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的传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汉字文化的传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汉字文化的传播

汉字文化的传播范文1

关键词:汉字 文化 教学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汉字不仅承担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还蕴藏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我们教授汉字课程,不仅仅是教留学生学习文字,更重要的是了解汉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同时,汉字文化教学也促进了对外汉字教学的开展。从汉字文化角度讲解汉字,可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增加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一.汉字文化教学的意义

1.增强学习汉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汉语也不例外。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常会被汉字复杂的形体、相似的读音困扰。常会因为枯燥、无趣的记忆产生厌烦情绪。教学者从汉字文化角度出发,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字。大多数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充满兴趣,我们在开展汉字教学时应该旁征博引,增加汉字课堂的生动性。通过趣味的故事提高学习汉字的兴趣,更好的识记汉字。

2.提高书写汉字的正确率

汉字形体复杂,形近字、同音字多,留学生在学习中死记硬背,枯燥的记忆,导致书写汉字的正确率低。这都是由于留学生对汉字的结构认识不清,缺乏汉字形义关系的理解。从汉字文化角度出发,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汉字结构的认识。适当的讲解汉字的造字理据,从汉字的部件、结构入手,优化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汉字形音义关系的掌握。从意义上区分汉字形体的差异,对形近字进行归纳,提高书写汉字的正确率。

3.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传播文化是语言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汉字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我们开展汉字教学的同时结合文化知识的讲解,不仅可以促进对外汉字教学的开展,还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要准确的掌握汉字,必须了解汉字所属的文化。如果单纯的分析汉字结构、汉字形体,就无法深入了解汉字的魅力,不能掌握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加强汉字文化的教学,在汉字教学中融入文化知识,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二.汉字文化教学的原则

1.适用性原则

由于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我们开展汉字文化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文化信仰,兼容并包。开展课堂教学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了解学生的文化信仰,这样有助于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比如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设置相应的文化知识,有目标性的提升学习效果。还可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文化知识。而对于有特殊信仰的学生来说,我们要避免一些文化禁忌,尊重他人文化,兼容并包。坚持适用性原则,可以更好地开展汉字文化教学。

2.阶段性原则

学习是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层次性的。汉字文化教学应该把握阶段性原则,循序渐进的开展对外汉字教学。在初级阶段,要求学生对汉字的形体、结构有初步的认识。介绍汉字的来源和发展,通过动态的图形和趣味的故事,减少学生对汉字的陌生感。对于掌握一定数量汉字的中高级段学生来说,可以开展更加丰富的教学活动,比如汉字游戏、部件组合等多种方式将文化信息融入课堂教学。可以开展更加深入的文化教学,介绍中国风俗习惯、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等。坚持阶段性原则,可以更好地的开展汉字文化教学。

3.得体性原则

汉字文化教学是汉字教学的一部分,起到辅助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汉字。开展汉字教学不能本末倒置,我们要把握汉字文化教学的度和量。首先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在传播文化知识时,不能占用过多时间,应该恰当的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以服务汉字教学为核心。其次,汉字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讲解汉字文化要突出重点,切合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选择学生易于接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内容,增强得体性,更有助于我们开展汉字文化教学。

三.汉字文化教学的策略

1.运用汉字的造字法进行汉字文化教学

汉字对留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他们缺乏对汉字结构的整体认知。从汉字的造字法入手,一方面可以加强其对汉字形体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汉字的产生,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造字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象形字的教学,可以通过描摹事物的整个外形或显著特征创造出来,可以直观的反映出汉字的意义。比如说日、月、人,这些简单的汉字,都可以从图形了解到它们的涵义。从这些象形字入手,可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指事字的教学,可以通过添加抽象的符号来区别字义。比如说木、本、末的区别就在于“木”上的一点添加在何处。“本”在树木的根处加上符号,表示树木的根本。“末”在树梢处加上符号,表示树木的树梢。会意字的教学,可以通过组合部件,整合意义来理解汉字。比如两个木是“林”,很多树木是“森”,两个人一起行走是“从”。形声字的教学,可以通过偏旁的表音、表义功能理解大部分汉字。比如与“水”有关的都有“氵”,如:江、河、海、溪等。比如“支”作声旁的读音相似,如吱、枝、肢等。所以从造字法入手,是最基本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汉字来源,对汉字形体、结构形成初步认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字感”。

2.利用汉字的部件音义规律进行汉字文化教学

汉字文化的传播范文2

关键词:汉字图形化;创新设计;新媒体技术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汉字图形化是指通过解构、整合或与其他元素相结合,把汉字由文本转化为图形,从而提升设计效果和传播效果。梳理汉字的发展历程可知,汉字的字形结构是其图形化的土壤。

一、汉字图形化的发展历程

文史资料中关于汉字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作为一种象形文字,甲骨文是汉字图形化的鼻祖,如“日、月、山、河、马、鱼”等字都是对自然事物的形象刻画,这一时期“画就是字,字也是画”。金文弱化了甲骨文时期汉字的图像性,在视觉上更加厚重庄严,但仍然保留了象形的特征。自金文起,汉字的笔画结构开始变得完备规整,并逐步简化。如商朝时期司母戊方鼎上铸造的“司母戊”三字(图1),具有庄严的形式美感,可视为早期的汉字图形化案例。金文后出现的大篆、小篆统称为篆书,篆书的笔画粗细均匀、结构严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步演化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汉字由甲骨文时期具象的图形文字转变为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汉字在演变过程中,还发展出了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篆刻艺术,这是汉字图形化的精髓,现代设计师也多从这一古老艺术形式中汲取设计灵感。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标志采用篆刻的“京”(图2),将京字笔画转化为动感的线条,形象地体现了“舞动的北京”这一主题。我国有书画同源之说,现代汉字仍然具有意象构成的特征,从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是汉字图形化具备的天然优势。近年来,随着对民族文化的创新热潮,汉字图形化在平面设计领域一度成为热点话题,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海报作品。比如,中国设计师靳埭强的汉字系列海报,采用水墨元素充分展现了汉字的象形特点,将“山、水、云、风”四字的形与意巧妙结合,韵味无穷[1]。在国际上,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国家也积极使用汉字作为设计的主体。比如,日本平面设计师高桥善丸以“花鸟风月”为题的系列海报设计,分别对篆体“花、鸟、风、月”四字进行图形化创新,吸取中国画留白的处理手法,表现了空灵寂静的意境美。中外设计师在交流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二、汉字图形化的特点和功能

汉字图形化是基于汉字的造字逻辑对其笔画、结构进行加工再创造,使之图形化的艺术形式,是书法、美术、设计三种艺术形式的交融。汉字是美的载体,汉字图形化是对美的加工和再创造。图形化语言的使用让文字符号化、情境化、视觉化,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能有效提升传播效率,在设计中具有升华主题、加深记忆、拉近距离的作用。比如,中国银行的标志以汉字“中”为设计元素,形式仿造古代使用的钱币——圆形方孔铜钱,将文本符号化、视觉化,让人瞬间联想到该标志和银行的联系,是成功的汉字图形化案例[2]。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标志借鉴了篆刻的形式,将汉字“艺”进行变体设计,形似一个植树的园丁,展示了清华美院教书育人的氛围,体现了汉字图形化设计的情境化特征。汉字在演变过程中由基本的记录、传播功能逐步生成了“中正平和”“刚柔并济”的文化语意,这使得汉字图形化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近年来,汉字图形化在平面设计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利用图形化语言可以有效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具体来说,汉字图形化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

(一)丰富作品内涵

汉字是语言的视觉呈现形式,可以表现丰富的情感。汉字图形化能将汉字与图形的特点相结合,强化设计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充分传达设计者的主观情感。同时,能够平衡设计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在内容阐释上字和图互为补充,丰富作品的设计层次。

(二)加强传播效果

文字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而这也是设计的最终目的。可读性是汉字图形化的首要功能[3],图形化的文字能够更直观地传达信息。比如,在街头招牌广告中广泛使用文字元素进行设计,使潜在消费者在短暂的停留时间内锁定目标,形成对店铺的第一印象。在平面设计中,图形化语言有助于拉近受众的心理距离,提升传播效率,增强营销效果。

(三)体现民族文化特色

汉字是中国人交流的重要工具,在群体中具备独特且强大的认同性。在国际上,汉字是最具辨识度的中国元素之一。利用汉字图形化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语言文字的隔阂,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鲁迅为北京大学设计的校徽为例,将“北大”二字上下排列并转化为三个人形图案,“北”字像两个背靠背的学生,“大”字像一个托起他们的老师,由此体现北大“以人为本”的理念。整体带有明显的民族文化风格,是汉字图形化设计的经典案例。

三、汉字图形化的创新探索

汉字图形化的创新基于汉字的字形字义,通过想象加工把汉字转化为艺术图形,从而在平面设计中体现均衡统一的视觉美。具体表现形式可分为单字变形和多字组合。

(一)单字变形

1.形意统一这种设计手法基于汉字的造字逻辑,对单个汉字进行想象加工或意象创新,强化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图3靳埭强《岁寒三友——松竹梅》海报设计汉字讲究形与意的统一,形是设计的基础和图形化的起点,意是图形化的归宿,是在形的基础上的衍生表达,形意结合可以使人更顺畅地读懂设计[4]。例如,靳埭强的系列海报作品《岁寒三友——松竹梅》,将汉字与国画艺术巧妙结合(图3),绘画的笔触与字的笔画部分重叠,二者相辅相成,实现了形与意的统一。2.结构变形汉字有着独特的间架结构,用图形部分或整体替换汉字的笔画、偏旁、部首,或以联想、夸张、异化等平面设计手法进行重构,可以打造出全新的图形化汉字。3.书法书写汉字图形化的表现形式可以借鉴传统书法艺术,用书法书写的特质对汉字进行创新设计。书法是中国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一幅好的书法本身就是优秀的设计作品。在传统书画中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墨色的变化能产生丰富的层次。在现代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借助软件模拟书法的笔触、线条、墨色变化,将其应用于汉字图形化创新设计中。例如,中国设计师李佛君的《风花雪月》系列海报(图4),利用书法的书写形式,对汉字笔画进行图形化加工,具有浓厚的水墨神韵。

(二)多字组合

1.编排重组多字的图形化表现形式可以以多个汉字为基础设计元素,用严谨的排列表达严肃主题,也可以适当打乱顺序,呈现出意料之外的效果。总体文字的排列要做到张弛有度、松紧结合,满足观者的审美需求。2.异化重构将单字笔画或多字整体进行替换、共用或变异,通过夸大、缩小、扭曲、旋转、放射等手法进行多字图形化设计,这是一种富有趣味性的汉字图形化形式[5]。例如,中国设计师汪泓为“2013年亚洲绿色设计活动周”设计的系列海报,通过重构将汉字文本转化为图形,让笔画之间产生连接,整体富有韵律美和流动感。

四、新媒体背景下的汉字图形化设计

科技的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数字化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也悄然发生变化,从文本阅读时代步入了读图时代。汉字图形化在当代的运用从纸媒拓展到新媒体,数字化屏幕成为了展示汉字图形化设计成果的新阵地。

(一)新媒体技术对汉字图形化设计的影响

1.丰富创作手段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设计软件的革新给汉字图形化设计带来了新的契机。基于新媒体技术的综合性特征,多种创作手法的使用打造了声、光、电相结合的新空间,为设计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和完善了汉字图形化设计作品的架构体系。比如,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全方位进行展现的动态广告,从字幕、背景、音效等多角度诠释和传递信息。在互联网平台投放的“咿呀识字”广告(图5),利用动态视频加音效的形式展示了汉字图形化的趣味性。2.拓展表现形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平面设计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动态表现形式,较多运用在网页设计、电子杂志设计、H5设计中,设计师将静止的二维画面转化为三维动态。在新媒体终端展示的汉字图形化海报要符合屏幕的美学标准,做到用色标准化、风格标准化,把控各个渠道、平台的传播规范。此外,由于智能手机等屏幕相比纸张有着更高的亮度和对比度,因此,海报设计要考虑观者的阅读习惯,适当降低对比度,避免引起读者的视觉疲劳[6]。3.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当前,多种前沿技术在设计中融合运用,如VR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架构虚拟与现实的交互空间。当代设计师必须从用户的心理需求出发,充分调动观者的听觉、视觉、触觉,实现造字逻辑和时代美学的有机结合。比如,日本设计师井口皓太将文字到图形的变化过程做成动态海报(图6),让观者清晰地看到汉字图形化的设计过程,极具视觉创意效果。

(二)新媒体背景下汉字图形化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平面设计的二维限制,产生了动态海报、H5等动态应用形式,从传统纸媒到电子屏幕的应用不断拓展着平面设计的边界。新媒体技术丰富了设计的展现和传播形式,设计师借助互联网的海量资源对汉字进行图形化设计,并且在新媒体平台和传播,实现实时的用户反馈和用户交流。在新媒体时代,设计师和用户的界限也逐渐模糊化,比如“囧”“犇”等非高频使用的汉字经网友的想象加工后,产生了图形化的新含义,通过表情包等形式进行文化传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调动用户的参与感、增加用户停留时长成为设计师需要思考的新课题。通过新媒体的创新方式可以让观者参与到设计、使用、传播的过程中,汉字图形化设计朝着动态化、情境化、交互化方向发展,打造出无边界的设计,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结语

汉字作为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且信息含量最高的文字,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美学取向,设计中的汉字图形化是汉字和图形语言的碰撞重组。在新媒体背景下,设计师可以利用现代设计手段和多媒体的传播形式对汉字进行艺术加工,使其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设计师要立足本土文化,探索出一条民族化的设计之路,让汉字文化永葆生机。

参考文献:

[1]崔龙范.汉字图形设计语言在海报设计中的表现形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9(1).

[2]陈秀珍.符号学视角下视觉传达中汉字“图形化”探究[J].美与时代(上),2019(10).

[3]李旭龙.汉字图形化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评论,2015(9).

[4]胡群义.汉字图形化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设计,2020(3).

[5]王秀杰.视觉传达设计中汉字图形化设计的研究[J].美与时代(上),2020(9).

汉字文化的传播范文3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汉字;汉字教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65(2016)01-0091-03

中华民族的无限魅力,引起了不少外国人对汉语学习的渴求,对外汉语便成为了新世纪的热门学科.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跨文化交际日益普遍的外部环境,还是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社会科学飞速发展的内部动因,都决定了对外汉语不但要提高学习者汉语交际能力,而且要承担起文化传播的重任.

1汉字与汉文化的理论概述

汉字,得名于汉族和汉朝,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至今为止,汉字不仅仅是持续使用最久的文字,更是上古时期各个文字系统中唯一传承到今的文字.“文化”这个词,最先出现在《周易•贲》中,书中说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应是中国人论述“文化”的开始,唐代的孔颖达却另有见地,他认为“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实际上就是指文化是文学艺术和礼节风尚等归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著名语言学家古德诺夫曾说:“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点体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重要手段,人们在掌握和使用语言的过程的同时获得整个文化.”[1]由此看来,作为汉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不但具有工具性,也具备传承思想文化的功用.它是一种充满时代色彩、地域观念、人文心理等的动态文化符号,它本身就能够被看作是一种文化信息的载体.因此将中华文化运用到汉字教学当中可谓是一箭双雕,既能高效地完成学习者会认、会读、会写汉字的学习目的,又将中华文化加以传播,何乐而不为.

2文化参与汉字教学的方式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可以分3个阶段,即初级、中级、高级.各阶段对教学任务和识字数量的要求都应有所侧重,因而教学方式应该也有所变化.

2.1字形文化结合,培养兴趣

在学习者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汉字教学并不只是关注学习者识字量的问题,同时还是培养学习者对汉字的兴趣的关键时期,是否喜欢学习汉字,并积极主动地学习汉字,这将对学习者今后各个阶段的学习都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个阶段的汉语教师可以在讲课当中用到“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的造字法,简单举例并在讲解过程中使用基础的文化知识辅助教学.学习者初学汉字,应当从独体字入手,由象形字开始.象形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作为文字使用,它临摹事物的外形或显著的特征,能够直接让学习者了解字义并对汉字字形产生兴趣、深化记忆.虽然象形字在汉字总数中所占分量不大,但是它却是构成汉字的基础,很多的会意字形声字都是由象形字构成的.所以,掌握好象形字是掌握汉字基本构件所必需的.如:“日”的甲骨文“”,“月”的甲骨文“”和“口”的甲骨文“”,都是通过对实际事物的描绘得来的.而象形字“大”其象形字“”,虽为人形,但是却表示抽象的大小概念,这时候可以告诉学习者“天大,地大,人亦大焉,依韵會訂,象人形.”从汉字来源入手,让学生印象深刻.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会意字有两种取象方式,一种是“以形会意”,比如:“休”字,甲骨文就像是一个人倚在树下休息.“益”字,取水从器皿中溢出之态.此类会意字大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例如指示字“本”,在“木”下加一短横“-”,特指“木”之根,引申为根本;“上”字甲骨文“”,“下”字甲骨文“”,两个字是由横线“一”和一点或较短的短线指出位置而组成,之后演变成现在的汉字“上”“下”.另一种是“以义会意”,就像“从”“”,两个人在一起,表示二人一起行走,树木较少为“林”“”,树木很多为“森”“”.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习者学习起来非常感兴趣.再比如“王”的古文“”,世人多认为是一个斧头的形状,因古代统治者多用暴力来统治人民,此为象形,而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2]孔子说:“一贯三为王.”[3]他们则认为“王”字是会意产生的汉字,由于学习者处于初级阶段,当这类汉字造字法存在争议的情况下,最好只用一种便于理解的方法进行讲解,可以降低学习者汉字学习的难度,不至于磨灭学习者学习汉字的兴趣.

2.2汉字结构讲解,文化引导

中级阶段的汉字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字形辨析上,要将汉字书写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点贯穿其中,并进入词语拓展阶段.当识字数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区别异同、辨析字形,促进学生书写汉字和认读汉字准确性的提升.所谓“汉字书写能力”包括笔画的形状、笔画的组合关系、结构、部件、笔顺、基础的造字规律等汉字书写的基础知识.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具有归类的作用[4].偏旁分为形旁和声旁.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它的形旁自然而然就担当了表意的角色,拥有相同形旁的汉字,往往具有相同的义类属性.由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汉字偏旁分类总结,是学习者对字义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字形,加强结构观念.例如:当我们讲到“江”字的时候,可以告诉学习者,它左边的“氵”旁是由汉字“水”演变而来,是一个形旁,一般具有这个偏旁的汉字大多与“水”有关.然后给学生总结出“海、河、湖、泊”等,并利用中国有关的景色照片让学生对这四个字加以区分.在讲“打”的时候,可以先从“扌”讲起,说明“扌”实为“手”的变形,带此偏旁的多与手有关,等.但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准确了解汉字构成与演变,避免对学生产生误导,例如讲解“股”字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当“月”字旁在汉字左边时,为“肉”的变写,这样的汉字多与“肉”有关,如“胖、肺、肚”等.而“月”字在右时多和天文有关,如“明、朗、朝”等这样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后,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学生会主动地对“月”字旁的汉字含义进行猜测与学习.如果遇到易混淆的偏旁,比如学习者经常分不清“礻”字旁和“衤”字旁,这个时候教师在进行区分时,可以讲到“礻”旁是“示”作偏旁的变形.从“示”的字,一般与神灵有关,像“神”“祈”“祥”.而“衤”旁则是“衣”的变形,带“衤”字偏旁的字都与衣服相关,像“袄”“裤”“袜”等,运用这样的方法教学而非死记硬背频繁抄写,可以从文化层面减少学习者汉字书写的错误率,并且不至于让学生对汉字书写产生恐惧心理.

2.3讲述汉字故事,寓教于乐

最后的高级阶段,也是提高阶段,可以着重讲解基础的汉字学,虽然前几个阶段的过程中都需要文化知识做辅助作用,但是该阶段讲解了系统的汉字文化知识、汉字形声字复杂的表音系统、字理知识以及汉字的文化底蕴等等,由分到总重点分析汉字当中的文化信息,以更好地达到学习者习得目的语的目的.如关于“年”的文化故事:“年”是汉族民间传说的凶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像往年一样,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只见当天,白发老人身穿红衣,在屋门上贴红对联,在屋外放着鞭炮,敲锣打鼓,年兽便逃跑了.所以每年过年的时候要放鞭炮、穿红衣服、贴红对联、敲锣打鼓.这样在讲解汉字“年”的同时,也给学生灌输了中国人过年“贴对联、放鞭炮”等文化习俗,这样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也让中国文化得到了传播.再比如这样一个故事:在历史课堂上,老师问一个学生:“屈原是什么人?”“是医生.”学生回答.“胡说!”“怎么胡说呢,书上说他是大夫嘛!”这样有趣的故事既能让学习者知道“大”这个多音字,也能引起学生对屈原这个历史人物进行了解的欲望.还可以使用对联,如:上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东西都有;下联: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横竖俱全.这是个拆字联,对冻、洒、切、分等字进行拆分,这样在吸引学习者注意的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汉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4多种方式练习,预防枯燥

书法是汉字的形态之美,是汉字的审美艺术化.提到汉字解构文化,必不可少的是书法,中国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书法艺术与汉字文化之间存在极为深刻的内在联系.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让学习者通过练习书法的方式进行书写练习,会让枯燥的写字变得富有乐趣,有助于学习者对汉字笔画和结构的记忆.由初级阶段的临摹,到一点点自主书写,在学习者快乐的学习汉字的同时又传播了中国的书法文化,一箭双雕.还可以让学生从学到的汉字小故事当中进行发展想象,编写汉字小品在课堂进行展示,这样主动的记忆方式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猜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这又是一种练习汉字的好方法,例如:二月(打一字)——朋,七人草下躲(打一字)——花,又小又大是什么?(打一字)——尖,这种谜语的编写或是利用了汉字的造字规律,或是利用了汉字形、音、义某一方面的特点,显得既有趣味,又有知识内涵,学习者在猜谜的过程中又一次对汉字结构进行记忆,印象深刻.

3结语

汉字教学,并非以符号识记为主要目的,以强化语言符号为基础表征,其实,归根到底依然是一种文化选择.因此,汉字教学的一个要点就是要把握汉文化的内涵,进行文化的传播,文化教学应该在汉字教学过程当中贯穿始终,并逐渐增强、逐步深入.从而使学习者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深意,学到纯正、地道的汉语,并在获得汉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完成由汉语言文化的仰慕者到传播者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古德诺夫.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M].南京:译林出版社,1985:85.

[2]董仲舒.春秋繁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43.

[3]孙星衍.孔子集语[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56.

汉字文化的传播范文4

汉字的参数化设计方法,有可能为现代技术与文化语境下的信息传播,打上个人的印记。

关键词:汉字 笔画 结构 参数 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115-03

1 引言

21世纪,移动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子阅读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方式,信息交流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技术革命在带来信息迅捷传达及便利的同时,也或多或少抹杀了,人的个性特征,使情感交流“快餐化”;在文字的载体从有形逐步走向无形的进程中,如何去保留文字之个性的、情感的、审美的价值,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文化传播日益繁荣的大环境下,文字作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基本载体,其作用日益凸显;而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视角看,相关于文字的设计与研究同样不可或缺。

2 汉字设计

2.1 文字的属性

文字的属性,主要体现为:1)可视性与可读性。文字以视觉表义符号的形式,再现口语的声音;文字的基本个体是“字”;2)文化传承与思想交流的载体。文字可以突破口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记录知识、传达思想;3)再约定与再设计。文字是人类约定创造的视觉形式,必要的时候可以重新约定,从而形成文字改革;而形式的设计则基于应用之需求。

2.2 汉字设计的方法

汉字设计作为汉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形成了丰富的设计成果,其设计应用领域也已得到有效拓展。传统的汉字设计一般分为两大类,即汉字字库设计和基于汉字的图形设计。

汉字字库设计

专门的汉字设计者根据某种汉字结构或者外形的特点,系统地设计整套字库。其设计周期较长,一个字库中的每个字都必须有统一的细节特点。典型的设计思路是:1)以宋体或黑体作为基础字体,加工改造设计新的字体;2)由一些手写体延伸而来,手写体的作者先进行书写,再由专业的字体设计师对扫描后的手写体进行再设计与规范,最后录入字库中,从而得到具有个人特色的整套手写字体,比较著名的如方正徐静蕾体。

伴随技术的进步,电脑应用字体设计得到迅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常用的电脑字库有十几种,每种字库都有几十种到上百种不等的字体。

基于汉字的图形设计

设计者只是对单个字或几个字进行图形上的改变,根据字的具体特点,通过对汉字的结构、色彩、肌理的创造性改变,得到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设计字体;这种设计赋予字更多的传播寓意,可运用于标志、招贴、包装等设计中。

汉字设计思维

汉字兼有图形与文字两种属性。现有的汉字设计研究主要关注汉字的图形属性;而德国汉学家雷德侯在《万物》一书中提出汉字的“模件体系”,将汉字结构分解为“模件”系统,“模件”可以反复组合构成,这是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的艺术与社会文化的设计思维方式。

2.3 现代社会与技术语境下的汉字设计需求

随着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变化,人们对汉字字体应用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既有的汉字字体已经无法满足新的要求。

汉字设计需求的用户心理机制

今天,主要的文字应用方式已经转向基于数字技术的信息传递与记录,人的情感表达因为文字“可拷贝”,而使原先带有个人印迹的交流方式显得弥足珍贵。

汉字记录功能演变带来的新设计需求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与表示符号,作为一种符号必须要求其本身能够完整地反映所要表示的内容,并且能够准确地传达所要指示的信息。”当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社交模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QQ、微信中充斥了新鲜语汇时,汉字的记录职能也随之发生转移。这种职能转移对汉字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运用变异字形、增加构件和重新造字等手段创造新字或者新用法,从而引起记录某个语词的汉字结构发生变化。

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的需要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漫长进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文字设计资源;如何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完成汉字文化的再创造,将带来汉字设计与研究的新需求与新视角。

3 参数化汉字设计的方法

3.1 汉字解构与结构特征分析

3.1.1 汉字结构分析

汉字的形体结构可以分为汉字、部件、笔画、笔形四个层次(从落笔到抬笔即为一笔,称为笔画,笔画的具体形状叫笔形)。 (表1)

3.1.2 汉字的结构类型

根据汉字中部件的多少,汉字可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独体字具有如表2所示的结构特点。

而合体字有多个部件,根据部件之间的方位关系,合体字结构主要有12种,如表3所式:

所有汉字的部件组合都可以归类到上述的某一结构形式。

3.2 汉字的形状参数

根据汉字构成的结构层次关系,设定形状参数以描述汉字的笔画、笔形。

常用的汉字笔画共有31种,如表4所示。

3.2.1 笔画的分类

笔画是组成汉字的基本单元,同样的笔画又因为笔画长短、角度、弯曲形态等属性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笔形(如上表1中,撇就有3种不同的笔形);不同笔画可设置的参数数量、形式也不相同。基于这样的思想,我们先对笔画进行分类;分类原则如下:

单一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点、提6种;

复合笔画按照起始第一笔分类;

带有“弯”的复合笔画较为复杂,单独作为一类。

据此,形成如表5所示的汉字笔画类别;根据笔画对应的纵横数值,形成笔画的特定代码(如“J”的代码就是31),以实现后续设计程序中的笔画调用:

3.2.2 样条曲线引入描述笔形

为了准确描述汉字笔画中为数不少的曲线笔画,我们引入样条曲线(NURBS)。所谓样条曲线(Spline Curves)是指给定一组控制点而得到一条曲线,曲线的大致形状由这些点予以控制。样条曲线不仅通过各有序型值点,并且在各型值点处的一阶和二阶导数连续,也即该曲线具有连续的、曲率变化均匀的特点;而这种特点恰恰能够很好地描述汉字笔画的曲线特征,并为笔形的调整留下设计契机(如图6)。

3.2.3 笔形参数的设定

笔形参数的设定,主要依据笔画分类进行:

单一基本笔画之横、竖、点、提的参数,用首末两端的相对位置描述;而撇、捺之笔形表现出一定的曲率,所以还应加入一组样条曲线型值点说明其特征。

根据表4复合笔画的分类与构成情况看,所有的复合笔画都可以看成由基本笔画构成;因此笔形参数的设定,包含3类点的位置:1)笔画的首末端点;2)转折点;3)样条曲线型值点。(如图7)。实现对这3类点位的控制与调整,就可以有效改变笔形。而笔画代码的导入,则明确了相应的笔形参数点的数量。

3.3 汉字的结构参数

根据前文对汉字结构的解析,明确汉字的结构参数,既是对汉字部件的组成形式与笔画的构成关系的描述。

3.3.1 汉字的第一类结构问题:汉字类型和结构形式

汉字分独体字与合体字两大类,汉字独体字的结构特征完全由组成字体的笔画关系所表达;而合体字共有12种结构,其结构特征不仅取决于笔画关系,还与结构形式直接关联。

定义第一类结构参数,以实现以下目标:1)区分字体的类型(独体字的代码为“10”/合体字的代码为“2a”…“21”);2)在明确合体字的结构类型的前提下,形成部件调节参数(按部件移动、缩放)。

3.3.2 汉字的第二类结构问题:笔画的结构关系

汉字笔画的结构关系其实就有两种:相交或者不相交(如表1中的“秋”字,其间横竖笔画相交,点则不与其他笔画相交);所以,可以用笔画之间是否存在交点,说明两笔画之间的关系。第二类结构参数就应该包括两类:1)汉字及部件对应笔画的数量(单体字只有笔画总数;合体字则是各部件对应的笔画数量);2)交点存在于否及其位置,说明笔画之间的相对关系;通过笔画平移、旋转、缩放可以调整笔画之间的结构关系;3)笔画尺度关系(比例、方向)。

3.3.3 汉字设计的效果参数

汉字设计的效果参数主要用于控制汉字的基本特征。汉字的外形是矩形,可以通过把字形拉长、压扇、左斜、右斜,或酌情使用圆弧、梯形等方式,使汉字的外形轮廓、高宽比发生变化,形成新的设计效果。

3.4 构建参数化汉字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4.1 建立汉字参数化设计的参照系

建立汉字参数化的设计参照系是描述笔画位置、调整笔画与字体形状的基础;设定一个500*500px的图框,每个汉字在设计过程中,将被置入该设计框内:以此为依据调整笔画、部件位置及比例关系。当完成整个字体的设计后,通过调整该框的整体形态、高宽比,可以调整整字的设计效果。

3.4.2 汉字参数化设计的数据库系统

解决汉字的参数化设计问题,不仅需要探讨笔画的形状,还需要探讨笔画或部件之间的位置、比例关系。如同笔画的形状可以用3类型值点表达一样,汉字的部件与构成笔画也需要事先加以表达。不同的是,汉字笔画的数量有限,而常用汉字的数量就有数干。

具体的解决思路是,分别建立汉字设计的笔画形态参数数据库(数据包括表3所列笔画的编码、对应3类型值点的数量与位置)、基础汉字库(存储于云端,具有开放的数据结构,可以满足数据信息的扩充和数据信息的共享;其主要功能在于提供汉字参数化设计“元”;存储两类汉字结构参数)、自定义字库(设计完成的个性化字体,可以存入该数据库,以便用户调用)。

汉字个性化设计基础数据库的数据积累,可以通过如下两条途径形成:1)在建立基础数据库结构的同时,录入常用汉字的基本数据信息;2)建立开放的“众筹”数据信息端口,不断扩充数据信息;即提供对常用汉字以外的“新字”自主搭建的功能,并将就此形成的数据导入到存储在云端的基础数据库中;从而不断充实字体设计的基础数据库。汉字拥有数千年的历史,人们对汉字的造型和笔划结构已经熟知。这是汉字基础数据库“众筹”模式得以实现的文化基础。

3.4.3 汉字参数化设计的应用程序模块

以黑体为设计参照,汉字参数化设计应用程序应考虑“新字搭建”、“字体设计”和“字体信息输入与判定”3种不同功能需要,设计应用程序架构和流程(如图8),其中“存入字库”的操作,可对应“基础汉字库”和“自定义字库”;所提供的操作具有选择性,即可选择“存入”/“不存入”相应的数据库。

3.5 汉字参数化设计应用程序的交互特征分析

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普通用户提供开展汉字设计、赋予汉字个性化特征的技术解决方案与相关应用程序。因此,汉字参数化设计的应用程序应体现出如下特点:1)注重保障汉字结构的规律性,使设计生成的汉字可辨识;2)注重设计过程中的人机交互特征,从操作程序和界面设计两方面,提供用户友好的操作感受;3)在尊重用户个人意愿的前提下,通过云端数据库提供用户共享字体设计信息的便捷;4)关注设计过程的趣味性,通过字体设计成果体现用户的个性与审美取向。

4 结论

汉字文化的传播范文5

关键词:标志造型设计;汉字;图形化;设计手法;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075-02

一、前言

标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汽车,交通路牌,甚至一支小小的笔都能见到其身影,标志最直观的作用是具有产品的识别功能,它能够让人们快速的识别出产品的名称及深层次含义。标志设计可以简单的描述为“图形+色彩=标志”,而图形正是标志的造型设计的产物。图形的组成千变万化,有规整的也有不规整,不同的造型形式代表了不同的特定含义,造型优良的图形正是支撑起标志传播高效信息有力的组成部分。在标志设计过程中构建造型优良图形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形会也有意会、有抽象、也有具象。而中国汉字正是最好的标志造型的图形来源之一,汉字具有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将汉字图形化,不但拥有图形的直观形象,还保留其作为语言所固有的内涵,二者的完美结合能够大大的加强传播和识别力度。例如图1,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奥运会标志的设计,标志的造型由汉字北京的京字演变而来,变形加入含有运动与欢乐氛围的造型元素,所以它很好的和奥运会联系起来,这个奥运会的标志既体现出奥运会的意义又很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其中,这就是汉字图形的语言,这就是汉字演变而出的图形魅力。

二、现代汉字图形语言概述

图形就是由点、线、面的任意组合,赋予合适的颜色后,所创造出来的能够表达相应内涵意义的形状。而正是这些形状不同的图形赋予了自身的语言。设计师们在给企业或是机构设计标志的时候,常常会从企业文化或是本身从事的产业和企业的特点来对标志来个初步的定位,在确定了整个基调之后再进行图形创意。标志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受众从感性到理性,完成识别,认知、认同,记忆等,这一标志的传播过程。而图形的作用就是加深受众对标志,对企业,对文化的更深的认知度和传播,为了使图形语言具备识别功能和传播功能,设计师在进行图形创意的过程中,就是要创造出既简单又能凝集被传播对象的丰富内涵信息的图形。既要有强烈的可看性,即“识别功能”,也要有良好的信息性,即“语言功能”。

而汉字在图形及表意方面有着美观、概括和凝炼之优点,这也使其成为有效的设计元素,为汉字型标志设计和标志的民族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就图形而言,它本身是不会“说话”,那么所谓图形语言又是从哪来的呢?利用图形的不同的形状能够给人传达不同的含义,例如三角的形状给人比较坚固,往往会用在矿产,金属的标志上面,而圆形的形状给人圆润舒服,圆满的感觉,通常会用在食品的标志上面。这些都是和人脑海中潜在的约定俗称的信息相匹配的。

三、汉字图形化的设计手法

《“六书”说》中提出了造字有六种方式。“六书”中除“形声”是组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之外,“象形”、“指事”、“会意”三者是造字之法,是汉字之所以为汉字的根本。汉字能走到今天,“象形”与“会意”是两件必不可少的法宝。从某种角度上讲,“象形”是使汉字走向艺术化的一个必经的驿站。汉字作为一种方块符号主要有书体和字体两种,但其形象的艺术表现可谓是千姿百态,汉字由于是从“画成其物”的象形文字演变而来,因此汉字形象所表现出来的显著特征便是图形化的装饰性、主观性与客观。

(一)简化与装饰

汉字在构造中有“人物之形”“山川之形”“草木之形”“鸟兽之形”“虫鱼之形”等实物象形汉字。然而为了印刷和书写的方便,图像化的汉字结构化了。因此,将结构化的汉字逆反为图像可为汉字图形化的设计手法之一,结构汉字图形化可分为:局部图形化和整体图形化。局部图形化是选择汉字的某一个部分进行变化,以表达内涵为目的的或分割、或替代、或变形、或夸张的设计。例如图2:北京国际拍卖会标志(王国伦)就采用了汉字的局部图形化,将汉字的拍上一点象形为锤子的图形,传神的表达出拍卖现场的这一氛围。整体图形化则是将汉字或者汉字的组合体整体变化,在保证字体原有神韵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内容进行创作。例如:中国包装协会的标志利用汉字“包”和包装折纸这一工艺完美结合,在保证汉字包字整体形制的基础上,创造出既美观又能充分表达内涵的标志。但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一些常见的构成美学法则仍然在这里适用。从以上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到汉字本身带有强烈的装饰性,在标志设计的运用过程中需要分别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综合考虑,方能出好的创意。

(二)书法艺术的借鉴

古汉字在演变阶段所产生的各种字体以及由于书写行为而产生的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书体、书风给汉字图形化提供了多样性的借鉴。无论是哪种艺术字体表达都有一个基础前提:汉字具有“神形合一”这一特性。神指代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是指人由内二外展示出来的客观表象,在人的主观性下,尽管很多 “形”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但很多“神”都具有相似之处,例如:书法与古代的袖舞具有相似之处,书法的松、紧、肥、瘦对应着舞蹈的轻、重、缓、疾,这些都是由人的主观性表达出来的。因此,书法艺术图形运用到文化底蕴较强的标志设计中具有天然的优势。书法体标志的设计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使用传统字贴或名人题字;另一种是为了突出个性,追求传统书法的韵味而以书法技巧为基础特意书写或制作的。例如图3:姑苏人家餐饮公司标志就是采用了书法艺术的运笔方式将汉字图形化,书法字体图形化在实际创意过程中,从书法艺术的气、韵、形、神,疏密结构等当中寻找灵感,结合现代设计构成方法,则可以创意出来既有视觉冲击又有文化艺术价值的标志。书法艺术图形创意需要把握好标志的比例与关系等美学法则,力求造型简洁明了为佳,比如图1北京2008奥运会的标志“京”在融入喜庆和运动的元素后笔画相当简洁。

(三)重构与夸张

汉字具有“外矩方圆、内律经序”。内部空间疏、密、张、弛的区分,文字在视觉中的节奏变化,根据汉学家雷德候在《万物》一书中对汉字的分析认为汉字是由“预制的模块”构成的[1]。根据汉字的这一特点,运用解构、重构和夸张等手法改变汉字原有“预制的模块”的排列组合方式重新构造出新的形式可以得出较好的创意,这里的汉字可以是印刷字体也可以是各种书法字体,。解构重构印刷字体多适用与教育,人文自然等机构,在重构创意中赋予表达的内涵,适当的对笔画采用夸张的手法会收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标志给人很强烈的视觉冲击。解构重构书法字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东方色彩,多适用文化团体机构的标志设计。

四、结语

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是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浓缩的精华,将汉字文化发扬光大是时代赋予当代设计师的历史使命。这也要求设计师对中国文化,对汉字潜在和延伸的含义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这对汉字图形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汉字文化的传播范文6

关键词:汉字;中式卷烟包装;运用与实践;设计理念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171

0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思想观念的不断革新,人们对于“美”的需求也逐步显现出来。将汉字应用与中式卷烟包装设计工作开展相结合,在实现卷烟品牌推广的同时,也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契机。

1 中式卷烟包装的基本概念

中式烤烟型卷烟是指以中国烤烟烟叶为主体原料,其香气风格和吸味特征明显不同于英式烤烟型卷烟(包括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具有明显适应中国消费者习惯的烤烟型卷烟。在200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首次进行的“中式卷烟”概念的定义,使得国产香烟的制造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在这一大背景下,各中烟公司也顺应潮流,在卷烟的外包装设计上进行改革,使得卷烟的外包装设计更加吻合国人的审美需求[1]。

2 汉字与美学之间存在的关联研究

众所周知,汉字最早起源于图像,因此,汉字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图像所具备的美学。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汉字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史。当下我们常用的宋体、黑体、以及传统的小篆,都深深的印刻着时代的审美印记,因此,汉字与美学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关联性。将汉字应用于中式卷烟的包装设计中,需要将汉字在不同时代所具有的美学气质融入到卷烟包装的整体画面当中[2]。

3 汉字在中式卷烟包装设计中运用的优势

根据当前汉字在我国中式卷烟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开展汉字在中式卷烟包装设计中运用的优势探究,可将探究内容总结归纳为实现现代艺术和传统文化的有效碰撞和实现传统文字与抽象艺术有机融合两点。

(1)实现现代艺术和传统文化的有效碰撞。汉字讲究“写形”与“写意”有效结合,因此,汉字本身的结构就能够引发人们对其进行想象与思考,汉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浓缩,这一点从文明世界的“中华书法”便可以得知。

⒑鹤衷擞糜谥惺骄硌痰陌装设计当中,可实现汉字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审美理念进一步融合,例如:楷书与小篆的混合应用,会使得卷烟包装上的文字带给消费者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以不同的字体形式呈现在包装上,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效果,形成理想、强烈的品牌效应。

(2)实现传统文字和抽象艺术的进一步融合。随着人们的审美观念的不断革新以及国外审美观念的逐步渗入,消费者对于抽象画的喜爱程度也逐渐呈现出提升趋势。抽象图像的创作在其画面上能够展现出较为强烈的艺术灵活性,以独特的风格、多样性的表现手法有效提升烟包效果与档次。

将汉字与现代抽象画有机结合,可以将汉字的文化魅力与抽象画的灵活性、生命力有效结合,展现出设计师独特的思维,同时设计师也可以将汉字与抽象画结合来展现卷烟品牌的文化内涵,带给消费者强烈的视觉感应[3]。

(3)引导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给予更多的关注。将文字的应用与中式卷烟包装的设计相结合,也可以有效的提升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实现对公众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播,引起消费者对于香烟包装的情感共鸣,提升卷烟品牌的整体销量,同时引发消费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鸣。例如:在某些品牌香烟的包装画面上,运用古诗词凸显设计主题,其文字的表现力丝毫不逊色于图案,使包装图案具有了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气息[4]。

4 汉字在中式卷烟包装设计中的实践分析

将汉字应用与中式卷烟包装设计相互结合,不仅仅是将汉字简单的印刻在卷烟包装画面当中;汉字的位置、排版,不同字体的选择,颜色的选择,笔画粗细的设计,都应当具有独特的寓意和魅力,体现出文字所具有的独特美学魅力,使消费者感受到传统文化美感[5]。

5 结论

开展汉字在中式卷烟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实践探究,首先应当明确中式卷烟包装的基本概念以及汉字与美学之间存在的关联,进而开展汉字在中式卷烟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优势探究以及汉字在中式卷烟包装设计中的实践分析。进行汉字在中式卷烟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和思考,使得中式卷烟包装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美,展现出中式卷烟包装所具备的的独特魅力,有效提升卷烟包装的艺术价值,同时将汉字文化广泛的传播开来,可谓是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帅.浅谈汉字在中式卷烟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实践[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3(04):60-61.

[2]卢俊.包装的民族化色彩设计――以中式卷烟包装为例[J].印刷世界,2014,07:15-16.

[3]燕文.中式卷烟包装设计之管窥[N].中国包装报,2013(06):1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