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预算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1
目前,与美国等高校预算管理较好的国家相比,我国的高校预算管理仍存在较多问题,正视并改进这些问题,对于加强高校预算管理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预算参与缺乏全员性、参与程度低
长期以来,高校预算的编制实际上主要由财务部门和有关的个别部门和人员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部门,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预算编制,而是被动的接受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这就使得预算编制缺乏全员参与,各部门不重视预算管理的问题。
(二)预算编制方面存在缺陷
1、编制原则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规律
目前高校预算管理几乎都采取“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预算编制原则,坚持“量入为出”是预算资金管理的特性所在,但同时一味坚持“收支平衡”,要求在形成的预算中一律不得留有结余,不考虑各期间资金需求的差异性,必然造成资金安排和使用的短期行为,无法考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编制周期不合理、编制时间过短
高校现行编制预算是按照公历年度,而学校的日常工作是按照学年来安排的,这使得预算的编制和高校的实际情况不符。另外,在编制时间上,国内的高校通常是在每一年的12月份进行预算编制工作,而在一月底就开始向上级财政部门进行预算数据报告,时间较为仓促。
3、编制方法不科学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基数+增长数”的增量预算法,即以上年支出基数为基础,增加相关的变动因素,下达各部门预算指标的预算编制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操作。但是预算目标的确定与实际结合不紧密,分配给予下属预算单位的指标基数缺乏量化分析以及科学论证,使本年度核定的支出指标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
4、编制内容不够完整
根据部门预算编制要求,综合预算应当包括学校的全部收支。但是,随着高校资金来源日趋多元化,下属诸多学院、系部、处室多渠道创收的收入和相应的支出往往没有全部纳入到学校综合预算中,继续搞资金的体外循环,从而脱离了预算的监督管理。
(三)预算执行随意性大、约束力不强
目前,许多高校的预算管理很注重预算的下达,但是在下达后,却未能及时有效的跟踪,各部门的执行情况和进度信息也未能及时反馈。
(四)预算缺乏有效的考核
许江波和李春龙两位学者曾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高校预算考核情况不容乐观:受调查的20所高校中,有13所高校表示不进行校内预算考核;在开展校内预算考核的7所高校中,也只就预算绩效的某些方面进行考核。
二、改善高校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高校全体人员预算管理意识
高校应从思想上纠正预算管理的旧有观念,强化预算管理意识。应认识到高校预算管理并非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充分调动其他相关部门、职员的积极性,使得院校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从而提高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完善预算编制
1、制定“量入为出、持续发展”的编制原则
根据高校预算资金管理的特点,高校还是应当遵循“量入为出”这项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持续发展”,不能像现在的预算管理那样追求“收支平衡”,只考虑当期而忽略长远发展需求。应在保证圆满完成各期任务的前提下力求节余,避免各部门平时争资源、年终突击花钱,让有限的资源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多的效用。
2、采用零基预算法和滚动预算法编制预算
零基预算法,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对于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底,不考虑以往情况如何,从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是否有支出的必要以及支出数额的大小。
采用滚动预算法,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学校运营年度脱离开,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这使高校在预算管理中经常保持一个稳定的视野,而不至于等到原有预算执行快结束时,再仓促编制新预算,从而有利于保证高校的各项工作能稳定而有序地进行。
3、完善预算编制内容
财务预算体系按预算内容可分为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任何一种完整的预算都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共同构成预算整体。
(三)加大预算执行力度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首先应明确预算执行者的职责,为预算管理的执行和监督提供保证。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预算中因政策调整和其他特殊因素需要进行调整的,须按规定程序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财务部门也要通过网络财务管理系统定期追踪、检查和分析,及时掌握预算收支情况,并将信息反馈到决策部门,发现偏离预算指标的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研究解决。再次,还应逐步建立健全预算监督体系,监督预算资金运行和管理过程中会计核算、指标下达、资金拨付、资金追加是否符合程序,从而保证预算编制及其执行情况的合理性。
(四)加强预算考核与奖惩
1、构建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价指标
为准确判断学校的整体经营情况、方便管理层做出相关决策,高校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能够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管理、经济效果的绩效评价指标,比如经费自给率、预算收支完成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而校内各部门也可以参照学校层面的绩效评价指标,并结合各自特点进行部门绩效指标的设计。
2、制定并实施严格的奖惩措施
实施激励与约束机制,强化二级部门预算管理意识,将预算执行的考核纳入干部考核之中,制定配套的奖惩措施,对预算执行情况良好的院系、部门,在考核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违背预算管理规定或预算执行差的院系、部门,则给予相应的处罚,或在下年度该部门的预算指标中扣除一定的额度。通过考核与奖惩相结合,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各方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现宗,毕治军,颜敏.高校预算管理转型研究.会计研究,2012(12).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2
关键词:高校 预算管理 建议
1.高校的预算编制原则
随着现在高校体制的不断改革,预算在高校的财务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何编制出更适应高校管理的预算方法,最为重要的是遵守预算编制基本的原则。首先是真实性原则,各个部门之间的预算与学校实际的发展计划应该相互匹配,对于每一项收支的项目数据都应该认真的计算;完整性原则,对于预算的管理应该严格的体现出综合预算中的思路。相关的各种收入以及支出都应该各自纳入各部门之间的预算的管理,对于单位内外部的各项财政收入进行统筹管理,并且统一的进行安排;合法性原则,对于高校的预算资金,要确保其资金从哪里筹集,筹集的数量,分配的地点相关的每一项预算具体的安排,都有其确定的法律政策以及法律依据;收支平衡原则,这里主要是对于经费支出作出合理核心的以收定支重视效益的原则,收入的预算作为支出预算编制的重要基础。由于学费方面、银行贷款以及财政拨款这些作为办学资金的一个最基本的来源,实行一个经费支出的总体额度的控制,确定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确保高校之中综合的竞争力;重点性原则,在高校整个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应该通过轻重缓急的情况进行编制,并且优先考虑可以实行的项目,对于这一项目,必须确保有专门合理的编制依据,确定详细的统一性强的定额标准,逐渐发展成为专项的经费按照项目来进行确定。
2.高校的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预算编制的方法不够合理
高校预算内不的编制主要是根据学校的报送省市级以上财政部门预算的情况以及内部预算这两个部分进行的编制。预算的编制方面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零基预算的方法,但是目前很多的高校并没有真正的采取这种方法,多数的学校才采取了基数加增长的办法,就是在身上一个年度实际的收支情况作为基础的范畴中,加上下一年分的各种财务的变化并且确定出新年度预算编制的方法。这种办法没有相关具体的计划并不能够合理的与高校的发展规划相互配合,缺少科学的论证以及量化的具体分析,让一些预算的编制附带许多的盲目性以及随意性。造成了学校内部的管理部门出现种种不和谐的状况,所以对于预算编制的方法缺少合理科学的方法,直接对于预算管理的约束性质以及严肃性这造成了影响。
2.2预算的编制没有收到重视
高校的长期发展以来,编制预算多被归纳为财务部门的工作对于其编制的结果,各个教学院校部门以及科研部门等多事被动的接收。总体来说预算编制工作整体全员性的参与达不到要求,对于高校内部缺乏相应的主人翁精神,导致了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学校部门性的预算编制与内部编制预算的时间都不符合。这样的预算编制成为了一种形式指标,作为一种汇报文件,没有充分的将高校内部各个部门的理财积极性调动起来,缺乏相应的预算管理以及整体的预算观念。从这些现状可以看出高校内部没有充分的将预算制度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重视起来,这样也没法将高校预算管理上的协调性以及合理性发挥出来。
2.3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够全面
根据具体的预算编制要求,精确反应出高校总体的手指水平预算管理的编制范围应该是覆盖到高校里面涉及到全年的各个方面的收入以及支出的方面。目前高校的资金来源由单一化逐渐向多元化发杂很难,新增了一些培训收入、上级部门专项的经费的拨款以及各个院部创收的收入等等。所涉及到的收支项目在进行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多数情况没有给出具体的计划行事由于其不确定性比较高,相关的收入支出没办法完全的纳入具体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另外,由于各个部门自身的原因,导致其一些部门的预见性很弱,在其编制的过程之中会出现许多不和计划的事情,导致了预算的编制出现遗漏以及内容不全等现象。
3.完善高校预算管理的建议
3.1采取“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
零基预算的方法主要是指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根据实际的经济活动自身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另外在不受到过去实际经费的收支情况的约束,不考虑现有的实际基础,所有的都是从零开始计算从而测量收入支出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在于一切从零开始的理念,立足于现在拓宽思维,有利于合理的利用该校内部有限的经费,继而有限的去安排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等业务重点经费的问题;这种方法是部门预算中最基本的属性之一,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更具有前瞻性并且不会受到现有的预算约束,最终保证在预算的变时尚做到具体化、决策化以及规范化。
3.2提高对高效管理工作的思想意识
从思想对于预算管理的工作给与重视,不仅仅是财务有关部门涉及的工作,也应该是整个高校中各个部门中的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高校应该积极的展开对于相关部门主要的负责人员的参与到相互沟通、共同讨论最终明确出各自部门的任务以及职责,从各部门预算编制的情况到对于预算的执行和管理的工作进行全过程的部署。另一方面进行认识上的统一,明确出预算的编制程序把握好预算收支的范围,将该校内部的预算以及部门预算相互结合,进一步的细化预算收支的各个项目,形成统一的标准,让全体的成员都参与到对于可行制度的监理方面,并且最终确定高校中预算管理工作的高质量要求。
3.3强化资金使用过程的问责制,完善责任体系
说及问责制度主要是指对于管辖范围内部的相关成员以及各级组织的承担责任以及履行义务方面承担以追踪明确的责任追究的制度。只有科学管理的机制以及健全管理体制才能够发挥出更好的管理效益。并且通过健全不仅有利于高校内部管理层统领全校并且有助于扩大各个院校自理其管理权限的预算机构,才能够让高校预算的管理体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日常的工作之中,主要的工作是处理各个部门的预算会走走那个并且审查各类收支的计划,通过强化资金的实用问责制度,保证高校内部各个部门的工作相互协调,制定出鞥据科学性的预算方案,进一步的完善预算管理的责任体系,促进搞笑事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6)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3
一是实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编制综合预算。根据《预算法》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高等学校预算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学校经济状况的综合反映,是高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结合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高等学校实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集中高校的所有财力,编制综合财务预算。
综合财务预算将部门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将基本建设预算和高校事业收支预算一起编制,根据高校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进行统筹安排;将预算支出划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部分,在预算安排上,先保证基本支出,后安排项目支出,而项目支出则根据高校财力情况,按轻重缓急,突出重点,逐年解决,对非重点项目,则要从紧安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是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权威性。自《预算法》颁布实施以来,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按照《预算法》的规范要求,编制学校的年度财务预算,各个学校也根据事业计划编制了年度财务预算,但由于各高校事业计划经常变化,预算追加和调整频繁,实际上使预算的约束力软化。实行部门预算后,需要自下而上编制预算,而且要求各高校提前编制,具有较强的约束力。
三是基本数字在预算拨款中的作用得到增强。各高校的基本数字反映事业规模和事业计划完成情况,它既是编制各项支出预算的主要依据,也是财政部门核定财政拨款的依据。以往,各高校为了赶编报表,提供的基本数字准确性较差,而且学校各部门所提供基本数字的口径和具体数字不一致,不仅影响教育部对基本数字的部门汇总,也不能真实反映学校的事业规模和事业计划完成情况。部门预算将基本数字作为核定财政拨款的主要依据,使各高校逐渐重视基本数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四是预算管理从“重分配”逐步转变为“重管理”。由于部门预算的基本支出按定员定额核定,而项目支出按轻重缓急进行分类、排序,并要通过严格的评估和审核,实行项目库滚动管理和绩效考评管理,因此,高校减少了预算分配的主观随意性,促进了预算管理观念由“重分配”向“重管理”的合理转变,为了加强管理,必将倾注更多的精力对预算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对使用效益进行考核分析,以便进一步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加强高校预算管理:
一是财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应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制度,相应改革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并保持相对稳定,以利于高校的会计核算,并为预算编制提供口径一致、可比的核算资料。
二是适当延长预算编制时间,要求高校相关业务部门积极参与学校的预算编制工作。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预算编制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预算执行的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益。除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编制预算,提高预算的准确度外,还应当适当延长预算编制的时间。此外,立法部门对预算的审批时间也应提前到预算年度开始前,以解决预算实际执行与审批的时间差问题。同时,预算编制是一项与学校事业活动密切相关的重要工作,应当由多方人士参与研究、讨论及论证,并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高校预算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也涉及到各个院系、职能部门;预算反映的不仅是财务指标,还应包括高校的各项事业计划和任务,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所以,财务部门应当做好宣传工作,调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参与预算编制工作的积极性,使编制出的学校年度财务预算客观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的全貌,并尽量细化预算的编制,以符合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活动的实际情况。
三是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的约束力和权威性,确保预算的圆满实现。高校应当制定相应的预算规章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控制;定期、不定期地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尽早发现差异,找出原因,加以控制;通过预算执行反映出来的各种信息应及时传递到各有关管理部门,以利于学校进行宏观调控;预算年度终了时,学校在年度财务报表中,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及改进措施,不断完善预算执行的监督机制。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4
?
关键词:高等学校;预算管理;完善方法?
Abstract:Budgetcontrolisaveryimportantpartoffinancemanagementinuniversities.Throughtheanalysesoftheexistingproblems,thispaperputsforwardthebasicprinciples,generalprinciples,concreteprinciplesandmethodsofimprovingthebudgetcontrolinuniversities.?
Keywords:university;budgetcontrol;methodofimprovement
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约束是财政支出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部门预算是维护财经秩序、保证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管理水平,规范财务收支行为,保障财政改革各项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措施。[1]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迫切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从理念、目标到手段方法等各方面进行科学化、规范化改革,预算管理由靠国家财政平衡预算的政府行为转为靠学校自身平衡预算的学校行为。因此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当前高校预算管理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招生人数不断扩大与办学经费不足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2]近几年来,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某些弊端,尤其是预算编制不完善、执行不严格日渐成为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
思想观念上,有部分人对预算编制重要性认识不够。高校的财务管理停留在“报账式”的水平,预算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对整个财务管理工作起到“指挥棒”的作用。这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高校发展的需要,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预算管理工作提高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首位。?
编制方法上,缺乏准确的基本数据收集和科学分析。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大多采用增量预算法,存在掩盖上一年度的各种不合理支出的缺点。加上预算编制时间过短,预算编制过程透明度不高等原因造成了部门预算不能客观反映学校财务收支全貌和体现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部门配合上,存在部门预算与单位预算脱节现象。预算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校内各部门认为预算是由财务部门一家制定和控制的,以致编制预算时基层的原始信息和基础数据难以搜集,只能靠经验加往年数据资料粗略地推算,造成预算后的项目帐中存在年初有预算而年内却无支出,预算执行过程中不断出现追加支出项目。?
资金使用上,不严格按照编制的预算安排使用执行。有些领导缺乏一盘棋观念,从自己分管部门事务出发,不按部门预算使用经费,随意批经费,或者对补助标准、提成方案等从本部门的情况考虑,很少顾及校内其他部门,这样就容易造成互相攀比,挫伤了一些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同时也使部门预算丧失了约束力。
二、高等学校预算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高校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以及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报告,在高校事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以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为核心,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
高等学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编制预算要遵循《预算法》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3],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不搞赤字。既要考虑学校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学校财力的可能,绝不能超越财力可能安排预算和搞赤字预算。?
(二)预算编制的一般原则?
高等学校预算是高等学校年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是高等学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3]因此,编制预算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向全体教职工和社会捐助者公布,以便接受监督。预算收支的每一个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充分确实的资料进行计算。?
预算的收支项目要完整,高等学校的全部收支内容都要纳入预算范围之内。?
要按照国家统一设置的预算表格和统一的口径、程序及计算依据填列有关数字信息。同时,要尽量与会计核算口径一致,以便及时考核预算执行情况。?
按照国家规定的预算年度编制预算,不得将非本预算年度的财务收支列入本年度预算。?
(三)预算编制的具体原则?
首先,要坚持收入稳健原则。高等学校会计核算采取稳健原则,在编制收入预算时借助这一原则的思想,旨在核实收入,为确定支出预算打下基础,同时也避免产生赤字隐患。[4]会计人员在处理某些不确定事项时要谨慎从事,既不高估资产或收入,又不低估负债或支出,对于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要入账反映,对于尚未取得的收益不得估计入账。?
其次,要坚持统筹兼顾原则。支出要体现出预算年度学校整体的事业目标,统筹兼顾,保证重点。高等学校在编制支出预算时,要处理好“吃饭”和“建设”的问题,在确保基本人员开支和正常运行开支的前提下,突出重点、合理安排、逐年解决事业发展支出。[5]此外,在学校支出预算总额中还要保留适当比例的预备费(机动费),解决当年学校预算执行中出现的不可预见性开支。?
第三,要坚持勤俭节约原则。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校事业的发展,计划和预算安排,必须与国家计划和学校财力相适应,切忌片面强调发展而不顾财力地铺摊子、上项目。
三、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的完善
近年来,高校的规模越来越大,收入出现多元化,责任预算是分权管理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单位中建立一种具有半自的组织结构,通过向下的层层授权,使每一个部门都拥有一定的积极性、权力和职责。[5](一)摸清家底,充分了解下年度业务工作。对校内各部门、院系的现有资源、收支状况和人员编制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彻底的调查,有助于各项标准定额的制定更切合实际;同时也有助于学校对自己的家底做到心中有数。摸清家底的同时应充分了解下一年度的业务工作,实行责任预算后,责任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因此,编制预算前要对下一年度的各项业务工作有充分的了解。一方面要理清经常性业务工作;另一方面要根据历年惯例对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作出预测,尽量不要遗项、漏项。[6]?
(二)采用零基预算法做好管理与制定工作。?
按照新的财务制度,预算的安排要根据主管部门下达的工资总额,及时了解学校当年人员工资总额的构成,并考虑当年新出台的调资政策,按照“先吃饭,后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安排支出预算时优先安排人员经费。[7]?
为了准确地核定公用经费标准,需要对各项费用进行彻底的审核和评价,统计出完整准确的数据,采用人均定额标准和事均定额标准来测算。针对不同的支出项目制定相应的标准,避免年度中频繁追加支出预算。?
专项经费主要是单位专项用于发展某项事业和进行专项建设的经费。由于专项拨款的项目使用年限不是太长,用于具体项目的经费数额也不同,因此需要对各项专款定期重新核定,凡是应该取消的就要取消,按年度进度拨款,保证专款专用,使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
(三)加强支出预算的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出预算确定后,财务部门应加强对各项支出的审核,严格审批权限,根据真实、有效的凭据,按实际支出数办理报销手续。学校各单位经费的审批,必须在年度财务预算或财务收支计划数额以内使用,特殊情况超出计划数所需经费应按照规定先申请调整预算,经批准后按规定执行。要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理财的积极性,实行“经费本”控制管理,并用计算机进行跟踪监控,随时向各系部处领导提供经费使用结余情况,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应注意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尤其是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例。探索支出的合理结构,提高资金整体使用效益。?
(四)建立学校内部预算管理体系。建立预算管理体系是与学校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相适应的。预算管理制度构成了学校内部预算管理体系的有机部分,包括预算编制程序、修改预算的办法、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方法、预算的考核等。?
1.要健全预算编制机构。健全高效的预算编制机构是编好预算的基础,在校级成立预算委员会,负责对预算管理的指导、审核、平衡和确定学校预算草案。在学校内部成立以财务处为主的专门的预算编制机构,全权负责预算建议计划的编制工作,统一掌握预算编制政策与标准,编制学校的综合预算,审核确定责任。?
2.健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提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层次,保证学校教育事业经费严格按照财务预算有效使用,使高校的经济活动、财务活动做到规范、有序、高效运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3.健全项目预算内部审计制度。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规范审计工作。围绕财务预算,学校制定一系列单项审计制度,加强对项目预算的审计监督。
参考文献:
[1]罗绍德.新编预算会计[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2.?
[2]王德春.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若干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6(12):19-22.?
[3]王宏堂.论高校预算管理应遵循的原则[J].甘肃高师学报,2000(4):18-21.?
[4]宁慧芳.关于部门预算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2(3):23-24.?
[5]廖青.部门预算改革与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3(2):16-18.?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5
摘要:预算管理既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各项业务活动的重要依据,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办学目标的实现。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预算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深入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预算理念的改变入手,提出了改进预算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强化预算监督与考评等意见和建议,目的在于提高高校预算管理质量,为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财力保障。
关键词 :高校;预算管理;预算管理质量
一、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
预算管理是高校为实现其既定的办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它在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财力保障。高校预算管理主要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与监督三个环节来完成,这三个环节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高校预算管理的质量,并进一步影响到高校总体办学目标的实现。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的质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据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法中心在2011年12月的《2010-2011 年度高校信息公开观察报告》中通过对112 个高校的调查结果看,高校在关于经费来源、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公开方面,被调查的112 个高校的得分均为零。
由此可见,在高校信息公开中财务信息尤其是预算信息公开的情况是最差的。预算信息是预算管理工作的结果,预算信息质量不高说明预算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据首都经贸大学的许江波等人对中国高校预算管理现状的调查,发现目前高校的预算管理体制比较落后,大部分高校都采用的是统一领导,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预算管理模式,且大部分高校没有专设预算编制与管理机构,一般都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编制工作;而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预算管理理念和编制方法落后导致预算与实际差异比较大,进一步影响到预算执行的刚性,使得高校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在预算监督与考核方面,各高校也普遍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考评体系,导致预算管理的效果与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据许江波等人的调查,受访对象中有65%的高校没有进行校内预算考核。可见,目前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在预算体制、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评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影响了高校预算管理的效果和质量。
二、目前我国高校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目前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可以看出,高校预算管理在预算管理理念、预算编制方法、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的质量,进一步影响到高校总体目标的实现。因此,深入分析目前高校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找到解决措施是提高预算管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1.高校预算管理理念落后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预算管理理念决定着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与结果。但是对于高校预算管理的认识,很多人仍然停留在预算就是“计划要钱、计划花钱”的表面阶段,“重分配、轻管理”的思想仍然普遍存在,没有真正从管理的角度去认识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工作及学校整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这种传统的预算管理理念作用下,首先表现在部分高校负责人预算管理意识不强,错误地认为严格按照预算编制来执行预算会使得学校各项工作受限制太多,缺乏灵活性,因此不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同时,学校各职能部门通常也认为预算编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而与自己无关,只要本部门能要到钱、有钱花就够了,实践中也没有很好地配合预算编制工作;而一般的教职员工更不关注学校的预算管理工作,没有为此献言献策。正是由于这些落后的预算管理理念和思想,才使得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不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管理、计划和规范作用。
2.预算编制方法落后
预算编制方法是高校预算编制部门安排年度资金收入和支出计划使用的方法,是预算管理中的关键环节,预算编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是高校预算编制的核心和关键。在高校预算编制“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指导下,各高校都根据自身情况采用了不同的编制方法。目前,大多数高校都采用了传统的“基数法”来编制预算。即通常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都是参照的历史数据,这就导致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与预算编制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同时这种预算编制方法也有可能导致由于经费支出不足而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显然,这种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的效果与质量,与高校自身的发展规划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发展规划的实施,进而影响到高校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3.从预算编制内容看,预算编制内容缺乏精细化
预算编制的内容是预算管理的重点,是预算执行和预算控制的重要基础。预算编制内容涉及高校的收入和支出,高校收入一般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等。高校支出主要由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其他支出组成。在预算编制内容上,由于高校的收入大部分来源于财政补助收入,内容比较固定,因此在收入预算编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对也比较少;而支出预算是各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支出。由于高校职能部门多,经费使用范围广,因此在进行支出预算编制时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主要表现在预算编制人员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往往没有结合各职能部门的实际情况来考虑预算编制的具体内容,没有把支出具体细化到经费使用单位及具体到该单位每个项目所需要的经费上,这样就导致后续的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任意挪用经费的不良现象。同时也给部分相关人员通过设立项目虚假名称来套取资金留下了空间,严重影响了学校预算管理的效果与质量。因此,高校在预算编制内容方面尤其在支出预算编制上应当进行精细化研究,力争明确每项支出的具体名称和具体金额,做到预算内容的精细化,为提高高校预算管理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4.预算执行不严格,预算结果缺乏科学的评价和监督
预算执行是将预算由计划变为现实的具体实施步骤,也是预算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预算执行是否严格,直接关系到高校预算经费的使用效率。但是,由于目前高校预算管理既缺乏完整的预算控制制度,又缺少专业的、独立的预算监督机构,加上高校预算编制方法落后,编制内容缺乏精细化,导致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刚性,造成各部门不顾预算的安排而随意支出经费,造成了经费的极大浪费,影响到高校整体规划的实施与发展。
预算执行的结果直接反映了预算管理的质量,因此,应通过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的科学考评来衡量预算管理质量的高低与好坏。而预算管理质量的考评应该建立在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上。但是,目前各高校尚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与方法,导致预算管理的质量无法科学衡量。预算下达后,对于各职能部门经费使用情况后续也很少进行跟踪调查,造成预算只负责发钱,却不管执行效果如何的局面,大大降低了预算经费的使用效率,导致各职能部门的盲目支出。同时,高校对于预算经费的使用效率也缺乏合理的奖惩机制,对于经费使用合理的部门没有奖励,对于滥用经费的部门也没有惩罚,造成经费使用对象不重视经费使用效果,不利于提高各职能部门合理使用经费的积极性。这种没有把预算结果考评与相关责任人绩效挂钩的情况必然会影响到学校整体预算管理的效果与质量。
三、提高预算管理质量的对策
1.改变预算管理理念
预算管理质量的提高首先在于预算管理理念的转变。高校要把“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预算管理体制真正落到实处,首先要转变过去落后的“要钱、花钱”的预算管理理念与思想,而将预算和管理真正结合起来,使得管理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预算过程。从预算编制、执行到最后的绩效监督,都应该进行严格的管理,使预算管理落到实处;其次,高校预算管理是一个科学、系统而全面的过程,不应将预算管理仅仅作为财务工作的一部分,而应当将其作为高校总体发展的一部分,成为全校每一个人的共同目标。为此,高校首先应重视预算管理工作,为预算管理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和健全预算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规范,并在日常工作中多做宣传,集思广益,在提高高校负责人预算管理意识的同时让每一部门、每一个教职员工都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来。最终通过各个部门的共同合作,使高校预算管理落到实处,发挥预算管理应有的作用,提高高校预算管理的整体质量。
2.改进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管理质量
预算编制作为预算管理的起点直接影响着预算管理的质量。因此,要提高预算管理质量首先应该改进预算编制的方法。高校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首先应按国家要求分别收入和支出进行预算编制。收入预算按来源渠道遵照“积极稳妥”的原则来编制,支出预算按支出用途遵照“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来编制。在支出预算编制方面,针对目前大部分高校使用“基数法”编制支出预算存在的弊端,可以考虑采用“零基预算法”来编制预算。“零基预算法”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对于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底,不考虑以往情况如何,从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是否有支出的必要和支出数额的大小。这种预算不以历史数据为基础作修改,在年初重新审查每项活动对实现组织目标的意义和效果,并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排出各项管理活动的优先次序,并据此决定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分配。采用这种预算编制的方法既能避免“基数法”的弊端,同时由于该方法需要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因而也有利于调动各部门参与预算编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然,“零基预算法”能够从客观事实出发来安排预算,更科学合理,有利于预算管理质量的提高。
3.建立高校预算编制的分级数据库和项目库并按照数据库和项目库来执行预算
为完善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高校在预算编制时首先应明确预算编制的内容,细化预算编制项目,力争实现预算编制内容的“精细化”管理。“在进行收入预算编制时应分别按照收入的来源进行编制,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应根据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定额和补助标准编列;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应分析本年的有关因素并参考上年的情况进行编制。对于支出预算的编制也要按照支出的具体内容分别进行编制。”事业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是各高校支出的主要部分,因此应重点关注事业支出的编制,一般应按照各部门的人数及使用的各设备数量采用定额定员法进行编制,当年没有定额依据的可根据上年的情况考虑高校当年发展规划进行测算编列;针对事业支出编制存在的问题,高校可借鉴国外一些政府部门的做法建立分级的数据库和项目库以细化预算支出编制内容。这就要求各经费使用单位按照自身情况编制支出的数据库和项目库,并且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数据库和项目库来执行预算。
具体操作中可首先由各基层支出单位建立本级支出的数据库和项目库,例如系级数据库和项目库;再由各主管单位根据各基层支出单位的情况建立主管部门数据库和项目库,如院级数据库和项目库;最后由学校财务部们根据各主管单位提供的资料,建立校级数据库和项目库。在具体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各单位编制好的数据库和项目库执行,严格按照“预算不批复,支出不发生”的原则执行预算支出,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杜绝将预算经费挪做他用的现象产生,从而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先给经费后报项目的现象发生,进一步保障预算管理的质量。
4.对预算进行预算绩效评价和预算效果监督
西方有句谚语:“在管理活动中,如果没有监督与考核,再美丽的天使都会变成可怕的魔鬼。”以此来形容考核、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对于预算管理而言,没有预算评价与监督,预算管理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因此,高校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如何,需要通过对预算管理进行绩效评价来确定。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主要包括预算编制中的决策评价、预算执行中的过程评价、以及决算中的结果评价。由于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对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我国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2011年7月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第三条:“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因此,对高校预算绩效进行科学评价,首先应当建立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相关的各项制度和绩效评价体系,对各预算执行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效益评价,对于随意变更预算项目、项目未完成、经费使用效益低下等情况,可在第二年的支出预算中给予一定比例的扣减。同时,高校应当加强预算绩效监督。绩效监督是高校实行绩效预算管理的可靠保障。通过绩效监督可以对高校预算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一个客观、公正、合理的反馈,并建立一个明确的奖惩制度,从而保证高校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对于因玩忽职守造成高校经济损失或有虚假行为的相关责任人,应给予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法律责任。总之,绩效评价和预算效果监督是保障预算管理质量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加强预算效果监督,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校预算管理的质量。
四、总结
“没有预算就没有一切”。随着国家各项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加强。高校预算管理在满足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要求下,应当充分发挥其财务管理职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针对目前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转变预算管理理念,改进预算管理编制方法,强化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和监督等措施来提高高校预算管理的质量,为高校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法中心.112所高校无一公开经费来源年度预决算信息[N].法制日报,2011-12-2.
[2]许江波,李春龙.中国高校预算管理现状调查与思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5).
[3]西安工业大学预算管理办法[Z].2012(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Z].2011(07).
[5]张克友.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应用分析[J].企业经济,2007(10):25.
[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13]30号.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6
财政部和国家教育委员会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指出:高校预算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事业发展规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尽管高校预算管理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对高校预算的本质认识不清。对高校预算的概念,许多专家进行阐述,乔春华认为:高校预算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依照高校预算管理体制,运用财权配置的方式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但在实际工作中,把预算简单理解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预算编制的依据不是事业发展的计划和任务,重心放在支上,对人事关系考虑较多。由于财政资金的性质,编制预算支出是重点,但对预算收入缺少应有的重视。注重预算的过程,即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对编制预算的依据分析不够,对预算完成的目标评价不足。
(二)编制预算的实力不强。由于受人事编制的限制,加上对预算工作的简单认识,许多高校只是在财务处下设了一个预算科,预算的编制几乎全部由预算科来完成,预算配备的人员不足,业务水平也不是很高。许多高校把原来的计划财务处名称改为财务处,正是这种思想的反应。
(三)预算编制的方法简单,也不够科学。编制预算收入时,由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估计的数字较为保守,甚至有隐匿收入现象。支出的预算对学校的发展和变化考虑不够充分,一般是以上年度编制的预算或会计报表实际发生数为依据,采用基数加增量的增量预算法。
(四)预算管理过程不够完整。多数高校预算的管理仅指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在编制预算前缺乏深入的调查分析,决算后缺少对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过程的分析,缺乏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片面理解高校预算只是财务收支的年度计划,缺少中长期预算的编制。
对高校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一是对高校的预算要有一个再认识。高校预算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以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即将高校预算管理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学校要结合国家教育发展目标,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财政拨款是高校资金来源的主渠道,以在校学生人数为准来进行拨款,但在整个地方高校办学经费中的比例呈下降态势。科研经费收入、校办实业收入、对外服务收入以及参股控股等对外合作、捐赠等的收入未来应有极大的增长,是高校收入的战略增长点。编制预算时,除满足一般支出需要外,要考虑学校事业发展的重点和突破点,重点专业和学科可以投入较多的资金,新的学科和专业建设,需要专家的反复研究和论证,谨慎地投入资金。高校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依据其发展目标和计划,除了应编制年度收支预算外,还应编制中长期预算,为高校的长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学校的支出是否合规、合理,主要取决于预算的编制这个大框架,一旦预算编制有问题,在预算执行中才发现,就很被动,所以预算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的顶层设计,它虽然来源于财务活动的实践,反过来又极大地影响财务管理活动。
二是提升预算管理机构的独立性,提高预算管理机构的地位。目前,我国高校普遍以包含预算、会计、收费职能于一体的财务处机构设置形式。有学者提出把以上三个并列设置为预算处、会计处和资金处的中层管理部门。我们认为这样设置可以提高预算的重要性,但由于预算与会计等部门联系密切,这样划分会削弱它们之间的联系,造成沟通上的困难。据了解,伯克利大学的学术委员会由学校全体教师组成,学术委员会下设预算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全校人员经费预算的政策制定,委员会成员由主管计划和预算工作的副校长、行政部门负责人以及院系教授组成。委员会的设置保证了在制定预算时既能反映行政权力的要求,也能反映学校力量的声音。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高校也可以设立一个预算管理委员会,由一名副校长分管,成员包括各行政部门和院系负责人、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及学校产业部门负责人组成,作为学校预算管理的高层机构。强化预算编制的力量,在财务处设立预算科,由财务处的一名副处级人员分管,预算科由两名负责预算的具体编制工作。学校各行政部门和院系等应由专门的人与预算科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作为预算科编制预算的具体信息来源。由此该人员对本部门的收支必须了如指掌。这是学校预算管理的基层层次。
三是提高预算编制的水平。预算部门人员要有较强的政策水平,及时了解国家和上级预算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透彻理解政策的内涵;预算部门人员还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经常学习新的预算理论,用于指导预算管理的实践;预算部门人员需要很强的沟通能力,经常到各职能部门了解情况,包括各职能部门运行、资金的使用、未来职能部门的变化发展等,科研项目的性质及进展。在编制预算前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调查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上年度预算中存在的问题。把基数法、零基预算和流动预算等编制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各种预算编制方法没有绝对的优缺点,对项目变动不大的项目,可以采用基数法这种简单高效的方法;零基预算法是以“零”为起点,来分析判断并编制预算,虽然工作量大,但对情况变动较大的项目非常有效,可以减少原来不合理的支出,充分考虑新增预算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高资金使用的绩效;预算部门人员还要了解学校近期工作目标和中长期的战略规划,使预算的编制能满足高校中长期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负责预算的领导有着战略眼光。
四是完善预算管理的职能。即事先调查、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和预算的分析评价,而预算的分析评价又是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关系到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关系到预算执行结果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