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光学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光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光学总结

初中物理光学总结范文1

1.探究并归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感知虚像的特点含义。

3.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等效替代法的运用,提高探究能力。

【实验原理】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以方便确定像的位置。

2.用两支同样的电筒以便于判断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实验器材】

带轮子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电筒,画好方格的塑板,背面有胶的彩色纸板,白纸。

【实验操作步骤】

1.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带方格的塑板上,对准刻度线,将亮着的电筒放在玻璃前,透过玻璃观察这个电筒成的像,像在哪儿?在玻璃板的后面,将底座转动,观察玻璃板的另一侧,将白纸放在刚才看到像的位置,纸上没有。这不是实际光线组成的,所以得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2.将底座复位,用另一个灭着的电筒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找到当前电筒所成的像,直到与像完全重合。再换两个位置重做以上实验,可以得出像和物是等大的。

3.辅证实验:用彩色纸板粘在塑板上,让学生观察在镜中纸板的像占有几格,可清楚地判断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再利用方格数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很方便得出结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5.利用数学中有关对称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实验效果】

实验简单操作性强,实验现象明显,便于学生得出结论。

【实验创新之处】

1.原实验中可见范围小,不能多角度地展示给学生观察,设计底座带轮子,可灵活方便向各个方向展示。

2.原实验蜡烛燃烧高度发生变化,像物难以重合。另外,烛焰不稳定。改用相同型号的电筒,易于重合且像清晰稳定。

3.用边长1厘米的方格纸代替原实验中的大白纸,不用尺量,就能很快观察到平面镜中“对称的像”,能准确说明物像等距。纵线与平面镜垂直可直接观察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的特点。

4.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实验探究过程快捷、准确,具有较强吸引力。

【实验教学反思】

“平面镜”一节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通过实验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而用光的反射定理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提出虚像的概念,做好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是关键。围绕本次实验对实验教学的功能与作用进行反思: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要求,为了让学生更确切地理解虚像,可以试着推到像,发现无论如何推不倒,再用白纸接像,使学生明白虚像的含义。

2.实验教学就是让学生亲历知识的过程,在探究物与像大小关系时,一定要强调“重合“的含义,所以多次实验体验“重合”。

初中物理光学总结范文2

1.低成本做热学实验

通过演示一些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人体感官的应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微观的现象,是开发低成本热学实验的资源。例如:找一块棉布条,用水淋湿,在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把布条打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像火焰穿过了布条。将湿面条离开酒精灯的火焰,过一小会,当面条的火熄灭时,却发现棉布条完好无损。这个实验神秘感强,与学生生活经验截然相反,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很好地向学生揭示物体的着火点与物体燃烧的关系。开发人的感官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潜能,无疑是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探索方向。由于实验器材就是学生的五官和四肢,因此是最实用、最有效的实验方式。全面开发人体器官和肢体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多感官地参与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和探究愿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学习分子运动时,学生通过用鼻子闻花的气味,可以很容易地展示出分子运动的现象。通过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微观的及抽象的知识。

2.低成本做光学实验

让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来很好地总结出物理规律,通过实验来验证某个物理规律,是开发低成本光学实验的资源。例如:“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光学中的重点知识,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发现和归纳实验结论。通常的实验对象都是蜡烛,实验中烛焰的像是放大还是缩小、正立还是倒立等现象很直观,但一般情况下学生几乎很难自主发现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左右互置”这一特点。改用两节干电池和若干发光二极管做成一个可控发光的“上”字代替烛焰,则“物像左右互置”的实验现象更明显。学生基本上都能自主发现、归纳出成像规律。这样既可以重复实验、节约资源,减轻实验教师因蜡烛燃烧的损耗需不断更换的工作量,还可以避免因大量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可以更好地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另外,通过小实验来验证物理规律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白炽灯下做手影游戏,用手做出不同的手势,灯光下可形成各种各样的影子,这个小实验可以很好地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3.低成本做电学实验

将复杂的电学过程通过模拟的形式给简单化,使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过程是开发低成本电学实验的资源。例如:在讲信息的传递中,学生对信息的调制与解调感觉很神秘,讲解起来也比较费力。但我们利用下面这个简单的装置就能让学生体验并明白信息的调制与解调。把复读机产生的变化的声音信号加到小灯上,灯光里面就包含了变化的声音信号(即调制过程),通过光电池就能产生与声音信号变化规律相同的电流信号,通过放大后就能在扬声器里面把声音还原出来(即解调过程)。实验的过程中如果灯光过于分散,就可以用一块透镜来会聚光线,从而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这个实验能很好地让学生明白光通信的过程,如果再换好些的激光光源,加上平面镜能使信号传很远,而且能拐弯,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光电池可以到电子店里买到,也可用废弃的计算器上的显示器)。

用塑料笔套在干燥的头发上摩擦后吸收轻小物体,这个小实验的器材简单,实验现象明显,可以为教师引入新课时所用。既能为学习新课埋下伏笔,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总之,如果对低成本物理小实验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开展并进行正确的指导,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上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低成本实验值得欣赏和提倡的不仅是实验器材能够简单替代,更是实验装置的简化,实验现象的清晰明了。而且低成本实验教具,成本低而智慧不低,成本低而价值不低。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当然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做实验,对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自己要动手参与设计和制作,还需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不仅需要有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加强教师知识培训和专业素质培训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光学总结范文3

(一)有关平面镜的成像问题

初中物理要求同学们“会运用对称法作出平面镜中的像”.同学们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已经了解到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从数学角度来分析就是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成像的作图主要有三种类型:①直接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决问题;②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共同解决问题;③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光的反射定律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现分别举例说明.

例1 如图1所示,平面镜MN前有一个发光点S,S1是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当平面镜转动一个角度后,像的位置为S2,试作出转动后平面镜的位置M′N′.

解析 转动前的平面镜MN的位置和像S1的位置都已经给出,我们可以用对称法找到发光点S的位置.将发光点S和像S2相连,再作出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即是平面镜的位置.

点评 本题是直接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解题,由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从数学角度来看平面镜就是像与物体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当我们知道物体和像的位置时,可依据此方法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例2 如图2所示,平面镜MN上方有一个物体AB,要使人眼在镜前P点看不到镜中的像,至少应将镜子上的哪一部分遮住?(要求在图上留下作图痕迹并将遮挡的部分用字母CD表示)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找到物体AB的像A′B′,然后将A′B′分别和P点相连,把在人眼视线范围内的部分挡住即可.

点评 本题是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共同解决问题的典型示例.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知,人眼要想看到物体,必须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眼睛.眼睛观察像与观察物体一样,把像看成发光点,沿直线传播的光线可以进入眼睛,如果将在人眼视线范围内的部分遮住,人就看不见像了.

例3 如图3所示,S′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MN中的像,SA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并完成SA的反射光路.

解析 连接SS′并作出它的垂直平分线即可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延长SA与平面镜的交点O为入射点,连接S′O并延长即是反射光线.

点评 本题是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光的反射定律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当物体放在平面镜前时,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人眼看到这些反射光似乎是从镜后某点发出的,该点就是人眼所看到的像.作图时入射光线必须从物体射出,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必定经过像,我们可用这种方法找到物体所成的像.在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后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

(二)有关平面镜改变光路的问题

当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时,会向另一个方向反射出去,使得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光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某些情况下人们常用平面镜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有关平面镜改变光路的问题主要有两种题型:①确定平面镜的位置;②确定反射光线的位置.现分别举例说明:

例4 自行车的“尾灯”是由许多很小的角反射器组成的. 角反射器其实就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如图4所示. 请在图上准确画出所给入射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解析 本题中只要直接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即可.

点评 这是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典型实例.光射到镜面上会反射,反射光线的位置是由入射光线和镜面的位置决定的.碰到这类作图题,通常先画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画出反射光线.当光射向角反射器时,经过两次反射后它能使光线沿原光线相反的方向反射回去.自行车尾灯的作用就是当后面汽车的灯光照到它上面时,它能将光按原路反射回去,引起后面司机的注意.

(三)综合运用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平面镜通常是指反射面平滑的镜子.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把一些诸如平静的水面、光亮的金属表面、平板玻璃等看成是平面镜.下面来看几道常见的生活应用题.

例5 如图5(甲)所示,电工要从房A处拉导线到河岸安装一盏路灯O后再到房B处,路灯O应选在何处所用导线最短?小芳将河岸当作平面镜,用光学作图法很简单地确定了路灯O的位置,请画出小芳的作图.

解析 如图5(乙)所示,先找到房A关于河岸(把它当作平面镜)对称的点A′,连接A′B,A′B与河岸相交的点即为路灯O的位置.光是沿直线传播,反射时也总是沿最短的路线传播的.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物体和像到镜面上任一点的距离都相等,那么AO等于A′O,A′OB是一条直线,长度最短,所以AO+OB最短.

点评 本题设计新颖,要求用光学作图法来确定河岸上路灯的位置,解题时可以认为光线从A点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B点.完成光路的关键是确定入射点,入射点既是入射光线和镜面的交点,又是反射光线和镜面的交点,而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定经过像点,因此只要找到像点,就可确定反射光线、入射点和入射光线了.

例6 如图6(甲)所示,GF是一条小河,竖直的堤岸GM、NF高出水面0.75m,一位身高1.5m的同学DE站在离岸3m的地方恰好从水中看到河对岸电杆AB的顶部的像,已知电杆高4.5m,距离河岸3m,在图中完成光路并求出水面宽度.

解析 本题是利用几何光学测距离的典型例题.在解此类问题时依据的物理原理有:平面镜成像特点、眼睛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虚像的原理等.应用到的数学知识是: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如图6(乙)所示AB为电杆,A′为杆顶的像,河面宽度为MN,DE为站在岸边的同学.由题意可知BC=NF=0.75m,AB=4.5m, BM=NE=3m,DE=1.5m,AC=CA′=0.75+4.5=5.25m.在NFO和DEN中有DE/EN=NF/OF,1.5/3=0.75/OF,OF=1.5 (m),在NFO和A′CO中有NF/OF=CA′/CO,0.75/1.5=5.25/CO,CO=10.5(m),GO=CO-BM=10.5-3=7.5(m),MN=GO+OF=7.5+1.5=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