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管理考核细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保管理考核细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保管理考核细则

环保管理考核细则范文1

1对建立HSE绩效考核机制重要性的认识

①建立HSE绩效考核机制是HSE体系推进和建设的三项重点任务之一。物资企业坚持以HSE管理体系建设为主线抓好安全环保工作,在HSE体系推进和深化过程中,围绕着完善HSE制度标准、改进HSE培训、建立HSE绩效考核机制三大目标任务来开展工作。②建立HSE绩效考核机制是安全环保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公司针对安全环保工作,提出要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通过更加严格的安全环保管理、更加坚实的技术保障、更加有力的安全环保监管、更加有力的政策引导、更加严格的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形成集团公司安全环保生产长效机制。要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安全环保的关键问题、难点问题,必须从建立HSE绩效考核机制入手。③HSE绩效考核机制是全面绩效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公司正在着力建立全员绩效考核系统,以此激励、引导和约束企业和员工,保障有效益、可持续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HSE绩效考核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融入全面的绩效管理系统,不可被割裂而孤立存在。④HSE绩效考核机制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安全环保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的形成。“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理念,建立HSE绩效考核机制是在此理念下形成安全环保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把安全环保工作的好坏和企业员工的薪酬、嘉奖、晋升等激励因素结合起来。这种激励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把绩效考核机制引入安全环保管理中而实现的。

2HSE绩效考核机制目前存在的问题

①在总体绩效体系中HSE绩效考核指标所占比重偏低。在目前的总体绩效指标设计中以效益类、营运类指标为主,约占80%,控制类约占20%,而HSE绩效指标属于控制类指标之中的小部分。②HSE绩效指标的设定偏重结果性指标,如死亡率、重伤率以及特大、重大事故等,缺乏对轻伤、未遂事件和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指标,对于职能部门和主管人员缺少与其业务相结合的过程控制指标。③HSE绩效指标的层层分解有形式化现象,逐层只是简单复制,这也是前期指标设计缺陷,“0”指标无法分解,只能简单复制,缺少与业务和任务相匹配的过程指标造成的。④HSE绩效考核目标设定的过程中,没有将承包商和供应商HSE管理纳入考虑。⑤目前HSE绩效考核多以负面扣分惩罚为主,缺少正面激励,造成各层级在HSE工作上是被动满足要求而不是主动改进。⑥HSE绩效考核的结果应用还不够充分,不能发挥对单位安全管理预警的作用,实际操作上也很少会依据逐年累积的HSE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个人发展以及职务升迁的参考依据。

3HSE绩效考核机制的设计与构建

3.1HSE绩效考核的概念HSE绩效考核是全面绩效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环保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通过跟踪、检查、审核、验证等方式对单位和人员完成安全环保工作情况进行HSE绩效量化评价,并依据相关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薪酬和奖金发放、人员晋级、晋升、奖惩的重要依据。通过HSE绩效考核把安全环保管理融入企业总体绩效考核之中,从而形成安全环保工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HSE绩效考核能够推动安全环保工作的落地和落实,能够推动直线责任和属地管理要求转变为具体行动,能够促进安全环保管理工作上的竞争,激励单位领导和员工积极地发现、整改、克服安全环保管理工作上的不足和短板,能够使每个单位和个人的利益与安全环保工作相挂钩。

3.2HSE绩效考核的原则HSE绩效考核的目的是建立安全环保工作的激励和约束保障机制,通过细化、量化的HSE绩效考核目标,增加安全环保工作的透明度,明确安全环保工作内容、目标和要求,引领安全环保工作的走向和工作关注点。因此HSE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①HSE绩效管理应当融入企业全面绩效考核管理系统。②HSE绩效考核既要注重结果考核,同时更要注重过程考核。③直线主管不仅要为自身的HSE绩效负责,也要为其组织和下属的HSE绩效负责。④HSE绩效考核指标设置要客观、科学,应细化、量化安全环保管理的目标指标内容,克服安全环保是“软指标”,难以考核的问题。⑤HSE绩效考核要公正、合理,建立客观公正、程序合理、务实管用的HSE绩效考核制度。⑥HSE绩效考核结果要公开、透明,激励与约束并重,在考核结果运用上动真格,严格兑现奖惩。

3.3建立科学合理的HSE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参照一些最佳实践经验,物资企业的HSE绩效指标在设计上包括“责任指标”“控制指标”“过程指标”和“鼓励性指标”等4个部分。这些HSE绩效考核指标在实践操作上通过HSE责任书的形式逐层逐级签订,以落实安全环保目标责任。

3.3.1责任指标责任指标主要是依据政府安监部门以及上级单位下达的要尽最大努力来实现的安全环保指标,这些指标一旦突破将要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这类指标多以“0”指标的形式体现。如针对物资企业的杜绝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杜绝放射源辐射安全事故,杜绝仓储库房火灾事故等。

3.3.2控制指标控制指标主要是针对安全环保管理所设定的专业性指标,这类型指标是通过目标指标管理以落实合规性管理要求,这类指标多以“起数”、比率等形式体现。如职业病发病率,瞒报、谎报、缓报事故起数,对等以上责任交通事故(公务用车)起数,完成上级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与减排指标,仓储库房火灾险情事件起数等。

3.3.3过程指标过程指标主要是在HSE管理体系运行中对于职能部门、主管人员以及各管理层级所设定的与其业务相结合的安全环保指标,过程指标与落实直线责任和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带有工作任务的引导作用,这类指标多以职能活动任务落实过程的关键点描述的形式体现,针对每一关键点进行量化扣分。根据集团公司2014年下发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业绩考核实施细则》,提出了17项过程管理考核指标。物资企业在此指导下,过程管理指标包括事故事件填报、开展岗位风险识别、施工作业升级管理、违法排污、项目“三同时”管理、落实一岗双责、HSE培训、承包商(供应商)管理、作业许可、检查和审核的问题整改等,见表1。

3.3.4鼓励性指标鼓励性指标主要是从正向激励角度设计的一些安全环保指标,通过鼓励性指标引导单位和个人自主开展安全环保工作,追求更好的HSE绩效。这类指标以获取奖项、荣誉等方面来体现。如参加政府或行业及上级单位的安全环保活动取得名次或奖项荣誉;在上级单位组织的安全环保工作项目中担当试点做出较大贡献;为上级单位组织的审核、评估、检查等工作提供人员支持;在HSE体系推进和安全文化建设上有创新性举措和实践经验,并得到推广;在省部及以上级别新闻宣传媒介上进行HSE宣传报道等。

3.4建立基层单位HSE绩效考核标准

3.4.1基层单位HSE绩效考核标准的思路和原则为深化HSE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环保基础性工作,应当建立基层单位的HSE绩效考核标准,通过考核评定机制,引领和指导基层单位开展HSE标准化达标建设。基层单位的HSE绩效考核标准编制要以安全环保风险管控为核心,严格依据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规程,围绕管理合规、操作规范、设备完好、环境整洁等方面内容进行设计制定。

3.4.2基层单位HSE绩效考核标准的框架遵循PDCA(质量环)闭环管理模式,基层单位HSE绩效考核应当包含管理活动要求和现场设备设施两部分内容。在管理活动中突出安全环保工作重点,在设备设施中狠抓现场风险防控的关键。管理活动方面,包括风险管理、责任落实、目标指标、能力培训、沟通协商、设备设施管理、生产运行(仓储管理)、承包方(供应方)管理、作业许可、职业健康、环保管理、变更管理、应急管理、事故事件、检查改进等15个方面的主题内容。现场设备设施方面,包括健康安全环保设施、生产作业设备设施、生产作业场地环境3个方面内容。在上述框架下,结合物资企业管理的特点和业务实际情况,建立百分制(或千分制)HSE绩效考核标准,将与安全环保工作有联系的若干工作条目细化并设定分值,通过考核决定奖分或扣分。在进行考核时,实行逐项比对,缺哪项就扣哪项的分值,把“要员工努力去做”改变为操作性强的“要员工如何去做”。从而通过考核机制引导基层单位安全环保工作的持续改进。

3.5建立HSE绩效考核管理制度HSE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体现在职责明确、流程清晰,符合实际的HSE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的建立。HSE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应当充分结合基层实际和员工意见,实现考核制度的民主公开,公平公正。HSE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应当包括的内容,如目的、原则、适用范围、职责分配、考核方式方法、考核标准、结果应用等。

3.6HSE绩效考核的组织实施

3.6.1HSE绩效考核组织以企业HSE委员会的名义组织HSE业绩考核组,负责对各单位HSE绩效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各所属单位也应成立HSE业绩考核组,以负责本单位的HSE绩效考核。HSE绩效考核应当体现出上级对下级的考核,自上而下形成一整套完整而全面的HSE绩效考核体系。HSE绩效考核的结果应当融入企业整体绩效考核系统。

3.6.2HSE绩效考核的方式和方法HSE绩效考核的方式和方法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上级要求来确定,应当包括以下方面。①按照年度计划例行开展的HSE体系审核评估,其结果反映了过程管理的绩效,也是过程管理的主要方式,审核结果应当作为企业对各单位达标考核的重要依据。②按照“四不两直”(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要求,改变以往常规性、预约式的HSE检查,开展暗查暗访、突击检查、随机抽查,检查结果作为企业对各单位过程考核的重要依据。③采取逆向追溯的方法,通过现场抽查、沟通和交流,追溯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查找安全环保管理存在的短板,逆向审核检查结果应当作为企业对各职能部门考核的重要依据。④采取依据HSE统计数据对责任指标和控制指标进行阶段性考核,依据各单位申报的鼓励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加分考核。⑤依据基层单位HSE绩效考核标准对车间站队这种基层单位进行量化达标分级考核。⑥在选商阶段通过资质审查对承包商(供应商)进行HSE绩效考核,并在项目结束前对承包商(供应商)HSE绩效进行评价。

3.6.3HSE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企业应当定期(如季、半年、年度)对HSE绩效考核结果公开考核公报,将HSE绩效考核纳入总体绩效管理,依据考核结果对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HSE业绩考核。根据前文所述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奖惩,推行HSE绩效考核与经济挂钩,使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发放奖金等的依据之一,并作为单位和个人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HSE绩效应当作为员工个人发展以及升迁的参考依据。对未履行好HSE职责,未完成责任指标的单位或个人,按照HSE责任书的约定进行责任追究。

4结束语

环保管理考核细则范文2

总结

**市**乡位于**市北部,淮河北岸。全乡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1.7万人。下辖8个行政村。

近年来,在三个文明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坚持认真贯彻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及法律法规,注重开展创建**省环境优美乡(镇)活动,有力地推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省环保局关于开展创建**省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精神,大手笔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保管理,大声势抓环保宣传,干部群众环保意识大为提高,城乡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环境设施不断完善,城乡自来水普及率超过30%,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85%;地表水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5%以上;农田林网绿化率达95%;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无水土流失现象,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均控制在标准之内。

回顾开展创建**省环境优美乡(镇)以来的工作,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领导重视,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乡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小城乡环境建设在**市一直走在前列。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与时俱进,向更高的目标进发,引起乡党委政府的思考与重视。自**省开展创业环境优美乡(镇)活动以来,我们乡按照**省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制定了创建目标和工作计划。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既定目标,全力组织创建。一是强化领导,广泛发动。创建伊始,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挂帅、乡主要领导、职能部门组成的创建指挥部,设立了创建办,制定了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党政主要领导做到了创业初期定目标,创建过程定思路,关键问题定决策,疑难问题亲自抓。二是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及时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同各村、各企业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目标,责任目标的制定力求切实可行,责任目标的执行坚持跟踪考核。三是强化规划,编制文本。规划的编制体现在水、电、气立体规划;土地、人口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商业、住宅小区合理布局;道路绿化、人文景点、公共设施全盘考虑,充分体现小康社会、环境优美乡的一流风貌。

二、强化投入,全面启动环境基础设施工程。一是建好地下排水管道,把生活污水集中制沼或经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对使用太阳能和农作物的秸秆还田设施的予以资金补助;加大改水改厕改圈的工作力度;二是完善治污设施建设,对乡内的2个单位的锅炉实施了由干法向湿法除尘的升级换代。三是合理实施环卫设施配套工程,乡街道增建垃圾中转站,增设垃圾收集箱、果壳桶。四是加紧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大搞植树造林,培育绿色景点。五是综合实施大环境整治工程,强化农村垃圾管理,清理违章建筑,抓好河道整治,改变墓葬习惯,全乡统一建立骨灰安放、葬礼、丧宴一个点,乡区环境面貌进一步得到了改善。

三、苦练内功,狠抓管理。一抓建设项目初审把关,凡国家明令禁止的污染项目,无论投资多少,坚决不批;凡与环境规划不相协调的企业,无论市场前景如何,劝阻不办;凡须落实治理设施的轻污染项目,有过硬的“三同时”措施才允许报批。二抓环保执法检查,严格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三抓环保制度建没,全面贯彻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认真对照本乡实际,切实制定了工业企业“三废”治理、建设项目管理等实施细则和噪声忧民、油烟纠纷等处理办法,完善建立了环保办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标准、服务承诺等,促使基层环保机构步入标准化良性运作状态。

四、常抓不懈,搞好环保宣传教育。创建工作要搞好,宣传教育很重要。创建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一是利用媒体宣传。充分发挥广播、有线视、露天电影宣传主渠道作用,组织环保专题影片、电视专题讲座、领导专题讲话,并利用村务公开栏宣传环保国策,发放环保科普宣传资料。在乡区主街道和重点村还设立了30多处永久性环保宣传标语,营造创建氛围。二是举行环保培训。对干部抓环保国策、政策法规培训,增强他们搞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感、事业心;对企业职工抓“三废”治理操作技术培训,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意识,提高专业工作水平。三是组织专题活动,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等工作,在中小学校举行环保知识讲座、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让学生学习掌握环保理论,参与环保宣传教育。四是抓好“6.5”环境日的宣传,以一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全乡上下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动员,人人珍惜环境,关爱生命,维护生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初步总结开展创建**省环境优美乡以来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仍有不小差距。下一步,我们决心,认真对照创建标准,继续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要继续强化领导,进一步提升乡域环境质量水平。认真实施环境规划,并不断修正完善: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加大对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优化乡村面貌。

二要继续强化环境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干部和企业业主环保责任宣传教育,加强对“三废”治理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浸透教育:加强对全社会的环保国策宣传,从而,真正形成领导重视、企业负责、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要继续加强污染控制,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推行沼气工程;使用绿色农家肥,使用高效低(无)残农药,特别提倡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加强桥、函、路、渠、闸的配套工程和小区林网化建设;全面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大秸秆还田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

环保管理考核细则范文3

2014年全国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2078.0万t,其中机动车排放氮氧化物627.8万t,占30.2%[1]。2013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32亿辆,未来五年我国新增机动车1亿辆至1.5亿辆,机动车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尾气排放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由于机动车大多行驶在人口密集区域,尾气排放直接威胁到群众健康。为检测评价机动车对环境的污染状况,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我国已建立了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核发、“黄标车”加速淘汰等环保管理制度。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开展了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工作。开展此项工作的大部分为社会化第三方机构。但社会化第三方机构能力差别较大,质量管理水平不一、人员流动大、部分地区监管能力薄弱,个别机构为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甚至对机动车检验弄虚作假,高污染车也可以车检包过[3],引起了较恶劣的社会反映,不少网友纷纷建议取消机动车的定期检验。因此查找机动车环保检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升机动车尾气检验工作的质量保证与控制水平,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给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为政府对机动车污染控制的决策提供真实、客观的检测数据,成为当前机动车环保检验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2机动车环保检验的特点与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机动车环保检验包括车辆外观检验,登记机动车环保管理信息、检测尾气排放、颁发检验合格标志等过程。目前,以河北省为例,机动车环保检验自动化水平较高。登记信息、检测尾气和打印合格标志均与计算机连接,有固化的软件控制。环检机构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网,实施上传环保检验数据,按照国家及地方在用机动车排放标准出具检验报告,打印颁发环保标识。目前,从事机动车环保检验的机构,均为社会化第三方机构,通过了国家或者省级质监部门组织的计量认证,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配备了必要的人员、设备,具备开展机动车环保检验的能力。但从日常体系运行检查情况来看,大部分机构质量管理工作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检测标准缺少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条款

目前我国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标准,柴油车执行《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3847-2005)中的自由加速法(部分省市颁布地方标准实施加载减速法)。汽油车执行《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18385-2005)中的双怠速法(部分省市颁布地方标准执行简易工况法或稳态工况法)。这些检测标准中针对建站条件、检测过程、检测设备有一定的描述,但是缺少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专门条款。国家为了规范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工作,陆续又出台了《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技术规范》(环发【2005】15号)《机动车环保检验管理规定》(环发【2013】38号)、《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定中虽包含了一些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规定,但缺少质量控制效果判定的依据,例如技术规范中规定了要求机构定期开展机构间、人员间、设备间的比对,使用标准物质内部检查,但没有规定比对和标准物质检查的允许误差范围。

2.2环保部门监管能力薄弱

截止2013年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开展了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工作。只有13个省环境保护部门成立了专门的机动车环保监管机构,148个城市组建了相应的市级机动车环保监管机构。监管能力虽然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远不能满足机动车污染监控管理的需求。国家颁布的《机动车环保检验管理规定》明确县级以上环保部门负责开展环保监督抽测(主要包括机动车停放地抽测和道路抽测),省级环保部门负责环检机构的监督抽查,每年抽查比例不少于50%。城市环保部门负责本辖区环检机构的日常监督检查,每季度至少组织开展一次环检机构间的比对实验。截止目前,河北省约有180多个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省级监管人员只有4名,除石家庄市、秦皇岛市以外其他市均未设置机动车监管中心,更没有配备专职的管理、技术人员和监管比对设备。省站每年监督抽查至少90家机构的任务非常繁重。

2.3质量管理体系与实际工作脱节

虽然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通过了计量认证并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因机构规模小且多为家族企业,若机构负责人法律意识、质量管理意识淡薄,缺少能够较好的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质量负责人,机动车检验机构工作(例如设备的采购验收、维护运行)老板一个人说了算,不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执行,不少机构人员岗位职责、工作程序设置与实际工作不相符,内部质量管理混乱。体系运行内部审核发现不了问题,管理评审输入项不全,与实际工作不相关甚至请外部人员编补资料应付监督检查,质量监督无记录或记录流于形式,没能起到保证机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转、持续改进的作用。

2.4人员流动大、素质偏低

一个普通规模的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从业人员有10~20人。因机构检测人员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工作环境不好,留不住人,导致机构检测能力无法长期稳定保持。另外,多数机动车环保检验从业人员只有高中以下文化水平、质量意识淡薄。虽机构都建有人员培训计划与考核程序,但机构内部缺乏实实在在的培训考核,部分人员开展检测工作不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标准进行。此外,不少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缺乏专职的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部分机构人员没法满足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工程师以上的职称要求,经常出现聘用机构外部人员充数而不履行职责的情况)此两项重要岗位人员的岗位履职情况欠佳,导致各岗位之间衔接不顺,全过程质量控制工作缺失。

2.5仪器设备运行维护不到位

大部分机构的主要检测设备均在检定/校准有效期内,建立了设备管理程序,检测设备满足自动化管理的要求,并均与环保部门联网。但因部分机构的设备得不到定期的维护校准,存在采样探头损坏漏气,废气分析仪长期不更换滤芯、设备进水损坏,氧传感器、氮氧化物传感器过期不及时更换,不透光烟度计的气室不及时擦拭清洗等问题,有机构不按规定定期校准设备,设备漂移严重,导致设备状态不符合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要求。有的机构甚至故意校低设备,提高机动车环保检验的通过率,无法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2.6标准物质和关键耗材质量无保证

各机构都按要求建立了标准物质管理程序、服务和供应品的管理程序,但在工作中存在为了减少成本,部分标准物质过期了仍在使用的现象。因缺少对标准物质、关键耗材的验收,对供应商的评价,部分机构使用的标准物质、耗材(滤芯、采样管等)质量低劣,不满足标准和仪器设备的要求,存在个别标准物质供应商缺少生产许可资质,滤芯质量不合格导致采样系统漏气,购买的标准气体生产商没有生产尾气混合气的资质情况,校准质量无法保证。

2.7不按规范程序检测

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有软件供应商和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相互勾结,存在软件供应商帮助机构修改软件中的国家或地方标准,或者把软件系统中不该提供给机构的权限提供给机构,机构私自随意修改污染物排放判定标准及采样时间、步骤等检测程序的关键环节,个别环检机构车辆外观检验不认真,检验信息不全,登陆员登陆车辆信息错误。导致检测程序混乱不规范,更有甚者,检测时探头插入深度不够,或者干脆不插,采样时间与污染物排放时间有延迟,造成数据偏低,存在数据造假的可能。

2.8记录与报告管理混乱

所有机构都建立有记录和报告的管理程序。但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记录不规范,检测报告未审核。个别机构记录为了应付监督检查,事后补编记录。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缺少客观、真实的记录证据。

3对机动车环保检验质量管理工作的建议与探索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应从管理的层面完善规范制度、标准,做到有法可依,监管能力上探索利用大数据分析,进一步完善监管平台,充分利用遥感检测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机动车环保检验过程进行全过程的技术监控。

3.1制定在用机动车环保检验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实施细则

建议国家或地方出台机动车环保检验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实施细则,完善质量控制的判定标准。例如增加标准物质检查的时间、频次,比对的允许误差范围。为机动车环保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提供标准依据。

3.2提升对机动车环保检验的外部监管能力

(1)在业务上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受质监部门和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为了提高监管效率,共享信息,建议环保部门和质监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系统对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检测能力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其加强内部质量管理工作。

(2)在省级和各市级机动车环保检验监管部门增加专职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配备标准物质、比对设备,以便满足开展监督比对工作。遥感检测因其自动化水平高、方法便捷等优势已成为执法比对的发展趋势。(探索利用遥感监测自动化水平高、方法便捷等优势)尽快出台遥测法国家标准,购置遥感车筛查高污染车辆。开展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比对,提高管理的效率。

3.3不断优化机动车环保检验的监管平台,为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为规范管理,要求环保检验机构安装统一的登陆打标软件,上传检验数据,由省级机动车环保检验监管平台对各联网机构进行实时监督。根据日常现场监管发现的机构资质过期仍在检测、故意修改车辆信息导致λ不判定,不判定λ还能出绿标,人员无证上岗操作,设备检定/校准过期仍在使用,采样系统漏气,传感器失效等情况,在监管平台中增加机构资质日期信息,将车辆信息与判定限值关联,在软件中增加设备和人员的唯一标识,设备检定情况、人员持证情况等信息,在软件中增加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功能,自动审核检测数据。及时通过数据审核实现对违规机构锁线停止车检、防止标准限值调用错误、自动识别错误数据等功能。通过不断完善监管平台,对环检机构进行自动全过程监督,可以大大提高执法监管效率,促使机动车环保检验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力的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3.4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

开展机动车环保检验人员的上岗证培训考核工作,重点讲解考核检测基本理论、质量管理知识、着力提升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质量管理意识。多开展技术交流和参观学习,总结实际工作经验,适时开展大比武工作,激发检测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检测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3.5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车主的环保意识。

环保管理考核细则范文4

关键词:水电站建设;质量;安全;环保;综合立体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TV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01

随着经济繁荣,我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水电站建设,水电事业空前发展。项目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构建质量、安全和环保综合立体管理体系,抓好项目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水电站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即“三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安全重于泰山,施工企业应从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沟通及监督等方面对建设风险进行全程把控;环保事关水电工程周边地区可持续发展,建设中要将环境保护措施纳入工程招投标中,在施工中将环境保护内容纳入工程监理中,确保科学环保施工。

一、全方位质量控制体系

为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建设业主应设立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领导水电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应依据国务院《建设工程管理条例》、国家水电行业有关规程、规范、标准等文件,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水电站工程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如《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实施办法》、《质量考核实施办法》、《监理考核实施办法》等,明确参建各方职责,规范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同时,推行实施质量管理责任制,除了合同条款中规定的职责外,原材料的加工制造与储存运输、施工、监理、以及项目管理都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完善各级质量保证体系,切实保证各项质量标准的执行和落实。

项目经理是项目部质量工作第一责任人,项目部管理班子中配置一名专职质检负责人。设立质量“三级”管理体系,工程质量管理层层落实到位,配备足够的、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人员承担各种试验检测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全部合格。

监理部采用分段设置、分区负责、专业协作、统一协调的矩阵组织结构。各监理部实行工程质量总监负责制,设立对应质量管理部门,并不定期邀请专家顾问对所监理工程进行质量咨询。管理部门有质量管理专责,其余主要监理人员均持证上岗。进一步加强水电站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和文明施工管理。

在这一综合立体保障体系下,还要进一步强化细节控制,如机械设备的控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材料性能的控制要建立检验制度,严把材料采购关,合理使用,减少损失;施工工艺的控制每个环节都应精心策划,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技术管理的控制落实好技术责任制、施工日记、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制度。

二、全过程安全控防体系

在安全管理方面,应建立健全了强有力的安全监督和安全保障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合理、有效的组织机构,健全规范、可靠的安全规章制度,进行有力的安全监督检查,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坚持设备本质安全化,形成一种积极地、相互制约和促进的管理模式,通过处理好安全生产与工程进度的关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利用安措费强化安全硬件设施建设、加强文明施工管理等举措,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障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保障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

中小水电站施工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政府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各项劳动保护规定,切实执行法律法规赋予的安全管理职责,管理观念从重计划、项目管理转向重规划、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安全生产的实施。一是要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二是要健全安全管理机构,依法严格加强水电站工程施工日常监管;三是落实安全责任考核,以三位一体的安全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四是要建立安全情况及事故报告制度,防患于未然的同时确保在突发事件中把损失降到最低。要从安全组织建设、安全人员管理、安全监理落实等方面加强管理,扎扎实实抓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样就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全区域环保控管体系

水电工程一般施工规模较大,施工周期较长,施工人数和施工机械较多。在施工过程中因工程占地、采石、取土、弃渣等活动对地表植被影响较大,防护措施不当容易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一些工程还可能会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

水电开发环境保护必须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驱利避害、合理开发、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增殖补偿、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等关键问题要形成制度,要根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精神和要求,对水力资源重点开发地区实施强制性保护,提高环境保护投入的水平,将环境投资费用纳入建设和运营成本,逐步形成完善的水电环境保护体系。建设中要将环境保护措施纳入工程招投标中,在施工中将环境保护内容纳入工程监理中,确保科学环保施工。

工程环保管理要十分重视每个分项目的水保、环保审批工作,始终坚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事,始终体现“高标准、严要求、早安排、不打折”的主动环保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努力提高环保水保意识,最大程度的减轻水电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建设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处理回用系统,真正实现生产生活废水的“零排放”;在开挖工程中优先使用低尘降噪设备,严格控制大气、噪声污染;生活垃圾采用外运方式进行卫生填埋处理;对珍惜植物和特有鱼类进行保护;强化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做好挡护和绿化工作,防止水土流失。

参考文献:

[1]王卓甫,李希宁,李明.水利水电施工项目质量控制[M].黄河水利出版社,1995:168-174.

[2]金长德.浅谈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中的安全管理[J].安全, 2009(01):36-38.

环保管理考核细则范文5

关键词:环境教育;环境意识;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071-02

如何保护环境,还地球一片青山绿水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呼声,依靠政府、国家是一方面,作为地球的主人,全人类人人参与环保行动才是根本。自觉的环境保护行动来源于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而自觉环保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环境教育。环境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教育课程已经日渐走入中小学的课堂,作为培养技术与服务型人才的中职校同样也需要开展环境教育,让学生形成自觉的环保意识,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将意识转化为行动、内化为习惯。

一、环境教育始于环保意识的培养

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客观物质,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看法和评价能够转化为客观物质力量支持和人的外在环保行动。因此,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应首先重视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与自然、地球的关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自己在保护绿色地球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一)中职生环保意识的现状分析

2009年10月,笔者对某中职校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设30个问题,主要涉及学生对基本环境知识的了解情况、学生日常的环保行为习惯、学生对当前环境问题的态度及学生对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度。通过问卷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对基本环境知识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也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不高,近四层的学生认为环境保护应该主要依靠政府与国家的作为,自己的力量非常弱小,这说明学生对环境保护的主人翁意识不强;二是大多数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不好,对自己或别人表现出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乱丢垃圾等行为毫无所谓、视若无睹或者仅限于心理的不懈,而没有任何加以制止或劝说的行为。如问卷中的对“乱扔垃圾”一题,学生知道乱扔是不对的,是不文明的表现,并且都表示愿意扔进垃圾桶,但是“有垃圾桶就扔进垃圾桶,没有就扔在地上”的学生并不少,这说明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只是缺乏自觉性与随意性,环保行为明显滞后于环保意识认知。

(二)环保意识培养的有效举措

环保意识是人们通过一些了心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验和行为倾向。???它由环保认知、环保体验以及环保行为倾向三者构成,其中环保认知是环保意识产生的基础,但环保意识并不止于环保认知,与这一过程相伴随的是相应的情感体验,如对环境的焦虑感、危机感、责任感与道德感等,并使个体产生一定的行为意向倾向,这三种心理成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统一于个体的环保意识之中。

1.开设环境教育课程,为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奠定理性认知基础。环保意识的形成是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之上的,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需要掌握较为系统的与科学的环境知识与环保知识。但当前专门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的中职校并不多,绝大多数中职校的环境教育采取的方式是在其他学科上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而各个学科在环境方面的知识较为零散而且容易造成重复,不具有系统性,容易使环境教育失去实效性。这就要求中职校可设环境教育课程,旨在通过环保教育、资源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内容的教学,让为学生掌握必要的环境知识、环保技能,养成环保道德等。在教材的选择上,可以使用普通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环境教育教材,也可以根据中职校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认知能力,结合学校及本地区的环境状况,围绕当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当前社会环境教育的热点问题等,自编环境教育教材。系统的环境知识的教授,让学生对环境知识形成基本的认知是形成环保意识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在环境教育的课堂上,可以采用灵活的、多样化的形式。如:小组讨论、知识竞赛、社会调查报告、热点问题辩论,还可以邀请环保局或社会环保爱心人士开展学术讲座等等。在讨论与辩论的问题选择上,可以结合社会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进行设问,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让环保意识的责任感得有强化。比如:根据2008北京奥运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的必要性进行讨论;根据国家取消超市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的举措进行讨论;根据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否矛盾与冲突的问题提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孰先孰后、孰轻孰重的问题进行大辩论。

2 .开设情感体验课堂,为环保意识的形成搭建情感认同通道。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对自己与周围事物结成的某种关系的态度。在一定条件下,当人们在与事物发生联系时,如果他认同这种联系时,则愿意保持这种联系,而且对该事物产生更大兴趣,并乐于接受,在心理学上叫情感认同。反之,若没有这种情感认同,就会对之无兴趣,即便接受,也是表面的、不牢靠的。而任何人在接受教育时都存在着理性认知与感性情感的双重心理表现,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主要依靠理性认知实现对教育内容的领会和掌握,而感性情感则是教育内容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内在意识和外在行为的先导条件。因此,环境教育过程中,其内容、方法必须有利于诱感认同,才能使受教育者易于接受教育的内容,从而利于稳定的环境意识的形成。

情感有鲜明的层次性,青少年的情感具有丰富而情景性强、激烈而持续时间短等特点,许多情景都能激起他们的情感,而且遇到激动人心的场面,或听到有号召力的宣传,甚至会产生突发性的激情,表现得豪情满怀。因此,在学校实施环境教育时,应遵循这一情感规律,有规划地开展一系列的环保教育校外课堂,进行环保的情感体验。如:选择附近环境优美的自然保护区、自然博物馆、海洋生物馆,让青山绿水的自然界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与享受,给他们以清新宜人之感,在充分体验到环境美后会产生对环境的积极情趣,进而激发他们爱护美好环境的道德感,使他们内心深处不能容忍肮脏、丑陋和杂乱无章的现象。此时,学校也可组织反面的体验课堂,考察环境污染严重的区域或深受自然灾害侵害的地区,通过强烈比对与反差,让他们在心理产生环保情感,强化他们对美好环境的爱惜之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激动人心的情景会淡化,这种情感也就会随之消失了,因此,在学生形成基本的环境情感后,学校应定期组织校外课堂,深化情感体验,以巩固与强化学生的情感认同。

3.营造绿色校园,为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创设熏陶情境。一个人自出生能感知外界环境开始,就无时无刻地受到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可以说学生心理的发展就是在人与周围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的活动中实现的。客观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环境本身就是巨大的教育资源。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有广泛教育功能。

校园是育人的场所,谈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当然离不开绿色校园的建设,而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绿色环境,即为绿色生态。实施环境教育需要整洁、有序、和谐的物质环境支持,只有这样,环境教育才具有说服力与公信力。绿色生态的校园建设主要体现在校园的美化与绿化,校园环境的有序与有效管理,校园资源的充分利用与节约使用等方面。二是绿色文化,即为积极向上、和谐有序的绿色精神与绿色行为。绿色的校园文化对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个体具有导向与激励、约束与调适、凝聚与辐射的功能,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爱护校园的责任感,形成与校园环境相一致的绿色行为方式,绿色的校园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环境教育。柯拉克罕说:“文化在人生每一个转变上,都在调整我们的生活,不论我们意识到与否,从生到死一直有不断的压力,督促我们去遵循别人为我们定好的行为模式”。???绿色校园文化的营造主要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与师生的绿色行为习惯等方面,通过以绿色为主题的讲座、研讨、沙龙、辩论、座谈、演出、竞赛等宣传环境伦理、绿色经济、环境法制、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传授绿色教育基本知识,促进职业学校学生对绿色事业的关心和参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促进学生的绿色意识的形成。

二、环境教育重在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

环保意识被教育者内化,形成环保行为,养成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是因为环保意识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学生的大脑中,它的周围还包绕着许多其他的意识与情感,如效用意识、随性情感等,环保行为将取决于所涉及到的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这就需要学校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多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环保意识向环保行为的外化,并最终养成环保习惯。

(一)开展积极有效的环保活动,为环保意识的成功转化创设平台

环保行为的落实与习惯的养成是实施环保教育的主要目标,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有利于环保意识外化为环保行为。在环保活动的选择上在始终遵循以生为本原则的同时要考虑到活动的内容、意义及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如:学校与当地环保局合作组织“走街串巷参与环保监督与环保执法”的活动,让学生在环保局老师的带领下深入街道与社区进行环保的宣传、监督与执法,从法制的高度来引导学生认识环保,了解保护环境、遵守法纪对国家、对社会的重大意义,从而提高学生自觉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意识,对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了一定的作用。除校外活动外,还可以在校内开展很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环保主题活动,如:“环保标语设计比赛”、“环保照片展”“校园绿地认养”、“校园植树”、“废旧垃圾义卖”、“环保创意我发明”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个人环保行为的“星星之火”形成全校学生参与环保行为的“燎原之势”;明白自己的环保行动在服务别人的同时也服务了自己;形成环保行为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行动的认知;认识到环保应由我做起、由点滴做起的道路;深刻体会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自豪感与责任感,进而激发他们的环保行为,促进环保意识向环保行为的积极转化,而环保行为的多次训练,环保情感的强化体验,促进环保行为自觉性的形成,即为习惯的养成。

(二)加强学校环保规范制度的建设,为学生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加设防线

“意识虽然影响人的行为,但这种影响能否转化为人的实际行动,决定于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和利益结构的合理有效安排。如果没有一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机制、决策机制、信息机制和利益机制的安排,及时有很好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也难以采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可见,缺少实现环保行为的渠道与途径,没有合理的制度安排与约束,将造成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的脱节。

在环保规范的建设上,学校需要把环保管理上升到制化管理的层次中,除了层次化管理外,在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的过程中也应体现这种制度化管理的规范,对学生提出环保的具体要求,并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条款,如对学生实行6S管理,对学生的环保文明行为、参加学校环保社团与环保活动、有效制止他人不文明、不环保行为等自愿或非自愿行为进行加分制;对学生的乱丢垃圾、践踏草坪、乱刻乱画、随地吐痰、采用一次性餐具、大声喧哗等不环保、不文明的行为进行减分制;同时将班级环境、包干区卫生纳入学生的考核中,对考核优秀的同学给予评优,在学生中形成竞争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同学要求进行环保知识与活动的再学习,或者带头组织一次环保活动的“惩戒”。在考核制度的约束下,学生能从对环保管理的无意识状态转变到环保管理的有意识的状态中,促进环保习惯的养成。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业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清偿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环保教育的最终目标,只有在环保意识,环保活动、绿色文化、规范管理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学生才有可能形成稳固、长久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习惯。当然,对学生的环境教育还应该延伸至家庭、社会,并借助于多方的力量,中职校的环境教育才能走的更宽、更远。

参考文献

[1]李宁宁. 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J].《学海》,2001(1)。

[2] 时蓉化. 社会心理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环保管理考核细则范文6

关键词:石油销售;成品油;损耗控制

长期以来,我国石油销售企业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各销售企业进行行业补贴和配额管理,石油的社会销售量不大,油品的销售价格不高,油品损耗问题并不引起石油销售企业的关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入,我国石油销售企业开展进行改革,划小了独立核算单位,利润和企业职工收益挂钩,降低销售成本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同时,我国石油销售企业开始逐步对外资开放,国外各石油销售巨头开始纷纷进入我国,其市场策略、产品策略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对我国国内石油销售企业提出了挑战,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逐步加剧,盈利能力已经成为石油销售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在这种背景下,国内成品油销售企业加强了成本的节约,本文通过对成品油损耗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有效加强对成品油损耗的控制,提高石油销售企业利润进行了思考,以期共同商榷。

一、成品油损耗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看,成品油损耗是指在运输、储存以及零售等各个环节中发生的成品油的损失耗散,是成本油消耗的总额,既包括油品理化性质造成的损失量,又包括了油品人的主观行为造成的损失量。从数量角度来看,一般油料的期末库存量和期初库存量的差额既为广义上的成品油损耗量。从狭义上来看,其不包括非正常的损耗,既不包括油品人的主观行为造成的损失量,既理论上为销售油品而应该消耗的数量。从石油销售中成品油损耗控制管理的角度来看,其主要是最大限度的减少人的主观行为造成的损失量,进而降低石油销售企业的成本,提高石油销售企业的利润。

二、石油销售中成品油损耗控制原因分析

1.客观上的消耗

油品具有容易挥发和液态储存容易损耗的特点,比一般的固化商品更容易损耗。从客观上来看,其主要的损耗有油品挥发损耗、运输损耗以及油站的正常损耗。油品挥发损耗是指油料在液体表面的气化过程,油品具有容易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自然属性,在气温上升或充分接触空气的情况下,油蒸气分子从液体表面逸出,扩散到液面之上的大气空间中,使油品数量减少,形成永久的损失,而这种损耗无法避免,只有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进行降低。损耗数量的大小还与油罐经大小呼吸排出罐外的混合气数量以及混合气中油蒸气的浓度成正比。由于石油销售企业都不是石油原产地,而且我国地域广阔,大部分油料都从国外运输进口,运输时间长,路线长以及运输复杂性高等特性都导致石油销售企业的运输损耗较高,目前我国的各种油罐车以及油船采取上部敞口式的装油方式,当压力达到一定数值时,呼吸阀就会自动开始排气,导致油料挥发,当成品油到达目的地之后,输出成品油的操作过程中,罐内液体减少,压力随之降低,导致油料因为输入空气而进行损耗。油站损耗一般是指加油机精度损耗以及日常保管损耗,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油料入库出库损耗,石油销售企业只能通过合理的库存管理手段,科学的操作方法以及细致的工作来有效的降低,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消除。

2.主观上的消耗

主观上的损耗主要是指上游克扣损耗、偷盗造成损耗。近年来,我国油料市场全面开放,由于受到国内对成品油需求的快速上升以及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度攀升,油料价格飞涨。由于原油开采、生产、销售的分离,受到各个环节利益不同的驱使,上游克扣下游现象严重,虽然国家对各个环节的合理损耗都有明确的规定,但由于上游企业对资源的控制权的客观存在,利用计量器具的正误差和加大付油密度,进而获取利益,而处于下游的石油销售企业是能被动的接受这种人为克扣现象,而无法有效的进行述求。偷盗造成损耗主要是由于石油长距离运输的属性造成,成品油销售企业物流过程一般包括铁路、水路、公路运输,环节多,路线长,特别是石油运输管道多处于无人区说少人区,客观上为偷盗油品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油品物理性质复杂,油品偷盗行为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事后取证难度大。因此,在成品油储运过程中偷盗现象较为严重,给石油销售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石油销售中成品油损耗控制的对策思考

1.技术方法与管理方法相结合,减少油品的自然挥发和人为损耗

目前,国家环保总局目前正在组织开展对于油气排放的环保控制项目研究,要求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装置。随着该装置的应用,不但可以有效减少因为油料无效挥发给空气造成的污染,而且通过装置的回收,大幅度减少油料挥发造成的成品油损耗,有效控制石油销售企业的成本。同时,油企应重新布局,淘汰旧有的落后的产能,在经济发达地区新的巨型的炼化企业,减少运输过程造成的不必要的损耗,不断降低下游的成品油销售企业的成本。在管理方面上,一是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杜绝油品的非正常损耗,要采用招标的方式进行油料运输企业的选择,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同时要定期对加油站相关人员进行换岗和调岗,由此有效的防止司机和销售人员出现暗自勾结造成油耗的现象。二是要确定损耗关键控制环节,对油库的发油、二次配送的运输以及加油站的收油等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以减少油料“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2.重视石油销售企业信息化手段的使用

目前,随着信息化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广泛兴起,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成为现代企业提高管理的有效手段。石油企业应该建立网络智能化系统,实现数字流程可视化,实现油站的进、销、存的智能管理,进而为石油销售企业减少成品油消耗,界定上下游企业之间流量的合理边界具有重要意思。首先,要引进新设备,安装油气回收系统减少蒸发损失,安装液位仪提高加油站收发油品的计量精度,提升油品损溢的管理水平。其次,要加强石油销售公司建立与连锁经营配套的信息技术的使用,实现自动化信息和智能化信息集成,加强在线监控。

3.构建石油销售公司成品油损耗责任体系

责任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可以充分提高石油销售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提高其参与成品油损耗控制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为石油销售企业全面落实责任控制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石油销售企业要建立关键控制点的损耗率,采用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个人观察和统计报告的方法进行控制信息采集,进而为控制责任制度的考核提供详实的依据。调运部对物流过程中损耗,一次物流环节损耗率由调运部与财务部核对发量和实收量,二次物流环节损耗率以加管部每月制作的《盘存汇总表》中运输损耗栏中相关数据为准。油库管理部对仓储环节损耗负责,加管部核对批发出库和加油站调拨出库,由调运部与油库核对帐存量和实存量,并作为控制和考核的依据。其次,要定期考核与奖惩,石油销售企业要建立绩效考核部门,具体进行石油销售公司成品油损耗责任制履行情况的考核部门,并将被考核单位月、季度考核,按相关规定兑现奖惩。再次,要广泛宣传,形成了较好的损耗控制氛围,要将考核和个人的业绩挂钩,通过制定相关《考核评比实施细则》,并及时在员工中进行宣传,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控制的责任,进而提高其控制的主动性,最终形成从上至下人人都在为损耗控制出力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乔 智:石油销售企业须重视物流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8(3).

[2]何春美:浅析石油销售企业成品油损耗控制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