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对音乐教学的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课标对音乐教学的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课标对音乐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音乐教学的要求范文1

关键词:音乐艺术;“新课标”;音乐教育;课程建设;课程标准;教师培训;教材教法

中图分类号:J603文献标识码:A

在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即将开始推广与实施之际,各地适时地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办了规模各异的的“骨干教师培训班”或“青年教师培训班”。在这些培训中,大都安排了专家报告、专题研讨和课例分析等内容。专家报告以“义务音乐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解读为重点。专题研讨由学科专家针对“新课标”作专题讲座;课例分析则选择了资深一线教师对新教材的修订情况进行了介绍、示范和分析,同时,还就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程教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拓展与辅导。

然而,如何从实际出发进行“新课标”的研读与培训,使一线教师真正了解“新课标”精神,并将“新课标”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在新的教学中得到落实?如何使师范教学中的音乐教材教法与“新课标”内容相匹配,从而使“准教师”的培养更符合一线教学的要求?这些都是面临的新问题。

一、“新标准”研读中遇到的师资问题

作为学科专家,笔者在暑期应邀到南京及周边地区的教师培训机构所开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和“青年教师培训班”做“新课标”解读的讲座,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首先,从参训人员的来源可见,有些地区和学校选派的并非音乐教师,而是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研组长或负责人,有些教师则是非音乐专业的代课教师。据参训人员在讨论中反映,有些教师对音乐知之甚少,在音乐课堂上只是为学生播放一些课件或音乐。第二,在各地讲学中发现,大部分参训人员手中非但没有“新课标”,还有很多教师虽在音乐教学岗位上积累了几年的教学经验,在此前并未研读或学习过原有的实验版的“音乐课程标准”(2001版)。因此,当授课人就“新课标”与“实验版课标”进行对比解读时,有些教师则反映出茫然与无措。至此,对由“实验版课标”修订而来的“新课标”进行解析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开足规定课程”。据此,配齐专业音乐教师应作为各地的首要任务。作为新一代的一线音乐教师不仅要符合音乐教育必须的专业技术与知识要求,还要在此基础上潜心研修与学习音乐教育思想、观念与方法,更要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国家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思想,为理解“新课标”并在教学实际中努力运用“新课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依据“新课标”补充“新教材”

通常,从中央到地方均有针对“新课标”开发的配套教材。江苏省也有适合于省内中小学的音乐教材。然而,好的音乐教师不仅应具有熟练运用教材内容的能力,还应具备依据学生情况和当地文化环境有效选择和补充教学内容和教材的能力。因此,在师范生的培养和教师培训中,应该选择补充教材和教学内容的训练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就师范生的培养而言,高师音乐院校应使学生树立音乐基础教学的专业思想,确立从事音乐教育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掌握中小学音乐教材的重要性。“音乐教学论”或“音乐教材教法”的学科教师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熟悉、研究和掌握中小学音乐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尝试“如何使用教材,如何整合教学内容”。还要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对教材的特点、结构、体系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从而在课堂教学与实践中明确和掌握“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准教师”或“新教师”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做到用好、用活教材,并在全方位地了解学生来源、学生能力、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基础上依据课标要求,有的放矢地为教学有效补充教材。

就岗前培训和各种相关的培训而言,应从源头上解决参训人员的专业性问题。应避免不懂音乐的人士占用音乐培训的资源和名额,既减少音乐培训的资源浪费,又为日后音乐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了便利条件。

培训机构不仅应对师范教育的应届毕业生适时开办岗前培训,还应对具有3—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安排各种音乐教学的培训课程。培训机构不仅应引导参训者研究教学设计的预设功能与教学过程的生成意义,还要研究教案文本的价值取向与课堂环境等的客观变化,更要在培训中学习把握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和教师传授,探究性学习方法与接受性学习方法,合作学习与个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师教学的指导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规定教材与补充教材的关系等等。可以与参训者,就教材的问题,进行广泛交流与探讨,以使教师能够在吸收和研究大量信息的过程中,依据“新课标”中教材编写建议的原则为课堂教学创造性地选择和补充教学内容。

三、针对育人方向培养“准教师”

针对育人方向,高师教学以及教师培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准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施教和影响。

1.关注音乐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音乐教师应能深入领会“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思考音乐课程的改革思路,做到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努力在教学中凸显音乐学科的特点,全面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使“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与思想在自身的教学中得以体现。

新课标对音乐教学的要求范文2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音乐课 教学

郑州是中国重要的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中部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交通、旅游中心。在音乐教育方面,同样紧随国家政策而进行改革与发展。自2011年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郑州市便组织基层中小学教师进行统一的新课标的学习,并在其所在教学单位进行贯彻实施,实施现状笔者借我院学生到郑州市部分中小学实习的机会进行了相关的调查与研究。

“新”课程标准之“新”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该理念突显了音乐课程的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赋予新音乐课程目标全新的内涵与意义,注重以学生为本,突出强调了三维度的重要性。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与发展,我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音乐在此也起着重要作用。新课标对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顺应时代的要求对课堂教学提出了相应的观点,音乐课堂保持开放性与多样性.

新课标下郑州市初中音乐教学的实施现状

此次调查主要以听课与访谈的形式进行,作为对郑州市部分初中音乐课上课情况的初步调查,为今后的深入调查作为铺垫。

在笔者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校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能够将课标理念与教学实践相互结合,真正发挥课标教学的指导作用,无论是从教学形式,教学效果还是从学生的接受情况来看,较之以前都有了很大的改善。音乐课堂能够较好的平衡音乐知识技能与其他音乐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

首先,教师能够较好的把握“以学生为主”,有效的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A中学的音乐教学情况。课堂教学中,该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首先让学生视听,该老师同时结合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其次,进行教材知识讲解;最后,教唱阶段,先有教行范唱,边弹琴边教唱。老师的讲课方式较灵活,学生的反映也相对积极。

其次,从教学结果来看,大部分学校音乐教学效果能达到良好,学生能吸收部分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E中学。该校音乐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师生间互动性较强。该校音乐老师反映,该校的各个班级整体的音乐教学效果都能达到良好或优秀,学生所学音乐知识较为丰富。

再次,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不断加强,能够通过感受与欣赏音乐,丰富情感;活泼生动的课堂环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B中学的音乐老师音乐素养比较好。一节欣赏课,课堂以视频导入,师生间虽无直接交流,但学生注意力集中。视频结束后老师以亲切自然的口吻与同学们进行对话式交流,导出课程内容。欣赏过程中,老师没有参与过多,而是在欣赏结束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描述对作品的理解,发挥其自主能动性。最后进行相关音乐作品知识拓展。

在F中学的听课与实践,是使笔者记忆犹新的一个学校。首先,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很好;其次,学生学习氛围浓郁;最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体现充分。如欣赏人音版七年级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老师从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我不想长大》下手,做两者结合比较,让他们喜欢流行音乐的同时认识与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接下来的欣赏阶段,老师不只是带领学生用耳朵听,同时以多媒体形式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的理解力,调动手,口等参与体验,感受音乐。教师的教学手段方式是多样化且灵活的。这样的教学活动得到了学校的认可。每节课的内容都有该老师独特的讲解和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是在轻松地课堂环境下度过并拓展了知识。

然而,问题也从另一侧面呈现,对于新课表理念的贯彻实施不够深入在一定层面上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

在C中学,该中学因为自身的原因音乐教学设施不太完善,没有专门的音乐多媒体,只在每个人的班上进行授课。该校音乐老师的教学显得随意性很大,老师只带领学生学习音乐课本知识,没有方法的多样化,过于注重课本知识,显而音乐教育没有得到综合实施。通过了解,该校对艺术学科没有给予重视,并未意识到音乐教育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审美教育。部分教师对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理解不够全面,甚至存在一定的误区。不能很好的处理音乐教学中知识技能与情感体验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对于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制订不够明确、不够具体。

针对以上学校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实施现状,呈现出目前郑州市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面对上述的优势与不足,为我们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新课标背景下中学、小学音乐课的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可行性对策的研究提出严重考验

参考文献:

[1]王文婷.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新课标对音乐教学的要求范文3

关键词:初中 音乐 新课标 教学 转变 理解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教学脱离了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各观需求,这是不能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的,还有过于注重选拔和淘汰的不当教学评价方式对教学本身都成了一种伤害。因此,如何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自身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每个音乐教师都要进行心态调整、进行理念的更新,都要成为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教师,在笔者看来,想要做好新课标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就要做好以下四个转变:

一、教学视角的转变

“学以致用”是对学习目的最直接的表达,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需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且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与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实施新课标迫切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

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比如:我在一节音乐课上,给学生欣赏Flash要学生评价和修改里边的音乐音效,学生积极性很高,这节课就上的特别非常生动有趣,还让学生学会了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音乐现象。比如哪种类型的音乐适合什么样的场所,哪种类型的音乐是不适合的等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视角,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

要做好一个科目的教学,单单从课内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多为教学寻找素材,从课内、课外同步入手,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其他学科

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中小学各门课程中:语文课本附带的朗读磁带中就有音乐的成分在里面,学习历史需要利用到某些大气的音效,地理学习中某些国家的音乐,生物学习中虫鸣鸟叫的声音能让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这些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三、教学重心的转变

1、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表现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其实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

2、强调学生的创造探索精神

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如果仅仅把音乐创造融在其他音乐教学内容中,就不可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育人的作用。只有把音乐创作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加以强调,中小学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最大的教育教益。比如:为了指导学生的创造探索精神,我给学生欣赏了谭盾的《水》、《破铜烂铁敲起来》等“另类音乐”,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些看似不可能发出乐音的,不是常规乐器的东西居然也能奏出这么美妙的音乐?

在关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对音乐教学更有创新探索的精神。

3、体现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

音乐教育具有人文属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尤其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在艺术作品的排练中陶冶这种情操。如:在排练合唱时,使学生明确自己声部所处的地位、应负的责任、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调节……这一切,只有各自把握好自己的分寸,才有可能创造出美好的合唱效果。还有在准备服装、道具、化装、后勤等事物上都可以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的转变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这就与我们以往的“成绩考核”有着重大的区别。新课标的评价是包括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以及对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全面的评价。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经验的总结都是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也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总会有一定的共通之处。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只有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标准、理念,在研究和思考状态下认真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取,认识到音乐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才能做一名优秀的初中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新课标对音乐教学的要求范文4

一、新大纲特点分析

(一)课程性质更加注重音乐美

原有教学大纲是在欣赏音乐美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新课标下对音乐的重视从教学任务转换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情感传授,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所带给学生的表现力以及对学生创新力的激发。通过音乐的学习让音乐真正的发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帮助学生从单纯的理论学习中解放出来,让音乐成为启迪开发学生情商的重要帮手。

(二)课堂教学理念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性更加鲜明,老师不再是一堂课的灵魂所在,课堂成为学生们展现自我的舞台。比如说新的大纲要求给学生展现个性的空间,在课堂上表现出每一个学生与众不同的一方面并且加以鼓励,但是在以前的大纲中对此都没有提及。

(三)教学目标的情感体现

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由单纯的技能教授学习增加到包含情感体验在内的多维度教学目标体系。之前,教学目标一直以教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乐理技能为目标,但是新课标下开始提倡对学生情感的重视和培养。学习音乐是为了让学生在音乐中能够有精神灵魂的涤荡,培养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生活热情。

通过我们对新课标的特点分析,感受到新课改带给教师的工作挑战以及对学生心理发展,课堂接受能力确切把握的必要性所在,为适应新课标的特点,教师必须从实践出发,改变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转变刻板的授课方式,调整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自己的作用,完成新课标下小学音乐的教学新任务。

二、新课标下如何设计有效的音乐课堂

(一)音乐教学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一个身心发展有很大跨越的时期,不同年级的老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制定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课堂教学形式。总体来说这个时期的孩子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集中,对于很多理论性问题不能用抽象思维的模式进行分析掌握,他们的思维还是主要以直观感性的思维为主,对一件事情很难有持久的恒心和定力。比如《一对好朋友》这首歌曲是一首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理情感发展的歌曲,我们可以问一下小朋友认为的朋友有什么,其实这个时期的孩子会认为除了人之外的小动物,花花草草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可以借此激发他们关心同学,重视友情,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真正实现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情感的目的。

(二)鼓励教学,增加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自信心

小学阶段,一些孩子对自己的行为都有一定的评价,而且这个时间段孩子对老师的评价看的十分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语言以及方式方法,用鼓励教学的办法肯定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唱歌跑调所以不愿意发声唱歌,或者觉得自己声音没有其他同学那么清脆,在集体唱歌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不开口,只听别人唱歌。这个时候老师应该告诉学生每个人的声线不同,嗓音自然不一样,鼓励学生发现自己声音的美感所在,让他们在众多一致的声音中敢于展现自己声音的特点然后融入其中。在乐理知识的学习中,尤其是学习4/4拍节奏的打拍方式时,整个动作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有点绕,很多学生觉得自己缕不顺打拍的顺序。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遇到挫折就会选择逃避,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制定有效的乐理教学方案,比如说每节课用一点时间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知识,尤其针对那些对乐理知识排斥的同学进行提问,老师上课提问一个这样哪怕用五分钟只要他开口回答了,就是成功了一半,至少他答对了有了自信或者即使他答错了但是有了面对的勇气,老师帮助鼓励也就有了方向。所以,教师不用放弃每一个孩子,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美丽和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信心。

(三)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对音乐教学的要求范文5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音乐 音乐教育

新课标提出。音乐教学应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音乐所具有的特殊社会价值要让学生们理解。让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传统音乐教学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需要进一步进行创新与改革。那么我们该如何调整教育方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呢,这应该是广大中学音乐教育者需要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中学音乐教育的具体定位

在传统的教学中。中学音乐教育由于并不是应试科目,所以往往会被忽略。但是。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途径。随着新课标的推进。音乐受到关注变得越来越高。中学生正处在一个各方面状态逐渐趋于完善的特殊阶段。对知识的摄取有着较强的选择性和主动性。同时中学生也要面对升学的重大压力。传统的音乐教育一直把音乐技能和知识作为重点。这种教学方式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而新课标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也就是说音乐教学的中心应该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所具有的社会价值,让学生感悟到音乐的美丽。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

显然,我们当前的音乐教育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也必须要有一个全新的定位。音乐究竟能给学生带来什么?音乐教育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教育。这是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的。学生在中学的经历仅仅是人生的最初始阶段,以后学生们的人生路途还很长。我们该让学生带着怎样一种状态离开学生呢?一个有生活情趣。有音乐或者其他艺术爱好的人,是一类很受社会欢迎的人。在单位多才多艺往往能够让其在工作中如鱼得水。在家庭方面。将使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音乐教育会让学生们成为一个具有情趣且完整的人,我们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正确且准确的给音乐教育一个定位。

二、新课标下中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新课标下中学音乐教育目前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教师资源匮乏。一部分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够高:教育部门和学生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综合性音乐教师缺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够科学。

目前,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音乐仍然被视为是副科。有的学校为了不“浪费”时间甚至都不开音乐课。稍微好一点的,音乐课程是有开。但是却受到非常严重的排挤,我国有6—7万的中学音乐教师。但是学历合格的却只有55%。有相当于一半的音乐教师都不合格。很大一部分音乐教师备课,就是在抄写教师参考用书,上课不够灵活,缺乏创新,局限于书本知识。有许多中学由于对音乐课的极度不重视。所以有的学校甚至都没有音乐教师。而音乐教师的待遇非常不好,也导致很多人不愿意做中学音乐教师,这就导致中学音乐教师人才极度匮乏。

很大一部分音乐教师的音乐课就是单纯的在唱歌。伴奏乐器非常的单一,没有进行自弹自唱的能力,这类教师智能做些基本的乐理讲解和基本教唱,对于音乐鉴赏方面。更是无法给学生讲授。毕竟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都不够透彻。现在的音乐教师大部分都是不能满足学生要求的。目前在中学一专多能型的音乐教师人才是非常缺少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仍然采用接受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音乐的积极主动性。很多教师现在仍然以多培养一两个高考生而感到骄傲,当然这些大多数指的是落后地区的状况,尽管如此但也不容忽视。毕竟我国有百分之八十的地区是农村。只有解决了这些落后地区的问题。新课标的改革才能说是取得了进展。

三、中学音乐的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

我想大家都有发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精心准备的一堂课,希望让学生们通过鉴赏等方式从音乐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但是往往课只上了一部分。就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了。大部分学生或是看小说,或是聊天,已经开始游离课堂。我们的教学模式是不是在已经做了更改之后。也同样只取得了差强人意的效果呢?学生们一听到内容就哀声一片。教通俗歌曲我们音乐教师一般是不教的。但是学生总有一些通过模仿就唱的非常好。所以有很多音乐教师对教教材和教育内容产生了质疑,我们的音乐教育一直都是在对过去进行总结。在了解过去,对当代的音乐似乎总是有点迷茫,因为当代的音乐还没有被完全并系统的总结过,或者不能全面的进行总结。我们所教的音乐与现代音乐脱节,所以音乐教学的内容已经不得不进行更新。在教学内容的更新过程中,我们要讲求经典。比如说莫扎特和贝多芬都是经典。但是经典却不仅仅只有贝多芬和莫扎特。经典的作品是没有那么多的。我们可以要突出特色,一些具有特色的音乐我们可以引入。另外还要强调时代性,我们音乐课也是要与时俱进的。

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新课标提出。应该把学生参与音乐的相关活动以及对音乐的自身感受放在重点的位置。所以现如今,在音乐教育中有一句比较流行的话。“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才是音乐课”。此外,现在的教学评价也是以此为标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动的环节,那么该教师的教学方法,很可能就会被视为缺乏创新、老套传统。所以,很多人就认为把每一堂课设计的轰轰烈烈才是一节好课,以为把课堂组织的像做游戏一样热热闹闹,敲敲打打才是改革。其实不然,这是缺乏对新课标深刻的认识表现。

让学生全身心的全部投入到活动当中,才是真正的音乐活动。而不是忽略了心动。只是重视身动的参与。如果只是单纯的表面热闹。那么教学效果又能有多大的效果呢。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用来形容音乐是非常准确的,因为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只有学生身心全方面的参与到活动中。亲身去探索和领悟。真正的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真正把握音乐和深刻的理解音乐。比如说。在进行欣赏音乐的时候课程时,虽然表面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但是内心其实却极为震颤,被音乐所吸引和被音乐所陶醉。与音乐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与音乐完全融为了一体。这样的动静结合,内心深处才有感动,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强调的应该是一种动感,也就是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活动外。我们还应该对学生思维活动上的触动进一步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鉴赏和聆听音乐来体验隐藏在音乐背后的故事和感动。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动”起来,促使学生发自内人的感受音乐和体验音乐。通过实践证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这样的教学活动影响下,才能得到更好地激发。新的音乐教育目标我们才能进一步促进其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湛.深入贯彻全教会精神,开创学校艺术教育新局面[J].中国音乐教育,2000,(02).

新课标对音乐教学的要求范文6

音乐教学课程体系新课标理念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新课程实践的理念基础,只有科学、明确、系统的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才能更具体有效的指导和规范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我们不难发现现行音乐教学中已出现了很多不能完全适应时展的问题: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教学脱离了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注重选拔和淘汰的武断教学评价方式甚至对教学本身都成了一种伤害。因此,如何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自身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每个音乐教师都要进行心态调整、进行理念的更新,都要成为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教师。

一、教学视角的变化

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且有益于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因此,实施新课标迫切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

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比如学习进行曲时,先放《运动员进行曲》,学生积极性很高,一下就听出来了,抢着回答:“这是运动会上的音乐!”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了,也让学生学会了关注自己身边的音乐现象。

二、教学方式的变化

1.从课内到课外

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搜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学习《唱脸谱》时,我就让学生课后自己学一段京剧唱段,下次课时在班上表演。有些学生唱的像模像样,班上掀起了一股学唱京剧的风潮。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

把音乐课程与其他课程适当结合起来教学,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学习民歌时,地理的知识也要融进来,很多民歌都带着浓厚地域特色。

三、教学重心的变化

1.教学民主,师生互动

提倡教学民主,既是新课程人文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形成师生宽松和谐的伦理关系和健康亲密的情感关系的前提。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其实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有表演的自信,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

2.重视实践,鼓励创造

音乐艺术自身的实践性决定了音乐教育重视实践的必然性。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既不能单纯的靠教师讲,也不能只凭学生听,而应通过学生广泛参与音乐实践过程才能实现。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方式有很多,体态律动、音乐游戏、声势操作、音乐欣赏、乐器演奏、歌曲演唱、音乐创作等。

音乐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比如:瓶子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可以发出不同的音高。不是常规乐器的东西居然也能奏出这么美妙的音乐。在关注对学生创造性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这是音乐教学创新探索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教学评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