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药物流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药物流体系范文1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扩大,我国对医药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根据调查结果,预计在未来的十年内,我国将可能成为全球药品需求量的第二大市场,这预示着我国医药工业将迎来繁荣发展的时机。而与此同时,医药物流系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就目前我国医药物流现状而言,各个城市的物流配送体系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主要以绥化市为例,探讨优化研究。
一、绥化市医药物流配送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配送缺乏柔性
在绥化市的医药配送中心对下属的连锁药店普遍提供的都是常规性的服务,而根据各个门店品种多、周期短、频次高、批量小的特点,其需求会日趋多样化,如果配送中心不及时了解各门店的需求,那么等到门店提出时将会措手不及,缺乏应对变化的柔性。医药物流配送的柔性化是对配送作业进行高效的要求,以便能够轻松的应对各个连锁门店其品种多、周期短、频次高、批量小的特点。而现如今,在绥化市的医药配送方面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标准化流程,而这个标准化流程恰恰是与实际情况相脱节,导致了交货时间不准确,配送质量不高等问题的出现。当前,在我市的连锁药店其各个门店对药品的需求有着批量小的特点,如果要求配送人员在送货时与门店工作人员进行清点交接,那么将会需要很长时间,这就会导致后面门店的送货不及时,或是时间不准确等问题。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实际物流配送时可能就没有了清点交接的过程,逐渐的形成了固定的标准化流程,并且不排除一些后续的清点工作还会有不负责任的工作人员,再加之药品本身的一些特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清点数量与配送数量存在差异的问题,而清点人员对配送的质量会产生怀疑。
(二)物流配送技术装备水平比较落后
在绥化市的医药物流系统通常都包括仓储、加工、配送、运输、信息处理。面临的主要客户是药店、诊所、医院及医药批发公司。现在的物流配送设施都是按照国家GSP标注进行建设和配置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仓储,包括普通库和冷藏库;二是搬运工具,主要包括拖板车、推车、货运电梯,仓库与仓库之间的药品转移主要通过拖板车和推车,而装卸都是通过人工完成,其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三是运输工具,一般都是通过送货车进行配送。我市的配送软件系统水平还是比较低,与门店的沟通主要是通过电话及电子邮件的方式。并且,我市的物流配送方式还是以手工操作为主,陈旧的设备导致流转效率较低;落后的管理手段导致管理效率不高。计划运输仍为我市药品运输中的主要方面,临时配送只占了一部分。配送中心的大型货车拥有量太低,市区外的客户一般都委托到第三方或是邮政完成,由此导致医药物流配送流通环节复杂,成本开支大,配送费用增加等问题。
(三)物流专业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
缺乏物流专业高素质人才这是整个物流行业的共性,绥化市医药物流人才储备也是处于短缺水平,医药与物流这两大专业已经对医药物流配送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医药物流配送涉及的范围相对比较广泛,包括医药质量监控、物流的网络规划、物流工程、物流的设备与运营、物流的信息技术等等,我国的医药物流行业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其发展过程缺乏理论知识与实践。医药物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既要有医药方面的经验又要懂得物流方面的相关知识,再加上管理方面对这方面的疏忽,导致了这个行业的专业性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严重。
二、绥化市医药物流配送体系的优化
(一)物流服务在刚性的基础上实现柔性配送
在绥化市存在着很多的连锁药店,在各门店,其物流配送也比较复杂,且有相对不确定性的需求。众所周知,柔性,一直被大家热捧为对付不确定性的有力武器,所以医药物流需要实行柔性配送,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
第一,延迟分货式配货,配送中心往往强调的是标准化流程,而忽视了对需求的适应性问题。配送中心的配货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拣选式,在一个需求周期内,在各个客户需求差异较大时分拣人员实行客户订单单一分拣的方式,逐张拣选完订单。二是分货式配货,在一个需求周期内在每张客户订单具有相对较高的共性情况下,分拣人员首先把客户的各个共同需求药品的数量进行加总,然后把各个药品统一取出,再按照客户的订单需求进行分发,完成分拣式配货;
第二,动态配置分拣配货,动态配置的具体方式包括整件药品的分拣配货和拆零药品的分拣配货流程,配送中心可以对分拣配货方式加以创新,对配送的药品进行频率分析,根据不同频率层次分为a、b、c三类,然后对各个药品进行不同的硬件资源的配置。可以根据药品的不同的需求特性,设计出新的流程及模式。动态配置一改以前的落后分拣配货模式,将会根据不同的频率及类别进行分拣,这不仅能够减少工作环节,节省了分拣时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明晰了各种药品的作业模式,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分拣出错率,提高了物流配送质量;
第三,配送中心人力资源柔性管理,众所周知,人力资源是医药物流配送的主要资源,是物流配送的主体,对人力资源进行柔性管理,对提高医药物流的柔性管理起着根本性的作用。配送中心可以通过技能培训,对员工进行多方面培养,让员工能够轮岗实习,这就能够使配送中心实现人力资源的自由调节,实现职能互补的方式,以便能够更加从容的面对外界条件的不断变化。
(二)配送中心进行技术规划
在现代的物流配送组织中,配送中心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一些先进技术也广泛应用于物流配送领域,配送中心也在向自动化分拣药物、立体化储存药物、计算机化管理信息方面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第一,采用仓储管理系统,仓库库房可以采用楼仓式立体化结构,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仓储空间,还可以提高仓储货物量,商品可以分层摆放,利用升降机进行药品的摆放,合理划分功能区,根据药品的种类分区、分层进行存储,之后利用仓库管理系统,提高仓库的运作效率,方便查找药品信息与检索,核查药品的库存情况,及时更新出库入库信息,动态盘点药品,信息化的仓库管理系统,加快药品的流转速度,大大减少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二,专业的物流配送管理体系,首先要优化运输配送体系,专业的物流配送管理体系能够根据药品订单量的信息自动制定运输配送方案,并且根据货物量的大小,合理配备运输车辆以及运输人员,计算最佳的运输路线,能够及时动态显示运输的车辆的行驶信息,更新运输签单信息,极大提高了物流配送的工作效率,能够节约人力资源以及物品消耗,降低药品的配送运输成本,另外该体系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合作的双方,资源的共享上游是医药生产企业,下游是药品零售商或者是医疗单位,下游企业与配送中心联网,使之资源共享,能够查询所有药品的相关信息,随时根据药品订单在网上下达电子订单,订单信息传递到配送中心,即可完成配送的方案,进行快速的配送运输服务,这样,除了下游单位要储备急需的药品之外,可以不单独设立药品仓库,能够依赖配送中心及时补充药品,降低经营成本,有利于绥化市医药物流配送体系的良性发展。
(三)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服务意识
人才的储备是医药物流配送体系的关键,绥化市面对着高素质人才的缺失,应该积极引进与培养专业性人才,全面提升绥化市的医药物流配送体系,打造特色医药物流,医药物流体系是需要多专业的人才,其中包括经营管理、计算机、药学、物流等专业方面的技术人才,所以物流配送中心要加大人才的培养投入,一方面可以与高校等定向培养专业人才,根据药物配送中心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可以请专家教授对员工进行培训,实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另外,还可以积极创新人才发现机制,进行轮岗制度,使员工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价值。人才培养的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服务培训或者业务考核制度,积极督促工作人员服务水平的提升,物流配送作为物流服务行业,应该以顾客为中心,积极站在顾客的角度,提高服务意识,对顾客的问题能够细心解决,对顾客的意见要充分听取,主动与顾客进行沟通式的交流,不断改善物流服务过程的流程,积极解决顾客的投诉建议,保证医药物流配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通过对绥化市医药物流配送体系问题的分析,指出绥化市现有配送体系存在的物流配送效率较低、物流配送信息化程度不高以及物流配送专业人员素质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优化的解决方案,通过对主要问题对策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绥化市的医药物流配送水平,使其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信息化,为开创绥化市医药物流配送体系的美好前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谭颖.医药物流配送柔性化研究[J].物流技术,2011(21).
医药物流体系范文2
关键词:电子商务 流通 信息平台
一、电子商务在医药流通供应体系中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药品流通中已经被广为使用。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必将成为医药贸易的趋势所在。医药电子商务发展既是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医药企业应对国内外竞争的必然选择。医药电子商务是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药品生产单位、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以及保险公司为网络成员,通过网络应用平台, 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开放并易于维护的医药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医药电子商务主要包括B2B、B2C 和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等形式。
从首届“互联网药品信息与交易服务高峰论坛”透露的信息:截止2007 年6 月18 日,全国已获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的企业总共1178 家,占申请企业数的50.09 % ,其中经营性385 家,非经营性793 家;截止2007 年6 月26 日,全国已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企业有9 家,其中第三方平台5 家,B2C 经营模式4 家(只能经营OTC),而B2B 经营模式目前还没有企业获得证书。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很多文献在谈医药B2B 模式,实际上当前我国所谓的B2B 是通过医药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B2B 模式。我国医药网站还停留在通过互联网进行医药信息的与获取、药品价格信息的和交易的撮合这两个较低层次上,鲜有完整的电子商务服务 (一般认为完整的电子商务,也即通过互联网完成从药品信息和获取到在线交易、在线支付的全过程。达到覆盖医药行业的招标、信息咨询、招商、批发流通等一系列环节),也没有成熟的基于第三方的医药电子商务交易和服务平台。
二、医药电子商务在医药流通供应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子商务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安全问题、支付问题、配送问题等。结合医药卫生的行业特点, 目前医药电子商务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1.基础条件差, 投资不足
国内因特网用户仅有多1000多万,普及率仅为0.21%,商用计算机联网普及率低, 不足10%。我国网络基础设施落后,远远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当前投人到医药行业信息化建设及医药电子商务方面的资金还不充足。
2.对电子商务的作用、意义和内涵认识不足。由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网络信息化技术普及率不高,大多数企业和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不了解甚至误解也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在发展医药电子商务时, 网络运营商必须要考虑如何让用户成为真正的赢家, 只有这样医药电子商务才能生存。
3.我国医药行业信息化水平低,电子商务应用层次低。虽然我国医药企业已经开始应用电子商务进行药品的流通贸易如B2B 模式,但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我国医药网站还停留在通过互联网进行医药信息的与获取、药品价格信息的和交易的撮合这两个较低层次上,鲜有完整的电子商务服务。一般认为完整的电子商务,也即通过互联网完成从药品信息和获取到在线交易、在线支付的全过程。达到覆盖医药行业的招标、信息咨询、招商、批发流通等一系列环节,我国的电子商务系统由于技术水平和网络安全等因素导致交易双方“网上谈判,网下付款”,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割裂,在流通领域,表现为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分散、效益低下,由于具有全国性覆盖网络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没有形成,导致资金流与物流割裂。
医药物流体系范文3
关键词:医药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7.016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不断出台,我国医药物流企业绩效认知和绩效评价存在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医药物流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优化。绩效水平提升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路径。本文根据医药物流企业绩效评价面临的困境,形成医药物流企业绩效评价需求模型。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提出我国医药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建设路径及针对性建议。
1 医药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1 医药物流企业对绩效评价合理路径的认知意识薄弱
当前众多医药物流企业管理者由于利润低、规模小而过度关注于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率,对产品重复率和医药物流费用率等直接关系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则有所忽视,对绩效评价路径的认知意识薄弱,这不利于其对绩效评价的认知及绩效水平的持续改善。
1.2 绩效评价体系的缺失使医药物流企业绩效改善存在困难
完整、可操作性良好的评价体系是医药物流企业改善绩效的关键工具。众多医药物流企业不具备自身构建独特性绩效评价体系的能力,也没有行业普适的绩效评价体系作为参考。不全面的绩效评价使得医药物流企业对绩效水平的衡量存在偏颇,过于细节化的绩效评价则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这无疑违背了医药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提升资源利用率、提升企业效益的初衷。
2 基本需求模型
通过现状研究可以看出,医药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需求主要有:第一,绩效评价的“工具包”,即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第二,绩效改善的有效路径,即如何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到实际经营管理中。据此建立医药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需求模型,如图1,模型中医药物流企业内部和外部充斥的孤岛信息归纳为“因子集”,这些信息是绩效评价的基础。
3 医药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及运行路径
3.1 基本原则
医药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应基于如下原则:(1)系统性。所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应基于企业战略,涵盖各个环节,以免忽略各相关要素间的相互作用。(2)特色性。医药物流企业的主要经营对象为医药产品。作为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保护屏障,物流安全、时效的衡量是医药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中不可缺少的部分。(3)简便性。良好的绩效评价应能为医药物流企业管理者提供绩效水平改善的最佳路径,评价环节不宜过多,评价角度不宜过于分散。
3.2 运行路径
通常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两部分构成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指标用于指导企业绩效评价的方向;评价模型则通过数理手段发现最终评价结果。鉴于企业间的共性,所构建的医药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同样应包含这两部分。据此,本研究构造了医药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及运行路径示意图,如图2所示。
4 医药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4.1 现有研究经验借鉴及不足
国外对物流绩效评价的研究创造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在现有企业绩效评价研究中,针对医药物流企业的研究较少。基于共性和特性的视角,医药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可借鉴其他类型物流企业,但同时要使构建的指标体系体现医药物流企业的特性。
4.1.1 构建指标体系的维度
早期在进行物流绩效评价指标设计时多单纯使用财务指标。随着绩效评价要求的提高,针对某种形式物流绩效或者物流过程的某一环节的研究开始展现,指标设计也更多元化。相关研究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维度主要如下:
(1)基于物流综合绩效评价的角度。多单纯采用财务指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由于过于单一,难以体现物流过程的全程性,也未能有效关注企业内外部的相关群体利益。
(2)基于物流服务评价的角度。典型指标为物流成本、可靠性、响应性和顾客感知等。学者们对物流成本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重要程度观点不一,Staling(2005)等认为成本和客户是最主要的绩效评价指标,但Lambert等(1993)却认为过分强调物流成本的作用并不可取。
(3)基于物流效率分析的角度。此类研究如林坦等(2008)分析了我国各省市区域物流效率;唐建荣等(2013)探讨了低碳约束下的物流效率评价问题等。这部分研究的指标主要包括准时交货率、订单完成率、库存周转率、损毁率等,研究缺陷在于忽视了物流综合绩效长期性和对相关利益者的考量。
(4)基于物流活动分析的角度。相关指标有运输成本控制、客户服务、作业成本控制等,这一类型研究大多针对物流活动效率提出改进意见,但缺乏对物流绩效的整体把握。
(5)基于整个物流系统角度。Bowersox等提出应当对物流绩效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做出评价,外部侧重客户角度,内部侧重企业自身。典型内外部评价模型如平衡计分卡。众多学者基于平衡计分卡对整个物流系统从财务、客户、内部运作、创新与成长角度进行绩效评价,并充分证明了以战略为起点的平衡计分卡的广泛适用性。随后,为解决平衡计分卡未能充分关注利益相关者、指标处理困难等缺陷,绩效棱柱等模型得到开发利用。绩效棱柱模型包括五个角度,即企业战略、业务流程、组织能力、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利益相关者贡献,充分体现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重视。
4.1.2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定性、定量及定性定量混合的方法,近期研究已基本上采用定量方法或定性定量混合的方法,具体如表1。其中模糊综合评价的应用最为广泛,这主要是由于其能够将因定性指标带来的模糊性转换为数理方法进行处理。数据包络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由于对数据要求较高,多用于指标基本为定量指标的情况,但往往这种指标体系并不能全面地评价企业绩效。层次分析法可靠性高,应用广泛,但多依赖于主观意见进行排序,因此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评价的对象也不能过多。学者们也尝试了混合评价方法,如将层次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等相结合等,试图解决固有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4.1.3 现行研究中的医药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一些学者对医药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做出尝试。田志凌(2011)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对医药物流企业绩效进行评价,并指出内部绩效评价主要依赖于财务指标,更适用于专家打分法;外部绩效评价则更适用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内部指标主要侧重成本控制、内部布局、物流管理成熟度及库存管理;外部指标则主要包括客户服务、财务、内部运营、学习成长等。刘广义(2013)从物流服务、财务、运作和管理能力等方面构建了医药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段帅(2011)结合集成化供应链运作环境下医药物流的特点,设计了有效性、发展能力和财务三个维度的指标,并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评价模型。张晨(2010)则选择平衡计分卡为轴设计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
4.1.4 可借鉴经验与不足
现有研究的可借鉴之处主要有:(1)指标体系应具有延展性,涵盖定性和定量指标,现有研究的指标因素可提供重要参考;(2)医药物流企业绩效评价应基于物流活动的全过程,可根据内部和外部差异选用混合模型以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待完善之处主要有:(1)指标设计维度。一方面定性指标未得到足够关注,这主要归因于定性指标难以量化的特点;另一方面注重短期效益,不具备动态性和持续性。(2)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模型建立中主要存在的困难为数据采集和混合信息的处理。现有研究中评价模型大多自身便带有不确定性,对混合信息的处理过于依赖主观判断,无法实现自身冗错,这反而为最终的评价结果带来误差。此外,传统的研究方法大多难以识别影响绩效的关键因子,这阻碍了绩效评价体系效用的发挥。
4.2 针对医药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的建议
作为医药产品物流的主要实现者,医药物流企业应以保障物流安全和物流质量为己任。医药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应基于整个物流系统,同时应能实现关键因子挖掘功能,以期通过最简便路径改善现有不足,实现企业绩效改善的持续性。据此,本文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指标设计维度可参考平衡计分卡一绩效棱柱混合模型。平衡计分卡和绩效棱柱均综合了企业内外部活动,涵盖了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体现了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同时二者互相补充,可弥补单一模型的缺陷。考虑到医药物流企业对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责任,可将社会责任角度作为补充。最终的医药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从财务、内部业务、学习与创新、利益相关者和社会责任维度展开。
第二,评价方法可采用混合方法或引入具有自身冗错性的新工具。鉴于当前研究的评价模型多依赖主观判断,具有一定模糊性,加大了评价结果的偏倚。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医药物流企业可更广泛地引入能降低模糊性和粗糙性的新方法,如由Molodtsov.D提出的软集合、Pawlak.Z提出的粗糙集等。
第三,医药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应基于需求导向并不断更新。由于物流过程非常复杂,绩效评价体系也需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业务性质和战略目标不定期调整,以实现绩效评价体系与企业发展之间的高度匹配。
医药物流体系范文4
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约翰.穆勒提出自然垄断的概念,总结出自然垄断行业的一般特征是规模经济,1977年,鲍莫尔首次以成本弱增性定义了规模经济和自然垄断。1982年,鲍莫尔、潘扎、威利格出版了 《可竞争市场和产业结构理论》一书,用范围经济和成本弱增性系统论证了自然垄断:如果单一企业生产所有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即表明企业成本具有弱增性[5]。克拉克和米勒 (Clarkson& Miller)用q表示产量,C(q)表示成本函数,产量q变化量为1<λ≤1+ε时,企业成本函数关系为:(式略)在成本弱增性的情况下,由一个企业大规模生产,要比由几个较小规模的企业同时生产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社会总成本最低[6]。因此,只要单一企业生产所有产品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企业的成本就具有弱增性。由于邮政物流的主要成本在于网络建设成本,邮政网络建成以后,邮政业务品种(产品)的增加不会引起总成本的明显增加,所以邮政行业具有明显的成本弱增性。具有大量的沉没成本所谓沉没成本,是指因过去的决策导致的、无法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改变的成本,资产的流动性、通用性、兼容性越弱,其形成沉没成本的部分就越大[7]。经济活动中的沉没成本是指进入市场时所投入的、退出市场时不能回收的那部分投资,它构成了企业的退出壁垒。在自然垄断领域,巨大的沉没成本还构成了行业的进入壁垒。邮政成本的沉淀性主要表现在资产投资的专用性,这些固定资本一旦形成,折旧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这些工具设备和基础设施很难转作其它用途。
邮政网络对医药物流的适应性
药品体积小、价值高;品种多、规格复杂,生产和使用高度分散;需求发生急迫,有效期有限而且效期管理严格;使用批量小,进货频繁[8]。药品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在众多的药品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必须建立一个非常复杂高效的医药物流体系。这一物流体系必须具有足够的覆盖能力,它的一端必须能够覆盖中国国内所有的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进口商;另一端必须能够覆盖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数十万家医疗机构和社会药房。药品实物精细配送是药品中间流通环节的中心任务[8]。邮政网络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特性和全程全网综合组织管理能力,为邮政网络开展药品物流配送业务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如果邮政体系适当加强药品质量管理能力,邮政网络就完全具备药品物流配送条件。药品的特点和邮政网络特性使药品 “天然”地成为邮政网络精益物流的最佳对象之一[9]。
邮政网络与医药物流对接的主要方式
中国邮政在进军医药物流市场的时候,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多层次不同深度的介入方式。邮政功能性医药物流在这种模式下,邮政企业只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提供一种或数种标准化的医药物流服务,如药品原辅料、半成品、产成品的储存、运输、保管等,按照物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收取费用。目前,邮政广泛开展的药品邮寄服务,以及一些地方开展的药品配送服务就属于功能性医药物流服务。这种介入策略,邮政企业不需要太多的新增投入。邮政企业主要利用现有的物流网络资源,仅增添少量必要的医药物流设施,提供医药企业所需要的通用物流服务。由于邮政物流网络的成本弱增性特征,这种介入策略可以使邮政网络业务量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而不会增加太大的运营成本。此外,邮政企业还可以利用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优势,将多家医药企业的物流需求集中起来,采用最合理的运载路径,降低空载率,使营运成本进一步降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邮政一体化医药物流这是介入程度比较深的邮政医药物流模式。即邮政企业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提供一站式、全程化的医药物流服务,包括流程再造、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信息接入、仓储、分拣、包装加工、分销、运输、配送、信息跟踪监控和资金收付结算等综合物流服务。邮政一体化物流是以个性化解决方案为特征的综合性合同物流服务。通过对医药企业的经营状况、物流运作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合邮政物流的优势对医药企业物流提出改进方案,为医药企业定制个性化、柔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通过参与医药企业的物流管理,将各个物流功能有机地衔接起来,实现高效的物流系统运作,帮助医药企业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控制能力、运行效率和资金周转率,降低医药企业的物流费用和运营成本,为医药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提供物流支撑。中国邮政拥有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一体化物流信息系统 (CNPL),该系统以订单流为主线,实现对货物的全程跟踪与查询管理,具有出库、库存、移位、盘点、仓库预警等功能[10]。这种介入模式能够使医药企业和邮政企业全力以赴做精自己的核心业务,实现优势互补。邮政企业获得的利润不仅仅是邮政医药物流服务的一般性业务费收入,还有一笔可观的双方优势互补以后物流效率提高产生的 “合作红利”。邮政医药供应链管理与整合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网链。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对整个供应链 (从供货商,制造商,销售商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其 目 标 是 将 顾 客 所 需 的 正 确 的 产 品 (RightProduct),在正确的时间 (Right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 (RightQuantity)、正确的质量 (RightQuality)和正确的状态 (RightStatus),送到正确的地点 (RightPlace),并使总成本达到最优化。药品生产供应的一般链条是: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患者[11]。中国邮政强大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可以突破自有物流资源的局限性,在全社会范围内整合物流资源,与药品生产供应链条中的医药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使双方专注于各自的核心业务,强化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新价值的创造[12]。这种模式要求邮政企业大力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升供应链管理的软实力。
医药物流体系范文5
1.1 行业政策不到位,行业标准失范
原因:在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三方医药物流行业标准以及运行管理机制仍处于不成熟状态,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医药企业在物流这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而这些政策的出现必将使第三方物流从医药企业中分离出来,而一旦分离开来就要面临对这些新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质考核和评估问题。但是国家在这些方面没有全新的、高效的行业标准和政策要求,原来的GSP认证仅适用于传统的医药经销领域,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GSP认证内容,很多都已经过时。所以一个新的评估、考核体系的制定迫在眉睫。
1.2 投资不均匀,存在过热过散问题,缺乏有效整合
原因:自2002年7月我国某医药企业与国际着名物流设计生产制造企业西门子德马泰克正式签约,合力建立了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之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兴建大型医药物流中心。目前即便是国内销售龙头企业,中国医药、九州通以及上海医药股份公司,其医药物流份额也仅占整个医药市场总额5%而已。而且这些医药企业的物流建设多是以企业为主体,因此表现出规模大、站点和投资多等特点。预期规模要求,通常会超过正常企业业务的3至5倍,个别甚至还要求必须支持上百亿销售额。就当前的形势下来看,因国内医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供应链整合环境发生了变化,存在着不利影响因素,加之第三方医药物流不成熟,以致于各分一块或者重复投资现象非常的普遍。本人在东莞实习期间发现不少医药企业处于这种尴尬状态。
1.3 第三方物流不成熟
原因:由于分离出来的医药物流企业并没有经历一个应有的发展历程,导致很多第三方物流能力的不达标。几点可见。第一,配送站点分布单一化,因为配送网络主要根据以前的药品进、销线路和节点演化而来,故分布根本不合理。第二,信息流通能力低下,由于医药物流的信息基础建设落后,所以没法形成一个适合国内市场的具体方案。第三,多数医药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储运管理为主,缺乏专业物流人才,当面临更大的商品吞吐量时,处理速度、作业效率,准确率与成本等因素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1.4 缺乏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
原因:从行业内专家的角度来看,能在真正意义上称之为高级医药物流人才的人属于凤毛麟角。而且随着医药物流的持续发展,差距也会随之更加明显。以东莞一君药业来讲,一个仓管人员除了本职工作还要承担发货,电脑录入工作。医药物流人才缺乏的原因我以为有两方面。第一,很多医药企业对物流概念认识不清,片面地以为医药物流只是对现有医药货物仓储与运输的简单相加。以致使医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错误地认为: 高薪聘请专业物流人才的价值根本没有大量聘用装卸搬运与仓储人员高。第二,在物流人才管理过程中的种种疏漏,也使得物流人才大量流失。
2 应对方式
医药物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慢慢对其进行完善。首先医药物流需要一个发达的信息流通和交换平台。然而,在传统的形势下,因对信息化管理有交高的要求,所以除对外信息进行处理,还需创新企业内流程、组织结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信息化追求整体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同时,因社会公共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因素影响,医药物流更多依赖内部人才以及资金和管理技术手段。在该种情况下,医药行业一定要端正态度,重新审视医药物流,及早从传统的运输+仓储模式中走出来,重新认识医药物流的真正内涵、潜在的问题,并且着手构建战略物流体系。
2.1 积极响应医药物流政策
在当前的形势下,若想有效发展国内医药物流,则需从宏观层面上积极培养现代医药物流市场,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使之逐步走向法制化、合理化以及规范化。在此过程中,应当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地方保护主义格局,确保医药物流市场能够在良性竞争环境下成长。
2.2 强化医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实践中,将国外、国内先进的技术与医药物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医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小物流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大物流相结合,全面推进国内医药物流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医药物流发展的重点在于将供应商、网络销售终端以及物流中心分工整合。其中,供应商的主要任务是产品深入研发以及生产、消费终端的服务;物流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上游的供应商管理以及下游的客户群服务。通过规模化配送,可以有效提高医药物流效率,大大降低流通环境的成本开支;对于网络销售终端而言,其重点要抓好相关药品的销售,并且提供专门的药品咨询服务。
2.3 构建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
对于基础条件较好的医药企业而言,应当积极构建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应当严格按照现代物流标准整合资源,逐步使其功能发挥出来、分步到位,有效占领当前物流市场。高规格的物流配送中心应当以自身配送为基础,逐渐面向医院、商家以及零售药店;同时,还要找到稳定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良好的网络合作关系,从而不断拓展物流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将原本比较单一、简单的药品配送,逐渐扩大到医院、运输存储以及药店产品等。在此过程中,配送中心不仅要实现加强信息化建设,而且还要帮助其上游以及下游的客户群体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建立网络体系,实现区域信息化物流发展目标。对于物流中心的从业人员而言,可由上述三方成员组成。物流中心包括对医药商品库存、运转、管理以及分拣和配送等方面的业务,通过共同组建物流中心实现对药品的批量物流管理,不仅可以加快药品市场流通速度,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优化整合物流管理,节约医药物流成本费用。
2.4 物流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在对药企进行重组和联合以后,可以实现一体化发展目标,对内部的各个物流作业流程和环节进行优化整合,以此来提高医药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物流效率。第一,将销售渠道中的厂商、零售商以及批发商和消费者,有机地组合在一起,采取一体化管理模式,这样可以确保医药物流发展的合理性。第二,通过市场有效打破割据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跨行业、跨地区或者是跨所有制的医药物流集团。基于一体化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实现厂商、零售商以及批发商的联合,这对降低物流成本意义重大。实践中可以看到,因我国很多医药流企业能力有限,所以应当不断优化医药物流企业内部业务流程
,这是加快现代医药物流企业发展步伐的重要一环。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立足实际,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现状,对传统的配送体系流程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造,通过运输合理化以及出入库自动化、库存管理信息化模式的实施,来有效提高医药物流配送运作效率和质量。 2.5 加强医药流通环节的信息化建设
医药企业作为联系其上下游企业的纽带,对现代化物流系统需求更为突出。因为依靠现代化物流系统中的信息系统,可以与医院、供货商以及零售网点建立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此来帮助医院、供应商以及零售商及时的供货或者存货。物流信息数据的处理,成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信息化发展也成为现代医药物流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加快网络化、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沉重的任务。故国家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推动力。据调查显示,国内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利用率非常的低,尤其是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程度更低,信息化建设缓慢,为此需要政府加大对信息网络建设投入力度,加快网络信息系统建设。
2.6 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
国内医药企业对于医药物流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传统物流层次上,所有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国内物流费用普遍偏高的情况下,第三方物流能够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在发展战略选择时,若选定第三方物流,则需着手市场发展战略、要素战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去争夺市场资源;如何获得更多、更可靠的市场信息;如何充分挖掘企业人力资本的价值;或者如何才能整合产品运输、仓储以及加工配送等环节,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管理。实践中,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其可帮助企业有效解决成本高以及传统的库存不合理问题,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当第三方物流得到充分的发育和完善时,企业就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地位。当物流可以成为企业联盟的纽带时,物流的高级阶段,物流一体化也将为时不远。
医药物流体系范文6
关键词:冷链物流 医疗行业 应用管理
目前,我国医疗行业主要是指冷藏冷冻类药品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药品冷链物流硬件设施设备相对落后,保温车、冷藏车、冷库容量等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医疗行业的冷链物流缺乏有执行力的监管机制。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对冷链物流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管理做出了分析。
1.我国医疗行业冷链物流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医疗行业冷链物流管理的现状
医药产品作为关系到民生的商品,在物流运营过程中遵循的主要操作规范是《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标准1。现今,医疗行业冷链物流管理的模式主要有:一是自营冷链管理模式。二是医药企业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配送模式。目前,我国在医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环节已经具有比较高的水平,但是我国医药产品在储存和运输环节中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特别是冷藏冷冻类药品,在其冷链运输过程中,经常发生“断链”的现象,影响了药品的最终使用质量。
1.2我国医疗行业冷链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国冷链药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型,医药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构建亟待加强2。其一是在医药冷链物流运营过程中,我国药品的冷链检测还接近于空白;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在努力构建医药行业的冷链物流标准,并已颁布了《GMP》、《GSP》、《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相关条例或者规范,但是关于冷链药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操作规范等方面缺乏可操作的统一标准。二是医药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医药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区域性分布较明显。三是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相对落后,冷链技术应用范围狭小,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四是医药冷链物流合作机制不健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介入少。五是医药冷链物流人才匮乏。
2.冷链物流在医疗行业中的管理措施
2.1完善医疗行业冷链物流管理的制度和标准
构建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推进医药冷链物流基础标准制定工作,完善医疗行业在冷链物流流程中的操作规范的制定,使医药冷链物流整个流程都有据可依;同时明确医药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参与主体,明确其在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构建中的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参与物流标准化的制定与执行,使企业能够自觉遵守冷链物流各项标准,协调好各方利益,提升社会医药冷链物流意识。
2.2完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和信息
我国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中的冷藏技术,运输过程中温度监控技术等还相对缺乏,导致医药产品的冷链成本较高。为了提高我国的冷藏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管理水平,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加快在冷链技术方面的革新,发展并使用现代化的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如RFID技术、GPS技术等,同时要尽快普及各种冷藏保鲜新技术,为冷藏药品的冷链运输提供强力的技术支持。
2.3建立和完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控体系
目前,我国医疗行业冷链物流管理主要涉及药品生产、药品流通、医院终端等环节的冷链管理;医药冷链物流安全监控必须要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医药生产、贮存、运输、临床使用等环节建立集成化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实现医药产品安全监控的透明性与可追溯性,实施医药产品冷链物流全程温度控制,跟踪医药产品流向,动态监控冷藏车的使用,连接全国的需求信息和连锁经营网络,确保物流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
2.4加快培养医药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
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管理是一个多学科、跨行业、多部门、有机结合的整体,必须协调好从生产、贮藏、运输、临床应用等各个冷链物流环节的管理。医药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冷链物流运营培养出具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的、对冷链物流和医疗行业均有所认识的综合性的物流人才。可以对医药冷链物流员工进行培训,以此保证其能够胜任医疗冷链物流管理的工作,最后还要建立起完善的针对医药冷链物流人才的薪酬福利系统,增强企业对这些专业人才的控制力,减少人才的流失。
3.冷链物流在医疗行业中应用管理评价
医疗行业实施冷链物流管理的目标是在满足患者需求、保证冷链物资质量品质的前提下,通过对冷链各环节进行综合管理,使得冷藏药品从原料采购、加工制造、冷库储存、低温运输到冷链销售整个的冷链过程的成本降到最低。因此,对医疗行业冷链物流应用管理的效率进行评价,其评价所要遵循的原则及评价的具体指标和标准就必须以上述医药冷链物流目标作为基础。
平衡计分卡(BSC, Balanced Score Card)是从财务、客户服务、内部管理、学习和成长等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的绩效管理评价体系3。设计平衡计分卡的目的是要建立实现企业战略指导的绩效管理系统,从而保证企业的战略得到有效执行。
4.结论
为了促进我国医疗行业冷链物流事业的发展,保障药品使用安全。应在保障医药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冷链物流的相关技术,构建医药冷链物流管理的服务平台,培养冷链物流管理的相关人才,加快冷链物流的市场化进程,并利用冷链物流的管理评价来反馈管理的合理性、实效性,最终形成一个完善的医疗行业冷链物流管理体系,实现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降低企业营运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丹荣等援 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疫苗冷链检测系统[J]技术报告,2008,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