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德育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德育方法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2-144-01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不刻都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这类课堂的导入时,要把曾经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意识的温习、再新认识生活,这对于课堂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上一节品德课,设计课堂导入时,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入手,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再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主题,从“事实说话补认识,情景再现温经历,亲身体验强感受”入手设计导入,为突破课堂教学重点服务,从“形象感知释感念,类比感悟渗道理,情景体悟揭困惑”入手设计导入,为解决课堂教学难点服务,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从而真正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导入的实效性。下面我就举个例子说明:
我教学《我的父母》这一课时,重点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作课前调查,和学生交谈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父母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有的还埋怨:“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没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那么,课堂导入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生活中一些温馨的情景,能打动孩子心灵的生活细节展示给学生看。如“灯下,妈妈给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顾;晚上,妈妈给孩子折叠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着时,妈妈起床为孩子盖棉被”等等。在重温这些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生活小事后,可顺势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操劳。
由于年龄的原因,生活状况不同的原因,孩子们对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如何引导学生和他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是品德课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类品德课程教育,在导入时要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体验,这样对马上进行的课堂教学非常有利。
经过上述的教育途径,我们可以使学生在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在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等方面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总之,在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把握住了德育特征,注意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因素,抓住了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环节课堂,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去影响、教育学生,渗透学生的心灵,就能够实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标。
小学生德育方法范文2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道德教育;教育措施
小学阶段是加强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班主任担负了这一重要的使命,他们的行为举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小学班主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道德培养,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成长和行为举止,在班级管理与道德教育工作中起一定的表率作用,在学生心里具有崇高的地位。因此,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素质,创新道德教育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二、加强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措施
1.充分信任学生
小学班主任要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予学生关心和爱护。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用真诚打动学生,正确对待学生的一些错误行为,赢得学生的尊重。所以,班主任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求,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因势利导地对其进行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心理上接纳班主任,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
2.提高小学班主任的素质
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小学班主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注重自身的修养,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同时班主任要有积极的心态、健康良好的生活兴趣,用自己的行为举止去感染学生。
3.加强师生间的沟通
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犯了错误之后,如果对他们进行严厉批评就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种解决方法治标不治本,反而会把问题扩大化。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在感受到班主任关怀的同时也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沟通采取一对一的形式,班主任在沟通开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等。班主任要选择合适的谈话内容,在谈话的过程中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保持真挚的态度,切忌在道德教育时,采取生硬死板的交流模式,也不能打罚学生,要运用艺术性、人性化的谈话来教导学生,并让学生真正理解。
4.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指打造良好的班级环境。班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把班级看作自己的家。让学生制订相关的班级规定,如值日表、座位表等,增强自觉性,实现自我教育。其次,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选择课代表和班长,让他们独立开展工作。最后,经常召开班级活动,如演讲、演小品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除了营造班级氛围之外,还要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网络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如果掌握不当,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会有非常大的影响。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网络,加强他们的网络学习,搭建属于小学生的网络平台。例如,在学校的网站上设立班级专区,专门展示班级同学的文学作品、书法作品、绘画作品等;设立聊天专区和意见专区,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欢迎学生对网站的建设提出意见;增设游戏和动画专区,让学生在闲暇的时间放松自己。通过网站建设,班主任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工作。
三、结语
小学生的性格养成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班主任的影响是完全不够的。小学生不仅接受学校教育,而且还要接受家庭、社会的教导。在家庭教育里,班主任要时刻与家长保持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同时,家长也要对孩子进行充分了解,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德育工作还要发挥社会的积极力量,宣传社会上的道德模范,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对于社会不良现象,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批评。总之,在学生的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离不开班主任的悉心教导,也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正确引导,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种力量。
参考文献:
[1]皮晖.浅论农村小学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6,2(4).
[2]李志红.全球化背景下小学教育的特质和目标[J].淄博师专学报,2006(4).
[3]陈友.浅谈小学班主任管理[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7).
[4]王雪燕.浅谈班主任工作经验[J].中国体卫艺教育,2009(12).
小学生德育方法范文3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乏是非明辨能力,很有必要先让学生进行熟记、理解规范条文的训练,利用晨检时间和班会课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定期指导学生理解贴在墙上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并人手一份,让学生拿回家,让家长指导、训练、督促学生执行行为规范。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训练,如“不骂人,不打架”“在操场楼道不乱跑”等日常行为要求,做好奖惩规定,做好记录和月总,月评选出榜样。为让学生形成“升国旗肃立,唱好国歌,行注目礼”,与教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等习惯,学校通过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每天的两操和大课间活动,让学生通过经常性操练,定期比赛,不断巩固提高。同时,把学生个体执行条例的好坏与班级文明建设和评定相联系,使个体置于集体教育之中,从而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二、建设和谐的班集体,全面推进养成教育
一个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非常重要。学校应该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营造优良班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会组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那些个别的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班级风气不正,习惯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
三、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提高养成教育效果
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能力非常有限,因而榜样对学生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作出榜样,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从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等这些小事做起,会使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并使他们自觉地坚持学习并积极地行动起来。教师要注重方法引导,要大力表扬同学中的好人好事。凡是学生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均给戴上小红花、上光荣榜,以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
四、开展各项活动,实施活动育人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通过主体参与实践活动,能实现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所以,我们应让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去亲身感受和体验,从而强化良好的行为,最终形成为习惯。学校要经常组织开展汇操比赛、拔河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献爱心活动、校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每次活动都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学生一两种行为习惯。同时,在每次活动总结时,及时地将表现出好的行为习惯的个人和班集体进行表扬,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小学生德育方法范文4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概述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能力对于学生的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内容,是实现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措施。要想提高语文课程教学质量,改进我国语文教学课程的现状,必须要加强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还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再加之我国小学教育过程中的教材编写并不成熟,因此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应用各种先进的知识,对教学效率进行提升。当前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对教材的依赖性还比较大,使得语文教学依旧没有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反而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最终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语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训练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自由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要给学生多的自由,给学生更多发挥主动性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实践训练,从而提高自己对语文的理解能力。
二、小学语文实践能力提升的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种新的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频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学过程中各种媒体资料的时效性、开放性程度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这些新媒体形式的运用,为语文实践能力的训练提供良好的条件。
(一)结合生活实例,提高小学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掌握小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结合生活,引入一些实例,从而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为此,教师要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研究教材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同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想象畅所欲言,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的各种事情进行描绘,从而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对问题进行解决,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教学过程中的生活情境的设置
在新课程理念下,情境教学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过程中课堂情境的设置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情境的设置过程中也要注意情境生活化,尽量使用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进行情境设置,便于学生对生活情境的理解,从而能够从生活情境中转移到课堂情境中来,加深对小学语文知识的理解的过程、提升解决小学 语文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将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播放给学生看,使得学生可以对课外的主题有更加深刻地了解,并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情境的设置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情境的设置要切合学生的生活,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状况选择最合适的场景,防止出现陌生的情境,对学生的理解带来影响。
(三)加强各种素材的累积和应用,加强实践教学
小学语文学习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不同,加强各种素材的累积和应用,是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加强生活教材的累积以及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小学语文综合能力。比如学生进行作文的写作,进行各种文章的阅读和理解,都需要学生加强对各种素材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常常容易感受到没有素材可用,因此容易对小学语文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一个关键的对策就是要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加强对生活的理解,从生活中挖掘更多的素材进行小学语文学习。现代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当前很多学生的生活都是在各种作业中度过的,对周围的事物关注较少,也不会发现周围的一些特殊情况,不会有什么特殊的发现,因此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准确度。因此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自己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生活进行发现,从而利用周围的各种事物与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类比,加强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精髓的掌握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还应该要加强教学过程中对生活中的教材的应用。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发掘的东西可以用来当作教材,比如对文章的意境进行讲解时,可以根据文章描绘的场景,放置相应的图片和音乐,从而加深对小学语文知识的理解。
小学生德育方法范文5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困生;教育方法
所谓“学困生”,通常是指班上学习较差、进步很慢的学生。在小学阶段,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班级的两极分化会加剧,学困生会增多,学困生的问题也日益加重,因此,对学生的转化是问题的关键。怎样才能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学困生上课时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为了延长他们上课专注的时间,课堂上教师要结合对话或短文多做游戏、听录音、唱英文歌曲、知识抢答、朗读比赛、单词竞赛、表演对话、讲有趣的小故事等,有时间多让学生展示自己。有条件的情况下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仪和电脑课件等,不断提高学困生的兴趣,同时开展成绩好的学生与学困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活动,让他们愉快地学英语。
二、适时表扬鼓励,耐心辅导学困生
学困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学困生,知识结构上存在很大的缺陷,表现在知识衔接不上,反应慢,接受能力弱,这时教师就要全面了解学生“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然后采取有效措施,耐心地进行辅导。具体可以这样做: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可课前复习;在复习旧知识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与同学结对子,请同学辅助;对文静、不善于表达、反应慢的学生,不歧视,不当众指责、批评,对没有耐心,急于求成的学生严格要求并注意培养他们专心、认真的好习惯。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重视老师的表扬,一句小小的赞扬,一点小小的肯定,会让他们乐翻天。只要这些学困生有一小点进步,就给予表扬,要经常对他们说:“Good!very good!Great!Excellent!Well done!”等,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充分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只要教师多留意学困生,你会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优点,有的唱歌好,有的爱劳动,有的体育好。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给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当发现他们有点滴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做胜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教,让他们感到自己真的在进步,自己真的能学会、学好,逐步树立自信心。
四、理解和宽容学困生,用爱心感化他们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困生多为活泼好动或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要多了解他们的爱好,了解他们学不好英语的原因,多跟他们交流,有意识地改变与他们沟通的方式和方法,用爱心感化他们。当他们向你诉说时要专心倾听、面带笑容,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小学生德育方法范文6
【关键词】体育教学;注意力;调控方法
小学生的体育课堂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那么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的相对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w育教学的特定客观环境和教学需求的差异性,受到场地器材的制约和室外环境的干扰因素较多,因此课堂教学的最大困难在于如何持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小学体育课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现象进行分析,揭示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上课分心、学习效率下降的问题,并充分运用注意的转换规律,有效地调节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小学生注意状态的现状分析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因体育课的内容、形式、方法和环境的特点,有其独特的表现。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的高低是一堂体育课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影响学生课堂“分心”的因素很多。所以,体育老师在课堂中应该了解和掌握学生注意力的发展规律和特有特点,结合现有的体育教学条件,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一)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
评判一位学生听课是否认真,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观察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能否集中是一堂体育课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体育教学内容大多为身体练习活动,部分练习内容甚至具有一定的难度系数,学生在课堂上一旦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还极易发生教学事故。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注意规律、注意机制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合理调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课堂分心
“分心”是一种不能将自己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应当从事的活动,而指向其他无关活动的心理现象。有些学生会在课堂上东张西望,或者窃窃私语……这个时候外界的任何刺激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
学生课堂分心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通过教育实习,本人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教学形式程序化,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不能与新课标思想紧密结合,讲话语调无力刻板;2.部分学生因体育成绩不佳或者经常被老师忽略、批评,于是对体育课失去兴趣,甚至对体育课产生厌烦、害怕、淡漠等情绪;3.学生在课堂上被批评,他们就容易厌烦老师,上课时就会故意转移注意力;4.依据我国现有的体育教学条件,大部分体育课在室外进行,而外界环境嘈杂,比起教室学生能接收到更多的外界刺激和影响,促使学生分心;5.体育课的练习形式多为分散队形,而教师的视线范围却是有限的,这样有些在教师视线外的学生就会窃窃私语从而造成分心;6.学生身体不适或前日休息不好,体力欠佳,参与练习的精力不足,如学生连续经历间断性测试较为疲劳或女生例假时,就很容易产生分心现象;7.体育课一般都安排在上午或下午的第三、四节,又是以身体的活动练习为主,容易造成疲劳,产生抑制;8.体育器材差距较大,场地不合理,如在乒乓球教学中,球拍有新有旧;在篮球教学中,由于体育教学设施不完善,篮球场地不是很平整,这些都容易引起学生的分心。
二、调控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方法
体育活动是一种身体操作活动,不但要求学生迅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和表象,而且还要准确、完美地表现出来,这些活动特点对学生的注意力都有特别的要求。教师若在体育课中能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合理的调控,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完成教学任务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有意注意的调控方法
有意注意的特点是:注意过程完全是在学生自己主动的意识状态下进行的;在进行过程中需要小学生对练习的内容和将会产生的练习效果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对练习内容产生肯定性的情绪状态,必要时还需要学生主体意识的支配。通过有意注意参与的学习结果可以使练习的动作内容较快掌握,持久巩固,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人对活动的目的越明确,动机越强烈,意义越清楚,注意就会越稳定、越集中。对于一堂体育课,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体育教师在上课时首先应给学生讲清楚本课的内容、任务,明确本课的目的、意义。实践证明,体育教师越能在教学和练习中讲清每一个动作、技能所起到的作用,就越能引起学生用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把注意力集中到练习中来。例如:在学习平板支撑时,有的同学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有的同学甚至害怕畏惧,这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对身体健美的需求,向同学们讲清楚这种学练可以锻炼人体各个部位的肌肉群,经常练习能让我们拥有健壮的体格和完美的形体,从而激起学生对其练习的兴趣,克服畏惧情绪。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