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德育活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生德育活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生德育活动

中学生德育活动范文1

1.学校体育的定义、组成要素

1.1学校体育的定义

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包括校内体育和校外体育两部分。

1.2学校体育的组成要素

学校体育由五个主要部分或要素构成:(1)体育教学(以体育课为主要形式);(2)课外体育活动(由学校或学生自行组织,以学生体育锻炼为主要内容);(3)运动代表队训练和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如班级赛、校际赛,以及地区和全国性比赛等);(4)早操和课间操;(5)科学的作息和保健措施。

2.学校体育活动在中职生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2.1学校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现在中职生多是在家长溺爱和呵护下成长起来的,没有什么社会责任感,更没有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体育活动中,每位参与活动的队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和职责。例如:径赛中的接力比赛,每一位队员都有自己要完成的一段距离;排球比赛中的二传手,他的责任就是把一传垫给他的球组织起来给攻手进攻;足球比赛场上的后卫,其基本责任就是防守,在做好防守的基础上,帮助全队进攻。在体育活动中只有每个队员都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才有可能赢取比赛的胜利。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亲身感受责任的实际含义和重要性,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承担责任的意识会得到增强。

2.2学校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感

体育活动中,各项运动都必须严格遵守规则,参与者只能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参与活动和进行比赛,有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都会遭到处罚或者惩罚。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和比赛,有利于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参与者有时因动作失控会伤及对手或同伴,这就需要双方相互宽容、理解和尊重。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宽容别人、尊重别人和帮助别人的良好社会意识和社会公德,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感。

2.3学校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体育活动中的团体项目对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很大帮助作用。团体项目比赛胜利的取得,除场上个人的完美发挥外,最重要的是依靠整个集体相互协作和整个团队的合作。在集体项目中,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或位置,但要与队友团结合作才能充分发挥整个团队的力量。如足球和篮球比赛中的接应、协防、补防等,既要尽好自己的职责,又要彼此合作。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育活动,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因此,中职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增强合作意识和培养团队精神。

2.4学校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

中学生德育活动范文2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 发展性评价; 活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6)01-120-001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中职德育课教学模式有了巨大变化,“活动-探究”教学模式逐步应用开来。在实践中,对中职学生的评价日益受到中职教育者的关注。而该教学模式和传统评价方式是存在巨大差异的,且尚未有相应的评价方式[1]。近年来,发展性评价走进人们视野,受到了极大关注。基于此,本文对其在中职德育课“活动-探究”模式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中职德育课“活动-探究”应用发展性评价的必要性

(一)“活动-探究”模式的要求

对学生开展评价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传统评价存在诸多弊端,包括重理论,轻实践;重成绩,轻过程等,这和中职德育课“活动-探究”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和个性发展能力的理念是相背离的。该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评价打破传统评价的限制,要以发展、进步、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变化[2]。

(二)发展性评价符合“活动-探究”模式要求

发展性评价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导向性、激励性及尊重性,其主要由多元化评价主体、综合性评价内容及多样化评价方法及反馈等构成体系[3]。此种评价体系使得中职德育课“活动-探究”模式在实际开展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我学习和发展,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二、中职德育课“活动-探究”模式中学生发展性评价运用

(一)实施激励评价,强化学生自信

学生具有良好自信心,有助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是达成教学相长的前提条件。在中职德育课“活动-探究”教学中,可设定合理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教学活动,进行合作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每次评价均是树立自信心的最佳时机。具体而言,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程式化评价,应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比如:“你的见解很独特有新意”、“回答的很好,有点要补充……”等鼓励性、认可性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更有信心。另一方面,在合适时机给予学生评语。教师可通过作业反馈、悄悄话等方式给予学生评语,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和优点,并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探知欲。

(二)多元评价主体,实现全面评价

在中职德育课“活动-探究”教学中,应打破以往单一化教师评价主体,要引导学生自身、同学及学科教师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把评价转变为多元主体一同进行的活动。再充分结合评价内容,通过自评、互评及综合评价的开放性、民主性评价,注重学生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每个学习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对本小组在德育课“活动-探究”教学中的表现、收获、不足等进行评价,也就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同时,对其他小组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评价,即互评。教师则在实际教学中,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和掌握学生变化,学习小组的表现,再进行点评和总结,也就是教师评价。为有效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在学习小组建设和发展中,可将组长、副组长分为初、中及高三级,以此激励学生不断发展自我,积极争取,在评上级别后给予学生奖励。评价主体多元化建设,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注重学习过程,实施过程评价

德育课是培养中职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课程,因而对学生的评价不但在于结果,更在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应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充分结合起来,构成全过程评价,为学生提供多次评价机会。同时,还应将评价始终贯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基于过程关注及引导,以使学生将德育理论知识予以内化为自身的良好行为[4]。在德育课“活动-探究”教学过程中,过程评价应包含这些内容:(1)文明礼貌,待人礼貌,仪容整洁等;(2)诚实守信,诚信应考,待人真诚等;(3)学习态度,出勤、课堂表现及作业情况等;(4)教学中的具体表现,自我表现、团队意识、探究和实践能力等;(5)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期中和期末开放性测试,考查学生课程知识理解和应用情况。在教学中,根据过程评价各个评价标准,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人和团队表现予以记录,将过程及结果有机结合,形成个人和团队一并评价机制。如此,有助于学生情感和个性发展,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重视表现评价,强化能力培养

中职德育新课改中,更为注重职业教育特点,其目的在于培养和强化学生综合职业和全面发展能力。在开展“活动-探究”教学中,应制定合理准确的表现评价标准,以有效引导和激励学生敢于展示自我,重视能力的锻炼。具体包括组织能力、写作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分析及问题解决能力、社交及表达能力等。在整个教学活动和评价中,学生能够积极努力表现,全面提升各项能力,并逐步提高就业创业意识,强化学生未来就业创业信心。在实际教学中,为有效调动学生能力,锻炼主动性和积极性,德育教师应全面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及学业情况,其中实践操作包括口头表达、展示等实际问题解决总的外在表现;学业情况,包括调查报告、方案设计等,通过这些评价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在中职德育课“活动-探究”教学模式中实施学生发展性评价是切实可行的,有助于培养和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进而培养出符合知识经济要求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叶榕.试论学生发展性评价在中职德育课中的运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3,5(17):177-178

[2]龙欢.运用“活动―发展”教学模式改革中职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J]卫生职业教育,2011,(05):217-218

中学生德育活动范文3

一、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办手抄报是增强阅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让学生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既当小记者,将学校、家庭及社会上最新发生的事及时采访、快速汇总;又当小编辑,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剪裁、布局。学生办的手抄报图文并茂,集优美片段、名篇佳句与美术装潢与一体,让人赏心悦目。这些名言警句、佳句妙语在学生的理解消化中大都能恰当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作为中,一改过去作文的思维狭窄、语汇苦涩。通过这种形式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此类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二、强化主体,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语文教学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一是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训练的教学活动中,认真开展“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通过这些形式,不仅能够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提供口语交际内容、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养成了积极发言的好习惯。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也增强了自己学习语文的信心。”

二是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

三是语文活动课做到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活动活泼有趣,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

三、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才能善于付诸实践活动中,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是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可以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

中学生德育活动范文4

一、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言传身教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百折不挠等心理素质,关键在于高中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而身教尤胜于言传。体育课一般在室外进行,天气的任何变化都直接作用在教师身上,在寒风凛冽的严冬或烈日炎炎的盛夏执教时,体育教师的表现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这样的天气,高中体育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保持饱满的热情,不怕冷、不怕热、不烦躁、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应当成为学生仿效的楷模,只有这样,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利用体育理论课,教会学生自我心理保健

要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切不可轻易盖棺定论,否则,必定会伤害学生稚嫩的心灵,甚至会使学生在人生起步之初就难以抬起头来走路,那将是教育最大的失败。所以,利用高中体育理论课,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是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现代医学模式对疾病的认识已有“病从口入”发展到“病从脑入”阶段,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心理特征和个人情绪状态等,教会学生掌握自我心理保健的简单方法与手段,使其能够适时的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有效的保健,提高学生心理耐挫水平,使其能够正确面对挫折与困难。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坚强的意志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在教学实践和系统教育过程中逐渐养成的,高中体育教师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在中跑教学过程中,因800米重复跑、1200米变速跑和中速跑训练量太大,不少学生中途就坚持不下去了,这时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对他们进行鼓励,在“坚持、加油,一定要坚持下去”的呐喊助威声中,这些同学一般都能坚持下来,在以后的课堂上,他们也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任务,通过老师的鼓励,他们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也培养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自信心对学生性格的形成、成绩的优劣、事业的成就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顽强的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无法预料的奇迹。大量的事实证明,自信心是一个人潜能源源不断的得以释放的精神源泉,是人们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高中体育课中,有些学生身体素质差,接受能力极慢,从而造成自卑心理,表现为谨小慎微、畏缩不前。这时体育老师特别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藐视、疏远这些学生,要使之明白“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的道理,正确对待自己,抛弃自卑、自弃的不良思想。教师在训练时要放开运动技术要求,使其不断尝到成功的喜悦,并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扬长避短,逐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对学生微小进步要及时肯定表扬,从而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消除自卑心理。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何种挫折都不能自卑、自弃,要相信自己,通过自身的努力任何事情都会成功的。

五、培养竞争意识和心理适应能力

游戏比赛是高中体育课重用的非常好的教学方法。著名学者麦亦尼和斯拉夫认为,游戏和竞技运动具有如下心理健康价值:能产生安全感自发感;能提高独立性;能消除紧张;能提高价值观;有助于形成友谊。我们在运用游戏、竞赛方法时,如游戏或竞赛双方实力悬殊太大,就会使弱方失去信心,所以使用此方法时应注意平衡竞争对手,可适当改变些条件,制定特殊细则。例如“迎面接力跑”,如果男女生人数相等则女生热情不高,但如果女生人数减少若干名或男生跑的距离适当拉远,就能有效的增强男女生竞争意识,激发热情。在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加强了人际交往,促进心理相容,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适应社会能力,增强了超越自我,战胜对手的信心。

六、培养合作意识

曾经见到过这样的一段话:“中国人一个人是条龙,三个人是条虫。日本人一个人是条虫,三个人是条龙。”相信大家都明白其中的道理,造成这样结果的不是别的,正是我们所说的合作。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合作,一场球赛,一个游戏,一次接力跑,如果同伴间没有合作意识,就很难取得胜利。合作意识的培养,要紧密结合教学的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举例来说,在集体项目的比赛中,要让学生知道比赛的胜利,除了每个成员的个人技术之外,更依赖于队员之间的配合和默契。尤其是个别技术好的学生,更应该认识到队员之间互相配合的重要性,一个人技术好并不能够取得比赛的胜利,但大家密切配合却是制胜的法宝。在比赛中,因为紧张或者其他原因,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这时,每位队员更要互相包容、支持,千万不能互相埋怨、指责。集体项目的比赛不仅是比赛个人的基本技术的比赛,也是战术配合、协同作战的比赛,更能彰显一个团队关心集体、协同作战的责任心。

七、善于调节学生的情绪

高中体育教师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情绪能起引导作用,当学生情绪稳定,有着轻松感满意感时,就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相反,缺乏信心,情绪低沉,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用热情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反应。如在挺身式跳远的教学过程中,有位身体素质不太好的学生情绪非常低落,他甚至为能否考试及格而犯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鼓励他:“你的长跑不是你的强项吗,体育成绩是综合评定的,你一定要有信心”。结果这位同学放下了“包袱”,减轻了心理压力,体育综合测试成绩居班上中等水平,同时他掌握了调整心态的方法,养成了面对现实不卑不亢的良好心理素质。

中学生德育活动范文5

【关键词】探究教学;勾股数;案例

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对勾股数进行探索,了解勾股数的规律,经历观察、发现、验证勾股数的一组或几组计算公式的探究的过程,注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切身体会知识的发生过程,提高自身数学教学素养.通过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能够体会到分类、类比思想,初步感受科学思维的价值.

对于初二的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开始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探究问题时,能够进行一些思维的探索,在本次活动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勾股定理,对勾股数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其规律还没有进行过探究,所以这节课可以说是学生对勾股定理知识体系的完善,对探究式学习的一次较深入的锻炼.

二、案例过程片段呈现与分析

片段一考古学家在考古的时候发现了一块石碑(如图),经过潜心研究临摹发现碑文上实际上是一张部分数据缺损表格.大家看看表格中的数有什么特征?

生:这些数都是勾股数,要想找出缺损的数据,应先研究勾股数的规律.

师:很好!这位同学很快地看出了这些数据的特征.大家接下来想研究什么内容呢?

片断分析开放的情境,立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这节课要学习的相关知识点,并会对缺损数据自然留下了一点探索的想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的热身.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问题埋下了伏笔,笔者在一次赛课时上这节课而言,这样的问题情境设计,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数学教学应当需要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情境,去激发学生的探究、创造热情.该情境之后,很自然引入下面的环节:

片断二师:什么是勾股数?你能写出哪些勾股数?

生1:3,4,5;6,8,10;9,12,15;5,12,13.

生2:8,15,17;10,24,26;12,16,20.

师:(板书上面的数组)很好,大家还能写出更多的勾股数吗?

生3:可以,我可以由一组勾股数得到很多组的勾股数.

师:很棒!那你是如何做到的呢?能与大家一起来分享吗?

生3:由3,4,5这组可以再找出:6,8,10;9,12,15;12,16,20等等,就是把3,4,5放大了n(n是正整数)倍以后,仍然是勾股数.

师:很好,非常好的寻找勾股数的方法,也就是说你发现了找勾股数的一组规律.总结成结论呢?

生3:(老师板书)当(a,b,c)是一组勾股数时,(ka,kb,kc)也是一组勾股数.

就在此时,部分思维积极严谨的学生开始有怀疑了:

生4:你怎么知道当(a,b,c)是一组勾股数时,(ka,kb,kc)也是一组勾股数?

师:不错哦,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水准.生3的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应该要给予理论的证明吧?有哪位同学愿意帮助解决吗?

生5:(证明过程书写略)利用到了整式的性质.

师:一些勾股数之间还有没有其他的规律?你能观察这些写的勾股数并探究其中的规律吗?你会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呢?

生6:分类谈论.

师:很好,可以小组合作进行研究规律.

片断分析精抛锚,创设探索空间.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写勾股数,给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空间,同时学生写的勾股数越写越难,想绞尽脑汁的去构造.在巡视完学生写的结果后,展示大家写的结果,又可以自然抛出下一个探究性问题:大家发现越往后越难写出勾股数,勾股数有没有什么规律?你想怎么研究这些写出的勾股数?后面自主研究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这种开放式的探究,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通过小组的观察讨论,擦出思维的火花,大部分同学在观察数据后,都积极寻找探索方法,经过谈论,会从分类谈论入手,找到规律以后小组很兴奋,会积极地总结自己的发现,并将自己发现的规律用公式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是偶尔去指导一下,主要活动操作,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充分让学生参与进了探索的过程.

片断三师:分类研究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呢?

生:设(a,b,c)为一组勾股数,其中a是这组数中最小的,可以分a是奇数和偶数的情况对上面写出的一些勾股数进行研究.

该片断主要是想让学生理清楚思路,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分类、类比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经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讨论以后,得到了勾股数多彩的规律计算公式,老师只是将学生得到的另两类公式进行展示:

小组1:设(a,b,c)为一组勾股数,当a=2n(n是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时,a=2n,b=n2-1,c=n2+1,这样的(a,b,c)是一组勾股数.

小组2:设(a,b,c)为一组勾股数,当a=2n+1(n>1的正整数)时,a=2n+1,b=2n(n+1),c=2n(n+1)+1,这样的(a,b,c)是一组勾股数.

师:其他小组可以对这两组的发现规律进行理论证明吗?

片断分析在以上的探索过程中,学生充分体现课堂主体的地位,获得到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功喜悦.同时也体会到了分类思想在研究问题中的运用.活动性课程比较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与探究性,在教学中,老师应该要放手、留时间让学生去探索,真正实现学生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的价值,让学生体验到自主获得知识喜悦.老师只是对学生的探究适时进行指导与启发.

片断四(拓展部分)师:现在你能帮助考古学家将表格中前三组缺损的数据补齐吗?

生1:可以9,12,15;11,60,61;45,60,75.

生2:含9的勾股数还可以是:9,40,41.

师:很好,通过这两位同学的答案,大家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有,含9的勾股数有多组,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含有9的股股数了?

师:这位同学总结得特别好,还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好问题.大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含有9的勾股数组,谈谈你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片断分析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是对勾股数探索出来的规律加以运用,实际上是给了学生再次创造了探索的空间,学生在填表的时候发现:(9,12,15)是一组含9的勾股数;(9,40,41)是一组含9的勾股数,到了这里,学生发现含9的勾股数不唯一,借此,教师在精心抛出一问:含9的勾股数有几组?你会怎么去探究?

这时学生又有了一个新的探索热情,对于这样多种可能的问题该如何去研究、怎么去找突破口呢?需要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老师只需进行适当启发,学生主体的探索精神在本节课中得到充分的培养与体现.

三、反思

中学生德育活动范文6

    例如,在高二哲学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反对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的诡辩论,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听故事,析哲理”。首先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哲理小故事:古希腊诡辩家欧不里德借钱不还,还振振有词地说:“万物皆变,万物皆流。过去借钱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你想讨就向过去的我讨去吧!”紧接着用多媒体呈现了欧不里德诡辩的理论依据:一是赫拉克里特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万物皆变,万物皆流”;一是赫拉克里特的学生克拉底鲁的观点“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其次提出问题:欧不里德对这两个着名命题进行恶意嫁接,作为自己不想还钱的理论依据。你认为这一理论依据成立吗?提出观点,并陈述理由。学生迅速展开了讨论。我的预设是:小组内部形成统一认识,组间互评,教师归纳,形成关于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正确认识。可是,我发现学生在展示讨论结果的过程中,小组内部观点不统一,争论不休。于是我迅速把全班学生分成两派,两派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论证之深刻让我惊叹不已。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学生们表现出意犹未尽的样子,还有许多学生喊:“谢谢老师!”好像很感谢我让他们有了思考和展示的机会。学生在这节课中生成了许多认识,哲学思维能力也进一步得到了锻炼。但是这些认识和预设的基本不一致,教学目标基本没实现。高效课堂应该是预设和生成高度统一的课堂。那么,在活动教学中怎样实现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统一呢?

    一、围绕教学目标,提高生成质量

    备课过程就是预设过程,有经验的教师一般都会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课堂可能出现的诸多情况提前预设,但实际上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有许多情况肯定是无法预设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推进学生现有认识向着既定的方向发展,以提高学生生成认识的质量。

    例如我在“世界的物质性”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的世界本原论,调动学生思维,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了关于世界本原论的诸多观点:包括佛教的“六道轮回”说,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科学上的进化说,现代物理学上的星云说、黑洞说等,然后让学生对这些学说进行简单评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非常兴奋,纷纷举手发言,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生成了许多认识。最后基本分成两派,一派支持佛教或基督教,一派支持现代物理学上的观点,还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多维空间说等。很显然,学生的认识远离了教师预设的方向。此时我迅速对学生的观点进行了简单点评,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予了积极的认可和肯定,及时抛出了的世界本原论,把教学重新导向了预设的轨道。

    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生生思想碰撞的过程,智慧的火花必然会不断生发。教师剥夺学生话语权和表达权,无异于扼杀新的生命,因为生命的意义更在于其能思考。但是每一节课都有特定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尊重生成、鼓励思考的同时,一定要牢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的现有认识为起点,在帮助学生提升和建构完整知识的过程中,在澄清各种认识的过程中把教学导向预设的目标。所以,要实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课堂的处理就一定要牢记教学三维目标,避免两种极端:一是对学生课堂的生成放任自流,不加引导和管理;二是以教师的思想代替学生的思想,忽视学生认识的发展过程。

    二、依据教学实际,强化主导作用

    活动教学的实质在于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去合作、体验、感悟、发现,以生成新的认识和情感,提倡“在做中学”,这一提法始于杜威,曾风靡于西方教育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一方法,课堂教学失控,背离预设是常见的事。主要表现为有的教师上课前松后紧;有的教师严肃上场,结果草草结课;更有甚者教学任务都未完成;等等。究其原因很多,其一就在于教师缺乏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宏观调控,对学生的活动引导不力,使整个教学过程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或跟着学生的思路走。所以活动教学,需要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特别是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充分发挥并强化对教学的主导作用。

    例如我在高一“民主决策”这一课的教学中,有一个教学环节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认同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设计了一场10分钟左右的模拟听证会:“文理分科,当废当立?”预设时考虑到学生在活动中非常有可能偏离方向,所以不断地通过多媒体反复呈现预设的问题:(1)参加听证会的人主要来自哪些方面?他们的意见有何不同?为什么?(2)你比较倾向于支持哪方面的意见?为什么?(3)假如你是决策者,你准备怎样对待这些不同的意见?提出你的观点并陈述理由。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提醒学生,把学生关注的焦点引向预设的方向。在实际模拟过程中,新观点层出不穷,我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围绕预设的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同时对学生认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和提升,这样帮助学生从国家、公民和决策机关等角度形成了对民主决策意义的完整认识,有效地实现了模拟听证会的意图。

    活动教学中意外情况的出现是常态的,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强化教师对课堂的调控以及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三、提高教学素养,帮助建构新知

    “意识的本质”是《生活与哲学》的教学难点之一,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引入了一段4分钟的视频《最聪明的十种动物》,并用多媒体呈现:(1)说说你所熟悉的动物有哪些复杂心理?(2)你认为这些动物的复杂心理能否直接发展成人的思想意识?为什么?视频中聪明而可爱的动物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纷纷举手迫不及待地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一位学生说:“动物的复杂心理可以发展成人的意识。因为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需要适应环境,被环境和生存所迫,需要不断发展,这种发展不仅包括身体机能,而且包括智力水平。到了一定时候动物心理就可以发展成为人的意识。”立即有一学生反驳:“不可能。动物心理要发展成人的意识是需要有一定条件的。动物有人聪明吗?”“我反对你的观点。我认为动物心理和人的思想意识有许多是相同的,不过人没有发现而已,比如刚才视频中的蜜蜂,有情感、有自己和同伴沟通的方式也许就是‘语言’,不过人不理解,但是人不理解不等于它没有自己思维的外壳。”总之观点五花八门,而最后一个观点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而且让我忽然想起了科教频道曾经播出过的“懂鸟语的奇人”。很显然,学生的观点已经和我的预设背道而驰了,但很有影响力。我立即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予以鼓励,然后提醒学生:“动物是否有自己的语言,需要科学来验证,也许有一天我们人类可以读懂在同一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实现所有生命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但动物用自己的所谓‘语言’表达内心活动与人的意识是一回事吗?”学生开始凝神静思。我又不失时机针对前两个观点抛出了一个问题:“有同学认为,动物的心理活动可以发展成人的意识,但需要条件,那么你认为这个条件是什么?”从而把两个对立的观点,一个偏离预设方向的观点导向了同一方向。水到渠成,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形成、理解和认同了的意识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生物的反应形式是意识产生的前提和条件;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成长起来的学生,知识面广阔和深刻,有时令教师叹为观止,而且思维活跃,对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科教师唯一的优势就是本专业钻研较深,知识结构完整。而学生却是全方位接受信息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引领学生朝着预设的方向发展,而不被学生生成的观点牵着鼻子走,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专业能力素养,教学技术素养。这样才能站在更高的高度对学生生成的认识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严谨地进行分析和引导,才能帮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能力,建构更加完整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避免两个极端:一是让学生在自己已有认识上徘徊,教师未推进和提升;二是教师的推进和提升基于自己已有认识和想当然,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有效的教学一定基于学生现有的个性、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使之有所发展,给每个生命提供成长的空间和过程,并有能力推进其成长到一定的高度。

    四、依据课程内容,整合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