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笔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技术的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的笔记

信息技术的笔记范文1

关键词: 多媒体信息技术 数学课堂 弊端

数学学科是初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它是一门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具有抽象的概念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等特点,而数学学科的这些特点往往对学习者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都比较高,这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生来说往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同时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多媒体工具开始逐渐地走进了数学课堂。与传统的教学工具相比,多媒体工具具有图、文、声、像一体化的特点,这些特点恰好可以弥补初中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不足。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多媒体工具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然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推广,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弱化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有时候甚至起到了反作用。那么,在数学课堂中所开展的多媒体教学究竟出现了哪些问题呢?

一、把多媒体当成电子板书使用

在新课改思想的影响之下,我们倡导要在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式,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之下,很多教师看中了多媒体这种新型的教学工具,从而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然而,很多教师在应用多媒体工具的时候并没有物尽其用,而是只把多媒体当成了电子板书来使用。多媒体工具具有文本显示功能,而这个功能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然而,很多教师却把板书作为了多媒体工具的唯一的功能,而忽视了其他的功能,从而大大降低了多媒体教学的实效。除此以外,多媒体的这种文本显示功能可以储存大量的信息,并且大篇的板书可以在一瞬间就显示出来。这样,很多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工具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加快了教学的速度,增加了教学的内容。很多学生反映,当教师使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的时候,学起来反而感觉比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在课堂上不停地记笔记,一不留神就被教师快速的教学进度给落下了。另外,这种快速显示的电子板书给学生往往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以往传统的板书中,一些数学公式、例题往往都需要教师一步步地进行演算、推理,这样看到一步步的推理演算过程学生更容易消化,并且有时候教师在演算的过程中也会出错,而这种错误也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而自从有了多媒体工具,教师再也不需要花时间在这些步骤、过程的演算上。这样,学生在看电子板书的时候如同看书一样,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多媒体课件形式过于花哨

与传统的教学工具相比,多媒体工具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这样,教师在使用多媒体上课的时候会给学生的多重感官造成刺激,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而,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工具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把教学课件做得过于花哨,一会儿播放画面、一会儿播放音乐、一会儿又进行录像解说,总之是热闹非凡。然而,由于这些课件的形式过于花哨,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这些花哨的形式上,而忽视了真正的教学内容。例如,我曾经听过一节用多媒体来上的公开课。在教师讲到“圆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时,为了让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有一个直观深刻的印象,教师就给学生制作了一幅动态演示的画面,而为了追求更好的画面效果,这位老师还特意在画面中设置了一只米老鼠,当学生看到这么生动有趣的画面以后纷纷把目光集中到了“米老鼠”的身上,却把真正要学的内容给忽视了,从而导致一节数学课下来,学生对于教学的内容没有什么印象,反而对那只可爱的米老鼠印象深刻。试想,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又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呢?

三、多媒体教学缺乏灵活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自己的声音、语调、身体语言等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绘声绘色的学习氛围,并且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的调试。然而,自从引入了多媒体工具以后,很多教师心甘情愿地把课堂让给了机器,一切都以多媒体工具为主,从而丧失了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空间。以往,我们开展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然而,多媒体工具的引入则把教学活动变成了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性活动,单靠不能变通的机器开展教学,势必会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例如,我在给学生讲授“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时,就采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在上课之前我就利用多媒体设计了五种方式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行二等分,准备在上课的时候一种一种地给学生介绍。但是当我刚给学生介绍了第一种分法以后,很多学生紧接着就想出了其他很多种的分法,而这些分法都不在我准备的教学课件上。这样,接下来的多媒体教学就没办法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环节进行下去。由此可以看出,多媒体教学缺乏灵活性的特征往往会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多媒体工具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下所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它所具有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也不能过分“迷信”多媒体,而要用更加科学、理性的方式来看待多媒体教学,努力发挥多媒体工具的优势,尽量避免多媒体工具的使用误区。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屈清明.几何画板教学课件制作范例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信息技术的笔记范文2

【关键词】 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区别与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01

一、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

(一)从发展历程来看

1、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教育传统技术、教育媒体技术和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传统技术阶段是从教育技术的产生到十九世纪末。这时期的教育技术指的是教育者所运用的技巧、技能和操作方法。主要包括口语(演讲技能)、文字、黑板、粉笔、图片、模型、实物等等。教育媒体技术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这一时期教育技术以各种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为标志,主要包括:摄影、幻灯、投影、无线电广播、电影、电视、语言实验室等。教育信息技术阶段主要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处理为核心,更加注重人的作用。

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第二次是文字的创造。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第四次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第五次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我么现在所说的信息技术指的是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狭义的信息技术。

从两者的发展历程来看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都伴随着技术的发展,知识教育技术中技术的发展是影响教育教学,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影响信息的传播方式。

(二)从研究领域来看

1、研究对象及范畴

(1)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技术属于教育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有合适技术(所谓合适技术,包括现代技术、传统技术、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研究范畴则是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这就表明,教育技术能力是任何学科(包括文科、理科、医科、农科……)的教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是大、中、小学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也就是“如何进行教学的能力”(它相当于医生“如何进行治病的能力”、律师“如何帮人打官司的能力”)。

(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等为基础的,对各种形态的信息进行处理的综合性技术。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信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指获取、存储、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是解决信息时代教育问题的基本工具,但是教育技术不只限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也是一种传播过程,而信息技术就是研究优化信息传播、处理的技术,所以教育技术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一个领域。

2、研究目标

(1)教育技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标是使受训者具有教育技术素养,即具有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能力与道德。其中,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是指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也就是在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的能力。

(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培训的目标是是要使受训者具有信息技术素养,即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能力与道德。其中,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指获取、存储、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信息的能力。

3、研究内容

(1)教育技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材则是围绕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展开。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涉及信息技术的内容,但目的是利用这类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以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培训教材围绕各种信息处理技术而展开,尽管信息技术培训中也涉及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软件利用和教学自动测评等教学应用的内容,但目的是通过这类教学应用作案例去验证相关的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二、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系

以教学设计和资源处理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培训与信息技术培训有一定的联系,但根本不同,具体如下:

(一)信息技术是教育技术的基础。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二者虽有较密切的联系,但却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教育技术关注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其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研究范畴则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即教育技术关注的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或作为教学资源的技术。而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二)教育技术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教育技术是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方法方式的总和,信息技术是教育技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当然现在教育技术中很多研究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所以也造成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概念的混乱。在教育技术中关注的信息技术现在主要包括:广播卫星电视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通讯,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等方面内容。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教学设计,不应把信息技术等同于教育技术,教育技术不只关注信息技术,其核心点在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及其它技术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的最优化。

总之,教育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并不等同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二者虽有较密切的联系,但却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完全不同。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等无形技术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而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简单的说教育技术关注的是媒体的合理应用,而信息技术关注的是教育领域关于计算机和网路等知识的应用。教育技术比信息技术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信息技术的笔记范文3

关键词:洞石;专利;技术创新

1 前 言

随着陶瓷工艺设备和装饰方法的不断进步,瓷砖产品越来越逼真天然石材,包括颜色、纹理、表面质感和表现效果。有立体孔洞的天然石材因其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越来越受到市场及消费者的接受和喜欢,但这类立体孔洞石材价格贵、强度低、易风化,且大量开采不利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而人造立体孔洞陶瓷砖价格低、强度高、不风化,是天然立体孔洞石材很好的替代品。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人造孔洞陶瓷砖依赖凹凸模具压制形成孔洞及纹理,形成的孔洞过于规整、过渡少、不自然、人工痕迹明显,不能形成天然石材上的孔洞及纹理所具有的自然的不规则效果。

因此,科技工作者便开始设计新的方法及其产品来解决上述问题,由此催生了洞石技术的诞生。人们在瓷砖生产过程中加入发泡材料,经过高温煅烧后形成孔洞效果,采用这种方法生产的瓷砖具有表面孔洞大小、深浅过渡自然、孔洞纹理随机变化等天然石材孔洞装饰效果的优点。

2 洞石系列专利概况

“洞石之争”首先涉及到的就是洞石的专利权之争,在近几年来陶瓷行业关于洞石专利很多,除了东鹏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立体孔洞装饰陶瓷砖》和发明专利《一种立体孔洞装饰陶瓷砖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之外,还有相当多的陶瓷生产企业也都申请了与洞石相关的发明、实用新型以及外观专利。

仅就发明专利来看,与洞石有关的专利有:东鹏的《一种立体孔洞装饰陶瓷砖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申请日为2007年1月26日,优先权日为2006年7月20 日,于2007年9月26日公开,2009年5月27日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佛山石湾鹰牌陶瓷有限公司的《一种具有孔洞效果装饰陶瓷砖的生产方法》,申请日为2007年12月27日,公开日为2008日7月9日;叶荣崧、陈耀强的《一种具有仿天然洞石纹理的抛光砖》,申请日为2007年6月29日,公开日为2007年11月21日,授权公告日为2010年9月1日;黄建平的《仿洞石瓷砖及其制备方法》,申请日为2007年5月31日,公开日为2008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为2007年4月4日, 授权日为2009年7月1日;广东宏陶陶瓷有限公司的《一种原洞石抛光砖及其制造方法》,申请日为2008年11月12日,公开日为2009年4月15日;上海斯米克建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一种仿石天然洞石玻化砖的生产工艺》,申请日为2008年12月10 日,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霍镰泉的一系列与洞石有关的专利有《一种仿天然洞石的瓷质砖及其制备方法》,申请日为2007年1月10日,公开日为2007年8月1日,授权日为2008年12月3日;《仿天然洞石瓷质砖》,申请日为2006年12月29日,公开日为2007年8月15日,授权公告日为2008年12月10日;《透明熔块及其制备方法、透光晶粒、无洞洞石和瓷质砖》,申请日为2009年1月9日,公开日为2009年7月29,授权日为2011年11月2日;《一种无洞洞石的制备方法》,申请日为2009年1月8日,公开日为2009年7月29日;《无洞洞石的制备工艺及设备》,申请日为2009年3月8日,公开日为2009年8月12日,优先权为2008年12月21日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与陶瓷生产工艺迥异的复合洞石专利,如《一种具有真实孔洞的人造洞石及其制备方法》、《一种仿洞石瓷砖的生产工艺》、《具有孔洞的人造石材的制备方法》、《纳米型合成洞石的生产方法》、《米黄洞石石渣混凝土抛光饰面挂板及其制作方法》等等。从2006年开始至今,陶瓷行业当中这么多项与洞石相关的专利申请及授权,不仅说明洞石产品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也说明了洞石的技术创新有很多可以改良的地方。

3 洞石系列专利的技术创新分析

陶瓷行业的这些与洞石有关的发明专利,仅从名称来看,已有大同小异的感觉。由于发明专利主要在于技术方法的创新,可以从专利的技术手段来剖析其创新之处。

3.1 制备方法

东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粉料制备,包括制备面料和底料;将粉料布料干压成形,制成坯体;将成形坯体干燥;烧制坯体制成半成品;对半成品进行表面处理,制成成品。在粉料制备中,制备面料包括制备花纹面料,其中至少提供一种花纹面料为成孔剂;在粉料布料干压成形时,将成孔剂与其它面料和底料布料干压成形,制成坯体;坯体烧制温度采用1100~1300℃,形成立体孔洞、裂沟、纹理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鹰牌的制备技术是首先将陶瓷原料按一定配比进行配料球磨成浆料,然后根据产品效果要求加(或不加)色浆进行配色,然后通过喷雾干燥得到具有一定颗粒级别粉料。各种面料粉料制成微粉后,通过一定配比结合底料布料加压成形,制成坯体,而后将成形坯体进行干燥、高温烧制后,对烧成后砖体进行表面与磨边处理后,制成产品。在粉料制备中,底料为在普通底料粉料中外加入具有一定颗粒级配的经高温锻烧后可分解、氧化反应的无机或者有机材料。面料为低温面料,在低温面料外加入具有一定颗粒级配的经高温锻烧后可分解、氧化反应的无机或者有机材料,通过微粉处理后形成面料花料。通过面料配比,由各种形式布料设备形成不同花纹图案效果,再与底料结合干压成形,制成坯体。干燥温度为100~400℃,高温烧制温度为1100~1300℃,将所述砖体面料、底料烧制成立体孔泡,孔泡为0.5~25mm的不同规格,其形状各异,同时洞中带洞。

宏陶将原料配方后,经粉碎、均化、脱水、造粒成为成洞粒子料;成洞粒子截面面积≤25mm2,颗粒大小级配范围可根据装饰需要任意确定;再将成洞粒子料与基础面坯料混合均匀成为面坯料,与底坯料同时压制成形;烧成,抛光制成成品。

新中源仿天然洞石的瓷质砖制备方法,是在常规的瓷质抛光砖生产工艺流程的基础上研制了特殊的起泡料配方,使产品表面形成仿天然石材的溶洞效果,并设计仿天然格栅纹路以及改进的“间歇层叠平铺式”下料方式对溶洞的分布以及走向进行规划而制成,使产品具有逼真的天然洞石装饰效果。在现有瓷质砖所包含的白料的基础上,加入由各种不同的无机色料调制成不同颜色的粉料,各种不同颜色的粉料按一定比例不均匀地混合,可构成各种图案和花纹。

唯美的技术是将低温料经球磨喷雾干燥成粉料,与陶瓷粉料一起布料成形,再干燥、烧成、抛光。

斯米克工艺是将基础面料和洞石料分别通过辊筒料斗投入面料下料辊筒上,洞石料处在中间面料下料辊筒上,调节面料下料辊筒的转速,控制基础面料和洞石料的下料比例,面料下料辊筒转动将基础面料和洞石料转落至送料皮带,送料皮带旋转将基础面料和洞石料组成的层叠料送至移动储料斗,移动储料斗的闸门,随着移动储料斗的移动打开,将混合面料送至直纹成形格栅定型,最后经直纹成形格栅将混合面料送至压机模腔压制成形,将该成形的产品送至窑炉,控制窑炉温度烧制成烧砖,将该烧砖抛光,即得仿石天然洞石玻化砖。该技术具有纹理和孔洞分布可控性、可观赏性强、使用范围广泛等优点。

3.2 原料组成

东鹏其面料和底料设置为常规陶瓷原料与成孔剂复配成的配方料,花纹面料中引入的成孔剂设置为石墨粉、碳粉、碳酸盐类材料、硫酸盐类材料、碳水化合物材料、低温玻璃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碳酸盐类材料设置为石灰石矿物、碳酸钙、碳酸钠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硫酸盐类材料设置为生石膏、熟石膏、硫酸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碳水化合物材料设置为面粉、糠灰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宏陶砖坯由坯料和成洞粒子料组成,其组成重量百分比为:坯料95%~99%、成洞粒子料1%~5%。坯料包括底坯料和面坯料,面坯料包括基础面坯料和成洞粒子料,面坯料重量百分比为:基础面坯料95%~99%、成洞粒子料1%~5%;成洞粒子料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混合泥22%~52%、石粉36%~56%、滑石2 %~10%、强力助熔剂10%~15%。

嘉俊产品面层料中有重量成分为20%~25%的低温钠长石、方解石、粘土,另外的75%~80%重量成分与普通抛光砖成分一样。其中,低温钠长石、方解石、粘土的重量成分分别占所述面层料中低温钠长石、方解石、粘土总含量的55%~65%、20%~25%、15%~20%,低温钠长石中钠的含量要求在9%以上。

新中源瓷质砖的起泡料配方中,各种原材料配比(干料重量比)为:球土类8%~15%、钠长石类18%~30%、锂长石类30%~45%、石灰石12%~20%、磨块料0.5%~3%、烧滑石0~1%。

唯美的仿洞石瓷砖成形料中至少一种是低温料,重量配比:泥料5%~25%、瓷砂0.1%~40%、滑石0.1%~20%、萤石20%~90%。

3.3 瓷砖特色

东鹏洞石瓷砖包括坯体层、形成在坯体层上的表面层、形成在坯体层另一个表面的底面层。瓷砖表面层设置有孔洞或裂沟,底面层设置有利于粘合的纹理。其表面层还设置有随机分布的仿天然装饰纹理,纹理可以是云彩状纹理、木纹状纹理、石材纹理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瓷砖表面层的孔洞或裂沟中有填充物料,该填充物料是有机树脂。此外,坯体层和底面层均有随机分布的形状各异、大小不同、深浅不一的孔洞或裂沟,表面层、坯体层和底面层的孔洞或裂沟为互相连通。

鹰牌在砖的底料中加入经高温锻烧后可分解、氧化反应的无机或有机材料,砖坯经高温锻烧后形成具有一定大小的孔洞,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大大减轻了砖体的重量,同时砖底面层形成的孔洞使陶瓷砖铺贴更牢固。在制造过程中加入工业废料等材料,同时又使砖体重量减轻,便于运输和铺贴,达到既节能又环保的目的。同时各种布料方式的应用又使产品表面可形成各种不同风格纹理,适用范围广,可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

宏陶为一种原洞石抛光砖,产品孔洞表面不锋利,使用安全,形态酷似天然洞石。

嘉俊产品是具有仿天然洞石纹理的抛光砖,包括有底层料和面层料,底层料占整砖重量成分的60%~70%,面层料占整砖重量的30%~40%。这种洞石瓷砖表面具有大小与形状不规则的洞,最大的洞直径不超过5mm,具有仿天然洞石纹理的效果。

唯美的产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仿洞石瓷砖的表面效果与天然洞石相似,具有随机多变、形状各异、深浅不一的孔洞,而且又能控制辐射于安全范围;

(2) 当低温料与其它陶瓷材料相互配合形成孔洞,孔洞最大尺寸可达2mm以上,形成逼真的天然洞石效果;

(3) 如抛光后去掉表层并以其它材料填补孔洞再抛光,可达到仿补洞石再抛光的装饰效果。

4 结 语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透过陶瓷行业部分有关洞石发明专利的技术创新,我们可以看出各企业的技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具有底层和面层的两层料,都含有成孔的原料,但细节上有所不同。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各企业的专利都有其技术创新的亮点所在。在陶瓷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产品的研发大都是在互相学习各自改良中进步的,这才使得陶瓷行业快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打官司不是专利的最终目的,我们希望通过专利技术公开,会有更多的基于现有专利的创新技术涌现出来,共同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

另外,从陶瓷企业所有专利申请中,还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1) 陶瓷企业所申请的专利有效性都是成立的;

信息技术的笔记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1017703

作者简介:陶佳(1981-),女,硕士,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远程教育、教育信息技术。

0 引言

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传统教育模式由于自身的不足,已难以承担起这个重要使命,信息技术教育正是在此种形式下应运而生。

1 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义及发展概况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信息技术课,即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二是指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即以信息技术促进其它课程的学习,将信息技术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信息技术教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这个阶段更多的是强调教师教的作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学习阶段,学生和教师还不能很好地进行交流;③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育阶段,互联网的发展与运用,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它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使教育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实现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利弊

2.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显示出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2.1.1 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信息技术教学使得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难以表述的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够生动、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知识是通过外部刺激而获取的,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多感官的综合刺激,而不是单一的外部刺激。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的视觉和听觉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感官渠道,且通过多种感官获取的信息比通过单一感官获取的信息更益于保持。信息技术能看、能听、能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信息,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

2.1.2 使终身教育有了可能,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网络教育的覆盖面广、适应性强,能满足不同特征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的需要。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后,学习可以不再局限于学校,学生上课不受教室、学校、地域、国家的限制,拥有网络硬件并懂得基础操作的人都可以选择合适的地点,根据自身的特点使用网络教育资源。“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将以终身教育的形式得到实现,人们可以随时加入网络学校的学习,教育将不再被划分成几段,它会自然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使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成为可能,对提高全民素质极具意义。

2.1.3 交互性强,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

利用信息技术交互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均由教师安排,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和接受。而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如提问、课堂反馈而快速调出各种资料,进行现场分析和解答,以人机对话方式灵活地进行启发式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堂教学变得灵活多样,如演示型、讨论型、游戏型等,既保证了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条理性,又不失自主性、多样性和灵活性,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

2.2 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再先进也只是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并不是万能的,也有其缺陷与不足之处。

(1)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教学工具和应用软件层出不穷。目前仍有一些教师还未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技能,难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有些学校未能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师、学生进行有效整合,只是生搬硬套,为了教育教学信息化而勉强使用,教师也有老“牛”拉车不堪重负之感,使得信息化教学质量和效益不高,迟滞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2)“人灌”变“电灌”。信息技术教育要求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有些教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外衣下,进行着传统教学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课堂上过度使用多媒体课件,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着学生,其琳琅满目程度令人头昏目眩,学生课后回忆教学内容,除了多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外,实质性的课程内容所剩无几,更谈不上主动学习。这样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质上是用“信息技术的葫芦”卖“应试教育的酒”。在浓厚的传统教学氛围下,信息技术教学衍生出了新形式的满堂灌,即“人灌”变成了“电灌”。

(3)过分依赖信息技术,缺乏情感交流。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传递教学内容的媒介和载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教师将自己的观点、思想付诸于图像、文字、动画等形式,通过媒介传递给学生,而教师的态度、情绪、感情却在传输中所剩无几,这会导致师生关系的淡化和情感交流的匮乏。事实上,教学是一个互动过程,师生间不仅需要知识交流,更需要情感交流。信息技术教学的这种情感缺乏和示范效应的丧失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4)盲目使用,认识不到位。部分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盲目化,不论什么课程、什么内容都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某些方面比其它教学手段有优势,是教学手段的一种选择,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补充。不管信息技术发展到什么水平,都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问题解决对策

3.1 转变教学观念,培养信息时代的师生

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师对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已成为判定其能否作为信息时代合格教师的重要标准。教育职能部门应加大培训力度,将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掌握作为教师资格考试内容的一部分,以此来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大、中专师范院校应加大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即加强对未来教师的培训。

“一流的教育必须有一流的教师支撑”,信息技术教育不只要求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深刻理解现代教育本质。信息技术的运用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理论还没有照搬照套的例子,教师要积极探索,将优秀的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相整合,寻求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论。以既能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又能充分发挥其教学评价、监督控制、师生情感交流功能的优势,将新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完美结合。

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教会学生甄别垃圾与有用信息,提高他们的免疫判断力。同时,有必要开展一定的心理辅导工作,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避免网上沉溺现象的发生。

3.2 积极探索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与之相配合,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教师的“教”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认识活动来实现,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信息技术教学切忌不顾学生的反应而“满堂灌”,因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为“满堂灌”提供了条件。

信息技术教学中师生双向交流十分重要。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埋头苦讲,要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可适时地提问质疑,可以组织课堂讨论,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操作演示,让他们也能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信息技术教学要尽可能利用不同途径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把学生从书本的苦役中解脱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能时时想到学生,并结合课程的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就能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

3.3 多种教学方法相互补充,扬长避短

虽然信息技术与众多其它教学方法相比,有着独特的优点,但是对于总的学习目标和全体学生来说,不存在一种普遍优于其它手段的教学方法。最优教学方法的选择往往是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和学生的特点而定的。提倡信息技术教学,决不是要否定其它教学方法,而是应相互补充、取长补短。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以辅之以传统手段。操作性比较强,或需要展示大量图表,或要展示实验过程的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十分有利,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同时,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形体语言对学生的感染作用。

3.4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教师应以富有人格魅力和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样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对学生心理产生正面效应,这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但不能削弱,而且还应进一步加强,否则会出现“学生看了很多、听了很多,却不知要学什么”的事与愿违的现象。即使到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进行自动化教学的时候,教师的作用也丝毫不能减弱,教师要用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创新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深层次问题。

4 结语

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靠的支持。诚然,信息技术教育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与完善。应逐步健全信息技术教育机制,加大投入,解决信息技术教育现存问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促进教育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什么是信息技术教育[DB/OL].http:///xhlp584211/blog/p_45/,2007.

[2]李春民,章承林.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湖北生态职业技术学院报,2006(2).

[3]程艳林,庞燕,詹健.网络教育的利弊分析及对策探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6).

[4]丁爱萍.多媒体教学利弊谈[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信息技术的笔记范文5

一、教学目标

旧版教材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重点在于信息“技术”的学习。

新版教材的总体目标是:要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有效地、负责任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在实践应用中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使自己辩证地分析和认识信息活动以及某些社会现象,从中提炼出一些基本思想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工具。重点在于通过解决一系列的实际问题来达到认知社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技术水平及熟练综合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对学生的使用要求

旧版教材的使用要求是零起点,而新版教材认为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许多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所以在编写教材的时候,旧版主要是教学生如何一步一步使用各个软件,相当于一个简版的软件使用说明书,新版则不是这样了,而是通过“任务”“交流”“探究”“实践”“拓展”等活动引导学生综合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软件解决问题,搞清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步骤,以及如何综合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为自己服务。

三、编写结构

旧版教材的结构主要由知识、任务、分析、操作、注意、练习等模块构成。新版教材的结构主要由知识、交流、任务、探究、练习、实践、拓展、综合活动、扼要回顾、学习评价等构成,从编写结构上也体现了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知识点的变化

这儿主要对新教材增加的知识点和相同知识点教学要求的变化进行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这节,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对人们生活学习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是新增内容,信息技术所包含的内容增加了传感技术,减少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信息的获取这节内容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信息的鉴别是新增内容。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这节中,文字处理软件Word基本内容没有变,主要是形式有所变化,更加强调综合任务的完成;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Excel这部分是新增内容,要求主要有建立表格、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形成报告;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Powerpoint这部分也是新增内容,要求主要有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素材的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与评价。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这节中,在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这部分,编程软件从QBAISC变成了VB6,要求也从掌握变成了体验程序的作用及其编制环境,语句基本不做要求了,主要原因是新课改后编程这部分内容是选修内容。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这部分,是新增内容,要求也主要是体验信息智能工具的使用、信息智能处理的方式、信息智能处理的应用价值、信息的与交流、综合活动。

信息安全这节内容要求变化不大,形式有所变化,比如信息技术与社会问题辩论会等。

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发现:第一,新教材新增了许多内容或者新教材覆盖的知识面更广;第二,新教材增加了许多综合活动;第三,新教材对学生的基础要求更高了,学生必须掌握一定软件的操作技术;第四,新教材内容更多了,教学课时也更紧了;第五,教学方式也要求有很大的变化。

这些情况对于我们这些西部农村学校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第一个挑战就是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们是农村学校,许多学生的电脑基础基本是“零”,没有基本操作技能如何搞综合应用和活动?所以我们还得面对现实,对教材处理的时候该教操作技能的时候还得要教,但也要符合新课改精神,兼顾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最本质的办法还是全省提高初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要求,并严格检测学生水平;第二个挑战就是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许多老师已经从事教学许多年了,有了自己的一套教学经验和方式方法,不易改变教学观念,这需要多学多看别人如何组织新课改教学,观念自然慢慢就转变过来了;第三个挑战是教学内容多,本来学生基础就不好,还要补许多操作基础,导致我们的教学课时非常紧张,许多学校甚至没有办法按时上完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考纲合理安排甚至取舍内容,甚至各个章节可以综合教学,比如信息加工与表达上与信息的获取糅合到一起来上,这样可以节约大约2个课时。

信息技术的笔记范文6

一、两种模式在备课过程中的比较

信息技术教学的教案主要是演示文稿、视频等电子文件,这种可视化的教案综合了图片以及声音效果,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信息量。传统教学的教案主要是纸质版的经过教师总结归纳出来的教学内容的框架,只对教师是可见的,而学生需要根据老师的讲解来学习。教案中涉及的内容一般也都是与课程紧密相关的,内容难免单一晦涩,容易使学生感觉乏味。

二、两种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比较

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教学形式主要为教师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并辅之以黑板进行讲授。可视化的课件集各种数据模型以及模拟过程于一体,可以帮助学生发挥空间想象力,对一些教学设备难以模拟的情景进行模拟,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在电教媒体的直观刺激下,学生浮想联翩,萌发说的冲动,从而在理解的情况下,达到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进而也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这种模式下,教师省去了很多课堂板书,但是一些学生却因为专注于抄写教师准备好的课件而忽略了老师讲课的内容,一节课下来只是匆匆忙忙记录笔记,而很多课程难点却被隐藏了起来。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学生的关注焦点在老师的身上,教师通过语言以及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课堂是一个整体的交互式的过程。教师会随时在黑板上记录难懂的部分并进行解释以增进学生的理解,但是这种课堂形式效率不高,很多时间浪费在了板书上。

三、两种模式在课间休息中的比较

信息技术教学因为有多媒体的辅助使教师可以在课间为学生营造一些轻松欢快的氛围。很多教师选择在课间休息时间为学生播放一些流行歌曲,或者一些短小的搞笑视频,缓解一下学生上课紧张的氛围。但这种形式的课间,少了老师和学生接触以及交流的机会。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间休息时间很多学生会选择请教教师一些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难点,或者和教师进行一些交流谈话,拉近师生关系。但对于那些不善提问或者交流的学生来说,课间休息只是停止那种上课的气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