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然环境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然环境现状

自然环境现状范文1

关键词:室内设计;生态设计;生态观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067-01

一、室内设计的现状

1、现代室内装饰中大量使用的材料,如涂料、油漆等都含有人工合成的化学材料,这里面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在使用中还会长时间散发出来,刺激性气味污染室内空气而且影响人的健康,而且我们的施工现状是烟尘飞舞,秩序非常混乱。

2、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普遍存在着追求奢华的倾向,甚过分的追求浪费了大量珍贵装修材料,过度消耗了资源和能源,对环境造成了的严重破坏,譬如,每年室内装修消耗的成材木材占我国木材总消耗量的一半左右,这些都是我们将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3、在室内设计中只是单纯的使用装饰材料,从而忽视室内设计的技术内涵,如室内设计中自然光的运用,设计与自然通风的结合,绿色景观在室内设计中的创造,生态建筑材料在室内设计中使用等等。

4、由于室内装饰处在不断地更新过程中,被拆除的建筑装饰材料无法进行再生循环利用而被丢弃成为建筑垃圾,从而污染了环境。

二、“生态”的室内设计

以前,在人们的印象中,设计是建立在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和享受的基础上的,人们只会肆无忌惮地向大自然索取,建成的环境也大都缺乏人性,使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但在问题逐渐暴露以及人类自我反省的延伸下,人们已经认识到设计已不单单是解决人自身问题,还必须顾及到自然环境,使人类的设计不仅能促进自身的发展,而且也能推动自然环境的改善和提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更是让我国全面进入生态设计的时代,各个奥运场馆的设计以及其他设施无不体现生态设计的思想。

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设计就应该处理好人、环境和自然的关系。设计要在创造舒适的人工环境的同时,又要保护好自然环境。生态设计应当表现可持续发展,它是遵循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效地把节能设计和在生产使用及处置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材料结合在一起,从自然资源的利用到生活垃圾的回收处理等,都应是生态设计的表达范围。

三、将生态观引入室内设计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居住的需求已经从生理层面提升到精神界面,人们更加强调无污染的“绿色设计”,开始关注节省能源的“生态设计”,把生态思想引人室内设计,扩展室内设计内涵,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度过,室内环境直接影响到人的工作和生活,首先把生活其中的人放在首位,设计出更符合人性化的生活环境是设计师在新时代的重要目标。在技术不断发展的信息时代里,尤其是在工作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压力的今天,人们更希望能够在公共空间里得到更多的人性化关怀,在设计中突出以人为本永远是室内设计的核心原则和发展方向。

在室内设计的同时也要重点考虑建筑的外部环境所起的效用,把自然环境中的资源因素发挥到极致,外部的环境因素和其他建筑组成的环境,将会为室内设计提供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室内外空间巧妙地融合为一体,人们既可身居室内又能赏室外之景,而且使室外自然之景成为室内活生生的图画。作为整个生态设计的组成部分,外部环境因素的利用将在未来的室内设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生态设计中,要协调好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部分,自然的要素与人有一种内在的和谐关系。生态设计就是强调建筑内部的自然观,强调亲近自然,发挥自然因素的作用。理查德・罗杰斯说过:“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就如同乐器如何捕捉音乐一样,光需要可以使其展示的建筑。”通过引入自然光,不仅满足室内的照明,还可以创造空间氛围,这样既可以减少人工照明,又能够增强室内空间的自然感,加深人与自然的联系。

我们不仅要考虑材料自身的环保性,确保材料不存在危害自然环境的成分,还要考虑材料的再生性,减少超标建材,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减少光污染和声音污染等等这些都属于生态设计的范畴。

四、结语

社会发展到今天,经济和社会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也是如此,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室内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尽可能地节省自然资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引人室内设计,向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考点,开辟了一个新的创造领域。

自然环境现状范文2

关键词: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基本理论

1智慧生态城市的定义

智慧生态城市是在建设数字化、现代化的智慧城市的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两者作为一个同等重要、密不可分的整体协同推进,按照生态学原理,建设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为核心的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宜居城市。一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以过分强调规模和速度,以大量掠夺自然资源、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现在,随着自然资源的日渐减少、枯竭,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日趋加剧,各种垃圾等对人类生存空间的侵占,自然环境早已不堪重负,并开始出现各种负面影响,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借助智慧产业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为改变当前现状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推行智慧生态城市的建设规划,在推进城市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使人民生活和生产活动高效、便利的同时,将对自然环境、资源消耗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发掘生态建设和智慧建设的结合点,形成新的产业模式,继续推动自然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智慧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家都意识到建设智慧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2.1规划建设未融入“智慧生态”理念。过分追求城市化速度以及经济效益,把完成大量建筑和工业体系建设作为重点,甚至大力发展严重破坏环境、消耗大量资源的产业以拉动GDP,完全没有将智慧化、生态化理念融入到规划和建设中。2.2智慧和生态建设不均衡。在进行智慧生态城市建设时,虽然有这个理念,但是依然有失偏颇,通常以智慧化为建设重点,过多重视城市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等方面的建设,虽然能够对公共安全、环保、交通、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各种需求进行快速智能反应和管理,使人民的生活更加高效,但是在保证人民生活健康、减少资源消耗、减少环境破坏方面作为不大。2.3没有形成智慧生态建设产业。当前很多城市的智慧生态建设,大多是先进行智慧化建设,再牵强附会地引入一些生态建设,如先进的垃圾处理厂、绿化工程等,没有找到生态建设和智慧建设的结合点形成产业,没有对拉动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但是如果在建设和改造之初就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推动智慧生态建设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保证良好的建设效果,而且可以极大地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3推进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措施

3.1推进智慧生态城市建设基本理论发展。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作为一个较新的理论和概念,大多数人对其还比较陌生或不得要领。甚至有人认为推进生态建设会导致经济衰退而怀有抵制心理。所以推进智慧生态城市建设基本理论发展对建设智慧生态城市具有重大的指导和促进意义。智慧城市的建设在进行布局时必须充分考虑地理、人文、气候等因素,合理规划城市的规模和功能,结合智慧产业的促进作用,合理协调对自然生态的索取和补偿关系,充分发挥自然环境提供的优势,建立最适合的智慧生态产业,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共利益,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从法规、道德层面入手对人民的生活方式、经济行为进行引导、规范,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科学利用理念。努力提高自然环境质量,为人民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确保经济发展,实现城市和自然地和谐相处。3.2进行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建议。(1)城市发展应重视生态环保。城市建立的初衷是推动经济发展,并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引进先进科技和设施保证人民生活幸福的同时,城市不能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当前科技发展迅速,完全可以利用科技优势,加速城市经济转型,建立最适合当地自然特点,对自然环境消耗最小、破坏最小的产业。同时加速对自然环境的补偿和修复,如植树造林、土壤修复、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防沙治沙、退耕还草、湿地恢复、固体垃圾治理,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倡导和推行节约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甚至可以通过对自然的保护形成新的产业,拉动经济的发展。(2)科学的城市定位规划。在建设智慧生态城市的过程中,良好的顶层设计比其它建设都要重要。要结合当地特点进行全面的、有远见的城市定位,强调土地/资源的混合利用、综合开发,将工作、生活、消费、环保等活动场所有机结合,将智慧和生态结合,科学划分合理的功能区。因地制宜,顺势而为,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并通过协调发展各种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加强功能区之间的沟通,提高智慧化管理水平,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新型城市。(3)大力发展智慧生态产业。城市依托的传统工业体系对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消耗和破坏。而智慧生态城市为保证经济发展,需要建立适合城市自身的智慧生态产业、通过智慧信息流引领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积极创新,通过高新技术推进生产业,如保险、商务、科技等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优先发展通讯、新能源、集成电子、大数据、先进制造、新材料等未来优势产业。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的同时,通过先进技术带动生态建设,保护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创建宜居的生活环境。

4结束语

当前城市化高速发展已经逐渐超出了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长此以往,不论是对人类还是对自然环境都会造成极为严重的伤害。作为解决之道,建设智慧生态城市任重道远,目前理论和建设方式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按照科学的观念建设智慧生态城市与经济发展并不冲突,当形成智慧生态产业,其也会为经济提供强大的拉动力,使环境更宜居,使城市更智慧、经济更发达,也使人民生活更美好。

作者:窦宝仓 郭雯 单位: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沈清基,安超,刘昌寿.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特征及规划建设的基本原理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0,(5):48-57.

[2]毕凌岚.生态城市物质空间系统结构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4.

自然环境现状范文3

关键词: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关键技术

一、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环境的现状

复垦区域环境的现状调查包含社会环境调查和自然环境调查。社会环境包含社会经济、人口、交通状况、土地利用等主要的内容,自然环境包含水文、气候、生物、土壤、地质等。调查的其中一个目的是要明确区域自然环境要素变化的规律以及分布特征、土地利用状况、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基础设施状况。其重点是明确重点保护对象以及当地主体环境问题,并分析环境中的敏感因素,例如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湿地保护区域以及珍稀物种的迁徙路线和栖息地等。调查的第二个目的是为分析制约土地利用的因素以及生态重建与土地复垦的适应性以及潜力提供现实依据。

二、生态重建与土地复垦的产生条件

生态重建与土地复垦有三个产生条件:1.土地及生态问题的危害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足够引起人们的关注。2.公众具备关注环境质量问题方面的意识。3.社会经济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发展水平。

三、对生态重建与土地复垦的预测影响着环境

通过调查分析复垦区域的环境现状,明确了制约土地利用的因素,并分析研究了生态重建以及土地复垦的潜力,明确了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同时明确复垦的建设内容,为预测生态重建和土地复垦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范围极其影响的程度的进一步工作提供基本的资料。先依据国内外类似案例的情况,来分析拟定复垦区域内的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并分别在实施复垦的过程中及完成后,对土壤、气渣、水、社会以及生态等要素的影响程度以及因素进行预测,并分别依次列出土地复垦的影响利弊,找出有害的主要因素以及影响的程度。并在这个基础上,来预测危害程度较为严重、影响范围较大的重点影响因素,并建立数学模型,并分析研究预测结果的合理性。在明确了环境中的主要问题之后,依据生态学的原理以及相关方法设计出对应的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并针对生态重建和土地复垦对环境的影响制定补救措施。明确主体的解决思路,并且在规划的设计中确定可行措施,尽力避免破坏环境的恶劣后果。

四、生态重建与土地复垦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

生态环境与土地复垦的环境影响,通常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分别是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经济。

4.1.自然环境

生态重建与土地复垦的项目若想达到预期效果,一定要借助系统的工程措施方能实现。此类工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影响自然环境:

4.1.1局部气候

通表过实施工程措施,地表的覆盖条件也会相应改变,这就会致使局部小气候出现变化。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风速、蒸发量以及风向。在评判局部小气候发生的变化时,需运用科学的判定方法,来确定起因是否为生态重建和土地复垦。

4.1.2 地形地貌

通过实施工程措施,对地形地貌同样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例如挖深垫浅、田块规整等,对地形产生的改变作用尤其突出。地形地貌产生变化的同时,其他环境因素也会发生改变,例如地形坡度发生变化,会改变地表的径流条件,同时也会改变其他的水文因素。

4.1.3 土壤土质

我国大面积土壤贫瘠的重要成因是水土流失。生态重建与土地复垦可以通过工程措施来抑制水土流失,通过改善耕作方式来改善土壤的结构,以提高土壤的肥力,进而提高耕地产量,从而促进农业进步发展。

4.1.4 水文

生态重建与土地复垦对水文的影响分为水质影响以及水文特性指标。实施生态重建与土地复垦可以使土壤土质、地表覆盖以及局部地形地貌发生改变。这 些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地表径流水质、地表径流量、灌溉排水系统以及降雨利用率的改变,也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地下水位的变化。与此同时,灌溉条件发生变化对很大程度的改变农田盐类和水分的运移以及分布,进而改变地下水的水质。

4.2 生态环境

实施生态重建与土地复垦对主要影响生态环境中的能量结构指标、生态功能指标、形态结构指标以及物质结构指标。

4.3 人文经济

实施生态重建与土地复垦,主要影响人文经济中的地区经济以及自然景观。

4.3.1 地区经济

通过改变耕地面积、耕地生产力,道路、渠系、林带的规整,是土地的利用更加趋于合理化,交通状况和农业生产条件都会得到改善,对洪涝灾害的抵御能力增强,这往往就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主要的指标包括渠系配套率、交通通达度、排洪排涝的标准、经济受益程度、社会收益人群以及环境的因素作用于少数民族等方面。

4.3.2自然景观

指的是生态重建与土地复垦在作物长势、景观变化、作物长势以及水源保障方面的影响。主要的指标包括环境风险降低、绿色覆盖率、林网覆盖率以及美学层面的判断。

五、生态重建与土地复垦的重要作用

1.生态重建与土地复垦能够恢复土地资源,是有效缓解人地矛盾的有效途径。2.生态重建与土地复垦能够有效的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3.生态重建与土地复垦能够有效的缓解工农业之间的矛盾,解决就业问题,从而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4.生态重建与土地复垦能够有力保障矿业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多年来,我国的土地复垦已获得一定成效,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国土地复垦率相对较低,复垦中的科学问题凝练不够,复垦技术革新还不完善。我国矿产丰富、土地资源短缺、人多地少,这使得我国土地复垦以及生态重建拥有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所以应加大科学力度研究土地复垦以及生态重建,进而从技术层面确保国家的环境安全、土地安全、粮食安全以及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蔡海生.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要点和关键问题[J].中国水土保持,2015,1(04):15-16.

[2]潘贵红,张则景,李振华等.矿山土地复垦方案编写和评审问题探讨[J].南方国土资源,2012,2(06):20-25.

[3] 李宗发.编制矿山土地复垦方案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贵州地质,2010,1(03):30-31.

[4]满兴贤.细化落实条例规定 加快推进土地复垦――《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解读[J].南方国土资源,2013,4(01):40-41.

[5]付梅臣,曾晖,张宏杰等.资源枯竭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J].科技导报,2012,5(01):50-51.

[6]罗明,王军.公众全程参与 科技动态监测――澳大利亚土地复垦的经验与启示[J].资源导刊,2013,1(05):60-61.

[7]王珊珊.美国土地复垦制度及对中国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12,2(03):70-71.

[8]李丙法,刘洋.编制油田土地复垦方案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河南科技,2013,1(15)80-81.

自然环境现状范文4

关键词:水利设计;生态理念;应用

1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概述

1.1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基本定义

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基本定义主要是六个字:重视、要求、注意。重视是指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要在水利设计中重视起来;要求是指在进行水利工程时要在水利的设计中将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建设之间关系的科学性很好的体现出来,并且还要求他们之间的合理性也要体现出来;注意是指在水利设计过程中,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小。

1.2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重要作用

水利设计中生态理念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实现水利工程跟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存、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于水利设施与水利工程在发挥抗旱救灾、农业灌溉、航运发电等方面的作用时,是水利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重视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3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特点

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应用不是单一的应用,而是将自然性、经济性、社会性统一联合起来的综合性的生态系统,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自然性、可持续发展性、社会性、经济性。

1.3.1具有自然性

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基本特征就是自然性。因此,在水利设计时必须重视对自然的保护,保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使水利设计与自然和谐共存,能够有效统一的协调与发展。在另一方面要保证自然的再生能力,这是水利设计中生态理念的中心环节。只有将水利设计与自然有机结合起来,使他们能够协调发展,就能使水利工程顺利实施,自然环境也不会受到影响。

1.3.2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下,同时又不能损害下代人的资源需求,使经济水平快速发展。而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就在这方面发挥出了很好的作用,因为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就是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又要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真正做到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1.4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重要意义

1.4.1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生态理念运用到水利工程设计中,能够实现水利工程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和平共存,将水利工程变成“生态型”、“利民型”、“安全型”的水利工程,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4.2在减少自然灾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重要作用所体现的对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地表下沉等自然灾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水利设计中生态理念所面临的问题

2.1水利设计时所用到的与水文有关的文件不全面

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不是非常容易的,是要进过全面的调查、分析研究才能正式应用,所以想要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很好应用,就必须聘请专业人士对工程所在地以及工程周围的自然环境等方面要经过专业调查、分析,这样就能使水利设计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水利设计中生态理念应用所需要的水文资料在反应当地水文情况、自然环境方面并不能全面如实的反映出来,而且在水利工程对当地的自然影响、水资源损坏情况也不能全面的反映出来,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在水利设计中生态理念所需要的资料支撑力量,进而对水利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效果大大降低。

2.2水利设计的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合格

水利工程的服务好坏直接影响着国民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关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而一个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水利工程的设计发挥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方面的服务意识认识度不高,这就直接导致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应用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在水利工程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经常是忽略过去。另一方面,水利设计的专业人员的知识面比较狭窄,缺乏将自然环境与水利工程相结合发展的知识面,尤其是在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的恢复解决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作支撑,造成在水利工程中不能将水利设计的生态理念很好的运用到实际中去。

3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应用

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在实际工作的中的应用有很多方面,现阶段主要的应用表现在新建枢纽工程、河道改造和堤岸建设两个方面。

3.1水利设计中新建枢纽工程生态理念应用

在水利工程的新建枢纽工程时,要新建水库大坝进行蓄水,坝址处工程施工要破坏现状生态环境,水库建成后蓄水对水库上游蓄水位下造成淹没,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库区小环境因植被环境变化发生变化、水中生物生存环境改变、人和文物的搬迁、甚至是地震等等自然影响,这些管理起来非常困难,这些现象都对人们的心里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心里伤害。因此,在水利工程中新建枢纽时一定要将水利工程造成的各种影响综合考虑,制订出有效、合理的方案,按照国家生态发展的要求严格控制,使水库能够长久的安全运行。

3.2水利设计中河道改造工程生态理念应用

河道改造主要是对现状河道进行疏挖衬砌,疏挖造成现状植被被破坏,所以在进行河道改造时一定要按照生态平衡理念有计划的进行改造,主要是针对岸边的保护、水量的疏浚、周围的绿化等方面进行改造,力争做到,在河道改造后不仅能够安全运行,还要能够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甚至能够吸引游人前来参观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样的水利工程才是利国利民的好工程。

3.3水利设计中的堤岸建设的生态理念应用

在堤岸建设时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知识针对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建立一个健全的生态环境全面保护的评价指标,这就要求在堤岸建设时要将工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进行分析、评估。不能还是传统的那样知识针对工程所带来多少经济效益,而对工程所带来的环境破坏方面不加考虑,造成的环境污染,环境自净能力不足,水资源破坏等等方面的不利影响也要加入对工程的最终评估标准里面,这是因为现在生态环境所要求的,要将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获取所谓的经济的增长。所以在以后进行堤岸建设时必须全面的调查过程周围的自然环境,将自然环境这一因素考虑进去,真正做到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4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水利设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水利工程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又提高农业抗拒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但是,因为以往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环保意识薄弱,缺乏生态理念,长期下来,我国的环境问题以及水资源污染问题特别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将生态理念充分应用到水利设计中,既保证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又可以实现水利工程的生态功能,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简要分析了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自然环境现状范文5

关键词:林业;保护;策略

1引言

为林业生态资源环境可以有效的发展,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使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发挥作用。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人员应顺应时代不断地自主去理解和学习环保、低碳、生态平衡等保护环境的相关理念知识,以推动我国林业生态资源的和谐发展[1]。

2林业生态自然环境发展现状

树木成长受温度、风力、阳光以及降水等自然因素影响。树木的成长因素也受人为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随之增加了对林产品的需求,导致加工材料与林木原料的价格大幅度提升。林业生态资源虽然属于可再生资源,然而林木在生长的过程当中会受到如空间、时间、降水、土地以及阳光等多方面因素都影响着林木的生长。这些因素使林木生态资源的生长数量相对固定,林木生态资源的使用数量应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为了更好利用我国林业生态资源,应该进行科学合理控制,我国林业生态资源相关管理部门为了更好地把控我国林木生态资源,颁布了一些控制林木生态资源的相关政策,在控制林木生态资源数量方面初步建立了规模化以及集体化的林业生态自然环境管理方式。但对于我国林业生态资源的数量以及质量上的发展并没有得到预期效果[2]。

3林业生态自然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3.1林业生态资源经济效益存在着局限性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林业生态自然环境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在发展我国林业生态发展速度上比其他国家相对缓慢,我国的林木生态资源的发展状况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林业资源的整体实施计划是并不明确,林业生态资源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由于林业生态资源管理部门为了追求经济的发展,将经济效益作为林木生态资源管理部门的最重要部分,林业生态资源管理部门没有意识到发展林业生态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最终导致林业生态资源在整体上出现失衡状态。另外林业生态资源管理部门常常忽视对林木资源进行有效评估和对林木生态资源的评估数据进行归纳整理。我国很多林业生态区域实际的林木生长情况不能及时地得到反映,导致林业生态资源管理部门在进行核查土地资源浪费、土地资源违规占地等会遇到很大的阻碍,这种现象不利于推动我国的林业生态资源的健康发展,阻碍了我国林业生态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状态[3]。

3.2种植育苗技术落后

由于在种植林木时应该考虑到降水、温度、气候等多方面因素,在种植林木时还应该考虑到不同区域由于气候、土地等原因种植不同的林木品种。由于地域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应该选择与当地土地资源情况更为适宜的林种进行种植。林木种植时,采用的模式较为单一,并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每个区域都采用了统一的林木树苗进行种植。采用这种单一的树苗种植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林业育苗种植技术的发展需求,如果一直采用传统的单一林业育苗种植技术,则会严重地影响到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平衡发展,长时间林业生态资源失衡会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会阻碍我国林业整体的发展。

3.3林业生态资源队伍单一

由于我国在造林栽培起步晚于发达国家,在林业生态资源方面发展相对缓慢,虽然林业生态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造林栽培的重要性,但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团队与需要发展的林业生态资源的实际环境之间存在着不对称,林业生态资源队伍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在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团队当中,存在着部分造林栽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不够,对造林栽培方面缺乏成熟的专业知识。部分区域在种植林木育苗时,会临时地雇佣一些造林栽培人员,这些临时的造林栽培人员在树苗栽培方面缺乏栽培实践经验,同时也缺少专业的树木栽培知识。这对创新发展林业生态资源环境,以及培养新技术保护林业生态资源环境产生了很大的阻碍。由于当前林业的栽培技术,在实际的栽培过程当中仍然沿用着以往的林业栽培方式,严重地影响着林木实际产量[4]。

4林业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策略

4.1对林业生态资源采取科学的保护策略

林业生态资源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管理当中,应该坚持以保护林业生态资源环境为主要原则,进行可持续的生态资源保护,对生态资源环境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有效开采,逐渐实现林业生态资源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平衡。林业生态资源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当地区域特征,以及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林业资源保护政策,建立一个专门对林业生态资源进行保护的管理部门。林业管理人员在工作当中应该对林业生态资源保护进行大力宣传,并积极引导人们提高保护林业生态资源环境意识,并不断提高保护林业资源的后续相关工作。在管理工作当中,工作人员应该采用灵活的方式去逐渐提升林木产量,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林业生态资源,保证了林业的生产平衡,针对林业种植栽培应该采用科学的方式,在栽培林木育苗时应该做好本区域的封林保护相关工作。在进行种植育苗时还应该考虑到当地的沙漠、盐碱地等情况,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养林、护林工作[5]。

4.2采用多样化的育林技术进行保护

为了促进我国林业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不断创新种植栽培技术。在种植林木时应根据当地土地资源环境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育苗,从而提高林木质量。技术人员在进行栽培时,应该对不同种类的树苗进行深入研究,以培养出更为优质的林木,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栽培,以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在采用多样化育林技术的同时,还应该逐渐提高整体林业生态资源队伍,逐渐提升团队的专业素养,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养,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林业生态资源管理人员还应该提高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综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逐渐提升团队整体的专业素质[6]。

自然环境现状范文6

关键词:新农村;景观文化;营造方法;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得到快速的发展。新农村在发展的同时却受到城市化的冲击,使得新农村的景观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才能在新农村的建设下营造良好的景观文化,把原有的文化传承下来,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新农村建设追上了城市化的脚步,却在追逐中渐渐丢失了原有的文化特色,这样的现状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就以“美丽南方”为例,共同探讨南方景观设计的方法,维护新农村景观文化的特色,使得新农村更具有文化韵味。

1.“美丽南方”景观设计的简述

“美丽南方”位于广西南宁西部地区,当地的自然田园风光十分的美丽,农业景观独具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美丽南方”是近几年新建起来的,经过大力投资建设,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体育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它里面有农家乐、农具展区,让你体验农家人纯朴的生活。[2]百香果园、西红柿种植基地、草莓种植基地等建设,让你品尝到各种果蔬的香甜。多功能球馆、五人足球场等体育设施,让你在休闲中体会运动的乐趣。更有独具历史文化特色的“双忠庙”,让你感受浓厚的文化气息。“美丽南方”的景观文化设计非常的具有当地的特色文化。

2.新农村景观文化的特点

2.1新农村景观文化具有地域性

新农村景观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质,因为每个地方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及民族特色,所以新农村景观文化的营造必须从本土的文化出发,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使景观文化建设更具本土特色。由于地方不同,自然环境及地质地貌也有所不同,所以景观文化的设计就会形成一定的地域差别。比如“美丽南方”的景观就是依据当地的自然田园风光、文化古迹及农业特色进行设计的,使得新农村的景观文化充满浓郁的农村文化气息。

2.2新农村景观文化的传承性。

新农村景观文化的建设必须具有一定的传承性。新农村景观文化是依据当地的传统文化及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景观文化设计的时候,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及自然环境的结合。[3]在“美丽南方”景观设计中,依据当地的自然风光及纯朴民风,建设了农家乐、历史留痕展区、南方历史古建筑保护区、百果园区及百合花基地等景观,让观光者领略田园风光,品味果蔬香甜,体验农家乐趣。

2.3新农村景观文化要以人为本

景观的建设主要是为群众服务,所以在新农村景观文化的设计上必须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人们对景观文化的需求,使景观文化的设计要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一切景观的设置都是为了服务大众。“美丽南方”景观设计在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基础上,提出“人.自然.村落”的空间对话设计理念,凸显当地的农家乐休闲娱乐产业,让“美丽南方”充满恬静悠然的生活气息和清雅安逸的生活情趣,使人们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

2.4新农村景观文化的多样化

新农村景观文化由于地域及文化不同,景观文化就出现了多样化的情况。各个地方的新农村文化在形式、内容、功能及形态上都存在多样化,各有各的特色。例如西南的吊脚楼,北京的四合院,还有高原的蒙古包。这些景观都非常具有特色。而“美丽南方”的景观文化

主要是南方特有的前堂后院“香火房”古建筑保护和利用与是田园风光及南亚热带农业特色等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3.“美丽南方”景观文化的营造方法

3.1充分利用当地的丰富资源

新农村景观文化要从当地的各色文化出发,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使其更具有本土特色。由于地域不同,可使用的资源也不同,不同的资源营造出来的景观文化自然也各具特色。“美丽南方”位于广西首府绿城南宁的西部,当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着广阔的农田,密集的原生态橄榄树,还有让人称奇的黄氏榕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地是著名作家陆地《美丽南方》作品的诞生地,这里有爱国名将梁云升的“双忠庙”。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让新农村景观凸显地方特色。

3.2重视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新农村景观文化的设计一定要重视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体现的是一种绿化生态理念。一些新农村建设使得其自然景观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住宅新楼代替了原本淳朴的农舍,本土特有的自然风景正在不断丢失。[5]在营造景观文化的时,我们要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注重于自然环境的结合,这表现的是对绿色文化的维护,体现的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美丽南方”景观在设计上重视与自然的结合,在原有的自然景观下进行景观文化设计,体现了当地的自然景观特色,又不会破坏原有的自然景观。怀旧浪漫纯朴的农家景观,让人置身于田园里,享受农家人的那份纯朴的心情。

3.3传承本土传统的文化特色

3.3.1对原有文化的升华

新农村景观文化设计要对其原有的文化进行提炼及升华。由于各地的文化不同,所以各地的标志性建筑、农村的形式等都不同。我们为了凸显各地的文化特色,选用当地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在原有的文化上进行创作,创造出新的文化景观。“美丽南方”的整个景观文化建设中具有浓郁的文化韵味,其主要的标志性的文化就是“双忠庙”。“双忠庙”是人们为了纪念明末清初的名将名臣杨禹甸和梁云升而建立的。双忠庙本来有三进两厢,很多的名人手迹碑石,这些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

3.3.2对原有文化的延伸

我们可以对原有的文化进行延伸,延续其中的文化韵味,使得景观文化更加的丰富。“美丽南方”的景观文化设计中,据了解石埠美丽南方是著名作家陆地《美丽的南方》作品的诞生地。依据作品《美丽的南方》进行原有文化的延伸,简述《美丽的南方》的主要内容,从而达到文化的延续。

4.结语

新农村景观是自然环境及人类共同描绘的一件艺术品,不仅体现了人们的智慧,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更突出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新农村景观文化以历史文化作为背景,以自然环境作为辅助条件,进行景观文化的营造。[6]景观文化的营造要满足人们的需求,要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要充分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美丽南方”景观文化的设计依据了但当地的文化特色,结合了当地的自然景观,建设了一个休闲、娱乐、体育为一体的文化景观。由于这样一个具有农家特色,有具运动快乐的景观建设,使得“美丽南方”的旅游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而也促进了新农村的发展。新农村景观文化的建设非常的重要,它体现着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宏.我国新农村环境景观规划理论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08):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