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微课 高校英语 教学 应用探讨
前言
随着高校改革政策的深入实施,这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通过分析发现,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要深入探讨新型教学方法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微课是有别于传统教学形式的一种教学类型,是教师按照教学标准或实践指导书的要求,以视频录像为主要表达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某一知识点或难点内容的微小课程,或是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实践证明,微课教学方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应该积极结合教学环境与微课教学的特点进行相关应用措施的探索,进一步提高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水平。
一、微课的特点
1.时间短。视频是微课教学模式的主要表达方式,一般来说,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时间一般为40-50分钟,而微课所需要的时间仅仅为5-10分钟,这样时间的设置是根据相关科学研究所决定的。根据相应的科学研究表明,成人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在这十分钟内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不断提高其学习效率,一旦超过这一时间,人们的注意力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学习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的下降。
2.使用方便。微课视频一般只有5-10分钟,视频较为短小并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播放,这一特点直接决定了微课受众较广。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相关信息设备,例如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学生的电脑以及手机或是其他视频播放器等,都可以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
3.重点突出。通过上文我们已经知道,微课所需要的时间仅仅为5-10分钟,在进行视频制作的过程中,这就要求制作人员要将相应的教学内容融入其中,一般来说,教师往往会在这一视频中展现相关具体的案例或是实验操作,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重点突出相应的知识点,在制作过程中,就要求其内容短小、重点突出。利用这一教学方法的特点,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进行高度集中在知识点的讲解上,从而让学生一次性掌握这些重点的教学内容。
二、微课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微课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
1.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将这一课堂教学内容制作成相应的视频,并在课堂教学开始就进行播放,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这几分钟之内,更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剩余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知识的思考以及巩固。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高校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来达到以下目的:一是进行教学内容的导入;二是进行重点内容的讲述;三是进行课后习题的演练。通过这些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进行教学内容的构建,这不仅仅有利于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状态的全面掌握,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微课是以视频录像的形式进行呈现,不仅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资源,还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资源。随着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这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环境基础以及设备基础。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以及重点制作成相应的微课模式。通过学校内的网站,将这些视频传到校园网上去,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相关信息设备,例如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学生的电脑以及手机或是其他视频播放器等,都可以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通过这一方法,学生可以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反复的观看并进行理解,从而积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
3.教学资源进行共享。可以说,微课不仅仅是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成果的体现,同时,也是相应教师教学经验的表达。教师可以将相应的微课上传到网络平台上进行教学资源的分享。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其他内容的分享,例如,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成果、教学表达形式以及相应的教学技巧等。除此之外,对于年轻的英语教师而言,由于他们并不具备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进行相应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定的问题,这些教师就可以观看微课视频,从而寻找自身教学的不足,从而进行相互学习。
4.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通过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我们可以发现,在进行微课视频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就相当于将相关知识点进行在学习的过程。通过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方便教师进行知识的整合以及管理。同时,在这一教学方法应用过程中,还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技能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减少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是根据学生课后反映的情况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教师可以将相关问题进行记录,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的发展。
三、微课应用的局限性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发现进行微课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意识到这一教学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其教学效果不理想。现阶段,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用微课的主要模式还是停留在以课堂实录教学内容。但是由于相关视频的清晰度不高,这导致学生在进行观看的过程中较为费劲,这导致观看效果不佳。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仅仅是从真人授课换成了屏幕观赏而已。在进行微课设计之初我们所要表达的效果是想将声音、动画以及影像等多种表达方式引入到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但是,在进行相关视频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制作人员需要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这一技术水平并不是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师能够达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微课教学模式在高校中的应用。
四、高校英语教学中微课应用实践研究
为了进一步提高微课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促进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此,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教学环境以及所能够提供的实际条件,从而对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够进一步提高其有效性。
1.教师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微课制作。在进行微课教学模式应用的过程中,做好微课制作工作,是开展这一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在这一制作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世纪教学需求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的要求进行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微课选题问题。在进行选题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保证一课一题的方式,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所选择的课题必须与教学内容相符,不应该是无关紧要的内容,而应该是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以及难点问题,通过这样的选题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选题的合理性,进而积极提高微课制作的质量;二是合理安排英语教学内容。例如,我们在进行“Friendship”这一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将这一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视频可由亚里士多德的名言“A true friend is one soul in two bodies.”引出“All the Cabbie Had Was a Letter”的主题。接着就可以对生词进行分析。同时,还要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三是保证制作质量。做好微课制作工作,是开展微课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其设计方案进行内容的选择,从而为微课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
2.合理利用高校现有技术平台做好微课应用。在进行这一教学模式应用的过程中,为了不断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以及优点,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必须合理利用高校现有技术平台做好微课应用,其主要措施如下:一是积极做好高校网络建设工作。进行网络建设工作不仅仅是微课教学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是学校整体发展的必要要求,因此,高校相关部门必须重视网络建设的进行;二是教师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随着现代经济的,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去,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更是如此,因此,我们要重视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教室的应用,为微课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做好课堂教学与微课教学模式的互动工作。从实际教学情况而言,微课教学模式是辅助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虽然仅仅只是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其应用十分重要,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一教学模式的开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课堂教学以及微课之间的相互衔接以及互动,达到积极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采取一下相关措施:课堂教学与微课教学要实现同步。微课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辅助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与微课教学要实现同步。众所周知,英语教学内容知识点较多,对于一些不甚重要的知识点,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上教师进行讲述,然而对于一些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以及重点,教师不要进行讲解,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积极采用微课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将这些难点以及重点通过视频的方式表达出来,利用这一教学方法的特点,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进行高度集中在知识点的讲解上,从而让学生一次性掌握这些重点的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二是进行互补研究。在进行可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互补研究。例如,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灵活的应用教学方法进行补充,除此之外,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针对性的进行微课设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内接受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这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英语的整体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也是我国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该积极重视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在此,对微课教学模式的特点、应用意义、局限性以及实践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够能不断提高微课应用水平,促进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04):33-36.
[2]刘梅.浅谈“微课”及其在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129-131.
[3]赵飞,房思金.微课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06):88-89.
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范文2
1.1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远程教育正处于试点的起步阶段,国家层面上关于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体系仍然缺位。由于没有统一的、严格的质量规范要求,开展远程高等教育试点的各所高校,在开展远程教育中难免会遇到定位不清、方向不明的问题。加之自身条件的差异,也使得各高校在校外设立的学习中心质量参差不齐。可以说,质量保证体系的缺位导致了高校远程教育在软硬件条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都难以保证,最终影响到高校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
1.2教学监控与管理薄弱
从以上对高校远程教育特点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相比于课堂教学,远程教育对教学过程监控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招生、到培养、教学,到考核等所有的教学教育环节都离不开有力的监管,来确保教学过程各个因素的有机配合与有效运转。但目前由于我国高校远程教育仍处于探索的起步阶段,各方面都不成熟,在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方面仍没有建立起一套成熟的质量监控与管理体系,也最终导致了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成为了当前高校远程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这无疑会对我国高校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1.3教学理念落后
当前高校远程教育中,传统教学思想仍根深蒂固,深深地影响着远程教学实践,许多传统高等教育的痕迹仍然存在。首先是教学中重教轻学,教学中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听课、被动接受的角色,难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远程教学结果也以传统教学终极性考察为主,教师的授课内容紧绕考试方向,大大削弱了远程教育中强调的学生自主学习。而目前远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多只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网络呈现而已。所以说,虽然现代通信手段和技术大大改变了教学的形式与手段,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其次是重传授轻沟通,教学仅限于单向的灌输,学生对于沟通反馈的要求难以满足。在传统的面授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沟通大量存在。但在当前高校中的远程教育中,虽然突破了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但在教与学之间及时、广泛的双向沟通交流中却非常薄弱,学生的想法、疑惑得不到表达,对于学生的反馈也非常不足。另外,与传统教学一样,远程教育中重理论轻能力的问题也较为严重,仍然没有摆脱重理论轻能力的错误倾向,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考试评价环节中,都主要集中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考察,而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与考核却少之又少,实践教学也显得非常薄弱。
1.4教学支持和服务不到位
当前从事高校远程教育的工作者,多是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理念与思想没有应因远程教育的特点转变过来,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教学方式与内容等都没有完全顺应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特点、远程教育学习者的特殊需求而作出调整,导致远程教育中教学支持和服务严重不足。目前高校远程教育的现状是,不仅无法提供高标准、严要求的教学支持与服务,甚至连基本的教学支持和服务也严重缺失。如教师只负责讲授知识,对学生的疑惑及问题不及时回复甚至是不回复,对学生上交的作业不认真批改作出反馈,出现了问题不及时指出,降低考试标准,随意教学、不负责任的现象不时发生。可以说,教学支持和服务的不到位已严重影响了高校远程教学的质量,高校远程教育也难以达到人才培养应有的成效。
二、提高高校远程教育质量的建议
2.1建立远程教育统一的规范与指引
从制度层面制定统一的规范与指引,明确高校远程教育的定位与发展方向,从建设条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作出一定的规范,保证高校远程教育的有序开展。
2.2加强远程教育过程的管理
将质量管理贯彻到远程教育中各个环节,从招生、培养、教学,到考核都严格地实施教学过程质量管理,改变教学评价侧重于课程终结性测试结果的局面,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把教学过程的质量与课程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2.3树立与远程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念
因应远程教育的特点,树立远程教育工作者新型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建立起以学生为主导,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远程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各种便捷的服务,满足学生更多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同时,在远程教育中也应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促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及进行知识的有效转化与运用。
2.4提供完善的教学支持与服务
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高校教育;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214-01
高校领域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由辅导员担任,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培养的重要力量,对学生在价值观等方面影响较大。在全面提升高校教育成效的问题上,辅导员应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进行创新性改革。在培养综合性实用人才的过程中,辅导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结合社会发展形势,探索符合高校大学生发展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
一、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创新
在一些高校当中,部分辅导员资历较老,工作经验丰富,但其在了解社会发展状况上具有滞后性,在教学方式和理念的创新性上不具备足够的水平,导致其实际教育质量难以得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需要以社会发展为基础,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和当前学习基础进行创新,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社会事件相结合,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因为高校部分辅导员在创新方面的落后性,直接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且进而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作用,教学效率明显受到影响。
(二)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脱节的情况,且情况较为普遍,导致教学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失去思政教育的核心意义。其中,一些高校辅导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仅仅就事论事,不能将理论同时与实际事件进行结合,导致其教学过程日益出现亡羊补牢的情况,教学质量急剧下降。除此之外,辅导员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实践与理论脱节的教学方式可能导致学生对思政学科的学习热情下降,进而影响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本身包含大量理论性知识,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厌烦情绪,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如果不能实际将其与学生感兴趣的社会事件相结合,将明显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思想滞后
一些高校辅导员在思想上对思政教学工作不具有较高的重视度,主要原因为其对于思政教学工作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出现思想滞后性的主要原因集中在辅导员本身对思政学科教学工作的认识上。据调查,目前有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学工作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仅对学生的要求比较松懈,其对自身的日常教学工作也是如此,实际教学质量难以实现幅度上升。
二、改革措施
(一)培养创新意识
辅导员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水平直接决定其后期的教学表现。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全面实现高效辅导员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需要首先在创新意识上进行培养。社会的日益发展为高校教育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需要处在指导地位的辅导员能够与时俱进,培养并实际运用其创新性思维。高校辅导员应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其中包含文化和道德涵养等。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榜样,应保证自身素质处在一定水平,才能发挥其榜样作用,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发展。在具体学习渠道上,辅导员可适当离开实体书本,运用互联网和计算机等,在一些论坛和微博等互动平台上了解当前社会动向,进而扩大视野,将所掌握的消息等真正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辅导员可与其他专业或院校的辅导人员进行相互学习和沟通,互相交流教学心得,根据不同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办法。在遭遇教学难题的时候,辅导员可将本班情况和其他教师进行沟通和讨论,吸取更多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而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加适用于本班管理,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二)以人为本
任何一个阶段的教学工作都应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因此,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过程中应以学生发展为重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顺利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难题。
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应首先以学生为出发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发生的问题,并留意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考虑其接触的人群特点等,体现人本主义发展特点。在大学阶段,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向朋友关系,这也决定辅导员可利用这种亲密的师生关系,更多地了解学生心理走向,并运用在教学方式的创新当中。
(三)创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辅导员思政教育过程中较为主要的部分,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辅导员应有效创新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首先,辅导员应在培养学生科学三观上提供足够的教学空间,针对个人品行和道德标准等方面提出见解,并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得出较为完善的理论。另外,督导员可吸收网络上出现的热点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对其中涉及到的正、负能量进行阐述和辨析,引导学生如何判断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致宁.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之我见[J].学理论, 2014(29):272-273.
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本科课程 教学过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061-02
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地方高校应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地方高校如何根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推动教学方法改革、积极稳妥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亟待解决的任务。围绕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工作,广西大学瞄准世界教育发展变革的前沿,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提出课程教学改革三项原则(即注重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比重;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确定课程教学改革的四个内容:教改、学改、考改、管改(“教改”是以教学过程优化为主线、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教学模式改革;“学改”是通过开展自主学习与研究,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考改即考试方法改革,加强过程评价;“管改”即建立适应课改需要的管理体系),采取了一系列重点改革措施,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
一、地方高校课程教学过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传统高校教学管理中,往往更重视最终结果,而忽略过程管理。实际上,任何一个中间环节的质量缺失,都会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改革教学过程管理,可监控整个本科教学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错,防止中间环节出现纰漏,确保本科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既是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既包括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也包含学生自我学习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课堂上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统称为“结果”。“过程一结果”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美等国家十分重要的教学研究范式,原意是以采用客观观察、实验或准实验设计、相关分析等统计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实证性研究,其对正面临新的方法论抉择的我国课程教学改革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管理学中“过程论”告诉我们,过程决定结果,结果是过程的必然反映。良好教学过程的最终体现的是优秀的教学成果,而优秀的教学成果则依赖于良好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学要做到过程与结果的兼顾,既不能重结果偏过程,也不能因偏重过程而牺牲结果。而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取得一定的教学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彼此联系的活动方法,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架设在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之间的桥梁,正是基于这三者的重要关系,广西大学的本科课程进行了相应改革。
二、地方高校课程教学过程改革的具体展开――以广西大学为例
长期以来,“教什么”和“如何教”被看成教师的基本学术自由,但是,对学校教育来说,以掌握课程、教材知识为主的教学环节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所占时间比重最大,涉及知识面最多最广,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最为全面,对学校本科教育质量的影响最大。因此,广西大学为保障课程教学具有最佳效果而重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为提高办学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积极探索教学过程的规范性与教师教学个性化的辩证关系
教学规范习惯上认为是对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的一种“固化”,如何处理这对矛盾呢?教学规范如若能以“适度”规范为特点,则不但可以保证规范的落实到位,而且能使教学过程管理更行之有效。规章制度明确具体,淡化形式改革,简化各种课改表格,注重内容变革,使教师易掌握,才既能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又不过分地约束、限制其主观能动性。教学规范不是要把教师管死,而是要把教师管活,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教学规范的制定,真正走出教学工作高效率的新路。
(二)赋予教学基本要素、环节新内容
原有教学进度表已不适合现有教学要求,由教学日历代替。除含选用教材、授课内容、课程考核方式、作业布置情况、答疑、习题课与讨论课安排、任课教师信息外,增加了课程助教信息,方便学生与助教的沟通。教学日历由任课教师根据上课进程负责编写,于开学第一周内向学生公布,这种要求是要引导教师劳动前移,将时间投入到课前准备中去,也让学生提前了解该门课程的总体状况,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根据授课的需要,适时开设习题课,明确每次习题课的具体内容并列入教学日历。批改作业与小组讨论环节要求课堂讲授结束后,教师安排课程助教主持讨论或小组学习,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重要手段。
(三)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强形成性评价
自20世纪中后期我国教学论初步形成以来,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强调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强调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而把教学过程仅仅当成是学生的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忽略了学生学习发展的特点。相应的,长期以来对课程教学的评价就变成了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考察,我们的教育就形成了以纸笔测验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模式,这必然导致诸如学生学习只重理论,不重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
我国传统的本科教育,评价方式始终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大多用于对学生作出评定或区分等级,了解教学目标完成程度,评价教学结果有效性,也即着眼于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而评价,应该是以参加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出的评价。应鼓励考核方法改革,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转变,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考核,着重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科研潜力的评价。改革平时成绩考核比重,加强对课堂内外诸环节的考核。课程总评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课程结束)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考核可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平时作业、论文报告、课程设计、实验、测验等内容。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平时考核,鼓励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由占课程总评成绩的原30%提高到40%~60%。教师的劳动前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四)重点推动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包括教材呈现的方式、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等。重记忆而轻创新,对照本宣科的轻车熟路,对书本知识累积的过于崇拜,对死记硬背的顽强固守,对填鸭式注入式的恋恋不舍,教师不善用好方法施教,学生不能享受先进教学方法,高校教学难能生机勃发。因此,改革旧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各国的教育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许多国家在教学方法改革上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呈现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共同点:重视讨论和交流、重视合作学习、重视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个性化、重视采用现代教学技术等。借鉴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方法,可以改革考核方式带动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规定积极参加课程改革是教师的责任。在新的《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中对教授、副教授的岗位职责均提出“承担本学科教学法的研究工作”的要求。其次,为改变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现代版的照本宣科状况,取消原有多媒体上课补贴。改革教学方法,大力探索和推行研究性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灵活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着力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课程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五)完善研究生助教管理
学校积极推动助教制度改革,在学生和任课教师之间假设一座沟通的桥梁,也适当减轻教师教改压力。所谓助教工作是指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通过应聘担任助教,参与教学服务,锻炼工作能力,获得社会实践环节学分的行为。学校规定每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年限内必须承担至少一个学期的助教工作,所助教本科生课程至少为2个学分,并通过助教工作获得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社会实践环节学分。助教要承担课程的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等教学工作,指导实验、课程设计,课程的考试及监考、阅卷等教学任务。辅导本科生课程的助教研究生须随所辅导班级听课,协助考勤,及时和任课教师沟通,了解该课程进度。
学校投入专项资金扩大助教岗位数量,优先安排课改教师的助教岗位。下半年根据课改进展,加大经费投入。硕博士生导师须安排自己的研究生承担其本科课程助教工作。
三、课改开展现状与问题
开展试点以来,广西大学本科课程改革已在全校所有学院开展试点工作,从2009年下半年到2011学年底。参与课改教师人数达到2674人次,配备研究生助教2883人次,课程达到1760人次。许多课程在教改方面的探索受到了学校专家组的一致肯定,一些参加课改教师早在学校提倡课改之前就已经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课程改革成效显著,经实施课改,有23个项目获得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立项。
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高等教育;艺术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创新
0.引言
高等教育阶段开展艺术教育教学,是我国素质教育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而高校艺术科目具有轻松的教学氛围,学生能够通过轻松的学习环境给予自身更强的动力。高等教育的艺术科目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除了要正确分析艺术教学的特点之外,还要根据高等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采取必要的艺术教育措施,保证高等教育阶段的艺术教学能够得到有效开展,满足艺术教学实际。高等教育阶段的艺术教学是具有承上启下重要作用,大学生处于接受知识能力很强的阶段,而艺术科目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活动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1.高等教育艺术教学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1.1高等教育艺术教学重视人才素质的全面培养
在艺术教育中,其重点内容就是全面培养人才的整体素质,并实现文化素养和艺术素质的双重结合。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人才在市场的适应能力和价值体现。高等院校在艺术专业课程设置上,需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调节杠杆,以人才的素质培养为基础节奏。艺术专业教学要体现出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的特点。在学生能力上注重基础知识、艺术修养、人文理念等多项能力培养。艺术教育教学工作就是我国艺术发展的体现,高等院校将艺术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就是清晰了学校教育的基本定位。在艺术专业教学中,需要突出基础理论、艺术修养、思想道德教育、审美鉴赏等内容。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多个领域的需要,例如艺术科目的专业教师,音乐类制作人员,美术教育工作者等。人才发展是经济运行的指导者,社会进步也是人才发展的大环境。高等院校在艺术专业教学上,需要掌握好与时展并行的重点内容,将艺术专业提升到新的层次,重视艺术人才培养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推动艺术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
1.2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艺术学习在高等院校属于辅科目,每个高校在教学重点上都各有侧重,但是由于艺术专业的类别和内容都是相似的,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艺术教育教学只有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下,在做好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艺术教学内容,并做到活学活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艺术能力和艺术素质的目的。因此,高校在艺术教学中,应重视实践学科的教学。高等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不等,但是,在专业知识的设计中,还需要分出层次。分层次分难度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当前高校艺术人才培养实际可以发现,高等教育艺术教学中一部分学生走向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能够在特殊的事件中发挥优秀的作用。高等院校艺术教学的实践性是教育体制的升级和现实要求。
1.3根据艺术教学需要,积极进行艺术教学的相关改革
结合高校艺术教学需要,艺术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只有对艺术教学进行全面改革,才能提高高等院校艺术教育教学的水平,如何使艺术教育的内容、模式和目标满足实际需要,成为了艺术教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高等教育要想提高教学实效性,并做到根据教学需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积极进行艺术教学的相关改革。改革是为了突出高等教育的特点。艺术专业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侧重于艺术知识教学和与艺术专业相关知识教育。珍惜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过程,以知识的全面化、科学化开展艺术教学活动,是高校艺术教学能够在明确的目标指导下,在整体教学效果上有所突破,同时,还要根据高校艺术教学的现实需求,对艺术教学进行全面改革,使高校艺术教学无论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都能有所创新,为高校艺术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利用教学改革的优势,更新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引进适应时展要求的教学模式。
2.创新高等教育艺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具体对策
2.1对艺术教学的作用和地位有正确认识
在高校教学中,艺术教学多数时候都被认为是副科,尽管艺术教学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对艺术教学的重要性明显认识不足。结合当前高校教学实际,艺术教学不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要进行全面更新之外,还要认识到艺术教学对高校整体教学的影响,使高校艺术教学能够在教学地位上得到提升,从传统的副科教学上升到主科教学的位置,确保艺术教学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因此,对艺术教学的作用和地位有正确的认识,是创新高等教育艺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达到的实际效果,既包括学生能力的提高,也包括教师素质的提升。创新教学方法具体表现在,第一,知识的传授。也就是通过艺术教学过程,学生能够学到新的知识,对知识的掌握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数量。第二,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生艺术能力的提高实际就是学生学会了运用艺术思维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生从粗放的感情,到感受到世界万物的变化和结果。第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艺术本身就具有很强吸引学生的地方,但是,通过对艺术知识的传授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艺术教育中的有趣原理,学生就会充满兴趣,更加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第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正,不断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2.2改善高校艺术教学知识结构,完善教学体系
从目前高校艺术教学的开展来看,艺术教学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对艺术教学开展有着重要影响。基于高校艺术教学的现实需要,高校在艺术教学中应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确保高校艺术教学工作能够找准重点,提高高校艺术教学的实效性。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把知识分为几个重点部位,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其他学科的难度,用艺术知识作为调剂,创造出艺术课的优越性。例如美术教学对风景的描画,音乐教学中对旋律的感受,能够强化学生的艺术意识,使学生能够学会用艺术思维去理解艺术作品,对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满足高校的艺术教学需要具有重要作用。教育中,积极引导,提升多种能力。艺术教学是教与学的连贯动作,教与学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再先进的教学手法,都需要以教师的引导为基础条件,因此,要掌握教与学的节奏,就要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作用。同时,采用教学与实践充分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发问,引导学生思考艺术科目的内在联系,艺术的魅力在于反映了自然界的形态和美感,而艺术教学就要从课堂返归到大自然,通过课堂与现实世界的对比,体现艺术知识教学的价值和意义。艺术教学的优势是一旦学生认知到艺术的美感和体验,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艺术教学中,知识原理的讲解和渗透要更加直接,运用最为原始的解释方法,使学生的艺术知识水平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2.3全面加强高校艺术教学的教师水平和教学资源设置
在高校艺术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概念,并根据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构建完善的软件和硬件教学基础,是提高高校艺术教学效果的关键。基于这一需要,进一步提高艺术教师素质和完善教学配置是重要手段。同时,也更需要教师具有教学过程的实际操作,就是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直接性的知识传授和艺术思想的传播。为了提高艺术教学质量,高校应积极结合现有的艺术教学资源,在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上入手,通过强化教学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保证艺术教学能够在整体性和全面性上达到预期目标,保证艺术教学取得实效。在课堂上,拓宽教学活动开展的平台,给予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更好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好的养成学生的艺术学习习惯。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把握,既要倡导教师的积极作用,也要注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发挥。
2.4转变教学理念和思维
教育改革的明显标志就是在教学观念上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教师就成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结合艺术教学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学生作文教学主体,是提高艺术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艺术教学的重要侧重点。艺术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艺术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很多,专业课程最为基础性的理论。因此,在高校的艺术教学过程中,更加偏重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作用。转变教学理念和思维,实际上就是转变教学之间的关系,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更加有利于教师发挥作用,减少负担,鼓励学生的参与作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学习主动性,很多学生的心智都处于较为成熟的心理,那么,将学生与学习过程统一起来,就是教师作用发挥的重点。教师要树立学生努力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对艺术学习的认知程度。
2.5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有针对性设计教学过程
艺术教育要实现创新性教学,需要从教学方法上入手。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处于教学的对立面,教师教学是为了提高成绩,学生学习也是为了分数,教学效果用分数和成绩还衡量。在新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教学活动已经转变了落后的思维,在教学方法上,要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基本要求。创新教学方法,就要根据高等教育特点,明确艺术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创新方法。例如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努力感知艺术的存在形式。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要以艺术科目的基本性质为基础条件,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从艺术教学的基础层次上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以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高等阶段艺术教学中,学生具有不同的艺术基础,每个人对艺术科目的理解和感知都是不同的,艺术教学要提高实效性,就要实现每个学生都处于较为均衡的水平。针对这样情况,教学活动就要区分对待,要有针对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为几个类型,不同的类型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基础条件,采用有针对性教学设计。例如对于基础条件差的学生,教师就要适当的补充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将老知识和新知识有效结合,将知识梳理成有效的延续类型,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艺术学习的道路上,感受不到障碍,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印象。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过程,是体现教学个性化的表现,能够更好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协同作战,促进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3.结语
艺术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设计中重要科目。艺术课程只有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并根据艺术教学的特点做好特色知识的教学,才能保证高校艺术教学在教学效果上满足实际需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积极转变艺术教学理念,并结合艺术教学实际,制定特色化的艺术教学策略,对提升艺术教学水平和促进艺术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我们还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将艺术教学变成高等教育阶段有活力的学科。在信息化时代,艺术科目在多个领域的应用都更加具体化,细致培养学生的艺术运用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艺术教育真正得到广泛应用的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是实现艺术教学效果提升的必要途径,是艺术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何成栋.《艺术概论》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8).
[2]张榕庭,段志勇.浅谈艺术教育[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3).
[3]郑昱.艺术的教育功能[J].文学教育(中),2011(09).
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范文6
一、现阶段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高校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舞蹈教学工作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对学生的基本功的训练上,民族舞蹈课程也只是在对学生的形体塑造中进行使用,训练的过程中,主要是对的舞蹈技巧进行训练,而没有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有效的培养。这对民族舞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和影响。现阶段,高校民族民间舞蹈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舞蹈教室不能对民族民间舞蹈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民间舞蹈是一项植根于人民生活的重要艺术形式,加强民族舞蹈训练能够对人们的内心情感进行有效表达。民族舞主要是利用群众的舞蹈组织方式,结合现实生活,进而能够对民族文化进行反应。这就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民族舞的重要意义。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对民族舞背后的民族文化有所了解,学生体会不到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就不能对内心情感进行有效的表达,也就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所以,想要提高高校民族民间舞的教学质量,就应该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对民族舞蹈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开展舞蹈教学工作。
(二)不能正确选择舞蹈教学器材
在民族民间舞教学工作中,舞蹈教学器材是最基本的教学工作,教学器材能够对舞蹈教学内容进行体现,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对舞蹈大纲有一个形象化的展现,还能够将学生的专业知识作为重要渠道开展教学工作,舞蹈教学器材目前也成为完成舞蹈教学任务的关键。然而,目前各大高校对民族民间舞蹈认识程度不够,使得现代舞蹈器材的发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舞蹈的发展,也对舞蹈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同时,很多高校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器材的选择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情况,因此,选择的教学器材不适应所有学生群体。
(三)没有完善的教学方式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对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使得民族民间舞蹈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民族民间教学工作中,对高校舞蹈教学工作有效的创新与改革。但是,高校舞蹈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舞蹈动作的传授,而没有重视对学生的技能进行锻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过度重视对学生舞姿的规范程度,学生过度重视舞蹈规范,就不能在跳舞中将自身情感展现出来,这都是由于教学方式不合理造成的。因此,只有对舞蹈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才能够有效满足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要求。
二、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科学合理地选择民族舞蹈教材
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工作中,不仅能够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质量进行提高,还能够培养新型的舞蹈人才。选择合适的民族舞蹈教材,能够培养新时期的舞蹈人才,进而推进民族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在选择舞蹈教材的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各大院校的舞蹈教学特点来选择相应的舞蹈教材,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技能水平相一致,使得教学工作更加适应高校的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也能够利用高校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为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工作增添新的生气。
(二)对民族舞蹈理念进行有效恢复
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民族文化特色进行有效的展现,并在民族舞蹈中对民族文化信仰和风俗有效展现。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民间舞蹈的特点,表现出民族舞蹈的基本内涵,使得人们能够对民族文化精髓进行有效了解,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民族生活方式和文化素养。此外,还应该对教学工作的场地和器材进行有效的完善,进而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训练环境,促进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有效发挥民族舞蹈的魅力
民族民间舞蹈实际上是有一定的魅力的。这样就能够对民族民间舞蹈中的艺术修养进行有效的体现,并能够对民族文化中的文学和音乐美术有所了解。我们在培养全面的民族舞蹈人才的过程中,还应该对舞蹈艺术进行有效理解,进而能够对舞蹈魅力进行体现。民族民间舞蹈能够在我们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将历史文化和舞蹈艺术等进行紧密结合。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需要充分了解民族民间舞蹈话题,创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促进舞蹈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对民族民间舞蹈动作进行有效剖析
各民族舞蹈艺术的形成并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需要在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深度进行揣摩和体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项独特的艺术形式。我国各民族的民族舞蹈都有着其特有的经典动作,这些舞蹈动作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形体动作进行有效规定,还需要对舞蹈动作进行有效的分析,进而提高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东北秧歌的教学过程中,舞者应该掌握的动作要领就是膝盖需要弯曲,并将重心放在前面,这是东北秧歌的重要特点。形成特点的重要原因就是东北地区人民群众性格开朗乐观,对舞者性格有所了解,就能够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进而就能够再此基础上更好的掌握民族舞蹈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