解决,并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给与实践,感受自己作为课堂教学创造者的尊严与欢乐。

二、通过动手、动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亲身体会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过程。在高中阶段,我们可以把实验和生活相联系起来,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又安全、新奇、简单的实验来做。例如某地街上来了个江湖术士,骗人的把戏真是一流!挖上一个坑往里面倒水时,火光四射,仿佛出现了个火球!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知道自然界中有许多物质遇水燃烧爆炸的!像大家知道的活性金属钾、钠,它们在空气中燃烧在水中爆炸,非常危险!又如说“魔棒点灯”、“滴水生烟”、“烧不坏的手帕”等等。这些直观的实验现象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创作的乐趣,从而激起他们对实验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三、重视化学教学中的课外活动

化学课外活动课因其有较强的趣味性、自主性、灵活性、实践性等特点,吸引众多化学爱好者,并使爱好者有实现创新欲望的实践机会,有利于发现和培养化学创新人才。(1)指导阅读拓宽知识面。读化学科普读物,化学史、化学家传记等书籍,或观看录像、电影等。(2)开设课外实验激发兴趣。课外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趣味实验、设计实验、家庭简易小实验等;(3)组织学生撰写化学小论文、举办讲座、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化学素质。使之成为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在具体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兴趣,调动他们创造的欲望和动机。在显示本学科魅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

四、电脑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

电脑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电脑多媒体生动地展示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客观地演示错综复杂的化学变化,形象地演示变化多端的化学现象,动态地演示结构精巧的化学仪器装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化学的浓厚兴趣,改善课堂教学环境,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创造条件。在电脑多媒体课件设计上,利用电脑多媒体能把静态事物动态化,微观问题宏观化,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功能,帮助学生理解,来达到教学目的。采用电脑多媒体摸拟整个过程,以微观世界粒子的移动来揭示其变化实质,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产生这些现象的本质原因,从而以较高的效率深刻理解、掌握其内容。因此,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总之,由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处于积极动脑、动手、自己进行总结、探究发现新知识的氛围之中,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 参 考 资 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