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文化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文化体会

校园文化体会范文1

滦南明德小学位于渤海北几十公里的一个滦南县小镇的中心地带,建筑虽不雄伟但很优雅。走进校园给人以清新温暖的感觉。洁白的墙壁加上醒目颜色的点缀,更会使人有着奔放豪情。当叙述到这里的时候就会想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我理解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整体文化的一个分支,是在学校发展过程自然形成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以它独特的个性形成物质、制度、精神、课程、活动等文化。这些文化来源于学校在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利时,在规律的教学中挖掘、发现、发展、巩固的精神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沃土,以校园精神为特点的群体互动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无形的让人难以形容。但当你发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它的能量是巨大的。为此,我们要积极的挖掘它的潜能,不断的进取,通过各式各样的文艺形式、体育活动等形成一种勃勃生机、努力进取的文化气氛。 学生自身融入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启迪和熏陶,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有积极向上精神的气质学生。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小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比起初高中校园文化有着很大不同,在某种意义上是有着差异的。校园文化在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的地位。在小学更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潜能,然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也会更难。它通过文化环境和各种各样文化活动,以及群体行为的互动,直接或间接使小学生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谨慎分析每一个细小的情节,科学细致的做到言传身教,因为小学生的观念、思想、都会因此而根深蒂固。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也很容易被一些混淆的观念所迷惑,这就是她与中高学生的差异和区别。小学生思想不成熟在她们很幼稚的心灵世界里我们的灌输,周围的环境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启迪着孩子童稚的思维。

小学的校园文化本身,是一个教学系统在规律运转时最具有挑战性的,无形的,智慧、知识、精神的一个缩写。它具备着各种文化的素质与特点,可以给人不可置疑的精神力量,它等待我们去挖掘,它在我们的无限想象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它所具备的教学、管理、服务、组织、课程等等细微的规则和方案,能使我们在不断的求索中得到补偿,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使我们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使我们的精神得到激发,使我们的素质得到熏陶。希望我们每个教师、员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应有的启迪和收获。

大家都知道一个学校,教学是我们每一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资格,一谈到校园文化建设可能大家都会一口同声的回答:“那太复杂了。”的确校园文化建设这个系统工程是既抽象又复杂,但它的潜能和对教学事业的推动力是巨大的,也是不可估量的,就我校的实际情况,几年前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高,目标就一个:抓好学生的成绩就好。把教学和建设校园文化搅在一起,单一的只求成绩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严重的违背了一个自然的教学规律。只是单求教学成绩却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少数学生的成绩上去了,但他们的身体素质、道德修养并没有得到提升。教师只教书,却没有做到育人的职责。对此,教育部于XX年4月25日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小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更会关系到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XX年明德小学开始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对各个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调研,通过分析才感觉到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建设不光需要积极的态度,热情的耐力,更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我们呼吁大家: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全身心投入,把校园文化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大家就摆在我们面前的校园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更深一步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要求,摆在我们面前的校园文化在小学校园的生活中,具有的特殊性是其它教育不能替代的作用,比如:小学生的潜能意识必须在自然的环境中、心情愉快时、特定条件下、好奇心情迫切时、骄傲虚荣的情绪下,在别人热情鼓舞下,就会使人潜能意识突然出现。虽然这是一个很小的例子,但它进一步的证明了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培养人的素质,修养人的品德,开发人的知慧;是教育事业未来发展宝藏。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挖掘开发。因为校园文化不仅是小学生的第二生命,更是小学生通向幸福的桥梁。 学生们一早就来到校园,当他们回家的时候已是傍晚,清醒的每分每秒都在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园的每一个细小变化都在学生们的眼里,也装进了他们的心怀,都为他们编织美好的梦想提供着素材。校园文化也是造就着小学生幸福的摇篮。总之校园文化关系到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关系到他们的终身幸福。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人民造福,是教育后代的百年大计。

校园文化体会范文2

关键词:校园音乐会;文化;价值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现阶段文化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也给高等院校原本活跃的校园文化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校园音乐会是校园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大多数师生都比较喜爱,还是“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良好载体,对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整体来看,目前毕业生音乐会在组织策划上还处于较为散乱的状态,对它的有效利用还远远不够,文化价值体现更是不足。因此,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做好毕业生音乐会的统一规划、组织、策划和管理工作,使其举办得更为成功、有效,不仅使它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并且使它应有的文化价值得以体现和升华。

一、校园音乐会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高等音乐教育与高校发展齐头并进,教育规模扩大、招生数量增加、教学层次增多,本专科生、研究生、进修生等多种类型大学生云集高校,对音乐文化需求的多样化、常态化、高水准化以及亲身参与愿望的增强,都对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与形式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高等院校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深化以及学生眼界的开阔、演艺能力的进步,每年有不少学生举办毕业汇报演出——个人音乐会,以这种形式来展示学习与训练成绩,展示个人音乐演艺能力,表达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激之情。据了解,目前这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并未列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也不作为教学实践环节的内容,在管理上一直处于一种较为粗放和失范的状态。然而,随着学生自我展示欲望和自身表现能力的增强,这种以学生自办为主的音乐会经常在校园出现,日益成为校园内闪亮的艺术明珠。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音乐会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从举办程序看,一是学生个人或请人策划,二是学生个人出资准备,三是突出个人专业方向,四是租用学校音乐厅,五是门票赠送师友;从演出形式看,一是个人表演,二是二人合办,三是“同门”学生合办(多人音乐会或互动与呼应性演出),四是演出不同特色节目,五是展示个人乐能和条件。

由此可见,目前校园音乐会虽然举办的不少,但它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和价值,学校教育管理部门还缺少全面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因而缺乏积极的引导和科学的管理。同样,对于音乐会的效果如何,怎样将它纳入改进教育教学以及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也缺乏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二、建立整体管理机制十分必要

校园音乐会是大学生群体中具有特殊音乐才能之人的艺术表演,是高雅的文化活动,大学生与它情感更贴近、参与欲望更强烈,因而办好它十分有益于丰富和活跃校园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在音乐会活动中,对于表演者来讲,音乐会是技艺才能的展示;对于举办者来讲,音乐会是策划水平的体现;对于观看者来讲,音乐会是陶冶情操的殿堂。把高等院校的专业音乐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一并考虑,统一规划,制订高标准的演出计划,办好校园音乐会,既可以更好地展示学生演员的音乐表演能力,也能够体现策划者的思想能力和组织水平,还可以增进青年学生的艺术素养,同时促进他们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时的文明养成。

当前音乐学科的发展,使得可以展示的演艺内容越来越多,如器乐类的键盘乐、管弦乐、打击乐等,声乐类的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等。如果建立起整体管理机制,从计划、组织到策划、编排,统一规划与协调,使音乐会的多重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才能收到更好的举办效果。

第一,分类举办,突出主题。通过整体管理,实现对举办音乐会的统一申报和统一安排,便于从较高的立意安排曲目,突出音乐会的文化主题,不仅可以避免个人思维视角的不足,而且能通过精选的曲目体现音乐会的精彩,实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第二,创造机会,锻炼学生。学生能力有强弱之分,应鼓励更多的学生举办音乐会,使他们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整体管理,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组织不同形式的音乐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展示的机会。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举办独立的专场音乐会;不宜独立举办音乐会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统一管理手段,综合协调,与他人合办音乐会。

第三,创造效益,补贴支出。举办音乐会需要资金,如支付场馆租金、购买演出服装、印制节目单及宣传品等。进行统一管理,可以有计划地通过组织网络,宣传和推介音乐会,以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欣赏,从而增加门票收入,补贴音乐会开支。

三、充分利用音乐文化资源

音乐会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具有优雅风格和无穷魅力的艺术活动,又是寓教于乐的娱乐活动,还是一种以审美体验促进学生文明养成的良好途径,构成了一份十分有价值的音乐文化资源。

调剂生活,激发学习热情,对于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有着积极的意义。音乐艺术的一种魅力在于,它能以或弹或奏、或歌或舞的形式,以美妙的旋律和节奏,拨动人的心弦、调节人的情绪、震撼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活力、调动人的热情。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有机会观赏音乐会,享受高雅音乐的熏陶,不仅能调剂生活、调节心情,还能够唤起青年人奋发向上的干劲,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创造的热情。青年学生在享受高雅艺术带给他们的音乐美的同时,也在接受着音乐文化传递给他们的鼓动力和推进力,这对于高等院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无疑有着很好的作用。

青年时代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培育他们良好的文明素养,是高等学校重要的责任和使命。音乐会作为一种艺术文化的载体,作为一种倡导文明的现代生活方式,能带给青年学生美的感受,并促进他们文明习惯的养成。优质的音乐具有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素养的功能,一部优秀的作品和成功的表演就是一节生动的审美课程,如贝多芬作品中使人类精神爆发出火花的情感,能使青年学生感受到人类之爱的博大;在天籁般纯净的莫扎特的音乐中,青年们又会获得心灵的净化与升华。对音乐美的不断感受和认知,有助于人们逐渐形成热爱美的心理定式,可以帮助人们产生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使人们自觉地按照审美理想去审视自己的心灵和行为,去判断社会与自然的美与丑,从而赞美美好的事物,厌恶丑恶的现象。音乐会会场规范、优雅的秩序和场风,又会带给青年学生文明的熏陶。观看表演时不可随意走动和饮食,演出进行时需要安静倾听,对演员演出的鼓励和致谢要在一个曲子完整结束后才可以用掌声表达,中场休息时也要讲究文明礼貌等,这些构成了一个让青年学生得以修身养性和接受精神文明教化的空间,这种文化活动带给学生们的生动体验和深刻感受,所产生的美育效果,也是其他很多娱乐活动所无法代替的。

体现学校艺术教育水平和音乐文化能力,办好音乐会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在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实践中,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时展与社会进步对高校提出的重要任务和要求。先进的学校文化和良好的学生素养是构成学校形象和声誉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会的演出水平能代表一所学校整体的艺术水准,能体现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情况,因此,当代知名高校往往高度重视办好学校音乐会。在可能的条件下,把作好校园音乐会组织和管理工作,作为学校文化建设和提升学校形象的大事来抓,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它不仅能增强学校的文化气息,还能向社会展示学校的文化艺术实力,推广和传播本校艺术成果和办学成就。

校园文化体会范文3

论文关键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

1 引言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属于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在广大学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它对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交往,继承传统、学习外国的精华,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提高学生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等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是挖掘学生潜能的广阔天地,深受学生青睐,是学生心理行为的复合显现,是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轨的助动力。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可谓是精神文化的百花园,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的雨露,能及时催开青年学生心灵的花蕾,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安徽理工大学、铜陵学院、淮北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合肥学院、安徽科技学院等六所高校的男女学生各50名,共6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安徽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检索查阅了《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相关研究论著、书籍和学术论文,及时了解相关研究进展,提高了认识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设计问卷的内容,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试图就目前安徽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为进一步了解安徽高校这一特殊区域的体育文化现状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参考。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52份,回收率为92%;实际取得有效问卷为540份,有效率为90%。

2.2.3逻辑分析法

在对资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运用逻辑学的知识方法,对调查问卷获得的一手资料进行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并对相关理论进行逻辑推理,找出浙江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3 结果与分析

3.1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现状

3.1.1学校提供给学生的体育锻炼条件情况调查

表1 高校提供给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条件调查情况

 

序号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1

2

3

能满足

基本能满足

不能满足

7.95%

校园文化体会范文4

关键词 体育活动;校园文化;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2-

校园文化能通过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园活动、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深刻的影响。而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鲜明正确的导向作用,能以其内在的力量起到凝聚、激励学生的作用,并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校园文化中的体育文化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基本形式是体育竞技、健身和休闲娱乐,参与主体是学生和师,主要内容是体育课堂和课余活动,体育活动是文化的多科学、多领域广泛的交流,是一种特有的生活节奏,充满了时代特点,是一种群体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有机整体。所以,校园体育文化是推动校园文化和谐发展最有效的催化剂。

因此,如何发挥体育活动的作用,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突出学校的特色,在当下具有深刻的研究意义。本文就此做了如下几点探讨:

一、充分挖掘体育活动的文化内涵,强化校园环境的文化氛围。

首先,我们必须重视挖掘传统体育活动中的文化内涵,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积极探究如何方能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从而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全面地了解体育、关心体育,进一步调动他们的体育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比如,加强学校运动队的建设,因其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体育运动队是学校对外的一个窗口。而且,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往往能发挥强烈的凝聚力。因此,在建设学校体育文化过程中,学校运动队的作用应被充分发挥。

其次,学校领导及教师要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正所谓“学校无处不教育”,学校体育文化潜在的教育功能应该被充分发挥,营造浓厚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同时,通过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容,加强设施建设,加强媒体宣传力度,比如经常运用标语、图展、广播、录像等宣传媒体,进行体育文化的渗透,从而切实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功能的宣传,向教师、学生大力弘扬体育精神,使学校师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提高体育活动的参与度,真正实现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是学校的教育主体,更是学校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中的中坚力量。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校体育文化开展的成功与否。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培养一支造诣深、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有强烈的责任心、工作作风正、能在学生中起表率作用的教师队伍。一方面,要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和道德观念,树立现代的教学观,正确理解现代教育,树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教学思想;一方面,要重视培养自身气质,形成良好作风,给学生的思想品质积极的影响。

而体育课是营造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形式,必须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运动技能,还应该利用体育课,宣传体育文化,传授学生体育文化知识,介绍体育文化的方法,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一方面,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得到包括身体、思想和道德方面的教育;一方面,使学生全面的、系统的掌握体育知识,在思想上认识体育文化,积极参与学校体育文化建设。

三、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引导全员参与,多方结合促进。

首先,必须要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努力丰富课外体育活动。教师必须明确,课外体育活动是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途径。然而,很多文化课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体育活动,要求学生把时间机会都花在教室学习。这种传统的思想忽视了学生的运动需求,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长期下去必将降低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影响学生身体、智力的发展。而体育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完成体育课的任务,没有重视活跃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做法,通过宣传让师生员工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并在课余时间广泛地开展体育活动,比如:举行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等,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

其次,要认识到学生、教师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双重主体,切忌忽略了教师群体的参与。这也就是说,要建设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必须是全员关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校总体上的和谐。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工作是紧张而繁杂,不仅要关注教学实践还要重视教学研究,必须要重视其身心健康。为此,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安排,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鼓励教师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俱乐部或社团,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再次,加强体育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还必须做到多方结合,全面发挥促进作用。因此,要积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参与结合的教育支持体系,并努力形成制度。通过多方的参与配合,提升体育文化资源的融合度,从而实现体育文化的最大合力。比如,学校可以联合附近的社区,相互支持和协调。再如,以体育典型家庭为榜样,加大宣传,带动和辐射其他家庭,全力促进学校、家庭、社区的良性发展。

总之,我们要充分挖掘体育活动的文化内涵,强化校园环境的文化氛围;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引导全员参与,多方结合促进,形成良好校园风气,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学校教育出版社.2002.

校园文化体会范文5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校园文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3 ― 0129 ― 03

一、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问题

1.思想文化建设仍处于主体地位

(1)高校文化建设中的物质方面

对于物质文化是指饮食、服饰和住宿等方面的文化内容,由于当前的高校往往每个地方环境不同,还有一些信息因素的影响,对物质文化相关的规章制度也各不相同,以及每所学校全体师生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这些都是在制度定制时所要考虑到的方面,例如大学设施的内部结构,一些装饰功能的名人雕像和名言警句作出设施安排,让学生在校园中能够感受到学术的氛围特点,并从中获得灵感。物质文化以营造独特的与外面的世界不同的学术氛围,让学校师生可以更实际的感受到教育水平,从这方面可以体现出的实践导向功能。

(2)高校文化建设中的制度方面

制度文化是指高校对学校进行管理的系统文化,包括对学生的课内课外、生活行为等多方面的管理体系,并以学分制对学生的行为做出相应的奖励和惩罚,这种制度文化具有强制性,调整也较为自由方便,在校园人才培养方面较为协调发展。在制度文化这方面,不仅要学习优秀的文化传统,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励,还要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对现代先进的文化加以学习,并发扬创新精神。

(3)高校文化建设中的行为方面

行为文化是学生在校园不同场合环境中,所出现的问题,做出面对、分析、处理表现出个人或群体的行为。对于当前我国在教育方面,学生家长早期就较为注重对孩子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或者以社会教育为基层,因此要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就必须更深入和广泛培养高校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实际行为,这样就会在毕业踏入社会实践的时候,就会起到很好的适应作用,同时,在目前高校工作人员大多数年龄较大,心智方面会比较成熟,对于高校行为文化建设将做好广泛推广,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4)高校文化建设中的精神方面

学风首先要建立学生的学习目的,无论是在理论和实践中,都要明确指定一个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在个人定制目标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班级或系院为单位的整体提高,以集体的进步来促进个人的进步,使得个人与集体相连,与社会相连;第二,端正学习态度,学生在学习时要能够做到独立研究,要求踏实每一步,落实每一个问题,真诚受教,切勿空想主义;再次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正确培养,结合理论与实践双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思考,避免考虑存在欠缺;最后,学校应提供良好的竞争机制,让大学生在公平的平台中相互竞争,以良性竞争来产生学习的动力。良好的教学风格,主要以对教师的素质培养,不仅仅每位教师要对自身提出高要求,在专业和道德上都要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治学上自我要求严格,在教学中对学生要求严格,争做具备高素养的教师,以提升个人人文素质,注重个人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最后,对于学校的职业素质应加强交流机会,完善教师的规章制度,促进高校文化建设学风、教风的形成。

2.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不协调

如今高校学生的自身发展往往都是经过多年的义务教育学习,伴随着社会、家庭、学校这三方面的教育因素,学生在心理和思想方面都抱有极大的渴望实现自我的愿望,希望在学业上可以有所成就,在大学毕业后希望会如愿进入自己的工作,来展现个人的才华。由于学生在中国传统式家庭的教育模式下,对社会的认识不足,造成社会经验不足,缺少社会实践能力,对学生内心的自我认识带来一定的打击,从而出现负思维甚至出现消极回避行为,这种想法和实际脱轨现象多见于各大高校,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社会与家庭对大学生寄予过高的厚望

目前的中国社会,家庭与社会多方面的对学生过多的期望,凝聚着长期的付出,每个学生都是经历了16年左右的学年教育,可见无论是物资还是精神对于学生都是一种很长时间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想不断变化,不断积累知识,学习上的压力也越来月中,由于一些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促使学生对学业有成的期望很大。

(2)缺乏社会经验,实践能力较差

大学就是一座象牙塔,里面的学生往往与社会交流不多,因此在学校上课学习知识的同时,不仅仅只是与周围的室友同学要保持好良好的关系,也要多参与一些组织活动,来锻炼个人的交际能力。现实中大学生实践经验和社会经验的缺乏,很多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到社会工作中,由于一些在学校没有接触到,在开始往往环境不熟,工作难以胜任造成内心产生自卑,从而对自己的本职工作难以完成,在工作场所变得脆弱。高校大学生往往注重涉及看到、听到或学到什么东西,而忽视经验和做法是什么。还有的学生由于过于依赖父母,在实践中过于懒惰,遇到挫折就懦弱,无法正视问题现状,导致很多啃老族现象的出现。因此在这方面要以正确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来面对工作,敢于正视自己,承担错误,并努力改正,让自己变得优秀,更好的为企业、为社会做出一番贡献,实现个人的价值所在,这样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更好的未来。

(3)校园文化出现“速食化”、“娱乐化”趋势

随着国外文化不断融入中国,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价值观涌入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文化面临着巨大影响。在高校教育方面,会面临到各个方面的知识文化,一些国外西方的文化教育等,会出现一些奢侈、享乐的不良现象,由于这一时期学生价值观正处于形成过程,在一些是非辨别之间能力尚未成熟,对外来文化好奇心很强,很容易接受到一些不良文化,而且面对国外价值观很容易造成盲目推崇,缺乏主观意识导致大学生生活的混乱和信仰的丧失。另一方面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校园文化不断趋向“速食化”发展,很多大学生对于学习只是为了拿一个文凭,为了修完学分,这些证件、分数为目的性的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很多学生习惯于通过网络、杂志这些快速简便的方法来取得零碎信息,而不是通过专业性书籍做出更系统的学习。这种速食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戴着“大学生”的帽子,却没有以知识真正具备为主,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随着社会的休闲文化的普及,校园文化出现“娱乐化”的趋势。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虽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放松,然而过于放松会变成放纵,没有束缚,以自我中心、目的的,忘记大学生自身的历史使命。例如,近年来,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使用PS图片、视频剪辑和其他技术,有的大学生利用所会的技能恶搞一些正面人物和故事,通过微博、博客散播,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从以高素质人才聚集的大学出来的文化现象却如此萎靡,使得高校学生在精神文化方面逐渐脱离正确的方向,丧失个人意志。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1.加强宣传的指导思想,整合社会思想的多样化

我国立党立国坚持以为根本指导思想,统一和整合社会思想的多样化,党和人民相互团结,以马克思指导思想带领社会进步,是对基本思想方向的一种有力的保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对于当前我国于大学生的培养要以正确的思想为重点培养,这与我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根据当前状态,建设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需要学通过学习哲学,对事物的发展有个清楚认识,以最佳的心态面对遭受的困难,以坚强的意识来克服困难,以积极的行动来解决问题,这样大学生在踏入社会就可以及时调整好心态,对陌生的工作会进入最佳的状态,来实现个人的才能。

2.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坚信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增强我国经济的发展,创建民主社会,树立文明和谐的文化素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了让这个共同的愿景得以实现,这就要依靠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完成,还应依靠以振兴国家为己任的大学教师和学生团结合作,强化校园思想政治工作。因为理想从小的方面来看,是每个人发展自我的人生目标,一个人倘若没有理想,就像是海上的一艘船没有一盏明灯,它会迷失在狂风暴雨之中。所以只有理想主义的人,对自己会确定一个目标,向着目标不断前进,对于如今的大学生要做有理想有目标的青年,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联系、相结合,来为社会为祖国献出一份力量。在大学校园,高校辅导员和各学科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尤其是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增强党员意识和奉献精神,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了更好地开展校园理想信念教育,在生活中,老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要注重与学生具体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坚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理想和信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让理想一步一步得以实现。

3.弘扬大学精神,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大学精神是大学生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学习中国传统精神文化,让这种独一无二的创新精神传承下去,其本质特征有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根据新时代的大学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准,来发挥在大学精神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不断促进高校的发展,让大学生树立社会关怀的精神,让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理想为一体来共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的主要精神,其实质是帮助学生继承马克思思想、血液、行动和共同发展,继承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以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要求,养成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坚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面临的问题,根据实际的指导思想,学习和理解的精髓,不断开发的关键精神、创新精神和社会关怀。可见构建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导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方向。

4.提升文化品位,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具有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广泛,首先广大教师和学生对文化建设建立一个正确的理解,然后对文化内容做出宣传,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来改善,例如文明的行为习惯、文明用语、绿色环保标志等,开展这些主题活动,具有针对性,这样实施出的效果也会更明显,让教师和学生都选择参加。根据活动规模性、重要性、交融性可以分为院校外部联合、院系内部举办、班级自发活动这三个层次。应该通过各种社区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做出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并在实践中应用,高校在针对每个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必须高度重视社区建设,给予制度上的大力支持,在物资方面给予相应的帮助,来确保大学生身心的发展。其次关于高校宿舍的文化活动,以宿舍为单位,强化大学生之间的沟通、活动,以制造出浓郁的精神文化氛围,以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进行课外的学习、生活,养成自立的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健康的实践行为。最后,可以开展一些网络文化活动,现如今大学寝室都有网络设备,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来了解学校相关的活动动态,如相关社团开展网络设计比赛,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让各大高校师生都参与到其中,在有限的位置、时间上作出设计,促进各大高校设计文化的交流,相互竞争,可见网络有其确实可行的方式对高校文化做出积极性的传播。

5.优化校园环境,不断加强人文设施建设

思想教育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最重要、最关键,但人文设施对于高校内部也是非常必要的。人文设施的重点是对学生的尊重、关心、爱护而做出的设施,学校的文化设施有两个方面可以概括,首先,校园人文设施有助于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对于改革开放,在党的政策下,现在人们生活条件不断变好,对于子女往往过于娇惯,在学校由于生活条件简单,朴素,很多学生并没有注意自身的健康。体质是学生学习的支撑必要条件,因此学校应建立体育场、操场等一些体育活动场所,对全体师生开放,添置健身设备,让运动根深蒂固,以此学生就有场合可以锻炼身体,能够保持身体健康,构建强壮的体魄。其次,为了以体现校训、该校办学特色,对高校名人、名史、名师做出相应的宣传,及时更新与学校相关的新闻消息,让高校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在学校一些专栏张贴出名人事迹等些标语类的海报或雕塑,在学校设立较为人文意境的楼亭、道路、木桥,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以励志性的文化让学生在观赏中能感受到人生真谛,提升个人人文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校园文化的理论知识保障条件。对文化知道的宣传要注重对内容和目标的明确指出,让学生以直观性来学习掌握,以此在潜移默化中来强化高校整体学生的发展,来强化大学生树立个人的人生目标。

结 论

综上所述,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结构,要求高校全体师生坚持以为指导思想,来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理想,高校作为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促进时代进步的重要基地,为社会培养人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个人一番力量。

〔参 考 文 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成果辑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述评〔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 郑传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0.

〔3〕 唐小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具体化、大众化探索〔J〕.教育理论研究,2010,(02).

〔4〕 万美容,明月.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8).

〔5〕 王晓荣,杨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党的思想理论建设〔J〕.社会科学家,2010,(01).

〔6〕 徐德荣,王琰,邓铁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综述〔J〕.高校理论战线,2010,(08).

〔7〕 张开江,屠火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师德建设的实践路径〔J〕.思想研究,2011,(04).

校园文化体会范文6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其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贯通,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用符合时展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凝聚师生力量,用体现荣辱观念的文化内涵感召师生灵魂,能够使先进的思想道德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促进校园和谐,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大学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校园精神风貌的最直接的展示。当前面对国内外各种思潮涌入、思想空前活跃、文化深刻交融的时代,高职院校也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凸显校园文化的思想引导力和精神凝聚力。校园文化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注意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的、开放性、继承性和发展性,以此引领校园文化的发展活力。不能只寄希望于空洞的说教和灌输,而是在学校日常管理和师生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活性融入,主要有以下5各方面: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硬件环境

高职院校的硬件环境主要是指校园的自然环境面貌、建筑整体规划和布局、设备设施的配备,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校园硬件环境体现了一个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不仅影响到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也会影响到大学生全面总和素质的提升。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和内容通过一定的方式融入到校园的自然环境、校容校貌、校园建筑核设施等载体上,通过文字、图画、实物等形式宣传刻画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表达渲染善恶、义务、良心、荣誉、幸福等职业道德范畴,进一步强化师生员工的协同感,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物质文化环境中获得陶冶,提升自身精神境界。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网络文化

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正面引导功能。当今世界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大学校园中网络文化更迅速与大学文化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大学网络文化。高职院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网络文化,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可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具有主题鲜明、融思想性和趣味性为主题的网站,设立政策方针、理论高地、党团活动、心理健康等栏目,通过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网站的吸引力,充分发挥主题教育特色网站网络育人功能。

其次,是要利用短信、QQ、微博、微信等新兴大众传媒,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今信息的网络化、智能化导致青年获取信息渠道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党团组织建设

高职院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到党建和团建工作过程中,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至党建工作中,需要结合实际创新党团活动形式。要切实抓好党员培养和发展工作,针对大学生在校时间较短、流动量大和可塑性强的特点,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是扩大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提高其素质的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学生党员与党支部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在大学生党员培训和教育方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他们进行的基本理论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通过参观革命圣地、革命纪念馆,参观访问等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爱国主义的情怀,体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蒸蒸日上的态势;发挥优秀学生党员的榜样带头作用,以身边的榜样来影响和带动其他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普遍提升,这些都不失为是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团实践活动

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平台,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本着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原则,以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蓬勃发展起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学生团体活动的途径。高校在组建学生社团时要结合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与思想的实际,努力做到思想健康向上、内容充实生动、形式活泼多样,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社团活动的意义和价值而乐于参加。社团组织应遵循自我管理、方向引领的原则,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以及教育性为一体的优质社团活动,鼓励组织成立“红色宣讲团”、“马列主义研究社”等红色社团,在师资指导、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关注和扶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大学生社团活动过程。

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素养教育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彰显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就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观念上的一个重要的目标理想,也是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素养教育是体现高等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特色的重要方面。首先要引进行业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以校企深入合作的形式融合生成校园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合校园文化资源,把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逐步培育形成高职院校特色文化环境。一是吸纳优秀企业的价值观,如团队精神、以客户为中心、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等,将这些价值理念渗透到院校的精神文化之中;二是借鉴现代企业先进的制度文化,特别是优秀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这些观念和制度的引人,必将促进高职院校特色文化的创建。第二是开展职业人讲堂活动,将本行业中有杰出成就的专家、经理、职业人邀请到校内,为在校生进行讲座、报告,通过优秀人物对个人求学史、奋斗经历、职业生涯的介绍,在校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以及增强职业自豪感和职业自信心,有利于学生成长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团队合作、不断创新的当代大学生和未来建设的优秀人才。

总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的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纠正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中存在的错误思潮,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实现高职院校的教育功能,最终形成一个和谐稳定的校园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尹伶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