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频率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频率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引言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还能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
一、物理学科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旧的概念、规律、说法不断被淘汰,这也是物理语言发展的一个过程,随着物理学的发展,科学家们也在不断地创造着新的物理学语言,如“楞次定律”等。与此同时,物理语言不仅仅是对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描述和总结,也承载着物理学习的方法,如我们在研究一些物理问题时会使用微积分、概率论等数学语言,并将其变为自己的方法。初中生是第一次接触物理,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物理语言,更是物理语言中所承载的物理知识和学习方法,因此,物理语言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至关重要,同时也是一大难题。
初中物理语言主要有概念语言、符号语言、规律语言、辅助语言几种,概念语言如“比热容”、“磁场”等基本概念,学生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语言的内涵,还要了解其外延。符号语言是物理学中最常见的,如直流电符号、交流电符号、电阻符号等,每一个符号都对应着一个物理学知识。规律语言是偏综合性的物理语言,因为物理规律必然涉及物理概念,同时有很对规律语言是通过物理符号表示出来的,如Q=I2RT。规律语言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辅助语言指的是一些物理学现象、图形等,能够让我们用一种直观的方式去学习物理知识,理解物理学概念。由于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初中生在掌握物理语言时必须要做到科学性、真实性、直观性、严谨性、标准性、哲理性、趣味性,能够简洁、直观、真实、科学地表达出物理学意思。
二、物理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原则
1.以学生为本,避免死记硬背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能够背出课本上冗长的陈述,但是却不理解其中的内涵,更别提自己去组织语言,这是学生被动学习的典型表现。被动学习所培养出来的语言表达能力必然是无法达到要求的,老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情感态度、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多个角度来培养学生。新版人教版每一章节都会有趣味性的引入,有简单的小实验,有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介绍,让学生在这些有趣的知识活动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循序渐进,避免拔苗助长
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一切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未知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养成也需要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对学生的要求都要遵从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日积月累中实现质的飞跃。在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时,可以先让学生学会对课本中语言的理解分析,然后再训练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对物理知识物理现象进行概括综合。
三、初中物理课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1.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与学习交流
新版人教版的教材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文字还配有大量的图片,不仅有定理、规律的介绍,还配有详细的说明,不仅有知识的学习还有一个小实验小活动,给了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众所周知,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学生要想光听就能学好理解透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就要他们自己加强阅读,来培养对语言的分析能力。这里所说的阅读不同于语文英语的阅读,而是思考性的阅读。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阅读,先自行理解文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对教学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上课时就能够提高效率。针对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这些概念的外延,对概念、公式有一个更深入的领悟,最后形成自己的理解,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释。
其次,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初中物理就是一门探究性课程,尤其是在上实验课时,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可以用于相互间的交流。由于是课堂的环境,学生交流起来语言也比较正规,不仅能够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得到知识的完善与吸收。可以说,一个充满交流的课堂是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最好的舞台。
2.利用实验现象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实验课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最好的场所,我们需要描述实验该如何进行,需要观察实验现象,需要对实验进行总结分析,描述是实验课必不可少的过程,学生长期通过描述来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培养出来了。老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一些小实验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学习声音的特性时,可以先用电脑播放不同的声音,让学生描述听到的声音是哪些物体发出来的,都有什么特性。如可以先后播放噪音和音乐,让学生说说听到的感受,然后分析这些声音的不同之处,引入课程,进入频率、音调、响度、音色的学习。然后,可以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来发出不同的声音,让学生观察自己描述音调、频率与所发出声音之间的关系。
3.通过课后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结束后要想让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就必须让他们自己重新构建、复习一遍。首先,每一章节学习完后,老师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对缺失的知识点进行搜索整合,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本身就是一个物理语言的锻炼过程。之后,可以在全班进行一个复习讨论,每个学生都将自己的知识体系展示出来,由其他学生进行质疑和提问,每一位学生则在复述中理解在交流中巩固。课后习题的设计也要尽量覆盖更多的知识点,尤其是要注重各物理概念、规律的使用条件和范围,突出隐藏条件,因为学生在学习时关注的往往是如何使用这些概念、规律,老师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将知识补全,让他们学会去阅读文字中的隐含条件,同时对物理知识的表达也有更好的了解。
综上所述,语言表达能力是学习物理的基础,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力争做到科学、严谨、合理、简洁、富有逻辑。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频率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初中 物理 实验
一、教师演示,学生观看
初中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而物理实验通常较为繁琐,为了节约时间赶课程进度,教师们往往将本应该学生们亲自动手的实验项目改为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形式。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师做一遍,学生看一遍基本就清楚了,又能节省时间,还能提高效果,一举两得,学生没有必要再亲自做一遍。虽然,教师所准备的实验较为完美,更能直观地让学生了解有关物理现象,但是,这样做不仅有损学生的自,而且学生也就不会从中发现问题,更不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实验的过程,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不会透彻,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所以,实验教学要给学生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不要为了节约时间而剥夺学生求知的权利,应该给学生更多时间和空间,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应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实验中若存在不规范的操作或者不正常的实验现象,教师也不要过分责备,应该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二、课前准备不充分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充分准备。但某些教师忽轻演示实验的课前准备工作,结果导致演示效果欠佳,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有的是工作态度上的问题,以为实验内容简单,书上的实验图示清楚,无须多此一举……而这些都是演示实验中的大忌。为了加强演示实验的效果,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实,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要反复操作,直到娴熟于心。对于在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第三是要掌握演示的时机,注意和教学进度密切配合。第四,除了大纲和教材规定的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各类学生的兴趣。例,在讲解蒸发吸热这一问题时,教师可用方座支架、小烧瓶、细玻璃管、有色水溶液和小烧杯等组装一个伽利略气体温度计,用它来演示蒸发吸热现象,这比直接用普通温度计演示更为清晰。第五是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物理实验的生动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教学活动中,只要教师激发起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兴趣就已经成功一半了。有了兴趣作为动力,就必然促使学生会进一步探索知识,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而具有生动直观性的物理实验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物理学中,物理概念可以说是学习物理的基础,由于物理概念讲求精确性和简洁性,因此在概念的呈现方面往往就较为深邃,难以理解,例如在讲到“比热容”的概念时,书面表述就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0C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有些学生在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时就会发生一些偏差,倘若我们开始教学时就让每个学生按照课本要求把这个实验做好,把这种概念用实验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于学生就容易理解的多了。当然,教师也可以各准备一瓶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和油,并在两个瓶里分别装上一支温度计,然后用同样的加热器给它们加热,大概十分钟左右再让学生观察两种液体温度的变化,这时候就会发现两种液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两种液体的比热容不同。通过这种生动直观的比热容实验,学生对于比热容这个概念的理解就会更加准确了。
四、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效果明显
教科书上介绍的实验有些实验效果不理想,准备实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要有针对性地对实验方法和实验器材进行改进。比如,在研究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实验中,按课本实验设计,在大口玻璃瓶内放一些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击时,观察瓶内的变化。当瓶塞跳击时,瓶内应出现白雾。根据此现象可以说明: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会减少,温度会降低。然而实验现象并非如此,它的致命弱点是瓶塞跳起时,瓶内出现的白雾不明显,有时学生根本看不见。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是:瓶内水的蒸发量不够,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少所致。针对实验弱点,我们改进的措施是:将瓶内少许的水换成少许的酒精或乙醚,由于酒精或乙醚容易蒸发,当用力打气使瓶塞跳击时,瓶中就会冒出浓浓的“白雾”,可视效果极佳,而且只要按正常程序操作,实验一定会成功。又如,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的实验,采用的是改变发音齿轮的齿数,来达到改变音调的目的。由于实验条件所限,只能进行演示实验。我们改为分组实验,学生用手拨动压在桌边的锯条,通过改变锯条探出桌边的长度来进行实验,这样既可以方便地看到锯条振动频率的变化,又能清楚地听到锯条音调的变化。这一器材还能完成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五、实现两方面的保证
一方面,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还有赖于一个教育系统目标、各方面的政策、经费投入等的保证。例如:改变实验室的管理方式,经常性地对学生开放实验室,提供第二课堂阵地,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或教材中的“小制作”等自行设计一些验证性或探索性实验。可是实验室要向学生开放,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困难在于支付包括有关人员工资、水电等等在内的一切费用,没有足够的经费去支持实验室向中学生开放。因此,资金的保证很重要。这就需要设立专门经费来支持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学校的实验室建设,支持实验教学。另一方面,教学上学生实验的时间太少,学生能够用自由支配,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做些小实验搞些小发明并进行思考钻研的时间被学校设置的课程和布置的作业充斥掉了。因此,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推动还有赖于学校对学生在这方面时间上的保证,增加实验的比重。
总之,初中物理实验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指导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我们正是以此为最终的教学目标,利用现有的教材和实验器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达到“授人以渔”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频率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初中物理;成绩;两极分化;学习方法
一、初中生物理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
(一)生理机制作用。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大都在14-15岁年龄段,处于青春发育的初期,是幼稚向成熟发展的时期,因此在学习活动中还经常表现出幼稚、贪玩、好动、自制力差的一面,这样,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发生注意的转移,所学的知识内容出现了间断,使今后的学习不能较好地做好知识衔接,造成了物理难学的畏难情绪。
(二)学习基础程度不同。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知识较强的学科,对学生学习要求是较高的,一些数学和语文基础不好的学生,如果不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补习,虽然一开始对学习物理很有兴趣,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而掉队了。
(三)学习方法不得当。在初二加了物理和几何等内容,成为初中学习阶段学习科目多的一年。一些学生不知如何恰当地安排各科的学习时间,整天忙于应付作业,对所学内容,没有时间消化,顾此失彼,对所学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程度上,未能准确地理解、科学地记忆,久而久之影响了下上步的学习。
(四)来自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部分独生子女缺乏学习的刻苦精神,有的学生家庭不和睦,家庭成员情绪不稳定,或不能有效的支持学生学习,网络的诱惑和拜金主义等社会不良现象的滋扰。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五)教学管理跟不上拍节。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是幼稚性大于自觉性、依赖性大于独立性,他(她)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学习有畏难情绪,只有在恰当地引导严格地管理下才能进行学习。而初中物理教师一般都是科任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相对少一些,加上一些物理教师认为自己上好课就算完成任务,很少与班主任及时沟通,从而带来了教学管理的松懈,或没有在一些学生成绩出现滑坡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后导致了物理成绩的两级分化。
(六)教师自身因素。除了上诉几个因素以外,笔者觉得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有些教学内容忽略,或问题解决的不够彻底,尤其是对重点、难点内容讲的不深不透,学生容易在这些问题上搁浅,以致影响进一步的学习,另外,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语言、教态、教法呆板,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这些都易使学生的成绩拉开,促成了两极分化。
二、预防和改变初中物理成绩两极分化的措施
1、首先教师应端正教育思想,更正教学观念,把以少数尖子生为主转移到以提高中下等生为主的轨道上来,即以“针对全体,共同提高”为基本教育导向。
2、教师要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基础,设计搞好物理学科教学的开端,预防物理成绩分化。初二学年是很重要的一年,而物理学科教学的开端又是这里的关键,根据初二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加之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教师较容易使他(她)们一开始就对物理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把握好这一锲机,及时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对基础差的学生密切注意他(她)们的心理动态,并不失时机的给予相应的“关照”。防止他(她)们由于基础差而随着学习的深入造成成绩下降。
3、严字当头,勤字开路。物理教学一开始,教师就对每一位学生的听课笔记、作业和纠错本等做出规范的要求,并勤检查勤督促,不是班主任的还应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做到双管齐下,对于检查中出现问题的学生应及时指出,让其马上改正过来,对多次出现的学生应及时查明原因,对症下药,耐心教育,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做到所学基本概念和知识经常练,重点知识突出练,易混易错的知识反复练,疑难知识有意练。对学生该掌握的物理知识不达目的不松手,达到目的也不放手。
4、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一门知识的学习都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有一定的认识过程,即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含有个性的意义倾向性,即动机、兴趣、情感、信心、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关资料和教学实践表明,许多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在学习物理时,都存在由喜欢学到学不进去,最后厌学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跟不上教学过程的需要,这也是导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根据初中生注意力以分散转移,缺乏毅力自制能力差等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培养学生有要注意,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动手动脑。如,探究“声音的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的关系”时,让学生把钢板尺的一端按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尺的另一端,观察钢板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的频率,再改变钢板尺伸出桌面长度重复上述实验,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们自己分析和总结出实验结论,这样,自始致终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了,他(她)们的头脑展开了积极的思维,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和谐的“共振状态”。
初中物理频率的概念范文4
关键字:初中物理;总复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7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系统全面的总结与整合,实现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认识和能力提高。其任务是对初中物理知识查漏补缺、温故知新,实现知识系统化。但是,初中物理知识内容多、复习时间短,初中物理总复习成为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如何采用有效的策略,指导学生复习,提高初中物理总复习效率成为广大教师要深入研究与探索的课题。
一、根据考纲与试卷,确定学习目标与复习重点
初中物理涉及知识面广,教师要仔细研读考纲,根据其中的具体指导,了解各个知识点的层次,抓住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基础性环节。此外,教师还要根据考纲中的不同内容的不同要求,分清主次,抓住重点,进而做好初中物理总复习规划,做到定时间、定内容,明确中考对各章、各知识块的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变化情况、考试新动向。初中物理中考试卷也对初中物理总复习提供了一些借鉴意义。通过了解试卷的结构、题型,知识点呈现方式和频率,掌握必考、常考的知识点,实现知识拓展及综合运用。
通过一些针对练习与典型例题,讲解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并且,在复习中,要指导学生根据考点进行知识归纳与分类,让学生明确考点,明确要求,掌握重点,进而制定明确的复习计划,构建知识网,使知识系统化。
二、立足教材,坚实基础
在中考试卷中,很多学生因为初中物理知识基础不扎实、知识不清晰造成失分。因此,在初中物理总复习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立足教材,将教材研究透彻,而不是将精力过多的放在复习资料和模拟题上。学生在复习教材时,要明确每一个概念及其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准确理解每一条规律和公式,知道它们的使用条件及范围;清楚每一个演示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过程及结论等。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要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能死记硬背,对于难记的要点,要善于借助口诀,提高记忆效率。
三、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复习,提高复习质量
初中阶段学习物理时,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点掌握程度不同,造成在初中物理总复习阶段,学生的差异很大。针对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在初中物理总复习时,应进行“面向全体,分类指导”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物理学习能力等状况,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与目标,施行分类指导,使初中物理总复习按预定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进行。
分层次复习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根据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复习目标进行分层备课,设计不同层次的复习方法、课堂提问、练习作业等,达到学生成绩全面提升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同步教学和分层教学的关系,既有面向全体,又有兼顾各层次学生,使各层次的学生有所为,有所得、有所乐。在课堂上,布置不同的作业,基础题、强化题、提高题,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在检测中,要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个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成就感。
四、注重复习方法,纠正不良习惯
根据平时考试分析,不良的考试习惯和方法也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如审题不清,粗心大意,运算错误,马虎不规范等。因此,在初中物理总复习中,采取合适的措施与指导方法,在平时,就养成良好的应试习惯,进而避免会做的题做错、运算错误、书写不规范等状况发生,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把失误降低到最小限度。
五、初中物理总复习课堂要多样化
初中物理总复习拥有长达四个多月的时间。学生长期重复单调、乏味的复习,就会产生厌恶、疲倦等负面状态。因此初中物理课堂总复习采用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总复习效率。在初中物理总复习过程中,通过有效组织教学内容,实现课堂多样化教学。初中物理每个知识点都有其独特的内涵与外延,存在一定的联系,通过组织一些相近、对立和衍生的知识点,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比较和辨析,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提高总复习课的有效性。
在初中物理总复习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①运用演示实验进行复习。通过设计演示实验,清晰的讲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实现系统性总结。②通过探究性实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近几年,探究性实验成为考试的热点,其考察了学生对实验设计、操作方法、数据分析与处理、归纳结论的的能力。所以,复习中,要加强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操作,让学生彻底理解,强化知识要点。③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加快学生掌握知识的进度。初中课程中,一些知识比较抽象、繁琐,仅仅通过教师在黑板上的讲解,学生掌握程度较差。教师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攻克思维的壁垒,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环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把握动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中,出现许多与学生现实直接相关的实际事例。例如,一些情景信息题,要求学生,根据条件提供的情景信息,从中选出有用的相关信息进行解题;一些图像题,要求学生根据题中所给的图像,挖掘信息,进行解题;现学现用题,要求学生根据文字材料,包含一些学生没学过的信息,用已知的方法和提示解题。所以,在复习课上,通过补充现实应用实例,既符合当前考纲要求,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肖晨.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初中物理总复习课效率[J].课件与教材,2012.
[2]赖贞.初中物理总复习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初中物理频率的概念范文5
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物理学不仅含有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纳依曼阐述道:“今天教育内容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物理教学必须从传统的‘学科教育’转向‘科学教育’,应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还要为他们的素质发展奠定必需的科学方法、科学能力和科学品质的基础”.
按广义的知识观,物理学思想、方法属于知识的范畴.科学知识分为:
事实性知识.包括自然科学领域的具体事实和科学技术史中的事实;
概念性知识.包括自然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规律性知识;
程序性知R.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具体实验与制作技术.
程序性知识的本质是方法与步骤的运用.
物理学思想、方法是指自然界中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物理事实与物理理论(概念、定理、定律、公式、法则等)的本质认识.在物理教学中,是指研究物理现象、描述物理现象、实施物理实验、总结物理规律、检验物理规律、分析、解决物理问题时所应用的各种手段与方法.物理思想比一般说的物理学概念具有更高的抽象和概括水平,物理概念比物理思想更具体、更丰富,物理思想比物理学概念更本质、更深刻.物理学思想、物理学方法二者密不可分.中学物理学中出现的科学方法,例如理想模型、理想实验、控制变量、等效替代和转换法等方法,都体现着一定的物理学思想.
2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梳理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蕴含的物理学思想、方法大致有:(1)观察和实验方法(包括观察的方法,实验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思想方法,实验数据处理的程序与方法,如猜想与假设法、控制变量法、放大法、等效法、转化法等);(2)比较和分类方法;(3)理想化方法(构建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法);(4)分析和综合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综合等);(5)数学方法(包括用比值定义物理量、图象法、极值思维方法、临界问题分析法、估算法、对称法、比例法、数形结合法、平均值法等);(6)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如等效替代法、近似处理方法、累积法、审题的方法、整体法、逆向思维法、符号化或抽象法等);(7)特殊化方法、非逻辑思维等方法.
初中物理的确蕴含了丰富的物理学思想方法内容,不但方法种类多,而且有些物理学思想方法出现的频率也相当高,这说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物理学思想方法教学不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切实可行,是一个颇具开发价值的研究课题.
3渗透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
在当前物理教学中,有些教师缺乏物理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意识,主要表现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对具体知识、技能训练的目标比较明确,而忽视了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了知识的结论,削弱知识形成过程中思想、方法的训练;在知识应用过程中,又偏重于就题论题,忽视了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在小结时,注重了知识的系统的整理,忽视思想、方法的归纳提高等,致使物理教学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
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中,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意识(观念)、形成优良思维品质的关键.因此,加强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深化物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3.1在概念、规律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师加强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首先要有意识地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措施的落实等方面来体现.使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获得和谐的统一.在备课时必须把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从钻研教材内涵的层面加以挖掘,从物理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深入钻研分析教材.通过概念、公式、定律、原理等的教学,渗透物理学思想方法的内容.物理概念作为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在应用中具有定性或定量的特性,要求表述科学准确;学习时需要层层深入,全面到位,由形象到抽象使认识螺旋上升.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概念,以生活中具体情境或实例为载体,强化对物理现象的实际感受.在思维加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巩固深化,理解应用意义,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概念的准确定位,达成认识的深度.
在构建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使用隐性科学思想、方法,重在让学生感受科学思想、方法,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和熏陶,初步体会科学探究涉及的思想、方法和策略.如在学习密度概念及密度应用等之类概念时,通过隐形渗透观察法及科学实验方法、步骤,让学生在使用天平测质量、量筒测体积的同时,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比值是一定的(有前提或控制条件),不同物质的比值一般不同的特征.形成密度的概念,突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在初中阶段由比值法定义的概念贯穿于力、声、热、电各个部分;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等知识内容时,通过隐形渗透理想化方法及物理学家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对比亚里士多德及伽利略的观点,引发学生积极讨论、交流、碰撞,体会理想实验、理想模型、科学推理的思想、方法在建构概念形成规律的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传递科学思想、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思维的教学目标;在概念、规律复习过程中,用显性比较和分类的方法,通过明晰的分类,帮助学生构建、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通过比较,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辨析相似的知识,加深理解提升能力.
3.2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物理学思想、方法
适时地对某种物理学思想、方法的关键点或要素进行概括、强化和揭示,对它的名称、内容、规律和运用等有意识地适度点拨,不仅可以使学生从物理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把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而且可使学生逐步体会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神实质.学生在运用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频率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本;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222-02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指出:“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观察有关的现象,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大纲的这段叙述阐明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却比较困难,其中有认识上的问题,也有客观存在的困难。下面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做法,与大家交流、切磋。
1 钻研教材,挖掘实验因素
新课本非常重视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通过实验检验猜想,发展知识,通过实验培养兴趣和能力,体现了初中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除了安排大纲规定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以外,在实验内容、方法和编写上还采取了许多措施,多方面加强实验教学。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1 课文中设立“实验”标题,突出实验地位:新课本大部分章节的课文中,都设置了标有“实验”标题的内容,用与课文不同的字体印刷,非常醒目。师生一看便知道这是应该做的实验。这些实验不仅包括了大纲中规定的演示实验,而且增加了许多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的简单实验。粗略统计,两册新课本的必学内容中,共设置了68个实验小标题,包括130个实验。其中绝大多数是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探索性实验,实验方法简单,器材易得。经过努力,绝大多数可以作为学生随堂实验,这就为加强实验教学开创了新途径。
1.2 加强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有重要作用。新课本加强了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粗略统计,两册新课本编写了约40个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我们注意引导学生课外去做,收到很好效果。
1.3 实验题数量增加: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观察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做出解释,可以培养学生通过实践解决问题的态度,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树立实践第一的科学观点,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新课本的实验题比例增加。对于课本中的实验题,我们要求学生一定要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观察的结果做出回答,而不能靠想象、想当然地做练习。此外,我们还把课本中一些能够让学生做实验的练习题也改成了实验题。
1.4 每节课文开始的大问号“?”中设置了许多有趣的实验:新课本许多节课文开始有个大问号“?”,“?”后面用有趣的现象、实验或小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面设置的许多实验,可以在课堂上演示,或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做。例如新课本第一册63册“?”后面写的“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我们组织学生用自己收集的大饮料瓶改制成大水杯做实验(这种大水杯还可以在研究液体压强、浮力时用),从水面斜上方、正上方、杯的侧面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想知道现象产生的原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5 节后“想想议议”中的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知识:新课本节后的“想想议议”栏目中提出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或实验,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起到加深理解知识的作用。例如新课本第一册118页“想想议议”有关A、B两组砖块压强的实验,我们让学生用火柴盒代替砖块,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按1.PA<Pa,2.PA=Pa,3.PA>PB的要求摆放两组砖,看谁想出的摆法多,而且快。同学们兴趣高涨,积极开动脑筋。通过实验加深了对压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1.6 许多练习题的插图中蕴含着实验内容:新课本的许多练习题都配有插图,既直观,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识图能力。有的插图还蕴含着重要的实验内容和物理知识。注意研究练习题插图中的实验,并做好这些实验,对于扩展学生的知识很有好处。
2 搞好实验教学,教出课本特色
中学生学习物理,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强调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达到认识现象、取得资料、发掘问题、提供进一步思考线索的目的。本着这个要求,我们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实验。
2.1 师生动手,自制教具: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要求:“物理实验室应该不断充实实验设备。要购买和研制新实验设备,更要鼓励学生和教师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自制教具。”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学生和教师自制教具,不仅是解决实验器材短缺,教育经费不足的权宜之计,而且有更大的教育价值。在自制教具过程中,师生通过查资料、想方案、画图、找材料、动手制作、反复试验,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也受到意志锻炼。另外,即使在条件好的学校里,单靠购买现成的仪器也是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师根据自己需要自制的教具往往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平时我们注意收集一些废品,例如废锯条、香脂盒、注射液瓶、饮料瓶、饮料罐等,用于自制教具,给学生做实验器材。用收集到的废钢锯条可以做许多实验。例如:振动发声,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响度跟振幅的关系,力使物体产生形变,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等。香脂盒可用来做液体内部压强实验器,马德堡半球模拟器,浮力产生原因演示仪等。
2.2 改进实验方法,搞好学生实验:对于课本中的学生实验,我们针对实验的难点和学生容易产生的问题,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