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教学教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乐理教学教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乐理教学教程

乐理教学教程范文1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声乐教学法”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开始实施案例教学法,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其削弱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反而更加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能够为学生的自学引领方向。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做好备课工作,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性特点来制定合适的教学方针。在“声乐教学法”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授学生更多的音乐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能够更快地适应日后的音乐工作。

二、现阶段“声乐教学法”课程中案例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声乐教学法”课程中案例教学应用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和完善。其问题主要存在于:首先,教师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仍然沿袭落后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生对声乐教学的兴趣,缺乏活跃的教学气氛,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的教学状态中,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难以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并且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相应的问题;最后,教师并未充分掌握案例教学的实质内容,所选择的案例不够合理,从而影响了案例教学的质量。

三、提高案例教学在“声乐教学法”课程中应用效果的有效措施

(一)根据课堂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案例

在“声乐教学法”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以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和作用。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的时候,要充分结合声乐课的教学内容,可针对声音训练和演唱训练两个部分来进行案例教学。这种案例教学方法有利于明确教学目标,简化教学内容,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来进行声乐课堂的模拟训练,以此培养学生的声乐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进行模拟教学的时候,要做好备课工作,可选出一个学生作为单人模拟教学的对象,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药重视对学生声乐知识水平的提升,要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演唱机会,以使其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重视案例教学的教学评价

在“声乐教学法”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过去的教学评价方式,采用全新的、更合适的评价方式,以使其更为客观,做好教学反馈工作。在完成案例教学之后,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进行评分。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分组讨论状况进行评价,还要对教师的教学模拟效果进行评定。可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努力,通过分数等级的形式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有效解决。另外,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声乐技能,声乐训练思路和训练方法等内容的评价,要将其作为评价重点,以帮助学生抓住声乐课程教学的关键点。

四、结语

乐理教学教程范文2

关键词:音乐乐理教学;音乐文化传承;乐理系统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241-01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向学生全面讲授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即为我们提到的乐理,乐理知识是音乐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且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极为重要。音乐系学生有了良好的乐理知识才能在音乐道路上有着长远的发展,才能在音乐领域开创一片天地。所以说,学好乐理知识就是在为前行的音乐道路铺砖引路。然而,现在音乐教学中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本文从几方面,浅谈乐理教学和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力求将现代音乐教育的质量更进一步。

一、结合现实,将乐理知识系统化教授

(一)分层次教学

音乐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如流行音乐、民主音乐等等,但这些音乐都是以乐理知识作为学习的基础,加上乐理知识理论性相对音乐技术而言较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要将内容具体化,总结其中规律,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达成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将基础内容、重点内容以及难点内容进行分类划分,教学时按照备课时所划分的内容板块有侧重性的进行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乐理知识讲授给学生,使其能够更加容易理解乐理知识,并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音乐整体素养。分层次教学不仅可以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连贯起来,还可以结合重点对学生授课,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二)视听同步教学

传统的音乐教授方式重视音乐技术,在平时课堂上重视将技术作为教学的重点,忽略音乐乐理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长时间的教学令学生感到乏味。对于一个专业的音乐教师来说,应当将音乐乐理同音乐技术结合起来,将授课、听学、试唱结合进行音乐授课,音乐教学中少了“音”这一环节,音乐教学也就不能称之为音乐了。反而,在课堂中加强视听内容,理论知识与视听内容相互渗透,可以引导学生学习音乐乐理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二、采用乐理结合技术教学方式

从现在的音乐专业课堂来看,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上音乐乐理课,觉得乐理枯燥无聊,认为入学时已经通过了乐理知识的考核,便不再对乐理进行更进步的研究和学习。久而久之,学生放弃了学习乐理知识的学习,期末考核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是原因又无从找起。其实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的基础乐理知识不扎实,导致后期学到的知识到达一定程度就无法进行。学生往往认为加强自身的音乐技术问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尤其是近年来选修节目对音乐系学生产生的重大影响,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使学生更加浮躁。就像高楼大厦缺少了稳固的地基,即使盖的再高,总有坍塌的一天。所以,在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重视乐理知识,并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融入乐理的知识讲解,引起学生的重视,将乐理与音乐技术结合联系,使其效果最大化。这样一来,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才会越来越高。

三、增加师生的互动交流

教师对于学生的主要职能就是将自己的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与此同时还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获得的知识进行消化理解,来促进学生在这一学科的成长。特别是在音乐这一艺术学科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这么学科的热爱程度。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平等交流的学习氛围,增进学生与教师主动沟通的机会,这样教师才能从与学生的交流下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兴趣点,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师生之间的音乐互动,增进彼此感情交流,在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走正确的音乐专业道路。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和对教育事业要求的不断提高,乐理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效果。音乐乐理知识是全部音乐技术课程的基础课程,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对提高乐理知识的学习效率,强化音乐乐理教学与音乐文化的传承关系。做好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学好基础课程音乐乐理知识,无疑是对我国音乐文化的有效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李凤彬.浅谈音乐文化传承与乐理教学[J].音乐教育教学,2013,(2):126.

乐理教学教程范文3

一、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多读多思,增强领悟能力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课堂之中,还要将阅读教学的环节进行充分前移,让课前预习活动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笔者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进行提前学习。学习目标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字词障碍以及文章和作者的背景资料;文章的结构、主题、题材;文章的写作特色。其次,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多读、熟读和了解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活动,并且借助于网络或者工具书等手段帮助完成预习活动。另外,笔者还要求学生在阅读预习过程中,养成摘记的良好习惯,摘记的内容包括自己在预习活动中的学习体会、重难点感悟等,还要包括自己在预习活动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及需要探究的质疑内容等,以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和梳理难点,不仅增强了学生在阅读预习过程中的感悟能力,而且还为下一步课堂教学提高针对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课堂阅读分析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运用合作模式,强化讨论探究,增强分析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较为忌讳的方式就是教师直接讲解和给予,强行将教师的观点输入到学生的记忆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起到提高教学成效的作用,而且在教学中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新课程改革中一直倡导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背道而驰。笔者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立足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作为重要抓手,开展了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改革,综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在这一模式中,笔者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目标引领原则”。整个阅读分析教学过程,都是按照设计的教学目标为方向开展,笔者将教学目标向学生揭示出来之后,配套提供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教学探究题,探究题要对整个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浓缩与概括,要涉及到对阅读内容的背景分析、内容研究、结构主题理解以及拓展延伸等方面,实现探究过程与教学过程二者合一、同步进行的目标。二是坚持“自主探究原则 ”。在整个课堂分析过程中,教师侧重于对学生进行难点方面的点拨,帮助学生抓住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优化思维方式,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学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每一个小组在一名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引领下开展合作研究,针对探究题中的每一个题目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研究分析,优化答案,以这样的方式积聚学生的集体智慧,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当学生依靠自己的思考以及学习小组的合作还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点拨,让学生的思维方式进一步得到优化与提升,但是不简单地给予答案,而是引领思维方式,授人以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三是坚持“交流提升原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将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成果展示出来,同时也是一次检验的过程,在学生自由交流或者按照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之后,笔者引导学生进行补充与完善,提高学生学习成果的完善程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笔者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在阅读自主教学模式之中充分发挥出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参与热情大增,同时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也得到充分提升。

三、注重课外拓展,强化自主积累,增强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是不够的,教师一定要运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将阅读教学向课外进行延伸,通过开展分类阅读以及加大阅读量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一方面,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编排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各类相似的文章,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通过提供思考题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深化对阅读技巧的掌握和巩固,达到触类旁通的目标;另一方面,笔者还要求学生在课外多阅读课外书籍,在阅读之中将各类文章的结构梳理出来,并简要概括文章的主题与写作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阅读之中深入思考,学习借鉴文章优秀的手法,将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课内知识能力的有效迁移以及课外学习的运用实践,综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乐理教学教程范文4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爱好是学习音乐基本动力。兴趣是学生主动接触音乐的动力,是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小学生的特点是天生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更喜欢模仿。作为教师,我们不但不害怕学生有这样的特点,相反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要抓住学生这些心理个性,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游戏与活动,把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融入到游戏与活动中。例如,在《闪烁的小星星》一课的教学中,创设了“星星眨眼”的游戏活动,从上课开始到课堂结束,学生始终在兴趣盎然中聆听、律动(用手腕拍一下转动,双手高举转动;在不同部位转动;由上而下转动等等)、歌唱、表现,创造这样的游戏环节,通过游戏活动唤起了学生的音乐情感,引发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全身心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进行交融,实现与音乐的时时互动,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升华。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和音乐技能的训练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视唱能力、发展音乐听觉和增强音乐记忆能力、培养正确的节奏感,获得有关音乐语言要素和音乐表现手段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享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必须进行基本的乐理知识讲授和比较系统的视唱练耳等基本训练,要从发展学生有意注意、精心观察、用心感受、科学思维、合理想象、正确理解、长久记忆等能力要求发展,使学生有理解地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并达到学以致用。如在《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教学时,通过网络查询,使学生了解到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理解歌词的深刻含义,深刻感悟歌曲的教育意义。学生带着强烈的感知欲望去学习这首歌曲,在学习过程中,理解了这首歌曲是采用2/4拍,大调式,单二部曲式结构,深刻理解《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乐理。通过视听、试唱深刻感悟到少先队员应肩负的历史重任,感悟到少先队员应有的坚强性格和顽强意志。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

三、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实现快乐学习

音乐课程改革对我们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让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广开教学思路,勇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如何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来提高教学质量,做一个成功的改革者。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学生兴趣高涨,教师要想尽办法打造快乐课堂,让学生实现快乐学习。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音乐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二是每一个人生来就有的一种本能。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要求我们必须很好地掌握其中的技能、技巧;音乐作为一种本能,那就是不需要经过刻苦学习就能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情绪的一种方式,从这个含义上说,音乐就不一定是具有高超的演唱或演奏的技巧,主要是只要学生具有这种表现的欲望,并且愿意、乐意展现出来。因而,在音乐教学中,要十分强调自然的教学风格。每一堂音乐课下来,如果学生能自然地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不管学生采用哪种方式均可,无论是唱歌、跳舞、话剧表演、绘画展示、朗诵会等形式,只要是学生愿意的就可以教学生放手去做。我觉得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新知,从知识和技能上都得到提高,实现在快乐中成长,也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真正地快乐起来,最终实现教育目标。比如,我在教学歌曲《春天在哪里》时,歌曲学会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有的学生演唱,有的跳舞,还有个别学生写诗朗诵等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快乐中受到了教育。

教学实践证明,快乐教学法是提高音乐教学效率的最有效方法。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成了学生自主进取的殿堂,课堂呈现出一片生机,学生成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真正主体。

四、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当今社会是网络时代,很多学生都会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查询和网上冲浪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这一优势,投其所好,把课内外规定学生必须唱得好的歌曲列成目录,发给学生,教学生自己去网上查找,在网上试听,了解歌曲的背景、曲调、歌词大意、歌曲的作者等,通过学生自己查询学习,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个性。学生在搜索过程中,可能查到不同版本的音乐,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渴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课上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表演,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进而提升能力。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要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要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自由主动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快乐中尽情享受,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新知,在快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学音乐教学天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乐理教学教程范文5

关键词:苏教版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方法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81-01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科,其中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不能在阅读教学工作中,做出良好的形式创新,将会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专注做好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研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教育工作开展中一项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1 阅读教学,应从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开始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专注于对学生课外阅读读物的兴趣培养。通过课堂时间与课外时间的综合协调,为学生多进行讲述自身对某类读物阅读的体会及收获,来激发学生们情感方面的共鸣,使其产生较为强烈的阅读兴趣。并能够采取对教学题材内容精心设计,做出课外阅读的延伸,为学生介绍较为优秀的书籍作品。诸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授课时,教师既能够在课堂开篇以一曲《好汉歌》作为牵引,调动学生的关注度及学习热情,继而在课文讲述的同时,对林冲这一人物性格进行深度的剖析,通过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牵引出一百单八将,穿插讲述同林冲这一人物关联的相应好汉人物形象。继而在引出古典四大名著中《水浒传》,为学生们讲述《水浒传》的写作背景及组织框架结构、叙事风格、基本内容。这样一来教师既能够在课堂知识授课完成的情况下,达到与同学科知识的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主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

2 教师应专注于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

小学学生,正处于智力的开发启蒙时期,对于事物的辨识度相应较差,因此在对该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时,教师应当专注做好学生这一特性的把握,强化对于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通过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书籍的选择性阅读,在此所讲的引导具体能够通过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应当明晰学生阅读的方向,使其意识到哪类书籍才是对自身具有良性影响的读物。其次,通过为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使学生逐渐具备书籍文化内涵的理解把握能力。最后,为引导学生做好阅读之后的总结,能够以读书笔记的形式,也能够以读后感协作的形式,或者是通过组织学生在班级授课中展开自身“课外书籍阅读感受”讨论活动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具备阅读同时思考的意识,切实达到学以致用。同时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应当为学生阐述如何精读和粗读及速读等方法概念,令其在粗读时,可以理清层次,掌握概念。在细读时养成标注的习惯,对难点和不理解之处做好记录,及时向教师请教。以此类方法使学生具备好的阅读习惯,深刻感悟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此为终身学习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3 以多元化教学形式加强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就自身课堂授课形式做出改变创新,加强研究调动学生各类感官意识思维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产生轻松的阅读体验,以满足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节点。同时在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还应着重加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问题探究的良性思维意识。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授课的形式,强化运用相应技术手段,如投影仪及计算机等教学设备,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具象的视觉冲击将形式内容从概念化衍变为形象化。诸如在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哪吒闹海》一文的授课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先在课堂中作出情景的导入,问学生有没有听过哪吒这一神话人物?学生答:听说过,教师即可继续提问:那你们喜欢他吗?学生:喜欢。师:那我们这节课就来看关于小哪吒闹海的动画片好不好?学生:好!师:那我提一个要求,你们每人都要先将课文读几遍,将课文里面所讲具体内容讲给我听,我届时根据你们有没有认真读课文,再考虑给你们播不播放影片。在此形势下学生必然会投入热情去研究课文,带着教师所讲的要求进行课文阅读,在一定层次上做到对课文内容的掌握,而教师在学生们精读课文后可提出问题,令学生们讨论回答,继而为学生们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哪吒闹海》动画课件,进行播放,这样一来学生们即会带着问题深入到影片的观赏之中。在影片轻松欣赏的过程中,将教师提出的问题予以解决。以此不但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强度,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活跃课堂的整体气氛,以文本阅读之外的另一种阅读形式,轻松达到将阅读内容深化传播的目的,实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4 结语

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参考文献:

[1]谢学华.刍议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J].中国教师,2012,(6):49-50.

乐理教学教程范文6

【关键词】音乐教育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14-02

音乐的审美教育必须遵循美育规律,音乐的特点在于它的情感性和形象性。音乐教育是凭借审美感受来进行的,在轻松自如的情境中,用音乐进行情感交流方式来完成的。作为情感艺术的音乐又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音的高低、节奏的变化、力度和速度的对比和丰富的音色等使人心灵产生共鸣,再通过联想、想象等间接地表现客观世界,这就是音乐能够直接触动听者心灵,而区别于绘画中的摹拟,语言中的描述,摄影中的再现。但音乐的教学和他们又是分不开的。

一、音乐与美术相结合,感受音乐的形态美

音乐与美术都是情感艺术,都是美育的组成部分。音乐是声音艺术、时间艺术,是从听觉上去感受美。美术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是从视觉上去获得美。音乐与美术的有机结合,就是从听觉与视觉两个感官、两个侧面去感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产生“1+1>2”的整体效果。有人说音乐也是一幅画,是用音乐作色彩、旋律作线条描绘出的用听觉去观察的心灵之画。你看音乐中的do、re、mi、fa、so、la、si与美术中的红、橙、黄、绿、蓝、靛、紫是多么奇妙的组合!

音乐是听觉艺术,它具有不确定性。音乐的本质是听,听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理解的过程、加强记忆与锻炼思维的过程。音乐是听者从听到的音响效果中体会旋律和情感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由于受生活、环境、知识、经历的限制,不可能对音乐所表现出来的事物和意境都有深刻的理解,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回厌倦,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无法深切感受音乐的美。因此,把听觉与视觉结合起来,就是把有形的色彩融入到无形的声音中去,让音乐呈现出色彩鲜艳的画面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形态美。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图,这些插图往往直接点明了歌曲的风格、寓意、主题。

二、音乐与表演相结合,感受音乐的动作美

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借助音乐形象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教育家柯伦达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的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在新的课程标准设定的领域中,把传统的唱歌、器乐、识谱与视唱等整合在“表现”里,而最具“表现”特征的舞蹈,正是渗透活动来展示和表现音乐美的有效手段。舞蹈与音乐,本就是一对孪生姐妹。音乐的一些显著特征如速度、节奏、力度等本身就具有活跃的动作性,音乐特征的发展变化和不同的风格光靠欣赏或者讲解,并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无法在记忆中烙下烙印。只有通过身体的律动,比如摇摆、跳跃乃至肢体的伸屈、舞蹈动作等做出对应的反应,展示对音乐的理解。

在音乐教学中,我经常把音乐与舞蹈、戏剧、律动结合起来,把这些多样的方法统一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如:我在教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这首歌曲后,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编一首赞美我们家乡的歌曲,并用动作表演给大家看。为了完成改编的任务,各组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纷纷根据歌曲的主题、内容、情感特色来编排舞蹈动作。在各组的“汇报演出”中,每位学生尽管在其中担任了不同的角色,获得了不同经验,他们通过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去想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艺术的熏陶。又如,在欣赏《中国,中国向前进》时,我让学生们跟着音乐做动作,有些学生很自然地雄赳赳气昂昂地踏起正步,有的则挥起了大刀长枪,更有同学扮演起英雄英勇牺牲的场面……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体会了军歌的气势磅礴还对军人崇高的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

古人说得好:“情有所感,心有所动。”当欣赏与活动得到完美的结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有声有色、情景交融,音乐的动作美就得到了最佳的体现。

三、音乐与文学相结合,感受音乐的内涵美

音乐最主要的审美特征足情感体验,其心理过程是感知――想象――体验――理解。感受与鉴赏是一种感知。当我们深情地唱起《我爱你,中国》,眼前就呈现出了巍峨的青松、无边的森林、南海的渔火、北国的飞雪……思维涌动起无限的遐想,沉浸于美丽丰富的意境中,使我们由衷地赞叹祖国的广袤无垠、深邃内敛及永不屈服的坚强意志和精神风韵。但想象不是幻觉,它是以感知作为基础的思维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想象离不开教师的语言描绘。

音乐教育毕竟不是语言文字课,因此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要有鲜明的文学色彩,普通话标准流利,字正腔圆,如同音乐一样有旋律、有节奏、有力度、有速度,抑扬顿挫、感情充沛、变化有致、松紧有度;其次,能准确精练地表达作品的创作意境,诠释其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引入入胜,让音乐形象鲜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进入到音乐的神奇瑰丽之中从而受到艺术的熏陶。所以优美的语言表达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和启迪,这种语言美与音乐美的和谐统一,才是音乐内涵美的魅力所在。

四、音乐与想象相结合,感受音乐的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