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音乐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少儿音乐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少儿音乐教学

少儿音乐教学范文1

一、儿童早期钢琴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钢琴这一西乐(器)之王也走进寻常百姓人家。许多家长不惜重金购买钢琴,想尽办法聘请钢琴老师。

不辞辛苦,风雨无阻的带孩子上课,从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便兴起了“钢琴热”。然而,钢琴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学问,尤其是儿童钢琴教学更具有特殊性。儿童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在儿童的钢琴教育中,一定要针对他们的年龄、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站在儿童的角度进行教育,采用适合儿童特点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孩子学习时感到愉快而有趣。如果采用教条的方法,或者采用教成人的方法去教孩子,都容易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讨厌弹奏的种子,更不要说爱好音乐、献身音乐了。二十世纪享有盛誉的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1882~1962),就非常注重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柯达伊教育体系从整体上讲,也是建立在早期音乐教育的基础上的,他的教育思想高度重视童年形成性格时期的音乐教育。特别是以1941年发表的《音乐在幼儿园》一文为起点,他对幼儿、婴儿音乐教育的关切直至终生。柯达伊在这篇文章中谈到,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令人信服的证实了三岁到七岁的年龄是最重要的受教育阶段。这个年龄段被损坏、被疏忽的地方,将来难以弥补,这个阶段影响着人的一生的发展。教育的起点必须始自幼儿园,音乐教育亦然如此。

二、家长及教师在儿童早期钢琴音乐教育中应起的作用

第一,家长应起的作用。当今的教育领域百家争鸣,各种教育模式及教育理念冲进人们的视野,挑战传统观念。双语学校、艺术幼儿园几乎成为儿童早期教育的圭臬,而类似“从宝宝抓起”这样的口号也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更为复杂且具体实际的教育问题就接踵而来了。如何培养儿童的特长,最初的定向、时机的选择、事前的准备等诸多问题常常令家长焦虑。

[德]卡尔·威特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谈到:孩子的天赋是方方面面的,父母要善于发现并为之提供良好的环境。只要父母能够发现并及时夸奖,孩子都是大有可为的,孩子的潜能是否最大限度的得到发挥,关键在于父母及时发现并鼓励,孩子一定会前进。小卡尔·威特(1800~1883)由幼年被认为“傻孩子”到14岁获博士学位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大的震撼和启发。

孩子的特长培养,有可能成就他日后的事业方向,也很有可能成为他这一生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发展才能的目的,是要形成一种高度活跃的智能。要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问题,以及培养才能的萌芽问题,这个领域可以是语言,可以是音乐,也可以是舞蹈。从这些领域里或其它的任何领域挑选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一件好事。

爱因斯坦(1879~1955)也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学习音乐也是如此。只有对音乐产生兴趣,才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去追求音乐的最高境界。琴童的家长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所取得的成绩上,忽略了儿童的心理、生理上的特点。一些孩子对钢琴的学习从有神秘感、好奇心到逐步消失,转为感到厌烦,最后导致产生抵触情绪。

作为辅助钢琴教师的家长,也可以多引导孩子听唱片,看音乐会,观察积累。教师可以把进度差不多的学生进行分组。平时用打分、夺红旗的方式鼓励他们练琴,让他们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儿童的点滴进步,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经常在一定范围内举行小型音乐会,让孩子们互相学习,互相找差距。既可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表演能力,又可以锻炼心理素质,还可以产生竞争意识。

第二,教师应起的作用。儿童活泼可爱,容易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和富有情趣的事物。为了开启儿童学习音乐的大门,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采用启发、诱导、激励的方法培养和加深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无论教识谱还是教演奏,最好多用一些比喻方法。譬如:把低音谱号比作鲤鱼跳龙门;音符比作小蝌蚪。在布置标题性乐曲时,教师最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或用讲述童话故事的形式。例如:在教学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时,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出小天鹅在湖边嬉戏、跳跃、翩翩起舞的情景,指导学生用灵活敏捷的触键方法弹奏。这样可以给他们充分的想像空间,开阔孩子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力及学习兴趣。

三、在儿童早期钢琴音乐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意儿童的想象力的培养

上述培养儿童兴趣的手法只是浅层次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实现转化与创造性表现的心理能力———想象力,才是使孩子持久学琴的永恒动力。这种想象力用在儿童身上亦可称作幻想。

幻想是连接儿童主体精神与所弹奏作品并使其转化为音乐的桥梁。这种通过演奏激发出来的音乐幻想是儿童学习钢琴的内在主要因素。把看似枯燥的钢琴练习曲比作大自然的色彩;把琴谱上的旋律变成人物或动作的故事等等。在孩子的弹奏中转化成具体形象的物质,这些都能使他们心灵感到愉悦。

因此,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充分尊重儿童,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支持,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念。其次教师应正确积极地鼓励儿童学习钢琴,帮助他们形成主动积极的内在动力,使儿童感受到爱护、关注、鼓励、支持、赞许等。这样,儿童的钢琴教学才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稚嫩到成熟,从失败到成功。

(二)要注重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也是重要的一环,儿童学习音乐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习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开发智力。通过学习音乐,可以使孩子记忆、协调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钢琴教学中有意识的去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不仅仅可以提高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力,同时对儿童智力的发展也十分有益。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的奥尔夫教学法,应用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充分培养人的创造性,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法,它充分调动了一个人的一切感觉器官来接触音乐———也就是充分感受。可以发挥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以及音乐感和节奏感。

作为教师本身,也应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

用一些直观、生动、形象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例如,可以制作一些形象的道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各种节奏。另外,也可以通过一些艺术形象的画面介绍音乐内容,使学生通过视觉配合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反过来,通过听音乐产生联想,让学生将其感受到的音乐形象画出来,充分感受音乐,再充分表现音乐,也是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方法。

(三)要注意儿童钢琴弹奏兴趣的培养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幼儿钢琴教学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若是刻板的传统教学,是很不利于儿童对钢琴的兴趣和想象力的发展的。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有经验的老师可以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法。我国的心理学家认为,直观形象是适合于儿童特点的一种独特的理解方法。7岁以前儿童的意志品质还没有很好的发展,他们不能清楚的理解老师的意思,如果没有实际的东西,他们很难理解。也不会有兴趣,更不会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调动弹奏者的直观形象思维,可以促使弹奏的动作更精确。譬如:对一个正常人来说,“站”、“走”、“跑”、“跳跃”,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因而,我们在钢琴教学时常常会说“站稳”、“手指立住”,使手指的动作达到精确的程度。这几种技能,都是最基本的。

因此,我们可以把手指想象成“腿”,然后通过直观形象思维促使这“十条腿”在钢琴上跑动起来。例如,我们说“站立”,众所周知,一个人如果站不稳,就不能走,更谈不上跑和跳。所以,教授弹钢琴一定要强调“站”的功夫。许多老师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往往在实际问题中只会说“站稳”,而没有告知学生怎样才能“站稳”。我们可以想象十个手指如同举重运动员的“腿”,由此联想到举重运动员手举杠铃而负重的两条腿的坚挺与力量。由此而进一步联想和体会手指从指根到指尖之间的坚挺有力,手指“站稳”如同练武功的“扎马步”。从而联想指尖“踩”稳琴键不能浮。初学者要严格训练“站”功。如让儿童的力量集中到指尖,可以用芭蕾舞演员的“足尖”来形容。让儿童更好理解,读谱方面关键是准确,即音高、音值节奏、速度、力度、指法、演奏、符号、表情术语、旋律走势等方面的准确。教师要用形象的语言解决每一要点,让孩子们理解深刻,记得牢固。应让孩子们每弹一个音都能知道它的“家”在哪个位置,手指在“家”呆多长时间等。倘若读谱不正确,音乐就会凌乱,表现力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与作曲家的意图背道而驰。

作为老师,我们要看清每个儿童的性格、想象力、兴趣。“这一个”孩子现实钢琴水平就是教学的起点,必须因材施教,切不可揠苗助长。学琴非一日之寒,何况钢琴曲目演奏技法浩如烟海,学生素质不同,接受能力就不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由于现在学琴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所以老师要针对初学钢琴的儿童(3-6岁)采取“少时多次”的方法。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年龄偏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短暂。过长时间的教学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情绪,在以后每次的教学中要反复重复以前上课所讲的内容,以便温故知新,巩固兴趣。

少儿音乐教学范文2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 民族地区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01-02

一、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当今社会三大著名教育体系之一,是德国著名音乐大师卡尔・奥尔夫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的传播、实践,对世界音乐教育,尤其是幼儿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

奥尔夫音乐注重的是音乐的原本性及艺术的本源。原本性的音乐能够表现心灵情感,能够让人跟随并释放情感。人作为参与者参与其间,动作、舞蹈、语言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会并体验的,是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他没有大型的形式、繁复的结构,只是提取有关的节奏、音响和旋律的一些素材,简单不单调,是最适合儿童的音乐。

二、奥尔夫音乐的重要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不是学习高深的专业音乐知识、培养专业音乐素养,而是注重开发人的音乐潜能,是人类音乐的启蒙,是儿童学习其他所有音乐的基础。

(一)奥尔夫音乐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1.可以激发幼儿自信主动的参与活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其教育理念包括主动性参与性,即幼儿作为活动的主题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与以往的音乐教育有很大区别。

2.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奥尔夫音乐是开放式的。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有无限可能无限的答案,它允许任意答案的存在,只要孩子们做了就好,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就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鼓励孩子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儿童天生具有探索精神,只是在后天的教育中逐渐的埋没了,因此奥尔夫提倡儿童的自主探索,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尊重儿童的探索精神,并努力挖掘儿童的各种潜能。

3.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创新意识与交往合作意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鼓励儿童在活动中自由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让儿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活动,这也符合《纲要》精神。对儿童来说培养兴趣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创造力的培养更重要,与他人相比不一样的创新更重要,而这也要求教师需要创作更多的活动才能引导儿童去创造与创新。奥尔夫音乐中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即兴性,即要求儿童根据乐曲能够即兴创作出新的动作、造型等,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活动中,每个个体都是集体中的个体,因此需要有大量的合作活动存在,从而培养其合作意识。

(二)奥尔夫音乐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作用

1.丰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教育内容

艺术领域是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之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和美术两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专业课核心课,是根据3―6岁儿童身体与心理发展规律组织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课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着重讲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对于如何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涉猎较少。虽然目前音乐教育中也培养幼儿的能力、兴趣,倡导幼儿大胆表现,但从音乐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上看仍显单调传统。奥尔夫音乐教育重视儿童的发现、探索与创造,重视节奏学习、音乐欣赏、打击乐器演奏,强调幼儿主动感受、大胆表现、自由探索,填补了传统音乐教育的空白,丰富了当代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

2.培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技能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享誉全球的优秀儿童音乐教育法,倡导主动参与、积极实践。高校开设奥尔夫音乐课程,系统的讲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技能,遵循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

3.有利于幼儿园实际教学的开展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走上岗位后势必要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奥尔夫音乐教育不仅局限于音乐教育领域,也能够为其他领域提供借鉴。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具体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以下好处: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进行综合学科的教育;采用儿童熟悉亲切、易学易懂的教学手段;掌握培养儿童即兴创造能力、自信心以及团结合作能力;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充分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而这些内容都有利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幼儿乐学易学。

4.开设奥尔夫音乐幼儿特色班

有研究表明:5岁前能开发出90%的音乐潜能;7岁前能开发出50%的音乐潜能;17岁前最多只能开发10%的音乐潜能。因此奥尔夫音乐应及早进行,奥尔夫音乐能够对乳儿期4个月的儿童进行教育,在熟练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与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开设奥尔夫音乐教育亲子班、早教班等,也为收入偏低的幼儿教师提供一个增加收入的途径。

5.奥尔夫音乐教师前景喜人

据北京爱福幼师培训学校的专家指出,由于幼师行业倍受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尤其在北京等各大城市需求量更是供不应求,而作为奥尔夫音乐教师又是幼师中的稀缺职位,所以奥尔夫教师有着相当绝对的就业优势。

三、呼伦贝尔学院《奥尔夫音乐》课程开设现状

呼伦贝尔学院自2012年开设《奥尔夫音乐》课程以来,已经开设三年,设定为专业选修课,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处于探索阶段,丰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技能,又为学生培养一技之长。

1.具备较为专业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师

自开设《奥尔夫音乐》课程之前的一年,学院派遣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奥尔夫音乐的相关知识,在理论学习与实操技能方面都经过专业学习与训练,能够独立承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的教学工作。

2.课时有限,教学内容较多

《奥尔夫音乐》作为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占1学分,共计18课时(以前为16课时),其中包含根据考试改革要求的平时考核、阶段考核以及结课考核的课时量。奥尔夫音乐是一个内容体系完整的音乐教学法,内容较多,方法丰富多样,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但由于课时量有限,只能选择最重要的部分与技能教授给学生。

3.奥尔夫音乐教育场地不足

学校没有专门的奥尔夫音乐教室,每年根据教师需求不同不停地更换奥尔夫音乐授课教室,使奥尔夫音乐成为一门“游击”课程,不便于课程的开展。奥尔夫音乐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可看可听,但是目前教室内不具备相应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室内设备的不足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4.奥尔夫乐器配备不尽完善

奥尔夫乐器是奥尔夫对音乐教育的一大贡献,因此乐器教学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多种原因,现在所使用的乐器不尽完善合理,有大量损坏的情况,也存在部分乐器“过剩”,缺少部分重要乐器的情况。常用的乐器用的比较频繁,部分乐器从未使用过。

四、提升《奥尔夫音乐》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提高对《奥尔夫音乐》的重视程度

1.建设专用的奥尔夫音乐教室

完备的奥尔夫音乐教室是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前提,因此学校应提供资金建设一个专用的奥尔夫音乐教师,为培养专业人才投资。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以便教师更好的开展活动。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它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教学活动起决定性的作用。

2.精选奥尔夫乐器

奥尔夫乐器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一大特色,乐器贵在精与实用。精心选择的乐器,不仅能提高其使用率,发挥最大作用,还能节省资金。要做到精心选择奥尔夫乐器,就要参考任课教师意见,将教学过程中常用语必须的乐器备齐,不必要的花哨乐器则可以大量删减,即可节省资金,又可以提高乐器的使用率。

3.组织教师定期培训

学习与成长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任课教师在开课前进行了培训,具备了开设课程的能力,不代表一辈子就不再需要学习,虽然奥尔夫教育理念是七十年前的理念,但是对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运用却日新月起、天天发展。因此学校投入小部分资金,组织专业教师定期外出学习与培训是势在必行的。

(二)提高教师自身奥尔夫音乐教育专业素养

1.提高教师自身音乐能力

(1)合理的利用多媒体和网上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直观、形象的把奥尔夫音乐展现出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2)要不断的外出学习和培训,获得系统的奥尔夫音乐知识与理念,及时更新知识,以便更好地提高奥尔夫音乐教育效果,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3)观摩奥尔夫音乐教育精品课,参与其他教师的经验交流,从而获得活动设计的经验。也可到基层幼儿园实地观摩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学习与观摩中加强对奥尔夫音乐的理解,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本土特色

教师要结合当地的特色来组织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幼儿参与废物利用的自制玩、教具的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和幼儿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利用身边物品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技能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奥尔夫音乐的相关理论知识,深刻理解领会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并指导实践,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方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与实施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因此《奥尔夫音乐》课程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能够独立设计与开展幼儿园的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教师要注重高校学前教育学生奥尔夫音乐教育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注重学生设计与实施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娜.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引进奥尔夫音乐课程[J].科技风.2011(8)

[2]刘晓娜.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研究[J].学周刊. 2013(10)

[3]张冬梅.论幼师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5)

少儿音乐教学范文3

通过我个人的教学经验及儿童以上几个方面的特征,我觉得游戏法教学应用在少儿音乐教学中是非常适合的。

第一,在视唱的教学中,学生进行试唱练习,首先就要对音符音高有一个具体形象的认识。如果我们只是按照乐理书中的文字单一的传授给孩子,不仅让他们难以理解而产生畏难心理,而且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儿童好动的天性、热爱游戏、逻辑思维能力弱等特点,我们可将枯燥无味的音符编成旋律优美的儿歌进行教学,这种方式让儿童对生动、形象、上口、易懂、易记的知识更容易接受,从而达到明显的教学效果。比如儿歌:“do像一支笔,re像每嘴鸭。mi像人耳朵,fa像三角叉。sol像小钥匙,la梨歪把。si像小拐棍,高do头戴花”。当讲到哪个唱名的时候,就在音符下面贴上相应的图片。待学生背熟并准确地认识了各个音符后,把图片撤掉,只唱“do、re、mi、fa、sol、la、si、do”。由于有儿歌内容的提示,学生很快地辨认并能记住每个唱名,再结合柯尔文手势,学生基本能唱准每个音符的音高。

第二,在古典吉他演奏,钢琴弹奏,视唱等方面都要求会识别五线谱。由于儿童控制和调节自己心活动和行为活动能力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在教他们识谱时,最初谱子上的一些插图可能会让他们产生兴趣,可不一会儿,他们就心不在焉了,注意力可能就转移到壁画或其它事物上了。而形象直观的语言及简单的互动游戏可以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易懂,能使儿童的注意力不断地吸引到教学上来。因此,对于五线谱的教学,我们应试着用一种形象直观的语言及简单的游戏来进行讲授。例如:我们可以把五线谱比作我们的五根手指,每根手指上都住着一个音符,手指和手指之间也住着一个音符,每个音符在我们的手指及手指间就好像一个温馨的家,然后我们可以找他们玩。比如老师写出某个音,然后让学生在自己手上找出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及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心理上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让儿童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第三,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好比是骨骼。并且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因此,我们在少儿音乐教学中应重视语言节奏,动作节奏的训练。例如:我们可以把二分音符节奏比作老爷爷走路,四分音符比作年轻人走路,八分音符比作小朋友走路。然后老师模仿老爷爷、年轻人、小朋友走路,让学生边拍边唱。比如,老师模仿老爷爷走路时,学生拍打x节奏,边拍边唱“走啊,走啊”;老师模仿年轻人走路时,学生就拍打“xx”节奏,边拍边唱“走,走”;老师模仿小朋友走路时,学生就拍打xx节奏,边拍边唱“跑跑跑跑”。老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玩游戏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模仿三种年龄阶段的人走路。比如,把所有人分成三组,分别模仿老爷爷、年轻人、小朋友走路,并且要边走边唱。看哪组进行的比较好,好的可以进行相应的奖励。最后三组可以同时进行,让学生在这种放松,有趣的氛围中很快的掌握了三种节奏并使三种节奏合在一起,引起他们的共鸣。这些简单的模仿游戏不仅使他们在玩乐中掌握了三种节奏,而且为今后的多声部合唱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第四,在少儿的练耳课程教学中要注重把抽象的内容化为活泼形象的游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介绍音及音的高低时可以说“不好听的声音是噪音,好听的声音时乐音。又尖又细的声音是高音,又粗又宽的声音是低音。”并且请学生模仿鸭、老爷爷、小朋友、牛、猫的声音,同时让学生说出老爷爷和小哥哥,牛和猫,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我们还可以把音阶比喻为小熊猫上楼梯,小跳音程比作为小兔跳,大跳音程比作为小猴翻筋斗等。例如在“送信的邮递员”游戏教学中,老师在琴上弹一个音程(四度)请学生听,文艺委员邀请一位同学当邮递员,学生边唱音乐边做最后一个音所表现的小动物形象,听后把信送到小动物家,游戏反复的进行。这些与儿童生活十分贴近的游戏不仅使儿童乐于玩,还培养了他们对音高概念的认识。

游戏教学法在少儿音乐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如能把游戏恰如其分,灵活自如地应用到少儿音乐教学中去,我们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应用游戏来导入课程可以揭示课题,吸引儿童注意力,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二、应用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整课堂秩序,提高儿童的学习热情。

三、根据音乐教学内容,让儿童自由创编游戏。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力,而且能让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愉悦环境氛围中展示各自的才华。

四、游戏可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中的一些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的知识,可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及简单有趣的游戏来进行渗透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少儿音乐教学范文4

在幼儿音乐教育工作中,儿歌的学唱是教师运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示范式的演唱以及钢琴旋律的伴奏,能够较快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现阶段加强对幼儿教师儿歌钢琴弹唱能力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儿歌钢琴弹唱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钢琴弹唱能力培养是幼儿音乐教师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幼儿音乐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面对的主要教学对象是幼儿园或小学阶段的幼儿或儿童。对这部分幼儿或少儿开展音乐教育,最为直观和有效的手段就是儿歌弹唱。儿歌旋律简单优美,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幼儿进行听音、发声等训练。在儿歌教学过程中增加钢琴音乐伴奏,会提升幼儿对歌曲节奏的感受力,也能够使儿歌更加容易被儿童所接受。一直以来在幼儿音乐教师培养工作中,儿歌钢琴弹唱能力的培养始终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二)儿歌钢琴弹唱能力是幼儿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

幼儿音乐教师教学能力不仅包括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系统的音乐知识,还包括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综合运用音乐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检验幼儿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幼儿歌曲演唱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幼儿都认为老师“歌唱的好听”、“琴弹的好听”是引发他们歌曲学习兴趣的前提。由此可见,儿歌钢琴伴奏和弹唱能力应当成为考核幼儿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

(三)教师儿歌钢琴弹唱能力和水平是决定幼儿学习兴趣的关键。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兴趣培养是能力素质培养的根本。为了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幼儿全面的素质,必须要首先提高幼儿的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钢琴伴奏弹唱儿歌,能够直观化地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当前幼儿音乐教师在儿歌钢琴弹唱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笔者认为,当前幼儿音乐教师在儿歌钢琴弹唱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主要问题。

(一)弹唱实践中的左右手音量以及歌声音准难以实现协调。

众所周知,儿歌钢琴弹唱需要教师具有十分良好的钢琴演奏能力和演唱技巧,也就是要在儿歌钢琴弹奏的过程中实现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机能的高度和谐和统一。但是在儿歌弹唱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教师左右手弹奏音量不协调、钢琴伴奏与教师演唱声音不协调等问题。许多幼儿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基础训练的过程中,对于相对枯燥的基础能力训练存在畏难情绪,单纯地认为只要能够弹奏并唱出一首儿歌便完成任务,忽视了对左右手机能协调性和演唱音调、音量和音准的控制性训练。

(二)人为地将“弹”、“唱”进行分割,不利于发挥合力。

还有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人为地将儿歌钢琴弹唱分为“弹”和“唱”两个部分,并分开来加以独立训练和学习。在这种学习方法指导下,即使学生儿歌“弹”和“唱”分别的水平都很高,也很难在教学实践中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由钢琴弹唱教学工作的实际特点决定的。幼儿钢琴教学不是简单地将“弹”和“唱”进行累加,而是要将“弹”和“唱”两个因素有机地进行融合,特别要注重“弹”和“唱”两个因素之间的衔接和结合。人为地将弹唱教学中的“弹”和“唱”进行分离,严重悖离了幼儿音乐教学规律。

(三)缺少对教学对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许多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单纯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和实践,却忽视了对教学对象特点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教学工作水平受到“教”和“学”两个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幼儿具有注意力不集中、依赖能力较强、主动学习能力不足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儿歌弹唱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以弹唱歌曲作为教学内容,还应当增加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在现阶段幼儿音乐教师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普遍缺乏对教学对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也很难应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三、对于进一步提高幼儿音乐教师儿歌钢琴弹唱能力的一些思考

笔者认为,提高幼儿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儿歌钢琴弹唱能力,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首先是以基础训练为重点,夯实弹唱基本功。对于学生的不同基础,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地分类指导,对弹奏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较为简单的曲目,例如C大调的《蚂蚁》、D大调的《小铃铛》等等,作为弹奏基础训练内容。而对于演唱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要更多地进行乐理知识的训练。其次要重点提高弹唱协调能力。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弹奏技巧和演唱知识,采取有针对性地分脑式训练,重点解决左右手配合、演唱音调音准及弹唱之间配合等问题。最后,要注重对幼儿音乐教学工作规律的研究,特别是对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学习习惯进行总结,便于制定更加有针对性地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少儿音乐教学范文5

关键词:练琴;训练;兴趣;审美愉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52-03

无论是从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还是从一名音乐工作者的角度来看,以音乐等艺术形式为载体来激发幼儿去学习、训练弹钢琴(包括对节奏的训练、识谱的训练、唱歌的训练),其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兴趣”二字。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少儿学习钢琴的动力。

一、学习钢琴兴趣的培养

少儿对学习钢琴的兴趣,刚开始是很浓烈的。可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原本高涨的兴趣与情绪“温度”就会陡然而下。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怎样去培养孩子的兴趣呢?首先,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音乐的氛围,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家长可以经常播放一些节奏感很强且旋律优美的音乐及一些钢琴曲,让孩子感受到音乐的美。有条件的家庭父母可以经常弹钢琴,或边弹边唱,让孩子感到这个大的“玩具”发出的声音那么美,从而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对将要学习的钢琴产生好奇心,使其想学习钢琴的欲望更高。每个孩子学习钢琴一段时间后兴趣会慢慢降低,但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能过于着急,更不能打骂孩子,而应慢慢引导。只有把钢琴当成一个大玩具来和孩子一起玩,这样才能让他们将“玩”钢琴的兴趣延续下去。

所谓兴趣,就是将给我们终身的追求激起无悔无恨的永恒动力。要培养这样伟大的精神力量,需要做很多努力。最根本的就是应当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音乐本身,让我们认识到,这是一种用音响符号组合变化以表现自己情绪的语言。现在,许多父母往往迫不及待地教学龄前的幼儿能读会写,可他们未必把认真听取别人说话的态度和正确说话的方法教给孩子。正因为如此,从一开始,就要教给学生一种正确的态度。端正的态度会使学习进行得更顺利。教师最好每一首乐曲,甚至包括近期内学生未必会弹的乐曲,都作有趣的示范,使幼儿体验音乐的美,并养成认真听的习惯。

如果见到孩子摇头晃脑唱歌的模样,你就立刻明白,唱歌在启发少儿无拘束地表达内心情绪方面有着何等奇妙的功效。在这个基础上让他们有兴趣地玩一条旋律,让他们在琴上做各种变化,在各个音区弹奏让他们从直觉上细腻地体验一个特定的音响符号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变化中所产生的奇妙效果,从而领悟作为抽象艺术的音乐最基本的思维法则。

如果有可能,甚至还可启发他们发明一些不同节奏音形,让他们出主意制定变化组合的程序等。切勿让孩子漫无目标地一次又一次反复练习,这种方式对于一个注意力最多持续二十分钟的少儿是非常残酷的折磨,就算是成人也不会愿意让人逼着重复几十遍去做一件他既不明白有什么意义,也不明白有什么要求的动作。

二、引导少儿练琴需讲技巧

练琴是练技巧、练脑子、而不是磨时间。有些家长每天硬逼着孩子练一、两个小时,但效果并不显著。根据儿童注意力时间较短的特点,在练琴时,应先练他不喜欢的,或是难度较大的,最后再练容易的或他乐于练习的曲子。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语言时应尽量用孩子们觉得生动有趣的语言,比如,抬手时,手腕像蝴蝶的翅膀一样飞起来,上下扑动;弹琴时掌关节要抬起来,像个小锤子,抬起来再垂下去,手臂放松的练习就像大象甩鼻子;手臂用力的练习,就像小猴子荡秋千一样越摆越大,越甩越高……这样的比喻更有助于少儿的理解。

在教材的选用上,要充分利用教材谱面色彩辅助方法,用丰富鲜艳的美术形象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进而增加孩子弹琴的兴趣。此外,要减少识谱、认键、用指三者相互配合的难度,使其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对音乐的感受、表现与创造上。还可以把弹琴和少儿喜爱的歌唱活动结合起来,先教他们唱会歌曲,然后教他们把歌曲弹出来,这样能增加他们的兴趣,还可以把弹琴和适合少儿特点的节奏和律动绘画、朗读等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少儿是在快乐和游戏中学习的教育理念,标题音乐类少儿钢琴如:《汤普森浅易钢琴教程》,《每日十二首钢琴技术练习》,《儿童钢琴初步教程》等。由于里面每首曲子都有图画,很容易激发少儿的想象力,加上其颜色鲜艳,音符比较大,使得阅读起来较容易,少儿对这一类的教材都很喜欢。而少儿对所弹的曲子非常感兴趣的话,学习也就事半功倍了。

三、对少儿音乐能力的培养

歌唱能力的培养。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歌唱是最容易表达思想感情的音乐形式。热爱歌唱是儿童的天性,歌唱是他们的身体和心灵共同的活动,发出歌声的不是喉咙,嗓子,而是歌唱的孩子本人,是他们的整个身心。只要少儿“有表情的歌唱”,就能用声音表现音乐的能力。比如,《我们的田野》中可以感受到歌曲是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完美结合而形成的具有感染力的整体,从而能够引导少儿从整体中探讨歌词的题材,意境和意义、旋律的魅力、歌曲的、力度,速度的变化、特定的节奏、独特有趣的地方以及困难之处等。

四、节奏能力的培养

节奏感的培养是少儿音乐教育的主要领域。节奏在音乐中具有重要的表现意义,也是最容易引发少儿兴趣和感受音乐的音乐要素。少儿时期节奏感的培养应紧密结合歌唱语言和动作进行,如培养少儿的稳定拍感、理解节拍与节奏、二拍子、三拍子、有声和无声(休止符)、锻炼节奏记忆、尝试最初始的两个声部的配合、教师和学生在钢琴上的配合等。以上这些方面都涉及知识概念和符号的认识与书写,重在儿童的体验,即通过游戏活动在歌唱和弹钢琴中配合动作,加强儿童对节奏运动的感觉。

初学阶段不进行“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全音符”等名称概念的讲述,而是通过音节的声音让儿童首先从感性上体验和识别,可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儿童不但不会觉得节奏练习枯燥乏味,反而会极有兴趣,进而在愉快的情绪中加深了对节奏的感觉和理解。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口读、拍手和在钢琴上弹奏等方法来进行教学。四分音符读作“ta”,八分音符读作“ti ti”,二分音符读作“ta―a”。用手拍击时,常常采用双手合拢,从左侧移动向右侧,延长示音保持时值的方法。还可以根据我国的语言特点进行有创意的设计和选择,如“走,跑跑”或“咚咚,锵”等。还可以让孩子念“苹果、梨、西红柿”来区分和念准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及三连音。也可用游戏的方法等。

五、识谱能力的培养

少儿不必事先学好五线谱再学弹琴,我们靠的是条件反射,即使是认高音谱表和低音谱表,也是先从认识高音谱表开始。教师可通过练习八度齐奏的哈农或什密特之类的手指练习,让学生慢慢地把高音谱表熟悉起来。因为两手的运动是一样的,不同谱表上的音符运动也会是一样的,这就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谱面上高低谱表的距离与双手运动之间的关系,也可通过已经会弹的左手,反过来去教眼睛怎样熟悉低音谱表,这样能够使学生在日后转入低音谱表时,不至于有陌生感。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看到音符往上或往下运动,手就往右或往左移动。音符在五线谱上的距离,也应当立即换成钢琴上各键之间的距离。例如,谱上印着“多”和“米”,它们之间空了一间,他们在琴上的距离就是空了一键。无论“间”或“线”。都会表示琴上的一个键。连奏、断奏、手臂的呼吸、手指的触键要求、踏板的正确运用等记号在识谱视奏中不能忽视,否则在基本熟悉了再去做纠正就很难了。另外,教学中还应向学生传递读谱的“超前”意识。要有手弹上一个小节时眼睛提前看下一小节的意识。从音型形状,旋律走向选择弹奏动作的意识,使弹奏尽力流畅和精确。采用动感的教学方式不但符合音响节奏的运动特点,使孩子的体验先于符号,而且适应了少儿好动的天性,使少儿有兴趣主动去感知、发现、创造节奏、理解音乐的精髓并对提高识谱能力、激发音乐兴趣有很好的诱导作用。

六、总结

钢琴的教学中,歌唱、节奏的教学,应“顺带进行”识谱教学,这种“顺带进行”必须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蜻蜓点水似的顺带学习。无论是歌唱能力的培养和节奏能力的培养,还是识谱能力的培养,就如何培养他们对钢琴学习有“乐趣”的兴趣心理形成,并非可依赖平时的某个一招一式,也不可能三两天就可以达到。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设计一些符合少儿心理需要的“有趣”的教学方法以及较科学的“对策”内容,并要将其贯穿在少儿的钢琴的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少儿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学到东西,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扬立梅.识谱教学要服从于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J].中国音乐教育,2000,(4):35-36.

少儿音乐教学范文6

关键词:少儿;声乐;教学

少儿声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是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首选的一门艺术形式。它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来激发、挖掘、培养热爱唱歌的孩子自身潜质与兴趣。因此引导和培养少儿学习兴趣,打下坚实的声乐基础,树立儿童的自信心和表现力,是少儿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少儿声乐对培养孩子的集体观念、荣誉感、纪律性、团结合作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总之,少儿声乐在整个音乐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让儿童从喜欢音乐到热爱音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少儿歌唱的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的心理状态。它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所谓直接兴趣就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本身的外部特征发生的兴趣。是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或内容在感官上产生的一种新异的刺激。这种刺激反应表现为强烈但比较短暂。间接兴趣就是人对活动的结果及其重要意义有着明确认识之后所产生的兴趣。对于幼儿来说,由于他们的心理发育、知识水平、接受与领悟能力等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对他们来说,兴趣的激发主要在于直接兴趣。当孩子初学声乐时,听着美妙的节拍,认识新鲜的事物,他们总是能愉快地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外在的干扰就会让他们丧失保持兴趣的持久性。所以,作为教师,就应当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及方法。

1、赏识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少儿在练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鼓励是孩子坚持学声乐的重要动力。

2、激发求知欲。可以不断为少儿设定学习目标。激发他们自身的求知欲望。求知欲一经激发,会促使他们对学习声乐过程本身发生兴趣,从而提高效率。

3、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有兴趣的教学方法。少儿的兴趣转移很快,枯燥的教学计划会导致幼儿失去耐性。所以,一定要制定新颖有趣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少儿声乐的教学有别于成人,教学中往往要针对他们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设置课程的内容,逐渐激发他们对声乐的热爱。对少儿来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对声乐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再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他们在技巧及能力上有所提高。

前苏联心理学家克鲁切茨指出:“学习一定活动的爱好,导致能力的锻炼和相应的发展,发展了的能力在活动成功上有积极作用,而成功又反过来‘强化’爱好和兴趣。”可见,兴趣爱好能激发活动的自觉性,有助于个性心理特征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

二、注重氛围,因材施教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训练少儿唱出优美的歌声,并且还要加强少儿在歌唱中表演和形体的有机结合,使少儿获得声、情、形并美的新体验。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教师进行严格的要求与指导,使他们逐渐达到声情并茂、尽善尽美的艺术境界。良好的歌唱前提是良好的精神状态,歌唱的过程是以心理感受为基础,以心理状态引导和控制生理状态的运动过程。在不好的精神状态下歌唱最容易坏嗓子。由于歌唱器官是有机的整体,任何肌肉只有在兴奋的状态下才能灵活自如,使不必要的部分保持松弛,形成紧张与松弛的平衡。这样可以培养歌唱者具有良好的耐力和持久性。所以在唱歌前,要制造出良好的歌唱氛围和环境,让少儿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歌唱状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激励少儿,抓住他们点滴的进步加以表扬,让学生始终维持那种高涨的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的歌唱状态。同时也要针对不同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因为少儿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如嗓音条件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心里特点不同、学习声乐的起点不同等诸多问题。所以,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少儿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曾经,我教过一个幼儿,他经常唱歌跑调,经过几次上课后,我发现他分辨音准能力不是很好,于是我对他进行了将近半年的听觉训练,之后,他的音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见声乐是可以后天训练的。只要“对症下药”,就可以扬长避短,收到奇效。

三、培养少儿体验音乐情感

目前的少儿声乐教学在半专业化的基础知识、技能技巧训练的基础上注重了儿童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的陶冶。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传授“声”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将情感教育积极有效地渗透于声乐教育之中,使他们在体验美的过程中引发内心的情感而全身心的歌唱。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主张:“不要从智能和理性的方面去接触音乐”。他认为音乐学习要让学生受到感染,而不是折磨,将情感培养融入教学,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少年儿童的年龄小、阅历浅、生活经验不丰富,情感内容较单薄,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都处于形成阶段。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各种适合手段对孩子的情感进行培养和体验。

首先,通过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诠释作品的内容底蕴来激发少儿的情感。每一首音乐作品总要揭示一个主题,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个侧面、时代精神。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演唱一首新歌之前,首先应当让学生了解该作品的风格、创作动机、创作背景、歌词的内容、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音乐的点,包括哪个地方旋律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点等,让学生全面的了解,培养他们对歌曲情感的体验和钻研精神。同时,引导他们正确的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深刻的感受歌曲所要抒发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地分析和掌握歌曲的艺术形象,发挥艺术形象的感染作用。

其次,通过教师有感情的范唱和表演,进一步激发少儿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反复演唱要教授的歌曲,让少儿体会其中的感情,找出表现这首歌曲的唱法,通过范唱和表演引导少儿感知、享受歌曲中的美,激发他们想演唱的欲望。

最后,创设情境,通过特定的情感氛围来强化学生的情感。在少儿声乐教学中,教师常用“以情带声”这句话来启发、指导学生歌唱。为了使少儿产生这个“情”,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机会抓住特定的情感氛围,来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情感氛围中,直接体验特定的情感。

音乐对人的情感影响比其他艺术影响更为迅速、更为强烈,常常是几个乐句、几句歌词、几个音符就能使人在生理上、心理上发生变化,产生情绪,引起共鸣。

总之,少儿声乐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们只有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不断运用声乐表现的新理念,发掘并拓展他们表现潜能的空间,让他们通过歌唱表达情感,使其审美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实现声乐教学的实质性价值,真正从声乐的表演中享受到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陶冶。(作者单位:鞍山市千山区文化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