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

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范文1

一、《大纲》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大纲》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出台的。党的十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并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求“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长期以来,各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广大青少年法律素质明显提高。但从总体上看,青少年法治教育仍存在着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整体规划、方式方法有待创新、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评价体系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及学校、社会、家庭多元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还没有形成等问题。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大纲》深刻阐述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确立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确定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拓展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途径,健全了青少年法治教育保障机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系统化、科学化水平的纲领性文件。《大纲》的出台,对于深入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深远意义。

二、《大纲》的主要内容

(一)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

《大纲》确定了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遵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大纲》还针对义务教育(小学、初中)、高中教育、高等教育阶段明确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阶段目标。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

《大纲》确定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总体内容:以法律常识、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律制度为核心,围绕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结合青少年与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关系,分阶段、系统安排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家庭关系、社会活动、公共生活、行政管理、司法制度、国家机构等领域的主要法律法规以及我国签署加入的重要国际公约的核心内容;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将自由、平等、公正、民主、法治等理念,宪法法律至上、权利保障、权力制约、程序正义等法治原则,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权利救济等法律制度,与法律常识教育相结合,在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中统筹安排、层次递进。《大纲》还针对义务教育(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阶段)、高中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确定了各学段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具体教学内容。

(三)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实施途径

《大纲》要求,青少年法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教育途径,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立体教育网络,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1. 学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均要开设法治教育专门课程,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丰富法治教育教学方式,综合运用故事教学、情境模拟(如法庭模拟)、角色扮演、案例研讨、法治辩论、价值辨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多学科协同,在各学科课程中挖掘法治教育因素。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全国消防日等主题教育活动,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法治教育氛围,实现环境育人。在法治教育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规则意识,培养法治观念。

2. 社会教育。广泛组织动员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支持、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社会合力和良好氛围。积极建设综合性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法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3. 家庭教育。推动家庭与学校形成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合力。积极引导家长成为子女学法、守法、用法的榜样。办好家长学校,完善家校合作机制,编写家长法治教育手册,提高家长对孩子进行法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家长及时督促改正青少年的不良行为,预防产生违法行为。发挥学生法治教育对家长的作用,拓展学校法治教育的影响。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与制度保障

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司法部门、共青团和有关部门、组织等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机制。各级教育部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整合资源,完善保障机制,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评价机制。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将学校法治教育实施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范围,帮助学校推进法治教育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二)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中小学法治教育骨干教师培养机制,保证每所中小学要至少有1名受过专业培养或者经过专门培训,可以胜任法治教育任务的教师。创新机制吸引法律专业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培养专业化的中小学法治教育师资。提高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教育能力,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法治内涵。完善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制度,建设稳定的兼职法治教育师资队伍,为中小学法治教育提供支持。完善法治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三)健全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评价机制。评价要全面考察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基于《大纲》确定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要求,将必要的法律常识纳入不同阶段学生学业评价范畴,在中、高考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内容,将法治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等机制,探索建立综合性的青少年法治素养评价机制。教育部门可以联合司法部门组织或者委托第三方对学校、区域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组织可以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四)教育教学资源保障

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加强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等专业网站建设,提供形式生动多样,内容鲜活丰富的网络优秀法治教育资源。积极推进综合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把基地建设纳入各地校外教育机构建设的整体规划。 鼓励和支持各种社会组织开发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及相关产品。鼓励各地将法治教育教材、读本纳入免费教科书范围。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理论研究,加大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扶持力度,设立专项科研课题。引导大众传媒切实承担起法治教育的社会责任,开展适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公益法治宣传活动。

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范文2

【1】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根据《二016年XX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的安排和永治市办发[20xx]11号《关于开展20xx年全市青少年法制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XX区依法治区办紧紧围绕“学法守法用法,建设美好祖国”这一主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开展了 20xx年全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全面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依法治区办制定了活动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落实了工作责任和措施。确保了这次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青少年法制教育周期间,我区紧紧围绕“学法守法用法,建设美好祖国”这一主题为中心,突出重点,创新形式。一是区委政法委、教育局、司法局联合交警大队、消防大队、禁毒大队,先后深入黄阳司中学、普里桥中学、市六中、三多亭小学、育才学校、杨村甸中学等6所学校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受教育学生近2万名。

活动中,交警大队、消防大队、禁毒大队、区司法局的4名同志结合实际,分别就交通、消防、、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知识给学生进行了专门授课,同时出动宣传车宣传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二是结合全区校园及周边治安集中整治活动,有针对性地宣传了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相关法律法规。

三、积极宣传,效果显著

全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如今已取得了十分好的效果。一是加强了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增强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力量。二是提高了广大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普遍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广大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和维权意识,在广大青少年中形成了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三是建立了法制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教育关系,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与学校的教学工作相互配合,法制副校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帮助学校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施教,帮助学校建立和完善各项综合制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2】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总结

为了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深入贯彻十精神,我乡严格按照活动方案,具体的抓好法制宣传日的落实工作,现就活动开展落实情况小结如下:

一、成立组织,明确分工。在接到县明传通知后,党委政府立即安排乡综治委牵头,成立由派出、司法、工商、交通、卫生等九家成员单位的普法活动领导小组,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宣传日工作。经过会议讨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具体分工如下:

1、由乡司法所起草活动方案,并安排成员单位撰写法制演讲稿。

2、由党政办负责制作宣传标语、横幅,今年活动主题是: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3、由乡文化广播站负责宣传工作,重点宣传党的十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建设;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等内容。

4、由司法、工商、交通、卫生等单位负责在2个街道设立法制咨询台,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5、派出所人员是法制副校长和指导员,于11月25号组织以上单位到中心校上法制课,学校负责组织学生及筹备工作。

二、集中时间,突出宣传主题。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集中进行宣讲。此次活动从11月20日开始到12月20日结束,结合宣传主题,先宣传动员,再组织实施,最后总结验收。

三、上下联动,不走过场。在11月20日下午召开9个行政村及2个街道工作会议,安排落实“12、4”法制宣传日活动,要求每个单位紧扣活动主题,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张贴标语不少于10条,有活动内容,有活动记录,有舆论氛围,真抓实干,让广大干群都能够得到学习、教育、提高,从而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群众受教育,干部能依法行政,确保这次活动不走过场。

四、要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各单位要利用座谈会、法制讲座、法律咨询、法制展览、影碟光盘等方式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同时要探索新途径,丰富新载体,努力扩大宣传活动的影响力,让全乡人民都知道什么是“12、4”;怎样开展“12、4”;“12、4”主要宣传什么样的法律知识;如何才能叫干部依法行政,叫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要注重实效,服务社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群众的需求和自身工作职责,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要把“12、4”法制宣传与“法律六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法律知识和法律精神送进千家万户,要把“12、4”法制宣传与法律服务结合起来,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从而减少我镇犯罪人员因是法盲而走向犯罪,维护地方的稳定,让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六、安排好总结验收工作。在活动结束之际,“六五”普法领导组组织检查验收,对开展好的单位在全体乡村干部会议上予以表彰,开展没成效的村或单位通报批评,并在年终不得参加评先评优。

总之,通过宣传活动,在公民中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不断的增强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观念、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公平正义的观念,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落实。

【3】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总结

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营造有利于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兴田乡严格按照团中央权益部通知要求,紧紧围绕“法治精神,点亮未来”这一主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开展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成绩。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全面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全乡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专门领导机构,制定了活动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落实了工作责任和措施。全乡形成了乡、村、学校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格局,确保了这次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期间,兴田乡紧紧围绕“法治精神,点亮未来”这一主题为中心,突出重点,创新形式。通过家庭、学校、乡三位一体的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大力宣传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是家长与学校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法律法规的教育,如学校把法律法规编印成册,发给学生带回家,让学生在家与父母一起学习,使他们在学习法律法规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法律素质。二是把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列入工作的重点。办公室从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入手,结合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典型案例,就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经验,形成了文字材料。内容形式多样,活动项目包括青少年法律知识讲座、法治教育片展播、法制图片展示等。同时还举行了“崇尚科学,反对”学生签名活动。三是召开全乡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会议,用以会代训的形式,指导法制副校长对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方法。要求当好一名法制副校长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不”就是不辞劳苦、不图名利、不计报酬;“三讲”就是要讲责任、讲奉献、讲爱心。在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期间,为青少年学生上好了2堂高质量的法制课,受教育人次达400余人,认真为学生辅导了《宪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四是通过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理解法律精神,尊重法律权威,增强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正确维护合法权益。这次活动共建法制宣传专栏2期,下发宣传资料1千份。

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范文3

蒋晓伟 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根据自身受教育以及多年的调查表明,我们过去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缺乏系统化。青少年普法教育的内容主要在遵纪守法和权益保护方面,忽略了青少年基础法律意识的培养。所谓基础法律意识就形式上来说,是法律意识中的感性认识部分,就内容上来说,是公民意识,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意识。

基础法律意识,就时间范畴来说是人生最早形成的法律意识,就空间范畴来说是法律意识中最基础的、得以发展的基座部分。它是法律意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决定了人生法律意识发展的方向和轨迹。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基础法律意识的培养,要从心理塑造和知识认知方面培养青少年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

既然对青少年基础法律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那么我们就必须掌握青少年基础法律意识培养的规律。这一规律体现在对青少年法律意识心理塑造和知识认知的形式和内容上。

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心理塑造和知识认知,从其形式上来说,要通过全方位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方式主要有:新闻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电脑网络等的法治宣传教育;政府的法制宣传教育,包括各种法治讲座、社区法制活动等;学校的教育,包括大中小学校的法治课程和课外法治活动等;参与具有法治意义的志愿者活动等。国家机关率先垂范遵守法律的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等。正是上述全方位的法治教育方式,使青少年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地受到浸润、受到影响而发生了具有更丰富、更健全的法制意识的变化。

以上海为例,上海小学生法律教育,主要通过课堂上的“思想品德课”、“社会课”和课内、课外的专题法制活动进行。如“校会课”上的遵纪守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教育;校外参观“宪法活动周图片展”等。而普通中学的基础法律教育,较之小学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更深入。上海中学生接受的法律教育主要通过课外教育和课内教育两种渠道。每所中学都设立了法制副校长,每学期至少开设两次法制专题讲座。

相较国内而言,一些发达国家义务教育中的法律教育更具充分性、合作性和人性化。这些国家的中小学校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普遍以德育陶冶情操,以公民教育树立爱国精神,以法律教育培养自律性。同时,不仅重视学校的教育作用,更注重与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比如在美国,从中小学开始,学校就要求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即“做义工”,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心。

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心理塑造和知识认知,从内容上来说,要注重汲取正确的法律意识,摒弃非正确的法律意识。正确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和法律现象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非正确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主观而错误的认识。比如,“诚实守信”、“公平正义”就是正确的法律意识;“权大于法”、“情大于法”就是非正确的法律意识。青少年的世界观尚未形成,是非的辨别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在一定环境中对正确的法律意识和非正确法律意识会分辨不清。“我爸是李刚”事件主角的言行,足以说明当前某些青少年颠倒的是非观、错位的法治观和无知的价值观。因此我们必须明是非、分对错、讲荣辱,以正确的法律意识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批判和摒弃非正确的法律意识,并使青少年增强抵制非正确法律意识的能力。■

李思源 大连电视台青少年频道主持人

节目创意与青少年法治意识引导

电视台青少年频道的节目创意应注重对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的引导,这既是节目创意的立足点之一,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目前,引导青少年在参与中培养法治意识、提升道德素养的主导节目,在全国电视市场还是一个空白。

近年来,对青少年加强法治与安全教育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作为舆论宣传视窗,同时又是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介――电视节目,应当扛起普法的大旗,充分利用宣传传媒优势,积极为青少年开阔一片法律视野,为引导青少年知法懂法提供有效平台。

节目要突出道德素养引导作用,体现特色,同时也要做到“寓教于乐,深入浅出”。比如,大连电视台青少年频道只是区域性的副省级城市电视台,必须以少年儿童的视角扎根地方现实,办出地域特色。应加强人文关怀,密切关注发生在本市少年儿童身边、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并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增强节目的互动性。电视节目在进行普法教育与道德指引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广大少年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免费法律服务,比如开发一些有可视性的板块,用真实事例感染观众。如互动的访谈类节目,评述分析性节目,让青少年通过分析一些偏离法治轨道和道德准则的现象,从中发现问题,以真正做到懂法、守法。

电视工作者,也可以从开办节目的过程中发现青少年法制宣传的薄弱之处,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让家长和老师等监护人参与的节目,让他们可以了解孩子,对症下药。

青少年法治节目作为电视节目的衍生形态,既需要吸取成人法治节目的成熟理念,又要借鉴青少年节目的表现形式,以少年儿童能够接受的传播方式和节目形式,把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巧妙的融合进去。比如通过模拟法庭,模拟案发现场等,让青少年自己扮演犯罪嫌疑人、庭审法官、律师、旁听者等。当然,做好这类节目,我们不能窝在家里,闭门造车,还必须走出去,掌握第一手资料,扩展节目创意,丰富节目创作素材,把节目办到少年儿童的心目中去,从而才能更好地发挥对青少年道德素养引导作用。■

鞠玉翠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用美善的教育预防犯罪

尽管关注过不少青少年自伤、自杀、伤人的惨痛案例,但是,近期的邢丹罹难事件和药家鑫案,还是很令人震惊。案件的事后惩处是必要的,但案件所造成的许多恶劣后果,特别是生命的丧失却是无法挽回的。所以,“预防胜于矫治,发展胜于预防”是对待青少年行为问题和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则。青少年的行为问题,往往是“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可以说,减少青少年犯罪人人有责。

青少年阶段是违法犯罪的高发年龄段。这与该年龄段常见的心理矛盾有关:成人感迅速增强,精力旺盛,但社会阅历、处事能力还比较欠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冲动等。这种矛盾状态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而在不良的教育环境中则会加剧。

失学青少年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更是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在高速公路上扔石头取乐的三个90后少年是农民子弟,家庭条件不好,早早辍学,没能充分享受受教育的权利。这让我们必须关注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的保障问题,以及基本的教育公平问题。然而,家庭条件殷实,能够考入高等学府的药家鑫的案例,则更让我们深思:仅仅有受教育权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慎思,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青少年成长为健康快乐有责任心的人?

有研究发现许多违法犯罪者的童年都很不幸,长期与母亲分离,“没有感情,无法爱别人,只能维持表面的人际关系,容易愤怒和。”这种回避型交往风格者对别人充满了怀疑,认为别人都不诚实、不可信。从物理空间上来说,药家鑫并未长期与母亲分离,但在心理上,他与母亲并不亲近,学习和练琴才是联结母子的纽带。从药家鑫的自述中,不难看出其家庭教育的畸形:“我除了学习以外就是练琴,……为了练琴,妈妈都会打我。……我觉得看不到希望,天天压力特别大,我经常想自杀。”在逼迫中,在狭小的心理空间中,药家鑫学会了弹琴的技能,却没有体会音乐中的美和善;获得了养家糊口的一技之长,可缺失了与人交往的乐趣,对他人缺乏基本的信任;考取了高等学府,但是缺乏伦理常识的教养,缺乏对生命的基本敬畏。而值得警醒的是,这绝不是个案!

当今教育中很常见的现象是:重分轻人,重技轻德,重利轻义。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眼中的孩子已经不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表情丰富的生命体,而是带着分数面具的考试机器;无论是弹琴还是上课都只不过是为将来谋生增添砝码,至于音乐和文化中蕴含的真善美,都被遗忘了;教育中对孩子们的强制、奴役,有时甚至打着“爱”的旗号,其效果却是毁掉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主,使其蜕变为失去灵魂的冷血动物。社会中低收入者受歧视,学校中“差生”受歧视,人们习惯于根据某些单一标准衡量人的高低,而忘却了人之为人的尊严。

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范文4

新型政治空间生成过程中的团青关系研究

行囊人生:社会分工颠仆与中国青年走四方形象

大学生微博问政的问题、原因及建议

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青年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年社会参与的特点及启示

论青年志愿行为的社会引领效应

政治稳定视域下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微博环境下青少年网络论坛应用分析

合法性视域下农村青年政治认同研究

公共政策损益补偿规律下大学生村官的角色转型

合法性视域下农村青年政治认同研究

浅析新时期首都青年外事人才队伍建设

政治稳定视域下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北京高校科技道德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社会公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重诉求

基于历史脉络的党建带团建工作研究

中国基督教女青年会的发展定位与社会服务

当代大学生消费社会化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

新世纪大学生人格魅力养成的教化模式

高校规章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法治化思考

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认定

浅议理论课教师的政治信仰问题

关于传统节日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法定人制度之探析

同辈群体及其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首都精神文明办副主任滕毅同志致词

大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从学习习惯不良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困惑

古代家庭的邻里关系教育

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新思路

青少年受教育权及其法律救济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危机与核心价值体系

从团队建设看北京奥运志愿者的有效管理

校园犯:学理与立法的分析

青少年吸毒的群体诱因及防治对策分析

论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保证作用

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社会心理的透析与调适

共青团院校办学模式和团干部培训的研究

青少年文本和视觉资料中的全球化因素

无神论教育——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刍议大学生良好社会公德行为的养成

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遇分析

新时期社区青年工作者的主要素质

略论道德建设对依法治国的基础作用

中庸修养观对现代德育的启示

试析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的约束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的受众问题探讨

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范文5

一、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是一项紧迫而持久的任务

21世纪以来,青少年犯罪是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立案比例一直较高,约为65%,尤其近年来,14~18岁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年龄阶段。我国目前拥有13亿多人口,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约有3.67亿,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我们所要面临的大事。在改革开放深入使社会环境变得日趋复杂的背景下,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呈现多样化,伴随着各类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这和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相对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据国外有关研究统计,在20世纪70~80年代前后,对学生影响的五大因素的强弱排列顺序是由学校、家庭、社会、媒体和同学逐渐改变成为同学、媒体、社会、学校和家庭。这一方面反映了新的文化传播形式和社会变革对中学青少年的影响和冲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校作为影响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一阵地的弱化和淡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进依法治教,开展普法教育。促进师生员工提高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自觉知法守法,遵守公共生活秩序,做遵纪守法的楷模。”因此,在中学青少年中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教育,具有长远的重大现实意义,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已成为一项紧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二、目前学校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思想认识不到位。我国已在小学、初中开设了法律常识教育课程,但是,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法制教育淡出校园,缺乏教育的长效性。许多教育部门及学校把精力主要关注升学率,仅把法制教育作为从属部分,甚至流于形式。其次,教育内容简单化。主要是把普法教育变成简单知识教学,仅停留在“知法”这一层次上,忽视了对学生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觉得没有必要更没有兴趣学,也不清楚在生活中如何去运用法律,更有甚者知法犯法。第三,师资力量缺乏专业化。据了解,现在学校从事法制教育的,基本上都是由政治教师兼任,真正法律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少,且少有经过法律知识培训,导致他们只能照本宣科,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无法引起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和注意力。第四,教育方式单一化。法制课与社会实践脱节且教育方法形式单一,现在的法制教育仅仅局限在了校园之中和课堂之内,往往采取填鸭子单一灌输的方法,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法制课学习的机会很少,以案释法,以是说法,以身讲法的教学方式更少,缺乏直观的教育。

三、对加强和改进目前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1.突出位置,把青少年法制教育纳入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让法制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学科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当中,使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都能够接收到系统的法制教育。其次,适合青少年特点编写系统的法律教材,根据青少年成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认知和接受能力,编写中小学法律教材,使青少年能系统化、持续化接受法制教育。

2.强化法律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不仅知法懂法,更要遵法敬法

首先,努力建设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园环境,实行依法治校,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章办事。其次,充分运用组织青少年学生旁听各类案件的审理、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进行法制教育等各种载体和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第三,把学校法制教育延伸到家庭、社会,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青少年学生,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3.强化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配备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教师

一方面定向招聘录用一些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做任课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法律;另一方面,加强非法律专业的任课教师的法律知识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在授课中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等特点、知识结构,用以案说法、以例释法的方式,深入浅出地阐释基本的法律常识,增强法制教育的效果。

4.抓养成,在结合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范文6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青春酣畅写辉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由于身体、心理和社会的种种因素尚未稳定,他们又是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特殊人群,心理学家将这段时期称之为“暴风骤雨时期”。受到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日渐突出,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给家庭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民谚“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就道出了从小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山东省寿光市建桥学校是一所有6000多名学生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本着“立足校情、重点突破、活动推进”的原则,开展了系列法治教育活动,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中播下了法治种子,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

规则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规则意识。青少年犯罪形势日趋严峻,从培养规则意识入手进行青少年法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一尺一规定方圆》(以下简称《方圆》),内容涉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印发给全校师生,明规细则,引领师生做最好的自己。每学年开学之初,军训间隙,各班主任会组织学生学习《方圆》,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政教处负责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测,然后将检测成绩计入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中;各级部主任灵活安排,或安排学生写学习的体会感悟,或举办《方圆》演讲比赛,形式不一而足,皆为了让学生从心底领会和接受《方圆》,懂得行为规范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从思想上接受了这些规则,学生才有可能自觉践行。

培养规则意识,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切实做到生活化、人性化。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以及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习惯的培养。在学校的组织和管理下,学生在路队秩序、文明就餐、卫生清扫、卫生保持、公物爱护、水电节约、课前准备、课堂学习状态等诸多方面,逐渐由被迫遵守到形成习惯遵守,再经过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践行,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能力,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水准和素质水平。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习惯,就没有伟大的行为。”只要好习惯不断坚持,便会慢慢外化成孩子们的性格。

廉洁教育:融合教化,感同身受

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清廉的前提是遵纪守法,为此,建桥学校自2012年以来开展了以清廉、自律、民主、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廉洁教育。

廉洁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学校将廉洁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梳理整合学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增加廉洁教育内容,通过感受、交流、讨论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清正廉洁品质的感受与体验。同时把廉洁教育活动的有关内容与学校道德教育、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教风、学风、考风建设,培养学生诚信做人、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道德意识。老师们更是自觉地把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自然地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并能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廉洁廉政的意识和观念。七年级语文老师王俊青自2013年上学期开始,就把廉洁教育与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有机结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学生的性情在经典中得以慢慢浸润,美好的品格无需多言自然成之。

廉洁教育与文化建设相融合。学校将廉洁教育落实在学生日常行为道德规范教育与训练中,和《学生守则》及《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相结合,从学生诚信守纪品德的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要求,把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洁教育渗透在学生思想教育、课堂学习、节庆活动、升旗仪式活动等各个环节中。

廉洁教育与活动实践相融合。学校组织学生多次开展了以“走进菜乡寿光”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感受、体验传统文化,熏陶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修养、人格品德、廉洁操守。

此外,学校还通过观看倡廉教育影视片、开展主题讲座、组织纪念日知识抢答竞赛等形式,加大廉洁廉政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其有效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自觉地将廉洁思想内化于心,使廉洁之风吹遍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法治盛宴:如火如荼,精彩纷呈

强调,要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切实增强宪法意识。自2014年以来,学校把每年的12月定为法治教育活动月,集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系列活动,精心调制学校“法治盛宴”。

法治教育大课。10月4日上午,寿光市法院工作人员应邀到学校举办“学习宪法,文明守纪”法治教育大课。法院工作人员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具体案例,从“宪法精神”“违法与犯罪”“什么是正当防卫”等方面进行了精彩讲授,给学生上了一堂富有教育意义的法治教育大课。学校常新祥校长也对学生提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希望和要求。实验楼前,四千多名学生鸦雀无声,专注得仿若无人。孩子们在获得法律知识的同时,纷纷表示做“懂法、守法、用法”的优秀少年,并庄重宣誓“遵纪守法,远离犯罪,健康成长”。

反暴防恐演练。12月14日,学校与寿光市公安局特巡警大队联合举办反暴防恐演练进校园活动。上午,市公安局特巡警大队队员对学校所有干部及班主任、保安进行了反暴防恐专业培训和实战演练。下午,举办反暴防恐安全讲座,警官给大家讲授了如何防范袭击和积极展开自救互救的相关知识。随后,校园反暴防恐演练和校车被分子劫持后的防范及逃生演练开始。学校保卫人员在上前阻止闯入校园的“分子”的同时,拨打“110”报警和校园一键报警系统,学校智能广播警铃大响,全校师生在老师的指挥下有序逃散、躲避,公安特警和保安联合成功制服“分子”。场面很壮观,但孩子们的心中更震撼。

模拟法庭。12月29日,七年级级部的模拟法庭在学校2号报告厅举行。此次模拟法庭以一起敲诈勒索案作为蓝本,十多名学生分别对“审判员”“原告”“公诉人”“被告人”“调解员”等法庭身份知识进行阐述。在思品课老师张庆杰的指导下,模拟法庭按照宣布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宣判等审判环节依次进行。学生们用言行诠释着法律的尊严,将学生之间发生纠纷的调解过程演绎得完真,在场的1300多名师生感同身受。

好风凭借力,握手齐推动。建桥学校在法治教育上巧借外力,与寿光市法院、市公安局等单位成立了法治教育共同体,初中部法治副校长每学期到校举办一次法治教育主题讲座,小学部法治辅导员定期到校为师生进行法治辅导,各班级利用家长委员会成员及部分学生家长的特殊身份,邀请他们到孩子所在的班级,为孩子们现场讲法、学法,并通过编印、散发法治教育宣传材料、布置节假日法治教育家庭作业等形式,让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法治教育,构建家校共育平台。学校协调同步,借势用力,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国旗下讲话、“希望之声”广播站、演讲比赛、小故事比赛等形式开展法律知识的学习和讨论,形成了教育的合力。有了社会众多团体、单位的助力,学校法治工作得以如火如荼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