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课题探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课题探究范文1
一、巧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照本宣科地直接导人新课内容,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其实新课导入法是灵活多样的,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问题悬疑法或趣味导人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兴趣。讲授相似三角形应用时,如一开始就设下悬念,问能否不过河测出河宽,不上树测出树高,用一个五分的硬币测出月亮离我们有多远?这样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必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在变化中体现教学艺术
数学课的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为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对于深奥难懂的数学内容,教师要力求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告诉学生,并尽可能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联系起来,让他们感到“原来这些东西我也能理解,我也能学会”,甚至有的新内容老师刚点拨一下,许多学生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学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
三、重视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生产与科研的实际,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把握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例如:“一个长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若梯子的顶端下滑一米,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这是一道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价值。我当时没有直接讲解分析,而是采用小组合作,鼓励他们猜测与探索、动手、动脑、动口,发表见解。各小组代表发言完毕后,发现有几种不一样的结论,各组同学各执己见,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此时老师再适时对题目进行点拨分析,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事实证明,当一个学生真正认识到这门课成为他实际需要的时候才会对它产生兴趣,只有把所学的东西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掌握。
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稳定学习的兴趣
成功会激发兴趣,失败则使兴趣经受考验。人人都有成功的渴望,即使一次小小的成功,对学生来讲也是一次莫大的鼓舞和激励。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肯定,从而使学生获得舒畅的心情,稳定的学习情绪,保持学习积极性。
初中课题探究范文2
由于它是一块新增内容,对于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材“研究性课题学习”课堂教学,许多教师都是边实践、边教学,从中努力寻求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目前,现阶段的课题学习教学不容乐观。一方面,新课标下的实验教材,虽有部分的活动课内容存在,但缺乏具体的活动方案及案例,使任课老师感到很难操作;另一方面,由于评价的滞后,许多老师误认为可有可无,浪费课时,甚至视而不见,束之高阁。因此,许多教师对研究性课题学习没有较深的认识。为此,作为身临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一直致力于“研究性课题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觉得“自学―展示―拓展”的“三段式”教学模式是比较有效的。具体操作介绍如下:
第一个环节自学阶段的操作是首先提前一周布置好学习课题,指明学生需要完成的内容和搜集的材料或者给出简单的方向,给学生一个提前准备的过程,根据这些我们可以更为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甚至重、难点也可做相应调整。同时将全班学生以研究的方向或者收集材料的内容等为依据分为若干个小组。
研究性课题教学的有效使用,可促使学生掌握数学发现的方法,形成迁移能力,并最终养成勇于创造的态度。但是,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对所教内容做出较好的加工和组织,要花费课前大量的时间来准备,否则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并且,也不是任何内容都能有效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有些知识内容,难以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去获取。例如,在探究出一些定理公式后,有一些课时专门是巩固练习,像这样的内容就没必要再探究;再者,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人类几千年探索的结晶,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完这些知识,同时全部经历历史上的探究过程是不现实的。教师应精选出一些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且要对教材进行剖析和重组,用联系、运动、变化的观点去研究各知识点之间的转化,展示给学生一个动态的“知识生成”的过程。
第二个环节展示阶段,各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发言,阐述本组的观点。教师做复述或者补充。其他小组也可以提出疑问,教师做总结,这样可以起到一个类似抛砖引玉的效果。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终于得出了方案,他们不仅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也需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同学来分享并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自我展示,是课题教学课的华彩所在,探究课的正是在这个时候来临的。它在学生展示异彩纷呈成果的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这时,教师要给予学生热情的、积极的正面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还应对探究结果提炼本质,适当总结。让学生获得充分肯定的同时,能得到更加深入的思考。
初中课题探究范文3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课程执行力”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推动新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人在河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薄弱校教师课程执行力实践研究》研究成果中,发现教师课程执行力的薄弱集中体现在对每节课必写的教学目标的陌生,并结合实践研究成果,梳理汇总初中学科教学目标设置与落实中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课程执行力 教学目标设置与落实 问题探究
在河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薄弱校教师课程执行力实践研究》研究中,通过对我区两所薄弱校一年多的课堂观察记录、课后的研讨反思,教师探究和落实课程标准的课程执行力情况等较为全面的了解,发现影响和制约教师课程执行力实施的诸多影响因素中,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落实至P重要并存在很多问题,教师课程执行力的薄弱集中体现在对每节课必写的教学目标的陌生,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游离于教学之外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一部分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和运用还处于表层的认知阶段,一方面表现为不知如何设定教学目标或没有认真研究如何确立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部分教师只是从网上或教学参考上抄下来作为教(学)案一项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目标的设置考虑较少;另一方面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主要精力放在讲完课,虽然这期间有课标要求的自主合作,但这里的自主往往因给予时间的不足或教师的不放心而流于形式。
二、教学目标定位不恰当
有一部分教师因对课标的认识不足、教材把握不准从而定位教学目标不恰当。在一次《相似三角形》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这节课的内容从教材编排来看在全章起着引领奠基作用,后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应用均由此而推开,接下来的各种复杂图形均由此而组合、变形演化而来。两位作课教师将教学目标分别设定为了“知识建模,让学生建立起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模型”和“掌握知识,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这里不必说教学过程,仅看教学目标的设置就能想像出教学过程,更能判断接下来学生这一章的学习效率。
教学中要求,要备教材、备学生,教材把握不准教学目标设置不当,号不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的脉,教学目标就不可能对症下药。一节初三数学复习课研讨课《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作课教师将教学目标确定在“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本知识”。如果仅就这节课内容来看问题不大,可是面临中考的学生需要的是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需要形成知识链,教学目标的设置显然就太肤浅了。
三、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不对称
经过课题组一年多的观察记录发现,一大部分教师的问题集中在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学过程实施中的如何落实到学生身上的问题,也就是“过程与方法”的重视不足“备”的不充分。听一位语文教师的课,他的目标设计为“①了解文章的行文线索,赏析文章语言;②理解文章立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读课文大概用时3分钟,接着是读准字音用时大概2分钟,接下来出示行文线索问题,在学生思考有1分钟后教师要求回答问题,学生答不准确,教师就开始了由课文内容到线索知识的讲解…,接下来的理解立意和思想感情类似此过程。因该班是均衡分组,课后我就抽取了一组学生,每人一张写有“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的纸条,要求学生至少写三条。学生大多写的是:认识了…生字,知道了…线索,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个别同学能写出。评课时我又问作课教师同样的问题,教师的回答基本是教学目标。为什么一节课教师和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呢,我们回看教学过程就会发现,学生印象深刻的是自己参与学习活动的或动笔记下来的较精简的内容。我们就要反思,教学目标是教师教授的目标还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它的实现是以教师讲完为标准,还是学生掌握为标准。这就要回到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我们应该重点关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已说了好多年,看来课程标准的落实任重而道远。
基于教师们教学目标落实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专门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目标贯通的教学”的各种教研活动,问题有所改观但依然存在。教研活动中,教研员与两位作课教师一同研讨并确立教学目标。语文同课异构的《在沙漠中心》确立的教学目标是:①默读课文,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找出关键语句,领悟文章通过细节刻画展现人物心理的方法;③结合写作背景和日常生活理解“冒险”的意义。围绕教学目标各自准备作课。需要说明目标中默认的主语是“学生”,研讨别强调和明示了“过程与方法”,提出了教学目标一定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有了这样的前提,课堂展示环节有一位教师仍然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缺少方法指导的教师代思、代言的过程。
初中各学科任课教师运用所拥有的专业课程权利,将该学科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细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通过对收集到的相关课程资源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将教师个人领悟到的课程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方案,最后将教学方案创生性地实际运作并评价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教师的这一系列教学行为目标及其实现,需要处于课程执行主体地位的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创造性的执行课程。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三个方面六大核心素养,每一项都在召唤教师的担当,每一项都在提醒教师我们的课堂是否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否在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是否在树立科学精神。我们薄弱校的教师们在课程执行力及教学目标科学设置与落实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1]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3]姚志敏.教师课程执行力―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J].教育探究,2010,(11).
初中课题探究范文4
研究性学习要得到有效实施,离不开英语教师有效的指导策略。实施课题研究是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一个重要环节,英语教师的指导是否得当对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开展成功是否起关键性的作用。关于在实施课题研究阶段英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本文主要从准备活动指导、研究方法指导和实施研究指导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英语 研究性学习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25-01
一、准备活动指导
准备活动指导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准备以更好地进入课题研究,可采取以下做法:
1.相关背景知识的指导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当今中学生觉得英语难学,一方面由于缺乏交际需要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学生对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自然习惯、西方文化等缺乏认识,用汉语思维方式学习英语不能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研究性学习也就无法实施。因此,英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帮助学生培养英语思维习惯。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My name?蒺s Gina”时,师生讨论后把“中英姓名区别研究”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英语国家起名字的习惯和英语国家的姓名顺序特点,比如指导学生了解Jim Green中Green是姓氏,Jim是名字,以及英文名字与汉语名字的不同之处等。另外,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西方文学书籍,加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学生还可以自主阅读一些简单的英文版小说、散文、诗歌等。这样,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提高英语素养,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作准备。
2.团队组合的指导
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需要成功的团队组合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为了建立良好的合作团队,英语教师要合理划分小组,使每个组的水平相当,选择一个学习成绩较好、责任心强的学生为小组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不同任务,通过小组合作来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同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的畏惧心理,对各小组成员的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合理的评价和激励,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建立做好课题研究的自信心。
二、研究方法指导
研究方法指导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方法以更合理地进行课题研究,可采取以下做法:
1.收集材料的方法指导
由于初中生还没有完善的思维能力和识别能力,英语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搜集最有效的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材料的来源,主要有平时的记忆、学生之间的交流、询问教师、实际调查、报刊杂志、网络等途径。其次,教师要重点介绍一些常用的英语资料网址和查询方法,比如“欢乐美语”、“从零开始学英语”、“英语词汇表”、“英语小精灵”等网站,然后教会学生怎样查到自己想要的资料信息。另外,在查找资料时还要将有用的信息随时记录下来,比如摘录、提要、复印都可以,在搜集和记录资料后,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和分析。
2.整理材料的方法指导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设计整理材料的方案,可以列一表格,包括信息来源、资料分类、版面设计等方面,为了提高材料的质量。其次,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筛选材料,收集的资料一定要与布置的任务有关,如果学生自己觉得某些资料很有价值但又与学习内容没有太大关系,可以另外标注在表格以外。在资料都归类整理好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将资料变成自己的知识,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并加以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实施研究指导
实施研究指导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研究操作以更有效地进行研究,可采取以下做法:
1.进入问题情境的指导
教师要设计各种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来探索和发现问题,并学会分析判断其中的信息,有效增强了其对外界环境的应变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遵循探索性、启发性、灵活性、创新性和梯度化原则,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激情。比如在学习“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like?”一课时,师生经过讨论把“学生日常饮食调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后,在学生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在本地超市购买食品和独特的饮食文化的影碟,作为进入问题情境,进而教师及时提出问题: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video? How many kinds of food do you know? What do you usually eat every day? 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like? 然后指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会时不时出现病句,教师要抓住机会及时指导,通过长期实践和反馈,学生会逐步形成正确的思维定式,从而提高运用英语语言的准确率。
2.实践体验的指导
初中课题探究范文5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222-01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通过开展科学探究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生物课程能力培养的核心,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生物学与其它自然科学的实验相比,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必须有完好的实验材料,同时这些材料的搜集和运用易受地方性和季节性的限制;二是对于某些生理性实验,并不能立竿见影。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事先做好生物实验教学的计划
在每学期初,教师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对该学期的生物教学实验做好统筹安排,将实验的课题和需要准备的实验材料详细列在本学期教学计划表中,并及时采集、培养或浸制有关材料。同时,准备的材料尽可能与教材上的要求一致,对于学生较为熟悉和常见的材料,可以安排学生参与采集,这不仅可以调动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对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性获得充分的感性认知。
2.精心设计生物实验的程序
概括而言,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备教材就是根据教材的要求来确定探究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例如,为什么要做这个探究实验、通过实验应该使学生获得哪些生物知识和技能等等,以便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从而提高生物实验的效果。备学生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动手能力来综合分析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备教法是指根据实验内容和学生水平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从分析和推理,并最终获得结论。
3.做好预备实验
提高生物实验教学质量一个重要途径,在于教师必须练好基本功。具体来说,在每次实验课前,教师都要先动手进行实验,以便掌握实验的全过程。同时,通过实际操作,还可以预见学生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出现的错误,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实验中的差错,使学生的实验能够按要求顺利完成,并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
二、了解探究实验活动
生物新课程标准突出科学的探究活动,倡导探究性学习。实验是常见的探究实践活动。实验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究性实验,还能提高学生的质疑、推理、判断、反思、交流、合作等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重视科学探究的实验技能培养
科学的探究需要一定的技能。过去的教学,着重于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如显微镜的操作、临时装片的制作,学会使用解剖器具、掌握动植物解剖,学会使用量筒、烧杯、展翅板、捕虫网等器具,学会配置不同浓度的生理盐水、酒精等试剂。现在的生物课程标准更加要求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技能训练。新教材设置了多个技能训练栏目,如通过观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测量和计算、观察、解读实验数据、推理、分析实验结果等等。新教材的探究实验,侧重体验和领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要求学会观察、记录、设计、分析、推理,学会写实验报告和小论文等。
四、掌握各个探究实验活动教学目标的侧重点
探究实验活动都有其共同的要求,如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施计划,记录数据,交流讨论等,但每一项的探究活动目标都有其侧重点。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重点是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重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解读;探究空气质量,重在取样和检测;动物的绕道取食,重在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等等。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更好地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1.示范验证式实验
传统的实验,着重实验技能的训练,其优势在于能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体验。其实实验过程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主要包括:解读实验目的、原理选择实验材料确定实验方法步骤熟悉仪器的使用实施操作体验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生物新课程标准也设置了多个传统的实验,如显微镜的使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可通过传统的生物实验,规范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2.自主探究式实验
学生平时通过观察,会提出不少的问题,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例如:
(1)材料、方法的改进实验。如探究种子萌发时,制作种子萌发各阶段的小标本;鸡的绕道取食实验,可用家里的金鱼、巴西龟、宠物狗来代替;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用紫色的外表皮或紫鸭跖草代替无色透明的内表皮,省却染色,效果也十分明显等等。
(2)教材内容的拓展实验。学习单细胞生物时,观察完草履虫后,可进行草履虫的应激性的探究实验,让学生认识生物一个重要的特征:应激性。还可更进一步探究,用糖、茶、醋、冰等多种材料来试验,探究草履虫对不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初中课题探究范文6
【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吸引力 兴趣
根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中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存在逐年下降的情况,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应提高,但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和兴趣却在不断降低,加上城市生活环境禁锢了学生活动范围,日常运动越来越少,体育课几乎成为学生参加运动训练的唯一机会。然而不幸的是,在以成绩论英雄的升学压力下,学生、老师、家长都将体育活动错误的视作不务正业,严重缺乏对体育课重要性的认识,造成体育课在学生中的吸引力极度下降,根本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加上体育课程和授课手段的单调枯燥,更是让体育课几乎成了自由活动课,很难实现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目的。我们相信,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没有方法的老师。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当前体育课教学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就提高体育课吸引力的教学措施进行探讨,以期在教学实践中提升体育课程吸引力,促进体育课教学效果提升。
一、关注学生兴趣,坚持以学生兴趣为核心,采取差异化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要想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课程学习中,切实主动加强自身锻炼,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课程的趣味性,这样自然会更加热爱体育课,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最终才能收到预期教学效果。
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里素质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进行体育学习和训练时个人优劣势也不尽相同,对同一种项目不同的学生可能会存在不同的接受程度,如果体育教师在授课时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用同样的方式去训练所有的学生,这样难免会有部分同学提不起兴趣,进而慢慢也就失去了进行体育活动的主动性。所以,我们一线的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广泛征求或者发现不同学生群体的趣味点和特长,采取有差别的教学模式,让不同的学生都尽可能的在自己喜欢的项目上进行锻炼和学习,最终达到所有学生都能喜欢体育,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学生应该永远是教学的核心所在,初中学生正处在心里和身体的发育、成长期,良好的心灵关怀和体育锻炼是有益的也是必须的,我们的教师一定要本着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态度,多与学生互动,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教学,尽力帮助每一位学生培养出加强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二、加强教学研究,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体育课程趣味性
体育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兴趣的培养和课程吸引力的树立也非一日之功,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课程进行持续的研究和学习,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根据学生阶段特点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提高体育课程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是体育课更具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度,帮助体育教学实现预期效果。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除了少数有条件的学校在师资和设备方面具备良好的配备外,大多数的学校在体育课方面的配置并不理想,无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这样就不仅制约了学校体育课教学水平的提高,更严重限制了学生学习范围,降低了体育课的吸引力。中学生本身是比较好动的,对体育课也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学校教师应该在既有的条件下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体育教学,交给学生丰富的体育锻炼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如向学生讲解正确的锻炼常识,简单的活动技巧或者基础的武术套路等,这样就能充分展现出体育课程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锻炼的目的。
三、加强多方配合,宣传和教学体育课程在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体育课难以有效开展的一个主要问题还是在于,当前广大学生和家长并未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除了应付中考之外,完全忽略了体育课程对学生身体成长和性格养成巨大帮助,造成体育课在学生和家长群体中普遍遭到不同程度的抵制,严重影响体育课教学效果。要根本破除大家对体育课的偏见,还是应当从大家对体育课的认识上着手,广泛开展针对学生和家长,甚至包括体育教师的宣传和教育,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程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的必要性和促进作用。
身体健康对一个完整的人而言永远是第一位的,初中生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对学生身体发育和性格养成都有着重要影响,体育课程的学了要帮助学生加强身体锻炼之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和帮助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体育活动本身对心理健康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缓解文化学习的压力,派遣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烦恼,同时体育课也是加强学生之间写作能力、促进学生沟通交流的有效手段,所以无论是从身体健康的角度还是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体育课对初中生而言都是很重要的,但这些重要性只有让我们的家长和学生感受到认识到了,才会真正对体育教学活动产生有价值的帮助。
结语:体育课程丰富多彩,教学手段花样繁多,在此就不一一进行赘述,相信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要全面提高体育课程吸引力,增强体育课趣味性,切实促进体育教学实效,需要的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将学生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全身心的投入到课程开发和实践中,切实帮助学生树造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金江宁.浅析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质量[J].学生之友.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