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考核评价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元考核评价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元考核评价方法

多元考核评价方法范文1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075-02

从国家推行教育质量工程以来,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课程建设作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依然存在许多问题。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现代课程评价理论认为,课程考核评价不仅是评价课程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而且,对课程教学具有导向、反馈与监控功能。因此,课程的考核评价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之一。同样,以能力考核与评价为核心的高职课程考核评价改革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包括CorelDraw、Photoshop等主流设计软件课程,是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以及职业素质养成起支撑作用。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中,探索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评价改革,取得了许多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但由于教育观念、校企合作、师资素质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所以,高职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改革工作还需进一步探索。

高职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

考核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考核评价模式简单 有些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依然还是单一的期末试卷考试或者单一上机完成作品的方式,即使一些学校的考试在笔试基础上增加完成作品的方式,但仍然没有改变传统思维的束缚。有的即使按项目式等方式进行了改革,但平面设计作品评价只由任课教师简单判分,随意性较大。有的考试内容过分依赖教材,还没有与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相结合。

考核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1)有的平面设计课程,包括有的精品课程,建立了考核评价体系,有详细的细节,但太复杂,操作起来困难,缺乏可操作性。(2)考核评价形式、考核内容和评价主体缺乏科学性和完整性,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相适应。(3)能力考核评价设计不合理,有的评价方式标准模糊。(4)只注重对软件使用结果的考核评价,没有将平面设计作品的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艺术性有机结合起来评价。

考核评价过程忽视能力培养 (1)学生平面设计作品的布置没有将创新性和规范性结合起来。或指定案例,对学生创意要求不够;或强调创意,导致学生对现成的作品进行拼凑,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2)未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多需要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复杂的问题,需要合理分工和行动协调,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精力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价。而实际是教师一般采用独立完成设计作品的形式,不能培养和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有的考试客观题所占比例过大,分析题所占比例较小;有的结果考核评价比重较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二)原因分析

第一,有的学校和教师对高职教育改革认识不到位,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没有形成适应平面设计课程特点的考核评价方法。

第二,考核评价体系操作困难。因为与传统考核评价模式相比,传统的模式较简单、易操作。包括精品课程在内,有的只是做表面文章,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的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学校CorelDraw、Photoshop、Illustrator等每门课程只有几十学时,每门课程复杂的考核评价要花去教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教师不愿意采用,学生不愿意接受。

第三,师资和实训基地建设不配套。承担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的教师有计算机类和艺术类教师,计算机类教师对艺术设计知识欠缺,而艺术类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对计算机软件应用不太愿意过多钻研,导致不能将软件应用与艺术知识结合起来,导致学生的课程考核评价不尽科学。有的学校的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滞后,使得工学结合的考核评价和企业人员参与评价的机制不能有效实施。

构建高职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

考核评价模式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依据现代课程教学评价理论和国家对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结合高职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的特点,以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建立符合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的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二)构建原则

以现代课程教学评价理论为指导的原则 按照发展性评价观,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多元智力理论,允许学生以各自认为合适的方式展示所长;强调情境化评估,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考核评价方法多样化的原则 考核内容多样化,含理论、单项技能训练、单元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企业实习、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比赛;考核形式多元化,包括闭卷、上机训练、完成作品、现场实践、展示与答辩等。考核内容从认知领域的单一评价转向注重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素质领域的多样化综合评价。

以人为本,增强可操作性的原则 要以学生和教师为本,尽可能地减少课程改革所带来的负效应,考核评价工作操作性应较强,使教师愿意采用,学生易于接受。

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 坚持教师与学生、校内与校外结合,改变只有任课教师单一评价主体的模式,形成多教师参与、学生参加、校外教师相结合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突出学生能力考核与培养的原则 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考核专业能力的同时,特别要注重职场所需的职业素质的培养与考核。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合理分配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的比例,体现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要求。

高职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方案的构建实践

以下以我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计算机Photoshop课程为例,探讨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方案的构建。

(一)考核评分方案

课程综合评价 课程综合评价如表1所示。

笔试 (1)考核要点:课程内容所涵盖的概念及知识点。(2)考核方式:闭卷。(3)题型:填空、单选题、简答题等。(4)评分人:任课教师。

单元技能实训 (1)考核要点:一个单元规定的训练内容。(2)考核方式:教师根据单元教学内容拟定一个或几个内容相似的单元实训题目,也可以是典型的项目载体,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机操作。(3)评分人:任课教师。(4)评分点:作品符合题目要求;内容表达正确、清楚、完整;整体设计符合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原则;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艺术性强。

综合设计 (1)考核要点:日常教学后进行综合设计训练,包括到企业学习。(2)考核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到企业或在学校项目工作室,以小组的方式,由企业或学校项目工作室指导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布置综合设计题目,在一定时间内学生合作完成作品制作,写出设计报告,最后采用小组答辩形式完成设计。(3)评分人:校内教师、企业教师、学生。(4)评分点:文字设计语言描述、答辩情况、作品符合题目要求;内容表达正确、清楚、完整;整体设计符合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原则;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艺术性强。(5)个人得分:根据个人工作量,以小组得分折算。

职业行动能力 (1)评价要点: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职业行动能力。(2)评价方式:课程学习中分组随机交换,课程结束时由学生互评,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出平均分。(3)评分人:学生互评。(4)评分点: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

职业技能鉴定 为鼓励学生参加本课程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学期快结束时安排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学生技能鉴定成绩折算成对应的本项得分。

职业技能比赛 为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比赛,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学院开设的设计类专业每学期举行平面设计职业技能比赛,参加院级及以上的比赛,名次作为本课程的加分,最高加5分。

(二)方案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从2010级开始,我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利用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易于实施工学结合的特点,将原在第二、三学期分开开设的Photoshop课程合并在第二学期开设,同时,开设了两周的综合设计,课时共140学时,本课程列入了院级教改课程。通过Photoshop课程教学以及考核评价方式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加强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达到了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改革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工作量加大,教学管理难度加大,同时,也增加了教学成本。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探索过程中妥善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王自豪.基于多元学业评价理论的高职课程考核模式研究[J].广西教育,2011(24).

[2]王世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考核方法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4).

[3]李晶琴,许子华,孙宝清.高职检验专业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2(6).

[4]俞敏燕.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构想[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5]孙静.C语言课程考核模式研究与实践[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20).

[6]王亚丽.计算机高职平面设计方向作业布置与评价初探[J].农业网络信息,2011(11).

[7]李海波.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课程考核改革探索[J].成人教育,2011(1).

多元考核评价方法范文2

【关键词】电子商务;教学模式;考核;评价

1当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多元教学模式考核和评价现状

1.1考核评价方法比较单一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现行的评价标准,往往采用一次终结性考试评价。考核方式模式化、形式化。这种考试评价又是以笔试为主要形式,以分数为标准,以卷面成绩为依据。这种单一形式难以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使容易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另外不利于学生平时知识量的积累。导致学生对课堂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过程的要求不严格,实践教学考核流于形式。

1.2考核评价给分较为随意

由于电子商务专业的特殊性,多数高职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较少,甚至没有,只能让学生自己找单位实践实习。这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没有教师进行指导,有的实习单位不让学生上手,只有看,旁观而已,甚至有的单位根本不让学生接触电子商务岗位,实习后几乎百分之八九十的实习单位给学生的成绩都为优秀;更有甚者,有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一天实践教学,找熟人随便在某个单位出具一个实习表现的成绩,以至于校内指导教师没办法相信校外实习企业的实习鉴定。学生最后的实习成绩校内指导教师也只能凭感觉给分。

1.3考核评价时间相对滞后

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涉及部门及人员较多,因此大多以事后即实践教学结束后回收的实践报告为考核依据。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考核的滞后,无法形成实践教学的及时反馈和互动,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不能够及时得到矫正性信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不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预期效果。

2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应用

2.1改革考核评价内容,加大对技能的考核

由于学生实践时间和经验相对较少,传统的考核内容大多只是选取部分项目进行考核,难以实现电子商务课程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实践性教学的目的,对学生掌握实践性知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电商平台的应用也不广泛。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应当突出对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考试内容的多元化,可以起到导向教学的作用,促进在一般课堂教学中贯彻实践性教学的思想,重视技能教学,改善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全面内容的考核,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另外,实践教学成绩考核内容应与相关考试挂钩,在毕业之前,可以让学生去电商平台进行实践操作,学会应用相关软件,建立网页,制图等等,与专业和工作相关的学习实践,让学生在迈出校门的时候能够真正掌握电子商务的相关理论,并能够很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2.2拓宽考核评价内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在评价内容选择上,向多样化和综合化方向探索,采用无标准答案的问题,着重评价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学能力、与人沟通合作能力、解决不足和完成任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信息的截取能力,以及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等,突出跨学科、跨领域,强调考核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教学中除了要关注学生实践成果外,更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信息,如社会调查、上网搜索、去图书馆查找相关素材、走访调研等,锻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3设计多元化考核方式,突出电子商务的专业性

设计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根据实践项目的不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设计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方法,根据实践项目的不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将结果评价、课堂记录、学生座谈、统一考核、卷面考试、调研报告、课后作业、项目设计、综合成果展示、口头提问、知识竞赛、情景模拟实操等方法进行组合,综合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我培养能力。评定成绩的时间应灵活多变,不以学期、班级为限制,以实际课程中所含职业技能内容而定;变原有的阶段式考核为过程考核,做到实践教学考核全程化。为了激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考试,参加各种电子商务大赛,增长见识的同时,获奖的同学采用一定的鼓励政策,相关课程成绩可直接评定为合格。

2.4转变教师单一评价,延伸评价主体

评价学生成绩的主体应包括授课教师、实践指导老师、学生在实训小组的同学,这样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职业技能。在这众多的考核主体中还是以每个实训环节的专任教师为主,其他评价主体为辅,全面考查学生的称职情况,以评定学生职业技能的高低。此外,还应该参考学生的自我评价,要求每个情境的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必须完成类似述职报告的作业,对完成的这段实训工作进行总结,这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自我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多元考核评价方法范文3

【摘 要】 本文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的相关概念作了界定,分析了当前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现状,提出了基于“学生成长需求”视角的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构建措施。要明确辅导员工作考核体系的构建思路;有效的进行工作考核;建立辅导员多元化的工作评价体系。

【关键词】 学生需求;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构建措施

高校辅导员队伍优化发展和建设,关系到高校学生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是近年来高校学生工作重要的着力点。构建科学而可行的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单从理论而言,既汲取和创新了高校辅导员研究思路、也丰富并发展了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实践研究。从现实意义来讲,它不单单有利于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也能很好的总结学校学生学习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建立一整套可行、高效的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要积极贯彻《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在体系设计上反映辅导员在各阶段内成绩和成果的同时,还要能够反映辅导员在从事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对辅导员工作绩效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旨在结合课赛组重点项目“新常态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准入机制研究――以陕西省高校为例”来探索准入机制下的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为此,我们针对高校学生和辅导员两大主体对“新常态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情况”做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在陕西省范围内选取10所高校,发放问卷,回收率达到97%,形成了相关课赛的调研报告分析,以此为基础探索学生成长需求导向的辅导员评价体系构建,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的相关概念界定

1、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

教育部2015年在官网上公布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修订稿,第一章第三条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这是目前关于高校辅导员最为权威的解释。由此我们对高校辅导员做了进一步的定位分析,高校辅导员在身份上是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在日常生活中是服务学生的践行者。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包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长成才教育、就业指导等;

2、考核评价方法

考核评价也被称为人才测评。关于考核评价,一般来说,是指考核主体按照工作要求或绩效指标的相关规定采用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以此来评判员工工作任务的完成程度,工作职责的践行情况以及员工的发展状况,并由考核主体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考核评价的对象主要是针对下属员工,其目的是对员工进行全面考核,并以此作为员工是否具有良好的胜任工作的能力。同时与员工的准入机制挂钩,将来作为对员工晋升、激励、岗位调整的重要依据。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1、当前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现状

就实地调查的各高校来看,基本已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与之相应的辅导员考核办法。并将考核评价结果与职务聘任挂钩,同时在准入机制中渗透。被调查的各高校大都建立了以学生工作部门为主管,组织、人事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考核评价体系。虽如此,但对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对辅导员工作态度和效果的反映上未能准确的把握。

2、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校扩招,辅导员队伍也日渐庞大。基于这种新势头的不断发展,如何才能更好的促进该队伍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建构科学合理的高校辅导员系统评价体系,已俨然成为各大高校积极探索、急迫解决的问题。综合课赛组实地考察、调研以及相关资料文献的查阅来看,高校辅导员考评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1)以行政量化指标来考核辅导员工作,考核指标不科学。高校辅导员,在最初被认定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随着高校进一步的发展,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呈现出“多元化的转变,在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还担负着教学辅助、心理健康辅导和职业指导等重要职责。这就造成高校辅导员工作呈现出“哪里需要,哪里搬的被动角色”。因此,职能部门在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考核,制定考核制度时,也未能明晰辅导员工作职责与专业教师、行政工作人员的界限。

(2)忽视了学生这一核心评价主体,考核视角片面化。当前,各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基本都是以之前F有文件为主要标准进行修改而设定,这一评价体系的制定者也大都是上级机关。而辅导员教师和其工作对象――学生却没有真正参与。行政、人事在制定相关工作评价考核标准时,必然会存在从主观的层面进行思考,他们认为管理的标准化才是根本。

(3)评价结果反映不真实,考核反馈片面化。对于任何一种评价体系而言,其终极结果落实到评价结果的反馈上才算圆满。但是,就当前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现状来看,则片面注重具体事项完成情况的评价,忽略了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这种评价结果必然导致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增大,专业化效果不显”等状态。

三、基于“学生成长需求”视角的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1、当前高校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需求分析

何为高校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需求,即:大学生将某个阶段自身在一定时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需求投射到辅导员身上时,便产生了对辅导员的需求。大学生对辅导员的需求不是短时间内产生的、短暂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渗透的过程。大学生对辅导员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把握学生成长需求并从满足学生合理需要的角度开展工作,将直接影响辅导员工作的效能。离开了大学生的需求与发展,辅导员职业也就失去其专业发展的意义。

(1)思想引领的精神需求。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其工作的这种特殊性深刻表明:明确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总体需求,对做好辅导员工作具有方向性作用。据课赛组调查数据显示,36.5%的学生认为学院辅导员是学生生活的指导者和知心朋友;19.8%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是思想的引领者;还有14.7%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是学习的帮助者。另外,有29%的学生认为所在学院的辅导员是行政工作人员。合计来看,在71%的学生心目中辅导员是作为知心朋友的角色存在,学生期望辅导员能够给予他们在成长、成才路上的引领。

(2)就业、心理、学业等实际性需求。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青年学生各个方面发展不稳定的特性。致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以及就业等方面普遍感到压力增加,心理问题增多。无论是在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方面都期待辅导员能够给予中肯的帮助。因此,辅导员作为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力,就要求辅导员能够成为专业知识丰富、专业能力多元的专家型辅导员,使辅导员工作朝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3)因地制宜的培育需要。现代社会多样化的发展,各高校所集聚的学生个体也随之呈现出差异。因此,在这种差别化的背景下价值取向也就出现不同,步入新的环境、接触新的群体,不同的学生无论是在价值观、个人需求还是行为表现方面都会呈现很大的差异,相互之间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对此,在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对辅导员的需求就得建立在对不同学生个体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心理情况等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帮助各具差异的学生处理不同情境中遇到的不同问题。

2、构建高校辅导员评价体系的对策建议

基于学生需求新视角,高校辅导员评价体系构建的问题,我们课赛组认为,应该“以生为本”,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来构建辅导员评价体系。

(1)明确改进辅导员工作考核体系的思路。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体系的设定,坚持结果与过程并重的原则很重要。Brumbrach(1988)认为:“工作指行为和结果。行为由从事工作的人表现出来,将工作任务付诸实施。它不仅仅是结果的工具,行为本身也是结果,是为完成工作任务所付出的脑力和体力的结果,并且能与结果分开进行判断。”考核评价其一是为了鼓励、激励,其二是为了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工作做出改进。对此,在对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中应重视对辅导员工作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

构建合理、科学的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应着眼有利于未来工作的提高,结合高校辅导员职业态度,知识技能,个性魅力等考核影响因素,以构建一种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的人员激励体系。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辅导员队伍为目的的考核管理模式。

(2)有效进行工作考核。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构建要达到手段、目的和方法三者统一的状态。这就要求辅导员的工作考核制度和方法都应以高校发展的总体目标为中心。辅导员工作考核的目标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工作评估目标。二是工作的管理目标。三是工作的发展和开发目标。通过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鼓励辅导员努力工作,以考核的方式,促进辅导员队伍合理流动和动态平衡发展。在考核中,辅导员本人可以通过自我横向比较,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将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动力,积极调动工作的热情。考核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以考核的方式来带动和提高辅导员素质、使得辅导员的工作有更好的发展。

(3)建立辅导员多元化的工作评价体系。所谓“多元化”,在这里是指高校辅导员评价考核过程中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以及考核评价视角的多元化。就高校目前现状来看,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教师,平时与学生群体接触也最为密切,可以说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对象是学生。因此,在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上,除了学工部、人事部、院系领导的参与,也需要拓宽工作评价的视角,作为辅导员工作最核心的群体学生应该被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之中。

总之,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探索适用于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的科学方法和实用途径就必须坚持转变思路、利用工作考核目的建立多元的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S].2014.3.27.

[2] 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新修订[Z].2015.

[3] 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4] 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W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

[5] 胡建新.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标准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

[6] 张剑虹.绩效管理工作中的七个误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3.

多元考核评价方法范文4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7)

【摘要】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结合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行业、企业、社会、学校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多方参与、分项考核”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专业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教学成效显著。企业认可度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 多方参与;分项考核;评价模式;改革

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3.026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101(2015)03-0068-03

收稿日期:2015-04-24

作者简介:刘梅(1972- ),女,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纺织工程系主任,高级讲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文),对国家示范校建设作出了规划和指导,其中改革评价模式是七个重点建设任务之一,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综合素质训练为主线”的人才质量观和人才评价观,构建以提高“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我校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作为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在全面分析广西纺织区域经济和纺织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情况,深入、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评价模式改革方案》,经过两年的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纺织人才培养的质量。

1 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评价模式改革的思路

加大学校、企业、社会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的力度,通过过程考核、常规考试、技能竞赛和德育考察,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在专业教学、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和教学实习等环节引入企业对学生的评价;通过劳动部门的面料设计师、针纺织检验工的考证,引入社会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使其真正参与到课程学习及考核全过程中来。通过科学的评价方式来发掘和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与优势,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2 构建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评价体系框架

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项目团队结合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行业、企业、社会、学校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多方参与、分项考核”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了由项目/任务式课程评价、理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评价、考证评价、实习评价等不同的评价模块组成的评价体系文件。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结构图见图1。

2.1 项目/任务式课程评价

大部分核心课程如《纺织材料鉴别》、《纺织面料设计》等课程均采用项目/任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块由过程性评价、成果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组成,过程性评价占60%,成果性和总结性评价占40%,将学生作品、成果、参与各类技能比赛的成绩和社会活动效果纳入课程成果性评价。见表1。

项目/任务式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占60%比重)主要考核学生完成任务或项目的情况,由若干个任务/项目组成,每个任务的评价内容包含综合素质占30%,专业能力占70%。综合素质主要考核学生的考勤、卫生安全操作规范、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及团队合作等;专业能力主要考核项目工作过程熟练程度、工作进度和产品作品质量等等,具体专业能力项目可根据不同课程进一步细化。每一项考核指标均确定分值比重并采用学生自评20%、组评30%和师评50%的评价方式,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项目任务进行评价,学生对本次项目任务过程及课程表现进行记录和自我评价,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及企业评价对项目进行综合评定。

2.2 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训课程评价

理实一体化/实训课程的评价由4个模块组成(知识运用能力20%、实践技能20%、学习能力30%和综合素质30%),注重过程考核,可以采取百分制或等级制的方式。以理论基础知识运用为依据,以行业标准为测评标准,通过实操训练,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在对应岗位职业能力方面得到提升,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基本实践技能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专家评价相结合。

2.3 专业理论课程评价

学生理论课程评价由3个部分组成(综合素质占30%,学习能力占30%,知识能力占40%)。知识能力通过阶段性测试、课堂练习、段考和期考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学习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完成作业及课堂表现、活动表现情况。其中每项的细化比重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自行设计。

2.4 考证课程评价

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相应考取工种为纺织面料设计师、针纺织品检验工和织布工,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各占100分, 理论和实操都达到60分以上方能获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

2.5 顶岗实习评价

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顶岗实习的评价方法根据学校制订的《学生学业评价办法》实施。专业实习成绩由实习阶段小结成绩、实习报告成绩和实习鉴定成绩3部分按30%、50%、20%比例组成,以百分制计分,实习企业全程参与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

3 考核评价体系实施情况

3.1 选择实践班并指导实施

项目组选择了纺织12、纺织13两个班级作为试点班进行实施,首先召开全体专业教师会议,对考核评价指标进行解读、宣传和说明答疑,统一认识。召开学生动员会,就学生考核评价的目的、意义及实践操作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说明,并就企业参加评价的相关事宜与企业技术专家达成了一致意见。

3.2 开展实践研究并适时监控对比

2013/2014年上学期对纺织12、纺织13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试行,每个评价模块选择一门课程进行实施,并与2012/2013年下学期的学生表现进行对比。2013/2014年下学期开始,在纺织专业全部课程进行实施并进行实施前后对比。2014/2015年上学期,将该评价模式推广至针织工艺专业和棉检丝绸专业的部分核心课程实施。通过对比,总结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实施的效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以确保考核评价体系的有效实施。

4 完成情况及成效

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使用新的考核评价模式以后,专业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学成效显著。企业认可度得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测评合格率达98.2%,企业对学生评价优良率达85.0%,毕业生双证率达99.0%。

4.1 课堂教学效果改善和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过程性评价方式的实施,使学生的总评成绩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平时参加各个项目、各个任务及作业、课堂等方面的表现,不再单纯以期中或期末考试作为评价结果,学生意识到平时过程表现的重要性,学习态度逐步端正,逐渐自觉遵守上课的规范要求,促进他们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完成每一次作业和项目。

以过程性评价为载体的学生新的考核评价体现了对学生日常工作行为的管理和评定,让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通过评价,学生很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记录,认识到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成果,看到自己的进步,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充满自信,比以前更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从各班级的《项目任务评价》中学生的“过程记录”和“课堂表现”反馈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满意”和“非常满意”的评价,说明了新的评价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4.2 实施新的评价促进了学生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大部分课程强化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评价,将学生平时任务完成情况、项目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等纳入考核的范围,增加了社会活动、作品质量和竞赛成绩的比重,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任务,体验完成作品的喜悦。通过社会活动和生产/操作实践,学生养成踏实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思考、敢于探索的动手能力,在小组合作中互帮互助,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普遍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够在模拟生产岗位情境中初步获取和建构职业能力。学生技能水平稳步提高,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作品展恰会上,纺织专业学生获民族技艺比赛一等奖1项,优秀学生技能作品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2014年11月纺织专业学生参加第六届全国纺织服装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纺织面料设计技能大赛,参赛作品融入壮锦元素获得专家好评,获三等奖2个,优秀奖2个。

4.3 评价主体多元化实现了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

企业(行业)、社会、学校、学生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学生学习的评价,形成了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帮助学生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中不断反思、认识自我,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培养自控意识,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和发展,在健全学生的人格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互评可以起到互相督促、互相学习的作用;企业参与评价突出了社会实践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使学生的作业活动标准与企业标准对接,使学生能顺利实现学生到员工的转化,明确专业技能的重要地位。

4.4 评价体系改革促进了老师专业成长

教师在参与改革实践过程中,不断将改革设想和目标渗透在教学评价设计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教学案例与实践经验,编写了专业技能实训教材,初步构建了有效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以及可操作的评价方案。而项目任务式课程评价和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掌握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理念,这将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在反思与探索中,教师实现了理论的升华与能力的提升,为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5 评价体系改革突出了关键能力培养

学生学习能力、运用信息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等关键能力在中职人才培养目标中具有重要的位置,评价改革实践通过探索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促进关键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将以上能力作为评价内容的重要方面,并将之渗透在评价方案和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中,使教学评价更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更符合企业的需求。

5 评价体系改革的问题与思考

5.1 在考核评价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有效地判断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为他们提出适合个体发展的具体、有针对性的建议。

多元考核评价方法范文5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考评体系;现状;改革

1.引言

教育部办公厅〔2004〕1号文件指出: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

评价对教和学的改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对质量和效果的保证手段,有利于今后指导课堂教学、课程设计、任务管理和学生管理。

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改革的深入发展。

2.理论基础

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20世纪80年代在《智能的结构:多元智力理论)(Frames of Intelligence)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智力并非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着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着的一组智力。人有九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体都有可能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力。

不同的个体可能擅长于不同的智力学习方式,因而人类的知识特征与学习方式有许多不同的形态,个体差异在教学中不容忽视。如果用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评价学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该用多元化评价,即采用多种评价标准、手段与方法来评价不同的学生。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商务英语专业考评体系的现状

经过对湖南省多家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考评体系的调研,笔者发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考评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考核内容重知识轻能力

大多数高职英语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考试评价仍然采用传统教育的课程考核方法,过多注重认知领域中的简单知识技能,而对于高级技能,如听说、读写、交际辩论能力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高职院校目前所采用的常规英语测试的语言与生活中真实的语言相去甚远,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特别是不能正确认定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实际操作应用能力的评定,也阻碍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

(2)考评方式重终结性考核轻形成性考核

现阶段,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不管什么样的课型,考评方式一般采用单一的纸笔测验和标准化测试。教师基本上是把传统的课程考试(期末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 级成绩视为其标准和尺度。这种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强调终结性考核,忽略了形成性考核和过程考核的重要性。这种终结性评价不能实现评价的调节和反馈功能,不利于评估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相互协作与沟通能力等的考查与评估。

(3)考评主体单一化

大多数高职院校基本采用教师评价学生的模式。第一是通过期末考试教师评判得出成绩。第二是平时成绩主要凭教师的主观经验给出。考核体系中缺乏学生的互评与自我评价,更缺乏企业对学生的评价,致使考评信息来源单一,考评结论有时有失公平与客观。

(4)实践性教学考评未形成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主要是在教室和语音室,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最多能进行一些对话交流或听力训练活动。校内实训教学和校外实习基地教学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商务英语实训室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相对落后,因此,考核评价更多地注重理论教学方面,对实践性教学评价还未形成体系,还没有较合适的实践教学考评方式。

4.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考评体系的改革措施

为了克服传统考评的弊端和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各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应该采用多元化考评方式,促进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我们亟需对目前的考评体系进行改革,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和评价场合着手改革:

(1)评价内容要多元化。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英语交际能力和第二外语水平,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具有商务英语(外贸和翻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商务英语涉外服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考评体系要从学生的基本素质、德育、体育、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等方面进行考核。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考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基础知识评价、思想素质评价与职业能力评价。

第一,基础知识评价。指根据各科标准,对学生的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它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英语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如学生是否具备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篇章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思想素质评价。指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价值观、敬业精神、法律意识、创新意识、集体意识、学习习惯、心理素质和体质等各方面的评价。

第三,职业能力评价。指对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函电撰写能力等各方面的评价。具体来说,是评价学生是否具备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是否具备外事、外贸、商务实际运作等方面的能力,是否具备外贸业务往来函电撰写能力和商务谈判能力,是否具备独立开展业务的能力。

(2)评价方式要多元化。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主要采用终结性考核,即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是一次性的期末考试,这不能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应用能力。Genesee等认为,测试的重点是测量一个人在某时间段结束时所拥有的技能或行为表现,“因而具有狭窄性、静态性”,而评估则“呈动态性,体现了一种发展的观点。换句话说,测试者感兴趣的是结果,而评估者感兴趣的是整个实践的发生过程”。

泰勒(R.W.Tyler)曾指出:“评价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包括一种以上的评估,因为要了解变化是否已经发生,必须先在早期作出一次评估,再在后期作出几次评估,从而才有可能确定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多种考核评价方式,①常规考评如笔试、口试、问卷调查和对话等;②竞赛式考评如演讲、辩论、写作比赛;③活动表现性考评,如模拟广交会、企业专家讲座、担任展会志愿者等;④实践性环节考评,如实训、实习、调查研究、毕业设计(论文)等。

同时,可将课程考试与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如外贸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资格证书(CNBECT)、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考试、初级商务英语翻译证等考试相结合。这样,可以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实践教学,使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得到提高,真正体现“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

(3) 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是教师,学生则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而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老师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主体对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价,有利于评价的客观性、公平性、准确性及全面性。

第一、老师评价。即根据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由老师按照常规闭卷考试或口语考试的形式及平时的过程考核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这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第二、学生自评。即学生根据自己在评价项目中的表现,对照评价标准,给自己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学生自评,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想法和困难,也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找到改进措施,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企业评价。即在一些校内外实习实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由企业的指导老师或领导对学生的实习实训的结果进行评价并给出评语及改进措施。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第四、小组互评。即同组的同学对照评价标准,对该组每位同学在项目中的表现做出评价,给出成绩,并写出评语。这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学生自我评价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公正客观可信度的评价。教师制订评价标准时可让学生共同参与,且评价标准必须客观、明确、清晰、具可操作性。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他人和自己,并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4)评价场所要多元化。即考核可以在教室、语音室、实训室,也可以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打破以往只在教室考核的常规。这样,通过对学生各方面的评价,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学生,发现学生的潜能,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成才。

5.结语

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有利于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同时,这也有利于教师改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这更有利于学校培养出高品质、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Howard,Gardner.Frames of Intelligenc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2]Rea-Dickins,P.Evaluation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3]陈美,雷兵.专科英语过级考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多元考核评价方法范文6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考核评价方法 现状 探索

这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各校在寻求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努力抓内涵建设,争创全国高职高专示范性院校。要办好高等职业教育,使学生通过三年的高职教育能够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这需要借助考核评价体系进行监控。怎样的课程考核方法才能真正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笔者结合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指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实际,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使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能更加科学、有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一、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的现状

1.我校现行课程考核方法中的基本做法。

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我校对该专业课程的考核制定了一套规范,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作业占30%,平时考勤占10%,期末考核占60%。其中期末考核主要以实践考核为主,即期末考核主要是完成一次期末大作业,或交出一份作品成果。

2.我校现行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的主要问题。

(1)考核观念陈旧落后。在期末考试命题、批阅方面主要以一次大的作业考核为主,课程考试都是任课教师自己命题,自己批阅,教师一般根据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进行命题,很少对应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等目标层次进行命题,导致命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阅卷更是有较大的随意性,不利于全面、真实地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能力。

(2)考核内容缺乏与岗位的贴近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核主要以实践考核为主,而我们目前的一些实践考核内容与社会岗位的贴近度有一定距离,考核内容与培养目标也有差距,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很难适应岗位的要求,达不到我们高职培养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

(3)考核重结果、轻过程现象严重。期末课程考核主要是完成一份期末课程大作业,由于完成作品需要大量时间,因此作业可以在课外完成,导致一些学生以抄袭来完成作业,有的甚至找人替做,而教师由于精力有限,一般主要对期末结果进行成绩评定,在教学过程中也缺少其他过程性考试,使得这样的考核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

二、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探索

1.更新传统考核观念,注重能力测试。

由于我校当前师资力量有限,单门课程一般由一位或两位教师完成授课任务,课程考核主要由任课教师自主完成,这样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阅卷更是有较大的随意性。因此,单门课程考核如能由多人成立考核小组,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能力目标,以能力测试为中心构建高职课程考核方法,将有利于改善当前课程考核的不足。

2.改革考核内容,确立考核的能力导向。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岗位能力培养;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三是突出实践环节的教学,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要求,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高职课程评价的首要问题是采用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评价标准,它注重能力推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要求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注重每一次测试覆盖的能力要素,具有灵活性、开放性。课程实践考核的内容也要贴近岗位能力的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

3.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关注过程性考核。

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考核主要以实践考核为主,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势必影响学生平时的积极性,使得部分学生不注重教学的某些环节,经常有抄袭、应付或不交作业等现象发生,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期末一次考核定结课成绩可能会造成学生一次失误或发挥不好导致课程成绩不佳的情况,这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做出公正、公平与合理的评价,也不利于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单凭结果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不符合实际,要注重过程性考核,课堂评价也是重要方式。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书面报告、讨论问题等方式考查和评价学生。

4.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调节功能。

重视考核后信息的分析与处理、意见的反馈,提出今后教学或学习中的改进措施,指导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这就要求调动教师探索考核改革的积极性,鼓励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方法。像重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那样重视考核改革,把考核改革真正融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改革中,使其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我们的考核改革才能深入,才能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调节功能。

5.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鉴定接轨。

在我校,通过英语等级考试的学生可以免考本学期的英语考试。所以,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尝试以该课程相关的技能证书代替这门课程的成绩,如通过CAD考证的学生可以免考CAD这门课程,这样可以提高考核评价的社会可信度和效度,同时学生可以得到相应岗位的资格证书。

6.加强考核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完善考核管理制度。

考核管理制度是课程考核改革的基础,要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健全的考核结果评价和反馈机制,就必须不断完善考核管理制度,加强考核管理工作力度,突出考核的公正性和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