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解决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数学解决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数学解决问题

高一数学解决问题范文1

在“问题解决”课堂教学中,在设定了一定的问题情境后,可让学生充分利用学习材料,特别是现代化多媒体手段,通过和老师与同伴的合作,主动去获取知识,这样就可以通过“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来帮助学生进行认知结构的完善,从而在“问题解决”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1.“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学习去发现问题,使得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团体协作的意识。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会审题,能合理地、科学地分析设置的问题;第二,学会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想方设法通过数学来实现“问题解决”;第三,学会归类运算,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对已转化好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和总结;第四,学会反思,对已总结的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反思,找出不足;第五,学会自行创设问题情境。能结合实际提出类似的数学问题,并创设相应的数学情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2.“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中“问题性”的设计:教师应花大力气寻找相关材料,坚持“四问”,即问自己、问资料、问同事、问网络,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以“恰时恰点”的设问来引导学生的数学活动;展现与现实世界生活相关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激发提问热情,孕育创造精神,让学生在不断有收获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

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首先,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有意识地、巧妙地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研究的兴致。可以这样来进行:(1)用通俗的语言把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正确的描述,进一步拉近问题与现实的距离;(2)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手段,形象地、逼真地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还原和分析。

其次,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在“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活动。学生在自己理解和尝试“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会难以把握问题目标,并且因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到位,对学生是否能够进行知识的正确运用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做好以下几点:(1)温习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复习问题的解决方法,理解知识与问题的联系和它们的不同点;(2)充分利用联想、猜测、化归、类比等数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探讨,尽量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简单的问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而难度相对较大的问题通过共同分析、共同完成也能增强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再次,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解决问题后要:(1)对解决的问题进行不同的变化,解决一个问题尽量复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数学技能;(2)通过正确的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错解的剖析,并且引导学生把错解记在纠错本中,以后通过翻看纠错本来发现自己数学学习上的不足之处。

高一数学解决问题范文2

焦点

如何解决贸易盈余高增长问题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马骏

2006年11月28日

对中国贸易盈余增长成因所作的实证分析显示:

首先,各因素对贸易盈余/GDP比重变化的贡献的排序是:汇率、外资、外需、内需。在过去11年中,汇率的变化解释了贸易盈余占GDP比重变动的34%, 其次为外资(31%)、外需(25%)和内需(10%)。

其次,贸易盈余/GDP比重对汇率、外资、外需、国内消费的弹性,分别是0.4、0.08、1、0.08;即名义有效汇率、外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OECD国家GDP增长率和中国国内消费各下降一个百分点,将分别造成中国贸易盈余/GDP比重下降0.4、0.08、1、0.08个百分点。

假设中国的政策目标是在三年内逐步将贸易盈余占GDP比重下降为接近于零,则所需的主要变化包括: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累计升值7.5%;外企占出口比重从目前的57%降低至50%;OECD国家GDP增长率降低一个百分点;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率提高一个百分点。

因此,如果要在数年内明显改善国际收支平衡,一个可能的政策组合是: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年均升值约2.5%;将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控制在零左右;加速资本项目管制的开放;切实拓宽外企在中国的融资渠道(包括允许外企发债);逐步扩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幅度(争取在一年内分几次将每日波幅扩大到上下2%)。

(全文见《财经》杂志网络版省略“财经文萃”)

宏观

经济转型导致消费波动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耿等

“消费波动小于产出波动吗?”

《经济研究》2006年第11期

消费通常被认为是宏观经济中最平稳的变量之一,但东亚主要经济体普遍存在消费波动大于产出波动的现象。对中国而言,居民总消费在1990年之前波动较剧烈,其幅度(以标准差衡量)比同期总产出波动幅度高出30%以上;之后则显著趋缓,并开始低于总产出的波动幅度。这主要应归因于居民消费行为的转型――转型期中的居民需要时间来理解社会经济环境的变革,需要时间来掌握在新环境下的最优消费策略。此外,耐用品消费不能解释中国居民消费的大部分波动性。

由于经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因此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波动并不同步。1990年之前,农村居民消费波动相当剧烈,达到产出的两倍以上,之后显著下降;而城镇居民消费波动幅度在20世纪90年代反而出现了上升。

政策

“中国输出通缩论”不成立

哈佛大学公共政策教授

肯尼斯罗高夫(Kenneth Rogoff)

“全球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比较》第27辑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简直幼稚得不可救药。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迅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确实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工资、物价水平下调的压力。但中国出口的高度竞争力仅仅影响相对价格。只要中央银行的目标是长期的整体物价水平,则中国廉价商品出口便意味着其他商品的价格变得更加昂贵。从这个角度来说,更准确的说法是中国向全球经济其他部门出口通货膨胀。

不过,“中国输出通缩论”也指出了某些重要的事实。过去十年,发展中国家出乎意料的持续高增长,导致通货膨胀低于预期。但如果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出现急剧下滑,则人们预期的贸易条件变化趋势就可能难以实现,导致通胀压力短期内骤增。因此,如果中国经济增长崩溃,其全球结果就相当于出现石油危机。

国际

中印竞争不会加剧

世界银行经济学家

威廉马丁(William J. Martin)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

2006年12月4日

高一数学解决问题范文3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人们通过多种途径需求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与技巧,然而课堂教学依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高中数学对学生十分重要,同时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虽然现代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本文就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人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目前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使得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变得举步维艰,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目前存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展开论述。

(一)没有对课堂导学引起重视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学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前奏,这个前奏能否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如果能够在导学阶段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巧妙的设下悬念,那么就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然而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并没有对导学阶段引起重视,很多课堂教学都人为的省略了课堂导学,上课之始教师就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点地讲解,使得学生的学习激情没有得到有效调动。

(二)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强

目前存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强。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那么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数学学科的性质来看,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十分重要,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多困难,因此有趣的课堂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缓解,然而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地讲解,但是却忽视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学生独立进行思考的时间有限

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十分重要,很多知识点只有通过学生个人的思考,才能真正得到答案,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很多思维障碍,也需要学生通过思考加以解决。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难点问题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产生疑问的关键时期,教师更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机会,然而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被教师的讲解所占据,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四)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也是目前存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高中数学不仅知识点比较多,而且知识点比较抽象,很多知识点单纯依靠教师地讲解难以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教师只有借助于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使知识点更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无疑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二、解决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策略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首先应该引起重视,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一)提高数学课堂导学的有效性

课堂导学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该对课堂导学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导学阶段的有效性。在正式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之始开展导学活动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二是为了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课堂导学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将知识有效融入课堂导学之中。在提高课堂导学吸引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这样能够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学生的数学学习时间是十分宝贵的,因此,教师要做好导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为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针对目前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不强的现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很多学生感觉数学学习是十分辛苦的,如果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那么无疑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现代教学要求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将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在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

高一数学解决问题范文4

很多高一学生都在抱怨,为什么努力了那么久,数学成绩还没有提升呢?在他们的眼中,努力就是按时完成作用,好好做题,但是成绩却没有提升,是哪里不对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数学的三大学习原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的三大学习原则一、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要求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我们应当明确,当学习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时才更有效,特别是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自觉来完成。如果把学习变成一种被别人压迫的行为,学习的动力就会减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对于那些学业不佳的同学应首先检查自己的学习自觉性如何,一切属于自己的事,必须自觉地去做,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二、主动性原则

主动性要求中学生的学习有热情,主动获取知识,不等待,不依靠,不耻下问。做任何事情,积极主动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习也不例外。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恰恰缺乏这一点,不懂的问题宁肯烂在肚子里,也不愿开口问一下别人。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不越"雷池"半步,很少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一年也不会问老师一个问题。这些同学决不是一个问题也没有,而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有害的,必须改变。

三、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要求中学生做事有主见,不轻信,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轻易受群体因素的影响。很多优秀的学生往往具备这样的特征。当别的同学总愿让老师反复讲解时,他们却更愿意独立思考,依靠自己独立的智慧去努力获取知识。正是他们这种学习的独立性,造就了他们的出类拔萃。我们认为,如果在学习中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创造性,就不可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高一数学复习中的几个注意点1.复习资料要精,不可超过两套,使用过程中,始终注重其系统性。

千万不要贪多,资料多了,不但使自己身陷题海,不能自拔,而且会因为你的顾此失彼,而使知识体系得不到延续。

2.有的同学漠视自己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将他们简单的归结为粗心大意。

这是很严重的错误想法,我们的错误都有其必然性,一定要究根问底,找出真正的原因,及时改正,并记住这样的教训。

3.千万不要以为“高考以能力立意”,就是要去钻难题、偏题、怪题。

这里的能力是指:思维能力,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分析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探究性实验动手能力,理解运用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创新能力,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应变理解能力,其重点是概念观点形成和规律的认识过程,它往往蕴藏在最简单、最基础的题目活事实之中。不是钻牛角尖能钻出来的能力。

4.合理看待来自老师和社会各界的猜题、压题信息,不可迷信。

因为,他们也不是神,我们上了考场只能凭自己的实力,凭自己的智慧去打拼,所以,我们应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复习应考工作。

高一数学每轮复习要领一、高一数学复习,大体可分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复习方法与侧重点都各不相同,要求也层层加深,因此,同学们在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不同的复习方案,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1.第一阶段,即第一轮复习,也称“知识篇”,大致就是高一第一学期。

在这一阶段,老师将带领同学们重温高一、高二所学课程,但这绝不只是以前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旧知识产生全新认识的重要过程。因为在高一、高二时,老师是以知识点为主线索,依次传授讲解的,由于后面的相关知识还没有学到,不能进行纵向联系,所以,你学的往往时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而在第一轮复习时,老师的主线索是知识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以章节为单位,将那些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将他们系统化、综合化,侧重点在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所以大家在复习过程中应做到:①立足课本,迅速激活已学过的各个知识点。(建议大家在高一前的一个暑假里通读高一、高二教材)②注意所做题目使用知识点覆盖范围的变化,有意识地思考、研究这些知识点在课本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联系。注意到老师选题的综合性在不断地加强。③明了课本从前到后的知识结构,将整个知识体系框架化、网络化。能提炼解题所用知识点,并说出其出处。④经常将使用最多的知识点总结起来,研究重点知识所在章节,并了解各章节在课本中的地位和作用。

2.第二轮复习,通常称为“方法篇”。

大约从第二学期开学到四月中旬结束。在这一阶段,老师将以方法、技巧为主线,主要研究数学思想方法。老师的复习,不再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而是以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方法解决一类问题、一系列问题。同学们应做到:①主动将有关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重组。找出某个知识点会在一系列题目中出现,某种方法可以解决一类问题。②分析题目时,由原来的注重知识点,渐渐地向探寻解题的思路、方法转变。③从现在开始,解题一定要非常规范,俗语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所以大家务必将解题过程写得层次分明,结构完整。④适当选做各地模拟试卷和以往高考题,逐渐弄清高考考查的范围和重点。

3.第一轮复习,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也称为“策略篇”。

老师主要讲述“选择题的解发、填空题的解法、应用题的解法、探究性命题的解法、综合题的解法、创新性题的解法”,教给同学们一些解题的特殊方法,特殊技巧,以提高同学们的解题速度和应对策略为目的。同学们应做到:①解题时,会从多种方法中选择最省时、最省事的方法,力求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逐渐适应高考对“减缩思维”的要求。②注意自己的解题速度,审题要慢,思维要全,下笔要准,答题要快。③养成在解题过程中分析命题者的意图的习惯,思考命题者是怎样将考查的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的,有那些思想方法被复合在其中,对命题者想要考我什么,我应该会什么,做到心知肚明。

4.最后,就是冲刺阶段,也称为“备考篇”。

高一数学解决问题范文5

【关键词】 初高中衔接 必要性 差异 脱节 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1-001-01

高中数学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高台阶”。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高中新生在学习数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对策。

一、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的必要性

1. 高一在学生高中数学学习阶段中的作用。

2. 高一阶段数学的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 高一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 逻辑推理强,抽象程度高,知识难度大,综合性高。

3. 近年来的变化: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程度的压缩、上调,中考难度的下调、新课程的实验和新教材的教学使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以及高考中都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原来的矛盾更加突出。

二、初、高中数学教材的差别显著

1. 教材的变化:内容多并且抽象、逻辑性强。首先,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直接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其次,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且有中考试卷的难度作保障;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并没有降低。

2. 升学考试要求下的教法变化。从升学考看,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而高考要求则不同,有的高中教师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类型和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造成了轻过程、轻概念理解重题量的情形,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异,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 学习方法的变化。由于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他们上课注意听讲,缺乏积极思维,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而课后,也不看书,接按老师上课讲的例题方法套着解题,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

4. 学生学习能力的脱节。从学生的数学能力看,初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只限于平几证明,知识逻辑关系的联系较少,运算要求降得较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得不到培养,至于立体几何,也只能依靠要求较低的零散的立几知识来呈现,想象能力较低。

三、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找准衔接点。数学知识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运用联系的观点提示新知,使学生不仅能顺利接受新知,而且能够认识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做好“衔接点”教材的处理工作。

高一数学解决问题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一数学;学习特点;学习心态;学习策略

高一数学教学要立足课本,面向全体学生,重点问题重点讲,常考问题反复练,合理利用单元复习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效率和自信心。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实际出发,由平时分层指导尖子学生完成,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感悟,突出创新思维训练,提高尖子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兼顾学法指导,重点是消化解决曾经错的题,争取不犯重复性错误。高一数学学习是学生人生的一次磨炼,也是教师教学成果的基础体现,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目标,长计划、短安排,学生会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数学学习自然会获得好的成绩。这是老师辛苦的回报,教师与学生的“双赢”。本人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有效的辅导方法:

1.从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特点的变化入手,帮助学生主动调节学习心态。

1.1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高一年级的学生一开始的思维梯度太大,以至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应用理论联系实际降低思维难度,循序渐进地培养训练学生以形象、通俗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互相转化,提升学生的语言“悟”性。

1.2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因此,形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是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应用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当然,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高一新生能努力摆脱初中的思维定势,就能较快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思维。

1.3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在上课过程中,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提出学习要求并及时检查督促:第一,要每天做好课前预习、课后的复习工作,并努力记牢重点知识;第二,要每周、每单元后及时区别新旧知识并体会他们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每单元测验后要及时改差错,否则知识信息量差错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2.学会区别正常学习心理状态与不良的学习状态。

2.1 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体会 “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

2.2 正确区别正常的心理与异常的心理状态。经过升中考后,高一年级的学生有的思想开始松懈,尤其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同学,甚至错误的认为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而高中数学的难度远非初中数学能比,需要三年的艰苦努力,加上高考的内容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具有很强的选拨性,想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其缺漏的很多知识是非常难完成的。我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定高中三年学习计划:高一打好基础,高二是关键,高三出成绩。有利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在三年各有侧重,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2.3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会 “死记硬背”与“活学活用”的区别。我在开学初,请在高考成绩优异的同学,向高一新同学介绍高中学习心得,让高一新同学有个改变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准备;同时,在课堂中研究讨论各种困难问题,让高一新同学体会强化良好的学习方法。

2.4 重视基础发展健全的人格,改变“一听就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习误区。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如二次函数,参变量问题,三角公式的运用,空间与平面,实际应用问题等,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需要高中补救,查缺补漏,否则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我们在教学要重视基础教学,帮助学生体会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的区别,多用“问”、“想”、“做”、“评”的教学模式,鼓励思考,让学生在做中学,发展健全的人格。

3.优化学习策略,强化成就动机,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不仅要想学,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3.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1.1 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

3.1.2 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

3.1.3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上课更能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3.1.4 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

3.1.5 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3.1.6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

3.1.7 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

3.1.8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

3.2 循序渐进,积极归因,防止急躁。

3.3 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其中运算能力的培养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思考,优化运算策略;逻辑思维能力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使用归类、网联策略,区别好几个概念:三段式推理、四种命题和充要条件的关系;空间想象能力对平面知识的扩充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立体几何,体会图形、符号和文字之间的互化;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重视应用题的转化训练,归类数学模型,体会数学语言。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和一个步骤(归纳总结)是少不了的。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岗培训教材