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资质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业资质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业资质要求

建筑业资质要求范文1

关键词:建筑 企业 资质 挂靠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正文::建筑资质是建筑企业在建筑行业中,应具有的资格以及与此资格相适应的质量等级标准。《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规定建筑业企业应当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条件申请资质,经审查合格,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建筑资质还是进行招投标、建筑备案、建筑安全生产等一系列活动的前提条件,具备资质后才可以申办后续事情。建设部 2007 年 6 月 26 日的第 159 号令《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把建筑业企业分为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三类。规定了不用类型企业所应承揽的业务范围。

一、 建筑企业资质挂靠现象的分类

建筑企业资质挂靠现象主要分为企业资质挂靠和人员资质挂靠两大类。企业资质挂靠中根据挂靠的区域可以分为行业内部的挂靠和跨行业挂靠;根据地区界域不同可以分为本地区企业挂靠和跨地区的企业挂靠。人员资质的挂靠有非常明显的跨地区性和跨行业性。

二、 建筑企业资质挂靠现象的形成原因

1. 资质申报导

致挂靠现象建筑企业办理资质的申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符合资质要求的人员。人员管理主要在于人员的引入聘任上。很多企业内部并没有相应的符合资质要求的建筑管理人员,建筑行业资质申报及审查频次为一年,导致在申报资质编写及汇报材料时方去找寻人员填补自己企业内部空缺。而建筑企业本身并不存在相关的人员。

2. 招投标导致挂靠现象

按照招投标管理办法规定,在进行投标前需要向上级主管监督单位申报投标企业资质的情况。在建筑行业中,有些小的工程队或者资质等级达不到招标文件要求的通过挂靠寻找与招标文件资质符合标准的企业,以该企业进行投标。这种作假行为严重,却因为建筑管理漏洞,在建筑企业招投标中屡见不鲜,无论从建筑的质量还是从建筑的安全都是无法符合行业标准的,一旦发生事故结果不可想象。近几年也出现借用企业资质帮助个人企业进行投标竞争,通过假借企业资质虚拟出若干家竞争企业,然后控制报价及控制投标基准,最终保证自家企业中标的作假挂靠行为。这种现象导致中标单位根本无法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大的利益获取额外的收入。

3. 挂靠企业资质的巨额收入

挂靠企业资质的被挂靠企业由于只是借用资质并无任务其他工本等输出,而挂靠的一方会以巨额的付款来“购买”资质挂靠,被挂靠方并无任何成本即获得巨额的收入,这也是近些年挂靠现象严重的重要问题。

三、 建筑企业资质挂靠现象的难制止的根本原因分析

挂靠的企业或者小工程队伍无需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不需要达到标准就可以达到相关要求进行投标或者施工,本身人力物力都无法真正符合建设施工的具体要求,却承付着整个施工阶段,这样可能会使用较少的投入及质量不符合标准的材料进行施工,达到降低施工成本而得到利益的情况。如果是全部挂靠,财务、材料、机械设备调配由被挂靠企业负责,由于专业管理不到位,会造成偷工减料、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工期拖延等问题。挂靠后的责任归属可逃脱或降低治责由于施工方是由挂靠的单位进行施工的,一旦由于工程质量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事故或其他伤害,挂靠的单位或个人逃逸后,因是挂靠无法寻找,逃脱责任。实际上,这种想法是荒谬的,因为一旦触及法律需要法律制裁无论任何情况都无法逃脱责任。

四、现阶段完善资质管理的对策

从长远角度来看,资质管理作为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应该取消。但是现阶段,资质管理仍然是作为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建筑法》第六条规定:“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可见对全国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是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所以,在短时间内无法取消资质管理的前提下,政府部门应该改进和完善对建筑业企业的资质管理。

(一)减少资质类别划分,给企业平等竞争的机会

我国现行35种资质类别中就有20多种按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业务管辖内容划分,严重阻碍了相近专业施工能力的发展,很多企业的竞争能力因为行业壁垒的原因而被削弱,失去了平等竞争的机会。日本实行建筑业许可制度,不分级。日本将企业分为28类,除土木工程总承包和建筑工程总承包外,其他大部分是按工种分类。新加坡只将工程分为五类:建筑施工、建筑相关工程、机电工程、建筑维护、建筑材料供应。这种资质管理以较少的类别分类给企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政府应适当合并和瘦身企业资质管理类别,给企业发展的空间增大,能够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和企业潜力,这有利于减少企业自由竞争的内部阻碍,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这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二)完善资质标准,带动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完善资质标准,要做到“两个突出、两个淡化”。在标准中适当突出对企业科技进步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在施工企业资质中增加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和企业技术中心的要求,在考核上突出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减少对企业经济类指标和机械设备指标的要求。同时要考虑到资质标准对建筑业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比如,为了引导企业提高竞争力,政府通过对2013年勘察、设计、施工企业的资质标准的修订,对资质标准中增加了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考核指标,迫使企业要想通过资质就位,必须注意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

(三)完善市场准入双轨制,强化个人执业资格市场准入

在企业资质管理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应加强对具体施工项目的个人执业资格管理。目前我国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一、二级建造师的执业资格制度已经完全建立和发展起来。但在目前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执业资格人员人证不统一或挂证不干活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执业资格制度的严肃性和有效性不足。在招标阶段依靠企业资质的市场准入的大环境下,应加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个人执业资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真正的市场准入双轨制。国外这方面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如日本要求企业技术负责人要获得国家认定的建筑师资格,每个企业要有达到技术资格要求的专职管理人员的硬指标等。

(四)建立全国性建筑企业信息平台,严格执行优胜劣汰的动态资质管理

当前企业升、降级管理上,达到升级标准的企业不一定能升级,应该降级的也不一定能降级,这种低级别企业升级难,高级别企业降级难的固态模式严重降低了行业的竞争积极性,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国外建筑业是倒闭率最高的行业,而我国则是倒闭率最低的行业之一。在各省级主管部门建立建筑业企业信息诚信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联网建立全国性的信息平台,将企业的工程业绩、各种事故、违法信息等全部记录在案。供广大业主在招标时查询,也有利于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这样有助于为市场创造一个真正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促进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建立健全资质管理的动态监督机制,对违规企业进行坚决严厉的查处,使违规企业得到应有的惩罚,该降级的降级,该处分的处分;诚实守信,正当经营的企业得到应得的保护和表彰。

四、结语

尽管困难依然存在,但中国建筑业市场准入的改革势在必行。在短时期内无法取消企业资质管理的市场准入方式的前提下,政府应该制订现阶段完善市场准入管理的对策来保证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应培育充分竞争的建筑市场,建设单位的业主应该锻炼提高自己的市场鉴别能力,社会也要打造诚实信用的社会环境。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要统一认识,共同为建筑业市场准入的改革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永志. 关于加强企业资质管理的思考[J]. 中国煤炭工业,2012(11):62-63.

建筑业资质要求范文2

【关键词】加大培训力度;促进;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石是什么?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别是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筑企业尤为如此。

一、建筑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专业人才的匮乏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筑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12年市委、市政府下达了建筑业目标任务:建筑业总产值222亿元,建筑业增加值58.07亿元,外出施工产值80亿元。随着我市建筑业的发展,高资质企业越来越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我市建筑企业发展遇到了新的绊脚石――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一线操作工的匮乏及持证上岗率不高。根据住建部资质要求,建工局对全市64家三级以上企业进行统计,我市缺技经人员共计4139人。大量技经人员,特别是一、二级建造师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我市建筑企业的发展。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各级领导和相关企业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不够,许多企业职工教育的发展与现代化企业的内在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干部和职工在思想认识上,对大力发展职工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缺少紧迫感和主动性,职工文化层次比例悬殊,职工对自身素质的提高重视程度不够,自觉学习及接受培训的意愿不强。一些省、市建设主管部门下放至企业自行组织的培训(如安全生产全员培训等)流于形式,应付了事。

2、建设系统一线员工流动性大,证照管理难。由于建筑企业基层中许多是农民工,他们当中许多人无固定企业,流动性较大,培训考试出来的上岗证管理难。有的人走了,上岗证还被原企业扣压,个别人便通过克隆多本上岗证随身行动;还有的人为了到别的企业“挂证”领取相应的报酬,不断地考取各类上岗证挂在别的企业,而实际上根本未在那个企业上过班,也没从事过该岗位的工作。此外,遗失证件后要到县、市两级行政主管部门出具证明后,到省建设厅先后跑二趟才能补上新证,给企业员工造成了一定的不便。

3、少数培训单位收费高,培训时间不足。由于一线员工工作较忙,企业负责人又急功近利,认为只要员工能拿出证件即可,所以许多人竟可以不参加培训或未按规定时间参加培训;个别培训单位由于收了培训费而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在考试过程中,考场纪律掌握的尺度过松,助长了学员的侥幸心理,降低了证书的含金量,凡此种种严重影响了教育培训的预期效果。而个别培训机构培训费偏高,也影响了企业和员工参训的积极性。

二、建筑企业发展的突破口――人才队伍的建设

作为全市建筑行业的主管部门――市建工局将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和促进建筑企业发展作为2012年全局工作重点,积极实施“科教兴业、人才强业”战略,引导建筑企业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突破口。有效提升了广大建设者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为本市建筑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具体引伸至建设系统各行业企业而言,对职工的培训教育就更具现实意义,具有很强的紧迫感和重要性。因为企业为了不被淘汰首先必须变成“学习型的组织”。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不仅需要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而且迫切需要大批受过良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高素质劳动者,尤其是建设系统加强企业资质和资格管理后,持证上岗的各类人才更显紧缺。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一个独立经济主体后,人力资源就必然变成企业的第一资源,职工素质也最终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职工教育是培养实用人才的主要阵地,是优化职工队伍结构的基本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很多发达国家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悟到,企业教育培训的投入产出系数最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落实创建学习型企业,从加快职工教育和培训事业的发展入手,来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构建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以此提高职工参与者企业市场竞争的能力。

三、人才培养的模式――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

建设系统的教育培训工作,要遵循“统一管、合并办、少收费、严发证”的原则,办事要面向企业,以人为本,按需施教,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全员培训,突出重点,与时俱进,规范管理。重视专业技术、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的教育,保证质量,为提高建设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推动技术进步和建设行业发展服务。重点抓好建设行业资格性岗位培训、适应性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及管理知识和其他专业的培训教育,努力满足广大建设从业人员日益增长的教育培训需求和建设事业又好以快发展对建设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为了提高建筑领域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市建工局以建筑领域各类人才需求为导向,以促进从业人员成长成才为宗旨,遵循“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利用节假日、阴雨天等工人休息时间,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各类培训:大力加强一线操作工诸如特殊工种、中岗人员、普工的岗前培训;全面实施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深入开展各种继续教育培训;加快推进职业技能人才培训;着力加强建筑系统高、中级职称申报前后培训;突出抓好一、二级建造师、小型管理师和安全三类人员教育培训。2012年建筑业各类培训任务指标为5000人次,据统计,截止到现在各类培训人数已达7325人次。

四、人才培训模式的创新――开展”送教到工地”活动

建工局不拘泥于形式,打破传统培训模式,积极组织开展“送教到工地”活动。活动期间,为了满足我市建筑企业对各类人才培训的需求,不仅组织行业专家送教到城区各大建筑工地,还送教到黑龙江大庆、山东潍坊以及江苏省内的苏州、无锡、镇江等城市。通过送教、组织各类培训、免费发放《建筑农民工读本》,帮助广大建筑工人普及各类建筑安全知识、提高农民工业务技能水平,促进建筑企业发展。

建筑业资质要求范文3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培育建筑强省的若干意见》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实施科技兴业,围绕着做强做大建筑业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加快建筑业科技进步,提高我市建筑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我市建筑业全面健康发展,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建筑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市建筑业近几年持续稳定发展,但科技含量低、科技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弊端已越来越明显,也阻碍了我市建筑业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建筑业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推进我市建筑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由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的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建筑业主管部门要统一思想,认清形势,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深刻认识和理解建筑业科技进步和建筑业发展的关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大力度,迎接挑战;要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措施,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业”战略,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做大做强建筑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实现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二、建筑业科技进步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科技兴业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以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行业为重点,把科技进步作为优化行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动力和支撑,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建筑业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高建筑业整体科技水平。

(二)主要目标

到“十一五”期末,我市建筑业科技进步的主要目标是:基本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基本形成工程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和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的技术市场体系;主要工程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标准工法和信息化水平能满足和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重点扶植具有国内、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总承包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专业承包企业;建筑业科技贡献率和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

——创建建筑业企业省级及以上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5家。

——一级企业具有省级工法1项以上;特级企业具有国家级工法和推动企业进步的专利各3项以上,累计有效专利8项以上并具有至少1项发明专利,并主编过工程建设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全市建筑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企业总收入的0.1%以上,其级企业达到0.5%以上、一级企业达到0.2%以上。

——一级及以上企业建立企业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内部办公、信息、数据交换的网络化;特级企业在此基础上还需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远程在线控制。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建筑业科技人才管理体制和科技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培育建筑业类注册人员2000人以上,其中一级注册建造师达到1500人以上。

(三)总体部署

到“十一五”期末,我市建筑业科技进步的总体部署: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行业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技术效益型转变。二是以科技创新推动建筑节能,在建筑节能重点领域结合我市实际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实现建筑节能技术的跨越,保证建筑节能目标任务的完成。三是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四新”技术,提升建筑业整体水平,以企业研发中心为平台,研究应用经济适用、快捷高效、质量保证、安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四是以建筑业信息化建设,带动产业科技进步,建成以网络为支撑,工程信息管理为核心、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的设计、施工、管理初步实现一体化的计算机集成应用系统。

三、加快建筑业科技进步的重点工作和要求

(一)提升特级培育企业的科技进步水平。以特级企业资质新标准就位为契机,大力提升企业的科技进步水平。特级及特级培育企业在今年全部建立科技研发中心,有2家通过省级研发中心认定。每家企业每年完成企业工法3项以上,确保全市每年获批省级工法20项以上,国家级工法3~5项,一级企业每年上报企业工法1项,此项工作由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解落实。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开展专利申报和国家及行业标准的编写。(特级培育企业科技进步指标分解详见附件)。

(二)加强检测设备自动化建设。今年起,检测机构在桩基础静荷载检测时要将现场检测数据同步传输到建筑业管理信息平台;商品混凝土企业对混凝土试块检测要采用检测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并同步传输。市检测中心要扩大检测资质范围,增添高科技检测设备,须具有资质要求的见证取样和建设工程专项类全部资质。今年起全市各地的检测机构都须具有建筑节能检测能力和设备。

(三)加强重点课题研究和推广。市质量监督总站要发挥优势,结合我市实际开展重点课题的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今年初要制订分年度课题计划,重点是商品混凝土技术、建筑节能施工技术、钢结构技术和地基加固、基坑工程施工技术等建设部推广应用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

(四)加强“四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通过科技创新,鼓励、引导和推广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在建筑工程中应用,依法淘汰落后技术和产品。尤其要进一步加强建筑物围护结构模式的研究,今年开始结合我市实际大力推广外墙自保温体系,加强自保温体系中的冷热桥问题、梁柱跟墙体交接部位处理问题以及自保温砌体施工技术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该项工作由市图审中心牵头。建筑业企业要广泛开展“四新”技术在建筑节能的应用,并总结出工法、专利及标准。

(五)加快建筑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开通市建筑业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部分办公自动化(施工图审、施工许可证发放、质量受监、竣工备案等)和造价2000万以上的工程实时监控功能,今年底前进一步完善,使网络具有档案管理、招标投标、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综合管理职能,到2010年实现全面建筑业信息化管理并接轨长三角信用体系。一级及以上企业今年全面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2家以上企业通过信息化综合考评。

(六)加强建筑业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人才为本。人才资源是建筑业科技进步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加强建筑企业总工程师队伍建设,使他们成为建筑科技进步的中坚、企业技术管理的组织者。今年起开展市建筑业十佳科技带头人(总工)评选。强化建造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使他们成为懂管理、懂经济、懂技术、懂法律的工程项目组织者和管理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建筑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考核鉴定制度,开展技能比武和建筑工人技师考评制度,将技术工人的培养纳入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

四、加快建筑科技进步的政策与措施

(一)加大建筑科技投入。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科技投入的若干政策措施,积极争取政府科研基金项目,引导企业多元投入,多方筹集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完善企业提留技术开发经费的做法,促进企业加大对自主技术创新的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介入企业自主技术创新,鼓励外来力量创办技术开发机构;建立技术创新风险资金,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经费保障。一级以上总承包企业要在每年的企业利润中拿出5%以上用于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的投入。

建筑业资质要求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技术管理;安全实施监督

引言

在新闻报刊中经常可以看到有关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报道,如“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私招乱雇”,“产业职工素质低劣”,“工程不报建”,“无计划盲目建设,无设计胡乱施工”,“层层转包,索贿受贿”,“建筑材料质量低劣”。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分析研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和项目的投资效果,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质量问题是建筑工程永恒的主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避免给国家和使用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不安全因素,加强对建筑业企业质量管理的研究,因此,本文对存在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l. 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多个问题

1.1 建设管理企业方面的问题。不遵守法定的建设程序,不报建、不招标,随意发包工程,随意选用不符合资质要求的设计、施工单位,不办理质量监督和施工许可手续,甚至未经竣工验收,即将工程交付使用。一些所谓的“首长”工程,更是不按建设程序办事的典型。建设单位随意肢解发包工程,造成工程进度、质量和现场秩序失控的问题。对设计、施工承包单位提出不合理要求,与之签订不平等条款。包括对设计单位提出违反城市规划、设计规范的不合理要求,对设计、施工单位无理压工期、无理压级压价,以及要求承包单位垫资;施工中,强行指定购买质次价高的材料设备;拖欠设计费、工程款。

1.2 施工单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1)无证或超越资质等级承包、非法挂靠、转包或非法分包。

(2)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不顾后果以垫资、压价,甚至行贿等违法手段承揽工程。

(3)为牟取利润,不计后果压低成本,自行或串通设计人员乱改设计,使用低价劣质材料,甚至偷工减料,放任职工不按技术规范操作,粗制滥造。

(4)在竣工验收中弄虚作假,掩盖工程质量缺陷,提供虚假质量保证资料。

(5)私招乱雇,职工队伍素质低下。

1.3 政府监督管理方面的问题

(1)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失控,源于质监机构不能按规范办事,从而失去了应有的监管作用,尤其是当为“首长工程”、“关系工程”监督时,不讲原则,不按规范,随意给以“合格”,甚至“优良”结论或者随意补发有关手续时,还会弄虚作假,掩盖问题,造成巨大的隐患。

(2)设计、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工作失控,也是碍于情面、关系,而不能按原则严格把关的结果。

(3)招投标管理工作不力,造成的问题。

(4)施工许可证审批工作不力造成的问题。

(5)条块分割、利益分割的矛盾所造成的问题。如一些地区或地方的开发自成体系,封闭管理,不接受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指导;一些行业部门,如电力、水利、交通、邮电、民航、铁路等,自行制定本系统的资审、招投标、质量监督等规定,自组施工队伍,分割建筑市场;一些部门如供水、供电、供气、消防、劳动、广播电视等,则利用部门职权,强行干预有关专业、专项工程的发包。

1.4 建筑市场材料市场存在问题。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资金不到位,施工企业互相之间压低造价,工期不合理,招投标不规范,不公平合理的竞争导致施工企业从企业利益和工期方面出发,而忽视工程质量通病的根治,建设单位在进行施工队伍选择时不注重施工队伍素质高低和社会信誉好坏的考查,使有些企业资金拖欠不到位,增加苛刻附加条件等。建材市场鱼龙混杂,真假共存,假冒伪劣建材使人防不胜防,加之施工企业材料管理不善,选择材料贪徒便宜,使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进人施工现场投人使用,这些都是导致建筑工程通病形成的原因。

2. 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完善

2.1 加强对建筑、施工单位市场行为的监管、约束。加大承包与分包单位(尤其是非法挂靠)对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经济赔偿和刑事责任。逐步推行承包履约保险制。严格资质审查,加强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全面落实动态管理。保证进入建筑业的企业具备从事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技术、管理素质要求的入门保障条件,和适应不同工程规模、技术管理等级要求的不同综合等级水平评判的重要依据。考评企业人员综合素质、技术、管理和能力,推动企业自检、自测、自我完善的最直接、有效的控制手段。任何时候都必须注重的工程质量管理过程控制关键点。由此人手,发现许多按资质标准淘汰或考评降级或者停业整顿的问题严重的企业。严格执行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全员培训上岗制度。

2.2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的建设。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全面推广监督测试手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工程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任务将会更加艰巨。开发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应当在充分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认清当前工程质量监督体制改革在我国面临的紧迫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监督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更好地开展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2.3 不断完善主管部门行为规范。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服务质量。转变职能,加强和改善对市场运行体系的监督管理。要简化手续;理顺信息渠道;完善报建、招投标工作中的专家审查制度;严格执行规范程序管理报建、招投标活动,加强对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和认证管理,加大抽检和技术检测力度,加强施工队伍资格审查;建立、完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要建立公平竞争、规范运行的建筑市场秩序,必须靠法制作保障,《建筑法》已正式施行。各级地方政府也需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政策措施,以确保建筑市场的每个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尤其要通过法制建设,尽快实现建筑业中政企分离,解决地方保护、行业垄断,条块分割的问题,以尽快建成一个完整统一的建筑市场。

2.4 加强建筑市场材料质量的管理。对建筑材料和构件质量严格把关,做好材料构件定货,进场检验,材料试验和材料保管,构件保护等4个环节的管理和把关,从根本上杜绝伪劣材料。构件进人施工现场,要完善进场材料,构件的试验、检验,仓储保管等方面的管理体制,定职不定责,实行严格按照材料质量验收标准进行质量检验和材料试验,绝不能为降低成本材料和构件的进货质量标准,同时查漏堵洞,把好构件及材料质量关,保证工程质量通病从根本上消除。

建筑业资质要求范文5

1.建筑设计阶段安全管理

建筑物设计阶段首先是建筑地点的选择,要符合小区规划和城市规划要求,要确定建筑物的使用需要以及概算投资额度,要确定建筑物是否抗震以及抗震的级别,符合当地的地质情况及必须达到的抗震烈度。建筑物地点选择对否关系到投资能否收回和赢利;建筑物投资要量力而行,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要有个适度原则;建筑结构必须安全,能达到其设计使用年限。

1.1 建筑物选址安全管理:建设地点的选择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不仅涉及到项目建设条件、生态环境、安全管理等重要问题,受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制约,而且还直接影响到项目投资、建设速度和施工条件,以及该建筑物的未来发展。

1.2 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和投资概算安全管理:任何建筑物都是为它的使用需求而设计建造的,或者作为民用办公生活、文化体育设施而建,或者作为工矿企业生产流程和附属设施而建。

1.3 建筑物结构设计安全管理:应该说不同使用需求、不同层数的建筑物结构类型不同,同样的六层建筑物,作为学生公寓选用砖混结构经济安全,而作为教学大楼用则选用框架结构经济安全。

2.建筑招投标阶段安全管理

建筑招投标阶段的安全管理要重在以下几项:①要重视对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查,严防不符合该建筑工程资质要求的施工单位竞标甚至中标,这样容易导致施工过程出现安全隐患甚至安全事故;②要重视对施工单位资金能力的考察了解,否则施工单位无资金实力必能转包,造成工程停工甚至“烂尾楼”工程;③要格外重视对施工单位技术力量、拥有机具设备的考察,严防施工单位拟派不懂施工技术的管理人员负责该工程,如果这样势必造成质量不合格的建筑产品。

3.建筑施工阶段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各种不安定因素随时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3.1 安全管理建章立制,管好施工作业人员:建筑施工要露天作业、高处作业、主体交叉作业、手工作业及繁重体力作业,且建筑工地第一线作业的工人中,农民工约占50~70%,有的工地甚至高达95%,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建立一整套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观念,重视对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大对农民工的用工安全教育,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作业培训。

3.2 安全管理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管好易燃易爆危险性物资建筑施工场地内都备足了要用的钢材、水泥、碎石、沙子,还有大量的木模、钢模、支撑、脚手架、竹篱笆、网罩,各种施工用的机具设备,如风镐、电焊机、升降机、塔吊、挖掘机、汽车、推土机、压路机,还有燃油、机油、油,爆破用雷管炸药等危险性物资,以及电线、电缆、镀锌钢管、不锈钢管、PVC管材、潜水泵、消防泵、稳压泵,各种闸阀、龙头、灯具、风扇、开关、插座、控制柜等水电消防材料,装修装饰用的各种规格地面、墙裙瓷砖,天然石材,吊顶用铝塑板、铝扣板等。对于这些物资要分门别类进行妥善保管,大量的水泥物资保管要防潮防雨,各种建材要进仓库保管的一律进仓库,对于燃油、机油、雷管炸药、酸碱性溶液要单独存放。

3.3 依据TQM原理建立起来的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模式是企业质量管理中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此方法将大大强化企业全方位的、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4.建筑使用阶段安全管理

建筑物进入使用阶段的安全管理必须着重在以下几点:①未经结构计算和基础验算禁止在建筑物顶层加层或者搭棚,工程实践中有很多旧民用住宅楼屋顶加盖一层甚至多层房屋,日久发生裂缝至不能使用,有些业主甚至在原设计图纸的层数上追加层数,导致建筑物发生倾斜而不能正常使用;②禁止要空间大而拆除房屋的承重墙、梁、板、柱,或在承重墙上挖洞;③禁止在房屋无梁楼层面增设分割结构,增大房屋楼地面荷载;④避免建筑物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或长期处于腐蚀环境;⑤加强对建筑物及机电设施进行保养更新维护。

建筑业资质要求范文6

关键词:房建;监理;问题

一、我国目前的监理市场尚不规范

国家对建设工程强制进行监理以后,近几年来成立了不少的监理公司,但目前的工程监理单位的经营性质基本都是企业单位,监理业务主要是监理公司通过招投标承揽,监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的投资方为节约成本,只是在名义上进行了监理招标在施工现场挂个某监理公司的牌子,再象征性地给该公司交点监理费,最终只要工程各方的手续齐全能交工就行;更多的是建设方在监理招标中限价、压价或提出一些额外附加条件,甚至出现正规合同一套,私下协议一套,不少监理公司为了能承揽上监理项目,不得不接受建设方的那些不合理的附加条件或者在监理取费方面是一再降低,有的监理公司几乎就没有利润可取,但为了公司的生存也不得不承揽这样的监理业务。尽管国家在三令五申地要求规范建筑市场管理,同时也出台了很多的相应政策,但目前国内在建筑业方面的监理市场还是很不规范。

二、监理人员素质不高

监理公司是利用人力资源创造效益的单位,它既需要专家级的人才如注册监理工程师、造价师、咨询师等,也需要能在工程岗位上踏踏实实做事的工程技术人员,然而我国目前的监理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真正有真才实学的监理工程师规模不大,一些监理人员甚至连最基本的图纸都看不懂人员,还有的监理人员职业道德欠缺,在监理过程中不能依法办事,,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监理公司的声誉,目前多数监理公司的效益都不是太好,使得监理公司的在职员工并不多,监理人员的酬金也不高很多监理公司的监理人员都属于外聘人员,因效益不好监理人员流动非常频繁,有的监理单位甚至是在工程项目接下来以后才开始招聘相关监理人员。

三、相关法规制度还不健全

虽然我国目前的建设监理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但由于工程监理在我国推广的时间还不算很长,业主、施工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对实施工程监理的意义及其重要性还是缺乏认识,对监理人员的地位及与各方的关系也不甚了解。很多的建设方、投资方认为监理人员是自己的雇员,必须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要按自己的要求办事。有的建设方对监理工作本身就不是很信任,总担心施工方会与监理方联合做些违规的事,因此在工程管理上有的建设方会经常参与或干涉监理的正常工作,特别是在有关投资控制或经济签证方面,不少承建单位都是直接与建设方进行联系,有的建设方也就直接签认,基本上没有征求现场监理的意见。在实际工程施工监理中,不少监理工程师的正确决定不能付诸于实施,监理效果也不够理想、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面出现漏洞。

四、提高建筑工程监理水平的对策分析

1 做为监理人员首先应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道德修养

作为一名监理工程师首先要对工程的设计理论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应熟悉,既要懂设计更要懂施工,要认真学习、领会监理工作的精神和具体监理项目的有关文件,以严格、公正、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工作,始终贯彻“质量为主、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的精神,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监理业务水平。细化监理管理工作的方式和规律全面改观施工现场,做好现场签证的工作流程,坚持施工现场验收,控制工程质量。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实行任务分解的制度,细化工作准则,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一切手续流程严格遵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将指标量化,完善监督体系,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的考评,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推进建筑施工现场监理工作规范有效的开展。对施工单位编制的经有关单位同意的年度、季度、月份施工进度计划进行经常性的控制,对报送的统计报表,要通过分析,发现问题,提出要求,采取措施确保进度的落实。对有关单位违背批准的工期计划和施工组织计划及合同工期要求,不顾工程质量而盲目提出赶工期、抢进度的行为应予制止,由此产生的费用不予计价,并追究当事人经济责任。

2 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针对目前监理市场存在的这些问题,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根据我国的现有国情来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监理制度及相应的法规,不断健全建筑市场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应的各项管理制度,约束参建各方的不良行为,规范现行的建筑市场,从根本上扭转监理行业的不良风气。同时应加强对监理服务取费的指导,促使监理企业良性竞争监理取费偏低最终导致了我国工程监理总体实力较弱、行业整体素质难以提高。为了促进监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保持监理队伍的相对稳定,推动建设监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工程监理取费标准亟待提高。在目前项目法人制尚待完善的情况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监理服务收费的最低标准的管理力度,保证监理企业完成全部监理服务工作的最低费用和基本利润,以保证工程监理市场能有序规范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