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的德育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幼儿的德育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幼儿的德育教育

浅谈幼儿的德育教育范文1

关键词:教学合一;模仿能力;自理能力;幼儿教育;德育为本;人格魅力;初探

G611

古人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语道破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家长所关注的已不是孩子的衣食温饱,更注重的是孩子的知识教育。许多家长望着这瞬息万变飞速发展的时代,唯恐自己的孩子落伍掉队,投入了很多精力和财力去开发孩子的智力。当然,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可当你全力以赴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是否忽略了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举--那就是培养孩子的道德观。俗话说:做人,德是立身之本,就像花草树木都有根,根扎得不深就长不好。人的根就是德,没有了德,就像无根的花草树木,就不会长成栋梁之材。所以育儿先育德,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从幼儿抓起,从娃娃抓起,势在必行。作为一名幼教从事者,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幼儿从小树立讲文明、懂礼貌,首先让我们一起看看德育给幼儿启到了什么样的重要性,为什么大家都要来关注德育教育,提倡德育教育呢?

一、幼儿园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的幼儿,是今后的建设者,幼儿园品德教育的对象是21世纪的接班人。为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热爱祖国、有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讲文明、懂礼貌、遵纪守法;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操和信仰、有社会主义经济观和价值观;有开拓进取精神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打下基础,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

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幼儿从小学会做人。按照对于人的定义,即: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说明了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实现人的社会属性,就要靠教育,关键又要靠德育教育。从表面形式看,幼儿园德育教育似乎不可能形成人的良好品德。然而一个人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往往在幼儿时期。这是被很多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了的.

二、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的德育教育

在幼儿园时,品德教育历来被视为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培养的主渠道,例如,我们幼儿园的保教主任宋主任为了使幼儿更有针对性的让幼儿掌握德育教育,组织我们看有关《学习雷锋好榜样》的电影啊、组织我们去军营,学叔是如何监守自己的岗位保卫我们的国家,从小培养幼儿热爱祖国,认真学习,长大为祖国作贡献!还有每年清明节组织幼儿去烈士纪念堂,悼念那些最“可爱”的人等等,教师总是不失时机地将良好的品德行为要求渗透到幼儿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例如:开展学习德育童谣、以德育为主题创设环境,使主题墙与幼儿对话,增进幼儿学习德育教育。其实教与学,自古以来都是合二为一的;作为教师应该知道怎么去教,而学生应该明白怎么去学。热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热爱幼儿,这是教师的天职,是每个教师不可缺少的思想品质,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幼儿可塑性较强,如何将德育教育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这就需要教师必须了解,热爱幼儿,而且@种爱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因为可爱而去爱,而是由于爱才可爱。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爱"在德育教育中重要作用。

三、言传身教、榜样教育,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引导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自身的良好行为就是一个优秀的典范,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教师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得到良好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认真的掌握孩子的心理,有针对的性的开导和教育,让他们在感性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们从一开始有形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用小匙吃饭、洗脸、穿衣、叠被子……,教师运用奖励和表扬的方法要求孩子;经过一段时间正确引导,孩子不仅手变巧了,小脑瓜变灵了,而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也养成了。再如:有的幼儿有不收拾玩具的坏习惯,如果教师一味批评,希望她能改掉,往往事与愿违。此时作为教师应当善于"捕捉"幼儿的闪光点,适时地进行“即时教育”。比如,当你发现某个幼儿穿戴特别整齐、漂亮。此时教师称赞的语气表扬小朋友们:"咦,你今天特别漂亮,对不对"?幼儿肯定会高兴地回答说:"对",教师可趁热打铁说:"单你自己漂亮还不是最美,你的房子也要跟你一样漂亮才行,你看,你现在的玩具把屋子搞的有点乱,你说怎么办好呢?"这时幼儿肯定会自觉收拾,教师要加以及时奖励,并在同伴面前表扬幼儿,变批评为指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也会逐渐改正。

四、德育教育一定要注重原则

浅谈幼儿的德育教育范文2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育;兴趣

著名学者卢梭曾说过:“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能够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由此可见,对于个体的教育应时时刻刻引起注意。幼儿时期的个体,其各项能力的发展均处于初级阶段,此时的教育,必须建立在对幼儿发展情况的切实了解上。分析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笔者发现,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常常被当作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做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规定。在自身的教育过程中,笔者常利用各种各样的游戏辅助教学。笔者认为,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充分提高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还能够有效对幼儿进行教学,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一箭三雕。笔者在本文中对游戏教育进行推荐,并根据自身经验提出相关建议。

一、设置游戏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实质上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驱力,是激发幼儿不断进行学习的最好动机。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笔者曾对一些幼儿园进行过探访,发现幼儿园的一众装饰均是为了幼儿所设计的———地面上靠右行走的小脚丫贴纸、半人高的洗手台、色彩斑斓的各种教具……幼儿会有专门的舞蹈教室、活动教室、音乐教室等,这些就是笔者所谓的教学环境了。那么,游戏环境呢?结合几个例子进行说明,如果在这节课上,我们要学生进行捉迷藏的游戏,那么,空旷的场地是否适合进行此类游戏呢?如果我们要学生进行丢手绢的游戏,那么,狭窄的空间是否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呢?为避免在游戏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需要对游戏的性质进行了解,需要对游戏所需的时间、空间进行分析,最后对学生提出进行游戏的要求,从而使幼儿更好进行游戏。如我们要学生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为避免学生在教室中因空间不足而导致摔倒这一情况的出现,就会选择空旷、辽阔、安全的场地来进行游戏。简言之,就是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游戏环境的设置,充分激发学生的游戏兴趣。

二、进行角色扮演,完善学生品德

根据游戏的目的性进行划分,游戏可以分为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活动游戏,创造性游戏又包括角色扮演、建造、表演。笔者此处所谈的,就是创造性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幼儿活动中,时常出现角色扮演,比如幼儿会在对他人说话时,模仿父母对他人说话的语气。最常见的角色扮演游戏,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过家家”。笔者此处提倡通过角色扮演对幼儿进行教学,是希望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塑造他们良好的品德修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时,往往先为学生提供角色扮演的大背景,“过家家”“抬花轿”等,均是笔者用来进行角色扮演教学的游戏。游戏教会学生与他人友好相处,也教会他们团结起来相互合作,类似于此等优秀品质,幼儿在游戏教育中即可获得。对于学生来说,角色扮演可以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对游戏产生兴趣,从而在游戏中培养良好的品德。

三、教师参与游戏,及时评价游戏

游戏教育既然具有教学和游戏的双重效果,且是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推荐的教学方式,必然应在幼儿的教育中有所重视。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参与到游戏中,调节游戏的进程,教师对于游戏的参与,有利于拉近幼儿与教师之间心灵的距离,也有利于教师利用游戏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另外,教师对于游戏的进程应及时评价,这才有利于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和导向。例如,在幼儿进行“过家家”游戏时,扮演爸爸角色的幼儿会模仿爸爸的样子对扮演孩子角色的幼儿进行教育,通过笔者的观察发现,不同的扮演者会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偶尔会出现超过正常范围的模仿,如打骂、体罚等。此时教师应对这种行为进行制止,并告诉幼儿这样是不正确的。适时的反馈信息有助于帮助幼儿形成正向积极的价值观,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总之,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个体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为结合起来的手段,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将自己的经验适应于已有的知识结构。简单来讲就是,游戏可以帮助幼儿的各项能力获得发展,并可以使幼儿的知识经验架构不断得到完善。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对各种适用于幼儿的教育教学方式予以关注,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从而寻找出最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帮助幼儿不断获得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楠.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现代企业教育,2009.

浅谈幼儿的德育教育范文3

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的乐园,让每一个幼儿都徜徉在金色的阳光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一、愉快教育在幼儿期的重要性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就是说一个孩子的幼儿期是非常重要的,是人生的基础,是学习的垫脚石,是形成幼儿个性的关键时期。幼儿将来是否有健康的体魄,能否快乐地生活,是否能与人良好地沟通,能否具有良好的求知欲、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拥有开阔的视野,能否掌握与人良好相处的学问,这都应从幼儿时期开始对其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塑造。科学研究和大量事实证明,这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符合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规律。

二、以游戏作为教育的手段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活动。

有位教育家说过:“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要重视幼儿的本体性游戏和教师的手段性游戏。因为幼儿本体性游戏,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和谐发展;教师的手段性游戏,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能让幼儿学到必备的知识技能,有助于幼儿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两者因相互渗透,而相得益彰。在一次离园前的活动中,我让幼儿自由地选择,告诉他们玩什么都可以。于是有讲故事的、玩皮球的、垒积木的、画画的等等,他们玩得是那样认真、那样尽兴,以至于父母来接时,他们仍恋恋不舍。其实在这样的“玩”中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并不少于课堂上所学到的。

三、教师应保持乐观的情绪

愉快的情绪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这是被科学所证明的,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经过高达一千次的研究,总结出“乐观不仅是比较迷人的性格特征,它也能使人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产生心理免疫力”。面对繁重而琐碎的保教工作,教师的不良情绪有时会不自觉地反映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根治“情绪病”?

首先,教师要永远保持一颗爱心,爱教育事业,爱每一个幼儿,以自己乐观的情绪态度感染幼儿,让“愉快教师”培养出“愉快幼儿”。同时,必须清楚地看到,在付出大量辛勤劳动的同时,自己也永葆青春,也收获着与幼儿一起成长的喜悦,也体验着不断超越自我的成就感。其次,教师要善于自我调适,自我愉悦,保持开阔的心胸和积极乐观的心境。

浅谈幼儿的德育教育范文4

关键词:日常习惯;日常行为;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幼儿教育主要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所以很多东西需要从这个时期为其培养好,以便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学习与生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将从以下方面对幼儿教育的方法进行阐述与论证。

一、对幼儿教育的日常习惯进行引导与教育

幼儿的日常行为伴随幼儿的成长,生活与学习中,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使一个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石。由于幼儿的身体及智力等未发育完全,对很多事情判断不了好坏,自身比较缺乏判断力,所以很多情况下,家长和老师的责任就比较重大,要适当地进行教育与引导幼儿的发展。在众多幼儿的日常行为中,幼儿的说谎行为是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幼儿说谎行为方式及其教育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个人刚出生时,是不知道说谎话的。从幼儿期以后,他也逐渐开始从同伴那里学习说谎,到少年期以后,同伴成了他说谎的主要来源。

怎样才能使孩子不说谎?首先,作为父母不要随便以成人的道德标准来责难孩子。幼小的孩子说谎的动机不一定是为了损人利己、伤害别人或掩盖自己的错误,而是现实与臆想混淆不清的表现,甚至从不道德的方面去说谎。

要想让孩子不说谎,作为父母应该要言而有信。父母要先检讨自己平时的生活态度和处事方法。我们不仅“不教给”孩子说谎,而且要营造一种环境,尽量少地引发孩子们的说谎行为。例如:我们在处理孩子们一些并非故意的或偶然的过失行为(如打碎了或丢了东西等)时,如果我们做的合乎人道,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孩子会变得像我们一样以诚实、人道态度对待别人的。

幼儿可塑性强,辨别是非能力差,父母的言行举止将对他们的日常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道德修养,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孩子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苏霍姆林斯基说:“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让我们以此为鉴,为了孩子,为了未来,更加重视幼儿的日常行为教育吧!

二、对幼儿教育的日常习惯进行培养

近年来,从习惯入手来研究幼儿教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在幼儿园的教科研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也一直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方面。我们不光注重研究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更注重探索为家长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从而改变家长观念,通过家园合作,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创造一个积极环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活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劳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劳动观念的培养、劳动技能的掌握,是孩子成才的必要条件。

现在家庭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幼儿的劳动意识越来越差。有些家长只注重让幼儿识字、学算术,梦想将来如何,却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个性健全的人应从小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那就是劳动。因此,在3~5岁这段人的智力、个性、劳动意识等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作为教师,对幼儿劳动观念的培养更要有紧迫感、危机感,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劳动教育,使他们对劳动感到渴望,知道劳动是光荣的。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对幼儿日常行为劳动进行培养:

1.让幼儿了解劳动的内涵,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2.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学会劳动,并坚持劳动。

3.加强家园联系,共同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

三、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时期是人的情感发展奠基时期,也是一个人情感发展与培养的最佳时期,及早培养幼儿同情、分享、关心、热爱等良好的情感品质,促使幼儿情感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是家长与教师的重要职责。

1.幼儿情感的发展及特点

幼儿期的儿童随着活动内容的增加和活动范围的扩大,需要也逐渐扩大,因此,他们的情绪与情感也变得越发丰富,表现出以下特点:

(1)情感复杂化

幼儿情感复杂化表现在体验的层次增加、涉及的范围扩大、指向的目的明确和表现的形式多样化。

(2)情感社会化

幼儿时期的儿童与周围人们的社会交往增加,尤其当语言表达发生困难时,幼儿往往采用表情和动作来补充。在实际的交往中,幼儿还能比较正确地领会别人表露的情感,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这种交往能力不仅反映出幼儿认识能力发展,也反映了他们的情感交往能力的提高。

(3)情感个别化

幼儿的情感包括一系列基本的情绪体验,如:快乐、痛苦、愤怒、惧怕、害羞、悲伤等等。但是,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绪体验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与他们各自的神经类型、经验特点以及具体的情境刺激有关。一种情感与某种具体的情景和特定的认识反复结合,便可以形成幼儿情感的某种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更反映出幼儿情感的个别化。

幼儿情感的个别化不仅影响着个性的形成,而且也影响着他们智力的发展。幼儿期与婴儿期相比较,虽然情感发展的倾向更多地显现出成人化的特点,但是在培养内容与方法的选择上,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幼儿的情感正处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和婴儿相比较,幼儿的情感只是开始复杂化、社会化和个别化。因此,幼儿的情感,尤其是幼儿初期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留着情感早期发展的特点,如容易转移、容易冲动、容易受感染、比较外露等。

2.理解、接受幼儿的情感

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就是要理解接受幼儿的情感。我们每个人在儿时都会有妒忌、仇恨或敌对情绪,这样的情感当年都是成人不允许表达出来的,例如:我们必须作出疼爱小妹妹的样子,愿意让她玩我们的娃娃或让邻居的男孩骑我们的小车子既然真实存在,我们就应该接受和理解,但接受和理解不是赞成,而是接受后要引导幼儿把这情况表达出来,而不是隐藏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做更多的工作帮助幼儿克服这些不健康的情感。

3.帮助幼儿控制自己的情感

幼儿情感控制能力的发展,需要依靠成人的指导和帮助。成人一定要乐意接受幼儿的微笑,一定要热情地握住他们伸过来的小手,把他们亲热地抱在怀中,在他们需要与人亲热时一定要和他们说说话。总之,成人对幼儿的热情和友好必须作出反应,这样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增强。

幼儿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幼儿教育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而且可塑性强,从幼儿的日常习惯进行引导与教育、幼儿教育的日常习惯进行培养、幼儿进行情感沟通进行论述,幼儿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所以很多东西需要从这个时期为其培养好,以便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学习与生活。

浅谈幼儿的德育教育范文5

【关键词】幼儿教学 创造性教育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一群3―6岁的孩子,随着幼儿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他们的活动能力大大增强,知识经验也逐渐丰富,这一阶段为幼儿的创造能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知识经验的积累,为幼儿创造力发展奠定了基础,又是幼儿智力发展与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此阶段重视幼儿创造性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教育?

1.掌握幼儿特点。

因幼儿生理心理的特殊,幼儿的心态和意识,是幼儿获取自信心和成功感的前提,教师掌握幼儿特点,给幼儿创设一个积极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中创造,激发幼儿主动感知、探索、发现,激活他们的创造欲望,必须掌握、遵循幼儿自身的特点。

1.1 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意志力都较弱,因此幼儿的创造活动不易持久,他们的创造愿望来得快,也去的快,常常是瞬间即逝,如果有人及时的引导和鼓励,幼儿的创造能力就会向前发展。

1.2 幼儿喜欢幻想,富于想象,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常常是由创造性想象引起的,但他们的心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受兴趣的影响较大,兴趣可以振奋幼儿的智力,激发创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善于保持幼儿的兴趣和调动幼儿的兴趣。

1.3 幼儿由于环境、教育、遗传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有的幼儿擅长创编故事,有的幼儿擅长美工创作,还有的幼儿擅长唱跳,如果他们的创造才能能够得到尽早的发现和培养,对他们的发展是很有益的,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有环境和教育起积极作用,幼儿的创造性都会有较大发展。

2.做到积极引导

幼儿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引导激发幼儿想象与创造,要把幼儿参与创造的热情推向新。

2.1 引导幼儿敢想。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基的幼儿教育,必须强调营造有利于形成幼儿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意识、创造精神等动力特征。俗话说:“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想比办更为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开始的。首先让幼儿产生心理安全感和获得心理自由,让幼儿敢想,首先要让幼儿说‘不’,如:“有轮子的都是汽车,”孩子肯定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挖土机,压路机也有轮子,但不是汽车;其次,要培养幼儿的求异性思维,如“0”孩子可以想象成音符,太阳、花蕊、花瓣等等;还要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如:小乌龟不高兴,怎样让它高兴呢?孩子会想出很多种办法。

2.2 引导幼儿敢问。经常有孩子这样问“老师,这是为什么?”“老师,这可怎么办?”“老师,这是什么呀?”这些问题正是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可以开展“小问号”活动,给孩子发问,向事物提问,向现象提问,提问的内容不只是“怎么办呀?”“是什么呀?”“干什么呀?”而要能问一些深层次,有探讨意义的问题。善问的孩子知识面广,让他们从小就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形状、大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爱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3 引导幼儿敢做。任何设计方案,发明构思都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同时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思想,理论,方案的正确性,所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必须着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提供手脑并用的学习材料,要少提限制性的要求,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摆弄操作,如:幼儿亲自摆弄,亲自体验,亲自摸索,一遍不行就来两遍,两遍不行就来三遍,鼓励他们要不怕挫折和失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对幼儿的动手结果要给予表扬,从不同的角度去肯定每一个幼儿的成绩,培养幼儿的成就感,增强他们下次进行创造活动的自信心和动手、动脑能力,为巩固幼儿动手创造打下基础。

浅谈幼儿的德育教育范文6

关键词:礼仪;素质教育;幼儿;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309-01

前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见到在公众场合乱丢垃圾、不懂礼貌的孩子。这正是由于幼儿礼仪教育的缺失。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当宝贝疼着、惯着。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很容易被宠坏,从而养成娇气、自私、懒惰等等的坏习惯。更严重的是,很多家长并不认为这是不对的。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在为人处事方面做孩子的榜样。对孩子赏罚分明,让孩子认识到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坚决不能做。

1礼仪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

三岁到六岁是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对于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很重要。家长在这一时期应该要注重幼儿仪的教育。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礼仪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作用。

1.1礼仪教育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礼仪教育的内容并不仅仅只是字面上的礼仪,还包括幼儿的自理能力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一个懂礼貌、尊重他人的人总是受欢迎的。从小的礼仪教育是幼儿行为方式的启蒙,只有做好礼仪教育,才能使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顺利的与人交往。由于是独生子女的关系,很多家长都宠着孩子,不让孩子做家务。现如今,很多大学生刚步入大学的时候,由于从小没做过家务导致住校生活很不顺利。一些新婚的小夫妻也由于同样的原因,在做家务方面矛盾不断。追根溯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从小家长的礼仪教育没有做好。礼仪教育不仅是让幼儿学会懂礼貌,更是要学会体谅他人,为他人着想,懂得承担自己应该肩负起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1.2礼仪教育提高幼儿的情商。

情商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2]现在的孩子智商相差都不大,拼的就是情商。由于家长的宠溺,有很多的孩子都有着"公主病"、"王子病"。觉得全世界都应该围着自己转,稍稍不顺心就会大吵大闹。这样的孩子是很难融入集体与他人相处的,严重的话说不定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排斥,被孤立起来。孩子不像大人,是承受不了孤独的,被孤立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创伤。儿童时期心理上收到的创伤所带来的影响很可能是一辈子的,这对于幼儿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幼儿在礼仪教育中,可以学习到正确的与人相处的方式、学会在群体中自处。个人的本事再大也不能离开他人的帮助,只有能够与人和谐相处,能融入集体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1.3礼仪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

仪表是礼仪的一部分,打扮的干净大方不仅是让自己高兴,更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比较有规模的公司都会要求女员工在工作时着统一服装、化淡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客户一个好的印象。虽说人不可貌相,但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决定第一印象的往往是外貌。这里所说的外貌并不是指倾国倾城的美貌,而是落落大方、干净利落、让人觉得很清爽的外貌。在礼仪教育中,幼儿通过对仪容仪表的学习,可以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懂得分辨美与丑的区别。长此以往,幼儿会懂得什么是正确的礼仪姿态,从而使得自己保持着正确的礼仪姿态。

2幼儿礼仪教育的方式

2.1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个老师的意义就在于向孩子传授礼仪方面的知识。幼儿的思想尚未成熟,不懂得自己去辨别好坏,很多幼儿都会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比如说习惯帮助弱者的家长,那么他的孩子一定也会心存善念,帮助弱小。有些家长带着孩子在公众场合,一看见乞讨者便匆忙躲避,嘴中还不停抱怨。这样的家长所教导出的孩子,想必是很难懂得同情弱小的道理。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有位作家曾经说过一句话"家长在孩子面前应当做最好的演员",[3]笔者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改正自己错误的行为方式,改正不了的也要尽力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只有家长以身作则了,孩子才能更好的学习礼仪。

2.2幼儿园老师积极引导。

三到六岁的年纪正是上幼儿园的年纪,幼教工作者的责任是重大的。家长对于幼儿的教育是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而幼教老师则是直接的向幼儿传授知识、正面的引导幼儿。现在有种观念说,幼儿园老师是各级老师中最不重要的,只是带孩子玩而已。这种观念是十分错误的,俗话说"三岁看百岁",幼儿期的教育对于一个人性格、人格的培养具有奠定作用。幼儿教师的责任正在与此。

笔者曾去过一个幼儿园学习经验,在此过程中有件事一直让我印象深刻。我去了两个班听课,听课之前和两个班的老师都有过交流。一个老师十分热情的给我介绍她们班的孩子们,在她眼里那就是一群小天使,十分可爱,每天的工作对她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反观另一位老师,她与我交流并不多,态度也不是十分热情。交流的内容也是抱怨自己班上的孩子们有多调皮、不听话,每天上班都很累。在我进入第一个班级时,小朋友们齐声的说"阿姨好",上课过程中,孩子们都很积极的与老师互动。听课结束之后,分发我带来的小礼物时,孩子们都十分懂礼貌的说"谢谢"。而在第二个班级,从我进入到坐下来,没有孩子主动问号。在老师的示意下,才稀稀落落的响起"阿姨好"的声音。上课过程中,很多孩子都在开小差,并不与老师互动,老师也显得很不耐烦。最后分发礼物的时候,有些孩子还嫌礼物不好。

同样是幼儿教师,不同的工作态度所交出来的孩子也是不同的。从事幼教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有耐心、喜欢与小孩子打交道。只有对工作有热情的老师,才能教出有礼貌、懂礼仪的好孩子。

3总结

幼儿礼仪教育的作用不仅仅是让孩子懂礼貌,更是为了以后性格、价值观、审美观的发展做铺垫。

孩子就是一面镜子,会折射出家长和老师的言行。"人之初,性本善",没有哪个孩子生出来就是"坏孩子",这都是后天教育失格造成的。对于幼儿礼仪的教育,家长和老师都必须高度重视起来,让祖国的花朵都能茁壮的成长为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 耿向阳.幼儿礼仪启 蒙教 育的探 索,上海教 育科研 ,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