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数字化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数字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数字化管理

学校数字化管理范文1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数字化校园的资源共享、管理智能、服务系统,以及其便捷、迅速、准确、储存量大等特点,为学校的精细化建设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它能使学校管理中的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流程化、程序问题信息化,便捷、准确地为学校、教师、学生服务。下面笔者就我校在精细化管理形态下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谈几点体会。

一、统筹学校管理,打造内容丰富的数字校园

我校在建设数字校园的过程中,依据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坚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需求导向、逐步推进的原则,以解决学校管理与课堂教学中各种关键问题与难点问题为着力点,打造流畅、快捷、有效的数字校园。为了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性和各个系统交流的便捷、协调,我们建立了功能如图1所示的学校数字化平台,沟通了各个部门的联系,组成了一个畅通的数字化系统。除了利用数字平台进行有效的精细化管理以外,我们还利用它构建民主、平等、互动的智慧课堂。数字化平台网络连接的广阔性,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足的资料,开阔了他们的学习视野,他们在学习中既可以互动,又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自行解决问题,提高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能及时、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网络时代的学习方式。

二、重构管理过程,落实精细管理的办学理念

改进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是学校管理的永恒主题。关于利用数字校园实施精细化管理,我们首先对学校的管理过程信息化进行了重构,对关键部门的工作或工作环节如何程序化进行了分析,及时发现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不易察觉的流程缺陷,将不可测量的变成可以测量的,将不能量化的变成可以量化的,保证学校工作运行的顺畅、有序,实现高效管理。

我校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包括网站管理、流程管理、协同办公管理、学校综合管理、学校资源管理等模块。网站管理中,我们以处室为单位进行分类,相关责任人通过网站及时各个部门的工作计划、实施过程、工作成效等信息,同时每位教师也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各个处室,了解学校各个部门管理工作的情况及有关数据,保证各项工作的公平、透明。对课题管理、文件收发、国旗下讲话、家长会发言稿、主题教研、主题班会等常规工作,我们同样实行数字化流程管理,由申报、审批、实施、验收等环节构成,使学校平时比较复杂需各个部门协调的工作通过数字化平台加以简化,提高工作效率。协同办公管理模块主要涉及教师个人事务的处理,比如使用多功能室、请假、调课、外出研修、报损维修等申请都在网上进行,简便快捷。

三、引进智慧教室,构建以学定教的精细化课堂

智慧教室是当下人们为了追求教学的多元性而建构的数字教室,它基于互联网技术集智慧教学、环境智慧调节、实时监控及测评于一体,是推进未来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有效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回答教师问题的总是那么几个活跃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判断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情况也只是靠“大约”“可能”“也许”的估计,教学效果的反馈只能通过课后作业与考试来进行。这样的反馈是滞后的,而且给学生和教师增加了不少负担。此外,对于课堂上出现的许多问题,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只能采取事后补救的方法加以改进。这样,在课堂上实现平等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从而让教师动态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就成为课堂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们引进台北某公司的智慧教室,智慧教室由互动电子白板(如图2)连接投影机和电脑,整合成具有触控功能的大型互动板,加上能让教室里每位学生及时反馈的反馈系统IRS(如图3),以及数字展台(如图4)、电子书包和Hi-Teach软件系统(如图5)组成。

课堂上每位学生都配置了一个反馈装置,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设计的检测题,通过遥控器按钮,把自己选择的结果反馈给老师。教师可以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精准地了解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课后也能精准地给予单独辅导。通过平台,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归因分析,如是认知问题、能力问题还是粗心问题等。在教学中,应用这套技术设备使得教学更加精细、有效、形象。

学校数字化管理范文2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园管理;数字化;工作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15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2

1 数字化同“工作流”之间的关系

数字化是在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衍生来的,本文将要探讨的“数字化”主要是指办公自动化,其作为新型的一种办公方式,是计算机网络功能同现代化办公体系结合的化身,只要是用于办公业务的新设备、新技术以及新机器等均属于办公自动化的范畴。中职学校为了实现数字化办公的有效性,需要对原有的管理结构进行优化,组建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并从学院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从而使办公效率得到提高。

早在20世纪的70年代就出现了“工作流”一词,其是从办公自动化以及生产组织化等领域中总结出来的。人们为了更好地对工作中的角色和任务进行定义,就在一些行业规章的遵循下提出了“工作流”,其不仅能够监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在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使生产成本降低,因而被广泛的应用在企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中。

“数字化”的出现,人们对工作流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其必须在“数字化”的应用下使现有的资源利用率以及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并要求工作流程的透明度与规范性不断增强,并且大多数工作者认为只有信任度和沟通效果得到提升,才能确保良好的服务管理质量,对校园管理也应如此。

2 数字化校园管理中有效应用“工作流”的方法

2.1 遵循重要管理原则

笔者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在数字化校园管理中,若想达到“工作流”有效应用的目的,就必须遵循以下几项重要的管理原则。

2.1.1 遵循适用性原则

对中职院校日常的管理工作来讲,数字化管理的有效性必须符合实际工作中的管理流程以及管理习惯,只有将学院管理工作的组织结构以及体系真实地反映出来,才能有效应用“工作流”。

2.1.2 遵循统筹性原则

首先需要重新思考和组织学校整体的管理结构,以此将具体的工作流程确定出来,而要完成这一过程就必须组建一支管理团队,一般情况下,队长是直接由校长担任的,其选定某一个时间将各个部门的管理者组织到一起,重新对校内工作管理流程进行确定、商讨、修正及测试等活动。

2.1.3 遵循规范性原则

中职院校日常校园事务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均取决于“工作流”,此时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下,其需要重新对日常管理记录进行协调和处理,并抛开一切的外界干扰因素,使学校业务管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得到保证。

2.2 “工作流”的具体应用

2.2.1 应用在校园日常管理体系中

首先应当将中职院校日常的岗位职责、管理模式以及管理体系等内容确定出来,才能将“工作流”确定。现阶段,经过践调查某些中职院校并没有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下将现代化的院校管理体系构建出来,依然使用着传统的管理手段,即直接负责人是校长,督办人是副校长,落实人是院系的这样一种管理形式。若没有应用到信息化技术,那么所取得的管理效果是较差的。若是在管理中渗透了数字化,那么在信息传递速度增快的同时,校园整体管理效率也能得到提高。另外,各个中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办学的特点,制定出不同的管理架构。

2.2.2 应用在工作流程中

设计校园管理工作流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管理原则的遵循下,将更多的参与者纳入其中,以便能将某个预期的校园管理目标实现,促进良好管理效果的取得。当在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中应用到“工作流”时,其能够在充分对校园管理体系的考虑下,对各个部门现行的组织架构进行合理分工,随后在设计“工作流”中纳入更多的、有关固定事物处理的工作内容,使其管理工作更加具体、详细。将职能部门作为主管单位这样一种管理形式,不仅能对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责进行明确,还能将更加具备快捷性、科学化与合理性要求的工作管理流程设计出来,促使管理效率不断提升。如:中职院校的学生或教师因事请假,不再需要以纸质的方式获得班主任或上级领导的审批,只需要提交固定的请假申请表即可,图1为请假申请单。

2.2.3 应用在信息化控制中

笔者认为中职院校首先应当根据校内管理实况,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下将OA功能性平台创建出来。OA平台能够对“工作流”相关的控制模块进行完善,如:管理模块和分类管理模块等,完善模块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流程操作的便捷性,诸如:修改、查询或取消等。随后应当在OA平台的利用下设计出具体的“工作流”,而这首先需要对“工作流”应用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如:管理部门、流程名称、运行范围以及说明等,只有在充分掌握工作流程应用实况、工作流程的分析图以及表单信息表的基础上,才能将更加行之有效的、数字化的“工作流”在OA平台上设计出来。且校园管理者只需要在OA平台上登录,学校主页面便会显示出来,当系统显示登录后,登录者便会受到“待办事宜”的通知,此时仅需要通过网络页面便能完成信息的传送操作,若是登录者在手机上下载了APP,在网络状态下也能灵活地控制好工作流程。

3 结 语

对中职院校日常的校园管理而言,管理是否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社会形象的塑造。在社会信息化背景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其应用到中职院校日常“工作流”的管理中,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科学化“工作流”的应用会促进校园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助于对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龙.“工作流”在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5(6).

学校数字化管理范文3

一、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需要领导重视

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图书馆建设,由校长主管,还有教导主任分管,把图书馆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当做学校的一件实事来抓,为图书馆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2012年10月,学校启用数字化图书管理平台,并为图书馆添加两网电脑、一台激光打印机、一台条码打印机、两台扫描仪及音响等数字化设备,方便师生学习并保存学习成果。

二、数字化图书馆的编目和读者管理工作

1.数字化图书馆编目工作

首先,将新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盖章、贴条形码。接着进入“采、编、典”界面,点击“增加新记录”,进入书目信息著录界面,编辑完信息点击“保存”,之后点击“高级编辑”,进一步著录其他信息。点击所查询出来数据的书名进入书目信息界面,点击“索书号”进入“索书号”界面。只填“分类号”和“种次号”(著者号)两个字段,分类号会自动获取共享数据中分类号(按中图法第四版分类),种次号会根据分类号自动生成。当鼠标光标在分类号的编辑框内闪动时,按Enter键(回车),会自动生成种次号。在“确认分类号正确”的情况下,点击“保存”,生成索书号记录,在“索书号”界面点击“保存”,系统自动切换到“典藏数据”的界面。最后,书录入系统后要打印书标,贴在书脊正中离底部2 cm的地方,贴之前可对录入完毕的书进行“画线”,方便贴书标。图书录入完毕后,按照“中图法”分类号的顺序排架。

2.读者管理工作

管理员登录系统,进入“系统管理”“读者管理”,点击“增加新读者”,填写新读者的基本信息后保存。其中读者条码、读者姓名、登录名、密码和可外借五项是必填项。个别读者的添加主要用于中途来的教师或转学来的学生。

批量读者:可将读者信息做成表1模式,在“系统管理”“读者工作区”中批量导入。

表1

点击读者的“内部编号”,进入读者信息界面,点击“修改”按钮,对变更的信息进行编辑,点击“删除”按钮可删除该读者。

三、数字化图书馆面向师生开放

为师生服务是图书管理员的首要工作。每学期开学,管理员都要制订工作计划,然后按照安排工作。期末写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

为了做好图书馆的开放工作,采取多种开放形式:

对教师开放方面,随时为全校教师服务,满足他们教育教学的需要。

对学生开放方面,采取学生外借与室内阅览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低段的学生采取室内阅读的管理方式,由管理员为学生统一配书,统一发书;高段学生采取刷卡借阅方式,学生凭卡向图书馆借书,整个借还书过程非常快速,高效。

通过借阅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作用。图书管理员应努力为师生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阅读环境,主动向师生推荐好书,不但做到为人找书,还要为书找人,以更好地配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图书的修补工作

图书修补要及时,要在图书没受到损害之前就采取措施,不要等到图书破损,修补极为困难或根本不能修补时,才想起修补。要挖掘图书室现有资源,充分利用资源,发挥资源优势,反对浪费,主张节约,做好图书的修补工作。

五、结束语

学校数字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多校区;数字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9-0053-05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人口过快增长,使城市入学数量激增[1];又因社会对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城市中小学“一校多区”办学模式也就应运而生,成了时展的新需要。通过课题组的走访调查发现,很多地方中小学都出现了多校区办学现象,此种情况几乎都出现在城市,且是在某一地区的优质学校,示范学校,如重庆的巴蜀小学、人民小学、重庆八中、巴蜀中学等。多校区办学模式开拓了新的教育发展空间,弥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地区教育差距。

多校区管理既统一又相对独立,尺度把握很重要,在目前多校区的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统一和践行难度增大。(2)团队合作精神减弱。(3)优质资源共享不够。(4)师生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减弱。(5)管理成本增加,费时低效。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多校区管理值得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研究与探讨。当今国内数字化校园的技术日趋成熟,就其多校区管理本身而言,如何利用“数字化校园”的管理优势,让多校区协调发展,是我们探究的目标。

2.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通过文献检索,目前关于“多校区管理模式”的研究较少,并大多针对的是高校的多校区管理,提出了一些比较好的管理策略和模式,常见的有集权式管理模式、分权式管理模式、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分层与归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等。数字化校园管理与传统管理比较,有其独特优势,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是多校区管理的有利手段,也是今后多校区管理的发展方向。而关于“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的研究大都局限于高校或者是单校区。如:李湘海、刘淑梅等人提出了“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探讨”[2];公安院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的建构(陶珑.2009),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探讨(孔繁之.2010)等。常见的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有三种:一种是直管式,即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式、网管中心式、宣传部式和学校办公室式;一种是代管式,由图书馆或教务处等代管[3];还有一种是CIO式,实行CIO(Chief Inform-首席信息官)式[4]-[6]。

从上述研究情况来看,对中小学多校区管理模式的研究涉及极少,而利用数字化来进行多校区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更少。目前国内数字化校园的技术已经成熟,但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基于以上原因,本课题把研究的核心指向于“借助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进行多校区管理,弥补或解决中小学多校区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3.课题研究的意义

(1)多校区办学是社会发展、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扩散的必然产物,今后会越来越多,对多校区管理问题的研究,不仅仅是解决本校的管理与质量发展的需要,也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及借鉴意义;(2)多校区办学是一种分散式布点,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能很好发挥其管理功效,提高办学质量;(3)当下均衡教育、公平教育成为教育发展与研究的重中之重,而对多校区管理的研究会缩小地方或者片区的教育差距,促进均衡教育、公平教育的实施。

二、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

(1)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发出高效、便捷的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2)提炼出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的有效措施及应用策略;(3)构建城市小学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

2.研究内容

(1)调查分析多校区的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归因;(2)开发利于多校区高效管理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3)探索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的有效措施、策略;(4)探索及构建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

3.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首先经过文献分析和调查,了解多校区办学管理的现状,及我校多校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现象背后的归因,提出解决方式,即借助数字化校园管理的优势进行多校区管理;在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数字化校园基本架构,开发完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加强培训及应用,在应用中不断总结,并不断修改完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反复在实践中去验证,分析提炼出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最后形成城市小学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其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三、研究结果

对该课题的研究,解决我校在跨校区管理上的时空局限,减少人力、物力成本,使我们的管理更有效、更高效,促进多校区协调发展。通过近5年的实证研究,在多校区常规管理基础上,探索并构建出本校特色的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简称七层管理模型),其模式构建如下:借助数字化校园管理功能,依托学校常规管理模式(统筹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以数字化管理方式实现多校区的高效管理。即在核心校区(主校区)的资源统一配置、管理下,各个校区又相对独立,且各有特色,即统筹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的管理功能,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将环境、资源、信息及管理活动全部数字化,通过校园网络这个高速通道,完成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从而实现多校区的数字化管理,突破管理的时空局限,提高管理效率[5]。其模式结构如图2所示。

图2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结构图共七层(简称七层管理模型),自上而下,中间部分有交叉,形成管理逻辑结构图,下面从“功能应用、元素解析、环境建设、应用措施等四个方面对七层管理模型分析如下。

1.七层管理模型的功能及应用

第一层:校长是首席执行官,具有最高管理权限,是管理体系的决策人;

第二层:核心管理团队是管理CEO,直接给校长提供管理思路及策略,负责信息化管理的统筹规划,并分别与课程部、德育部、服务部、信息部衔接与沟通,深入了解课程、德育、服务的应用需求,制订相应的应用及管理策略,是管理机制与保障机制起草者;

第三层:在多校区常规管理模式中,管理团队是校长的智囊团,是学校课程、德育、服务的顶层设计者,在虚拟的数字化环境下,管理团队给核心管理团队提供应用需求分析,为顶层设计提供建议和策略,同时为下层管理部门提供理论指导,督促与检查部门应用情况,实时回传统计数据。

第四层:管理部门是具体应用执行机构,对下层的应用模块进行具体操作,总结好的应用措施提供给上层分析。管理部门与管理团队是管理的中间层,也是管理应用的核心层,两者即交叉、又并列,可直接作用于应用模块和应用对象,对上提供应用思路及决策,对下进行应用检查、督促管理。

第五层:应用模块部分直接面向应用对象,是课题研究与探索的重点,含办公、教学、教务、德育、学习、教研、科研、资源、评价、后勤等10个管理模块,涵盖学校常规管理的方方面面,怎样把这10个管理模块用好,真正发挥它的实效,才是实施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关键。

第六层:应用对象是虚拟数字化管理终端应用的执行者与作用者,师生及家长会在这个虚拟的管理环境中受益,同时也会促进这个虚拟环境中各大管理平台的应用。

第七层:基础环境是数字化校园基本架构,是底层建筑,要实施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只有上层建筑是不行的,必须得有基础设施支撑,既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平台的支撑。

2.七层管理模型元素解析

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七层管理模型结构图中,其基本元素只有3个如图3所示,即“人、环境、机制”。“人”是指在这个虚拟数字化环境下活动的所有“师生、管理者、家长”;“环境”是由虚拟数字化环境及基础环境组成,虚拟数字化环境是指实施数字化校园管理所需各类软件管理支撑平台;基础环境是指实施数字化管理所需的基础硬件设施、校园网络平台、基础服务等,这里主要指基础 数字校园建设;“机制”包含相应的管理机制及保障机制,管理机制是管理团队制订的管理、应用、奖励措施等,通过实践应用达成研究预期目标;保障机制是由顶层设计的相关应用制度,以及软硬件平台及虚拟环境建设所需的各种支持保障。

人、环境、机制三者是个有机的统一体,同时又相互影响,在七层管理模型中,环境是基础,是先决条件,机制是管理应用的保障,是必要条件,人是应用者和实施者,是主体,三者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存在并有机协调才能发挥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的有效性与高效性。

3.七层管理模型环境建设

该模型的第七层是基础环境,是底层建筑,要实施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只有上层建筑是不行的,必须得有基础设施支撑,只有根基稳健,才能为上层访问、应用服务提供强有力的后台保障,为了达到研究目的,从2012年课题立项到现在,学校累计投入500多万元,用于完善多校区数字化校园基础环境建设。

(1)完善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主要包括班班通建设、网络中心建设、移动终端教室建设、功能室建设、无线网络建设等。(2)数字化校园软件校本化。学校筹资自购一套正版“综合数字校园管理系统”,并获得70%的源代码开放,学校技术人员进行二次开发,为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提供了软件平台保障。

二次开发的多校区数字化管理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从各个管理部门实际使用出发,按需定制,分管理模块构建,针对性更强;二是减少原系统很多无关程序干扰,二次开发后使用更简单,更方便;三是定制开发系统的可移置性更强。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建成,实现统一接口、统一认证,实现真正意义的数字化管理。

4.七层管理模型应用措施

该模型中的第五层应用模块的实践研究,使我们的管理落到实处,并提炼出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有效应用措施,解决为了多校区在常规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表1所示。

在管理过程中,课题组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强应用,对以上10个模块反复进行调整修改,以满足我们管理的需求。

四、分析和讨论

1.研究成果分析

经过近5年的研究,本课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达到了研究预期目标,解决了我校在多校区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难题,在区域范围内起了引领示范作用。

七层管理模型的构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借助数字化校园管理功能,依托学校常规管理模式,以数字化管理方式实现多校区的高效管理,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该模型把与“人+环境+机制”有机结合,线上线下的结合,数字化与问题的结合,有效实现多校区跨越时空的管理,其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可移置性较好,具备数字化校园环境的多校区学校都可借鉴,目前我校应用效果较好。具体应用效果如表2所示。

2.社会反响分析

(1)远程帮扶,引领示范。

借助课题研究成果,为12所捆绑帮扶乡镇学校远程送去优质教育资源,分享我们的优质课例,助推乡镇学校发展。

(2)经验介绍,成果分享。

课题研究经验多次在区内交流,市级平台交流2次,国家级平台交流2次。

(3)媒体报道,引领创新。

多篇研究成果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重庆日报、重庆商报、巴南日报等用大版面,对我校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

(4)云课堂,示范引领。

多次举办市级区级“云课堂”现场展示课,得到全国领导专家的好评。

五、反思与建议

该课题是针对我校逐年扩大办学规模,形成集团化办学后带来的管理瓶颈所提出的,目的在于解决跨校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多校区协调发展,使我们的管理更有效、更便捷,通过前期的探索,尽管取得了以上成果,但有不少问题还亟待进一步研究。

1.研究反思

(1)经费保障问题。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每年用在数字化建设上的费用相当可观,设施设备和技术的更新需要大量资金,需要学校持续的投入。

(2)教师应用的问题。

在推进数字化管理上的应用相对比较好,而一线教学整合上还有差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意识相差很大,因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整合应用推进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3)资源和平台不完善的问题。

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要依赖于七层管理模型的第五层10个应用模块,但目前的多校区管理平台还不够完善,地方和国家大的资源平台正在开发以及后期衔接整合问题等都需在今后的推进研究中解决。

2.推进建议

在今后的推进深入研究中,针对前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操作措施,分块突破。如:一是教师应用可加强培训,提高应用水平,加大奖励力度,调动积极性;二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可适当引进社会力量,校企合作;三是多与市级、国家级研究管理部门沟通衔接,寻求指导与帮助,解决学校研究力量不足等困难;或借力高校,聘请专家、顾问指导课题,增强其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谢利苹.教育公平理念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1).

[2]李相海.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探讨[J].大众科技,2009(5).

[3]孔繁之.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探讨[J].教育信息化,2006(7).

学校数字化管理范文5

摘要:目前我国国内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学生校园管理数字化系统的建设实施也已经逐步展开,校园一卡通电子证件的发放标志着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正从纸质化向数字化转变,这种变化既方便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校学生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一卡通;校园网;管理数字化;教育信息化

一张张兼具身份识别、校内消费、校务管理等多种功能的电子证件已经陆续出现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手中,这张IC卡能实现学生证、出入证、医疗证、考试证、借阅证、饭卡、电话卡、上机卡、储蓄卡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学生校内生活一卡通,首批使用这种电子证件实现学生校园数字化管理一卡通的高职院校已经出现。

1学生校园管理数字化

高职院校学生校园管理数字化系统是以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为手段,依托于学校校园网为载体进行建设,是集身份识别、校内消费、校务管理、金融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校园核心应用项目,常称为校园一卡通建设项目,校园一卡通最关键的功能就是可以实现学生的校园管理数字化,包括学籍管理与考勤管理电子化、教学考试及成绩查询网络化等。

2校园一卡通证件的功能和用途

校园一卡通证件正面均印有学生所在学校的名称、学生姓名、学号等信息,内有芯片储存着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籍信息、财务信息、奖惩信息等。校园一卡通证件的功能和用途主要体现在校园消费、管理和金融应用等方面。

消费:作为现代化的电子支付工具可直接支付在校内的各种费用,如食堂就餐、校内购物、校车乘坐、上机上网、医院诊疗、资料复印、文件传真、洗衣、洗澡、理发、体育活动等等。

管理:本证件可以作为学生的校内个人身份的证明,可用于身份识别、图书借阅、自行车存放、门禁出入、考勤考绩、教学实习、学籍学分、医疗信息等管理工作。

金融应用:将校园一卡通项目系统与合作银行连通后,实现校园一卡通证件与银行卡在物理上分离,逻辑上一体。校园卡具有校内消费、管理功能,银行卡具有金融应用功能,由合作银行发行的银行卡可在国内该合作银行各营业网点、柜台、ATM机进行存/取款,也可在设有该合作银行POS的商业、饮食、娱乐场所消费、购物。

3校园一卡通项目建设

校园一卡通项目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系统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一卡通项目的设计要架构在校园网上,不仅具备消费功能,而且还要具备身份识别和校务管理功能。校园一卡通项目的建设必须满足数字化校园的整体规划设计,要考虑与其它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如数字图书馆、校园无线网、构建远程教育平台、教育资源库等系统建设的实施关系,要有步骤分阶段的逐步实施建设。

校园一卡通建设应该按以下五个步骤实施:物理网络的搭建;系统平台的建设;基础应用信息系统建设;一卡通系统对接建设;人员培训。物理网络的搭建又包括四个方面:结构化布线、网络连通(网络设备的选择)、服务器的选择、终端的选择。系统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桌面平台、数据库、防火墙等的选择。基础应用信息系统建设指根据学校的需求购买一些适用于学校日常工作和管理的基础应用软件,或对本学校的具体的特殊的需求自行进行二次软件开发,如学院的数据中心建设和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建立,即建设一个为全校服务的数据中心,保证数据实时更新和高度一致,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集中进行身份认证,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提高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基础应用信息系统见表1,各高职院校可根据各自的不同条件有选择的分期完成。一卡通系统对接建设是指正确处理一卡通与已有基础应用信息系统,如图书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的对接和系统数据共享和应用集成等问题,实现学生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一卡通用,一卡多用。如果能够实现各系统的无缝连接,例如一卡通系统与学校课表联动,自动通过课表设置智能IC卡钥匙,能够打开将要使用的多媒体教室的电子锁,并可用于实验实训设备的开启。校园一卡通电子证件可以作为学生证、考试证、借阅证、饭卡、电话卡、上机卡、就餐卡、医疗收费卡、储蓄卡、洗澡卡、购物卡、门禁卡、存车卡、乘车卡等多种功能,要分期完成,逐步扩充各项功能。培训从人员角度,培训可分为四级:院长的培训、校园网管理员与终端操作员的培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全院教工的培训,初期首先进行校园网管理员与终端操作员的培训。

高职院校学生校园管理数字化的一卡通建设不仅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系统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点之一,也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切入点,校园一卡通系统完成后将会使各高职院校形成一个跨平台、跨数据库的可自我发展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逐步将我国高职院校建设成一个以计算机辅助教学,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核心,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计算机校园文化为目标的数字化校园系统。

参考文献

[1]吴应良.教育信息化与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及支持关系[J].管理信息系统,2001,1.

[2]李圣良,王成华.建设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探讨[J].教育技术,2005,3.

[3]刘锋,吴华光.数字校园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研究[J].南工科技,2005,4.

学校数字化管理范文6

关键词:数字化;教务管理;综合教务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05-0073-03

中小学数字化教务系统集信息的、管理、查询于一体,是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整个基础教育管理的核心和基础。面对种类繁多的数据,手工处理方式已经很难跟上现代化管理的步伐,随着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础教育对教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一个全面、实用、方便、开放性和适用性强的网络化的综合管理系统工具来实现对教务信息的管理。

一、设计理念与架构

综合教务系统需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学生能够查看成绩、课表、班级、选课信息,能够进行网上选课、测评工作;教师能够进行成绩录入、查询课表、评教信息;管理员能够实现学生、教师、选课信息、教务通知的添加和删除功能,能够进行评教的设计与统计的工作。

教务系统采用浏览器 / 服务器( B/S )模式,客户端只需要一台安装了浏览器并已经连接到Internet的PC便可进行访问,另外,以服务器为中心的管理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如数据库存储空间不够,可方便地增加一个数据服务器。开发B/S应用,使用环境,开发效率高,同时,只需修改连接数据库的相关代码便可移植到另一计算机上,具有较高的移植性。

本系统最终可以实现学生查询教务信息、网上选课、网上教师测评;教师成绩输入、信息查询;管理者添加学生、教师、选课信息以及教务通知管理(如图1)。

[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管理] [学籍管理系统] [开设管理系统] [排课管理系统] [教材管理系统] [考务管理系统] [成绩管理系统] [考级管理系统] [教学评价系统] [毕业管理系统] [招生管理系统] [数据安全中心] [成绩录入系统] [教师评学系统] [信息查询系统] [学生选课系统] [考级报名系统] [学生评教系统] [信息查询系统] [学生个人系统] [教师个人系统] [教学计划管理] [管理系统]

图1 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组织架构图

二、数字化教务管理的特点

1.多角色、协同办公的管理模式

系统可任意定义角色和对应权限,各角色权责分明,保证了数据多层次管理的安全性和透明性,同时,通过各角色间的协同办公,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难度和压力。

2.功能强大,界面简洁

系统囊括教务管理的每个环节,能满足不同层面教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彻底实现教务管理的全数字化。

3.人性化设计,操作便捷

所有数据录入均支持回车焦点转移,支持数据的批量修改以及成绩录入时的行列方向即时控制。

4.强大的Excel数据导入和导出

Excel电子表格已成为数据处理、交换和报表打印的首选工具,系统通过对Excel的二次开发,实现了Excel数据的批量导入和导出,使离线状态下数据的处理、交换和打印成为可能。

5.报表精美,输出方便

该教务管理系统对不同用途和功能的数据报表进行精心设计,生成符合用户需要的精美报表,用户端只需安装Office办公软件,即可实现轻松打印。

6.遵循标准,方案完善

系统遵循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能完全解决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数据交换问题,多模块紧密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务管理方案。

7.部署容易,维护简单

系统采用B/S模式,只需做好服务器的日常维护,同时,提供多种策略的远程备份功能,增强系统的容灾性。

三、功能介绍

本系统由“学生教务”、“教师教务”、“管理员”、“教务信息”四大模块组成。其结构如图2所示。

[系统首页] [学生教务成绩查询] [登陆学生选课系统] [学生选修情况查询] [登陆学生评教系统] [学生评教参与情况] [教师登陆口令修改] [教师成绩输入系统] [查询班级课表情况] [查询班级学生名单] [教师查询评教得分] [系部查询教师评教] [评教设置与统计] [学生管理] [教师管理] [选课管理] [通知管理] [教务通知] [公共教务信息] [教务信息] [管理登陆] [维护学生个人信息] [学生登陆][学生登陆口令修改] [教师登陆]

图2

1.学生登陆模块

此模块主要是利用学生学号和密码是否匹配来判断是否能进行相应的操作,匹配则进入相应系统,否则,拒绝进入,并给出相应的出错提示信息。

点击该模块的任一按钮均首先进行学生学号和密码的验证工作,学生学号和密码均正确则进入该按钮所对应的系统,在验证通过后,通过此代码:

response.Redirect("/student/stu_info.aspx?stu_id=" & stu_id.text)将学生学号参数传到指定链接的页上,使得该页只显示该学号所对应的信息。

“学生登陆口令修改”用于学生登陆口令的修改,便于学生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管理,点击修改按钮会出现提示信息。

“学生教务成绩查询”用于学生查询各学期的课程成绩情况,进入页面会显示该学号对应的学生的相关信息,再通过选择不同的学期进行成绩的查询。

“维护学生个人信息”保存着学生的个人信息,学生第一次登陆后需要输入相关信息,提交至数据库,再次登陆后可以针对错误信息进行修改,点击修改按钮可以更新数据库。

“登陆学生选课系统”进入学生选课系统的登陆页面,输入学生学号和登陆密码,通过验证后可以根据页面提示进行网上选课,选课页面上部分将显示学生个人已经选修的课程情况,可以通过按钮进行退选或重选。

“学生选修情况查询”用于查询学生个人选修课程的情况,学生在进行选课后可以登陆该页面查询课程情况,包括上课教师、上课时间、上课教室等。

“登陆学生评教系统”用于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测评工作,进入页面会显示出该学生的基本信息,再根据提示信息进行测评,系统将自动将学生对每个教师每门课程的测评情况提交至数据库。

“学生评教参与情况”用于学生对教师评教的参与情况的查询。系统将自动统计出参与评教的人数。

2.教师登陆模块

此模块主要也是利用教师号和密码是否匹配来判断是否能进行相应的操作,匹配则进入相应系统,否则,拒绝进入,并给出相应的出错信息。

点击该模块的任一按钮均首先进行教师号和密码的验证工作,教师名和密码均正确则进入该按钮所对应的系统,验证通过后同样将教师号这一参数传入指定链接页,以便只显示该教师号所对应的信息。

“教师登陆口令修改”用于教师登陆口令的修改。

“教师成绩输入系统”教师可以输入自己任教课程的成绩,进入页面,教师可以输入任教班级的班级代号进行对应成绩的输入。

“查询班级课表情况”进入页面,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学期,来查询自己在对应学期的课表情况。

“查询班级学生名单情况”通过选择系别和班级来查询班级的学生名单,同时,系统会自动统计学生的总人数。

“教师查询评教得分”显示对应登陆教师号的评教得分。

“系部查询教师评教”转入系部查询的登陆页面,输入正确的系号和密码,通过系统验证后方能查询该系各教师的评教得分。

“评教设置与统计”是转入管理评教系统的登陆页面,输入正确的管理用户名和密码,通过验证方能进行评教的设置与统计。评教设置可以添加测评课程和教师信息。评教统计可以对学生进行的评教分数进行统计,得出教师每项技能的平均分以及评教最后得分,并把评教最后总分写入数据库中,便于教师和系的查询。

3.管理登陆模块

此模块同样也主要是利用用户名和密码是否匹配来判断是否能进行相应的操作,匹配则进入相应系统,否则,拒绝进入,并给出相应的出错信息。

“学生管理”可以添加学生登陆信息,删除学生的登陆信息和个人信息。

“教师管理”可以添加、删除教师登陆信息和任教信息。

“选课管理”可以添加、修改、删除选修课程的具体信息。

“通知管理”可以通知,系统将自动把通知的时间写入数据库,同时,还可以对已的通知进行修改和删除操作。

4.教务信息模块

该模块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务通知,由管理员,点击各通知的标题可以进行通知详细内容的查看;二是公共教务信息,放置一些对应学期的公共信息,通过链接进行详细内容的查询。

四、结束语

中小学教务系统是以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实现信息的管理, 它应用计算机在数据处理和数据整理保存方面的优异性能,帮助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少出错情况,具有简洁、高效、使用方便等特点,并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可维护性。它为学校进行信息管理提供很大的方便,能够满足学生、教师、学校等多方面的需求。当然,这个系统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改进,还有些许教务功能(如排课)未得到实现,显示的页面也不够合理与美观。

参考文献:

[1] 吕弘文.Dreamweaver MX 2004与动态网页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张玉平+SQL组件动态网站[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 李英俊,毕斐动态网站开发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李东.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 宣华,王映雪,陈怀楚.清华大学综合教务系统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12).

[6] 易谅容,陈志刚.网上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02).

[7] 马绍惠,谌湘倩,吴媛,张亚梅.基于WEB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