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德育的内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德育的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德育的内涵

简述德育的内涵范文1

“世界最美的书”究竟美在哪里?

饱含温情的图书订单

在书店橱窗里,一本采用传统线装、用“编织袋儿”作为封面的书,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近日获得了“世界最美的书”金奖的图书――《订单――方圆故事》。

《订单――方圆故事》以一家书店的订单为主线,由吕重华写作、西安设计师李瑾设计、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讲述陕西西安一家有着33年历史的民营书店――方圆工艺美术社的发展故事。

抚摸封面,编织袋材质的书籍专用防潮包装纸,具有独特的质感;翻拨内页,柔软泛黄的“速写纸”增添了历史的韵味。书的左侧被“裁切”了三刀,形成四个可以翻动的小册子,每一页都是神态各异的漫画肖像。书中大量折页也“暗藏玄机”,有的裁开,还能看到隐藏在里面的老照片。这本书历经20多道人工匠心的装订与制作。

无处不有的东方韵味

此次获得“世界最美的书”铜奖的《学而不厌》,同样让人眼前一亮:浓郁的传统气息扑面而来,严谨、内敛的东方韵味展露无遗。

毛毡护封包裹着封面,毡子下方印着刻成小章的书名。解开护封,绘画装裱的封面上,水墨随着纸质的纹路自然晕开,书名的字体清新淡雅。翻阅内页,传统的宣纸印刷着中国画与书法,既柔软又富有质感。

全书书页由左向右翻阅,文字采用竖排版,高低不规则。书籍从白页开始,用黑白书法进行书写,最后又以白页结束,表达出作者周学想要传递的学习态度:学习是一种反复的坚持过程,没有终点。

《学而不厌》是一本随笔集,讲述作者对于艺术学习的思考。该书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南京电视台主持人周学,设计师为曲闵民、蒋茜,书名是由著名作家莫言题写的。该书自起心、动手,再到设计、印刷,花费近两年时间。

再次回归的最高荣誉

“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历史悠久,代表当今世界图书装帧设计界的最高荣誉,反映世界书籍艺术的最高水平。据了解,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每年组织评选出“中国最美的书”,然后择优送选参加“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

早在1950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苏加诺画册》就曾在莱比锡获得图书设计金奖。自2003年以来,先后有13批,共271种“中国最美的书”亮相莱比锡,其中15种图书荣获了“世界最美的书”的奖项。但金奖仅有第一批中的《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获得过,《订单――方圆故事》是中国出版界在莱比锡第二次得到这份荣誉。

简述德育的内涵范文2

作为未来社会文化艺术事业的栋梁,艺术院校的学生如果缺乏人文知识的底蕴,不了解人类的发展文明、社会发展规律,将不会有艺术创作的创新。因此,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人文内涵建设,记者采访了艺术院校相关专家,探讨艺术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教育改革背景下艺术院校文化课程的建设等问题,以期能够窥探到当前艺术院校人文内涵建设努力的方向与成果。

审视二分模式 促进教学改革

大学的功能无论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还是社会服务,文化建设都应渗透其中、贯彻始终。然而,艺术院校的专业课与文化课二分分化的历史由来已久,重“专业(技巧)”轻“文化”的现象在各个艺术院校都明显存在。每当谈及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养时,很容易将问题转向对文化课教学的追问与反思。当其他高校在试图强化学生人文内涵的积极行动中纷纷向艺术世界求源头活水时,艺术院校更应当超越长期沿用的二分模式所形成的思维格局,在反思文化课教学的同时,积极彰显艺术专业自身的人文内涵与魅力,梳理与建构注重人文底蕴的支撑与活化的专业能力培养模式。

在中国美术学院社科部副主任葛加峰看来,当下艺术院校具体的文化课教学现状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面临着一些困境,其中,最突出的是专业与文化二分模式中发展的不平衡。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艺术院校专业学科建设深化与拓展力度很大,特别是艺术学升格为门类,更是推动着新一轮的艺术学科建构。而文化课程教学基本沿用半个多世纪以来惯有的课程拼盘模式,课程设置和建设的结构性创新显得不足。第二,由于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时代的新要求、新课程的不断增加,以及专业建设创新所形成的新的教学机制,使文化课的教学课时数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特别是一些人文核心课程课时与上世纪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压缩。第三,相比于专业教学积极回应时代需求,不断拓展与创新,由文化课程设置而形成的文化课教师队伍,对艺术和艺术教育发展的敏感性略显不足,加之一些自我设定或外在设定的局限,在探索艺术院校文化课教学形式与内容上的革新难度不小、力度有限。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助理吴杨波,站在艺术与文化的关系上对此进行了解读。在他看来,艺术院校的文化课教学确实是一个令人备感艰难的课题。自西方文艺复兴,艺术有了“学院(academy)”这样的教学研究机构之后,艺术院校就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力量:大多数人被艺术本身的内在实践性和自由度所吸引,专注于艺术自身的形式语言逻辑;另一些少数派则忧心忡忡,他们深知艺术若不与其他人文学科相联系,不能用其他学科听得懂的文字语言表述自身,艺术家就会有沦为工匠和杂耍艺人的危险。艺术学院的建立,恰恰是后者推动的结果。在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等人正是后者的代表。在早期的艺术学院内,广泛邀请人文主义学者和艺术家做讲座、讨论人文课题,是艺术学院保持活力和持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在当代,中国的艺术院校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诸如“科研”“学士学位授予”等人文学科通行的方式构成艺术院校日常运行的一部分,这无疑是积极的、有意义的。但是,艺术语言的特殊性在于其不能被文字语言所直接描述和理解,两者的转译至今仍然是重要的和悬而未决的美学和哲学命题。从艺术院校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既然文字语言和线性思维不能帮助解决艺术内部的实践问题,那么以文字语言为基础平台的文化课教学被冷落和被边缘化也是顺理成章的了。尤其在信息时代,人文学科知识和认知体系的更新日渐加快,日益固化僵化的文化课教学自身存在着不变革就走不下去的窘境,更何况要让那些本来就对用文化课来滋养艺术专业实践不抱希望的学生强打精神坐在课堂里,用类似记考勤和修学分等规训手段强制学生就范,这为难了学生,也为难了那些教文化课的教师。

针对艺术院校中专业课与文化课的二分化模式,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李树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艺术院校的“文化课教学”在各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安排中,从“计划”制定者方面看有五点需要关注的问题:第一,在“艺术学”升级为门类后,在“文化”水平提升方面,至少与“文学”门类的“标高”比较,还缺乏主动、积极的“集体意识”;第二,在以往特别是当代全球文化交流频率加快、形式现代化(如互联网)、波及范围日益扩大等的形势下,我国“艺术人”对文化的民族性、艺术人的文化性缺乏认识、行动上的自觉、自立、自强;第三,“艺术人”对自身“文化”基础/高度(水平)的自省意识不够,“惯性现象”是40岁前把精力都用在专业技巧的反复加强、提高上,轻专业理论,遑论专业外的“文化课”;第四,随着专业负责人的老、新接力,根深蒂固的“专业思想”周而复始轮回、难以自我革新和升华,常想的是“‘专业课’应提前安排,第一学期就得安排专业课,不然‘专业课上得太晚,学生在四年里学的东西也不够’”,安排“文化课”的理念不明晰;第五,“文化课教学”的教师对各专业的了解不同、不够,使得教学活动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联系与互动状况参差不齐、难尽“艺意”,更导致艺术专业师生长期对此不重视。

导致这些现象的成因则要从更深层次来探究。在过去和当下,我国高考文、理分科,艺术考生对“大理”是彻底抛开,对“大文”则是低于文科考生的要求去学习;在学生阶段和青年时期都是“重艺轻文、轻理论重创作”;往往是在专业上有所成就,或成为艺术家后才去加强自身“人文”的东西。此外,一些艺术院校在长期的办学中形成了重专业、比技巧的风气;艺术类专业的师生对现状习以为常,且在“读书”上有欠缺,受专业宽度的自我局限。因此,在这种氛围下,艺术院校积极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技巧难免忽略人文内涵建设。

二分模式融合 彰显人文魅力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仅仅依靠每周一两节文化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明显是不够的,通过专业课程输出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借此作为一种提升学生文化内涵的教育方式,在记者的采访中得到很多肯定的回答。

在教学中,李树君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没有文化,哪有创意”“艺术设计人一定是合格的文化人”“中国艺术设计人首先要懂得祖国才能在世界‘设计与文化’中找到‘自我’”“中国当代艺术设计人应该为百年后的子孙们留下既具有时代意义又有中华民族自己特征的设计文化符号”“艺术设计人才的文化修养要从青年时做起”等理念;同时,在教学内容上把文化、民族文化、文化的知识点与设计现象、作品结合起来,如解析作品的不同维度、把我国古代诗文的语言表达引入、要求学生研究设计现象和作品时加入文化思考。

在“田野考察”教学中,李树君把对中国艺术设计文化的考察分成了站在东北向南望的“黄、绿、蓝三条线”进行了教学探索实践,北线“黄河设计文化”以“丝绸之路”“黄河文明”“黄土地”为主的线面展开,中线“长江设计文化”从长江下游上溯至川滇黔,以徽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等为主的线面展开,东南线“海洋设计文化”是对沿我国东部海岸线,从辽东、胶东、东海到南海的各省区代表性的城市和乡村的系统观照。对这“三条线”的教学考察活动,北线做得比较多,中和东南线主要集中在代表性的地方。这种“田野考察”的教学方式,无论是专业教学还是人文素质的提升,师生的收获是比较多的。

吴杨波所在的广州美术学院,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成绩逐年上升,现在基本上达到普通二本高校的水平,除了艺术实践外,学生对人文学科的求知欲旺盛。如果遇到在文化课教学中有锐意革新的教师,这一代学子还是很愿意从文化素养上提升自己的。广州美术学院的文化课设置属于主流,但会给教师教学改革和提升以很大的自由度。文化课教师研究心态明显,积极性较高。吴杨波在油画系常年开设一门课外读书课程,每个月精读讨论一本西方现当代人文经典,并结合艺术专业学生的创作,让学生进行主题讲演。吴杨波坚信,这些人文素养的培养也许不能直接在作品中体现出来,但必定会在一个长时段中赋予青年艺术家更为开阔的思路和更为缜密的思维方法。

中国美术学院文学课程教学从建院始开设,虽几经变化,但其致力于艺术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之目的一直不变。葛加峰认识到,诸如学生的人文内涵等问题,只要提及,就常常隐含着一种焦虑,并以一种怀疑性,甚至以否定性思维加以审视。这种反应本身是一种现代性的反应,即在反观中,常常强化为当下的危机或衰落,同时美化了过去。换句话说,我们只有将今天的学生与过去的学生比较,看到差异,而不是比较优劣,才能有效地形成问题,并寻求当下的对策。当下艺术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在知识构成、感知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与过往有着深刻的差异,针对差异,寻找改革与创新是必然的选择。就现有课程格局来说,顺应变化的自适性调整张力明显不够。中国美术学院目前的文化课程设置情况与其他艺术院校可能大体一致,就课程性质来说,含必修与选修两部分,必修部分包括思政、文学、外语、体育、计算机、美术理论和中外美术史等,选修内容则相对多样,但教师队伍及学科、教学安排等原因,张力还是有限的。他在《文之悦:中国美术学院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步》一文深入探讨了艺术院校文学课程的改革目标、内容和关键问题,他指出,(艺术院校)目前主要存在着教学内容与课时不足的矛盾、内容的精英品格与学生当下感性接受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后者,已然成为当下文学教学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难题。借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的《文之悦》的书题,指其内涵已将学院营造“四通”成才之境、会通履远之格的要求融于其中,围绕“读”“写”“悟”“养”四字展开。

对此,葛加峰认为具体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回归语言本体。无论文学的形式如何多变,其本质仍然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立足之本,同时也塑造和规定了文学的特性。所以,文学课程需回到语言本身。2.重建阅读空间。文学离不开新鲜的感受、心灵的碰撞、灵魂的触动,但这一切需建立在对“文学”本身的阅读之上,包括对作品的阅读、对作家人生的阅读、对于所反映时代的阅读。3.内化写作自觉。语言的回归与文学的阅读同时表现为写作的能力,文字是思想、情感、逻辑的载体,通过文字的写作,融学识、情志、思辨于一体。因此,写作能力的提高不在于通过简单的训练来实现,而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写作关乎人的整体能力,通过教学不断内化写作的自觉。4.贯通文心艺理。创造是文学的特性,也是一切艺术的共同本质。对于美院学生,更应该发扬其艺术底蕴与创造特长,实现文学与美术的相互渗透。5.体悟生命律动。“文学即人学”,文学与人的外在感知和内在体悟息息相关。与文学的接近从“由此及彼”的体验交融开始,借助作品营造的种种情境、透过作家勾画的激越人生、亲历时代营造的波谲云诡,由外及内、由表及里。6.彰显人文魅力。文学是人文精神充分呈现的一种形式,涵盖情感与理思、智慧与决断、道德与欲望、世故与人情,其外延涉及人物、历史、哲学、政治,甚至物质文化与日常生活,因此,课程不囿于“文学”一隅,从而激发学生人文热情和潜移默化的人文养成。

各种调整均为适应大学发展的新规模与新要求。葛加峰认为,艺术院校专业与文化二分教学模式,很自然地将人文内涵的养育职能主要指派给了文化课教学,这种思维如果不改变,难有突破性的发展。这里需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一是人文本身的认识,即不是在纯粹的人文知识上的教育,而是一种与人相关、与物相关的人文情怀的形成与执守,专业教学无疑应该有这种人文的自觉,换句话说,艺术院校专业教师的学者化程度有待进一步强化。二是多学科对艺术学教学体系的内外支持功能与可能的探讨,艺术学体系既是稳定的,也是开放的,如何将人文核心内容由内而外整合,而不是简单的专业与文化二分逻辑,才能更加积极、有效地以人文激活专业教学。当然,具体的实践难度肯定不小,其中既有认识上的问题,也有机制上的问题。

加强德育建设 弘扬正能量

人文内涵建设的内涵还包括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给大学生德育带来巨大挑战,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形势更加严峻。新时期,艺术院校大学生德育建设工作面临新的问题。

“挑战”在历史上总是存在的,只是时代、内容的不同。艺术类大学生、人才之“德”的确立在历史的大时空里看,应该是弘扬“真、善、美”、为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输出“正能量”,那些彰显“假、恶、丑”“负能量”的行为、作品都是人类所不齿的,这个本质性的问题不能偏离。在新时期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德育工作中,李树君提出应注意以下六个问题:一是“艺术人”应该比一般“社会人”的品行更美好;二是“艺术人”的个性应该是优点的代名词而不是缺点的张扬;三是“艺术人”的“文化风骨”应该更好、更阳光;四是“艺术人”对社会道德建设的责任应该更多、更直接;五是“艺术人”的家国、民族情怀应该更正确、更健康;六是“艺术人”对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应该负有特殊的责任。解决了以上问题,就应该可以让社会对“艺术人”重新评价、更为尊重,“艺术人”的道德水平、个人魅力、社会价值就会大大提升。

德是艺之根,艺是德之华。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双重功能,既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中央戏剧学院思政部教师刘竞艳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建立思想政治课和人文教育素质教育有效结合的机制,对提高艺术院校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艺术院校学生人文知识的增加、人文思想的理解、人文方法的掌握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把两者在教育方向和内容上结合起来,特别是内容上,政治理论课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等多门学科,人文素养也涉及这些相关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涉及人文素养的诸多方面,而且涉及人文素质教育的精华和经典部分。此外,还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促进二者的结合。

简述德育的内涵范文3

[关键词]白术; 白术内酯; 薄层鉴别; 超高效液相色谱; 质量评价

[Abstract]This research is to establish TLC and UPLC methods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3 atractylenolides in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Silica gel GF254 plate was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of A. macrocephala, and UPLC-PDA gradient elution method was used to simultaneously determine atractylenolide Ⅰ, Ⅱ and Ⅲ. The Waters BEH C18 column(2.1 mm×100 mm,1.7 μm)with acetonitrile-water as mobile phase and the wavelength of UV detector of 235 nm were performed. The quality control study show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for identification by TLC was distinct and highly specific. The method of content determination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ulations.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atractylenolide Ⅰ,Ⅱ and Ⅲ was in good linear range(r>0.999 9), and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3.48%(RSD 1.4%),94.97%(RSD 1.6%),92.71%(RSD 1.2%),respectively. TLC identification was in good specificity and repeatability, and the UPLC-PDA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3 atractylenolides was simple and reliable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A.macrocephala.

[Key words]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atractylenolide; TLC; UPLC; quality control

白g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根茎,具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1]。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如

苍术酮、苍术醇等;内酯类成分,如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双白术内酯等[2-4]。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白术的质量标准[5]中,TLC鉴别仅以苍术酮为指标成分,尚无含量测定项。而苍术酮是我国传统中药白术及苍术(Rhizoma Atractylodis)等苍术属药用植物挥发油的主要活性成分[6],仅用苍术酮作为白术的鉴别指标不具有专属性。此外,白术中白术内酯Ⅰ,Ⅱ,Ⅲ也为白术的主要活性成分[7],但相对苍术酮来说含量较低,药典中只用含量较高的苍术酮作为质量控制指标,不能全面反映白术的质量,因此增加除苍术酮以外的白术内酯类成分的TLC鉴别及建立相应的含量测定方法,对于提升白术及含白术的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关于白术的薄层鉴别,除苍术酮之外未见有其他成分的研究,本实验参考其他有关内酯类成分的鉴别研究[8-9],根据该类成分的理化性质,增加了以白术内酯Ⅰ,Ⅱ,Ⅲ为指标成分并结合苍术酮的薄层鉴别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效果较好。关于白术的含量测定方面,以白术内酯Ⅰ,Ⅱ,Ⅲ以及苍术酮多见,研究多采用GC测定苍术酮、苍术醇等挥发性成分的含量[10-11],以HPLC测定白术中内酯类成分[12],未见有用UPLC在同波长下同时测定白术中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Ⅲ含量的分析方法[13-14]。本文基于UPLC-PDA建立了同时测定白术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的分析方法,相对于HPLC具有检测灵敏度较好,分析周期短、进样量少和成本节约等特点,为建立全面可控的白术质量评价方法奠定基础。

1 材料

1.1 仪器

Waters Acquity 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配备Acquity UPLC QSM、Acquity UPLC Sample Manager FTN、Acquity UPLC PDA Detector以及Empower工作站);CPA 225D型1/10万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BSA 124S型1/1万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Milli-Q纯水机(Direct 8/16 系统,美国Millipore公司);KQ5200E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1.2 材料

白术内酯Ⅰ对照品(纯度98%,批号YJ-A3-1160519 ),白术内酯Ⅱ对照品(纯度98%,批号YJ-A3-1160519 ),白术内酯Ⅲ对照品(纯度98.5%,批号YJ-C1-WG1160520 ),苍术酮对照品(纯度99%,批号YJ-C1-WG1160520),均购自上海永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硅胶GF254薄层板购自青岛海洋化工厂。甲醇、磷酸、甲酸、环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均为分析纯,乙腈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

白术样本随机购自10家不同的药房,包括10批生白术和10批炒白术(样本来源见表1),经山西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秦雪梅教授鉴定为正品,留样于本中心。

2 方法与结果

2.1 薄层鉴别实验方法与结果

2.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取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对照品约10 mg,精密称定,加甲醇溶解,制成质量浓度为1.186,1.270,1.161 g・L-1的对照品溶液,作为母液;分别精密吸取各母液0.5,0.5,1 mL各定容至10 mL,得59.3,63.5,116.1 mg・L-1的对照品溶液,备用。取苍术酮对照品约5 mg,精密称定,加甲醇溶解,配制成0.577 g・L-1的对照品溶液,备用。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过3号筛(80目)的白术粉末0.5 g,加甲醇定容至5 mL量瓶中,称重,超声提取50 min,冷却至室温,加甲醇补足失重,过滤,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1.3 薄层鉴别

照薄层色谱法(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502)试验,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苍术酮对照品溶液各1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4∶1∶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再喷以10%硫酸香草醛硫酸溶液,于100 ℃下加热至斑点清晰,在254 nm紫外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Ⅲ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荧光斑点,在与苍术酮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暗红色斑点。

按照以上鉴别方法,对10批生白术和10批炒白术样品进行了薄层鉴别试验,其结果见图1。

2.2 含量测定实验方法与结果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吸取2.1.1项下各对照品母液0.5,0.5,1 mL定容至10 mL,得59.3,63.5,116.1 mg・L-1的混合储备液,备用。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过3号筛(80目)的白术(BZ6)粉末约0.5 g,置10 mL量瓶中,精密称定,加入甲醇定容,称重,超声50 min,冷却至室温,加甲醇补足失重,过0.22 μm微孔滤膜,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2.3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应性试验

色谱柱:Waters BEH C18柱(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3 min,10%~20% A,3~7 min,20%~45% A,7~10 min,45%~46% A,10~14 min,46%~48% A,14~17 min,48%~48% A,17~18 min,48%~50% A,18~20 min,50%~53% A,20~22 min,53%~53% A,22~27 min,53%~80%A,27~30 min,80%~88% A,30~33 min,88%~10% A;检测波长:235 nm;进样量:2 μL;流速:0.2 mL・min-1;柱温:30 ℃。对照品及样品色谱图,见图2,各成分均达到基线分析,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Ⅲ的理论塔板数均大于1万,分离度均大于1.5。

2.2.4 方法学考察

2.2.4.1 线性关系 将2.2.1项下混合储备液逐级稀释成系列浓度 (分别为原浓度的1,1/2,1/4,1/6,1/8),分别进样。以峰面积为纵坐标(Y),浓度为横坐标(X),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见表2。

2.2.4.2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2.2.2项下白术供试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计算得白术内酯Ⅰ,Ⅱ,Ⅲ 峰面积的 RSD 分别为 0.60%, 0.40%, 1.4%,表明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2.2.4.3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2.2.2项下白术供试品溶液,在 0~24 h内,分别在0, 2, 4, 6, 8, 10, 12, 24 h进样1次,计算得白术内酯Ⅰ, Ⅱ, Ⅲ 峰面积的RSD分别为 1.6%, 1.8%, 1.6%,表明供试品溶液中3种成分在24 h内稳定。

2.2.4.4 重复性试验 取同批白术,按2.2.2项下方法制涔┦云啡芤海平行6份,进样测定。计算得白术内酯Ⅰ,Ⅱ,Ⅲ 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90%, 1.2%, 1.3%,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2.4.5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含量的同批白术样品0.5 g,平行9份,各置10 mL量瓶中,平均分为3组,每组分别按白术中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含量的50%, 100%, 150% 精密加入质量浓度为1.186, 1.270, 1.161 g・L-1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的母液,按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计算得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的加样回收率分别在90.48%~94.88%, 93.18%~96.79%, 90.96%~95.3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3.48%, 94.97%, 92.71%,RSD 分别为 1.4%, 1.6%, 1.2%,表明该方法准确度良好。

2.2.4.6 含量测定 取购置的10批生白术和10批炒白术,按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进样测定,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样品提取方法考察

薄层鉴别实验中考察了不同提取溶剂,包括正己烷和甲醇,发现甲醇提取效果最佳。含量测定考察了甲醇、乙醇2种提取溶剂,结果发现甲醇提取3种白术内酯的含量最高,故选定甲醇为提取溶剂。同时考察了超声提取时间,最终确定提取方法为超声提取50 min效果较好。因此薄层鉴别实验和含量测定采用相同备样方法,即甲醇超声提取50 min。

3.2 薄层鉴别条件优化

本实验对比了石油醚(60~90 ℃)、环己烷、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等多种展开剂,分别考察了二相、三相和四相展开系统以及不同展开比例对白术中指标成分的分离效果,结果以环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4∶1∶1∶0.1)为展开剂进行薄层鉴别,各指标成分斑点清晰、分离效果最佳。分别考察了薄层板展开过程中温度和相对湿度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4,15,25,30 ℃时,各指标成分斑点的Rf在较小范围内波动,但对分离效果几无影响;相对湿度为32%,52%,75%,83%时,各指标成分斑点的Rf变化极小,不影响分离效果。

3.3 色谱条件优化

实验中尝试采用甲醇-水、乙腈-水、乙腈-甲酸-水、乙腈-磷酸-水等流动相系统,结果发现使用酸时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对照品均发生分解,而采用乙腈-水系统时无分解现象,且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的分离度及对称性均良好,保留时间适中。本实验中检测波长的选择是通过紫外200~400 nm 全扫描,在235 nm 处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Ⅲ 3种物质吸收较好,峰型适中,基线平稳,故确定检测波长为235 nm。

3.4 小结

文献报道白术挥发油中苍术酮不稳定,影响其不稳定的主要条件为光照和温度[15-16]。苍术酮在空气中会氧化产生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表白术内酯I 和双白术内酯等几种物质[17-18]。本实验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一现象,苍术酮对照品溶液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生分解,在薄层色谱图中可看到苍术酮对照品分解为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Ⅲ这2种物质见图1,而关于其转化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实验在国家药典的基础上增加了白术内酯Ⅰ,Ⅱ,Ⅲ的薄层鉴别方法,使鉴别内容更加全面也更有专属性;所建立的3种内酯类成分同时测定的UPLC-PDA 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和20批样品的测定,证明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更能客观、准确的反映白术的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进。但本文所用样本量相对较少,且所选2种不同炮制方法的白术不是同一批次,本实验只是说明了所建方法的可行性,如果要对比不同炮制品之间的质量差异,还应增加样本量并使用同批生白术样本,经过炮制后再比较。

[参考文献]

[1]李伟,文红梅,崔小兵,等.白术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7,38(10):1460.

[2]陈建明,陈彬,陈建真,等.不同产地白术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0,38(5):144.

[3]梁志远,冉晓燕,周进康.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化学研究进展[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9(9):29.

[4]池玉梅,李伟,文红梅,等.白术多糖的分离纯化和化学结构研究[J].中药材,2001,24(9):647.

[5]中国药典.一部[S].2015:103.

[6]韩邦兴,彭华胜,张玲.苍术属药用植物挥发油成分的组分分析[J].食品与机械,2015,31(4):5.

[7]何结炜,何明珍,胡子帆,等.白术区别苍术的特征性成分的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4):50.

[8]邵艳华,王建刚,赖小平,等.穿心莲二萜内酯类成分的高效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J].中药材,2014,37(2):219.

[9]徐韧柳.复方苦木消炎片薄层鉴别与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测定研究[J].中成药,2004,26(12):1003.

[10]李滢,陶海燕,杨秀伟.生白术和炒白术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药物分析,2013, 33(7):1210.

[11]邱琴,崔兆杰,刘廷礼,等.白术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研究[J].中草药,2002,33(11):980.

[12]段启,许冬谨,谢晨. HPLC法测定白术不同炮制品中白术内酯[J].中草药, 2008, 39(9):1343.

[13]王知青,尹华,王玲,等.白术的质量评价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4):823.

[14]张程荣,曹岗,丛晓东,等.白术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0):2328.

[15]郝延军,桑育黎,李宝林,等.苍术酮的常温稳定性研究中成药[J].中成药,2007,29(6):895.

[16]李玲辉,窦德强.白术挥发油中苍术酮的稳定性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6(1):193.

简述德育的内涵范文4

关键词:校园文化;小学品德;德育;探究

在传统教学中,学都是为了应试,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和家长大都重智轻德,使得当前很多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甚至一些高学历、高智商的人才,都利用自己的才智进行违法。可想而知,有了才智,不一定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古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们更应该注重学生们品德的培养。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品德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小学品德教学经验浅谈一下校园文化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渗透。

一、校园文化与品德教育的内涵

(一)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是学校打造的属于自己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文化。主要体现在学校教学以及校园活动各个方面以及相关的外延,主要包括:校园制度文化、校园历史文化、校园活动文化等等。这种文化多数是以看不见摸不着的形式存在,但是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确实看不见,且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大都是每个学校里教师和学生们所追求的一种价值,是精神层次和观念上的变化,也是近几年来,各大学校们不断追求和建设的。

(二)品德教育内涵

品德教育主要是学校开设的一门培养学生日常生活知识、政治知识、行为规范以及道德等方面的学科。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们的德育,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生的理性较差,各种意识想对比较模糊,自制力也较差。因此,品德教育主要是针对小学生进行开设,不断强化学生们的理性意识。

二、校园文化与品德教育的关系

校园文化和品德教育是紧密相连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有效的结合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因此,我们要把握好两者的关系,有效的促进两者的紧密结合,更好的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品德教育的发展。

(一)校园物质文化可以有效的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根据心理学家的介绍,我们可知,人们的心里变化是与周围环境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影响,周围的环境可以对人的行为举止、心理变化等都有很大的约束和导向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中,尤其是校@物质文化的建设,可以有效的表达学校自身的价值观念、审美方向、道德风尚,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师生。对教师们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热情有很重要的影响,同样对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干劲也有一定的影响。对学生们心理的成长、观念的变化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道德风尚提升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校园中设置宣传栏,简述一些有吸引力、有育人作用的故事和佳话,也可以悬挂一些优秀师生的真人真事,向师生们传递正能量。还有在走廊、草坪等地设置一些提示语,语言可以风趣幽默,但又可以给人深思的警示语。这些校园文化物质方面的建设,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但是对师生的影响却是无处不在的。

(二)校园精神文化可以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

精神文化的建设并不是像物质文化那样看得见、摸得着,而是一些无形,但又处处让人感受到存在的一种无形力量。这种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体现的是校园文化的精神面貌,也是学校独具特色的展现。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可以给人以鼓舞,具有团结、凝聚力量的作用,更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激起学生们学习的动力,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气。对学生们品德方面的建设是潜移默化却又无时无刻不存在。很多学校会以“自由、创新、和谐”为校风,以“乐学、博学”为教学理念,这些理念的设定,都在向我们展现学校独具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也在向我们展露出一种精神美。这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是看不见的,力量却是无穷的,是一个学校建设的核心,也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在。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会无时无刻不塑造着我们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首先要注重校园文化的环境建设

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心境,以及一个人的思考方式。因此,打造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品德教育主要注重校园环境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建设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们快乐愉悦的学习。优美的校园文化更有利于学生们学习压力的释放,也有利于学生们健康的成长,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心境以及品德教育的提升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注重学校一草一数的种植,也可以注重一些边角宣传栏、警示语的设立,提升校园文化绿化方面的同时,更好的促进学生品德素质的提升。

(二)注重思想文化建设以及校风的建设

校园文化的建设除了注重环境建设外,还要注重思想文化的建设。如果只是注重了环境建设,忽视了思想文化建设,也不会打造出好的校园文化。学校应该努力营造一种自由的学习氛围,浓厚的创新精神,充足发展个性的空间,更好的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良好的发展,让他们在良好的思想文化建设下,潜移默化的优秀成长。将德育教育有机地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更好的促进学生们思想品德的发展和体提升。

(三)注重学校社团文化的建设

学校加强社团文化建设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途径。学校要加强社团的管理,积极开展一些适合学生们成长和学习的活动,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开展的活动也要贴近学生和老师,加强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可以多方位、多层次的为学生们提供活动平台,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习,不断培养自己的品德,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校园社团文化的有效开展,可以很好的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以及品德的塑造,更好的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简述德育的内涵范文5

摘 要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在广大学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就是校园精神。简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与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 校园体育文化 内涵 作用 建设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深刻影响我国学校体育,使得校园广大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与需求产生巨大变化,对体育在校园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增强体质是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作为文化现象的体育,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在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在广大学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

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就是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是校园群体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心理特征、行为方式,校园体育文化是学生心理行为的复合显现。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文化形态,具有强烈的个性,它来源于社会文化,以社会文化为背景,滋生于社会而又不同于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文化,是一种趋前于传统文化的校园主导文化。

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学生意志的客观精神与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体现学生意志的客观精神。其主要内容是继承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用体育拼搏精神去刻苦追求科学的真知,从而达到“强筋骨、增意志,调感情”之目的。体育本身充满着理性的思考和哲学思维,从更大意义上来说,理性精神强调知识和科学本身的价值,人文精神强调的则是追求、运用知识的良知、责任感和价值观,体育的精神也同样体现出追求、良知、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二)学生价值的体现与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广大师生通过学校各层面的创造活动及创造成果表现出来的。体育文化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各种具体形式的自我创造,并从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取向。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有特定意义内涵指向的客观精神,总要通过某种载体表现出来,如从教育的目的来说,体现出体育文化在学校教育的深刻内涵。体育是德、智、体、美四育之一,这本来不是什么新观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早已认为:“体育、德育、智育互相联系,智力的健全依赖于身体的健全,因此,体育应先于智育。”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我们今天的教育方针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就是竞争与开拓精神,体育在这方面能起到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体育的教育内容极其厂泛,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全民族都起到教育和鼓舞作用。在社会体育中,也能培养人的坚持精神和集体主义等思想品质。所以,校园体育文化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

三、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媒体宣传力度

经常运用标语、图展、广播等媒体,进行体育文化的渗透,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使大家都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二)重视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途径,它既要完成体育锻炼的任务,又要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课外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锻炼意识和积极性有很好的作用。

(三)组织体育知识讲座

体育知识讲座是丰富学生体育知识的重要手段,可以请校内外体育专家、运动员配合体育教学任务进行讲座,介绍国内外体育赛事、体育形势、体育文化等,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

(四)组织观摩体育比赛

观摩比赛可分为录像、电视实况转播、现场观看等形式。组织学生观赏比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同时也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欣赏体育美的重要手段。

(五)组织体育知识竞赛

学校组织体育知识竞赛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可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体育知识,组织班级、年级甚至全校的体育知识竞赛活动,以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六)加强学校运动队建设

运动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体育传统学校的运动队是学校对外的一个窗口,同时对全校师生员工有很强的凝聚力,在建设学校体育文化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四、结论

简述德育的内涵范文6

[关键词]学校管理;学校现代化;学生发展

现代化学校建设应立足于学校的本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校园每天都是新的”是北京崇文小学迁入新址4年来建设现代化学校所追求的目标。

崇文小学创建于1960年,是北京市唯一的一所公立全日制寄宿制学校。自建校之日起,就招收出国人员的子女,以解除出国人员的后顾之忧,为我国的对外交流事业做出了贡献。

2003年9月1日,崇文小学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校址迁入新型的现代化社区——北京市崇文区花市枣苑,以其崭新的面貌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崇文小学面对新世纪教育发展和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的教育格言及“以情移情”的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现代化学校建设的新路。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学生就是我们教育者心中的太阳——“校园每天都是新的”:每天我们与孩子的生命一起律动;每天我们师生都在积淀着学校的文化;每天我们都在为生命奠基。

下面笔者从3个方面简述我们现代化学校建设的一些实践探索。

一、走内涵发展之路

2003年底,崇文小学搬迁到寸土寸金的明城墙脚下,社会各界对其寄予厚望。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清楚地意识到:现代化学校建设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

2003年9月,我接手崇文小学的工作时,我和学校的教师团队通过关于学校如何发展规划的研讨,实践着我们的教育理想,着力为人的发展服务,用对教育的热爱设计教育,用对教育的情感规划教育,用对教育的倾心创新教育。为此,我有3点思考:其一,必须在全寄宿制学校的发展中真正关注人的发展,这也是新课程关于人的发展的理念要求;其二,由于寄宿在校的孩子接触社会的时间少,因而要努力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其三,从6-12岁孩子成长的心理分析,孩子的成长需要亲情的抚慰,情商的培育会增进孩子的智力水平。

2003年的10月,我们提出了第一个教育口号,即我们的办学思想:“用爱、用情、用心走进孩子的生活。”在此引领下,一年级学生的家长走进了崇文小学,通过听课、参与学生的活动和参加新课程、新理念下的家教讲座,重新审视崇文小学,解读崇文小学的教育思想,通过反馈信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达成了家、校共同育人的共识。

2004年2月学校举行开学典礼时,我们把“用爱、用情、用心走进孩子的生活”的教育思想传达给学生,学生自主地将它改为“用爱、用情、用心走进学校生活”。这成为了我们培养社会人责任感的开始。3月6日,我们在全校家长会上第一次提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即:“以情移情”发展学生,以使每一个学生在崇文小学成为拥有自信、全面发展、潜能开发、不断发展的社会人。

教育中的“以情移情”要求教育者用情感走进社会生活,投入真情去感知生活、体验生活;面对少年儿童心理不成熟、行为不计后果、认知事物感性、情感脆弱等特点,必须按照科学的心理矫正方法,运用换位思考,转换角色定位,通过“移情”来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人的责任意识。

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对情感教育加以剖析,进而认识到:情感教育如同大树之根,根深才能叶茂;正如江河之源,源远方可流长。对于心灵,关爱是最佳的营养;对于生命,情感是心灵之魂。由此,全体教师明确了“以情移情”办学理念的核心所在——以“情”为中心磁场,让情感飞扬:用教师的情感影响学生的情感,让同伴之间的情感互动起来,让家长的情感融合进来,让学生“用爱、用情、用心面对学校生活,走向社会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基于此,我们在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提出并施行了“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的办学模式。所谓“封闭式管理”就是做到校园环境、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工作过程、人际配合等方面达到全员、全程、全时空、全方位、高质量、高效率、科学的全面质量管理。所谓“开放式办学”就是做到教学全程、工作全面、时空全方位对友好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开放,促进学校内部要素与社会外部要素的良性互动,走教育社会化之路。实践证明:“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这种模式能够聚集多种教育资源,形成优势,达成整体优化,从而保证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扩大办学的开放度和学校的知名度。2006年,崇文小学在京城教育调查组委会的百姓网络投票中被评选为“家长最放心校园安全小学”“北京市民满意度最高小学”“北京最佳育人环境小学”。

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给我们以启示:今天所做的一切要关注前人、当代人和未来人。因此,我们在新校舍建设的4年里一直秉承“建设节约型学校”的观念,用现念来设计学校,注重其育人功能。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前提。例如:学校在楼道建设中从选瓷砖入手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走访了著名的学校、医院等7个单位,同时也征求学生的建议,最后我们采用了价格低廉的瓷砖铺贴成楼道墙裙,每两平方米增加一块花砖以增加童趣,并把楼道的墙裙用做各班学生特长的展示墙。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节省了再建展示板的资金。

又如:我们关注学校寄宿学生的发展需要,在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中凸显学校“以情移情”的办学理念:学校门前的喷泉建设既美观又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水的循环使用;假山瀑布中小鸭戏水、鱼儿嬉戏、水车飞转,学生从中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和谐之美;把饮水房修建成集休息、饮水和洗手为一体的休息间,饮水和洗手水龙头安装的高度适合学生的身高,学校坚持每学期检查一次饮用水的质量,学生从这些细节之处可以获得自己处处受到尊重的体验。

在我们现代化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德育、生活、后勤管理等各项工作的细节之处。

三、践行全员育人

崇文小学注重环境育人和全员育人,在现代化学校建设过程中一直强调4个规划,即:校园建设规划、学科建设规划、师资建设规划、文化建设规划。其一,校园建设是现代化学校的物质建设,它是学校的基础建设。其二,学科建设是现代化学校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规定课程建设和地方、校本课程的研发。其三,师资建设是现代化学校建设也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这3个方面的建设都有不同的要求,但其中必须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四,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学校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一所学校的文化传统和底蕴,并彰显其办学优势和特色。这里,仅介绍崇文小学践行全员育人的一些做法:

(一)打造一支“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的师资队伍

学校广大教师以师德根本——教师的真爱促进学生成长:用教师爱的情怀涌动起学生爱的心胸,用教师的情感感召学生人性的热情和激情,用教师的真心投入呼唤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责任心,着力让学生用心做事,用心做人。我们强调教师尊重学生,用爱引领学生感受爱,学会付出爱,进行爱的传递;

我们强调教师打动学生,用情打动学生的内心,感召人的本性,用真情对待他人;

我们强调教师启迪学生,用心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感受教师以爱育爱的师德风范中学会以心交心的人际交往。

(二)开辟“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的师德建设途径

第一,用爱做教育。在师德教育中,我们把《爱的教育》一书发给每一个老师,着力引领全体教师学习师德教育楷模张思明“用爱做教育”的事迹。

第二,用情做教育。情感教育先于认知。就6-12岁的学生来说,情感的培养对其成长会产生终身支持作用,因而我们在师德建设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通过情商的培养来促进学生智商的发展。

第三,用心做教育。为了加强师德建设,在学校工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比如:“话崇文昨天、展崇文明日,我爱崇文”系列教育活动;“用行动书写奉献之歌”的教育活动;“爱的教育”系列活动;“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的系列教育活动。

一本好书会成就一个人的一生,多读好书会使人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为此,我们着力引领全体教师在读书中提升人文素养。自2003年9月至今,我们逐步推进和落实读书计划,推荐了《走进新课程》《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爱的教育》《赏识你的孩子》等系列书目,让教师学习感悟,互动交流,改变其心智模式。由此,每个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用情、用爱、用心做教育”的篇章。这种提升体现了“问题激励读书,读书改变能力”和学习型组织所带来的读书与思考的价值以及完善与超越自我的价值。

(三)加深伦理认知,着力培养充满感恩之情和责任感的社会人

第一,我们以传统教育的更新为突破口,以“五爱”教育为切入点,以少先队的组织建设为落脚点,开展了系列的“六个一”教育活动,以增强和提升学生爱的情感,使之具有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六个一”教育活动具体是:观看一部爱国主义的传统教育影片;走进一个革命纪念馆;品读一册爱国主义教育的书刊;学唱一首爱国主义教育的歌曲;背诵一首爱的童谣;参与一次爱的教育活动。

第二,我们以养成教育为主,根据各年级学生不同年龄等特点,分别从“忠、孝、礼、仪、诚、信、廉、耻”8个方面着力培养其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使之通过6年的学校生活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并为他们能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我们开设了“人文教育”的校本课程,注重整合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资源,开发建设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以使“以情移情”的道德教育变成未成年学生的伦理认知,让学生怀有一颗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对学校、对家庭的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