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审计能力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强审计能力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强审计能力建设

加强审计能力建设范文1

一、充分认识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粮食主产区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机遇。此次,国家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投资规模之大、投资比例之高前所未有。我市是粮食生产大市,也是国家和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全市九个县区均被列入国家和省规划,这为改变我市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为薄弱的现状,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带来了难得机遇。各县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好这项工程的重要性,积极争取,主动工作,尽早、尽快、尽量多的争取国家和省投资,全面实施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作为实施主体,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研究安排,分管领导要靠上抓落实,切实抓紧抓好,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二、加强千亿斤粮食工程的建设管理

(一)加强计划管理。将项目落实到具体乡镇和县区有关部门。项目建设单位要根据确定的建设内容、建设地点和建设数量,以县区为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机构编制实施方案,经省、市评审批复后按程序组织好实施。建设项目所在乡镇要以行政村为单位,将拟新建的项目建设内容,以图表形式进行细化,上报备案,并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县区工程建设项目,要做好工程设计、预算编制,按规定程序上报市有关部门备案。批复后的实施方案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变更项目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主要建设内容;确需变更时,必须严格按规定程序报省批准,并报国家备案。

(二)加强招投标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四制”管理。工程招投标要以县区为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招投标方案要按照规定程序报省、市发展改革部门审批。为确保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和标准统一,市千亿斤粮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按一定比例,从市、县专家库中选聘专家评委,统一招聘项目监理公司。中标单位要与各县区千亿斤粮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签订合同,明确投资额度、工程数量、工程质量、建设工期和技术标准等。为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监督,市千亿斤粮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牵头组建由市县两级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参加的监督小组,对招投标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

(三)加强资金管理。千亿斤粮食工程建设资金是国家专项资金,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或挪用。严格实行报账制度,项目资金下达后,要在财政部门设立千亿斤粮食工程建设专户,将项目资金划入专户,由财政部门负责管理。中标单位先施工,并按工程进度分批进行报账。报账须经项目监理单位确认工程质量合格、项目主管部门审核签字后支付,切实保证项目工程进度和资金安全。

三、强化千亿斤粮食工程建设的领导

加强审计能力建设范文2

[关键词]世界审计组织最高审计机关;国际合作;审计师;职业素养;民生

[中图分类号]F23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750(2012)01000103

一、 各国审计机关的战略目标

在政府审计领域,各国最高审计机关(SAI)之间的相互合作至关重要。世界审计组织(INTOSAI)旨在为各国审计机关提供一个有组织的框架,并在此框架下实现共同发展和知识传播,加强世界各国的政府审计工作,提高各个成员国的审计水平和审计事业在该国的地位,扩大审计的影响。同时世界审计组织也为各国的审计机关制定了一个共同目标,即汇聚力量和资源来践行国际审计准则,共同发展,实现公众期望。为此,在世界审计组织上一届大会上,各国最高审计机关达成一致,将实现发展、改善民生作为共同奋斗的目标。

为了实现发展并改善民生,世界审计组织需要进一步加强各成员国最高审计机关的能力建设,并努力贯彻执业准则。为此,世界审计组织制定了一个能力建设框架,协助各国最高审计机关培养专业人才,以使世界各地的公共部门审计都能做到透明、可信、专业。而如果要完成能力建设就必须扎根于相互学习借鉴这一根本原则。

南非审计署和中国审计署在世界审计组织里都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也同时在几个下设委员会和工作小组中任职。通过委员会工作中的相互交流,我们不仅能够跟踪了解世界审计领域的最新发展变化,而且能在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南非共和国于2010年举办了世界审计组织三年一度的盛会。在这次大会上,中国审计署成为第二主席,负责主持环境审计和可持续发展这一议题。中国审计署也将承办2013年世界审计组织大会。

作为“金砖五国”(BRICS)的成员,南非和中国近来加强了双边合作。众所周知,“金砖四国”指的是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而南非是刚刚加入这个组织的。这几个国家被公认为最重要的新兴市场,其在全球经济总量的占比高达18%,对外贸易总额占15%,并且还吸引了53%的外资投入。据估计,到2015年,“金砖五国”的GDP之和将达到全球的23%。而且,这五国在一些重要问题如全球经济、国际金融和发展等方面的立场都是一致的,在金融、农业、统计、司法、商业发展和交流以及学术领域都有广泛合作。除此之外,我们正在探讨科技、文化、体育、气候变化和能源领域的合作。

二、 各国最高审计机关的职责

2010年世界审计组织大会的主要议题之一就是各国最高审计机关的责任和作用。正如之前所述,这次大会确立了各国最高审计机关的最终目标,即共同发展、改善民生,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就是让纳税人监督他们的代表是如何合法、经济、有效地花每一笔钱的。大会也再次声明,各国最高审计机关如果想扮演好这样的角色,希望公众能认真看待并悉心听取自己的意见建议,就必须确保自身的可信度,成为政府部门的表率。为了实现改善民生和发挥先锋作用的目标,我们首先要达到两个要求。

一是最高审计机关应该成为一个公认的、能够改善民生的机构。这样一个机构,就是在不损害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尽力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达到利益攸关方的期许值,同时,保证政府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合法、经济、高效地使用资源。它还要成为一个独立、客观的机构,为政府建言献策,从而为其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不仅如此,它还要赋予人民权利,将审计报告和其他相关信息简单明了地呈现于众,以此监督政府行为。最高审计机关应该壮大下属法务部门,敦促政府根据审计结果和建议对相关政策做出相应修改。此外,它的另一个职责是跟踪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的实施情况,保证建议的有效执行。

二是最高审计机关应该成为一个公认的、独立自主的模范机构。独立性是所有最高审计机关存在的根本前提,因为只有这样,最高审计机关才能获得人民的信任。它们要代表民众,对立法机构负责,而无需听命于行政机关。 最高审计机关应该在法律框架下行使职责,从而确保信息的透明公正。除此之外,它们还应以高标准严格要求员工,尊崇职业道德,并将审计报告公之于众。 要使最高审计机关工作高效、受人景仰和信任,高素质、可信赖的工作人员至关重要。 最高审计机关需要拿出最佳表现,以此维护自身在民众心目中值得信赖的形象。它们还要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并能对时下发生的事情及时做出回应。

最高审计机关理应在各个方面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不仅如此,它还应该是一个学习机构,知识分享不应仅存于内部员工、国际同僚之间,还应有与被审计机构及利益攸关方的有效沟通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最高审计机关的名声是一种无形资产,对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至关重要。为此,最高审计机关应加强与公众的交流,以便人们更好地了解并理解它们的职责、工作和成果。

一个稳定、可信赖和负责任的公共部门是“金砖五国”实现成立初衷的支柱,这一初衷就是在社会和经济机构中推行改革,从而找到创新发展的新途径。各国最高审计机关展开的公共部门审计旨在创建一个政府部门能更高效运转的框架体系,通过提升管理效率和业绩,加大透明度和信任度,维护政府信誉,打击腐败,为营造一个有利投资的环境起关键作用。

三、 审计师的职业素养

强调职业素养在最高审计机关的重要性,目的在于维持并提高审计师的专业能力。为了生存和发展,最高审计机关必须为各自国家的国会(法院、议会)和被审计单位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和服务。要做到这点,最高审计机关就必须吸引、培养、留住熟悉业务的专业人才。最高审计机关还需要创造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让所有员工都能尽展才华。

(一) 审计师队伍建设

南非审计署的工作人员超过2500名。二十多年来,南非最高审计机关一直致力于审计团队的专业化建设,截至2009年10月,94%的职员达到了最低职业标准。为了扩大专业审计队伍,南非审计署注册为审计师培训机构,在这里,受训人员有机会获得成为一名合格审计人员所需要的实践经验。完成学习之后,绝大部分受训人员留在审计署工作,另一小部分则进入金融审计或内部审计领域。

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审计师需要充分掌握会计、审计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此外,他们还必须接受普通教育,这有助于理解一些技术问题。善于有技巧地提问也很重要,因为提问能力的强弱往往会影响到审计结果。审计报告要由专业人员按照职业标准悉心完成,这样才能使审计报告发挥自身价值。

(二) 审计师的社会责任

在2010年世界大会上,世界审计组织出台了一套完整的《最高审计机关国际准则》(ISSAIS),至此,世界各国的最高审计机关都拥有了国际普遍认可的框架体系和行为准则,从而更好地为审计事业服务。公布最高审计机关国际准则的“南非宣言”就是所有最高审计机关做出的承诺。我们承诺,努力践行国际准则,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我们的业绩和发展方向。有了这些审计标准和指南,我们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对公共部门的审计人员进行比较。不管是在发达国家、新兴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任何一所最高审计机关里的审计人员都应该做到专业过硬、值得信赖。

通过最高审计机关间的相互合作,世界审计组织内部可以有很多促进人员职业能力发展的机会。例如最高审计机关之间搭帮结队,通过借调进行人员培训,以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

四、 结语:审计的重要性

审计是责任链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任何国家的最高审计机关都是该国公共部门审计领域的权威。这一威望不仅仅来源于法律规定,而且还源于最高审计机关在改善民生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因此,世界审计组织2011年至2016年的战略重心便是协助确立最高审计机关的独立性,贯彻落实《最高审计机关国际准则》框架,加强最高审计机关的能力建设,展示最高审计机关的价值和优势,深入反腐倡廉建设,强化世界审计组织内部交流。

公共部门的审计人员责任重大,但他们的工作也着实令人振奋,因为这与改善民生息息相关。珍惜作为一名公共部门审计人员的机会吧!学习知识,分享所得,正如世界审计组织的格言所说,“经验分享,人人共惠”。

Objective of INTOSAI and Its Fulfilment

Terence Nombembe

Translated by Xu Fei

加强审计能力建设范文3

按照全市审计确定的和,加大审计执法力度,认真履行审计职能,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的审计工作任务。今年1至6月份完成审计项目32个,占市审计局审批项目计划55个的58%,配合其他部门开展专项检查4项,延伸审计二级会计单位75个、重点税源企业8户;查纠各类违规违纪行为金额24262.35万元,直接促进增加市级财政收入1106万元,罚款42.5万元;对1名直接责任人给予经济处罚,对2名直接责任人建议调整工作岗位,向2个单位分别下发了要求限期收回长期借款及加强下属单位的建议书。6月30日,受市政府委托向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作了《关于贯彻实施<审计法>和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评价。

二、强化工作措施,提高审计质量

认真贯彻落实省审计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审计执法行为的若干意见》,将各类审计执法行为统一到《意见》要求上来,规避审计风险,切实提高审计质量。一是推行质量控制,强化责任追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审计项目质量考核办法》、《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从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日记、审计报告、审计档案等五个方面细化了审计实施程序和标准,明确了责任追究主体和方式。二是强化审计复核,防范审计风险。制定了《审计复核暂行办法》和《审计复核业务流程》,建立了严密的审计复核体系,对审计事项和结果层层把关。三是严格审计纪律,加强廉政建设。开展作风整顿活动,严肃各项工作纪律,加强内部监督检查;推进文明审计,狠抓廉洁从审工作,树立了良好审计形象。

加强审计能力建设范文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信息化;构架;建议

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单位审计监督能力的必然要求和适应高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必然选择。只有实现单位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才能与时俱进,有效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高效完成审计工作。因此,如何构建一个适合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信息化审计框架,进而推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进程成为审计信息化研究应有的题中之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尤其是财务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大部分财务系统软件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软件等,都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在网络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通过该类软件系统,审计人员得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实现审计目标。

(二)提高审计效率,规范审计工作

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的审计对象普遍为纸质材料,在进行审计时需要在相关部门配合的条件下,对这些报表材料进行搬迁、整理、分析,并要认真保管,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不利于审计工作的迅速展开。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信息化,对审计软件进行开发使用,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审计资料的备份、传输与共享,实现审计项目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更好地规范审计行为,节约时间和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三)开展全过程审计,降低审计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由传统的事后审计转向囊括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的全过程审计,才能真正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要对各单位部门进行约束、强化与管理工作,树立风险意识,在审计工作中要认真制定审计方案,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审计风险,审计工作结束后,要积极进行审计质量分析,及时总结审计经验,对所有审计人员进行细致的考核奖惩,强化审计监督,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审计风险的发生。

二、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信息化的特点及构架

(一)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信息化的特点

审计信息化包括组织审计计划、开展审计项目、评估及确认审计风险等,涵盖审计管理信息化与审计实施信息化两方面内容,是指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单位内部的财务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收集必要的审计证据,以优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单位运营目标的全过程。与传统的审计方式相比,信息化的审计方式有着明显的特点:(1)审计技术的先进化与审计人员的高素质化。信息化审计时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必然要求更为先进的审计手段与审计方法,因此也相应地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自身素质能力建设和审计能力建设。(2)审计目标的宽泛化。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目标已由传统的财务审计扩大到对整个数据信息系统的客观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的审计,包括审计对象、审计计划、审计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信息。(3)审计过程的复杂化。信息化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要参与到被审计项目的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阶段,对审计全过程有清晰的了解,能够及时进行审计评价与考核。(4)审计风险的扩大化。审计信息化更依赖于网络信息技术,也因此更容易受到网络故障、计算机病毒等风险的影响。

(二)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信息化的构架

要全面实现审计信息化,就要革新审计人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审计方式,利用先进的审计手段,改变固有的审计环境,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审计信息化框架,审计信息化的构架应主要由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审计知识库、标准规范和人才建设5部分组成。

1.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设备和网络系统,网络系统又分为内部网和外部网。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在网络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施审计信息公共服务。

2.应用系统。应用系统是行政单位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分,由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审计作业系统、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审计机构管理系统、审计行业管理系统、审计决策支持系统和审计办公自动化系统组成,可以辅助审计人员高效完成审计作业,展开审计管理和审计决策工作。

3.审计知识库。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信息化建设时,应建立一个专门的审计知识库,在该知识库中可以存储、共享审计指南、审计案例、审计法规等,审计人员要及时对知识库进行更新与完善。

4.标准规范。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标准规范,包括业务规范、技术规范与法律规范。业务规范是指审计人员必须遵循的审计标准和相关指南,技术规范是指相关的审计软件与应用系统,法律规范是指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法律约束。

5.人才建设。高素质高能力的审计人员队伍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行政事业单位应大力培养审计人员对现代信息技术和审计软件的应用能力,完善人才考核奖惩机制,才能加快推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及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审计标准规范,健全审计奖惩机制

一方面,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审计相关制度准则,整理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为审计人员提供充分的审计依据和法律规范,同时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理论研究,借鉴其他单位的成熟的审计经验,结合自身内部的审计实际,制定审计方案,切实落实审计工作。另一方面,要完善内部审计的奖励与惩处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及审计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努力营造全员共同展开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氛围,把审计信息化建设贡献力度列入业绩考核机制中,对表现优秀的审计人员进行物质与精神表彰,表现不良者进行适当惩处,尽快提高单位审计信息化水平。

(二)加大审计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信息化建设一直跟不上信息科技发展的步伐,硬件设备与软件投入远远落后于其他单位与行业,财务电算化水平远低于相关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弱化了审计信息化的监督职能,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应加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不仅要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更要注重软硬件的投入,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事业单位应投资购入、更新网络服务器、电脑、打印机等相关审计工作设备,为联网审计、AO系统辅助审计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提供良好的保障。同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审计设备和审计方法,尽快开发并推广审计软件与审计办公系统。

(三)加强审计人员培训,转变观念

我国目前缺乏大量的审计信息化人才,行政事业单位的老一辈审计人员审计知识老化,观念落后于时展,甚至部分审计人员不具备基本的专业审计知识与技能,对电子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足,不能够满足审计信息化的要求。为改变这种现状,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制定严密的培训计划,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出一批具有高度专业水平、高素质能力、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审计人员,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改变审计人员目前结构单一、业务水平较低的现状,从整体上推动审计信息化进程。其次,要转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者与审计人员的传统审计观念,使他们认识到进行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上至下,进行信息化审计的宣传工作,以此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只有在开展审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加大对审计信息化相关知识和技术的普及推广,加强个部门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不断探索新的审计方法,吸收、总结经验,才能快速提高信息化水平,从而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党亚宁 单位:兰州市审计局

参考文献:

[1]马慧知,汪建易.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问题——以某市级行政单位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01).

加强审计能力建设范文5

1.认真贯彻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的意见》和省总制定的《工会经费审查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继续把进一步落实全总《意见》和省总《标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2.做好本级工会预、决算审查监督。市总经审委将分别于2月、8月召开全委会议,审查审议市总本级2011年度决算和2011年度预算安排方案;审查市总本级2011年上半年决算。促进经费支出结构合理,保证工会经费正确的使用方向。

3.继续组织开展工会经费计拨审计审查工作。组织开展2011年度各级工会经费计拨的审计审查,特别要重视对基层单位工会留成的40%工会经费的拨缴情况的审查。对被推荐的是单位负责人的各级劳动模范和授予劳动奖章(状)所在单位的工会经费计拨上解情况进行审计。对查出的漏、欠经费,采取措施,进行补缴,加大催缴入库的力度,促进工会经费依法拨缴。

4.搞好实务审计。按照全总“上审一年、下审一级”的工作要求,做好对2011年度工会经费收缴、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工作。

5.健全和完善工会经审组织建设。坚持新建工会或工会换届时“两会”同时选举、同时报批制度,进一步完善非公企业工会经审组织建设,抓好副职级工会经审主任的配备工作。

6.推动经审工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按照省总制定的《工会经费审查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并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和完善经审工作制度。

7.重视工会经审工作理论政策研究。围绕经审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确定调研课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断提高经审工作水平。

加强审计能力建设范文6

从2014年我国颁布43号文起至今,我国PPP项目规模已超10万亿元。随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指导性文件的不断出台,各地PPP项目落地率迅速增长。PPP模式正在轰轰烈烈进行,但各地方政府在推广和执行中仍然面临重重困难。PPP模式推广和执行中的难题,不单在我国存在,也存在于世界各国。

在今年3月的联合国PPP专家讨论会上,专家们就此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凭借着多年的操作实践,各咨询专家、世界银行等金融专家都明确指出了“政府PPP项目管理能力建设”在PPP模式推广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针对我国的PPP模式推广情况,分析一下我国“政府PPP项目管理能力建设”在PPP模式推广和执行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问题。

政府PPP项目管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政府PPP项目管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单纯重视融资,忽略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

在PPP模式推广中,一些地方政府将PPP模式作为单纯融资手段的意识远远强于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意识。事实上,PPP项目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并不能降低地方政府负担的总额,而只是缓解了地方政府短期的财政支出压力,各地方政府应客观看待此举对于解决地方债务问题的作用。从近期看,虽然对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有利,但如果地方政府为了融资而融资,那么在未来,可能招致更巨大的财政负担。

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和公共服务效率的提升才是衡量PPP项目是否成功的标准。政府PPP项目管理能力的建设除了提升专业技术知识之外,还应将重点应放在政府如何能够通过对PPP项目的有效管理来提高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如何通过社会方的参与来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上,也就是政府PPP项目如何能够真正做到“物有所值”。目前市场上多半的现象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PPP项目入库,让咨询机构来做“物有所值”评估,而真正需要专业咨询的PPP方案设计却由政府自己接了。“物有所值”的评估和判断,其实是政府PPP管理机构或人员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之一。

2.重融资,轻管理。

在PPP项目中,政府最后都是要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不应将社会资本方作为唯一的责任方。因为PPP项目生命周期长、参与方多等特性,决定了对地方政府PPP项目管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PPP项目落地实施阶段,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是影响未来公共服务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这一阶段重在政府PPP项目的合同管理能力。事实上,因PPP项目的复杂性和长生命周期性等特性,对政府PPP项目的管理能力要求,从PPP项目立项筛选直至PPP项目进入日常运营期到最后的监管都贯穿始终。因此,政府PPP项目管理能力建设才是保障PPP项目成功地实施并运营成功的关键因素。

3.未能充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PPP模式之所以能够有力地推动政府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即充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原因不仅是引入了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同时还包括了合理地使用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进行PPP项目的咨询和设计。一些地方政府在积极推广PPP项目的同时,忽略了PPP项目的专业性自己“操刀”参与设计PPP项目。PPP项目包括咨询、法律、技术、金融、财务等多个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并非简单的政府部门或几个人就能够承担下来的任务。若PPP项目在前期的盈利模式、融资结构、风险分担机制和退出机制等方面设计不合理,将容易导致项目中止或终止,因此,在PPP项目中,专业的第三方咨询是非常必要的。政府不论是为了节省前期咨询费用还是因忽视了PPP项目的专业复杂性而亲自操刀参与设计PPP项目,导致的直接后果最后买单的还是政府。

在PPP市场中,政府要实现充分发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首先必须要清晰政府PPP项目管理机构或人员在PPP模式推广中的角色定位。清晰角色定位,重点加强PPP模式推广中所需要能力的建设也是我国PPP模式推广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PPP项目管理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政府PPP项目管理能力建设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四点:

1.PPP项目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地方政府相关的管理能力要求颇高。

PPP项目专业性强、参与方多、复杂性高等特点,对地方政府PPP项目管理的能力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例如,因参与方较多就需要政府PPP项目管理人员具有更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参与方多,利益诉求就多,加之所涉及的专业性强而复杂,这需要地方政府能够有效地协调多方利益从而达成PPP项目实施所需要的条件,促成多方能够协调一致,各负其责,按时保质地完成PPP项目。PPP项目落地后运营过程中也仍需政府PPP项目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程度的专业能力去有效地实施监督和管理工作。

2.相关体制不健全对政府PPP项目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金融体系配套尚未完善,致使社会资本退出机制不畅,现有的社会资本退出机制方面的规范和细化亟待完善。如融资合同中,股权变更的限制使得社会资本难以正常退出,若社会资本不能正常退出,那么违约地退出将需要政府回购或以仲裁等法律手段来高成本地解决。理想的状态是未来金融体系能够针对PPP项目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形式和属性的金融工具。因此,当前更重要的是政府PPP项目管理机构能够更有效地、创新地解决市场操作上的一些实际问题。

3.法制上的不健全亟待政府PPP管理机构不断完善。

财政部和发改委不断出善PPP模式推广的指导意见和办法,PPP市场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在市场操作层面,法律上仍有“盲区”尚待解决,如土地、税收、审计等问题。例如,PPP项目中的主体投资方不是建设施工方,进而需要进行“二次招标”,这种情况也是PPP市场中较普遍存在的情况。政府PPP管理部门应完善PPP统一立法,化解法律争议,理顺职能部门分工,形成中央和地方统一和明确的管理权属。

4.监管体系缺位下政府PPP项目管理机构的合同管理能力建设更为重要。

PPP市场监管体系的缺位导致PPP项目执行过程中问题频发,将留下重大隐患。政府PPP项目管理的重要能力之一是合同管理。好的合同管理不仅可以排除隐患,还能够有效地保障项目质量,进而保证项目进入运营期的公共服务质量。PPP项目监管要求较高专业性,如交通轨道类项目、服务设施类项目等,不同类项目的主管部门应各自进行监管体系设计和监管标准制定并协助监管。在缺位第三方监管机构的情况下,政府PPP项目管理机构的合同管理能力建设就更为重要和非常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