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的重要性范文1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景观设计已经成为一门学科被人们重视和接受,与以往的景观设 计相比,现代景观设计发生了质的变化,现代景观设计更加注重景观的生态性与环保性,而且现代景观设计的创作对象多数是人们的生存环境,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 不仅要强调艺术性,还要思考生态性,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类营造一个温馨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本文针对景观设计展开讨论,分析了景观设计中生 态设计的重要意义。
一、生态设计的含义
生态学家瑞恩( Sirn Van dcr Ry n) 和考恩( Cow an) 在1996 年提出生态设计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剥夺利用,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环境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观念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渗透到设计过程中使设计师在塑造物质、能量时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完整生态系统,而不是“人类中心论”或“自然决定论”,设计的最终目的( 预想的需要或欲望) 是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 minimumdesign)。
景观生态设计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层面是指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的景观设计。它注重的是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过程的相互关系。景观空间格局由斑块、基质、廊道、边界等元素构成。广义层面是指运用生态学( 包括生物生态学、系统生态学、人类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等) 的原理、方法和知识,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这个层面上的景观生态设计,实质上是对景观的生态设计。
二、景观设计与生态设计之间的关系
景观设计在很大程度上都直接在改变着我们身边的环境,而这种改变又因工程的大小而对环境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景观设计师虽然不能完全以科学的眼光看待设计,但是设计师必须了解科学,了解生态,在景观设计中形式和视觉的美感固然重要,但是设计师也不能在景观设计中只讲究形式和视觉的美,也要考虑到这个设计方案会不会对环境和生态产生破坏,一个对生态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景观设计作品一定不是一个好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是有很大的缺陷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设计。举个简单例子,如果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不考虑当地的地理和生态环境,为了追求形式和视觉的美而在北方地区的景观设计项目中,在植物配置的时候选用南方的常绿阔叶植物,这样的设计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也是不科学的。
在景观设计中综合的进行环境和生态分析,努力把我们人类生活的环境改造成美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居住环境,设计师的作用是把那些不美的环境,遭到破坏的和存在缺陷环境,运用设计的各种手法,把它们改造成既生态又美丽和能够更加适合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生长和生活的环境。
三、当代景观设计的生态设计原则
3.1尊重自然
自然有其自身的演变和更新规律,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恢复能力,生态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的能动性来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增强场地的自我调节能力,发展可持续的、生态的当代景观。
3.2最小干预最大促进
景观设计总是在一定场地上进行的,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必然会产生干扰。生态设计就是要尽可能减小对场地的扰动,并努力通过设计的手段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利用和能量循环,维护场地的自然过程与原有生态格局,增强生物多样性。
3.3 4R 原则
“4R”即Reduce、Reuse、Recycle 和Renew able。“Reduce”减少对各种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谨慎使用可再生资源;“Reuse”在符合工程要求的情况下对基地原有的景观构件进行再利用;“Recy- cl”建立回收系统,循环利用回收材料和资源; “Renewable”利用可回收材料与保留下的资源,创造新的景观,服务于新功能。
3.4以科学技术为指导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充分利用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为景观生态设计服务。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利用高科技技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利用高科技材料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借助科技创造高技术的景观。
3.5艺术功能相结合
设计是一门艺术的学科,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设计师应当以现代艺术的思想理解现代景观的生态设计,以此来创造即饱含艺术美感,又满足社会功能的现代新景观。
四、当代景观设计的生态设计手法
4.1对场地的处理——保留与再利用
充分尊重场地历史和现状特征,保留场地的原有元素,对原有材料再次利用。这种处理手法让场地诉说历史的同时,节省了材料,也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了对场地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无疑是一种生态的设计手法。
1972年,在主持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的景观设计时,设计师理查德·哈格( Richard Haag ) 从公园的现有条件出发,保持原本地貌,并选择性保留了基地中的旧工业设备。一些气压、水压设备则被刷上了红、黄、蓝、紫等鲜艳的颜色,有的覆盖在简单的坡屋顶之下,成为游戏室内的器械。工业设施和厂房被改建成餐饮、休息、儿童游戏等公园设施,这些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丑陋、肮脏的工业设备,经过哈格的改造,重新获得了极高的审美情趣和社会价值[ 5] 。
4.2对材料的处理——循环利用与生态优先
以本地材料为主,倡导使用绿色材料。材料选择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是材料的耐久性; 其次考虑的是材料使用中只需要少量维护或者维护中对环境影响较小。另外,应该尽量使用本地材料。因此,设计师应该力求寻找一种耐久性长,本地生产的、低维护性、低能耗的材料。
材料内含能量( embodied energ y ) 与原料的开采、制造过程和方法、运输距离的远近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使用本地材料不仅可节省运输所需的时间及相关金钱的花费,还可大大减少对异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及相关运输路途中对环境的污染[ 6] 。生态透水材料的使用就是生态优先的体现。城市中大量的硬化材料有两大缺点: 不透水、吸收和储存热量能力强。这两大缺点造成城市地下水源得不到补充,下雨时城市的雨水系统的压力巨大; 热岛效益增强,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而生态透水材料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两大难题。
4.3对生态资源的处理—— 经济高效与科技创新
任何一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以不可再生能源引起的环境影响最为严重和显著,而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则是改善环境、保护资源的有效途径。降低能源需求,减少能量消耗,使用高效节能技术,使用可更新和高效的能源供应技术,是利用清洁能源及节能的根本原则。1983 年彼得·拉茨在卡塞尔市建造了自己的住宅,这是一处以太阳能为主的生态住宅,这一住宅也为他赢得了相关建筑奖。在其设计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水是循环利用的。污水经过处理后汇集了收集的雨水,引至工厂中原有的冷却槽和沉淀池,经澄清过滤后流入埃姆舍河。原工厂的旧排水渠改造成水景公园,利用新建的风力设施带动净水系统,将收集的雨水输送到各个花园,用来灌溉。整治后的埃姆舍河段成为了一个长条形水池,干净的水被循环利用。
4.4对垃圾的处理——变废为宝再生利用
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出发,通过对材料和资源的再生利用,将改造后的“废料”塑造新景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彼得·拉茨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在这里场地上的工业废料被循环使用,如砖被收集起来作红色混凝土的骨料; 厂区堆积的焦炭、矿渣和金属物用作一些植物生长的媒介或地面表层的材料;用铁路护轨整修成新的道路,用49块废置的铁板铺设了金属广场。拉茨将基地中的重新利用,即减少了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也减少了施工中的废弃物,体现了生态的设计理念。
五、结语
生态设计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减少废物的排放,增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当代景观设计中生态设计应该遵循三大理念:
(1)保护性景观设计
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物种生态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以保护良好的生态系统。设计师利用生态的设计方法,减少人为干扰因素,保护着基地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基地生态系统,使其更加健康的发展。
(2)恢复与促进性景观生态设计
一般说来,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和逆向演替机制。生态环境除了受到自然因素的干扰之外,还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用景观的方式修复场地肌肤,促进场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成了当代景观设计师的重大责任。面对满是创伤的场地,设计师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生态的恢复,即使面对未被破坏的场地,也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景观设计的方法促进场地生态系统的完善。
(3)补偿性景观生态设计
在设计中运用科学手段,探索更适宜在景观中应用而又能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设计手法和景观元素,有意识地为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是一种以景观形式对自然进行补偿的设计过程。现在,设计师们已经通过科学技术尽可能的减少了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而开始大量应用自然界中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适应现代生态环境。生态设计的目的是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持物种的多样性,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公众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生态设计的理念将日益深入人心,并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同时对生态设计理论的深入和对设计手法的探索与拓展也必将更进一步。而在我国逐渐步入节约型社会的同时,景观设计师应该通过对生态理念的理解,遵循生态原则,使得人居环境逐步走向生态化,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生态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新形势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我国当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正在有序地开展,林业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的时间较晚,其中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反思和改进,笔者从事林业工作多年,简要阐述以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在这一方面发展的现状,并为其提出一些发展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帮助,推动其健康发展。
1发展林业生态工程的必要性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森林对于改善空气环境、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如果森林受到损坏,将严重制约人类的发展,为此,一个国家要重视林业工作。现如今,我国倡导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这种建设工作得益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在现阶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使其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提供更多的林业产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发展森林文化等多样化需求,让森林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提高[1]。
2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现状
我国林业工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将“生产木材”作为工作的中心,这种工作方向会伤害我国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不健康的发展模式。为此我国开始向林业生态建设方向转变,我国林业建设进入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坚持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入了理论发展的快车道,同时,实际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2.1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更加全面化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一个非常全面的过程,其与多个环节存在着联系,例如其要培育森林资源,保护珍稀树种,在有能力的前提下退耕还林,防沙治沙,保护森林中的野生动物,由此可见,林业生态工程并不仅仅是保护森林和树木,其还要保护与森林有关的其他事物,在林业生态工作方面,这种发展的理念更加科学[2]。
2.2注重可持续发展
我国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维持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这标志着中国林业从此进入了在明晰思路指导下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我国能够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减少树木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推动我国的林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3新形势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举措
3.1注重与人们生活紧密结合
我国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国民带来福利,让人们获得更好的生活,因此,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其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优化人们的消费结构,让人们的生活中减少木材的使用,让更多的树木得到保护,政府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提高人们的林业保护意识,在生活中积极参与树木的种植和保护工作,通过这些措施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这样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将会实现质量上的提升,其将赋予林业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以新的内涵,极大地丰富着林业建设的内容和形式[3]。
3.2稳中求进,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
在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国应当坚持稳扎稳打的战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而不是照搬西方国家的工作方法,因为我国的国情与其他国家存在差别,贸然学习必将不会取得好的结果,为此,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发展。同时,还要注重跨越式的发展,这两种要求并不是相互矛盾的,当我国的能力允许时,要加速发展的步伐,没有林业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速度就难以与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相适应,而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动因就是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稳步推进。因此,要在“稳中求进”,提升建设的质量,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林业的特殊要求。
3.3提升人们周边的环境质量
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比较特殊,在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忽略了其他环节的建设工作,造成人们的幸福指数较低,解决这种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提升人们生活周边的环境,让环境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政府相关部门要正确地处理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保证发展和治理同时进行,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并不是只保证群众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还要为群众建设一个山青水秀、鸟语花香、街道整洁的环境,从而让人们居住得更加惬意,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的任务非常重,既要保证经济建设取得好的成绩,又要保证环境建设符合人们的需要,林业生态工程要服务建设工作大局,努力提升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让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考虑和进行决策,在大力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还要培养公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社会道德,通过多种举措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
4结束语
总之,现如今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各种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国还有许多路要走,在林业建设工作中,我国需要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要注重生态工程的建设,提升发展的科学性、有效性,让林业工作更好地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我国优秀的森林资源,从而更好地保护地球。
参考文献
[1]王洪军,黄石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经验与问题[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01):33.
[2]哲伦.生态工程:可持续的环保理念[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19):4.
生态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园林建设;重要性
一、城市生态系统中园林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也,因此,城市园林建设有其必要性。尤其在当前人们对生活条件以及居住条件要求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就更加需要我们加强城市园林建设,以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导向,加强对城市风景的美化,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园林建设以绿地为核心,有效利用园林绿地,合理进行园林布局,维护生态平衡,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园林建设的生态学原理
首先,关于城市生态园林的涵义。一般来讲,城市生态园林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就是地域空间,简单来讲,就是城市生态系统可以影响到的范围,不只只局限于城市,也包括其近郊以及远郊地区;其二,就是指城郊的绿地、公园以及林地,其形成自然群落,通过生态作用,使得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不良因素所消除。
其次,关于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关键。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其关键环节就是利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好绿地群落的配置,做好城市园林的总体规划,做好对城市绿地植物生态效益的研究。
三、城市园林建设中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渗透。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设计者最为关注的问题是城市园林建设的视觉效果,却严重忽略了环境生态效益的重要性。在各地的园林建设中,大多数都缺乏合理的理论依据,一味地追求气派、图案或者是面积,对于居民本身的实际需要却根本没有考虑到,甚至于出现极为不协调的塑料仿真植物。
(二)缺乏环保意识和绿化意识。大多数普遍都认为,城市绿化是政府和环保部门的责任,所以,导致很少有市民参与到园林建设当中来。而且一些市民或者是企业违法占用绿地的行为时有出现,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园林的整体效果。
(三)种植条件不符合要求,园林养护管理意识偏低。在城市园林建设中,通常都是利用一些城市的废旧垃圾或者是城市废料等来进行地基的填充,而这样的地质条件本身就与植物所需要的生长条件不符合。与此同时,在园林建设完工后,缺乏对植物的养护管理,即使植物存活,也会由于各种养护不善的问题,而导致植物死亡。
(四)植物质量不合理,缺乏对植物生长特性的了解。在城市园林建设中,一些植物苗其本身的质量就参差不齐,不仅影响了绿化效果,而且不易于成活,还有就是对植物的生长特性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一些施工企业盲目引进外来物种,不仅降低了成活率,而且极易发生病虫害现象,进而大大影响了园林的整体效果,无法达到人们所要求的生态环境。
四、城市园林建设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要对城市实际需求作为人手点,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回归自然,享受自然。尤其是在当前,大自然被人类改造的面目全非的情况下,就更加应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一种理性的方式,通过城市园林建设,来弥补大自然美的不足和缺失,科学地进行城市园林建设。
(二)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为的物质财富在不断地增加,人们的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因此,在园林建设中,要物质与精神的同时发展为导向,创造出更加适合人类生活居住和工作的舒适环境。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城市的园林建设中,要科学的布局,城市园林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需确保城市建设的整体性。
五、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园林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合理配置植物。在园林建设中,要考虑到植物的不同的生活习性,合理配植植物。另外,还要考虑到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合理进行乔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的搭配,全面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
(二)加强园林建设与生态理论的结合。在园林建设中,要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结合园林生态理论,科学进行园林布局,优化园林结构,坚持生态平衡的基本原则,以城市整个生态环境的效益为基础,使得大自然与城市建设保持相融性,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园林景象与城市的统一性。
(三)注重植物的多样性,促进植物群落的形成,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要注重植物栽植的多样化,全面考虑到不同植物的缺点以及优点,进行各个物种之间的合理搭配,可以提高城市园林的整体效果,提高园林的稳定性。
(四)注重植物地方特色,做到因地制宜。要心理选择当地的植物物种,创造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出不同城市的不同特色,一方面,使得苗木更加地适合于当地的生长期环境和特点,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利于植物的成长;另一方面,选用本土特色的植物,提高了植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提高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体现了园林建设的本土特色。
六、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意义
首先,体现了城市个性,突出了城市建设的品位。通过城市园林建设,使得城市文化的内涵不断地充实和丰富,充分体现了城市建设的个性,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此同时,还使得城市的投资环境得到优化,增强城市建设的人文性和艺术性。
其次,加强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作为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体现,一方面,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满足了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环境卫生状况和城市气候,使得城市景观得到美化,提高了城市绿化覆盖率,维系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供了最为重要的保障基础。
另外,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条件下,城市的活力和现代化的气息不断地增强,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使得城市进一步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正好缓解了当前环境的恶化,满足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生态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草原;生态治理;修复;环境保护
1草原生态现状
1.1退化及沙化
草原退化主要表现在植被的覆盖度降低、优质牧草比例下降。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大部分草原牧草都为可食性牧草,产草量高,牧草优质。为牲畜的繁衍和栖息提供的优异的环境,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近几年,草原过度的超载放牧,致使草原发生了退化,草原产草量的大幅下降,优质牧草比例逐年降低,畜牧业发展受到巨大影响。草原的退化也使狼毒、醉马草、棘豆等有毒有害的植物大量生长,有害生物虫害与鼠害泛滥成灾。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以上情况导致了我国草原逐渐退化、沙化、盐碱化,甚至出现了沙丘以及带状沙群的情况。
1.2自然与人为影响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对草原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无节制无计划的乱垦乱挖行为造成草原的面积不断缩减,现存的草原也不同程度地遭受到破坏。例如,阿坝州红原县月亮湾大草原慕名前来打卡的人越来越多,旅游人数激增,草原人为破坏日益严重。如果不加以限制和保护,长此以往,大草原就会逐渐沙化和消失,土地沙化会到过度吸收阳光造成地表温度升高,导致降雨量降低甚至是干旱的恶性循环后果,会直接和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2现阶段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面临的问题
2.1建设内容单一
现阶段,在进行保护建设过程中,所需要建设的内容安排相对单一,并且不具有系统性,导致相关部门无法从整体上进行草原建设工程的协调,不利于保护建设工作的开展。在进行草原建设的过程中,工作内容需要扩大覆盖面,其中包括对草场的大面积补播改良、封育围栏、治虫灭鼠、优质饲料基地的建设减轻草原压力、对草原进行实时的生态监测等诸多方面。
2.2草原保护和牧民收入的矛盾
一直以来,进行草原保护建设工作很多时候都会影响到牧民的经济收入,即使有着新的相关政策,也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为此,需要在保护建设工作中重视牧民的收入因素,在保障牧民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开展工作。
2.3控制牲畜数量和科学合理放牧
一些牧民为了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不断添加牲畜的养殖数量,一旦超出草原的承载力就会导致草原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同时,要科学布局,划区轮牧、根据放牧时间合理计算载畜量,科学合理利用草场,使草场对畜牧业发展利益最大化。
3草原生态治理修复策略
3.1大力宣传草原生态建设
在草原生态治理修复工作过程中,各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与当地政府宣传部门进行及时沟通,加强对生态草原的保护与建设的相关宣传,让当地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举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等相关宣传讲座、发放有关草原生态建设的宣传单,并充分利用现阶段被人们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如电视、广播、互联网以及手机中的公众号等宣传形式,有效提升当地广大人民的草原生态保护意识。与此同时,宣传部门应当及时为人民群众普及保护生态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人民群众对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视性以及约束性,针对一些恶意破坏草原生态环境的人,应及时按照相关法律进行惩处,保证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实效性,实现草原生态环境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3.2构建科学合理的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战略
从草原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现阶段的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与当地的畜牧业发展,已经逐渐凸显出了两者相互矛盾的局面。由于畜牧业在日常发展中,一些牲畜饲养人员需要将家畜赶到草原上进食,对草原破坏力度较大,甚至草原中一些牧草在幼苗期间就被牛羊啃食掉,最终导致草原面积逐年萎缩,造成草原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因此,现阶段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迫切解决的是畜牧业良性发展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引导群众秉着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理念去发展畜牧业,并且根据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为其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方可有效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
3.3完善草原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不断重视,现阶段有关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相关法律已经逐渐被制定出来。但在其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法律漏洞,导致一些不法分子钻法律空子来进行破坏草原生态环境的活动。如现阶段的草原法在执行过程中,对违法的人民群众的惩罚手段与力度相对较轻,受到了当地人民的忽视,进而造成了一些法律条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流于表面的现象。因此,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针对在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进展中出现的问题,按照草原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格执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优化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规划工作。对于草原的占用、征用情况,应当进行一系列的严格审批,尽量降低草原面积被征用的频率与数量。使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日常开展中能够有法可依、依法治人,确保草原生态面积不被破坏。
3.4加强相关部门执法力度
草原生态面积的减少以及被破坏的主要因素是人们自身的生态保护意识太低,且部分群众个体在其自身的思想中以利己主义为生活理念。因此,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能力,加强对破坏草原生态环境的查处力度。在实际执法环节中,相关部门应当根据涉事案件的个性化差异,及时调整与完善现阶段的有关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对一些比较典型的草原违法案例,应通过各大信息传播终端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更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该种违法乱纪行为对当地草原生态环境的巨大危害。最后,相关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应为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执法形象,并且要求执法人员一定要深刻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执法能力。确保执法人员能够在执法过程中坚守文明、公正的执法原则。
3.5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中,相关部门应当创建相应的生态保护补贴或奖励相关政策。需要重点保护的地域中,如水资源保护区、草原生态重点保护区等,应当禁止开垦、放牧、滥采、滥挖等,对周边的生活人员按照相应政策发放一定的生活补贴。对于一些可辅助畜牧业发展的草原,相关人员应当根据草原生态环境现状、草原覆盖面积以及现阶段可承载的牲畜数量进行合理规划与控制,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草原生态建设体系。与此同时,应积极引导当地畜牧领域中的广大人民应当在草原上进行划区轮牧,为草原区域面积的草地恢复争取时间,从而形成长期有效的草原建设机制。
3.6加大畜牧业科技投入
生态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重要性;举措;高职院校
一、生态文明概述
生态文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观念,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运转的客观规律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良性运行机制,和谐协调发展的社会文明形式,是人类社会继续下去所必须选择的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的,应顺应时代要求,主动引入生态文明理念,探索生态文明教育模式。
二、生态文明教育进高职的重要性
(一)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是高职院校顺应时展的
客观要求
“生态文明”理念早在2007年就写入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十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社会的建立离不开生态文明的教育。高职学生是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能否拥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观念,能否具有良好的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素质,将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因此,高职院校应顺应时展的客观要求,开展并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创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生态文明。
(二)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是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帮助高职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态意识及生态道德素质,让学生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观念,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激发其对生态文明的认同和对生态环境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另外,生态文明是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它涵盖了人文、社会历史、自然和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对拓展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有着良好的教育功效,因此加强这方面教育将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自身发展。
(三)开展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统一。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依靠生态文明的支撑,生态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和谐进步意义深远。高职院校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让学生成为先进文化的载体,自觉创造和传播先进文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四)开展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是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生态恶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生态恶化已严重制约我国社会可持续进步。通过开展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让高职学生懂得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生态文明的本质,它表达了一种“公正”的伦理意蕴;通过生态文明教育,让高职学生认识到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社会整体的进步;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帮助高职学生塑造正确的生态道德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生态文明教育进高职的实现举措
(一)构建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
1.将生态文明教育相关课程列为公共必修课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环境生态学”“环境保护”等生态学课程列为公共必修课,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中充分认识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
2.将生态文明融入思想政治课程中
学院在思想政治文化教育课程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生态文明理念,弘扬生态文化精神,陶冶生态道德情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生态世界观、生态伦理观和生态消费观。
3.在专业课程中增加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学院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首先学习和掌握生态文明教育理论,并做到言传身教,把每门授课课程所包含的生态文明知识渗透给学生,这样才能真正把生态文明理论与各门专业课教学结合好,将学生培养成具备良好生态素养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通过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带动生态文明教育
1.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生态文化氛围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构建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形成浓厚的校园生态文化氛围,使学生耳濡目染地受到积极影响,唤起他们深层次的环保意识,逐步提升生态道德情感。
(1)生态物质文化。生态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的景观设计、绿化美化、建筑创意、设施建设等。学院引用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管子的“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的理念,将“树木树人,知行合一”定为校训,并立石为训,筑池植草,打造校训石生态景观区;将我国传统的“阴阳调和”“天人合一”的观念融入校园景观的设计中,使学生感受到浓厚的生态文化气息。
生态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吐曼河 生态环境保护
吐曼河维吾尔语意译为“雾河”。地处东经75°30′—76°15′,北纬39°25′-39°36′之间。是塔里木河流域喀什噶尔水系克孜河北边支流之一。发源于疏附县木什乡明尧勒村,是一条典型的泉水河,河源在疏附县木什乡明尧勒村,沿河经过疏附县、喀什市,河流末端汇集在红旗水库,全长77.6km,集水面积487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26×108m3,流量常年稳定在3~5m3/s,控制灌溉面积23万亩。担负着沿河两岸工农业生产和部分居民生活用水的职责,具有供水、排水、景观、防洪等多重功能。
一、吐曼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必要性
吐曼河蜿蜒曲折,水流缓慢,两岸多自然生长的植被,原生态环境良好,两岸分布着两阶级地及宽窄不等的漫滩,阶地陡峭,河床低洼。吐曼河由于受地理位置、地质结构、气候的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污染严重,硫酸盐、总硬度、矿化度等天然水化学指标本底值较高,且随着流程的延长逐渐变大,到下游红旗水库时各项水化学指标已远远超过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已不能满足农业灌溉的要求
(一)从城市发展角度
喀什市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新疆重要的旅游城市。1996年以来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2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成为国民经济一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良好的城市形象对带动旅游业的开发和吸引更多的外资促进喀什市的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喀什地区本身的自然生态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而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重。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加快,城市居民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城市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最佳的手段,受到普遍的重视。吐曼河穿城而过,其生态环境的改善,将大大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为喀什市城区建立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空间创造条件,吐曼河沿岸历史文化景观丰富,两岸旅游业开发可为喀什的旅游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二)从城市生态环境角度
吐曼河属泉水河,流经喀什城区长达20公里,在喀什市的发展过程中曾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成为喀什市的“母亲河”,是南疆少有的穿城河之一。随着喀什市城市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吐曼河遭到很大程度的污染,部分河段污染较严重,沿河两岸垃圾成堆、道路破旧,建筑物陈旧破损,严重影响了喀什市各族人民生存居住环境。吐曼河已经成为自治区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并且由于吐曼河是跨市县的河流,下游疏附县两个乡及伽师县的广大人民群众由于条件艰苦,一直将受到严重污染的吐曼河河水作为饮用水源,已经严重影响了下游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所以,吐曼河的环境整治是非常迫切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从环境的影响角度
严格意义上说,水系承担着蓄积雨洪、分流下渗调节行洪、增补地下水资源、提高水蒸发量、缓解热岛效应等方面的功能,但随着吐曼河污染的日益严重,这些功能都不可挽回的衰退了。滥采地下水,改变了城郊湿地的生态功能,影响了湿地的生态效用。一块湿地的价值比相同面积的海洋高58倍,而湿地的功能被改变,将带来灭顶之灾,造成水生态和物种的衰退。无节制地抽取城市地下水,不仅使昔日的湿地迅速变成干涸的荒漠,而且也造成了大面积的地层沉陷,因此吐曼河的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已经迫在眉睫。
(四)从生态景观角度
良好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系统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基础,是城市的“绿肺”,也是特色景观,在环境中尤为重要。吐曼河改造完成后,喀什市的绿化覆盖率将提高四个百分点,因此,吐曼河的环境整治是改善喀什市城市环境最佳措施之一。
二、吐曼河生态环境现状
吐曼河的上游、下游均地处干旱区,荒地植被稀疏,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受自然因素影响而造成土地风蚀、沙化及汛期对土壤的冲刷。
三、生态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原因。
(一)自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