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范文1

【关键词】高中音乐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实施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18-01

一、教学实效性的基础——课前备课

音乐课的备课,要研读教材,做好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并适度整合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增删、置换、重构、组合,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做“书奴”而做“书主”。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内容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本课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师要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大胆进行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求得最佳效果,从而激发和拓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最大的教学效益。

二、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教法技术

音乐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要想让一堂课既有知识性,又兼具有趣味性,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又能提高能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选择和灵活运用很关键。教师需要积极研究、反思和探讨,不断去积累与发现,从而教而得法。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只有教师有效思考、有效设计、有效组织,才能真正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教学实效性的现代手段——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随着社会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我们通用的教学手段之一。音乐课件的制作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每个音乐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形、声、色、光等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以声画并茂、动态呈现的效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产生强大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使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达到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为了制作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多媒体课件,我时常运用网络搜集资料,通过精心地采编,把它们巧妙地运用到音乐课的教学之中,更是给教学如虎添翼的感觉。这样,音乐课便成了声像并茂、更具魅力的课。

四、教学实效性的教师功课——课后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 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可以把自己在上课过程中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的一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的,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最好也能在听完课后写成文字。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从而达到不断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真正实施有效教学,还需要教师积极研究和探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最成功的教学。只有教师有效思考、有效设计、有效组织,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这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备好教材,备好学情,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音乐课尤其如此,在比较开放的课堂中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从而实践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教司.《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第一版

[2]《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选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 第一版

[3]《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 第十一期

[4]郭声健.《音乐教育论》,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一版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范文2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堂;“收”与“放”

一、高中音乐课堂中的“收”

高中生有自己的主见,性格上多叛逆,对自己喜爱的东西有时候会疯狂,老师的说教有时候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反感。再加上高中音乐教材里的内容往往是学生陌生且不感兴趣的,这就决定了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对学生的一些常规训练,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这些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收”。

高中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于书本上的知识点,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这就要求学生静下心来,安静、认真地看书。而当播放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或视频时,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安静的纪律是课堂上始终要强调的,只有在安静的教室里,学生才有学习的氛围。最关键的环节是“拓展与探究”环节,这一环节的内容是让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拓展与自由发挥表现,在这一环节学生往往过于兴奋,如果教师把握不好课堂的话,那整个课堂就难以收场,针对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制订好规则,适度引导学生自由发挥。

二、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放”

也正是由于中学生有自己的新想法,有叛逆的心理等这些特点,我们不能一味地只对他们做规范,做

要求,而忽略他们的天性,如果长时间只收不放的话会削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扼杀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性,整个课堂也会显得沉闷乏味、毫无生趣,相信这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所以,我们必须在约束学生行为习惯的前提下,适当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如: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音乐小游戏,请有特长的同学上讲台表演,或为同学们介绍自己所熟悉的乐器、歌曲等。课堂中的“放”的手段还有很多,比如:可以设计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可以让学生自己自由组合团队,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带伴奏乐器为歌曲伴奏甚至加入演奏乐曲的行列,等等。所以,“放”在高中音乐课堂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能做的就是敢于“放”、多样性地“放”、趣味性地“放”。

三、高中课堂中“收”与“放”的关系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收”即是立规矩、养习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还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作为老师,如果我们实在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最起码我们可以做到培养好学生的学习习惯,这同样可以让他受益终生。”一个好的习惯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生活品质,一个好的习惯可以避免太多不必要的麻烦。在课堂上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同样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多地发现音乐的美,感受音乐的美,从而创造音乐的美。

在课堂中,我们应将“收”和“放”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有“收”而没有“放”,那么,学生的天性就会被抹杀,学生没有了主动性,他们的个性也不能得到发展。如果只有“放”而没有“收”,那么,课堂将没有秩序,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

要把握好两者的关系,教师必须对教材有着更深层次的理

解,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有效调节课堂状况。“收”与“放”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体,认清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达成教学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琳.论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音乐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范文3

【关键词】结课的功能;结课的方法;结课的注意点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82-01

一、高中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结课的功能

课堂结课是课堂教学的尾声,在结课结束时,应该以优美、精炼的语言,通过师生角色转换、情感体验、展现成果等方式,促进学生对音乐教学主体部分进行思考、领悟、升华和延伸。

(一)丰富情感,升华音乐主题。结课可以使本课的主体内容加以更加精华,总结归纳,梳理或浓缩,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次出现波澜,使音乐主题得到升华。

(二)承前启后,系统单元内容。新教材改变了以往的陈旧模式即以课时结构、知识结构为编写框架,以单元结构为编排内容。在内容的安排上,使同一单元的每一课时之间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通过结课,总结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又为新课创造了新的美好意境,并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下节课埋下伏笔。

(三)指导实践,培养综合能力。新课结束后,以本课学习的内容为基础,向学生推荐相关的音乐作品,并介绍相关的音像资料及音乐电视节目给学生,或布置点课外创作。让学生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能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及时让学生反馈信息,教师需及时改进课堂教学。教师在结课时设计学生互评、成果展现等活动,从中及时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改进课堂教学。

二、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结课的方法

结课方法有很多种,不论哪种方法都必须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能让集中学生注意力,把学生情感和思维转到结课环节上来,使他们能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

(一)转换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一般我们教师总习惯于在结课时,自己洋洋洒洒地高谈阔论,学生却听得满头雾水。其实,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我们完全可以转换一下角色,让学生替代老师来完成。

(二)情感体验――诱发学生的审美渴望。审美教育学认为:组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施教。音乐教学的结束阶段,应该是师生对音乐审美的共同回忆,共同思考,是一种全新的审美联想。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在于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结尾时,要把握住情感性原则,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语言,升华音乐主题。教师优美鲜活的、富有感情的语言,尤如一根彩色的丝线把课堂上的环节串成一条美丽的七彩项链。尤其是结课语言,一定要生动、形象、具体,并且具有启发性,它应该成为整堂课的教师语言中的经典。歌、乐曲,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结课时,师生一同热情歌唱或聆听本课的歌曲、乐曲或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歌乐曲,再次体验音乐给人的情感愉悦,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

(三)展现成果――让学生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课堂教学结束时,根据课前或课堂上所进行的训练,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有感情地歌唱所学歌曲,或边唱歌边配合上学生的舞蹈律动,或合上乐器伴奏,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课堂在学生成功的喜悦中结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而且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四)延伸开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音乐教学不能局限在音乐课堂中,而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开拓,这样才能缩短音乐与实际生活的距离。结课时,有目的地把所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很好的对课内课外进行沟通、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为课外音乐活动创造了好的条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无限魅力。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就没有问题了。事实并非如此,这种教学观是片面的。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单纯的问题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这样不能满足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学科综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将绘画、文学等多门艺术学科渗透到中学音乐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中,体现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特点,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理解音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实践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处处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三、高中音乐教学结课的注意点

结课这一环节也应注意体现它的审美理念。根据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认为结课时应注意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美。

(一)科学美。音乐结课要体现科学美,要以科学为指导。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规律,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审美知识和技能。结合教材自然地进行情感渗透,不可信口开河。

(二)情感美。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形式,结课阶段应该是学生情感的升华阶段,教师应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情感因素,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结课中得到升华。

(三)语言美。结课时,教师要用美的语言,重点突出,切中要害,画龙点睛,精炼干净利落地引导学生,教师语言要充满感彩,富于感染力。要给学生以启发,这样并且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助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发展。

(四)情趣美。设计结课时,应重视在“趣”字上下功夫,尽可能设计得生动活泼,有趣味,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每次都带着浓浓的兴趣走出音乐课堂。

总之,事事有法,结课也不能避俗,但事无定法,可贵之处是方法的得当。课堂结课也是一门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灵活运用,机智应变,更应根据实际需要探索求新,创造出各种有效的结课方法。结课阶段的教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转

参考文献: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音乐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159-01

教师一定要重视信息技术和音乐课堂教学融合的有效性与科学性,优化教学环节,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灵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音乐教学效果的提高。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愉悦,充满人文气息与艺术气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成为快乐、善良、会欣赏美的人。

1 强化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的融合,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

信息技术和学科的融合,有效改善了课堂教学氛围,摆脱了原有枯燥的课堂氛围,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在本质上转变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这样轻松、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进行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可以使各种音乐素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将音乐中的情感与形象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沉醉其中。信息技术可以形象、直观地呈现音乐的本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视频欣赏、歌曲范唱,还是乐理知识讲解,在利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可以更加方便、快速地完成音乐难点与重点的学习。并且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音乐背景等,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比如,在学习《辽阔的草原》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一些关于草原歌曲的画面,让学生欣赏草原的美,倾听草原的声音,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进而展开相关的学习,并且得到情感的升华。

2 强化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的融合,转变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和音乐课堂教学的融合,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摆脱了传统教学方式,创建了良好的教学环境,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展开,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信息技术和音乐课堂教学的融合,有效转变了教学结构,使得教师也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一员,引导与帮助学生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探究、体验主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体验实践,设计、组织、参与相应的教学活动。比如,在欣赏《好汉歌》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水浒传》的镜头,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观看相应的视频资料,理解这首歌的节拍、风格等内容,之后利用讨论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认识水平。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轻松的视频资料,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一直保持愉快的学习心情,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强化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创新成为了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动力,也是人类迎接挑战的重要能力,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突出需求。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培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发现、观察、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童谣》时,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编制,结合这首曲调的特点,编制一首可以体现当地特点的童谣,突出童谣的节奏,具有鲜明的主题,同时还要对使用乐器进行充分的考虑,使其可以表达出最佳效果。布置的这些任务需要学生单独完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扩展学生的视野。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对相应的知识内容进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与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4 强化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的融合,优化考核评价制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逐渐实施,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重视考核评价制度的建设,考核评价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音乐素质,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将一些音乐常识、乐理知识等内容加入到考核当中,同时展开相应的训练,有效增强学生的应用水平与记忆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5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技术和音乐课堂教学的融合,可以优化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在进行融合的时候,必须要保证音乐教师具备相应的创新意识,掌握相应的技术水平,并且展开相应的尝试,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的高效融合,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山东寿光第一中学,山东 寿光 262700)

参考文献:

[1]谢光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创新和深沉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2).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范文5

关键词:音乐;教学;效果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飞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对喜欢的、有趣的音乐学习内容有自己的认知和探索欲望。学生在经过小学与初中的音乐课程的学习之后,对音乐这门课程有了自己的认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学习的基础。对于高中音乐知识的学习,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作为音乐教育,必须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音乐方面的理论性知识相对枯燥难懂,想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就是需要不断地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实际演练。一堂好的音乐课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这种结合更多的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的高中音乐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从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然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音乐教师的个人修养很高,而学生却很难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我们的音乐教师不注重钻研音乐教学的策略。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来的音乐教学经验,发表一下有关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见解。

1. 音乐教师要明确音乐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占有的重要作用,并向学生强调学习音乐的积极之处,鼓励学生认真学习这门学科,为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做好铺垫

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高中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众所周知,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根本途径,在提高学生的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很多学者和专家都认为,一个学校如果不进行美育教育是根本无法在今后的教育中取得良好的竞争优势的。可见,音乐教育在我们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发展人的感知、注意、记忆、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具有特殊的效用。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会发现一些音乐欣赏能力比较好的人往往更加出众,在人群中也更容易成为醒目的人。而且,音乐修养较高的人在整个人生的发展过程中也会更有优势。我们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培养自己的音乐能力,这也是比较容易的,不会浪费很多的学习时间。同时,音乐的舒缓、张扬、活力又会给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鲜活的生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放松心情,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在日常的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强调学习音乐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学习音乐知识带来的深远影响,从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2. 高中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学好音乐课程的信心,让学生逐渐掌握学习音乐知识的策略和能力,进而对音乐学习充满热情和兴趣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轻易发现很多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教师而喜欢一门课程,进而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充满热情和斗志,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教师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想要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就要善于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想要做gc 这一点并不是难事,教师只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提出鼓励和表扬。相信很多学生都是喜欢教师的赞扬和激励的,这样,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这些学生也会配合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了。相反,如果学生对某位老师没有感情,师生关系不好,就不会对那门课程感兴趣,也不会认真学习那门课程了。因此,高中音乐教师一定要善于与学生沟通,抓住学生的心,进而帮助我们的教学活动顺利实施。此外,教师还要靠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充满浓厚的兴趣,进而充满激情地去学习。这也就达成了我们的教学目的,离最终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不远了。

3. 高中音乐教师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完善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以外,还要认真探索音乐教学的策略,掌握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

(1)以听为主,创设情境,强调情感体验。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的角色表现为理性的塑造者,还没有真正由传统的知识垄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推动者。在音乐教学当中教师强调传授书本知识,重视技能训练,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唱、学生跟唱。在这种传统的口传心授式、讲解式、模仿式的教学方式影响下,音乐课堂缺失了音乐所特有的聆听、体验、表现与创造的特质。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体性,制约着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中心点是“听”,而围绕“听”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则是欣赏者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欣赏时泛听、精听和细听相结合,让学生分析音乐的特点,分享自身的感受。同时教师要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创设以情育人的课堂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积极地感受音乐的特点和情绪,体验和把握音乐的基本内涵。

(2)恰当采用直观教学,结合经验欣赏音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仅仅用听觉是不够的,还必须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策略。如借用影视画面的感觉,发挥听觉与视觉的联觉作用,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音乐。同时在欣赏教学时还要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唱歌、演奏、律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当中。

(3)适当的讲解和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高中音乐课堂中的逻辑思维主要表现在对作品的理解认识与分析方面,它不仅包括音乐内容在通过形象思维感受后的理性定位,而且要从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一直以来教师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都只是讲解某一部作品反映了什么,并没有教会学生怎样去欣赏音乐,所以老师的讲解要力求精炼、生动,多启发学生积极深思和主动表达,并注意讲解的时机,多采用简要提示后倾听音乐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经过讨论、深思、探索后教师做出必要的讲解和提示。

(4)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应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感知音乐的创造能力。如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画、故事、诗歌等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也可以结合音乐进行律动创造表演,随音乐拍手、跺脚、捻指,做即兴音乐表演或舞蹈动作。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把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运用到表演创作等实践活动中去。

音乐课程是在师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的,除了单纯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外,更多的体现在对音乐的鉴赏和欣赏方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审美教育。同时,教会学生一些唱歌的技巧也是相当重要的。学生掌握了唱歌的技巧之后就可以在业余时间学习其他的新歌,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件极为有作用的事情,可以充分地完善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有更高昂的激情。当然,理论性的知识是首先要学习的,必须贯穿在我们的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这对于增强音乐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全面的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去理解音乐,表达感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明确一个观点,那就是音乐教学策略是音乐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时采取的手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和学生多进行交流,发掘出更适用于教学,更加易于传授音乐课程相关方面的知识的教学策略。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范文6

关键词: 高中音乐 有效性 教学方法

高中音乐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方法单一、手段落后等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促使学生得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成为所有人对音乐教学的评价的标准。有效教学是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

一、整合教材内容,用好、用活教材

教材是构成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和主要对象。要想上好音乐课,就必须立足教材,认真研读教材,做好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并适度整合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增删、置换、重构、组合,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做教材的“奴隶”。这犹如品葡萄酒,一口下肚,并非只是过嘴瘾,而是通过酒味品出酒存储的年代、产地等,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对教材的整合,即上课并非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复述和直接意义上的“教教材”,相反要揣摩编者的意图,并结合新教材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本着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灵活掌握教学目标,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即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如范城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一书,单元教学内容比较丰富,曲目涉及面广,数量多,在中外结合、古今结合的同时,还选择了一些现代气息较强的曲目。另外,要有意识地增加广东地方音乐的曲目以突出地方性教学。在备课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有所取舍,不能贪多,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浏览性欣赏,而应该分析编者意图,选择最能体现编者意图的作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材,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进行有深度的鉴赏。

二、唤起学生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美,还在于它能将人们带到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爱因斯坦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高中生正处于想象力快速发展的年龄阶段,用音乐打开他们想象的之门,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师来说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时,让同学们明白,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也会不尽相同。一支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是无尽的,它多姿多彩,富有魅力。如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打开心扉,用自己的心,认真地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力,进一步唤起无尽的遐想。当音乐播完以后,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给这支乐曲起名字。他们取了很多富有想象力的名字,如“过年了”、“丰收锣鼓”、“兴高采烈”、“闹新春”等。然后要求学生谈谈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虽然有的同学断章取义,但从回答情况来看他们确实动了脑筋,并且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例如:对于“舞”这个名字,他们解释为:当我听到音乐时,就感到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冲动,于是就把它取名为“舞”。这个名字虽然和乐曲的名字不吻合,但能说明是用心去听去想的,且很富于想象力,敢于大胆创新的,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正是新课改理念下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

三、加强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我国的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助于学生了解祖国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激活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展现天赋个性和创造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高中学生大都喜欢流行歌曲,不太喜欢戏剧。但大多数学生喜欢黄梅戏,还有几位女生喜欢越剧,他们认为黄梅戏和越剧之所以能够流传全国,与这两个剧种音乐旋律的优雅甜美有关。高中音乐教材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梨园百花》就介绍了京剧唱段《迎来春色换人间》、黄梅戏《路遇》和花鼓戏《心如傍晚的和风》。为了让大家能够对祖国的戏剧有初步的了解,我从部分学生喜欢黄梅戏和越剧这两个剧种入手,用课件的形式进行介绍,并展示受到普遍欢迎的《天仙配》、《女驸马》、《红楼梦》中的主要唱段,让喜欢黄梅戏和越剧的同学主持这两个专题,同学间交流看法。通过交流,戏剧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实有其独特之处,同学们为我国有这样多的优秀地方剧种感到自豪。

四、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

新课改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构建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能否顺利交流是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在新课改理念中称为师生“双向式互动”,那么,怎样进行双向式互动,互动到什么程度,这是我们很难把握好的问题。教学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音乐课受学生欢迎?这些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确实如此,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都是不一样的,喜欢的理由也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总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平易近人。音乐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教师能够以平等的姿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学会关注学生、倾听学生、欣赏学生,捕捉学生对教学需求的信息,就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就会进一步激发课堂的活力,从而动态地调整并完善教学进程,一个和谐的师生“双向互动式”的课堂很自然地形成了。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就会促进师生形成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关系,形成和谐的民主的新型关系,这是实现有效音乐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参考文献:

[1]陈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音乐情景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