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基本理念;教学效率;学习兴趣;勤与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不存在固定的模式,它是一个开放的创造过程,是一个开展思维活动的互动过程。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做每一件事。儿童的天性是贪玩、好动,要让学生学好数学,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挖掘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和探索的一种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深入钻研问题,获得系统而深刻的知识。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生活中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设置成富有故事情节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各位教师,我们手上的“教材仅仅是课堂媒体的一种,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他人交往和对话这种独特的情境中,对课程文本进行再加工、再建构,在这种加工和构建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某种情感的体验、生命的感情、价值的某种成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既让教材为我所用,又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根据学生的实际增删、调整数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
二、从“转动”学习方式转化为“自主”学习方式
课改的基本理念是让每个孩子在不同程度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了尽可能发挥孩子们的自觉性,我将作业布置成具有开放性、选择性的内容。虽然是每天“六个一”或是“三个一”,但是所学的内容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练习。比如二年级上学期学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加减混合的运算,我的作业就是:一道进位加、一道退位减、一道加减混合、一道乘加、一道乘减、一道应用题。如此一来避免了重复性的练习和超负荷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有选择的来进行练习,不仅起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而且也将所学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业的检查我更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由小组长负责检查签名,课代表进行全面抽查再做汇报,我是一周全面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实施每天“几个一”的过程中,作业的布置经求孩子们的意见,内容不定期的更换。通过这样的实验我发现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对数学的认识更深了,跟我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
三、充分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为避免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发挥大屏幕、计算机的教学功能,将较抽象,难理解的知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其形成有形、有声、有色、能动的鲜明的表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例如五年级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就利用计算机课件,将不同特点的长方体做成既可以展开,有能重合,既可以拼接,又能组合一体的动画效果,再加不同色彩的表现和声音的烘托,通过大屏幕的分解演示,让学生来观察思考“长方体表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点?”刚看完,他们便很快举起了手争着回答。A说:“长方体由六个面组成,分别是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B说:“长方体通过展开,相对应的面在重合时,我发现它们的大小是相等的。”C说:“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D马上解释道:“他说得不完全对,长方体的六个面不一定都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比如大屏幕上的第二个长方体,左右相对应的面就是正方体。”……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看,他们大部分观察得都比较仔细、全面、理解得也都非常透彻。学生学好数学,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在于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千方百计的调动他们的观察兴趣,激励他们要养成认真观察,主动观察,勇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积极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学习,并获得情感的体验
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反思,就是指数学学习中学生具有适时自觉回望学习经历,及时修正学习方案,监控调节学习过程的思维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足够的机会去反思,让学生自己理一理、比一比,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交流、比较甚至争辩中,亲身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通过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渐把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如:在学习小数除法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今天我们学的知识与我们原来学习过的整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通过对发现过程的回顾,去感悟探究发现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而且学到了如何去探究新知的学习方法,更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五、从关注“结果”到更关注“过程”,正确对学生进行评价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范文2
在社会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会发现数学,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数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备好课,备好学生。平时在课余时间教师应做到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兴趣爱好,课堂引入情境的时候,才能引起学生兴趣。在课堂活动中,精心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成就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只有掌握了数学知识才有机会成为生活中的巨人。
二、在生活实际中应用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有时候高于生活,却也是实实在在地源于生活。看似枯燥的数学学习,让部分学生并不是很感兴趣。因此,数学知识只有应用于生活实践才更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所在,才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明白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各部分支出,都和数学相关。财经频道有句话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让学生在生活中,在父母的配合下做一些简单的理财,让学生大胆的参与进来。比如家庭一周的花销,让学生自己来理财,计算出这一周总共的花销,各部分的支出和收入,支出了多少?那部分支出的最多?来改善下一周的生活支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了做小主人,管理家庭理财的过程。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得到了快乐;并且体会到了家庭各方面的支出具体的数字,也明白了父母赚钱来之不易,体会了要学会有计划的生活。也可以通过对本周收入和支出的数字推算出一个月,一年的收入和支出。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们通过用心备课,创设有趣贴近生活的数学情境来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生动活泼,不仅让孩子们学到数学知识,更学会了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增加社会实践的经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好数学知识。
三、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发现和探究数学规律
在课程标准中提到到:“数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自然科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探究、掌握并运用数学规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的确如此,在数学的学习中有关公式、法则、定义等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在体现数学的规律性。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的去探索和发现这些法则和规律的形成过程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够很有效的强化学生自身的数学意识和数感,培养好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呈现数学教学的多样化,展现数学的多样性
在数学的教学中,我们的课堂是多样化的,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样性的。数学的神秘就在于它的灵活性,它时而精准无误,时而变化多端。在开放性问题中,题目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学生回答的有理有据,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记忆是以视觉加工为主的,孩子们更喜欢课堂中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直观五光十色的图片和动画。所以课堂不应该让孩子去适应老师,而应该去适应他们的天性。教材也是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了“智慧老人”、“淘气”、“笑笑”的角色,课本的内容更是多姿多彩,色彩鲜明的。因此我们教师也应该顺应教育的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老师牵制着学生的填鸭式教育。设计有趣、高效的课堂活动,让孩子们积极参与;也可以用闯关、比赛、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积极贯穿于整个课堂。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喜欢学习数学,个性张扬,自信自主,轻松愉快的度过快乐的童年。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数学教育 数学建模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大,不但运用于自然科学各学科、各领域,而且渗透到了经济、军事、管理以至于社会科学和社会活动的各领域。但是,社会对数学的需求并不只是需要数学家和专门从事数学研究的人才,更大量的是需要在各部门中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及数学的思维方法来解决他们每天面临的大量的实际问题,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们不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而寻找实际问题(就像在学校里做数学应用题),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需要用到数学。对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关系或规律,把这个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这就称为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这个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
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我们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常常要做的工作。做这样的事情,所需要的远不只是数学知识和解数学题的能力,而需要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社会对具有这种能力的人的需求,比对数学专门人才的需求要多得多。特别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根据这个目标,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应以突出数学的应用性为主。高职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用数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出发点就在于培养高职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结合专业知识、运用计算机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训练的途径 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训练有两种途径:第一是开设数学建模课,这个途径受到时间的限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更是如此,由于学制短,分配给数学课程的课时数较少,这对于我们要做的事情来说是非常不够的;第二个途径就是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有机地贯穿到传统的数学基础课程中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获得数学建模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日后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高职数学教学中,是一种非常适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际的一种教育方法。
三、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实践初探
1、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高等数学中的函数、向量、导数、微分、积分都是数学模型,但在教学中也要选择更现实、更具体、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等领域关系直接,同时有重大意义的模型与问题,这样的题材能够更有说服力地揭示数学问题的起源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相互作用,体现数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激发学生参与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要重视高等数学中每一个概念的建立,数学本身就是研究和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在教学中,每引入一个新概念或开始一个新内容,都应有一个刺激学生学习欲的实例,说明该内容的应用性。在每一章节结束时,可列举与本章内容相联系的,与生产、生活实际和所学专业结合紧密的应用实例,这样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可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也是数学建模的过程。
(1)重视函数关系的应用
建立函数模型在数学建模中非常重要,因为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许多例子首先都是建立目标函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在这一章中要重点介绍建立函数模型的一般方法,掌握现实问题中较为常用的函数模型。
(2)重视导数的应用
利用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可求函数的极值,利用导数求函数曲线在某点的曲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很有意义。在讲到这些章节时,适当向数学建模的题目引申,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导数的概念可以从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交流电的电流强度等实际问题抽象出来。导数的意义是函数相对于自变量的瞬时变化率,以此为依据,所有有关变化率的实际问题都可用导数模型解决,这也是利用微分方程建立模型的基础。传染病传播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就用到了导数的数学意义(函数的变化率);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弹性分析、征税问题的例子都要用到导数。总之,在导数的应用一章中,适当多讲一些实际问题,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积极性。
(3)重视定积分的应用
定积分在数学建模中应用广泛,因此,在定积分的应用一章中,微元法以及定积分在几何物理上的应用都要重点讲授,并应尽可能讲一些数学建模的片段,要巧妙地应用微元法建立积分式。积分的概念可以从曲边梯形的面积、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等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积分的基本思想是“局部以直代曲取近似,无限分割求和的极限”,利用定积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求微元。利用定积分模型可以解决变力作功、不均匀细棒的质量、交通信号灯时间设置、商品存储费用优化等实际问题。运用数学建模法学习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使学生经历数学家研究创造时的思考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意义,而且可以彻底改变学生认为数学无用的错误认识。
(4) 重视二元函数极值与最值问题的应用
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与条件极值,拉格朗日乘数法,以及最小二乘法,在数学建模中有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用上述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偏导数可以对经济学的许多问题作定性和定量分析。例如,经济分析中的边际分析、弹性分析,经济函数优化问题中的成本固定时产出最大化、产出一定时成本最小化等,都可以用偏导数来讨论。
(5)重视常微分方程的讲授,建立常微分方程的应用
解常微分方程是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为此,在数学课程教学中,要用更多的时间讲解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提炼微分方程,并且求解。
2、数学建模应与专业紧密联系,发挥高等数学对专业的服务作用
用专业知识作为背景,加工成数学模型,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专业中的地位。这样既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兴趣。通过对一些以专业为背景、学生有能力尝试的问题的研究,把专业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可以增加数学教学的目的性和凝聚力。对学生在建模过程中碰到的专业方面和数学方面的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请教教师和查资料及时将要用到的知识补上。在强烈的学习愿望下,人的潜能是最容易被激发出来的。
参考文献
[1]钟继雷 应用高等数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9)。
[2]徐天华 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9)。
[3]王积建 在高职院校开设“数学实验”选修课的设想[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
[4]李乔祥 论数学建模竞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高等理科教育,2004(1)。
[5]王庚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A].数学文化报告集[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尚寿亭 等 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的教学研究与素质教育实践[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31)。
[7]徐茂良 在传统数学课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4)。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数学建模思想;高校学生;应用数学能力
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虽然也讲培养能力,但主要是解题能力,很少体现自学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数学教育普遍存在着脱离实际,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这样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到的是数学的枯燥,远离生活实际,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尽管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数学建模”选修课,但仅此一举,对培养学生能力所起的作用是微弱的。一方面,由于“数学建模”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对不同问题分析的方法又各不相同,真正掌握难度很大。另一方面,数学建模教育实质上是一种能力和素质的教育,需要较长的过程,单靠开设一门选修课还远远不够。另外,“数学建模”作为一门选修课,学习的人数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是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介绍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
1 数学建模的思想内涵与外延
数学建模是指人们对各类实际问题进行组建数学模型并使用计算机数值求解的过程。数学建模一般要经历下列步骤。①调查研究。在建模前,建模者要对实际问题的历史背景和内在机理有深刻的了解,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②抽象简化。建模前必须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确立和理顺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必要的、合理的假设,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③建立模型。这一步是调动数学基础知识的关键,要将问题归结为某种数学结构。④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模型。这要求建模者熟练地使用Matlab、Mathtype、Spss等软件。⑤模型分析。对所求出的解,进行实际意义和数学理论方面的分析。⑥模型检验。虽然并非所有模型都要进行检验,但在许多问题中,所建立的模型是否真实反映客观实际是需要用已知数据去验证的。⑦模型修改。对不合理部分,如变量类型、变量取舍、已知条件等进行调整,使模型中的各个因素更加合理。⑧模型应用。数学模型及其求解的目的应该是对实际工作进行指导及对未来进行预测和估计。由此可见,数学建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进行数学建模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各种技巧、技能以及综合分析等认知活动。
2 高校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其弊端
我国高等院校数学课课程在授课内容上,主要着眼于数学内部的理论结构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存在重经典、轻现代,重分析、轻数值计算,重运算技巧、轻数学方法,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过分强调数学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在教学方法上,数学教学越来越形式化,注重理论推导,着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理论背景和实际应用的传授,致使学生不知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使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应用的讲解,也仅仅停留在古典几何和物理上,忽视数学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导致学生主动应用数学的意识淡薄,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满足后续专业的需要。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多采用注入式。缺乏师生间必要的沟通与互动,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3 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由于教材对原始研究背景的省略、教师对原始研究背景的重视不够和课堂有限的学习时间等各种因素,传统数学教育很少对前人的数学探索过程进行再现。然而,这正是数学建模思想的点睛之处。任何一门数学分支学科都是由于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所以,重要概念的提出、公式和定理的推导以及整个分支理论的完善都是前人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建模的结果。
那么,如何将前人的建模思想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再现给学生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如下两个途径来实现。
一是尽量用原始背景和现实问题,通俗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引入定义、定理和公式,然后再由通俗的描述性语言过渡到严谨的数学语言。这样不仅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知识的来龙去脉,熟悉了这类问题的本质属性,而且掌握了处理这类问题的数学建模方法,即学会了如何从实际问题中筛选有用的信息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同时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领域紧密地联系着。数学模型所表现的符号美、抽象美、统一美、和谐美与严谨美更让学生浸润在数学美的享受之中。
二是精选数学应用例题,进行建模示范,启发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我们本着减少经典、增加现代、减少技巧、增加应用的原则,弃去了原书中部分经典例子,加入既能反映问题,又能开阔学生眼界的例子。这样教学,很容易牵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让他们体验到了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激发了他们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积极地探索现实世界。
4 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需要注意的事项
数学建模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升华,而且是一种数学思想的表达和教学方法,实际上基本概念、公式、定理都是一个数学模型。所以,数学教学的实质就是数学模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模型的选题要大众化。应选择密切联系学生,易接受、且有趣味、实用的数学建模内容,不能让学生反感。尽量讲清数学模型的运用范围,即它可以解决怎样的现实问题。②设计颇有新意的例子,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循序渐进,发现规律。③在教学中举例宜少而精,忌大而泛,冲淡高等数学理论识的学习。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谈不上什么应用。④应从现实原形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抽象出数学模型。⑤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渗透,逐步训练学生用所学的数学建模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朱世华。李学全.工科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技术的嵌入式教学法[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3.23(4):12-14.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思想方法 渗透
所谓的数学思想方法,实际上是人们对数学知识的汇总和整理,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思想,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引导作用。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掌握数学思想,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就会容易很多,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①。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对质量问题容易忽视。而且,教师在使用这种教学方式时,并没有意识到虽然使学生充分掌握了大量的数学知识,但是却没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忽略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导致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容易遇到困难,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1.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都会做备课工作,如果不能详细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内容的应用,那么在教学时就不能按照实际的情况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②。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深刻的探究,将其设计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在研究教材时要多进行反思,将数学思想恰当的融入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在进行河北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的备课时,教材中只是简单列出了几种图形,供学生们认识,这时教师就可以进行深入的研究,应用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充分利用教材,从而加强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在课件中插入多种平面图形,有圆形、长方形以及正方形等,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让同学生们对图形进行分类,从而渗透了数学分类的思想。通过教师充足的课前准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2.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对于数学知识来说,大多数都是以抽象的形式存在的,它们可以通过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也可以利用实践的教学活动,加强对抽象数学知识的讲解,从而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③。比如,教师在进行河北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的教学时,对于学生来说,规律一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点,他们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如教师可以举办班级晚会,买一些气球,颜色分别是红色和蓝色,让同学们观察气球的排列特点。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让学生们认识到气球的排列是按照交错的形式进行的,这是一种摆放的规律,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要按照规律做事。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充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通过生活实际来推进。
3.课后及时巩固,加深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其实,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工具一样,只有经常使用才能掌握的更加熟练。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数学思想方法,还要使学生充分的掌握,在具体的数学解题过程中良好应用。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只是处在了解和模糊的状态,可以还带有一些疑问,因此,教师一定要及时巩固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比如,教师可以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多设计一些和数学思想方法有关的练习题,加强学生的应用,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概念,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不断深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与其交给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如培养学生自我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从做好课前的准备,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及时巩固等方面入手,不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课堂教学的效果。
【注释】
① 姜丹.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校外育,2015 (11):76.
② 陈海明.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J]. 中国校外育,2014 (04):34+37.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一、对小学数学知识的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最主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促进学生进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关于教育的基本活动经验。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积累到直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多多留心。很多科目中的知识属于理科知识,要求学生多动脑子,多联系实际,而且理论性十分强。很多数学知识,不仅依靠学习理论,还需要从生活中积累相关的知识,依靠更多的实践活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心或者无意的积累,都会成为解决教学问题的好途径、好方法。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有些小学老师担心课堂难以操控,很少可以将数学学习的教具和课堂相结合,而且与生活实践联系的较少,导致学生经验缺乏。基于“解决问题”的视角,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时,应该更加注重以课堂为主,把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具体情境相结合,只有加大兴趣,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小学的教学是学生学习时代的基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不管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本身,都要从小事做起,注重知R的积累,把课程联系到实际生活中,这样才能有效地在生活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
二、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索
实践教学中,要从两个方面,根据解决问题这一视角进行探索,一是注重实践的模拟,二是要关注情绪的控制。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是提升自己,同时懂得生活,要把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堂中要最大限度地依靠兴趣吸引学生,增强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例如,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兴趣,假设四个朋友去郊游,他们带了8个苹果和4瓶饮料,通过让学生讨论如何分配才能公平公正,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平等的概念,还能通过对各种食物的分配引出分数的概念。这能使更多的课程知识具体化、生活化、实际化,这样就能有重点地对教学问题进行探索,掌握新的知识和本领,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从而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己,不断进步,对知识产生更大的兴趣。
三、实践性数学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