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化建设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文化建设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文化建设的理解

对文化建设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建设

昆明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文化丰厚。然而历经近百年的拆建,昆明古城已经风貌不再,引来社会市民的一致批评和持久反思。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建设也是昆明内生性发展和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必然选择。按照国家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必须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昆明历史文化名城面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不足地严峻形势。

一、昆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现状

昆明已纳入保护建设的历史文化街区有3个:文明街(省级)、南强街(市级)、晋城古镇上下西街(市级);历史文化地段有7个(全部为市级保护):官渡古镇、祥云街、云南大学、震庄、翠湖周边、大观公园、龙泉宝云。全市575项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相当一部分集中在上述各街区、地段。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建设方面,昆明市做了不少工作,但也面临一系列尴尬和困境:

(一)继承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但保护意识不强,古城风貌难寻。昆明作为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但传统街区在上世纪90年代大量拆迁,房价上涨更是压缩了历史建筑和古城空间,昆明无可避免地走向千城一面,城区已很难感受到历史文化名城的气息。

(二)出台了相关法规,但时间滞后,执行不严。2004年后省、市才出台相关法规,包括:《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条例》、《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昆明市文物保护条例》等,此时,昆明老城区已基本被拆完,保护对象已非常有限。2008年《昆明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深化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2010年编制了专项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遗憾的是出台时间过晚。另一方面,名城保护软、经济指标硬的问题一直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普遍存在。

(三)开展了保护与恢复重建工作,但政策支持不力,利益诉求多元。2000年以来,昆明完成了三大文物保护工程;2003年至今,开展了文明街、南强街两个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但是面临如下棘手问题:首先是政府对街区建设的政策不稳定给建设带来困难。以文明街区最为典型,2004年行政区划调整、土地政策变化使得原来区政府承诺的经费补助和划拨搬迁安置土地等都没有兑现。其次是缺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的标准和政策。有关部门依据的城市规划建设审批标准和政策不适用于传统街区。如开发商通过购买居民二手房的方式进行恢复重建,但是土地从住宅用地转换为商业用地却久拖不决。第三是历史文化街区在居民(或单位)搬迁、管理运营、盈利实现方式等各方面与地产项目截然不同,政府、企业、居民的利益和价值诉求复杂多元,都影响着街区建设进程,急需高位统筹。

二、推进昆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昆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着重从一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和解决:

(一)高位统筹,协调各方。强化政府在街区建设中的调控力,加强组织建设,建立政府牵头、人事相符的组织构架。成立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下设由市长(或分管副市长)直接领导,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组成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领导小组,加强高位统筹和组织协调。一是加强市级部门间的协调。做好审批协调,针对法规不对接、政策不配套甚至相互矛盾的情况,明确权限,协调审批,减少阻滞。二是加强与开发商的协调。做好服务和监督,确保街区建设按规划实施;对建设进行方向性指导和保护性监督,最大程度减小建设活动对历史遗存的损害。三是加强居民与企业的利益协调,动员居民配合城市改造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施搬迁,并按照实际情况,达成多方共赢的补偿方案。四是协调产权单位搬迁。对各级级行政事业产权单位和街区现代建筑拆迁、历史建筑更新以及开展活动等进行有效协调。

(二)规划引领,突出历史文化保护。推进“多规合一”和“多规对接”。依照《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要求,积极推动市和区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等各类规划与历史文化街区专项规划的对接,从规划层面做好设计。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与周边规划的协调。

(三)创新管理,完善审批监管。规划、建设、环保、消防等部门应认真研究,解决行政主管部门用现行城市建设标准规范要求传统街区建设,对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形成阻碍的问题。分析现行城市建设规范的标准与传统街区的差异,寻找在传统街区恢复建设中实施现行建设标准的路径,及时解决街区建设中标准扯皮、要求矛盾、审批困难等问题,推进审批进程。

(四)建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落实主体责任。各级政府应承担起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主体责任,坚决杜绝以经济项目置换历史街区和重申报、轻管理,把管理当负担,甚至把保护工作和责任转移给开发商的不当行为。二是凝聚发展合力。市、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与各相关部门要形成上下通畅对接、左右协调互动,分级管理、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文化、文产等部门要从提升旅游文化内涵角度出发,支持一批代表性非遗和文化创意项目进街区并形成政府牵头、企业参与、社团协同的机制。三是加大投入。要把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作为公共文化和产业项目,纳入财政预算给予专项补助。同时整合现有各类涉及文物保护的资金,并从市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列支项目。通过建立多重经费保障机制,逐步解决兑现文明街区等建设经费补助和文物保护单位的经费空缺。四是纳入问责机制和目标考核。按照国务院相关要求,对维护历史文化街区不力或不作为的,纳入市、区(县)两级问责机制。在经济社会发展及专项考核中,设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纳入考核指标。

对文化建设的理解范文2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accounting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accounting construction, and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of the accounting department. However, because the construction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culture in our country is not long, especially grass-roots enterprises still lack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cultur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the corporate accounting culture, the basic functions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culture, situation and reason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culture and a few basic questions need to understand in construction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culture.

关键词: 企业会计文化;基本职能;现状及原因

Key words: enterprise accounting culture;basic functions;situation and reason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203-02

0 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会计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始终存在,时有发生。在人们研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的相关文献中,对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人们找出了很多原因,除了会计制度本身不完善,市场经济发展时间不长,公司治理结构以及整个法制体系还不够健全等原因以外,制度以外的因素,如文化与道德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探讨建设先进的企业会计文化,进一步促进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是摆在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 什么是企业会计文化

什么是企业会计文化,这是讨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问题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要说明什么是企业会计文化,有必要首先从什么是文化谈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文化无处不在。事实上,我们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着,深受各种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人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文化又深刻地影响和熏陶着人类的发展。但是要对文化下一个定义,说明什么是文化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什么是文化,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如果从文化学研究看,对于文化的概念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大课题。鉴于本文的重点是探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问题,所以对于文化的概念没有必要深入展开,全面深究,只是从简明易懂的文化定义中,为进一步理解企业会计文化奠定基础。《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年1月第1版)中对文化一词的解释是:①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一般的知识。③特指某一领域或某一范畴体现的思想、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风俗习惯等。④考古学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半坡文化、仰韶文化。上述对文化一词的定义,尤其是对文化一词的第三种释义,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企业会计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对文化建设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基层文化工作 把握 部队发展

部队基层文化工作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军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活跃部队基层业余文化生活、陶冶官兵情操、增长知识才干、促进部队全面建设上,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主心骨”作用。搞好部队基层文化工作是部队全面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内容,特别是在新时期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下,基层文化工作对活跃警营文化生活,增强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致使警营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针对新形势下基层文化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自己对警营文化的理解,就如何加强开展基层文化工作,谈谈以下几个需要引起各级重视的问题:

一、抓住重点,把握方向

基层文化工作是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指南,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能不能开展好基层文化工作,不仅直接影响着部队官兵士气和斗志,也影响着部队的整体全面建设。搞好基层文化工作是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先进的基层文化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要素,它为我军实现“打得赢,不变质”发挥着添油导向、保驾护航。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军队要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就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建设的首位,就要把文化工作作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保障和基础。

面对当今社会上酒绿灯红的腐朽思想文化对部队基层文化不断侵蚀的严峻形势,我们应深刻认识到文化育警在全面加强部队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只有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才能有效地发挥部队政治工作的作用,只有把警营文化建设作为部队政治工作的重头戏来抓,才能为创建和谐警营、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地思想政治保障,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从维护部队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加快基层文化工作,加大对文化建设的财力和人力投入,不断完善基层文化建设,为部队建设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思想文化环境。

二、精心筹划,用心实施

要牢牢把握基层文化工作的主旋律,确保基层文化成为部队整体全面建设的基石。基层文化工作采用间接的思想教育形式,把教育内容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使教育者自觉接受。谁掌握了基层文化工作这个当今部队各项工作的“制高点”,谁就能赢得“打得赢,不变质”的主动权。

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和遵循基层文化生产与传播规律,精心制定文化建设的方针战略,加强基层文化工作的利用,提高“硬件”质量。这主要是某些基层单位所配备的文体器材不能仅限于吉他、笛子、二胡等,种类单一,不能让官兵的业余文化活动仍停留在看电视、打牌、下棋、打球等传统活动上。此外,既要重视对器材的使用又不能忽视了对器材的维护,文化器材损坏的越多,就越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另一方面,要通过经常性文化活动和文化工作,不断提升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大力开辟思想文化阵地,提升“软件”质量。“软件”主要是指基层单位对文化建设队伍的培养和对文化活动的保障等方面。要加强文艺骨干的培养,并充分发挥现有文艺骨干的作用,根据官兵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成立兴趣小组,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单位文体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要给文体人员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的才能有地方发挥,发挥得有地方。

三、经常创新,重用骨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过去的下棋、打扑克等所谓的“主流”的文化活动只能作为现

在官兵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活动。缺少了多种多样的有特色的内容,造成警营文化缺乏生机,无法调动官兵的积极性。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既保留基层部队文化本色,又实现警营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融合,我们要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在文化活动的群众性、经常性、多样性上下功夫。在文化建设逐步完善中,不能放松对文化工作的创新和对文化骨干的使用。要想真正掌握基层文化工作的主动权,就必须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文化骨干队伍。当前,多种腐朽思想文化的相互并存,对我们这支军队就有可能会完全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

同时,部队广大官兵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审美观念的日渐更新,加强部队文化建设,满足广大官兵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迫切需要我们做出强有力的回答。所以各级要充分认清建设部队基层文化的重要性,以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的观念,加强对文化骨干的培养,坚守基层文化的主阵地,唱好主旋律,打好主攻仗,已是各级领导机关和广大干部推动部队发展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

四、规范制度,促进发展

制度是做好一项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程序,任何一项工作,要处于科学、规范、有效的运行状态,都必须有健全的制度作保障。因此,要抓好基层文化工作,促进基层整体全面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有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保障。

为了部队更好更快的发展,各级领导机关要对文化工作者制定相应的骨干活动、骨干激励、骨干保留等制度,让文化骨干在活动中找差距,互学习,同提高,依次培养其对文化工作的兴趣,激发其热情,提高其能力和素质。领导机关可根据切实可行的评估和奖励制度,对文化骨干进行科学的评估和适当的奖励,同等条件下,在新兵入伍、立功受奖、改选士官、入党提干等方面都应该给予优先考虑。骨干队伍建设是个连续的过程,要“盯住眼前抓培养,立足长远抓保留”要建立文化骨干人才档案在上级宣传部门备案,在他们的去留上要着眼于军队文化建设的需要,从而丰富警营文化生活,营造警营有张有弛的良好生活环境,陶冶官兵思想道德情操,调节官兵思想情绪,提高文化修养和理论水平,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官兵集体荣誉感,促进战斗力的生成,保证中心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和部队的高度稳定,有效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部队建设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雪桃.军队文化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军队文化工作概论.

对文化建设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中国梦 群众文化 创新 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中国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文化,这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梦的提出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强对群众的文化建设势在必行,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因此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对我国文化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如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融合,群众文化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容,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不但可以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还可以维护社会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

一、群众文化创新的意义

(一)加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

自从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后,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当前我国社会存在一定矛盾,人们的思维、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无形中增加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建立并不容易,在建立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干部行为腐败,社会仍然存在贫富差距,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立过于空洞化等等,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建立将无从谈起。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建立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只有创新和发展群众文化建设,才能让群众真正的理解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内涵,把它转化为群众的价值取向、自觉行为以及愿望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人民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共同的信念,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二)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群众文化可以发挥其和谐的功能,也可以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的重要决策,同时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和目标,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持,体现着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它以构建和谐精神为先导,借助和谐文化的引导及整合来完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贫富差距和地区差异对和谐社会的建立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但是这种阻碍不是随时都能消除,这时发挥建立群众文化的作用,群众文化参与人数众多,活动的范围不仅广泛,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再加上多元化的辐射层面,可以有效的推进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使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深入到群众中,得到群众的认可,使真善美的理念融入到群众的思想中,群众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不能轻视更不能忽视群众文化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顺利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人民在解决了衣食住行等物质保障之后,对精神文化提出了要求。在当今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开展对国家以及家庭都有重要作用,现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融合,文化的发展对国家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紧密联系,现在我们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即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如何更好的提高文化软实力,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怎样加强,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个挑战对我国发展而言是一个机遇。对于国家而言,群众文化和社会文明是一体的,同时文化的发展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总是在强调提升综合国力,其实综合国力的提升也离不开文化的发展,因为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于民族凝聚力有重要意义。在各种思想交相呼应的时代,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不仅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更能为群众树立健康的意识形态。

二、群众文化建设创新过程的现状

()缺乏人才支持

就发展程度而言,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城市,再加上受到地域的限制,生活不便等原因,优秀的人才通常不愿意到农村发展,因此对于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主要依赖村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农村的发展有一定的潜力,但是和城市存在很大的差距,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并不重视,一般到重大的节日才会举行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是爱好文艺的群众、村委或者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织起来,通常政府和乡镇设有文化站,但是站里的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有些人员的年龄偏大,缺乏创新的理念和动力。这些工作人员没有深入到群众中去,在不了解群众需求的情况下,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文化创新工作。

(二)缺乏经费支持

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经费不足是阻碍文化建设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有的乡镇在开展时,会拉赞助,政府等相关部门也会给予一定的补助,但是这些都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保证文化建设的质量,也不能保证文化建设的次数,因此群众文化建设不能正常的进行。经费缺乏不仅不能为文化建设置办新设备,而且也不能维修旧设备,因此群众文化建设不能发展,更谈不上创新。

(三)设备落后

要想更好的开展文化建设,文化设备是必不可少的,缺少设备会影响文化活动的正常进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农村因为各种原因影响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因为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再加上有些地方的领导从思想上不重视对文化基础设施的建造,这极大的阻碍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文化设备在不断的更新,因此有些设备没有被纳入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范围内,在进行基础文化设备建设的时候有一定困难。有的地方有基础的文化设备,但是这些设备不仅不齐全,而且过于落后,这也是阻碍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原因。

三、群众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发展

(一)建设特色群众文化

对于群众文化的建设,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原则,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要根据农村的具体情况开展群众文化建设,这也是通常我们所说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没有群众的参与,文化建设只是一句空言。因此根据具体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文化建设活动,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开展文化建设的活动中,还可以设立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不仅可以鼓励群众的参与,也能增强他们对文化建设认同,在充分了解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在思想上充分重视文化建设为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和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政府部门的文化人员来说,应该对农村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为农村品牌文化的建设打好基础,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和创新,最大限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加强群众文化设施建设

文化设施对于文化建设的创新以及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文化建设的发展是以文化设施为前提条件,在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很多因素有关,尤其是政府的重视程度,还有资金投入的情况,在通常情况下,农村的文化设施处于不完善的状态。因此,乡村政府有关部门要重视对文化设备的建设,在满足人民物质生活的前提下,要加大对文化设备的投资力度。可以采购一些群众容易接受的文化设备,有的乡村开始进行电影放映活动,有的乡村定期举行花鼓或者秧歌活动,这不仅能丰富群众的生活,也能拉近群众与政府以及村干部的距离,这种方式值得大范围推广。

(三)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创新

要想更好的进行群众文化建设,就要重视文化内容的创新,因为内容是文化的灵魂,对文化建设内容的创新要真正做到标新立异。我国每个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不同,可以有针对性的发展特色文化,在文化氛围浓厚的地区进行文化创新,在发展本地区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将地区的风土人情融入到文化建设的创新中去,使文化建设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最好能使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出现,这样不仅可以传承本地区的文化,还能创新和发展本地区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群众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对于增强群众间的关系有现实意义。

对文化建设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博物馆;城市建设;城市文化

文化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部分,我国对文化事业的重视有增无减,文化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文化也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建设中必须重视文化的建设,才能促进城市更好地树立城市形象。博物馆作为文化的载体,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承担着城市建设的文化功能,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角色,没有博物馆,城市建设就不完整。

一、博物馆与城市建设

博物馆主要是对文化遗产的展现、陈列和馆藏。现代博物馆不仅有收藏和研究的功能,还有宣传和教育的功能。城市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场所,能够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历史,增长文化知识,从而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曾有人指出如果一个城市没有博物馆,那一定是个“贫穷”的城市,不仅是经济的贫穷也是知识的贫穷。现代博物馆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兴起,体现着一个城市的魅力。众所周知,博物馆最基本的作用是收藏,收藏有价值的文物,对文物进行保护,因为文物承载着历史,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对文化的传承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由于文物的历史性和技术性,往往一旦毁坏,很难修复,文物的保护工作需要重视。对文物的研究是博物馆的重要工作,研究文物才能发现文物的历史,揭开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发展水平,同时研究文物也是对文物的保护,延续文物的生命。博物馆将文物的生命重新唤起,通过陈列展览使人们能够亲眼目睹文物的形象,感受文化的魅力,了解一个国家和城市的历史,了解文化的发展。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更多的文化,认识文物承载的文化信息,体会不同时代的特征,使文物成为活的教科书。

现代的城市建设更注重突出城市的特色,树立城市的品牌形象。城市建设要有长远的目光,同时要大胆创新,显示城市独有的魅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撑,博物馆正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标志,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博物馆正是不同城市不同特色的体现。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氛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博物馆是城市历史的浓缩,想要了解一个城市的过去,可以去一个城市的博物馆看看。博物馆具有真实性和直观性,是城市建筑的标志之一,是城市的宣传名片。

博物馆是城市建设的记忆者,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设计者往往会先挖掘城市的历史风貌,分析不同时期的城市建设,以及城市文化沿袭的脉络,将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相结合,保留城市中有价值有历史的东西。城市化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不断改变城市的面貌,能够保留和收藏城市文化信息的博物馆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比如城市历史博物馆。博物馆不仅传递着城市文化的信息,同时具有纪念意义。有的博物馆有偏向性,有的是两种作用的融合。信息性的博物馆为人们提供历史信息和资料,关于城市历史或者关于城市文化,人们可以根据博物馆的信息进行研究判断,以满足某种需要,也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了解更多关于历史的知识。有纪念意义的博物馆是历史记忆的收藏者,主要能够让人们能够确信过去的历史,区别现实的事物,使人们能够理解历史,理解现实以及过去的事物,从过去的渊源中联想到现实,沟通真实的历史与美好的明天,以过去为参照,认识到对于现代的意义,能够从认识过去中把握今天,并且探索我们的未来。博物馆的文化记忆,使人们形成文化上的认同感,强化城市身份的认同感。

博物馆使城市文化更加融合,促进城市文化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世界文化更是相互渗透和印象。虽然不同的城市有地域的限制,但是文化的交流始终没有停止,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新生文化的发展,使城市文化出现多样性的特点,不同文化同时存在,相互融合又互相冲突。城市文化建设中保持着文化的开放性,以文化的和谐促进城市的建设。

二、如何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现代博物馆的综合性作用加强,不仅有专业性和纪念性,也承担着展示地方历史与文化,服务大众的任务。博物馆文化需要大力弘扬,才能为城市建设做出更多贡献。第一,要丰富博物馆的陈列内容。博物馆要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可以展览一些时代的内容。根据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城市的基本情况制定不同的主题。举办有时代感有鲜明特色的展览活动,给博物馆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吸引更多的参观者。第二,博物馆有重要的社会作用和服务功能,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这一特点,扩大博物馆的外延教育。博物馆不仅反映社会同时也服务社会,博物馆要有这样的服务教育意识,发挥自己的优势,使人们学习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博物馆对于不同年龄的参观者,可以设置不同的参观形式和解说词,尤其是青少年的教育,要能够吸引他们并且使他们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第三,博物馆的研究要更广泛,不仅仅是对某个文物的研究,可以延伸到更广阔的文化领域以及博物馆的管理上。博物馆的学术研究是基础,学术成果可以通过简介、画册等更多的形式宣传,展示博物馆的特点,促进博物馆的对外宣传交流。第四,博物馆和旅游业紧密结合,当前许多博物馆已经成为城市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博物馆是城市历史的浓缩,表现了城市发展的进程。博物馆可以充分利用旅游黄金期,做好陈列展览工作。另外要加强宣传,宣传博物馆的功能和意义,使博物馆走进大众的生活。

总之,博物馆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延续着城市的文脉,促进了城市文化的传承,推动城市的发展。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记忆者,同时具有社会教育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优势,促进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对文化建设的理解范文6

中国是农业大国,只有解决了“三农”问题,才能够确保中国持续而稳定地发展。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被赋予新的元素,除了农村经济建设之外,农村文化建设也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农村文化建设中,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承担着重要责任。面对目前农村文化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一、农村文化现状

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如火如荼展开,旨在满足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基于农村环境的有限性,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比,依然存在着滞后性。农村所存在的“文化滞差”的问题对农村的发展已经造成了负面影响。从中国人口环境来看,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较高,这也就说明农村文化对中国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力[1]。农村文化建设的程度与其所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位于中心城市周围的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农村文化在中心城市文化的辐射下,农村文化快速升级。对于地处偏远地区的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社会发展速度缓慢,居民生活在朝不保夕的环境下,文化意识就会比较薄弱。加之政治体系不够健全,农村文化建设就难以顺利开展起来。

二、农村文化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农村文化管理人员没有文化建设产生认知

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不仅仅是在物质上脱贫,更重要的是在精神文化水平上有所提升。其中,做好文化管理工作尤为重要,特别是文化馆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但是,从政府的角度而言,文化管理并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导致文化馆的管理人员在农村开展文化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完成上级下达的文化指标。经济是基础,农村首先要发展经济,这是硬性指标,然后才能够开展文化建设,这是软指标。由于文化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文化管理工作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在文化管理上缺乏主动性,且没有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必要的资金,使得农村文化管理被动展开。

2.农村文化服务存在着供给不足的问题

虽然目前农村对文化建设予以重视,但是由于农村文化服务存在着供给不足的问题,导致“惠农”政策无法落实到位,文化建设也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随着农村的经济条件逐步改善,文化需求被提到农村发展日程上来。与此同时,农村文化市场上也暴露出各种弊端[2]。比如,农村文化消费格调低,一些文化粗制滥造,文化内容中甚至存在宣扬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问题,这种不健康的文化现象对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特别不利于农村青少年的成长。一些文化工作者甚至会从私利出发而创作一些庸俗文化产品,这种背离职业道德行为的存在,对农村社会风气是一种毒害。

三、农村文化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1.对农村文化管理予以加强

农村的文明层次要有所提高,就要注重文化市场建设。农村文化管理工作者要对农村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予以高度重视,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管理文化市场,特别是文化管理人员,更要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以农村文化市场予以调控。

要做好农村文化管理工作,就要对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予以重视。

其一,农村文化市场运行中,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就需要文化管理部门将市场管理制度、文化建设规划以及文化管理战略都要明确。

其二,农村要注重文明建设,即在搞好物质文明,强化政治文明的前提条件下,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从宏观的角度对文化管理的内容、文化管理规模、文化管理方式以及结构等等问题都进行研究,以采用相应的指导方法对农村文明环境予以协调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3]。

其三,要对农村文化管理以正确理解,对文化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有所明确,以使得各项工作都围绕着目标而展开。农村文化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文化并不局限于狭义的文化活动,而是包括与文化相关的重要内容,诸如农村社会伦理、农村的医疗卫生、教育、体育以及道德风尚等等,这些文化元素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大文化管理”,以使得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服务,获得高质量的文化产品。随着农村居民文化层次的提升,就会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得农村居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改变,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更为丰富。

2.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要增加

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撑,随着资金投入力度要增加,文化基础设施就会不断完善,对农村文化发展非常有利。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农村文化产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村文化的发展,加大资金投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有关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4]。为了能够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政府可以将社会力量调动起来,发展多元资金渠道,从而形成政府为主,社会各方参与投资的融资环境。将农村文化建设的融?Y体制构建起来,不仅可以改善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而且还可以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