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医药的未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医药的未来范文1
天时:十年厚积一朝待发
生物中心成立于1996年6月,是北京市科委直属的事业单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赢得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据生物中心副主任张泽工介绍,生物中心成立之初,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还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弱小产业。可以说,生物中心是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和同行者。
生物医药产业是继信息技术产业之后的最受瞩目的“朝阳产业”。比尔・盖茨曾说过,下一个成为世界首富的人一定出自生物产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较早,但由于缺乏资金的投入,研发力量薄弱,企业整体行为以短期利益为主,产业的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一种创新药物从研发到最终被批准上市,整个过程通常需要约10年时间,生物医药产业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征可见一斑。如果没有稳定的长效投资,没有创新的产品研发,就不可能有产业的持续发展。
北京市超前布局,在政府实施体制改革之初,北京市科委便组织成立了生物中心,以探索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长远发展之路。生物中心凭借其深厚的专业背景,通过项目发掘、培养、推介、投资策划、风险评价、市场调研等方式,整合北京市医药领域的创新资源,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咨询,促进了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积累,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倍道兼进,逐渐从被忽略不计的小微产业发展到2011年销售收入(不含商业)预计达到700亿元,占GDP比重4%左右,销售利润率居全国第一的重要产业,形成了“化学制药、医疗器械、中药制药、生物制药”四轮驱动的产业格局。从“先导产业”到“重点培育的战略新兴产业”,生物中心见证了北京生物医药产业从产生、发展到腾飞的整个历程。
地利:扎根沃土蓄力成长
张泽工认为,生物医药产业之所以能够在北京长足发展,成为北京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除了有政府政策的引导外,北京的自身优势也起到了一定的决定作用。
政策优势
北京作为首都,在政策扶持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北京市医疗卫生投入年均增长超过25%,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新农合参合等各项改革措施走在了全国前列,更好地释放了医疗、市场资源,促成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人才优势
北京聚集了全国40%的国家级生命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19%的医药领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3%的国家工程技术中心、20%的全国药品安全评价中心和16%的国际临床研究基地,集中了全国生命科学领域近50%的院士。另外,北京也是海外技术人才和团队优先选择创业和就业发展的城市。雄厚的科技人才实力,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保障。
市场优势
未来两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可能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而北京市场是中国最具标志性和辐射性的市场,因而必然成为跨国制药公司布局中国和民族企业崛起的理想之地。光明的前景也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更好地走向国际带来了契机。
人和: G20工程打造北京品牌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其GDP占比仍较低,离其成为北京支柱产业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为进一步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2010年4月,北京市政府启动了“G20工程”。G表示Grand(巨大和伟大),20表示“二八”法则中最核心的20%。“G20工程”就是要以80%的资源支持20%的重点企业,从研发、临床、产业化以及市场流通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入手,分阶段、分层次培育和发展一批有影响力的名牌企业和产品。“G20工程”一期于2010年到2012年实施,重点关注产业规模的迅速提升,实现产业规模千亿元的跨越发展;二期计划再用5年时间,将生物医药产业对北京GDP的贡献度提高至5%以上,推动北京医药产业成为首都具有战略意义的支柱产业。
“G20工程”的实施,让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张泽工告诉记者,该工程实施以来,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 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不含商业)559.5亿元,2011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突破700亿元,“G20工程”取得可喜进展。
生物医药的未来范文2
编者按: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是从根本上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大领域,将对改变消耗自然资源的传统发展模式、构建绿色可再生产业体系、促进人类健康产生革命性影响。――这些内容,是国家发改委对2010年10月国务院公布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产业的发展解读。
为加快生物产业的发展进程,有效解决所面临的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恶化、食品安全等问题,尤其是人类的健康发展,我国通过各方面加强了对生物医药科技优势项目的支持,逐渐缩小了我国生物医药技术与国外的差距。
地方政府的支持、生物医药产品外包的逐渐兴起、国内外风险投资的增长,几方面原因促使大量跨国生物医药企业进驻中国。尤其是近15年间,国内也涌现出大批的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生物医药产业大致增长了近100倍。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行业。
据相关机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未来的生物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
发达国家生物产业方面的增长速度,近些年已达到25%-30%,占了整个经济增长平均数的8-10倍左右。生物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发展的重要领域。
2011年光谷生物城生物医药项目投资促进会
2011年1月7日上午8点50,记者走进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2011年光谷生物城生物医药项目投资促进会”的现场,不大的会议室座无虚席。
除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内机构,来自世界各国的300多家机构中,有海外商务机构、百余家风投、医药产业研发机构,如英国贸易投资总署、英国国家医学研究院科技部、苏格兰国际发展局、法国政府投资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商务厅、美国中西部与中国战略经济发展委员会、美国圣路易斯地方商会和经济发展协会、瑞士联合银行集团、Rodman Renshaw投资银行、浦发银行、美国硅谷银行、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亚商资本、北京信宇资本、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股份有限公司、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等。
会议在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和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主导下,以及上海新生源医药集团、武汉光谷新药孵化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的积极配合下,以“投资促进、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化、资本化、国际化”为主题,重点讨论了建设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联盟,在合作、开放、集约、共享的模式下,形成政府基金引导、地方园区配套、专业基金和社会资本构成的多元化投融资平台。
各方力量,助力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大踏步迈进!
武汉市副市长邵为民在开幕式上代表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向到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了欢迎,同时表示了对生物医药产业:“21世纪是生命科学开花结果的季节。近十年来,全球生物产业保持每年15%以上的增长速度,平均5年翻一番,呈现了巨大的生机与活力。湖北省武汉市将生物产业作为新兴战略产业的增长点和突破口,举全省之力、全市之力推进光谷生物城的建设。”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于华副局长作为本次会议主办方向与会嘉宾表示:“CIPA作为中国商务部直属机构和投资政策执行机构,依托中国政府庞大网络资源,运用“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资”与“引智”相结合的投资促进理念,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投资促进服务体系。生物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活跃的战略性金融产业,CIPA一直在全力支持、重点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因此,CIPA力邀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关注本次会议,通过互动交流生物产业发展经验,进一步加快生物产业的发展”。
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青积极动员社会各资本方大力推动、发展健康服务业!
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马宏建说:“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是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最近,大家都在讨论哪些产业投资最多?除前些年的房地产的投资热潮,下一个投资热潮将是生物医药产业。”
法国政府投资部首席代表孔士嘉表示,法国一直致力于生物产业的世界创新研究与合作!
德国勃林格殷格翰集团高级副总裁Rolf G.Werner认为:“鉴于中国的快速增长趋势,我们认为中国将在2015年-201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加工的生产基地之一。建议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过程控制与生产过程控制,将创新产业带到真正的国际市场中去获利”。
新生源首席战略官荫俊为现场嘉宾特别介绍了武汉光谷新药孵化公共服务平台为新药开发提供的全面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将推进我国创新药物的产业化、市场化进程。
现场的其他专家表示:“2010年10月之后,生物产业被列入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家政策、海内外的资金快速地进入了中国的生物医药市场”。
部分国外投融资企业反馈:“除了技术优势,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其他市场优势不容小觑”!
地方政府,助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不断突破,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已经开始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生物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湖北省抓住了这一机遇,掀起了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又一波新浪潮。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即“光谷生物城”,是继成功创办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后,东湖国家高新区重点建设的第二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据相关资料显示,光谷生物城总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基本建设投资约153亿,目前已建成完善的配套设施。光谷生物城对项目的快速推进建设及自主创新招商引资,实现了产业和研发创新两者的优势互补,使园区形成了较强的产业承载能力。丰富的人才资源、雄厚的科研实力和时刻服务的“保姆精神”,使光谷生物城成为一个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
截至2010年底,一批包括国际知名的生物企业,如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辉瑞制药;世界知名、亚洲第一的基因组研究机构――华大基因;亚洲排名第一的临床前新药研发外包商、全球排名第一的小分子化合物新药研发企业――药明康德;国内前列、中部地区第一的生物技术联合研究机构――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都已签约入驻了光谷生物城。
湖北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和基础建设,省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罗清泉等省委、市委的领导曾多次考察、指导光谷生物城的规划建设、招商工作。
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聚合,创造出光谷速度新纪录,其发展速度让国内同行颇感压力!
截止2010年底,光谷生物城实现整个生物产业收入超过140亿,生物企业近400家,规模以上企业80家,跨国企业10家,吸引高级人才超过500人。预计至2015年,光谷生物城整个生物产业收入超过1300亿。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原始基础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美好而可预见性的前景,来自对湖北省有条件发展生物产业的自信。
湖北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生物多样性显著,生物资源丰富。9000多种植物资源,893种野生脊椎动物,441种湿地野生脊椎动物,是我国重要的种质资源中心,有承载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
在生物农业方面,动植物新品种培育与良种产业化位居全国前列,是我国最大的兽用和鱼用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最大的生物农药基地。
在生物技术领域,武汉东湖高新区拥有国内外一流研究开发机构30多家,聚集了生物技术领域的两院院士11名,“十五”以来申报生物技术方面专利200多项,其中化学原料药类专利、化学药品制剂类专利、生物制品类专项申请数量,均居全国前5名。
机会总会留给有所准备的一方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创新服务国内外的生物产业,最大化的发挥区域优势,着力将光谷生物城打造成国际一流的生物产业集聚地,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产业运行模式,对推动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社会各界如何加快生物技术创新与绿色经济的发展促进,对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作用和意义!
对“光谷生物城”的发展前景及本次会议的召开,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投资服务中心主任鲍俊华介绍:“适合生物产业创新、创业的集聚地光谷生物城,打造了生物技术研究院、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孵化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投融资平台、人才引进等六大平台,以支撑国际前沿先导产业及入驻企业的快速发展。入园的企业足不出园就可以同时满足研发、生产、流通等方面的高水平、高标准的产业化需求。聚首光谷生物城的国际、国内一流的行业翘楚,已开始或将要开始分享光谷生物城高速发展的盛宴!希望本次会议成为为国内外的生物医药产业搭建的一个“国际生物产业资本化发展的综合宣传、互动平台”,让关注生物产业发展的各界人士的智慧碰撞产生更多的合作交流!”
商业互动平台、产业基金平台的搭建
在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的支持下,2011年1月8日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联盟专题研讨会”中,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上海张江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成都高新区、大连经济开发区、沈阳棋盘山经济开发区、上海新生源医药集团、武汉光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武汉中部创投、武汉光谷基金、武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天作创新孵化中心、信宇资本、上海张江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博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科技投资公司、亚商管理投资公司、纪源资本、上海汇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金马集团等近三十家机构、基金、资本公司,共同签订了“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生物产业基金联盟”倡议书。
各方在合作、开放、集约、共享的模式下,共同搭建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联盟,形成了政府基金引导、地方园区配套、专业基金和社会资本构成的生物产业项目的国内外多元化资本对接,为未来的生物医药产业聚群发展、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本次会议结束,会议各方共达成合作协议50余项,签约总金额约1.6亿元。
编者手记:国家的经济十年持续高速发展,到2010年底GDP达到40万亿。
生物医药的未来范文3
2010年生物医药板块又喜上眉梢。10月份生物产业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让生物医药板块憧憬更美好的未来。
截至12月22日,生物医药板块以34.51%的涨幅摘得申万行业分类涨幅的“探花”。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仅为1.61%。
生物制品最受益
10月18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并指出在生物产业方面,“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
爱建证券分析师林兴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生物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直接受益的是生物制品这个行业。
根据申银万围行业分类,生物医药板块分为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医药商业、中药、医疗服务这六个子行业。
在生物医药板块中,截至12月22日生物制品今年涨幅最低,仅为17.58%,远远落后于医疗器械(93.09%)、医疗服务(80.63%)。2010年生物制品行业涨幅最小,今年业绩增速最快,估值也较为合理。
疫苗是生物制品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据了解,全球疫苗市场2008年是192亿美元,2009年是221亿美元,2012年预计会增长到340亿美元,疫苗市场的增速远高于整个医药行业,并且我国是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总体来说,我国疫苗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上市公司可以关注华兰生物和天坛生物。
诊断试剂、基因检测方面的上市公司前景也、止人“心驰神往”。“新医改提倡‘治未病’,注重前期的预防,而不是后期的治疗,给生物制品企业(诊断试剂、基因检测、疫苗)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说。
化学药提高附加值
在化学制药方面,林兴秋关注恒瑞医药和海正药业。海正药业已到海外寻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证,并在往毛利率更高的制剂出口方面发展。
化学制药相对于生物制品而言技术含量并不高。维生素就属于化学制药,我国是维生素产量最大的国家,VC和VE产量占到全球70%以上,但技术含量比较低,大部分都出口。东北制药、浙江医药华北制药都是生产化学药的大企业。
中科院院士张礼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国很多原料药的出口,实际上是按化工原料出口的,但印度在很早前就把原料药生产基地按美国FDA的要求来论证其工艺过程,所以可按药物出口,比我国附加值高很多。
现代中药方面,郭凡礼建议可关注云南白药、同仁堂、康美药业、东阿阿胶等。
中银国际报告称,看好鱼跃医疗在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扩张,并看好九安医疗、阳普医疗、乐普医疗在中档医疗设备材料方面的出口和进口替代进程。
林兴秋认为,2011年还可关注药品入选国家基本药物但有单独定价权的卜市公司,比如云南向药、马应龙。
研发能力是关键
研发能力是上市公司未来能否发力的利刃。“企业要具备新药方面的研发能力,总体要有一定的新药储备,若完全没有,未来发展空间受限。”林兴秋说。
生物医药企业新药研发流程一般是,先在实验室阶段研制出药物,然后进入临床前的毒性疗效试验(在小白鼠或者其他动物身上),再把相关数据上报到国家药监局,拿到临床批件之后再在健康人或者病人身上进行临床试验,疗效确定后在监管部门的许可下药物才能生产并上市流通。临床试验要做三期。
“产业链很长,从一开始研发到上市一般需要10年甚至更久,仿制药时间会短一些。”郫凡礼称,国内的大企业投入资金还是比较少的,国外的生物医药公司,把年销售额的15%~20%拿出来做研发基金,国内能拿出1%资金的公司都很少。
郭凡礼进一步表示,很多大企业有资金实力,但不愿意做研发;小企业虽然真的想创新,但没资金实力和研发实力,因此就陷入了“大企业不愿做,小企业做不了”这样的怪圈,与国外差距越来越大了。
生物医药的未来范文4
2012年7月,生物医药产业被列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2012年12月,宁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锁定了宁波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生命健康产业将在2015年实现产值350亿元,中规模以上产值突破300亿[9]。生物医药产业是宁波生命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13年4月的《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分类目录(试行)》,宁波生物医药产业的具体分类见表1。截至2013年10月底,根据表1的分类以及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宁波共有生物医药相关企业46家,其中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重点企业8家,见表2。同时,宁波还积极引导生物医药产业的聚集发展,重点发展宁海生物医药产业园、慈溪工业园区、杭州湾新区、宁波望春工业园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化工园等工业园区,积极开发化学药物和现代中药创新药,推动诊断试剂、新型疫苗、植物提取物的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宁波市生命健康产业实现产值98.7亿元,其中生物医药行业产值约占51.7%[12]。虽然整体产业规模比较小,但增长潜力巨大,预计到2015年,宁波将重点发展化学药及创新药、医药中间体、现代中药创新药、生物制品、海洋药物等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显著扩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
2宁波生物医药产业营销模式现状
在当今医药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医药营销模式的选择决定着医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医药营销模式是指医药企业的产品在未进入市场之前所确定的某一种销售方式,是企业市场营销工作需首要解决的关键环节[13]。根据实地调查和资料查阅,笔者总结出宁波生物医药产业的营销模式有如下几种。2.1底价营销模式底价营销模式是指医药生产企业根据医药品种类别、医药市场覆盖范围以及自身企业实力而选择的一种通过合同或契约的形式,以药品底价(批发价的一定扣率)给某个“自然人”或当地有一定终端资源的医药公司来销售厂家药品的营销模式。该模式能够整合社会优势资源,达到快速渗透市场的效果,而且营销费用低,是目前处方药常用的营销模式,适用于企业规模小,产品具备一定优势但又不想投入过多资源进行销售队伍建设的医药生产企业。该种模式能使医药生产企业以相对低的投入带来快速的市场覆盖和资金回笼,但是该种模式最大的缺点是对终端的控制力太弱,即所谓“得终端者得天下”。随着终端市场的政策变动和竞争加剧,市场风险始终是无法回避的,如宁波天衡制药有限公司部分品种的营销模式。2.2自建销售队伍营销模式自建销售队伍营销模式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产品优势的医药生产企业在进行产品销售时,以全国各地分公司、办事处、联络点的组织架构,通过招聘、培训、录用、考核医药销售人员,自建销售队伍进行医药产品的推广和销售。目前大部分医药外资企业和具备实力的国内药品生产企业都采取该种营销模式。此种模式投入大,市场开发和维护费用高,要求企业拥有较长的产品线和一定的研发能力(后续产品的陆续上市),但该种营销模式对市场终端的控制力较强,稳定性高,在新产品上市以及政策调整时,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能够承受一定的市场变化风险。该种营销模式是医院作为主要市场的处方药的主流营销模式,如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的部分优势品种,正在全国形成自己的销售队伍。2.3普药快批营销模式普药是指上市多年,在临床使用中已经被医生和病人完全接受的药品。这里的普药特指中间利润少,无专门的市场销售人员负责,随着市场自然消耗的常规药品。该种药品由厂家直接销售给具备一定规模的医药公司,再由该家医药公司的销售网络进入终端,中间环节比较少,由于缺乏专门的市场销售人员和中间利润分层,该品种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缺乏竞争力,属于临床中必须要用但同类品种竞争较少的品种。如果该品种在终端有替代的竞争品种出现,则该普药就有可能在市场上逐渐消失,如宁波大红鹰药业有限公司的氯霉素滴眼液。2.4广告拉动营销模式广告拉动模式是指在大众媒体(电视、报纸、期刊、互联网等)上进行广告宣传,建立在消费者心目中拥有独特定位的品牌效应,以此作为源动力带动医药产品销售的营销模式。该种营销模式适用于OTC和保健品类医药产品的销售,关键点在于品牌塑造。市场终端的主要工作就是铺货和日常维护,如浙江万联药业有限公司的液体钙、儿童鱼油等产品的营销模式。2.5贸易出口模式贸易出口模式是医药生产企业通过贸易出口的方式将其生产的医药产品销售到海外市场。该模式适合于生物医药产业的原料药或中间体产品的销售,能够合理规避国内药品市场的激烈竞争,成为国外制药巨头价值链的一个环节,也可为企业本身最终形成成品制剂打下基础。如宁波绿之健药业有限公司已经通过我国GMP认证和美国NSF认证,产品以中药、天然植物提取物为主,公司95%的产品远销海外。
3宁波生物医药产业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宁波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家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和培育下的大形势下,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但随着我国医改的深入、全国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以及全国性药品招标采购体系的日渐成熟,宁波生物医药产业的现有营销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3.1“带金”营销模式引发商业贿赂风险在底价和自建销售队伍营销模式中都存在着“带金”现象。“带金”是指给客户(医生或者零售终端店员)药品销售额一定比例的现金利益,以此作为促销手段,推动医药产品的销售。该类现金并未入账,因此是非法的,成为药品商业贿赂的典型形式。很多药品厂家、商以及客户通常将这部分现金空间的大小作为衡量该药品种类是否能够打开市场的重要指标。“带金”营销模式不可避免地引发商业贿赂风险,这也是葛兰素商业贿赂等事件频出的原因。3.2“过票”路径导致假药频出和市场无序在底价营销模式下多会出现“过票”公司。“过票”公司是低价进货,高价开票,但未实际发生药品进货、仓储、物流的皮包公司,该公司存在的理由是套取中间的高额费用,为“带金”销售提供大量现金。“过票”和“带金”是相互依托的,成为当前医药营销模式的两大毒瘤。过票公司由于未发生实际的药品进货、验收、保管和养护,导致部分假药堂而皇之地进入正规的销售渠道,对老百姓的用药安全造成了巨大危害。3.3“恶性”竞争导致行业发展受困由于我国整体医药产业的研发能力较弱,现阶段大部分医药产业还是以生产仿制药物为主,这就导致了部分药品的生产厂家众多,质量和成本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大环境下也出现了分化,相同品种在药品招标中出现了难以想象的价格差距,如强力枇杷露,全国共有127个批文,还有治咳枇杷露的16个批文,川贝枇杷露13个批文,涉及厂家众多。强力枇杷露的价格由于规格和厂家的不同从3~38元不等。众多生产厂家在抢占同一市场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激烈竞争,当竞争的激烈程度超过了企业的承受能力时,恶性竞争必然产生,如在极低价中标的情况下,药品生产企业已经无法保证药品的质量。3.4“近视”效应导致医药企业创新能力弱“近视”效应是指企业的运营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医药产品是凝聚高科技含量的特殊商品,医药产品的竞争最终还是企业科研和创新能力的竞争。部分医药企业往往会走入“近视”误区,过于重视眼前的销售利益,而忽视了产业的研发和创新,当企业的生存问题解决后,必然要投入资源到研发上,不断上市后续产品,以谋未来之发展,这样的医药企业才真正具备生命力。
4合规背景下宁波生物医药产业营销模式创新
“合规”一词在目前的医药行业中已经并不陌生,合规管理制度最早是在医药外资企业中提出并执行,然后在国内大型医药企业中逐渐推行。如果说在过去的十年中,部分企业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在法律边缘地带铤而走险,侥幸获得了成功;那么未来十年,随着我国法制体系的不断健全,部分企业仍旧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应用传统的医药营销模式,合规风险会越来越大,这会对整个医药产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顺应“合规”形势,进行生物医药产业营销模式创新的变革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在合规背景下,结合宁波医药产业的发展,提出生物医药产业营销模式创新变革建议。4.1试行“药品通用名”处方,加大患者选药权利处方权是指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师开具处方的权力[15]。处方权不仅是医生职业的最基本特征,也是病人与医生医患关系的关键维系。医生在对病人进行治疗时,其专业知识的优势导致医生的强势和病人的弱势地位,而处方权成为这种格局的一个载体。由于医生具备处方权,因此也具备了选择药品种类、规格、厂家的权利,而这种权利恰恰成为医药商业贿赂的温床。因此,加大对医生处方权的限制才是生物医药产业营销模式转变的突破点,才能真正使医药营销模式逐渐摆脱商业贿赂的阴影。应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规定医生处方只能开具通用名,然后在相同通用名的情况下,由病人根据自身经济实力选择相应价格的药品,这样一方面对医生的处方权进行限制,另一方面也将选择的权利交给了病人,可以在源头上杜绝处方权的权利寻租,而医药厂家也将改变营销模式,将主要的客户从医生转向真正服用药物的患者,从而推进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4.2推广“学术营销”,成为医生和患者的专业顾问学术营销是通过向医生强化产品的功能性质,传递产品的核心价值观等来实现产品的推广[16]。学术营销是在目前合规背景下,外资企业进行医药产品推广的主流模式,也是国内医药企业创新医药营销模式的变革方向。国内医药企业必须开发和挖掘产品的核心利益点与临床病例的潜在关系,帮助医生找到最佳治疗方案,同时促进医生在治疗技能水平和用药水平上得到双重提升,最终在更好治愈病人的前提下,增加药品销量。医药企业要逐渐从“利益营销”转变到“学术营销”和“情感营销”的融合体,成为值得医生和患者信任的药学专业顾问。4.3抢占基层医疗卫生市场,创新国家基本药物营销模式随着国家医改的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基本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版)共收录药品520种,目前各省的基本药物增补目录正在制定中。由于国家基本药物的覆盖面非常广,根据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国家基本药物,同时在县级以上医院也对基本药物比例进行动态监控,因此基本药物的用量将会持续上升。宁波的生物医药产业必须抓住国家医改的契机,针对部分基药品种,建立相应的营销模式创新:建立专门的基层医疗销售队伍,重点以学术和服务营销为突破点,定期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学术研讨会,提高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拜访频率和覆盖率,做好社区居民的健康以及产品知识宣传,与基层卫生机构周围的药店合作,增加药品销售渠道等。4.4搭建互联网营销平台,开拓移动互联网营销网络营销包括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两个层面,目前OTC产品及保健品的PC互联网营销主要以网上药店(PC互联网)的形式开展。在消费者网上购物习惯逐渐形成以及网上购物软硬件设施日渐成熟的背景下,医院网络营销将会蓬勃发展。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医药营销还处于初级阶段,宁波的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可以果断介入,积极开发相应的APP软件,实施医药微营销,抢占这块空间巨大的蓝海市场。
5结语
生物医药的未来范文5
生物医药作为当今世界上最活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具有五大行业特征:一是高技术,主要体现在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高度综合互相渗透。例如基因工程药物,上游技术(即工程菌的构建)涉及到目的基因的合成、纯化、测序;基因的克隆、导入;工程菌的培养及筛选;下游技术涉及到目标蛋白的纯化及工艺放大,产品质量的检测及保证等。二是高投入,主要体现在用于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及医药厂房的建造和设备仪器的配置等方面的投入相当大。目前国外研究开发一个新的生物医药的平均费用在1亿~3亿美元左右,一些大型生物制药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率超过了40%。三是周期长,主要体现在生物药品从研发到产品转化周期长(国内最快需3~5年,欧美约8~10年)。四是高风险,通常新药的投资从生物筛选、药理、毒理等临床前实验、制剂处方及稳定性实验、生物利用度测试直到用于人体的临床实验以及注册上市和售后监督一系列步骤中,任何一个环节失败都将前功尽弃,一般来讲,一个生物工程药品的成功率仅有5%~10%。五是高收益,通常一种新生物药品上市后2~3年即可收回所有投资,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利润回报能高达10倍以上。美国Amgen公司1989年推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1991年推出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1997年的销售额已分别超过和接近20亿美元。因此,创新生物药品一旦开发成功投放市场,将获暴利。 2004年世界药品市场约为5060亿美元,其中70%左右的制药工业市场为传统化学药物,生物制药产业整体发展速度加快,规模迅速扩张。据全球权威医药市场咨询调研公司IMSHealth最新统计表明,2004年基因重组生物技术药物的年销售额已经突破400亿美元。从1998年至2003年,全球生物技术药物年销售额的增长率为15%~33%,远高于年增长率为7%~10%的传统制药工业。2004年全球生物制药市场收入为450亿美元,到2011年,有望达到982亿美元。
美国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又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新型药物的第一个国家。多数基因工程药物都首创于美国。
欧洲在发展生物药品方面也进展较快,英、法、德、俄罗斯等国在开发研制和生产生物药品方面也成绩斐然,在生物技术的某些领域甚至赶上并超过美国。
亚洲在生命科学领域亦有一定建树,日本目前已有65%的生物技术公司从事于生物医药研究,日本麒麟公司生物医药方面的实践亦列世界前列,新加坡政府最近宣布划出一块科技园区并耗巨资建设用于吸引世界几家大的生物医药公司落户其中,韩国、中国台湾在该方面也雄心勃勃。
我国生物制药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1989年我国批准了第一个国产基因工程药物。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500家生物医药相关企业,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销售额占整个医药产业比率已经达到6%左右,产业整体仍处于成长期的前期阶段,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一个具有极强生命力和成长性的新兴产业。在未来的5年内,我国生物制药产值将以不低于15%的速度蓬勃发展。
“十五”实施以来,国家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引导扶持,出台鼓励新药发展的优惠政策,设立孵化器、生物医药园区、增大关键性医药基础技术研究的投资和产业化配套支持等对医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起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医药行业的多数企业通过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等各种形式的联合、兼并与重组,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和扩大规模,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医药企业规模过小、布局过度分散的局面,进一步提高了生产集中度。从而使我国医药产业在生物药研发、原料药、中药、仿制药领域、在产业链的中下游和价值链的中低端显现出一定的比较优势,使价值链彰显出众多新亮点。
生物医药的未来范文6
引言
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组合而成,是国际公认的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高收益、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许多国家政府重点扶持的战略性产业,作为提高本国科技竞争甚至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国外一些国家把将近一半甚至更多的研发费用投入生物医药及其相关领域,一些生物医药巨头不仅拥有庞大的资金支持和科研队伍,而且全球合作化进程中的广泛并购,为更好的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中国,随着医疗制度改革和农村医疗新合作制度的持续推进,以及生物医药被纳入国家高科技扶持计划,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但即便如此,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从整体上看仍处于国际低水平,主要表现为企业规模小、市场容量相对较小、厂家繁多,科研投入不足,经营分散,大大降低了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整体竞争力。企业要挖掘自身发展潜力,达到国际化水平,就要从其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而本文主要从企业的财务领域研究其竞争力,也就是财务竞争力,它是财务管理与企业竞争力的有机结合,关注企业的财务竞争力对于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财务角度出发,寻求提高生物医药企业整体发展潜力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财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竞争力必须建立一套理论上比较完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考虑生物医药行业的固有特征以及数据取得的可靠性、可操作性等因素后,选取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来分析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分别为每股收益、总资产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经营现金净流负债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无形资产净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该指标体系中单个指标虽然只反映了企业财务竞争力的一个侧面,但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却全面涵盖了上市公司比较重要的财务指标,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财务竞争力的全貌。
2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的因子分析
本文以深沪两市A股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指标的原始数据均来源于新浪财经网公布的2008年至2010年年报数据,只选取2008年以前上市的公司,以确保其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另外由于上市生物医药公司繁多,将其全部纳入分析范围不太可行,因此剔除了被ST处理的公司以及营业收入和市值较小的公司,最终得到50家公司作为有效样本。本文引入因子分析的评价方法,构建财务竞争力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SPSS17.0软件对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对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进行适用性检验。我们用KMO检验模型与巴特利特球体检验对数据进行检验,KMO统计值为0.709,达到因子分析的标准。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显著性水平值为0.000<0.005,说明数据适宜做因子分析。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得到包含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总方差解释表。主成分的选取以特征根值大于1来确定,由于前2个因子的特征根均大于1,因此可以认为前2个主成分已经足够描述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并能解释公司的财务竞争力。在确定了公共因子的个数之后,通过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得到2个因子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根据变量在主因子上的载荷大小,分别命名各因子的经济意义。由表可以看出,主因子F1在每股收益、总资产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经营现金流负债比、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无形资产净利润率指标上的因子载荷值最大,均超过了60%,且这些指标综合表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资本投入以及现金流状况,即资本、成本费用、技术投入,以及收入、利润资金回流方面对该因子的影响较大,故将其命名为投入产出因子。主因子F2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指标上因子载荷值最大,这些指标与公司成长状况有关,因此将其命名为成长潜力因子。提取主因子后,我们利用回归分析法求出各上市公司主因子得分,并以每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这两个主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数加权计算综合得分,并对主因子得分排名,计算公式为:综合得分F=(50.234*F1+22.650*F2)/72.885由综合得分函数各因子前的系数大小.我们可以看出在对样本公司财务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时,投入产出因子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未来成长潜力对综合得分也起了重要作用。根据各因子的得分和综合因子得分函数,我们可以对50家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进行综合排名,以比较各公司2008年度至2010年度综合财务竞争力状况。本文仅列出综合排名前十的上市生物医药类公司,(表略)通常因子的最后得分为正数,表明该因子的能力较强,得分越高,该因子能力越强。从最后综合得分可以得出,样本公司财务竞争力综合得分为正的仅有24家,占所有样本公司数量的比例还不到一半,说明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整体财务竞争力还不够强,且样本公司在财务竞争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综合排名可以发现,财务竞争力靠前的公司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省市,如浙江、江苏、北京、东北地区等,而财务竞争力靠后的公司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省市,如河北、山东、西部地区等。另外,单个因子的排名对财务竞争力的综合排名有较大的影响力,尤其是投入产出因子,其次是成长潜力因子。这说明生物医药类企业已经处在逐步发展壮大的阶段,还具有较大的成长潜力。生物医药公司的盈利能力通常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要提高整体财务竞争力更要重点关注盈利能力,提高产品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水平,加上国家政策扶持和加大研发投资力度,创造更多收益,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从单个因子得分来看,投入产出因子是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其排名与综合排名保持了高度一致性,但也存在个别异常情况,个别盈利能力较低的公司由于在成长潜力因子上有突出表现而跃居前列。如综合排名第四的三普药业投入产出排名仅41,但由于成长能力异常突出而提升了其综合排名。从成长潜力因子来看,与综合排名呈现较高的相关性,综合能力强的公司,成长能力也强,其成长规模也会较大,综合能力较弱的公司,成长能力也相对较差。企业的成长能力对生物医药公司财务竞争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