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档案如何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档案如何管理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09-01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以电子文件为主体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日益突显出来,已成为档案部门转变管理模式、谋求创新发展的增长点。目前,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涉及建设标准、管理法规、人才培养和装备、经费保障等各个方面,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亟需研究解决。实现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找到既符合高校信息化建设、又符合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发展路子。着力研究和加强电子档案管理体系建设,对于解决建设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协调推进电子档案管理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开展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1.1把档案信息化纳入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高校在信息化建设开创初期,即应将档案信息化纳入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为档案管理配强专业设备、专业软件,开展档案人员的计算机操作培训,开发带有档案管理模块的办案信息系统。在信息化工作中,始终把档案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专题回顾,认真展望,使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深入人心。
1.2完善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高校领导要始终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专门建设档案管理的专用库房。对整个档案库房设计引入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管理系统采用自动化的密集架管理系统,库房的温度、湿度控制均可由楼宇管理信息集成系统(BMS)直接控制;并配备专用空调设备,保持档案保存要求的恒温、恒湿条件。使整个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强,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高校电子文件在归档方面的现状与分析
虽然电子档案比传统档案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2.1原稿被忽视,随意遭删改 .在计算机上起草、制作文件很方便。然而,一旦文件定稿打印在纸上后,作为草稿性的电子文件经常多数未被保留,它不是被清除就是被新文件覆盖。许多单位对电子文件没有采取很好的保护措施,甚至随意对其进行增、删、改等操作,使具有原始性的电子稿件面目全非,失去了归档保存的意义。
2.2归档程序不明确,存贮载体不安全 .如有许多单位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档案工作的特殊性和技术性,把应归档文件只是简单地保存在计算机硬盘存储器上,这样,一旦信息系统出现问题,电子文件就会遭到破坏,甚至全部丢失。有些以软磁盘作为电子文件存贮的介质,由于软磁盘极易遭到损坏,其保存的期限及可靠程度也存在较大问题,因此极不安全。
2.3归档不鉴定,真伪不辨别 .电子文件的鉴定,是对其价值的断定和对其真假进行鉴定的一项工作。对于电子文件收集归档阶段的鉴定工作来说,就是解决文件的去留问题。然而,现在有些单位对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假与价值,既不做辨别,又不做鉴定,只是将计算机上所有的文件都存到光盘上,就算归档了。这样归档,一方面是达不到存真去伪、存精去杂的目的,另一方面是使大量珍贵的文件湮没在价值不大或不精炼的档案材料之中,给归档的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
3.提高高校电子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把电子文件及其归档后形成的电子档案管理好、开发好和利用好,并得到长期保存,使人类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在电子时代得以继续,是所有档案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如何提高高校电子档案管理水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用观念创新助推档案管理观念创新是推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 重点要树立三种观 念。 一是“以人为本”的档案工作观念。 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如何服务 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整体素 质的提升。 二是全面发展的档案工作理念。 坚持高校档案建设与院系、 职能部门二级档案建设的全面发展,并通过宣传 ,使全体师生员工增强档案意识。 三是协调发展的档案工作观念 ,加快高校档案工作发展 步伐,促进档案 工 作 与 高 校 各 项 工 作 全 面 协 调 发 展 ,更 好 地 为 学 校 的 发展服务。
3.2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加快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 随着高校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电子文件和数字化信息大 量产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高校档案馆数字化、网络化和检索 自动化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据调查,迄今为止,全国各大高校除了一 些知名学府率先实现了部分档案全文信息管理以外 ,大多高校馆藏档 案的数字化还 只 停 留 在 案 卷 级 、文 件 级 目 录 上 ,有 的 甚 至 还 是 一 片 空 白,可见档案数字化建设任务之艰巨。 目前切实做到在线同步接收、同 步归档,保证电子文件和数字化信息归档的齐全 、完整、准确和安全保 管。 同时,要对馆藏传统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逐步实现数据库管 理和在线利用。
高校档案如何管理范文2
关键词 高校 基建档案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较快,高校基本建设的投资规模也逐步扩大,很多高校都将院校进行了扩建、改建,成立了多所分校,或将院校间合并与重组,这些都使高校发展日益壮大,那么高校的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要跟上形势,在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也要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因此,笔者针对提高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明确高校基建档案的概念
高校基建档案是高校档案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高校进行整体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基建管理和基建工程项目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 图表及声像载体,它不仅是学校建设过程中的真实记录,更是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参考依据。
二、抓住高校基建档案建设的特点,提高档案管理建设工作
基建档案专业性强、在收集、整理过程中又涉及较多单位,使其对高校基建档案在自身的质量、项目的齐全性、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方便性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科学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管理档案信息资源,是实现现代化改革发展的需求,也是基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其特点表现为:
(一)广泛性。
每一个基建项目从项目开工前到工程全面竣工验收,基建档案的审批、设计、材料来源涉及政府部门、设计部门、施工及监理等多处单位的评定。
(二)成套性。
形成完整的基建档案,需要工程项目前期到竣工验收后,每一项活动、每一个环节的文字或图纸记录, 其完整性决定每一个单项工程与整体工程项目之间的衔接。
(三)专业性。
基建档案技术含量高,基本建设过程涉及到设计、 勘探、 施工、 安装、 消防等多种专业内容, 也是今后维修、验收、审查提供的唯一依据。
(四)庞大性。
基本建设项目由于投资规模大,参与单位多,涉及专业广,以及项目归档文件套数多等因素,所形成的基建档案数量远比其他档案多。
(五)实用性。
学校基础设施的新建、扩建、改建;以后基础设施的维护、修理和对房屋的翻新改造;解决工程经济、土地、质量事故纠纷等相关管理工作,基建档案起到了尤为重要的证明作用。
(六)原始记录性。
基建档案记录了每一个项目建设发展的历史轨迹,真实反映了从建设工程项目酝酿、立项、施工到竣工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为基建工程以后的决策及规划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凭证。
(七)滞后性。
由于基建项目是一个周期长、环节多、投资大的工程建设过程, 且涉及面宽而广,当验收工作完成后,经过整改后要进一步对其整理文档材料,因而基建档案的形成相对滞后。
二、原始的基建档案在管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随着高校基建项目的不断扩大,但基建档案的管理却没有同步前进,其档案信息与利用率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偏差,档案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共享与发挥用途,严重影响了档案的价值与学校发展工作,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 )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基建工程具有工程周期长、流程长、阶段多、涉及部门多等特点,因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约束机制,档案管理意识不强,存在“重建设、轻档案”的思想,造成基建档案的材料收集不齐全、质量不高、存档图纸不完整,档案管理职责没有落实到具体人员,归档工作与工程建设不能协调开展,严重滞后了基建档案工作。
(二)基建归档质量不高。
由于基建工程和档案的专业性,基建档案人员不仅要对基建项目的运作熟知,也要掌握基建档案的整理工作。工程人员和档案人员互相不了解专业和技术知识、工作程序,缺乏工程档案管理的实践能力及相互沟通,使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严重脱节。如一些具有凭证作用、法律效力的关键文件都是复印件, 或者一些签字、 盖章都不全, 失去原有作用;文件归档材料、 纸张大小不统一, 个别材料用铅笔、 圆珠笔书写, 字迹模糊,对档案资料简单装订、图纸随意折叠,没有系统专业化地按照要求管理,甚至还有经手人员将项目资料随便锁进自己的柜子, 没有及时把资料移交给档案员归档的现象, 造成不少材料分散在承办人和技术员手中,材料文件处在分散、损坏、丢失等情况下,直接影响了基建归档质量,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三)纸字档案利用存在弊端。
基建档案的材料套数多及复杂性,在长期利用中提供档案原件和复印件时,许多图纸破损严重,且已无其他备份可供复制,另外,往年基建档案人员,考虑到避免在利用过程中遗失、缺漏等问题,将每一个项目的同种图纸用线装订在一起,这样,虽然保证了每一个项目档案的完整性,但利用起来不方便,图纸又大又多,给复印带来极大的难度。
三、结合实际问题,合理提升治档质量
(一)增强档案意识,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理念。
“全员参与”和“与供方互利”是根本上提高基建档案管理水平的关键和保证。学校各部门及教职员工不仅是学校档案利用者,同时也是高校档案的最大供给方。本着“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档案观,加强档案宣传力度,将收集、管理和保护好学校档案资源成为全校每个职工的义务和责无旁贷的职责,使其变被动为主动,真切体会到“我为档案,档案为我”的责任意识。
(二)完善基建档案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基建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基建项目因其周期长、复杂性等特点,高校基建档案应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基建档案归档范围,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突出岗位责任制的主导作用,明确管理职责,深化职能,落实到人,严格按照基建档案的管理程序做好每一个工作环节。
(三)领导支持,提高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每一项工作的实施与成效,都需要依靠领导的决策及支持,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与否, 是做好基建档案工作的主要因素。基建档案的管理不仅是专职或兼职档案人员的工作,更需要学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领导在所需的人、财、物和工作环境上给予档案工作的大力支持,对保质保量完成档案归档工作的部门,对其进行通报表扬,这样不仅肯定了档案工作人员作出的成绩,也调动了归档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了归档效率。
(四)提高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业务水平。
1、不断完善基建档案人员的沟通能力。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每一个项目阶段都是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任何一项档案资料的缺漏都可能影响其他阶段工作的开展,所以,在制定基建档案收集范围、归档的时间及质量上要求的同时,基建档案人员要及时与档案部门相互沟通,档案部门需全过程跟踪服务,提出改进方法,确保基建档案及时移交归档。
2、基建档案工作与基建工程建设同步启动,要求档案人员的业务能力更具全面性。高校要积极组织各单位档案人员参加档案业务培训,在基建档案人员对自身工程建设程序了解的同时,档案部门也要对基建档案人员进行基建档案整理指导,掌握档案整理立卷规范操作方法,共同学习,拓宽知识面。
3、强调“以利用者为中心”的档案利用服务理念。从过去以“整理保管”向现在以“提供利用”为中心转变,深化利用,提高档案服务效率,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另外,基建档案也具有性,档案人员也应增强保密意识,提高档案工作的责任感。
(五)档案数字化、信息化。
采用传统的纸质归档方式已跟不上现代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的发展,因此,对高校基建档案收集的质量、查找的方便性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是全方位、多形式地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发展需求。
信息化时代,档案数字化也就是档案信息化,档案信息数字化就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使用档案管理软件,利用外包扫描、数据压缩等技术,逐步实现基建档案网络远程传输、查阅、保管和开发利用,经过数字化处理后,不仅节省了档案存贮空间,也提高了档案信息的检索速度;减少档案原件因使用频繁而造成的破损等状况,从而充分发挥档案的信息优势,提升档案信息的价值。
总之,基建档案是高校的宝贵财富,它不仅为学校的现在而服务,更为学校未来的发展而服务,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鼓励每位员工积极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主动表达意见和建议,逐步实现基建档案资源的完整性、提高高校基建档案管理水平,做好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
(作者单位:长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韦嬴.高校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探析, 北京档案, 2010(06).
高校档案如何管理范文3
一、高校科研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一)高校科研档案是具有特别价值的信息资源,它不仅将科研活动的整个过程记录了下来,也将科研活动的方法、思想、结果、经验以及其中的创意性举动都一一的记录了下来,从而成为高校科研等项活动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外,从立项到研究完毕的整套完整的科研档案,也是一种科学技术的表现形式,也能够成为学科建设、科研以及制定长远的高校科研继续发展规划的依据。最后,科研档案也能够利用到科研项目的产业化过程当中去,能够促进科研成果快速地转化成为生产力。
(二)高校科研档案能够提供给科学研究人员一定的参考意见,避免走过多的弯路,节省科研经费投入,能够更快、更完善地研究出成果。另外,高校科研档案也可以给新教师及科研人员特别是上进的青年教师以帮助,为他们之后的科研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前人的实践经验。
(三)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当中,科研档案的质量与规模是高校不同时期科学研究水平的一种记录,也是每一个高校自身科研实力的凭证。是否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科研档案管理,直接关系到科研管理的水平、质量以及效率,并且对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尽管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了高校管理层的重视,但是由于正处于起步的初期阶段,也存在多个方面的不足。
(一)科研档案管理认识未能完全到位
其一,管理层未能完全认识到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的重要性,感觉科研档案管理是可有可无的,也舍不得投入较多的经费,并且多数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兼任,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其二,科研人员、档案管理部门也缺乏对科研档案的认识,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制定出符合全局发展的管理与规划,常常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导致科研材料不能够全面、及时地收集,这样对科研档案的完整性也会产生影响。
(二)没有健全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就目前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组成来看,大部分都是其他专业的人员兼任担当,也导致了对于科研档案重要性缺乏认识,能够真正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此外,绝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制定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使得管理上缺乏系统性,没有制度的约束,档案管理人员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收集什么,甚至是科研人员都不知道应该将什么资料上交,也不愿意上交,这也导致了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一度处于混乱状态。
(三)出现了重藏轻用的现象
在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当中,重保管、轻利用,在档案的收集上一直都是一个认识盲点。很多高校都是凭借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或者是保持档案的保密性,从而将科研档案“锁起来”,久而久之,档案室成为档案材料堆放的仓库,这对于科研工作后续的开展以及为了社会而服务完全没有帮助。而这一现象与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专业水平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也是开发利用能力欠缺的一种表现。这一现象的出现也使科研成果无法有效、全面地利用,科研档案的社会效应大幅度地降低。甚至是经过长时间的搁置,失去档案的时效性,科研档案也会导致知识产权流失现象出现。
三、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有效途径
(一)理顺程序,建立科研档案的科学管理制度
针对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当中提到的归档要求,才能够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规范,才能够防止科研档案材料散落在外,不能及时收集的现象出现。此外,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结合到计划、课题以及成果等诸多方面的管理,才能够走上建档与科研工作相互协调的道路之上,才能够理顺科研档案的归档程序,掌握规律,确保能够系统、准确、完整的进行高效科研档案的收集,以此来确保科研档案归档的效率以及质量得以提高,并且让高校科研档案走上“正轨”。
(二)高校科研档案应当进行现代化的规范管理
在现代化的科研档案管理中,规范化是不可缺少的基础。规范化的管理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作为理论支持,并且依托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将现代办公技术与科研档案管理相结合,运用计算机、光盘、复印机、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参与到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及加工各种科研档案资料的工作中去,从而实现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
(三)网络化管理需要现代化技术的支持
现代化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并非是传统模式下的单一管理,而是需要满足信息化时代的需求。而系统化的科学管理使得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基础在于科研档案能够推动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科研档案管理当中需要运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复制技术等,才能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在科研档案管理当中运用计算机,才能够实验信息化的科研档案管理。针对科研档案,还可以开通网上咨询为用户提供各方面的信息服务,以此来提升档案服务质量。此外,科研档案资源网络的共享,也是当前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
(四)增强科研人员的归档意识
作为高校档案部门以及科研部门都应该让科研人员认识到归档工作对于科研的重要性,高校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其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同时也需要明确在科研档案管理方面自己应尽的义务以及享有的权利。科研人员在研究工作中付出了很多,也投入了很多,这些宝贵的科研成果是国家的财富,珍藏并发挥作用是每一位科研人员的义务和职责。
(五)合理的进行高校科研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在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开发与利用两方面的问题。从目前高校科研档案的使用来看,仍然有不少查阅依然使用手工的形式,与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沾边,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了人力,也会耽误较多的实践。有些高校已经投入了计算机等信息设备的使用量,但也仅仅局限在录入文档的目录之上,对于网络化、无纸化、电子化的档案利用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这样的管理,对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也产生了影响。所以,目前网络的利用,打开科研档案管理的新窗户,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高校档案如何管理范文4
【关键词】学生资助 高校贫困生 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4-0057-02
贫困生档案是一种新型的工作档案,在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中,高校贫困生档案是做好贫困生相关工作的先决条件。建立完善的贫困生档案,可以全面地了解在校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客观分析高校贫困生的性格特点,及时解决贫困生学习和生活问题,对做好高校的济困助学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 贫困生档案的建立程序
1.学生本人提供申请材料
学生在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时,必须提交个人申请书(说明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家庭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予以确认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证明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向班级贫困生认定评议小组提交申请材料。
2.成立班级民主评议小组
以班级为单位成立10~15人民主评议小组,负责认定本班贫困生的民主评议工作。评议小组收集好学生个人申请书、《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高校国家助学金申请表》、组织学生填写《贫困生档案申请表》等。评议小组根据学校文件制定的贫困生认定标准及学生提交的材料,结合学生日常实际消费水平,以及影响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情况,进行民主评议。评议时应重点考虑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的学生,最后确定本班家庭经济困难生初步名单及资助等级,在班级公示三天无异议后报院系认定工作组进行审核。
3.院系审定
院系认定工作组要认真审核各班级评议小组申报的初步评议结果。系部将各班名单汇总后在本院系范围内公示三天,无异议后上报学校。如有异议,应在征得认定评议小组意见后予以更正。学生可向院系审定工作组提出质疑,审定工作组应在接到异议材料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4.学校审核
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对评审结果进行审定,如对院系审定工作组的答复仍有异议,可向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请复议。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应在接到复议提请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情况属实,应及时做出调整。审定结果在全校公示7天,无异议后,学校将审定结果报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备案。
5.建立贫困生档案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汇总、审批各院系审核通过的《贫困生档案申请表》,以此为依据建立贫困生档案,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贫困生电子档案。
二 贫困生档案管理要求
1.档案材料的真实化
建立贫困生档案主要目的在于摸清底子,掌握现状,为今后的资助工作提供依据,要求档案材料必须是真实准确的。档案材料要能够实事求是地反映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学生在思想、学习、品德、心理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在采集贫困生家庭经济状况证明材料时,不能只收集由学生本人提供的贫困材料,务必要有学生所在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民政部门和村委会的佐证材料;同时学生本人在校的生活情况,不能仅看表面,需要调查和听取相关人员的反映,对于采集来的信息资料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核实,多方论证、去伪存真,保证贫困生档案材料来源具有可靠性和真实性。
2.档案信息完整化
包括贫困生个人信息、家庭信息、家庭经济困难相关证明等原始材料等。个人申请书、《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高校国家助学金申请表》《贫困生档案申请表》等家庭经济困难相关证明材料是作为贫困生档案的基础材料。这些文件和材料是贫困生认定最为有效的证据,也是贫困生档案最原始的内容。《高校国家助学金名单备案表》和《高校助学金评定依据表》这两项表格是贫困生认定工作产生的重要材料。基本审查通过后,提出贫困生申请的学生,需要通过班级民主评议,拟评定的人员名单需进行公示,班级民主评议的结果和公示期间学生的反映材料也是贫困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3.档案制度的统一化
由于学生资助涉及每个资助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出资人资助经费公平、公正的发放。所以,资助工作本身应该就有一整套严格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形成的档案环环相扣,关联度非常强。加上,学生资助档案来源广泛,具有分散性强的特点,因此要特别强调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每个学校都要建立严格的学生资助档案管理制度,明确管理部门、归档时间、部门职责并落实到人,将学生资助档案的归档管理纳入考核范畴,加强监督。
4.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所有资助等各类资助材料,要落实到责任人。从评议小组成员—辅导员—学生科长—系主任—学工处长—分管校长,必须各级责任人签字,以保证归档材料的完整性和法律凭证价值。在资助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文件材料,仍然应当还原成纸质文件进行归档,并在归档时加盖部门公章。以班级为单位整理装订成册,系部统一收集,交由学工处进行专人档案管理。
贫困生档案是对贫困大学生认定实施有效援助的基础,是整个资助体系的重中之重。
贫困生档案信息的建立,使贫困生享受社会及学校的资助得到切实的机制保障,也为贫困生的动态管理和有效资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三、薛深.高校民主评议贫困生制度评析[J].法制与社会,2007(2)
高校档案如何管理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档案 管理
高职院校档案是学校在教育活动、教学管理及其他各项工作和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参考、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和声像等原始载体材料。档案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工作的真实写照,它反映了高职院校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作和活动情况,在学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能确保学校管理与建设、改革与发展,而且为学校工作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从而促进标准化学校的建设。确保高职院校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使高职院校档案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教研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谈些看法。
一、充分认识做好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一支高等职业教育生力军。其教学工作既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似,又有自身的特点。其档案也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似,又有自身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包含了各个方面,档案管理是一个不能或缺的组成部分,应该引起高职院校教学和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高职院校档案真实客观地记录了高职院校发展的历程,是高职院校重要的信息资源。它既是一个高职院校长期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又是促进高职院校在今后工作中扬长补短不断继续前进的重要条件。分析高职院校档案,可以全面掌握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延革和演变情况,更好地总结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建设的得失、成败,为新的时期学校建设提供借鉴和依据。同时,高职院校档案汇集了高职院校现有的知识成果,记录了高职院校优秀的传统和历年来先进教职员工的事迹,形成特色的教育教学总结,是高职院校成长和奋斗的沉淀和记录,能有效的推动高职院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的发展。
二、当前高职院校档案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和深入高职院校调查研究,当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第一,档案管理意识不强。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上至学校领导下至一线教师,“重教学、轻档案”的意识还相当程度上存在,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使得档案不能及时归档,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档案利用率不高。
第二,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一般学校没有设定专职档案管理岗位,或有的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是教师兼职或是临时配备的,没有相关的档案管理专业技能,甚至连档案管理上岗前的业务培训都没有,严重制约着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第三,档案管理手段落后。高职院校档案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料,更是一种信息资源。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地利用这种资源成为高职院校工作发展的关键。目前的学校档案管理多是进行基本的材料收集、整理与保管,没有形成主动对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编研,以便有效地提供利用服务的意识,操作上也都是传统的、低效率的手工方式,极少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工作上也只是“你查我调”,还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状态,这些都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及利用价值。
第四,档案管理硬件投入严重不足。目前,不少高职院校档案室硬件与学校发展不相适应,档案室面积严重不足,档案设施陈旧,通风、防潮、防霉、防盗、防火条件不符合要求,容易造成档案缺失或遭受破坏。档案保管的设备不够齐全,规格不一,不能满足新时期档案多样化的需要。
第五,档案材料不规范。当前,在很多高职院校,普通存在两种现象:一是学校各科室只负责把自认为有用的材料加以收集整理汇总,档案保管各自为政;二是学校各部门与档案室协调工作严重脱节,档案工作人员没有深入各科室全面收集,各科室教职工贪图一时之便,也没有主动移交手中的档案资源,以致档案错归错放、漏归少归、随意归档,缺失散失现象相当严重。
三、做好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思考
第一,加强领导,增强档案意识。学校领导要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日常检查、学期常规考核中。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至少要确定一名副校长分管此项工作。要经常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档案法》,采取举办档案法讲座、开展档案知识竞赛等形式深入档案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使领导干部和全体师生员工都认识到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促使他们自觉参与学校档案建设,做到学校档案管理与时展同步、与学校各项工作同步,逐步形成一个组织有序、人人参与、全过程管理、规范完整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
第二,完善机构,提高管理技能。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建立档案管理组织机构,形成网络体系,选拔德才兼备、懂得办学规律和责任心强的同志负责档案管理工作。要有计划地安排档案管理员参加档案管理部门举办的有关培训班,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档案收集、整理、编目、检索、保管、利用等基本知识及计算机管理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逐步做到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固定化。要专门设立档案室,添购档案管理设施设备,做足防火、防盗、防潮、防光、防虫、防高温、防霉、防尘措施,对学校文书档案、教学档案、业务考核档案、学生档案、基础设备档案、声像档案、财会档案、人事档案进行分别设橱,确保档案材料保管安全、管理规范、利用方便。
第三,健全制度,规范档案业务工作。要建立档案资料收集的长效机制,把普通收集与定向收集、平时收集与学期终收集结合起来,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学校各处组应设兼职档案员,积极配合档案管理员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保证收集渠道畅通,信息灵敏,做到收集过程规范,资料真实齐全。要制定明确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强化协调配合,从而使高职院校各部门重视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做档案工作的有心人和参考者。尤其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综合档案室工作职责》、《档案管理工作规定》、《档案利用制度》、《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借阅制度》等工作制度,形成档案管理体系机制,积极推进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
第四,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高职院校档案是展示高职院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因此高职院校档案工作要站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努力体现多姿多彩的生命魅力和独具个性的文化氛围,最大范围反映高职院校的文化风貌。为更好的满足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使档案室的档案信息资源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开发和传递给利用者,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活化和共享,档案工作者要争取校领导的支持,进一步完善学校档案室的功能建设,努力与德育教育各类活动相结合,把档案室建设成集宣传、教育、信息服务和学术交流于一体的文化机构,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第五,加快信息化建设。首先,增加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学校要配备相应的数据库服务器、图文影像扫描设备、数码摄像机、存储器等硬件建设和规范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设施。档案管理软件要涵盖对档案信息的收集、存储、归档、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同时还要适应多种硬件平台、多种操作系统的运行,具有较强的安全控制能力,并具备同其他数据库系统进行连接和交换数据的能力等。其次,加强信息化标准、规范化体系建设。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利用的科学与技术性都需要标准、规范的档案管理作支持。而电子文件形成后,需要集中保管,并建立一个实用性强、大多数软件都能接受的文件信息存储、交换格式标准,保证校园网、校际网、档案系统管理网之间档案信息存储、交换的顺利进行,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再次,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健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中小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计算机网络容易受到黑客攻击、网上窃听与篡改、病毒、程序缺陷、技术淘汰等众多因素的威胁,一个安全稳定的信息保障系统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因此,中小学应采取成熟的档案管理系统和逻辑严密的流程化处理机制,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严格的监控机制;引入科学实用的网络安全应对策略,结合使用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等多种安全防范手段对病毒和黑客等行为及时采取应对和防范措施;同时注意做好纸质档案的保存和重要电子档案的备份工作,为档案信息建设一个安全可靠的存储、共享、交流环境。最后,培养复合型人才。档案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需要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为适应信息化的需要,档案管理部门要培养既懂信息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继续教育、专题培训、专题讲座等形式普及信息化管理知识,提高在职人员的信息处理的能力,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并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通过培养人才优化档案队伍整体结构。
参考文献:
[1]陈兆,和宝荣.档案管理学基础(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殷涛.如何提高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水平.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
高校档案如何管理范文6
关键词:科技档案管理 高效 创新
1 概述
科技档案是对于科学技术与科学研究成果进行保留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价值,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科技档案资源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与经济价值的重要资源。科技档案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水平。科技档案记录了企业内部科学技术的研究过程,是对于社会改造过程记录的重要依据,也体现了企业整体的技术水平。与此同时,科技档案也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是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标志,也是历史的传承。无论是国家或者是企业单位,都要做好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从而更好的利用科学技术来创造更高的效益,完成技术的发展,造福于后世。现代社会的发展主题是可持续发展,而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就是实现科学研究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掌握了科学技术信息,就掌握了提高技术水平的关键。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使得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科技档案的价值逐渐的被人们所认识。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并且逐渐的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相分割,成为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工作内容。科技档案中包含着珍贵的信息,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根本,是企业的核心价值。笔者就职于供电公司,主要负责从事档案的收集、整理、辅助查阅、管理等工作。下文通过笔者的日常工作的实践,从管理与服务两个方面来分析构建高效的科技档案管理体系的对策。
2 建立高效的科技档案管理体系的对策
2.1 管理创新 对于现有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实现科技档案的管理创新,通过提高管理水平,从而达到建立一个高效科技档案管理体系。现代社会计算机科学技术不断的深入,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全球信息化的趋势也逐渐影响到了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在国际社会上,信息化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了提高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举措。对于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信息化建设,是现代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也是科技档案工作发展的需求。
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实现信息化的录入、采集、编辑、查阅、储存、检索,可以明显的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与高效传递。与此同时,先进的网络技术与多媒体设备,可以更好的对科技档案资料进行保存,并且更好的对图表、文字等记录进行说明和反映。传统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科技档案的体积较大,查阅效率低,补充与修改上存在很大的不便。信息化的科技档案管理方式,可以将传统的档案数据实现数字化,并且以计算机数据的形式进行管理与储存,提高了档案管理形式的多样化与高效化。与此同时,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提高科技档案的利用效率,更好的实现科研成果的共享与转让,真正的发挥档案资料的作用。科技档案只有实现信息交流,才能保证其档案保持的价值。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提供远程访问与管理的平台,更好的实现信息资料的修改与收集,减少了时间、地点的限制,并且便于实现高效的查阅、归档与整理。另外,信息化的科技档案管理模式,可以更好的实现档案归类的科学化,并且建立合理的数据库结构,有效的解决现有档案管理混乱的问题,实现了科技档案管理的高效性。
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管理上还要注重实现管理模式的流程化与规范化。档案管理工作在多数企业单位中,是相对独立的管理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组织结构上存在界限,并且大多数由行政部门进行管理。这种结构上的分离,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与实际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产生衔接不紧密的情况。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流程,实现合作管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在进行科研过程中,科技档案与普通档案的性质有所不同,其应该具备良好的可扩充性与广泛应用,其使用频率较普通档案更高。另外,科技项目与普通业务项目不同,参与研究的部门与人员数量较多,流程化的管理模式可以使得参与人员的职责更加明确,有助于提高整体科技项目的工作效率。
2.2 服务创新 以往科技档案仅仅是作为对科技成果的保存,难以有效的与科研部门和其他部门产生互动,档案管理工作过于被动,服务不到位。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服务缺乏良好的创新意识。新时期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档案的开放性要求很高,必须要保证信息更好的进行应用,充分体现科技档案信息的价值。在进行科技档案管理中,要不断的提高服务意识,并且对于档案资源的管理上应以需求为导向,构建良好的服务体系。
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加强信息的主动采集,提高科技档案的资源丰富程度,并且加强对于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协作,提高科技档案信息采集的系统性。另外,还要加强对国外先进服务模式的学习,促进本单位的管理服务水平的发展。对于科技成果的交流上,要加强宣传与推广,让研究人员更高的认识到科技档案的重要性,并且促进科研人员与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交流配合,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提供更多种类的查询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档案管理工作还要加强网络的应用,建立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平台,并且建立内部档案局域网络,实现信息的互动互联。对于科技档案的管理上,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管理工作的投入,确保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具备良好的基础。另外,还要注重提高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完善安全保护体系,对于科技档案信息的共享与保密范围进行精确的划分,严格控制机密档案的查阅。
3 结束语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中,科学技术的价值得到重要的体现。科技档案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的发展,对于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管理体系的建设上,要实现信息化、流程化与规范化,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认识,认识到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与普通档案管理工作的不同,构建高效的科技档案管理体系,从而更好的服务企业与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庆梅.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城建档案,2006(10).
[2]宋敏.加强科技档案管理的几点认识[J].电动工具,2011(01).
[3]彭丽君.对创新建设系统档案工作的思考[J].城建档案,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