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经济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经济问题范文1
1.1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
工程企业中的每一个工程项目在正式开工之前,相关的企业人员会依据经济条件、技术参数等一些因素对工程项目所持续的时间来判断并预测工期,然后再以此为依据和施工方来订立相关的合同条款。然而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延误工期的风险。其次,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如果内容不完善、不明确、模棱两可,用非法的方式来获取合同等,这些都会给合同双方在未来签订合同时带来隐患。最后,在施工物资的采购上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有些合同规定,假如施工材料的价格上涨幅度波动不超过百分之十时,其价格可以不进行调整,而产生的风险将会由承包人来承担。除此之外,现如今的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在一些商务谈判以及投标的过程中常常会有意的压低价格,这种做法将会致使工程材料的质量大幅的下降。
1.2工程的成本风险
成本风险是指施工的成本远远地超出了预算的范围,也可以称其为施工行业里的投资无底洞。成本风险对于工程效益来而言,其影响力很大。工程质量的低下以及工期延误常常会导致成本的增加,由此看来成本风险与工程质量以及工程的工期有极大的关系。与此同时,控制项目成本需要具备一套比较规范严格的控制流程和财务管理作为其前提保障,而目前为止大多数的施工企业都不能做到这一点。
1.3质量风险在工程经济的风险管理中很关键
由于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个人、社会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假如工程施工的质量达不到相关指标的要求,会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给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重大的损害。工程中质量风险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工程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以及没能掌握熟练的技术水平。施工人员在施工时为了只顾眼前的利益从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没有严格的按照施工的要求进行施工,比如:走捷径或是偷工减料等,以求用更加快的速度完成施工工程的进度,而忽视了质量的问题。
1.4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中劳务分包的风险
工程的施工展开的基础是施工人员,但是现今为止大多数的工程施工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不高。虽然会给他们进行工程施工培训,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仍然会有很多的隐患。尤为突出的是施工人员缺乏对环境的正确认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十分薄弱,再加上他们的施工技术水平较低,在施工时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从而造成工伤或是埋下隐患,有时还会导致一些纠纷的发生,进而给施工企业带来法律问题。
二、面对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出现的风险需要采取有效地措施
第一,利用专业知识,先对工程经济管理中产生影响的种种风险作出准确的判断,然后再根据施工工程的决策、立项和施工、竣工等每个过程慎重的考虑,并对上述的过程中会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比如:工期风险、合同风险、劳务关系风险、材料采购风险、质量风险以及成本风险等,并判断出这些风险的分类和级别以及会造成的不良后果,接着对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排序,然后再根据具有专业性的风险管理知识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
第二,对合同加强管理。其一,在合同形成的时候,一定要对施工物资过程中的一些事项进行较为全面的审计和监督,比如:对其询报价和招评标的审计和监督。其目的是防止合同在形成的过程中存在漏洞,以免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其二,签订合同时应在平等的基础之上,保证合同双方对合同的条款认识统一的情况下签订,避免后续的纠纷及索赔的发生。其三,如果已经签订好合同,又发现合同中签订的条款和实际的施工情况不相符,要依据合同强化工程施工企业索赔的意识,从而确保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不会被损害。假如合同发生变更或者是解除,应该对相关的问题划分责任。假如是企业自身导致的损失,要进行严格的审查,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行之有效地措施使其得到控制,进而把损失降到最低并保证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不会再发生类似的问题。
第三,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使施工人员的个人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施工人员是工程施工企业能够更好发展的基础,他们在企业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施工人员对技术和安全的培训,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使工程经济管理规范极为重要的因素。
第四,加强对施工材料的价格的控制和管理。要根据国内外的市场状况,科学合理的对施工材料的价格趋势做出预测,及时的消除涨价的风险。假如企业面临涨价的风险,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对风险进行规避,比如:实施期货交易或者是开口价等方式。在可以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的延长工作的时间并增加人手来增快施工进度的完成,从而有效的降到涨价给工程经济带来的损失。第五,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使工程招投标制度建设的更加完善。工程企业要建立相关的监管制度,使工程项目的投招标制度更加完善,从根本上确保过程投招标的公开、公正和公平。与此同时,还应该创建科学合理的评标方法,使评标人员的专业性得以提升。最好是让国家注册的咨询、造价工程师来担任其评委。要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创建工程企业的数据库,使工程经济管理得到优化,从而使经济管理得到更好的控制。
三、总结
公共经济问题范文2
公共图书馆是人类积累了几千年的文化知识的宝库,它的作用不仅仅是有大量的华富藏书,更重要的是,它为读者们提供一个汲取知识的学习环境。而拥有一个优美安静的环境,是一个公共图书馆必须要做到的。优美的环境在视觉上会给读者一个非常大的帮助,而这一点对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功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1.1 公共图书馆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公共图书馆被称为是一所没有高墙的大学,也是现代社会财富创造的基石,它将人类发展中总结出来的信息集中起来,是知识密集的场所,也是公认的人类知识的宝库。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下,我国的公共图书馆要认真审视其现在的状况,及人类社会的主流意识,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摆脱固有的思维定势,从而做出一个远景规划。公共图书馆这项事业,是一个不能萎缩,只能向前发展的事业,因为公共图书馆具有以上所述的重要而且不可替代的功能。
1.2 公共图书馆应具备更多的功能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现代的图书馆要拥有更多的功能,不能仅仅局限于“藏、借、阅”的空间组合。因为公共图书馆的正外组织性结构,要求现代的公共图书馆要配置更多的活动空间,以此来满足图书馆博识众多的功能发挥。而就从我国目前的公共图书馆的现状来看,其最基本的环境条件,是无法将这些功能发挥的;就我国现有的公共图书馆的功能而言,是明显滞后的,这是从时展的角度来看。所以我国现在的公共图书馆想要发展,从自身的发展也好,从外部的要求也好,其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当务之急,便是要大力加强公共图书馆的环境建设。
1.3 公共图书馆形象的塑造
作为视觉形象、行为形象、精神形象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体,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的形象,便延伸成了一种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组织形态。作为一种信誉的标志,一种无形的资产,良好的公共图书馆形象将会是其事业兴旺发达的支撑要素。公共图书馆环境建设,其最大的宗旨便是,在最大限度上呈现公共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文献信息交流”,使其生态环境改善取得最佳效果。
2公共图书馆环境建设的原则
公共图书馆能否与时俱进,能否在新的发展时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否将其本身的所有功用发挥充分,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公共图书馆的环境建设。只有将公共图书馆的环境建设系统的设计和塑造公共图书馆的整体形象,才能更好的为大众服务,更好的将图书馆事业发展。
2.1 实用性原则
公共图书馆的环境建设,必须要遵循一条重要的原则,这便是一定要实用,在其美观的同时,一定要满足图书馆各种功能的发挥,要以实现图书馆各项功能发挥的最佳程度为目标来做环境建设。无论从选址、造型及内部设施,都要以这个前提条件来做考虑。比如,可以选择有一定的读者群体,交通又很便利,造型美观并且实用,在具有时代性的同时,还有使用价值并且其空间使用率要高。
2.2 人文性原则
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场,其面对的群体便是大量的读者,所以在其环境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其人文关怀的因素。典雅、幽静、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是一个公共图书馆环境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读者不仅有书可看,提供地方看,还要做到让读者在看的过程中,要舒服要舒心,其核心便是要为读者打造一个幽雅、清新、恬静的学习环境。
2.3 特色性原则
要想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地方,都能吸引大批的读者,那么特色的馆藏和特色服务,便是在公共图书馆环境建设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是公共图书馆特色建设的基本内容。在建设的过程中,不同的地区便要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地方便要有不同的特色,要注重多样化创造。在建设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外观内外及大小,还有相应的配置条件,都要因地制宜的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文化底蕴及文化气息。最后达到其建筑风格与当地的文化相统一,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文化意境。
3公共图书馆环境建设的具体措施
3.1 馆藏结构
公共图书馆顾名思义是,藏书的地方。藏书的建设就关系到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影响因素,便藏书的质量好坏与优劣,做为公共图书馆的一项基本工作,藏书建设是要必须重视的。技需藏书是在图书馆藏书建设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在藏书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更新除旧,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更要注重电子出版物与纸质文献的相互补充,在藏书的文献中,要充考虑到文献内容的实用性和健康性。在藏书建设中,还要考虑到应当多渠道,多方面的了解读者的需求,从而能更全面的收录各种书刊。
3.2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公共图书馆要具备其服务职能,而这种职能的体现便在图书馆藏书质量及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如何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则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新的挑战。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责任心及身体因素,还要能其管理业务精通,并且知识底子要厚,乐于服务的同时,还要关于沟通。因此,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作为公共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之一,服务是首当其冲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性质便是要一心一意服务于读者,并不断的的提升自我的价值,这就要求其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将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认真敬业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要求,全心全意的服务于读者。
3.3 绿化装饰
在公共图书馆的环境建设中,一定不可缺少的是室内会有一些植物作为装饰,并且保持空气的清新。为了利于读者的读书要求,能让读者在安静的环境里收获知识,那么图书馆的阅览环境,要做到,安静优雅、通畅明亮、赏心悦目、富于文化气息的效果。所以在环境建设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所有材料,必须要符合生态要求,要对身体有利。而在装饰的过程中,对装饰材料的色彩也要有一定的讲究,进行科学的颜色搭配,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身心愉悦。将色彩与设备家具的放置进行合理的搭配,体现生态化,进而延伸为一种人文底蕴。
4结语
21世纪的今天,绿色已经不只是单纯地表示一种颜色,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成为—个广义的概念。绿色公共图书馆是指以绿色理念为指导,以传播绿色信息为途径,以绿色服务为宗旨的追求自然、健康、和谐的低耗能、无污染的公共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廖金维.新世纪高校图书馆环境建设要素解读[J].重庆图情研究,2006(1).
[2] 黄华.高校图书馆环境建设会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5).
公共经济问题范文3
1产业链结构不合理
目前江西省公共就业服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人才招聘、员工派遣、劳动保障事务等初级服务上,教育培训、就业指导、猎头服务、高级人才就业等更为开阔的中高端服务却非常薄弱。目前,江西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市场化服务与人力资源市场化服务相互混合糅杂,产业化的发展有所制约。公共就业服务部门提供的公共就业服务产品内容单一,专业化及市场化的程度并不高,整体上产业化发展不够。
2基础宣传缺失
江西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就业服务普及范围并不广泛,市场影响也不深远。在劳动力剩余严重的广大农村地区,就业主要依靠亲戚、邻居的介绍和帮携,较少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来寻求岗位。在大多乡镇存在着类似的情况,甚至在城市里亦不乏此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乡镇、农村这两个级别的投入资源较少,基础宣传严重缺失。在农村、乡镇很少能触及到公共就业服务的宣传资料或广告,在城市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宣传亦不见。
3管理体制僵化
江西省公共就业服务业的行业管理有着根深蒂固的旧体制思维,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给编制来吸引从业人员,依靠政府给资金来发展。这样的管理体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人浮于事、效率低下、集团利益等弊端,对吸引社会投资有着排斥抵抗情绪,参与社会竞争的意识较为薄弱。再加上,人员流动不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缺乏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以上种种都严重阻碍着江西省公共就业服务业的发展。
4信息化水平不高
首先,江西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只有一部分实现了网络化,就业服务信息建设残缺不全,数据孤岛现象严重,难以转化为共享的有效的信息,不能形成立体交叉四通八达的告诉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其次,江西省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站的就业服务信息过度集中于人才招聘服务领域,缺乏人才培训、人才测评、就业指导、公共政策等相关信息。最后,江西省人均受教育水平及生活水平不及发达地区,网络运用的普及率不高。实际上,在设置了触摸屏的人才市场,在开通的就业服务网站上,许多人没有能力运用这些简便又实用的途径。
二、江西省公共就业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1推进就业服务产业链发展建议
政府相关部门继续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产业链的发展,力图形成集初、中、高级服务项目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公共就业服务业准入及监督制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平等竞争的机会,鼓励和引导外资、民营资本投资该领域,让公共就业服务领域内的人才招聘、人才培训、劳务派遣、人才测评、管理咨询等市场化服务部分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从“管理控制”向“服务监督”职能的转变。
2加强基层宣传
绝大多数农民工缺乏从业的能力与素质,更缺乏信息了解的渠道、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公共就业服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信息传达的范围。因此,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的基层宣传,让广大偏远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资源获取公共就业服务的信息(包括就业求职和就业培训等),是目前江西省公共就业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最为紧迫的要求。在城市、乡镇区域,应综合利用诸如电视、广播、报刊、户外公告栏、显示屏等方式拓宽宣传渠道,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公开系统,尽量消除信息的人为封锁或分割。在农村区域,设置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点,安排人员进行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宣传,通过户外布告栏、短信群发、资料发放等途径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及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的基础宣传。
3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公共经济问题范文4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预警机制
一、突发公共事件及政府预警机制的定义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
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至今学术界尚存在争议,我国学者给出的定义,可谓见仁见智。有的解释为,突发事件是社会生活中一类事前难以预测,作用范围广泛且对社会造成严重威胁和危害的公共事件,而笔者认为,突发公共事件是从公共行政管理角度研究危机的专用术语,主要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对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国家政权有较大影响,能引发社会连锁反应和严重后果的突如其来的危险事件。
(二)政府预警机制的定义
现代社会中,预警主要靠政府来完成,即突发公共事件职能部门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以提请相关当事人的注意。预警机制则是指能灵敏、准确地昭示风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的机构、制度、网络、举措等构建的预警系统,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二、我国突发公共事件政府预警机制存在的缺陷
(一)缺乏统一的突发公共事件专业监控机构和有效的预警综合协调部门
在我国,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各级政府虽然都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起到了一定协同作用,但在实际运行中,通常需要依赖其他部门或机构,这种在事前各自为政、彼此封闭的部门模式,使政府难以形成预警综合协调机制,也很难实现资源整合和协同决策。
(二)预警机制的法制化程度不高
我国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中做出了许多努力,但是,一方面,这些法律法规侧重的是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救治,而对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突发事件的预防等方面研究还不够,大多数法律法规制定的补救性大于预警性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基本是单一性的灾害防治法律法规,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紧急状态法,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缺乏法律的长效支持。
(三)预警信息系统尚不完善
计算机技术、网络化设备的运用,给管理工作增添了新的手段。我国各级政府也逐渐重视社会信息化工程的建设。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各级政府在技术上还没有建立起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进行及时收集、处理、反馈的信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的标准、程序、时限和责任不明确、不规范,缺乏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各级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的危机信息收集机构,也没有规定明确的报告方式各信息系统之间相互分割,缺乏互通互联和信息资源共享。
三、完善我国政府预警机制的对策
(一)构建系统有效的预警组织体系
首先,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常设性的设置政府预警综合协调部门,并在此基础上,由党政职能部门直接负责公共事件的监测、预防,如公安局、国安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
其次,积极发挥社会其他组织的参与作用,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在预防体系中主要起到缓冲的作用,他们是联结民众和政府管理者的纽带。在应急预警中,正确引导、发挥和利用社会其他组织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对危机信息的准确识别或判断,提高政府预警的反应速度,减小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
(二)强化预警监控,完善预警信息收集机制
首先,建立科学的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操作化。不同地域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有所差异,但最重要的是选择敏感指标和主要指标,以便预警指标体系能真正反映不同地域所面临风险的实际情况。通过这套指标,可以对社会和自然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预警,判断社会和自然发展运行的趋势。
其次,完善信息收集网络。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的主要依据是信息,因而必须建立灵敏的预警信息系统。信息收集系统的任务是对有相关危机风险源和危机征兆等信息进行收集,把可能造成威胁的事件――列举出来。可以说,信息系统是整个危机预警系统的核心,如果信息得到及时监测,损失就有可能避免或减轻相反,则有可能带来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公共经济问题范文5
在机械零件加工的整个过程中,难免会加工出不符合精度要求的零件,造成误差的因素诸多,只有从严格控制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方面入手,并严格遵守零件加工的规范标准进行加工,才能将零件误差率降到最低。
2分析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
2.1影响零件加工精度的内在因素。在实际机械加工过程中,内在因素对零件加工精度具有显著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工作人员操作不当造成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相关工作人员在安装机械设备时,没有按安装的流程及步骤进行,安装操作不规范,导致机械设备安装完成后,在运行过程中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直接影响零件加工精度;另一方面是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几何精度误差导致的。并且这种几何精度误差造成的影响比较难以消除,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不难发现,若机械设备本身存在一定误差,那么势必会影响到零件的加工精度。现阶段,加工机械零件的设备基本上都是大型的组合型设备,为最大限度的提高零件加工的精确度,在组装机械设备的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各组成部分间的契合度。另外,在机械设备长期运行的情况下,难免会导致机械自身出现磨损,甚至出现细小的裂缝,这些都对零件的加工精度存在间接影响。2.2影响零件加工精度的热变形因素。机械零件加工的过程中,在摩擦热、辐射热、切削热和环境温度等热源的作用下,机械加工工艺系统会产生热变形,直接影响零件加工精度,主要包括刀具热变、工件热变形、机床本身以及自身结构的热变形。在机械零件加工过程中,刀具热变形主要是由于多数刀具热容量较小,零件在受到刀具反复切割期间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刀具可能会出现变形的情况,从而影响到零件的加工精度;在长度较长的机械零件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工件热变形,其根本原因是较长的机械零件在加工期间会受到更多的切削和摩擦,而切削和摩擦会使得零件表面的温度升高,增大零件的内外温差,从而导致工件热变形;机床本身及其结构的热变形,是因为机床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易出现整体或局部温度升高变形的现象,直接影响机床各结构间的高契合度,同时影响零件加工的精度和质量。2.3影响零件加工精度的受力因素。机械零件加工的过程中,因机械设备和零件的频繁接触,导致零件受到重力、夹紧力、惯性力和切削力的长期影响,而这些外力作用并不在零件加工精度计算的范围之内,因此机械加工工艺系统产生变形,零件加工易出现误差,加工稳定性降低,影响零件加工精度。在实际机械零件加工过程中,加工企业往往忽视受力因素对零件精度的影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但事实上任何细小的影响因素,经过时间的累积,都会从量变到质变,从而影响到零件的加工精度。
3提高机械加工工艺加工精度的有效措施
3.1严格控制机械加工工艺加工过程。机械加工企业在选择机械加工设备方面,要对设备生产厂家资质、规模、实力及其所购买的机械设备进行认真细致的考察,严格检验机械设备的质量,特别是要要检查机械设备本身存在的误差问题,择优选取生产厂家和机械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机械设备自身存在的误差而导致的零件加工精度误差。另外,在对已经投入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方面,要全面掌握机械设备运行使用情况,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出现误差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并针对统计的误差相关数据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并将分析出的误差结果输入到机械设备的操作系统当中,机械设备的操作系统会根据相关指令自动的将误差消除,提高机械零件加工数度。3.2合理控制温度以减少热变形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机械设备的运行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温度不相适应,过高或者是过低都会对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机械零件加工的过程中,温度过高就会造成机械设备的热变形,对零件加工精度造成一定影响,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降温,一般利用冷水降温,比如在机械设备利用刀具对零件进行反复切割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反复摩擦和切割,会导致刀具的温度越来越高,最终导致零件的变形,这时用冷水及时对刀具进行物理降温,可以有效地减小热变形因素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3.3最大限度的减少外力对零件的干扰。机械零件加工的过程中,机械零件所遭受的外力有很多种,其中摩擦力和挤压力相对较为常见,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也较敏感,一般在摩擦力和挤压力的影响下,无法有效保证零件的精度符合要求,基于此,尽量减少外力因素影响零件精度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做到认真检查机械设备,在机械设备加工运行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应定期全面细致的检查机械设备,保证机械设备固定零件的部位结合紧密度要适中,太紧会使挤压力加大,不符合标准的应及时采取修正措施。其次,定期打磨机械设备表面,将机械零件接触面的摩擦力减小。通过控制摩擦力和挤压力,能够尽量降低机械零件加工误差,确保零件质量符合相关规范标准。
4结束语
随着加工企业对零件加工精度的要求逐渐提高,结合当前影响零件加工精度和质量的内在、外在、受力、热变形等诸多不利因素,综合分析零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科学制定零件加工精度的控制措施和方法,是零件加工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提高机械加工工艺水平,可以有效解决影响零件加工精度的问题,进而零件加工质量,降低不合格率,增大加工企业经济效益。
作者:李丁 单位:北京送变电公司
参考文献:
[1]庞永清,李忠良.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5(11).
公共经济问题范文6
【关键词】经济管理;对策
1 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一直是我国基建项目的一个重点方向。大批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使得我国的交通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些项目很好的促进了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我国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工程相关人员的工程经济管理意识淡薄
某些工程经济管理相关人员,无形之中还是不能摆脱某些传统观念的束缚,并没有充分理解到经济管理在整个工程中的重要意义,所以造成对工程的经济管理意识淡薄。
(2)目前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在如今的社会中任何有关经济的活动,都是建立在集管理和责任于一体的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而对于公路工程中的经济管理也不除外。进行经济管理的相关人员都应该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及职责所在,以便在发生意外或变故时,能够进行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
(3)忽略了工程施工中的工期成本的经济问题
公路工程中的工期成本,即在工程施工期间各个阶段、各个项目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工期成本往往会被忽视,通常会盲目的对工期进行修改。无论是提前工期还是延迟工期,或是工期内的任何变故,都会导致工程施工成本的增加。
(4)对于工程施工质量重视程度较低
长期以来,通过实践证明质量和成本之间是一种统一辩证的关系,所以作为工程管理的相关人员应充分了解这种关系。与此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切实的做到,“质量与成本两者兼顾”,不要因注重工程的质量而忽略了对工程的经济管理,亦或是一味的追求低成本而忽略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此都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
(5)缺乏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指的是审计机构、人员审查、评价被审计公路工程项目的投入及产出的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以及对社会环境产生的一些影响,评定其是否有效、合理,从而提高公路项目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一种评价和独立经济监督活动。公路工程项目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由于缺乏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再加上一些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不善,投资决策失误,重复建设等原因,造成了部分项目无法及时收回投资,难以达到有效的预期的经济效益。因此,大力开展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提高工程经济效益,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2 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控制的有效措施
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三大部分;项目决策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验收阶段。
2.1 项目决策阶段措施
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是整个工程经济管理的前提,并且起着决定性性影响,因此做好工程造价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必须被重视起来。主要措施有:一、提高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可以将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进行业绩考核,奖与罚要跟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相提并论,并且各项工程预算的执行结果要跟职工的利益相挂钩。二、提高成本管理认识。成本管理指的是通过成本核算管理来控制和计划经济活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目的就是对工程质量、进度的控制来达到降低公路工程的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三、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得管理、经济、法律等知识。
除了上述思想的因素必须加强之外,必须精心搞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建设地点的选择。选择合理的建设地点能够对工程造价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地点的选择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充分考虑人力、物力以及运输等的方便性,来减少工程造价。
2.2 项目实施阶段措施
在施工阶段中造价是整个工程中投入最高的,同时影响施工阶段造价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施工所需材料的价格、天气的变化以及工程计划的变更,施工所需材料的价格是由市场来控制影响的、天气变化是自然现象,这些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唯有减少工程计划的变更,按原计划进行才能达到有效控制施工阶段造价的目的。施工中人力、物力以及机械的造价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物资材料以及机械的加入,那么每一笔费用的有效管理都有助于对整个工程造价过程的控制。针对于劳动力尽量减少计时工资,可以采取计件工资的方法,来激发工人兴趣;对于物资材料,可以合理计算并使用,同时进行废料的有效利用,以此来避免材料的浪费;对于机械,可以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合理编制,如此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的管理控制在施工阶段的造价。
2.3 项目验收阶段措施
在项目验收阶段必须加强对公路工程项目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在验收阶段的审计应当着重审查工程造价是否按照相关规定计算工程量,合理地套用定额和取费标准,有没有采用多计算工程量,高套定额或高套取费标准等手法来进行弄虚造假;有没有采取巧立名目等方式向工程项目摊派支出或费用,挤占工程资金,人为地造成工程建设成本大量虚增等问题;审查是否有因高利息筹措资金而导致的工程利息超过预算,以提高工程成本等问题。
3 总结
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分析了这些重要问题之后给出了解决的措施。即在项目决策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验收阶段都加强工程经济管理,降低工程的造价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玉旻,张庆双,邢德林.控制公路工程造价必须抓设计阶段这个关键环节[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8(02)
[2]洪辉,王丽娟,鲍福堂.谈如何提高公路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11)
[3]郝红.转变公路工程统计传统观念为市场经济服务[J].辽宁交通科技.2009(04)
[4]张秀钊.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探讨.中华会计网校.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