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论证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辩论论证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辩论论证方法

辩论论证方法范文1

【关键词】分期辨证非酒精性脂肪肝痰瘀同治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肝组织病理学与酒精性肝病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成为第一大常见肝病。近年来,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全国的发病率约为10%,成为继乙肝之后我国第二高发疾病。

中医学虽无“脂肪肝”之名,但据其临床表现和发病特征大致可归为“胁痛”、“痞满”、“积聚”、“肝胀”等病范畴。该病的记载最早见于《难经》“肝之积,名曰肥气”,故也称之为肥气病,是指体内肥脂之气过多地蓄积于肝脏。《济生拔粹》有“风寒暑湿得以外袭,喜怒忧思得以内伤,食啖生冷,过饮寒浆,扰动冲和,如是阴气当升不升,阳气当降不降,中焦痞塞,必成胀满”的记载,认为与“浊阴之气”有关;《临证指南医案》有“湿从内生者,必其人膏粱酒醴过度”等阐述,认为本病多由嗜酒食肥甘厚味,伤及脾胃,或久卧久坐,体丰痰盛,或情志失常,长期忧思郁怒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湿停聚,痰浊郁结,气滞血瘀。其病位主要在肝,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为主,标实主要与气滞、痰湿、血瘀有关,而痰浊、瘀血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导致脂肪肝的进一步恶化。

目前脂肪肝尚未有统一的中医、分型标准及相应治法。笔者总结多年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展具有不同的病理阶段,根据其发展规律,脂肪肝应按早期、轻度、中度、重度分期辨治。

一、脂肪肝早期

脂肪肝早期大多症状不明显,可借助现代医学的有关检测方法和技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达到早期防止甘油三酯在肝脏的沉积的目的,逆转或减少肝细胞进一步脂肪变性,切断脂肪肝向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发展。

脂肪肝的发生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感湿热疫毒等关系密切。长期的饮食失调、缺乏运动导致脾胃内伤。肝乃将军之官,主疏泄,通调气机,情志不遂,则肝郁气结。故肝郁脾虚、肝气郁滞是脂肪肝初期的主要病机,后期的痰浊、湿阻、瘀血等都可由肝郁脾虚、肝气郁滞引起,并导致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变化。

肝气郁滞:右胁胀满或疼痛,烦躁易怒,嗳气频作,情绪不佳时诸症加重,苔薄,脉弦。治宜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肝郁脾虚:胁肋胀痛,胸闷腹胀,倦怠乏力,四肢酸困,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治宜疏肝健脾。方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减。

二、轻度脂肪肝

轻度脂肪肝症状多局限而轻微,转氨酶可正常或异常,基本病理改变主要是肝细胞脂肪变性,表现为肝细胞质内出现中性脂肪滴——甘油三酯,肝细胞损害除了脂肪变性外还可以伴有气球样变等。此期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生痰浊;或气机郁滞,水湿不化,聚而成痰,日久化热。故常见痰湿内阻、湿热痰浊两型。

痰湿内阻:胸闷胁胀,隐痛不适,口淡不渴,神疲乏力,腹胀纳差,恶心,大便稀溏,头蒙不清,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濡缓。治宜健脾化湿、理气止痛。方用补中益气汤化裁。本文由

湿热痰浊:右胁胀满不适或胀痛,胸闷腹胀,身热困倦,口干口苦口黏,尿赤便秘,肢体困重,脘闷纳呆。舌质红,苔白腻或厚黄腻,脉弦滑数。治宜清热利湿、疏肝化痰。方用龙胆泻肝汤化裁。

三、中度脂肪肝

早期脂肪肝未得到重视和治疗,将向脂肪性肝炎发展。肝中含有大量脂滴,肝细胞破裂后,外溢的脂滴可致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而发生炎症反应,主要发生于肝小叶内。气球样变的肝细胞,特别是伴有较多Mollory小体的肝细胞也可发生坏死,引起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持续或反复的肝实质炎症,坏死可导致机体发生修复反应,胶原纤维沉积而发生肝纤维化,并且全身症状较明显,血脂、转氨酶异常。此期痰之既成,气滞血瘀日久,痰瘀互为因果,互相转化,最终由痰瘀互结致病。常见气滞血瘀和痰瘀互结两种证型。

气滞血瘀:右胁刺痛,痛有定处,入夜尤甚,舌质紫黯,有瘀点瘀斑,脉沉涩。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方用旋覆花汤加减。

痰瘀交阻:口黏,纳差乏力,脘腹痞满,肝区胀闷疼痛,肝脾肿大变硬,舌质瘀暗或见瘀点瘀斑,舌下脉络瘀滞,脉细涩等。治以化痰散结、活血祛瘀之法。常用方如膈下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加减。

四、重度脂肪肝

脂肪肝发展至重度脂肪肝,可导致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出现。有研究认为脂肪肝与肝纤维化、肝硬化发生密切相关,非酒精性脂肪肝沿着传统的坏死-炎症(脂肪性肝炎)-纤维增生的模式发展。肝纤维化影响了肝内微循环,影响血液和营养物质的供给,从而影响了肝脏的多种功能,甚至有发展成肝硬化的可能。局部及全身症状明显,血脂、转氨酶严重异常。此期多年老患者,肾精亏耗,水不涵木,肝失所养;或肾气已虚,气化不及,水运失司,浊阴内生。常见肝肾阴虚和阳虚浊阴两种证型。

肝肾阴虚:胁肋隐痛,绵绵不休,遇劳加重,头昏眼花,腰膝酸软,眩晕心悸,倦怠乏力,手足心热,舌干红,苔薄少津或无苔,脉细弦而数。治宜养肝益肾、补益精血。方用左归丸加减。

阳虚浊阴:畏寒肢冷,腰酸乏力,下降,便溏气短,舌胖大边有齿痕,苔白滑,脉细弱。治宜温肾化饮、健脾利湿。方用四君子汤合真武汤加减。

当前我国脂肪肝发病率的增加主要与肥胖的高发密切相关。因此对肥胖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以及增加运动是治疗肥胖相关性脂肪肝的基础。临证时还可加用一些具有减肥功效的中药,如大黄、郁李仁、火麻仁、核桃仁、生地黄、当归等。:

综上所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可为饮食失调、感受湿热疫毒、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病位在肝,与脾、胃、肾等脏腑关系密切。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最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脏脉络。故临床辨治应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痰为根本大法,在分期治疗的基础上,或以治痰为主,或以治瘀为主,或痰瘀同治,或从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肝脾肾同调,灵活对待,随证施治,同时配合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以及增加运动,减肥、降糖、降脂治疗,方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黄守清,吴良胜,蔡晶,等.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5):9~11.

2徐正婕,范建高,王国良,等.高脂饮食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模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4):392~396.

辩论论证方法范文2

关键词:辨证方法 实践 理论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114-01

一、诸种辨证方法的实践根源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医学对辨证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相继创立了多种辨证归类的方法。这些辨证方法是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时代下形成的,时间跨度很大。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多种辨证方法的相继出现呢?

概括的说,是在实践的逼迫下产生的,是追求治疗效果所致。疾病使生命受到损害,身体受到损害就会出现临床表现,而医学必须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给出不同的解释说明,然后方可指导临床诊疗。但是仅一种辨证方法是不够的,因为对其他很多疾病,依据这一解释指示的方向而处方用药时不能获得预期效果,这就使得人们重新寻找解释的方法。其实一种辨证方法只抓住了一种问题进行说明,而在治疗不同的疾病时,如果按照此种辨证方法得出的方药是有效的,那么这种方法的治疗范围就会拓宽或者被固定下来,如果治疗效果是无效的,那么这种方法的治疗范围就会被限定,人们也就会寻找新的方法来重新解释疾病,治疗疾病,直到这种方法被固定下来。也就是说,不同的辨证方法是应实践不同要求而产生的,由于实践中疾病种类的改变,导致原有的辨证方法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这时作为医疗实践的主体必须建构新的经验体系,以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

从古到今,中医学的创新和发展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在新的医学实践中,援用新的思维方式而得以实现的。物理学家温柏格说:“只要有效地继承人类知识,同时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知识拿到手,我们再向前迈半步,就是世界最先进的水平,第一流的科学家”。张仲景在发现《内经》理论不能有效治疗当时流行的“伤寒病”时,创立了六经辨证方法;明清时代的温病学家发现《伤寒论》六经辨证方法不能用来治疗温病时,就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方法。

二、辨证方法产生的理论根源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实践要求对疾病重新作出解释才导致各种辨证方法的相继出现,但是一个完整的辨证方法只有实践的推动是不够的,要想对新出现的问题作出分析,还要有理论工具。

首先,中医学为新辨证方法的产生提供了工具条件。可以说,所有的辨证方法都是导源于《内经》的。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内经》中就已有阴阳、寒热、表里、虚实、藏象、经络、卫气营血等中医基本概念的出现,也有了病因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等,这些构成了中医学的生理病理、病因病机,其中气血津液是生命的基本物质,脏腑经络是器官,阴阳五行是动力源泉,这就组成了工具库。当实践要求产生新的辨证方法,人们利用这些不同的生理病理、病因病机概念,形成新的分析工具来构建新的辨证体系。

其次,理论的内驱力量促使人们对疾病作出完整理解和圆满的回答。临床上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病因却没有发病,病因相同而表现出来的症状不同,都是虚证表现却不同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促使了辨证方法的相继产生。一次完整的治疗必须包括病因、病位、病性、病物等几个本质性要素,那么人们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会追问病因是什么?病位在哪里?是什么性质?是身体的那种生命物质受到损害?但是每一种辨证方法都不能同时回答这些问题,那么人们在中医学已经为我们提供的概念中不断的寻找新的答案。病因是风、寒、暑、湿、燥、火等;病位是表里、五脏、六腑、经络、三焦等;病性阴阳、虚实、寒热等;病物是气血津液等,是多还是少(气虚、血虚、津亏等),运行情况是否正常(气滞、气逆、气陷等)。

辩论论证方法范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转变;态度;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67-01

态度是一个人对某一特定事物所持有的一种内在的反映倾向,这种倾向有可能是肯定的,也有可能是否定的。不良态度是一种错误的态度,是人们对某一特定事物所具有的较为稳定和持久的偏见,它会直接给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带来消极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少教育对象持有各种不良态度,这不仅不利于教育对象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也会严重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长足发展。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采取和运用相应的方法与技巧来逐渐转变教育对象的不良态度,使其重新形成正确的态度,从而促进教育对象的健康成长、成才。

一、给教育对象提供大量新的、正面的知识、事实、观点和理论来否定其原有的不良态度

教育对象的信息不足、信息落后或认识偏差往往会造成错误的推论,如果能让教育对象看到自己立论的前提是错误的,那么要改变他的结论,以至于改变他的态度就会水到渠成。例如,有的教育对象认为:“金钱是万能的”,这可能是由于他到看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丑恶面或者受到了其家庭或一些落后腐朽观念的影响造成的,如果教育者多讲一些人们之间比金钱更为可贵的事迹,就会有利于教育对象改变唯金钱至上的态度,从而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同时,教育者在转变教育对象的态度时,其所提供的信息既不能过分夸大,也不能过分缩小,而必须是实事求是的观点和理论。否则,过分夸大会使人产生怀疑感与不信任感,过分缩小又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所以,教育者在转变教育对象的态度时,应该提供给教育对象广泛、全面而实事求是的信息,以增强教育对象对教育者的信任感。

二、通过行为转变不良态度,积极引导教育对象参加各种活动

态度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行为对一个人的态度转变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积极引导教育对象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有利于转变他们的原有态度。比如,对于一个不喜欢甚至反感体育运动的教育对象,我们可以直接把他拉到运动场跑两圈或者打一场羽毛球,让他亲自体验一下运动的好处,这比在他耳边无休止地劝说更具效果。引导教育对象参加实践活动能够促使他们转变态度,是因为教育对象会受到某些特定环境和氛围的感染与熏陶,这种感染和熏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教育对象产生不良态度的转变。

三、利用集体来改变教育对象的不良态度

集体的力量是无形又无穷的,它对教育对象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集体的价值观念对教育对象有着不可忽视的牵引、导向和感染作用,因此,集体能够极大地促使教育对象转变态度。例如,我们可以将一个性格内向的教育对象安排到一个由性格外向的成员所组成的集体中来,使性格内向者在这样的集体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引起他与该集体成员的感情共鸣,使其态度逐渐趋向整个集体的价值观念和环境氛围,从而逐渐实现不良态度的转变。

四、通过表扬、鼓励来转变教育对象的不良态度

任何一个教育对象都希望自身能够得到外界和他人的肯定与赞同,同时,每一个教育对象总有各个方面的优点和长处。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和高度赞扬教育对象的优点,并正确地加以进一步的引导和鼓励,从而使教育对象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激起教育对象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促使其转变不良态度。例如,对于那些酷爱艺术而厌烦文化学习的艺术生,很显然他们在文化成绩上无法与其他学生相比。但是,作为教育者,我们不应该因为他们的文化成绩偏低就忽略他们,看轻他们;而是应该鼓励他们克服不足,进一步发展自身优势,这样就可能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进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五、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转变教育对象的不良态度

严格的规章制度对转变教育对象的不良态度以及帮助他们形成新的正确的态度具有较为强制的约束作用,它可以成为教育对象行为的规范,明确规定教育对象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具有一定强制性。这种服从在初始阶段可能是不自愿的和被迫的,但经过较长时间的适应后,服从规章制度开始慢慢成为教育对象的习惯,进而教育对象开始自觉地履行规章制度的要求和规范,主动维护规章制度的尊严,最终其原有态度也就随之转变了。例如,高校住读生喜欢熬夜上网,如果对其进行说服劝说,其效果定会不佳,但是,如果学校制定出一项学生晚上就寝后按时断电的规章制度出来,学生就不得不在规定时间内就寝了,也许在初期学生很不习惯甚至很反感,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视其为理所当然并自觉按照规定践行,有的甚至终身保持在规定时间内就寝的良好习惯。在这些规章制度的强制下,不少学生的态度最终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在转变教育对象的不良态度时,教育者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各项相关规章制度的作用,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胡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辩论论证方法范文4

什么是辩论?

定义:辩论是人们持不同立场对同一对象展开争论的过程。

辩论常常是一个批驳谬误,探求真理的过程。因此,辩论的意义在于:明理即辩。

辩论的作用:

1.探求真知真理,弘扬价值观;

2.关注社会生活,激发社会责任心;

3.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

4.吸收和郑和多元化的知识和信息;

5.展示语言风采,弘扬口才魅力;

6.提升人际关系的能力,扩大人际交流的范围,培养公众情感。

一、辩论思维:辩论的灵魂和基础

辩论中,对辩题的分析是否透彻,思路是否清晰,反应是否敏捷,想象是否丰富,推理是否缜密,引据是否合理,配合是否默契等等,都是以思维为基础的。

辩论过程是一个充满逻辑推理、演绎论证的过程,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因此,辩论不但带有浓厚的学术色彩,而且是一种滴水不可漏的思辨之战。

1.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

是在思维过程中,通过知识、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方案、设想和解决方法的思维方式,是能够从不同起点、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标准而得出结论,

再由这些不同方式得出的结论交织融合成一个思维体系。

又叫扩散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

发散性思维的三个主要特征

1).表现为流畅、变通、独特;

2).流畅是指反应迅速而丰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信息;

3).变通是指思维方式不落俗套,能够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去创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独特是指对事物有独到见解。

层次:流畅——变通——独特(最高层)

2.思维方式:收敛性思维

定义:将得到的素材在分析、综合、比较、判断的过程中重新组织,从不同的角度,将思维指向唯一正确的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过程。即“收得拢”。

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配合运用

1).“散得开,收得拢”;

2).发散性思维为收敛性思维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广阔的依据。

3.逻辑推理:常用方法

(1).三段论

(2).归纳法

(3).类比法

(4).反证法

(5).两难法

逻辑推理:典型错误

(1).偷换概念(主动而为之)

(2).概念混淆(被动而为之)

(3).偷换辩题

(4).循环论证

(5).断章取义

(6).以偏盖全或以全盖偏

二、辩论语言

~汉语是辩论的血肉,辩论是汉语语言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辩论者要将自己的思想用语言完美地表达出来

1.辩论语言的特点

(1).精确性

要忠实于信息传递

(举例:《恐韩·韩乔生语录》)

(2).艺术性

#文采中运理,妙用修辞。(比喻、引用、夸张、排比)

#语美中含力,语言要有美感。

*语言秀

过分夸大了语言的作用,辩手成为语言秀的表演者。

缺乏朴实语言。

(3).攻击性

辩论语言是具有挑战性的攻势语言

(4).逻辑性

(5).简洁性

语言精练,清晰明了。

(6).多样性

有声语言+无声语言(人体语言、姿态语言、实物语言等)

无声语言要给人们的感觉:精神饱满、从容不迫、成竹在胸、正气凛然、气势磅礴······

(7).新奇性

指语言的内容要有新意,表达要让人觉得新奇。

(吸引评委注意,活跃赛场,一新制胜,给对手一个意外。)

(8).感染性:幽默

一是鲜明地表达观点;

二是营造场上的气氛;

三是给对方造成压力。

2.辩论语言的要求(有理、有力、有节)

1).口齿清晰

2).言简意赅

3).言之有别

4).言之有物

5).言而有序

6).言之有理

3.语音、语速、语调关系

三、审题与立论

审题

需要掌握的三个要点:

一是判别辩题类型:

1.矛盾型辩题

只需要论证本方的观点即可。

2.对立型辩题

双方的观点都需要论证。

3.比较型辩题

比较标准。

二是界定包括关键词在内的概念

(1).必要性

(2).基本方式

(3).注意事项

(4).关键词的界定:题眼

三是对辩题的价值判断

求真求实、抑恶扬善是基本价值。

立论

~立论的策略

(1).以哲学的眼光审视、分析命题;

(2).立足点高,超凡脱俗,纵揽全局;

(3).认识到双方立论的薄弱点;

(4).立论要做到严、新、奇。

论据

~特点:

(1).准确性(来源也要准确)

(2).典型性

(3).充分性

(4).新颖性和复杂性

(5).简洁性

变向论据

论证

(1).了解和把握论证因果关系;

(2).善于归纳论证的内容。

最佳立论

#能得到队员感情认同,引发观众共鸣,评委得到认可的立论。

#特点:

(1).逻辑性

(2).创新性

(3).攻击性

变向论点

定义:服务对方论点的论点。

出现的原因:对论点分析的不透彻、不到位。

纠正和拯救:再变向。

框架

底线

底线是一方必须坚守的基本立场,是不能更改的防线。

底线特点:(1).精练;(2).易懂易记。

底线一般以二至四条为宜。

寻找对方底线:观点证明。

检验底线: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攻。

其他所有的观点都是由底线衍生并为之服务。

四、反驳与攻辩

反驳是必须进行的阶段。

反驳是反映辩手是否具有快速思维能力,敏锐的洞察力,迅速的语言归纳本领。

1.直接反驳

2.间接反驳

反驳的原则:服从真理。怀疑一切的反驳可能适得其反。

攻辩

注意事项:

(1).目的明确

(2).言简意赅

(3).击中要害

回答:

(1).设定条件回答法

(2).更换条件回答法

攻辩小结

五、自由辩论:核心

核心:形散而神不散。

自由辩论的准备

自由辩论的施行

六、辩论技巧

1.攻其要害

2.穷追不舍

3.利用矛盾

4.引蛇出洞

5.巧设圈套

6.李代桃疆

7.善用逻辑

8.慎用诡辩

七、仪态仪表

仪态:

1.头部

头部表现要沉稳庄重,频频点头或摇头都不适宜。

不能因表现不好而摇头:自我否定。

2.眼神、眼光

辩手目光要亲切、庄重、坚毅,表现出友好、沉稳、自信的风度。

3.笑容

辩手的笑容只能是微笑。

4.手势

原则:贵精不贵多,要适中得体,干脆利落,自然大方,表意确切。

通病:(1).生硬;(2).繁多;

(3).松散;(4).随意。

5.站姿、坐姿

仪表:着装与化妆

~着装

(1).庄重、统一,有特色。

(2).色彩上一冷色为主。

化妆

~效果:养眼(不是作秀)

八、辩风

1.队伍辩风:

1).雄辩: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2).花辩:复旦大学;

3).戏辩:新南威尔士大学;

4).儒辩:武汉大学;

5).正辩:山西大学;

6).文辩:中山大学;

7).整辩:马来亚大学。

2.队员辩风

1).感情型和理智型;

2).权威型和非权威型。

3.培养辩风的途径:

1).端正人生观;

2).博览群书;

3).有意识地进行。

4.有益辩风的整体配合

卡尼曼的“前景理论”:在不失个性的情况下,优编队伍,分享亮点,而不是让一颗星“灼伤”观众的眼睛。

九、辩德

(1).要树立正确的辩论价值观;

(2).要树立正确的辩论道德观。

十、辩论心理

1.适于辩论的心理素质:

(1).成熟的自信;

(2).强烈表现欲;

(3).求胜心强;

(4).从容;

(5).自然的平常心。

2.心理层次

三个层次:

(1).要我辩;

(2).我能辩;

(3).我要辩。

3.心理环境

解决方法:主动了解,提前适应。

(1).宏观环境:比赛大环境;

(2).微观环境:辩手对赛场的心理适应。

4.心理调动

5.心理压力

~印象整饬

~怯场

6.辩论中的自我心理控制

(1).控制紧张

(2).摆脱冲动

(3).控制急噪

(4).避免压抑

(5).摆脱心理障碍

(6).适度控制同情心

对方心理控制

最佳效果:逆认反应

控制对方心理以攻心为主。

观众的心理控制

观众的心理特点:

(1).对信息的棘手具有选择性;

(2).对辩手的态度受自身的影响。

控制观众心理:

(1).以真情打动观众;

(2).用真心理解和尊重观众;

(3).以真本事赢得观众赞赏。

评委的心理控制

辩论中的心理干扰:

(1).用眼神和表情;

辩论论证方法范文5

【关键词】辩论式教学口语教学思维能力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1-0025-03

一、引 言

当前,我国外语教学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应试能力较高,而综合运用能力较低,特别是口语方面较薄弱,“哑巴英语”的现象严重。虽然近年来口语的重要性已受到广泛的关注,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注重了对学生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但令人遗憾的是口语教学的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学生口语能力低下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大学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口语方面应能就特定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并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讨论。但现实中,许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课标中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运用英语口头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十分有限,表现为话题单一,思维难度不大,大多还停留在打招呼的水平。究其原因,可能在目前的英语口语教学中,缺少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正如何其莘等在《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所指出的:“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记忆却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文秋芳(1999)也指出:“英语专业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1]那么如何通过培养学生思辩能力来提高口语教学质量呢?笔者以课堂英文辩论为突破口,在大学本科英语专业的学生中寻求一种学生自主的口语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英语课堂辩论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辩论是人们持不同立场对同一对象有争议的内容展开争论的过程。辩论能培养人的组织力、思考力、反应力,以及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而言,也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辩驳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2]还能很好地激发社会责任心,提升人际关系的能力,扩大人际交流的范围,培养公众情感等等。在英语课堂上开展以辩论为形式的教学活动,主要基于以下的理据:

1.符合英语专业培养目标

无论是英语专业的基础阶段还是高年级的教学大纲,都多次提到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基础大纲》(2002)的“教学任务和目的”中指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原则的第一条中写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对“综合英语课”和“阅读课”这两门课进行说明时,分别写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语言、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验证等逻辑推理能力。”Kay(2006)指出,辩论是英语使用的基础。尽管人们掌握了语法和词汇,但同母语说话者交流时很难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会辩论。因而学会辩论对所有的英语学习者而言是非常有用的。[3]而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不强的一个具体表现恰恰就是不会用英语进行辩论。可见学习英语辩论是提高英语能力的直接而有效的策略。

2.培养合作学习精神的需要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兴起于美国,是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合作学习理论认为教学的目标体系应同时包括学术性目标(academic objectives)及合作技能目标(cooperative objectives),并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和良好非认知品质。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通常十分重视学术性目标,而往往忽略学生合作交往技能训练与培养。[4]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英语课堂辩论式教学一方面能使学生得到大量的尝试性和建设性使用英语的机会,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

3.符合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当前的主流教学理念已经由教师主动模式转向学生自主模式,其主要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同时,自主学习理论也侧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同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倡导“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强调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Benson把自主学习上升到“是在教育体系中对学习者权利的一种承认”的高度。[5]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多说多练。在英语课堂上开展辩论,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心理语言学家Ellis指出:辩论可增加输入和输出的机会,从而增强了语言交际能力的习得。[6]Long和Porter也支持这一观点并从教学法的角度总结了学生参与辩论的好处:它增加了语言练习的机会,提高了谈话的质量,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7]而且这种练习能够很好地延伸至课堂外由学生共同操练,自主完成。

三、英语课堂辩论式教学模式

笔者在二年级本科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堂中开展课堂英语辩论,一周一次,共一个学期。每次辩论包括准备阶段、辩论过程和总结讨论三个连续过程。

1.准备阶段

前半学期,由教师主导准备:包括由教师选择合适的辩论题目。将题目提前一周告诉学生,并指导学生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所有相关文献资料,确定本方的辩论观点,勾画出问题的关键、假设及结论,以便在辩论时能够清楚陈述自己的观点并能有力地反驳对方。活动开始阶段,先把全班学生分成正反方两组,让学生先列辩论提纲,然后让每位学生同周围持不同论点的同学进行辩论。然后推选辩论代表,每组2人,主辩1人,协辩1人。后半学期,由学生主导准备,辩论题目由学生自由推荐,讨论决定。文献查阅分析等准备工作由学生自主完成。后期我们也探索过数次即席确定辩题,五分钟准备,即席辩论的即兴课堂辩论式教学等方式。

2.辩论过程

前半学期,由教师主持辩论,通过语言引导为辩论创造一个富于情感的氛围和轻松自由和谐的辩论环境。情感氛围是指辩论会场充满合作、无威胁和敌对感。辩论程序:第一部分为构成性发言,第二部分为争论性发言。在构成性发言中,第一发言人为正方第一辩,他的陈述是说服听众拥护他的观点与立场。该发言人应通过对关键词下定义等方式,提纲挈领地将问题的核心提出,时间1分钟。接着由反方一辩发言,目的是提出相反论点,他可以通过驳斥正方第一辩对关键词所下的定义等方法,提出主要的反对观点,时间1分钟。争论性发言由正反双方交替发言,发言顺序不做规定,但各方发言的总时间限定为4分钟。最后双方各有1分钟的总结陈词,总结我方关键论点,指出对方论点、论据或论证过程中的关键漏洞。

3.辩论之后的讨论会

在辩论之后,所有学生,包括辩手和观众,参与辩论后的讨论会,并对辩论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双方的英语表达、辩论技巧和其他方面。英语表达包括英语发音的准确性、表达的流利度、语法的正确性。辩论技巧包括陈述是否清楚,是否有充分使人折服的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辩论是否具有逻辑性。其他方面辩论过程中的礼仪、风度和形象等。另外,教师应该将一些被辩论者忽略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自由讨论。

辩论会是一种学习过程而不是考试手段,因此,一般不主张打分,以免给学生带来焦虑而影响发挥,同时也防止正反两方的敌对气氛。

四、开展课堂辩论式教学实践的体会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笔者观察到通过开展课堂辩论式教学,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口语能力锻炼和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均受益匪浅。

1.学会英语思维

在课堂辩论式教学的准备阶段,学生需要查阅、阅读和分析大量的英文文献,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英文阅读量。而且与传统的教师布置、学生被动阅读不同,这种阅读是带着明确的目的性的探索性、主动性阅读。学生带着英文的主题问题,主动性地检索英文的支持论点的证据,非常有利于学生把二者建立直接的有机联系,培养以英文思维的方式。在实际课堂辩论式教学的过程中,辩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尤其是在自由辩论阶段,双方唇枪舌剑,对对方的发言做出最快速而合理的反应显得非常重要。在快速的语言交锋切换过程中,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思维的“语言翻译”过程,“逼迫式”地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英文思维的习惯。学生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2.学会严谨、独立的思辩

能否在辩论过程中提出最具支持性的论据,形成强有力的逻辑论证是辩论成功的关键。在辩论的准备阶段,通过对围绕着同一主题的不同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学生能在材料的取舍、辩论情景设想和应对方案计划的过程中充分锻炼严谨的思维方式。辩论过程更能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语言不仅仅是表达的符号,在表达的背后,是思考,是思想,是思维,是想象力(郭初阳,2006)。语言能力的高下在很大程度上是思维能力的体现,尤其是正式场合的语言应用,如演讲,答辩,报告等,更是严谨的逻辑思维的直接表现。能否进行合理、有效、准确的逻辑思维是语言成功的关键因素。而课堂辩论式教学正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养成严谨的逻辑思维的一种有效方式。正如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杨立民所说:“辩论的好处就在于让我们学会一种本领,一种通过分析、思辩找到真理的本领。我们的学校要为社会提供的应该是具有强烈求知欲望,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不同的个体。”

3.学会有效交流

课堂英文辩论的练习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辩论进程中,无论是正方或反方,为了说服对方或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都会寻求一些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并以精炼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在辩论过程中,学生更着眼于论证的攻守,寻求有力的论据来支持本方观点,同时抓住对方论证中的漏洞予以攻击。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内容本身,往往避免了一般口语练习中对语音、语调、语法等语言外在形式的过于关注。这是一种更接近于母语表达习惯的交流方式,有助于学生将英语尽快从外语转化为“第二母语”。

4.突破心理阻碍

在传统英语口语教学中,部分学生一直存在一定的心理阻碍,他们不敢开口说,怕说错。而课堂英语辩论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心理阻碍得以突破。由于在准备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辩论主题的大量资料,这种信息的积累在心理就产生了一种表达的欲望,而在辩论现场热烈的气氛的感染下,表达欲望转化为强烈的表达冲动,学生争相发言,尤其是自由辩论阶段,甚至有观众不可抑制地自发参与辩论的情况发生。而传统英语口语教学中常见的羞涩、回避等现象荡然无存。学生的心理阻碍得以轻松突破。

五、对教师的要求

组织学生参加课堂英语辩论,是一项艰辛的、有挑战性的任务。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组织者、协调者的作用。如果没有精心的组织,参加辩论的学生停留在打口水仗的水平,辩论最终就会成为一场闹剧。笔者认为要使辩论取得成功,教师应该做以下工作:

1.指导准备

教师应在辩论的准备阶段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推荐有价值的参考书目、网站等。同时在学生收集到一定的资料后,帮助学生分析不同论据的质量,论证的方法,论据和论点之间的逻辑关联。尤其是中英文之间由于不同的文化差异,论证的逻辑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加以分析、梳理,以引导学生建立符合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逻辑思维习惯。这对于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乃至英文写作都大有裨益。

2.倡导环境

在实际辩论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辩论主持或场外引导等方式倡导良好的辩论气氛。和谐宽松的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新思维。在辩论课上,教师完全给予学生平等、信任、尊重,学生就会在这样的氛围中大胆探索、畅所欲言。使学生的思维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把握辩论总体的节奏和走向,既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防止冷场,又要防止辩论过于激烈,场面失控,甚至出现语言人身攻击等不良情况。

3.点评得失

通过对辩论过程的回顾分析,无论是参与辩论的辩手还是“观众”都找到了一面能看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镜子”。教师在讨论中应引导学生相互鼓励,长处和优点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而对于不足之处,教师应予以鼓励,可以用“If you…, you would…”虚拟语气句式等委婉地表达。充分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自尊心,保障课堂辩论式教学能持续进行。

六、结 论

在现代生活中,辩论是最重要的语言交际活动方式之一,在政治活动、经济交流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英语辩论也是提高学生思辩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能让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不但语音、语调清晰、流畅,而且真正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也充分实现教学大纲提出的相关要求。课堂英语辩论的成功对我们进一步理解英语口语教学规律、开发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都带来很多启示。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 彭青龙.思辨与创新――口语课堂上的演讲、辩论初探[J].外语界,2000(2)

3 Kay. S. 实用辩论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 王 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5 Benson, P. & Voller, P.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 Longman, 1997: 29

辩论论证方法范文6

关键词: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 试题及策略分析

2014年是“高教社”杯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举办的第十个年头。本次大赛在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共有全国63 位选手参加,我院选手陈纪彤同学夺得专业组全国第五名的优异成绩。作为该选手的指导老师,笔者从省赛到国赛,收获颇多。

一、赛题概况

今年的大赛,在原有题型 “职场描述”、“情景交流””和“即席辩论” 基础上,新增了“职场考验”环节。[1]

“职场描述”环节,参赛者抽取一幅反映行业、企业业务发展或社会,经济等热点问题的统计图表或图片,根据给出的说明,在充分理解图表或图片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口头描述和观点阐述。今年的赛题均以柱状图形式体现,内容涉及家用汽车碳排放、大众媒体的应用、商务管理等热点内容。

“情景交流”环节,参赛抽取一个场景题目,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与外籍主试进行一对一的现场问答。今年赛题涉及到汽车修理厂、旅行社等场景。

“职场考验”环节由4名选手一组进行团体比赛。根据不同场景特点,通过组内团队合作,对在该场景内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从内容、形式到角色的自由发挥,并以短剧的形式展示给评委及各位观众。今年的赛题有医院、餐馆、旅行社、展会等生活中常见场景。

“即席辩论”涉及到了地铁上吃早餐这一社会热点话题,考察选手英语能力的同时,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并分析其利弊,综合性很强。

二、赛题分析及对策

1. 职场描述

笔者与参赛选手一道整理了历年各省赛题和雅思学术类写作、BEC 写作以及公司报告的图表进行专项训练,强化短时间内观察、分析、抓住图表关键信息的能力。不同的图表,描述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饼形图重在说明数据的组成和排序;柱形图要进行数据的比较或趋势变化的描述;线图往往聚焦于趋势变化。

纵观全场选手表现,对图表的描述都遵循基本套路。由于近年来的图表倾向于多个柱形组合,多达十多个数据,真正的难点在于能否对数据分类并适当取舍。如果仅仅依次读出数据而不会分析数据,是无法体现相关职场能力的。

解读数据的同时,选手应发现隐含的现象或问题,能够对其原因或对策进行说明。整个过程,不但考察选手的英语口语水平,更关注其逻辑思路是否清晰,能否在3分钟内言简意赅地把问题讲完整说清楚。

2.情景交流

本环节内容多为企业介绍、产品广告、旅游景区广告、企业招聘等。参赛者往往扮演导购、业务代表、秘书等角色回答考官扮演的客户提出的问题。这部分是对选手的语用能力、反应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知识面的综合考验。

与考官交流时,选手首先应保证正确作答。答案都是题目中浅显的数据,一定要在准备时间内全面速读,明确关键数据的位置。同时要避免生硬的一问一答,使交流自然流畅。陈纪彤同学一年来在外贸公司实习,频繁接触外国客户,其英语沟通能力和客户心理分析能力都很突出,在台上的表现就十分自如。

3.职场考验

本环节为今年新增,注重选手之间的互动、沟通、协调能力。我院选手抽到的题目是“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跟来自其它省份的三位选手一道完成表演。由于本环节是提前抽签分组、定题,赛前约有20个小时的排练时间。既考验选手,也考验指导教师之间的协调合作水平。四位指导教师带领学生,从场景设计、人物分配、台词撰写到反复演练,精心准备,最终给观众呈现出融合了商务场景、中国传统及选手个性的完美演出。陈纪彤同学扮演商店的经理,其任务涉及到员工培训、产品介绍、价格谈判、谈判等商务英语知识,正切合他在外贸公司从事的外贸业务员岗位职责,表演起来得心应手。由此可见,大赛、教学、学生实践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环节。

4.即席辩论

即席辩论采用一对一Pk的形式,双方各一分钟开篇立论加三分钟自由辩论。开篇立论应简洁清晰,说明本方的观点即可,没有时间展开论述。自由辩论阶段,选手不仅要论证本方观点,还要攻击对方观点。论证方法包括例证法、引证法、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对于高职学生,例证法相对简单易行,应该是首选。同时,要敏锐地发现对方的漏洞,进行反击。既可对对方立论中存在的问题,一问到底,釜底抽薪,也可攻击其论证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发问”是有效的攻击方法。整个辩论过程极大地考验了选手的英语运用能力和思辩能力。辩论过程中,辩手不仅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思维的严谨性,还要保持个人风度,避免与对方辩手发生争执。

三、培训方案

我院多年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大赛指导体系,将学生参赛由个体行为上升为全院师生的职责,采用培训团队模式,领队、组长及多名指导教师各负其责。

1.有力的政策支持

至今,我院已形成较完备的大赛培训及奖励制度。各级比赛、各个奖项均有对应的师生奖励制度,教师日常指导、学生参赛补助等也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极大地激发了师生备赛的积极性。[2]

2.建立口语人才梯队,集中培训

我校15000名学生,英语分级教学,学生分散学习,进行全校选拔有相当大的难度。外语学院制定了较为详细可行的选拔依据和条件,在教务处、各院系教学部门的配合下,先进行班级选拔,再到院系及全校选拔,建立口语人才库。然后将他们按照实力分为有水平梯度的组别,进一步开展具体的口语活动与竞赛计划。通过系统培训,指导他们参加各级各类英语口语大赛,锻炼队伍。陈纪彤同学从大一起参加口语省赛练兵,大二时夺得省赛第二名,同时参加全国外贸英语大赛和科技英语大赛。今年大三一举夺得省赛第一名,入围口语国赛。于此同时,第二梯队的选手也一同参赛,积累经验。

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国赛早已结束,作为指导教师回顾这场比赛,得到了许多启发和思考。希望这些经历、经验能对参赛的选手和教师有所借鉴,也希望这些启发能为完善我院英语口语培训乃至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