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措施;课题研究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小学教学的过程中,自然离不开课题研究,而老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如何将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使学生在不感到厌烦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过于功利化
现阶段,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老师评定的要求就是要具有课题研究项目,导致诸多没有参加过研究的人员无故增多,引发“课题热”。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是因为老师对课题研究感兴趣,有些人员甚至将其作为增加老师负担的一种方法,他们大多是为了功利,为了自身评定所参加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课题研究的意义发生改变,从而也大大降低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性,使中小学语文教学受到阻碍。
2.过于低效化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主要问题就是课题研究过于低效,甚至无效。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其本质取向是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以研究的方式来推进问题解决,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当前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有效性更多表现在制度性层面,只是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定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已。
3.过于形式化
此外,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在课题研究方面过于形式化,不仅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也影响到了中小学语文教学整体的改善和优化。当然,形式化所指的并不都是课题研究过程和形式,在此方面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内容:一是在对课题继续研究的过程中,其自身的规范性和形式都较为缺乏;二是其自身的内容缺乏实质性;三是在课题研究管理上的形式主义问题。尽管对中小学课题研究体系方面进行了完善和优化,设置了评审、监督以及检查和课题结题等制度,但这些都过于形式化,并没有落实到实处,在根本上不能够使课题研究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得到保障。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1.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造问题情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中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教学中老师问得清楚、学生答得明白;老师问得有效,学生答得具体。这是摆在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面前非常现实而有意义的问题。
2.中小学语文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策略与设计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提问是最常用到的手段,通过提问不仅可以触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了解到知识点,还有助于学生对学习进度的了解,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老师就要有针对性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提问,使提问更具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总结提炼出有效提问的参考目标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总的来说,只有将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落实于实践,老师肩负起教学的责任,才可以全面的对中小学生进行培养,帮助他们全方面的发展,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让其感知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海.浅谈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7(06):142.
[2]宋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J].才智,2016(36):153-154.
[3]崔光莹.新课标实施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悬念[J].科技济导刊,2016(25):143.
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范文2
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发展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价值主张,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小学教科研活动也日益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校长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农村学校教师对教育科研活动还普遍存在着认识不清、动力不足的问题。“只要自己能够把课上好,无需搞什么教育科研”,这是许多农村一线教师的观点。甚至还有教师认为搞教育科研就是不务正业,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看法在边远山区教师中尤为突出。“不反思、不研究、不合作”是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面对教育科研时的普遍态度。教育科研是否真的对教师专业成长毫无裨益?事实并非如此。名师成长经验和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征途上,教育科研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相反,必须要依靠教育科研的跟进,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才能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一般而言,实施教育科研的基本路径是:确定课题(归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反思(运用先进教育理念不断追问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学习(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理论和知识)——行动(用科研的态度和方法去探究、实践)——总结(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认识教育教学规律,把研究成果归纳提炼出来)——推广(把研究成果在一定范围进行验证、推广应用)。
一、“问题——反思环节”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教育科研的前提是要把自己在教育领域中发生的典型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自己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不能视而不见,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问题,特别对于教育教学中的关键事件,要善于观察、收集和分析,提炼总结为问题,围绕问题确立有价值的课题,这是我们经常说的“问题既课题”。事实上,从教育现象到教育问题再上升为教育科研课题就是一个教师对自我经验不断追问和自我反思的过程。教育科研中“问题——反思环节”对我们基层一线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所说:教师成长=经验+反思。“问题——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挖掘和梳理出经验中蕴含的道理,使经验升华为理论,是教师获得实践智慧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学校教科研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引导教师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反思自我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反思让教师尽快实现个人专业成长。
(一)教学实践中反思
引导教师关注自己班主任和课堂教学实践,特别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关键事件”,及时对相关教育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反思。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研究,理性审视自己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角色反观教育教学实践,正确运用反思的结果优化或矫正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行为。
(二)理论学习中反思
在学校教科研工作中要求教师必须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并结合实际做好读书笔记,引导教师以摘抄、随感、反思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理论学习意识,让教师在持续的理论学习中,充分认识自己在教学改革中的不足和缺陷,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完善自我理论修养,提高自我理论学习的自觉性,让读书和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三)同伴互助中反思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研和培训活动,优化教师研训模式,让教师在教研组、备课组和学术沙龙中进行反思学习。这种身临其境的团队研修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很大。
二、“学习——行动环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个教师仅有“问题——反思”意识是不够的。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研究更多属于应用型研究,要以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为突破口,以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为研究的源头活水,把课题研究引入教研组,与教研结合;把课题研究引入课堂,与教学结合,发掘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研究元素。中小学教师必须将其学习反思后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做而论道,在做中学,实施好教育科研的“研究方案”,致力于解决教育问题,促使教师努力成为一名研究者和反思者。这种探究性行动研究是中小学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它强调教师们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通过学习、研究和行动来解决问题,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自觉性。因此“学习——行动环节”可有力促进教师个人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实现教师在认知上的跨越,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键环节。
三、“总结——推广环节”带动教师专业成长
在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一般沿着“问题—课题—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推广”的研究路径进行。教育科研是一种探索教育规律的活动,它要求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研究结果,达到规律性和本质性的认识,其研究成果应具有普遍推广和指导作用,这就需要一个交流的机制、平台和研讨的氛围,进行阶段总结和推广。比如总结推广中“教育科研沙龙活动”这种形式,既有个人反思,又有同伴互助,还有专家引领,能给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思维交流碰撞提供有利机遇和良好平台。沙龙活动中,可以组织教师围绕课题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积极而有效的交流,与会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阐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使理论和实践能够真正结合起来,让大家在广泛交流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积极发挥课题主研人员、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不断提升教师科研素养。“总结——推广环节”能很好地促进和带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范文3
思考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向
我们明确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意义,其实也就给我们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即中小学教育科研更多的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通过研究来指导教育教学实际工作。因此,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应注重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小的课题研究为主,做到一个课题能解决一个教学实际问题即可,切忌贪多求大。这是因为:
1。工作需要。
2。自己熟悉。
3。便于操作。
4。利于推广。
思考三: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种种不良现象
1.功利主义:今天中小学教育科研热,在很大程度上功利主义造成的,严重违背了教育科研的实质。我们知道,教育科研是一门严肃的科学,。虽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起点低,学术性不是很强,但其科学性不容置疑。它更多的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通过研究来指导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质就是通过教育科研的研究来达到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水平,使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但眼下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热,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如此,而是借教育科研工作为学校招来一块“金字招牌”,那些参加科研工作(特别是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也大多是出于评职晋级的需要,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至于所研究的内容(课题)是否对教学有益,对学生是否有切实的意义则不太关心。只要上级能肯定,给一个什么奖,那就万事大吉了。
造成科研工作功利严重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主管部门只浮于表面,而疏于管理和指导是分不开的。只要留心一点就不难看出,由于现在许多评定的项目和内容中,都有一条“科研情况”或“课题研究”情况。你想评职,没有参加课题研究,不行!你要获得诸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称号,对不起,未参加课题研究,不行!这种人浮于事的现象的确太多、太普遍了,“功利主义”能不大行其道吗?
教育科研是严肃的、科学的,它不能成为一个指标,也不需要所有的教师都必须参与,因为它必定是理性的,学术性很强的东西。而我们今天的某些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其科学性和学术性,硬实要把它作为一项评定的指标,这不仅违背了教育科研的本质,更是把它推进了“功利主义”的死胡同。
2。两头热,中间冷:功利主义必然造成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两头热,中间冷”。这里所说的“两头热,中间冷”主要是指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课题研究方面,大家的热情和精力都放在课题的立项、开题和结题上。这种现象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是比较普遍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应为大家所关心的并不是课题本身,而是课题的影响力,课题在上级那儿能引起多大的注意。说穿了,也就是一个“功利主义”在作怪。
3.泡沫成果多:功利主义、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必然产生“泡沫学术”,在中小学教育科研热的背后,各种“泡沫”现象层出不穷,水分沙子越掺越多。在不少的科研项目中,老师为课题的名称的确化了不少心思,以取悦于领导,课题一旦获得通过,便在开题、结题方面大做文章,包装过度,大话空话不少,但对课题的实施研究过程,却并不看重。更为甚者,对研究的过程凭空想象,造假数据,东摘西抄,胡乱拼凑,把课题越吹越大,但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一些用巨资累起来的课题成果,不要说推广运用,就连本校教师甚至高课题研究的老师也不敢真正把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谁敢拿教学质量开玩笑呢?
“功利主义”倾向是产生“泡沫学术”成果的温床,而“泡沫学术”成果的飞扬跋扈又直接刺激和助长了“功利主义”倾向盛行的势头。要纠正这些现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要强调教育科研的正确定位,进一步明确并强调教育科研是运用科学理论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功能,淡化名利,弘扬科学精神。
思考四: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几点意见
1.克服功利思想,端正科研态度
影响中小学教育科研顺利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功利主义思想,因此,要使中小学教育科研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克服功利思想,端正科研态度。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正确认识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的关系,多做实事,少空谈,不为名利。这样,中小学教育科研才能健康顺利的发展,也才能起到指导教学的目的。
2.切合实际,做小做实
中小学教育科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切合实际,做小做实。作为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不是为搞科研而科研,不是为开展课题研究而研究,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必须要切合实际,做小做实。所谓“小”,就是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应着眼于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工作,研究一个方面,解决一个问题,决不能贪多误得。所谓“实”,就是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应该做踏踏实实的工作,真真正正地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为名、不为利。
3.来源实践,指导实践
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范文4
(1)认为教育科研是专职教研员的专利,其他一线老师没有、也不可能接触教育科研。我们一线教师比较习惯于“刀耕火种”的原始作业,不太愿意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和“怎么去做”,认为这些教科研事情都是那些教研员的事情,不在一线教师的思考范畴,重“教”不重“研”的现象很普遍。
(2)认为教育科研就是做一些“高大上”的课题研究,与一线教师平常的教育教学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大。一些重大的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而一些平常的、细小的问题研究也是教育科研,问题即课题,交流即研究,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困难,就是我们一线教师研究的方向和研究主题,我们教师之间的线上与线下的交流,就是研究、探讨。
(3)认为教育科研就是写写论文而已。写文章只是我们记录教育科研成果的方式之一,但不是教育科研的全部,把写论文当作教育科研全部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功利主义者,“写成的名师”是不存在的,只有教出的名师。
(4)认为教育科研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是两张皮,是一线教师的额外负担。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的第一生产力,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技巧,艺术和技巧是需要研究和探讨的,教育教学的延伸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的必须和最高境界。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不是一对矛盾体。
(5)认为教育科研是一线教师的不务正业。有的人认为,教师只管上完几节课,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就行了,不用去思考什么,如果用过多的时间去反思的教育教学行为,还被校长或其他教师认为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行为。
二、造成对教育科研误读的原因剖析
(1)一线教师的课业负担过重。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过大,每天承担的事务太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搞教育科研。现在真正静下心来教书育人,从事教学的人越来越少了。一线的教师要应对各种检查,要写各种迎检的材料,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与学生交谈,与家长联系,等等。在完成这些事情之后,还要进行一定的科研工作,觉得是十分累人的事情。
(2)一线教师目睹了一些“假大空”的科研成果,根本没有转化为教育教学的生产力,只为装点学校或教师个人门面而进行的,没有实际意义。科研成果也是束之高阁,不闻不问。不少的学校把课题的申报、论文的写作当作面子,当作宣传学校和教师的筹码,课题研究、论文写作成了一线教师费时伤财的事儿,教师们对此很是反感。
(3)一线教师凭经验去教育教学的多,而不善于总结归纳,坚信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就可以了。现在的中小学校评价教师还是没有转变观念和评价方法,还是以考试分数论英雄,所以,教师们不是在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是在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教师们惯用的方法是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加学生的作业量,凭借对学科教学的感性认识、老方法来提高学生考试分数。
(4)学校对教育科研的不重视。一些中小学校对教育科研根本不重视,认为教育科研是县(市区)教研室的事情,学校只管完成日常的教育教学任务即可,没有义务、也没有精力和能力去管教育科研的事情,所以,一些学校的科研氛围不浓厚,也就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管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考试而已,不组织教师们学习、研讨,不开展大型的教研教改活动,不进行教育教学成果的提炼与推广。
(5)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要出版面费,论文、上课获奖要凭关系,等等。不良的社会风气也在侵蚀着教育事业,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在教育领域也时有表现。拉关系、走后门、钱权交易、互相褒奖奉承等等现象,严重地挫伤了学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开始怀疑教育科研的真实性。
三、对教育科研误读的危害分析
(1)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因为教师们在工作中除了教课就是教课,不愿意、也很少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年年姐儿十七八”,今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凭自己的经验去做事,没有创新,没有动力,没有新意。
(2)不能沉下心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甚至对教学工作也采取“走捷径”。教育教学即教研,没有教研的教育教学是肤浅的教育教学。有的人为了申报一个课题,写一个什么级别的论文,天下文章一大抄,在网上搜索资料,罗列一些有用没用的术语,无病,更有甚者走捷径,想在短期完成一个科研课题或者科研任务,好高骛远。
(3)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撑是教育科研,教师如果只凭自己的经验去工作,可以走下去,但不能走远;即便可以走很远,但走得不舒坦。没有强烈科研意识指导的教育教学显得苍白无力。
(4)学校的科研氛围不会浓厚。由于教师们对教育科研的误解,教师们过着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教师之间很少讨论、交流教育教学方面的事情,这样的学校只可能是死气沉沉、没有生机的学校,学校的生活甚至会演变成监狱式的生活。
(5)学校和教师本人缺乏强劲的发展动力。学校和教师们的持续发展,靠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对教育教学现象的思考、研究,以及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方法。
四、教育科研对一线教师的引领要跨过的几道坎
(1)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教育科研虽然不是一个学校和教师的主要职责,但它与教育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实践,产生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科研成果的有效运用和转化,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极大作用。意识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意识,就做出什么样的行为。重视教育科研,也就是重视教育教学。
(2)教育科研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行为。认识到教育科研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中小学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是教师工作的全部内涵,而只是一个方面而已,学生的人格、心理、身体健康、审美观念等都是教师必须关注的方面,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思考、研究。
(3)学校转变对教师的评价指标和权值。对教师的评价既要全面,又要客观,不能把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指挥棒。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文件精神、规定规则等制定符合中小学教师工作特点、符合校情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的权值,这不仅是评价方式方法科学的问题,更是对教师们工作的一种激励。
(4)懂得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教育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们进行教育科研,要遵循一般的规律和掌握一定的方法,包括做文献查找、课题研究、经验总结、论文写作、成果推广等方面的方法。
(5)“互联网+”时代条件下创新教育科研的模式。现在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的工作、学习、研究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教育科研的方式也要随之改变,不然就会落后于时代,就不会有进步和创新,就不能适应、推动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的发展。
五、学习共同体与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教师教育改革运动,是一种以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分享(资源、技术、经验、价值观等)、互作”为核心精神,以共同愿景为纽带把教师联结在一起、互相交流共同学习的学习型组织。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愿景、合作文化氛围、学习共同体的内部成员结构、教师反思与实践性的循环学习方式”。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存在与发展,提升了教师自主性,生成了教师学习的动态环境,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范文5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对教师的个人素质、实践技能等方面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必然带来教师教学技能上的变化、发展。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是决定教学质量和教学艺术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是提升小教本科生素质的重要标志。提升小教本科生的教师教学技能,不仅体现师范教学的本质要求,而且对于缩短师范毕业生的职后工作适应,提高学生自身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等均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我们渤海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中,07级就读的小教专业的大三学生、刚刚教育实习的08级大四学生和从小教毕业并已从教3—5年的年轻在职小学教师,我们选取了以上三类不同类型的“小教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从基本情况来看,小学教育的专业中女性教师占90.4%,男女教师的比例极不协调.在所有任教学科中语文,数学所占比例居多,分别是39.5%、34.9%。但是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只有34.9%,说明这些人在班主任工作能力方面欠缺。同时对于教学技能大赛效果也不显著,从表中可以看出只有16.3%的人获奖。
(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本次共发放问卷83份,回收83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83份,无效问卷0份,回收有效率为100%。
(三)数据分析
进行统计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录入、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基本技能分析
基本技能在教师职业技能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教师基本技能涵盖书写技能、口语技能、沟通技能。
口语技能包括传统的“一话”(普通话)及口语表达。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用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在口语技能方面,当被问及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被调查人员中22.9%的等级为一乙,69.8%的为二甲,7.2%的为二乙。总体上,100%的学生表示已取得二乙以上的普通话证书,二甲以上的占到92.8%,取得了小学语文的从教资格。其中,关于文字表达能力8.4%为很好,63.9%为较好,27.7%为较差。这些数据表明普通话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已达到较好的水平,但处于高层次的人还是少数。
书写技能即传统师范教育的“三字”,包括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书写技能,它是“从事教师职业必备的,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运用书写工具和材料,通过训练达到书写文字,而形成的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技能”。总体上,这“三字”很好的分别占8.4%,8.4%,6.0%,较好的分别占68.7%,67.5%,44.6%,较差的分别占22.9%,22.9%,43.4%,粉笔字中没有很差的,但钢笔字与毛笔字分别有22.9%,6.0%很差。“三字”的比例相比较,钢笔字与毛笔字的书写能力不是很好,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格外注意这方面的练习。
近100%的人认为国二考试并不是无所谓的。但只有49.4%的人参加并已经通过。在此基础上的课件制作水平,有12.0%的人很好,32.5%的人较好,54.2%的人一般,另有1.2%的人课件制作水平很差。对于多媒体的使用情况有82.0%的人会依据内容取舍,但没有人选择不使用多媒体。可见,课件制作与应用能力在现代化的教学中的地位的认识比较高。
当被问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否重要时,有近百分之百的人认为重要,并且有67.5%的人认为学会沟通的最重要的渠道是“态度”。当问及平时遇到疑难问题怎么解决时,我们发现大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各有不同。32.5%的人选择向教师请教,50.5%的人选择与同学交流,还有3.6%的人选择与家长联系,13.3%的人选择自己解决,即解决问题的渠道是多样化的。
(二)教学能力情况分析
教学技能是指师范生在将来从事教学情境中,运用有关教学理论、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方式。针对课堂教学能力,当被问及备课情况,24.1%的人表示“独立备课极少借鉴他人”,24.1%的表示“多半参照他人”,4.9%的学生表示若无辅导材料,不能完成备课。可见,备课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加强。
在实际说课、授课方面,当被问及对教学最有帮助的方式时,有36.1%的人表示每周定期的集体备课,53%的人表示听指导老师的上课、评课,8.4%的人表示观摩学校的优秀课,8.4%的人表示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近一半的人认为同指导老师上课、评课对教学帮助最大,这也说明大多数人还是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
(三)教育能力情况分析
教育能力包括班主任工作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其中班主任工作能力涵盖了班级管理技能、学业指导能力、组织班集体活动技能、思想教育技能。在小学班级管理方面,当被问及是否知道该怎样去管理好一个班级时,有48.2%的学生知道,51.8%的学生则是不太清楚或者不会,此外在组织管理能力上,较强的占45.8%,一般的占43.4%,而很强的只占2.4%。这表明相当部分学生在班级管理方面能力的匮乏,缺少实践经验。
(四)科研能力调查分析
在科研实践方面,当问及是否做过课题时,30.1%表示有过一次,19.3%的表示有过两次,13.3%表示有两次以上,37.3%的表示一次都没有。这表明,总体上很少一部分人接触过课题研究,而大部分人表示尚未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当被问到开展课题研究对教学工作的影响时,参与过课题研究的人中,54.2%认为反而会有帮助,32.5%的人基本不影响,但有13.3%的人认为多数会有影响。这说明很多人对于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还未深入的了解。
(五)教师特长等综合技能情况的分析
对于小教本科生而言应该具备文艺、体育等多方面的才华,这样才能被学生所喜欢、被人才培养的标准所认可。在调查中,当问到特长(或多才多艺)对一名小学教师的重要性时,有43.4%认为非常重要,有48.2%认为一般重要,只有8.4%认为不重要。其中希望发展的特长中,艺术类占56.6%,体育类占26.5%,计算机类占14.5%,心理学类占18.1%。心理学类对于教学十分重要,但是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这说明对于心理学的学习还不够重视。
(六)教育实习情况分析
教育实习是小教本科生获取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当被问及将教育实习时间调整到半年怎么样时,41.0%选择非常好,33.7%选择一般,20.5%选择延至一年。另有4.8%选择不必要。当问及经过半年的实习,从时间看,能否取得教学实习的效果时,回答能的占18.1%,基本能的占69.9%,认为不可能和与时间无关的占12.0%,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在教育实习方面,通过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接触来提高小教本科生的实践能力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七)专业认同感分析
教师的专业认同主要是指教师个人或群体在教育教学专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对自己身为教师的理解和看法。小教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是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取得良好的实践成果的重要保证。课题组成员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职业意愿的调查,当被问及“你选择目前所学专业的原因”,仅33.3%的学生表示选择小学教育专业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大部分受父母意愿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38.6%选择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受父母的意愿影响的占21.7%,受教师职业比较稳定等就业形势影响的占36.1%。当被问及“目前,你对所学专业的看法”时,对小学教育专业学习感兴趣的占80.7%,其中22.9%对该专业非常感兴趣,57.9%的学生表示对该专业比较感兴趣。而19.8%的选择“不太感兴趣”,由此可见,入学后,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对本专业的进一步了解,一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了兴趣。但不容忽视的是仍有一大部分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缺乏学习兴趣。
四、总体分析
综上,“经过四年的学习,你感觉你的专业教学技能”,“成熟”占16.9% , “一般”占69.9%,“欠缺”占 14.5% 。当问及“如果需要补充知识,最想补充”的是什么时,“多媒体技术”占7.2%,“课堂教学技能”的占67.5%,“教育科研水平”的占 15.7%, “现代教育理念”的占9.6% 。当最后问及“你对自己目前发展状况的评价”时,“满意”占 7.2% ,“基本满意”占48.2%, “一般”占 42.2% ,“不满意”占2.4%。
基于以上的分析,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制订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将这一计划纳入课程建设整体中来统筹考虑;
其次,采取多元、开放的培养理念,优化培养途径;第三,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师范生素质;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构建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形成的校园环境。
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范文6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符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渊源流传。从先秦时期以来,汉语的发展就日趋完善,汉语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出现了“网络语”、“洋泾浜”等新名词。近年来,语言优化的有效研究已受到幼儿教师、小学教师的关注。在初中阶段,如何让学生使用规范优质的母语,也十分重要。我认为运用品味语言是一项心、智、情全方位投入的享受性的过程。我确定做这次课题研究,意在解决一些“语言劣化”的现象,让学生有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为祖国语言的健康发展献上一点绵薄之力。本次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比较全面地认识初中学生使用母语的现状,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和合情合理的引导,让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母语的习惯,增强他们对母语的感情,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让他们懂得语言美的重要性,耳濡目染领悟母语的魅力。传承文明,健康成长。
(2)注重语言与生活、语文与生活、写作与生活的联系,让初中学生有一个更健康更自由更文质兼美的表达空间,提高初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生活感悟能力。让初中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3)倡导自由快乐写作,强调写作是初中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流,淡化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命题――作文――批改――讲评”。针对新课标提出的写作的高度、角度、尺度,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
语文是一门内涵极其丰富的学科。《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教学应注意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语文课堂上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的人格健全。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一味追求分数;课堂上,学生只是听与记的机器;综合性活动形同虚设;学生怕写作等。我认为学习语言离不开“说”,也离不开“写”。写作应是初中学生必备的一种沟通方式,一种交流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尚礼仪。一个人的语言表达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会折射出他内在的思想风尚。因此,让初中学生的语言得以优化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文明有礼,合情合理。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认识初中学生在使用母语中存在哪些劣化现象,并分析其中原因,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案例和教学实践,从而找寻一些能让学生语言优化的有效性途径。
(1)在日常教学中与学生沟通,收集一些初中学生“语言劣化”的事例,并分析原因(包括来自外部传媒和教师内部的)。
(2)以开展综合性活动和语文作文教学案例为主要载体,创设平等快乐的语言表达空间,为初中学生营造出健康向上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接触更多的文质兼美的语言,接受熏陶,感受汉语的独特魅力,树立积极的人文观。
(3)在实际教学中,把听、说、读、写、改、议有机结合起来。以写作为切入点,加强阅读积累,养成批改与议论的习惯,把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
(4)撰写教学心得及学术论文,总结出一系列的优化语言的有效途径,构建能运用于实际教学的技巧与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日常教学法和经验总结法,同时还适当运用一些文献研究法、调查比较法和个案分析法。
(1)日常教学法:将研究带进日常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留心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2)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报刊、著作等多种渠道,了解相关的研究现状,吸取和借鉴先进的理念,确定研究的正确方向,增强研究的理论性。
(3)调查比较法:采用谈话、问卷、测评等形式,定期进行调查,了解初中学生已有的语言表达情况。指定个别班级为实验班,将研究前后的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研究提供真实的材料和动态成果。
(4)个案分析法:关注个别初中学生,理解其语言运用的习惯,并作为典型例子进行剖析,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从而有效地调控课题研究的进程。
(5)经验总结法:留心收集材料,对其进行归纳、概括,不断总结、反思研究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研究方案,从而科学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形成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个人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同时也给自己一个更为清楚的工作蓝图。我初步确定本次个人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大致分成筹备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这三大阶段:
筹备阶段:(2013年6月――8月)
(1)选题。对课题进行界定,对课题研究的背景进行分析,对初中学生的日常用语和写作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2)查阅、收集相关的文献研究资料。认识本次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现状,并了解其发展趋势。弄清本次课题研究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3)明确本次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和意义。预设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研究方法和成果形式。
研究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
(1)确定本次课题研究的个别班级和典型学生。深入班级与学生交流,留心学生的日常口语使用和书面语运用的具体情况。收集研究材料,并及时整理、分析、小结。
(2)积极整理课题研究的材料,并认真撰写工作小结,形成一些总结性的经验,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让实践去检验经验。
(3)邀请专家教师会诊,完善预设的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总结阶段:(2014年3月――6月)
(1)分类整理相关的课题研究材料,并对比分析课题研究的材料和初中学生研究前后的变化情况。
(2)在听取专家教师意见的基础之上,用心完善相关的教育教学案例,认真撰写相关的工作总结、教学论文和课题研究的总结性报告。
(3)让课题研究的经验成果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运用和一定的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是对日常教学工作的记录,其成果形式预设有两种类型,一是在教学生活中表现出的无形力量,如学生的情感、心理等方面的良好改变。二是在课题研究前后收集、撰写的有形材料。
(1)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和汉语鲜活的生命力,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文质兼美的母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学生与教师更平等,更亲近了,语文教学的过程将是教师与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
(2)设计调查问卷,并整理收集、分析研究,掌握初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及阅读写作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